登陆注册
1294100000014

第14章 放逐母题(2)

当人类走向地球村,当“全球化”、“世界性”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渐渐走进人们的意识深处,时空缩短,天涯已成毗邻。“故乡也变了,故乡的青山会说:这个老头哪里来的?而且从前的青山变成了大都市,世界的变化也太快了,故乡变了,也可能把你锁在门外。乡愁和初恋一样,是回去不了的。”①① 参见《乡愁·网络·现代诗——余光中访谈录》,《诗刊》1999年7月号。这是诗人余光中的感慨。对他来说,家园情结不只是地理空间的阻隔,更有时光流逝的内涵。诚如本杰明所言:“我不可能思想我所要思想的东西,我的思想已被变动的形象所占据。”①① 沃尔特·本杰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创作》,The work of Art in the Age of Mechanical Reproduction,Illuminations:Essays and Reflections,Walter Benjamin,Schocken Books,1969,New York.pp.238。如是的话,海外华人在自我放逐中的家园情结会有什么变化和转换?母语书写的文字又会带来怎样的美学视角转移呢?

1995年在澳大利亚创办的《原乡》文学期刊,“编者小语”中曾经解释过缘何将中文的“原乡”译作英文的Otherland(异乡):

我们是中国大一统文化的附庸“海外华人”,还是新时代民族大融合浪潮下产生的“新澳大利亚人”?我们是人在“异乡”,心回“原乡”,还是人去“原乡”,心归“异乡”?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澳大利亚作家阿勒克斯·米勒说得好:“流放如归家,错置即正位”,在这一时空似乎倒错的国度里,“原乡”和“异乡”的位置互换一下也是未尝不可的。

也许,这是自我放逐之后,在羁旅途中渐行渐远时对于自我曾经拥有的那个“原乡”、那份“家园情结”的一种解构,或者说是对自身固有的文化传统的重新审视和认识。的确,在部分新移民作家那里,一方面探寻不同文化的兼容并举,以此调适自身,学会适应生活的变化与多元,另一方面又企冀在坚守中向往灵魂栖居之所,其结果是洞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这种带有更多思考的认知与表达,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重审式”的放逐书写和叙述风格。对此,我们既可以从新移民作家如严力、严歌苓、张翎、小楂、哈金等作家提供的文本里发现,也可以从前辈诗人作家如洛夫、余光中、乃至尝试双语写作的作家笔下听到声音。

诗人洛夫回到阔别40载的故乡湖南衡阳,感觉“躺在这前半生是故土后半生是/异乡的/衡阳宾馆”,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当他祭母后走进乡下的老房子,用手触摸着当年倚靠过的砖墙和窗户,承认自己“只是一个来自异域的过客,而非原来的主人”;1996年4月,洛夫偕夫人移居加拿大,以“二度流放”来形容自己的迁徙:“晚年定居温哥华,希望能在这美丽和平的新环境中,以宁静的心境重新关照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再创写作的高峰。”①① 参见龙彼德:《一代诗魔洛夫》,第338、340页,台湾时报文化有限公司1998年11月版。他写《大鸦》:“晚近我们都选择了独处/选择了/一棵最高的树”;写《未寄》:“写好的信也不必寄了/因为我刚刚听到/深山中一堆骸骨轰然碎裂的声音”;写《或许乡愁》:“一个厚嘴唇的黑妇/在铲雪/白色的乡愁/从邻居的烟囱袅袅升起”……这些诗作,都在印证诗人的重新审视和思考:“究竟家在哪里?从洛夫口中说出,那种震撼更为强烈。他说家是中国人的中心、重心,他感慨不知重心往何处摆放。如今他看透了,总之人在什么地方,家就在什么地方,国也就在什么地方。”①① 参见龙彼德:《一代诗魔洛夫》,第338、340页,台湾时报文化有限公司1998年11月版。

走在路上,同样置身于多元文化语境中。如果说“眷恋式”的心灵书写,追求的是在放逐之中寻求文化家园的心声,即呈现出身处异质土壤上所生发的原在性家园情结;那么,“重审式”的放逐书写,展示的应是多元文化背景中的具有世界性视野的艺术世界。当我们读严力的小说《我在散文的形式里》关于“家”的描述及其“位置”的形象阐释时,的确颇有一番意味。请听他在一次“酒醉”中如何介绍自己的“家”:

走到大约第六街的时候就是华盛顿广场,从我所在的地方到那儿要走四十多分钟,再从华盛顿广场往左拐,我家就可以看见了,我家的后面就是淮海中路,离国泰电影院不远,从淮海中路往东到马当路,我的家就闭着眼睛也能摸到的,从国泰电影院往北就是锦江饭店和花园饭店,再往右拐就是伟大的长安街,到了长安街,只要找到复兴医院,那么医院对面的一条小小的路是直抵财政大楼的,在它还没有抵到那座大楼时我往右一拐就是我的家了。①① 严力:《我在散文的形式里》,小说集《最高的葬礼》第225页,香港田园书屋1998年版,。

这种因“错觉”而以特殊视角呈示的图景,驱使我们追问:他的“家”究竟在哪里?或者说,他的“家”是否存在?严力的这种带有“重审式”的放逐书写,寻求的并非是封闭式的视点所看到的景致,也非以眷恋式抒写来寄托或缅怀家园情结,而是企图表现比家园意识等主题更为宽广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内涵。此外,我们读北岛、严力、姚园、王性初等旅居欧美澳等地华文诗人的诗歌,也会看到新移民作家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穿梭,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徘徊,或者交织着民族文化心理色彩的传奇故事、历史叙事等元素,似乎介于“重审式”放逐书写与“眷恋式”心灵书写之间的那种渴求对话的声音。

正如行走一样,放逐,作为人类古老的一种经验,我们可以从原始文化的考察中隐约发现,人类祖先的迁徙乃是每一个族群历史故事中的重要情节,并纳入了后来的文化传承,诸如典礼仪式中的歌舞,口头文学与造型艺术都离不开这个母题。穿(剌)拉文学的源头,放逐话语可能是整个人类文化的原生现象。只是在其自身传统的流变过程中,会在某一个特殊时期与当时的文化环境发生某种默契与共振。早在人类精神生活的第一个繁荣期,放逐叙事便依稀呈现:荷马的《奥德赛》当可视为一部放逐式史诗;《旧约全书》随处可见放逐话语与流亡意识的流露。而在中国楚文化中的放逐意识则甚为浓厚。屈原式的沉重放逐,使他的《离骚》成为中国放逐叙事的奠基之作。庄子式的逍遥放任,使他的“游”之观念,彰显出一种超脱政治与世俗的自由精神,且成为后来文人士大夫山林隐逸,放浪江湖的文学传统。在海外华文文学中,为什么放逐叙事能成为文化的突出表征之一,而放逐母题在许多作家凝重关注的笔下被激活呢?有论者指出:

人在天涯,风花飘荡,月痕如水。“精神放逐”在不知不觉中为我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的现实与梦想之间的第三世界、禅意与寓言组合的风景,孤独与感悟却启示了我的神智,所有流动的、经历的、幻觉的、存在的、神秘的东西突然变得更加清晰可感,我心醉神迷,仿佛领略到诗就这样在我们身心中滋养我们难以表达的永恒主题……①① 庄伟杰:《放逐·孤独·感悟——诗集〈精神放逐〉跋》,见《精神放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第260页。

由此可见,旅居海外的华文作家作为离散族群的一分子,他们的个体生命与文学生命往往存活于放逐之中。从旅居澳大利亚的庄伟杰的诗集《精神放逐》中,可以窥探到诗人个体生活的轨迹与精神内部的风景,并由此而发现和理解到一个处于边缘地带的游子孤独的另一面。也许出于诗人的秉性,他独自闯荡江湖,放逐浪迹,企冀在异国有所发展,为梦想实现的可能打开一条通道:但现实毕竟是严峻的,他交替感受到小小的成功或挫败所带来的欣喜与苦痛。于是,放逐的生涯使他顿悟:“流浪,原来就是一种宿命。”庄伟杰正是在这种流浪的“宿命观”支配下,造成了精神放逐的诗性状态。“我的居所是晃来晃去的世界/笔自动在体内踱来踱去……”①① 庄伟杰:《我的笔就像我的居所》,见诗集《精神放逐》。“晃来晃去”的漂泊,“踱来踱去”的彷徨,正是诗性体验的生命状态。诗人自我放逐意识是明确的,由于历史风云的因缘际遇,庄伟杰把自己放逐到澳大利亚之后,自觉地参与、倡导、组织和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的重要文化艺术活动,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为自己打造了一方新天地。尽管他的诗歌文本具有多种言说的可能性,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内涵或生命质点,那就是对孤独生命个体的情感投入和对人生悲剧性的忧思。“不必去打开履历/事实已经验证/这次漂流注定是一种宿命/那或沉或浮的姿式 跌宕腾挪∥水在身前也在身后/浪在身上也在身下/生命 被水和浪/包围 波光粼粼/我是一个弄潮儿”。(《作品02号:我是一个弄潮儿》)①① 庄伟杰:《从家园来到家园去》,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正如谢冕所言,人的生命的基本状态,或者说,生命的本质就是流动。“生命因这种流动而美丽,生命又因这种流动而悲伤——人始终都在路上!这就是庄伟杰诗中频频出现‘创伤’、‘依恋’、‘无奈’、‘追寻’这些词语的原因。”因而,“在描写这些人类共同面临的、也是永恒的话题时,庄伟杰可以骄傲,因为他拥有的是付出巨大的情感投入的大跨度的、也是产生了大悲观的人生漂流”。①① 谢冕:《简单几句话——序〈从家园来到家园去〉》,见庄伟杰《从家园来到家园去》,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请听诗人的吟叹:

漂流者自称是一群牧羊人

选择自由敞开的路通向众多境界

在都市跌宕的腹部游荡

刺痛头顶苏醒的目光

然后注视 莽莽苍苍的远方

背叛昨天 向未来逃亡。①① 庄伟杰:《从家园来到家园去》,国际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

在羁旅中浪迹放逐,内心漂泊常常是诗人作家写作的出发点。不管身在何处,作为诗人作家,他的意识必须与当下保持适当的距离,以自觉的自我放逐方式,不自觉地达到了某种游离状态,如此方能驱使他对时代作出清醒的判断,并获取创作的动力源。可见,文学的母题只有与时代的现实问题相互产生碰撞之后,才有可能激发出强烈的内心振荡,让作品达到相对的深度。

如果说二十世纪以降的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各种灾难或对知识分子的政治性迫害,故形成了空前的流亡潮;那么,反观华人世界,华人的移民历史虽由来已久,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知识阶层的精英大批地流向海外,却是历史上破天荒的大涌动。从北美东岸到西岸,美、加几十所着名学府,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数百、数千名来自中国大陆的研究生;在澳洲、欧美等地,数十万中国留学生获得所在国移民或公民身份,早已不是新闻了。而多变的时局和人生的梦想,使两岸四地的中国人不约而同地跨海迁徙。这似乎又成为现代华人的宿命。诚如柏杨曾经戏称中华民族是“逃跑的民族”。在某种程度上,这种“逃跑”就是一种放逐,并成为华文文学的创作契机,即以自身的移民生活为题材,以不同文化(跨文化)交叉审视的特点为视角的文学书写。或者说,这就是一种放逐叙事。进一步说,放逐或漂泊的生存处境,已然成为华文作家的生活方式之一,而自愿放逐或流亡,庶几成了华文作家的一种身份标签。当这样的命运笼罩在许许多多作家身上,令生活于海外的华文作家发出的或律动的声音,营造为一方独特的文化景观——“第三文化”空间。①① 参见庄伟杰:《边缘族群与“第三文化”空间——以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澳洲华文文学为参照》,《华文文学》2003年第5期。关于“第三文化空间”,作者在原文这样阐释:一方面,个人虽然希望摆脱固有的文化束缚,投入到一个以西方为主的社会之中,但由于语言、肤色、习俗等因素,使自己不得不依赖自身文化作为自我形象的扎根,于是,个人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常常使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可能你的外语水平不错,但也枉然。在这种有意或无意的行为与语言上挣扎,使更多的人在双重文化的夹缝中寻求精神上的归宿并派生出另类文化空间,我们姑且称之为——“第三文化”。既不愿丢弃自身的文化意识或中国形象,又必须想方设法去适应居住国主流文化的现实,这便是“第三文化”产生的主要根源。更确切地说,如果自身的文化浸润并用母语书写的原在性是“第一文化”,而移植于异质土壤、受西方文化气候熏染的潜化性是“第二文化”,那么,在两种文化碰撞交融之中派生营造的文化景观,即为“第三文化”。在澳洲,类似希腊式文化、德语式文化、法语式文化等等都可看作“第三文化”,澳洲的多元文化气象正是由多个“第三文化”组成的。也因此,放逐与流亡——不管是被迫还是自愿,不仅成为海外华文作家写作的一种姿态,而且构成了华文文学作品现代性的一个母题。

(三)个体流亡与放逐话语

带着一颗流浪的心去放逐,无论在天涯在海角,也不管是跨国或越界,只要在探寻中学会宁静地坚守自我的精神高地,就有可能找到一把开启灵魂幽闭之门的钥匙。世上总有一处地方是值得每个人去闯荡或安居的,也可能有一种方式可以用来安顿自己,抚慰心灵,正如总有一个人是必须去深爱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不知道自己从何处来,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向何处去,尽管这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与不确定感,时时都在骚扰着我们的内心,让灵魂总是处于漂泊之中,无论是情愿的还是被动的,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精神的。对于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来说,真正的安顿其实就在放逐或漂泊的过程中。

当人们一旦失去家园的时候,必然要求重建,而每一部在放逐之中生产的文学着作都可当成是一个重建的精神家园。作为社会本质属性的人,个体的流亡在社会中要求有所归属而终无所归属,处于这样的内在紧张之中,只好通过或寻求一种最佳的能抵达灵魂出口的途径来加以“自救”,之于创作,便形成为一种纯粹的精神诉求意义上的话语方式,又往往是文学获得新的生命的可能,也是真正的艺术品诞生的前奏。

有人这样说过,这是一个全球作家自我放逐与流亡的大时代,多少作家移民陌生而遥远的土地。正因为如此,这些作家与乡土,自我与家园的严重割裂,以及企图拥抱本土文化传统与域外文化、尤其是西方中心文化的冲击,给今日世界文学提供了巨大的创造力资源。现代西方文化图景,多数是主流亡者、移民和难民的着作所建立的。同样的,海外华文文学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出自有着知识分子背景的新移民、留学生、自我放逐者或流亡者之笔端。

同类推荐
  • 为你抵挡世界的风雪

    为你抵挡世界的风雪

    这是一本国内爆红的百万粉丝大号“真实故事计划”精选的人气故事合集。书中选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气故事,涉及爱情、友情、亲情等,这些故事在发表之后几乎篇篇“十万加”,有些故事阅读量甚至过千万。而讲故事的人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通过他们的讲述,让我们发现那些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与力量。
  • 马语:六十年风雨

    马语:六十年风雨

    这是六位马年出生的老人在60岁来临之际为自己送上的一份特别的礼物。六位老人都曾参加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如今人到暮年,欲以文字的方式来梳理过去六十年人生的悲欢离合。书中内容多为对青年时代的追忆,对故土故人的怀恋,充满了人生的沧桑,也蕴含着对生命印记的深层思考。
  • 孟浩然集

    孟浩然集

    说起孟浩然(689—740),许多人首先想起的是他著名的五言绝句《春晓》(按,题应作《春晚绝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确,这首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落英缤纷的图画的小诗,几乎我们呀呀学语时便牢牢地定格在了记忆中,成为我们许多人启蒙教育中接受的第一首诗。因而,对于这位写出了伴随我们许多人成长的诗歌的诗人,我们没有理由不进入他的诗世界,在对他作进一步了解的同时,继续从他的诗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这其实也是我们评解孟浩然诗的目的所在。既然如此,还请先允许我们对孟浩然其人其诗作一概括的介绍,作为前言,弁于其首,权当是我们立足自己的理解为读者所描绘的孟浩然的画像吧!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热门推荐
  • 皇后转世

    皇后转世

    三世情缘第三世<皇后转世>不管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世人对她的评价都那么的相似:淫娃荡妇,不守妇道,入幕之宾多如过江之鲫,妄图与男子一争高下,无容于世俗人常,理当浸猪笼以正社会风气,男人垂涎她,鄙视她,女人嫉妒她,唾弃她,可是......她没有倾国倾城的美貌,却倾倒天下英杰的心魂她没有贤良淑德的品行,却是最佳的贤内助她没有温柔似水的性子,却是最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红颜知己她是谁?是潇洒若风的素手伊人风伊素?还是承担了三世情缘的德仪皇后转世?视频地址:三世情缘视频地址:?pstyle=1《皇后转世》进入五折书库,全部订阅只需花原来一半的钱8.86元。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三世情缘第一世<水月儿>因写毕业论文,暂时删除三世情缘第二世<不做皇后>VIP作品,已完结明月山庄系列,八小姐明月月莎《明月·偷心盗爱》连载中:谢谢读者白色裂痕赠送的QQ群,秋月怡莎书友群1:21868554。秋月怡莎书友群2:56772854敲门砖是作品中任何一个主角的名字,西西请大大们多多投票、多多收藏、多多点击、多多宣传,最好把莎莎活活砸死!投票收藏的方法:先去“会员中心”注册一个普通会员,然后按“内容简介”下方的“投票推荐”,每天可以投三票,可以投给同一个作品。按内容简介下面的“放入书架”就可以收藏了!喜欢的话可以把作品放入“放入书架”,这样就可以随时看了,不用每次都找的很辛苦!推荐亲亲柳少白的《妾娘》:
  • 快穿之生命挽救计划

    快穿之生命挽救计划

    杀神当道,病娇横行,天道作妖,男女主爱恨情仇,然而里面都有一个天下人背锅,各种花式死亡法层出不穷。天下人:我们也是有人权的!而某凉、贯彻爱与和平行走在各大位面之中高调守护着次次背锅的天下人。#论某凉为何脑子瓦特抛弃金饭碗走上了一条朝不保夕天天扣工资的不归路##论直男系统为何画风突变光荣成为新一任戏精##论某清为何无限掉节操死皮赖脸##三个女人一台戏,论直男系统和某清究竟有何等战斗力与神奇的女人相提并论##某凉人生有两大疑惑:1.为毛我打了这么久的工不仅亏了钱还被道德绑架赔了人?!2.为毛直男系统还会有女朋友?!#故事很长、过客很多,待十里娓娓道来。
  • 重阳节

    重阳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重阳节》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书在深人挖掘和整理中华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人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家有傻夫忙种田

    家有傻夫忙种田

    被渣男贱女背叛,一朝身死,却没想到自己会踏上穿越之旅,更有个傻子夫君。在内操持家事,时不时与奇葩亲戚斗智斗勇。在外置办产业,积累浑厚财力。当小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时,却不料她那傻子夫君从来都不傻……
  • 元朝秘史:蒙古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元朝秘史:蒙古族史籍(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十三世纪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建立元朝,定都北京,皇帝祖先被称为“黄金家族”,所遗留下的家谱档册、世袭谱册称作“金册”,均珍藏于皇宫之中,历代皇帝皆如此。《元朝秘史》即是经过文人史官多次的增加修改而成的“金册”,它主要记载了成吉思汗历代祖先的事迹和家谱档册,内容极其广泛,涉及蒙古古代游牧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以时间上讲,从蒙古民族图腾、成吉思汗的远祖,一直写到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汗在位时期。从地域角度,横跨蒙古高原。
  • 凰医帝临七神

    凰医帝临七神

    (原名《焚尽七神:狂傲女帝》)前世,她贵为巅峰女帝,一夕之间局势逆转,沦为废材之质。魂灵双修,医毒无双,血脉觉醒,一御万兽。天现异象,凰命之女,自此归来,天下乱之。这一次,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必杀之!他自上界而来,怀有目的,却因她动摇内心深处坚定的道义。“你曾说,你向仰我,你想像我一样,步入光明,是我对不起你,又让你重新回到黑暗。”“你都不在了,你让我一个人,怎么像向仰你?!”爱与不爱,从来都是我们自己的事,与他人无关。带走了所有的光明与信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从蜂鸟到天空之主

    从蜂鸟到天空之主

    【异兽流,不变人,放心食用】带着吞噬基因的能力,穿越到远古时期的地球。身旁是一米多长的巨脉蜻蜓,不远处是泰坦巨蟒和远古帝鳄在厮杀,旁边还有剑齿虎和板齿犀等着捡漏。自己则是变成了巴掌大的蜂鸟,而且还是只雏鸟。这是一只蜂鸟吞噬各种强大基因,最终成长为天空之主的故事。他眼前一切皆为历史,他的存在就叫做史诗。
  • 愿得君心不相离

    愿得君心不相离

    婚礼前夕,她惨遭未婚夫背叛;心系事业,又被未婚夫连番算计。幸好,在她人生最为低谷的时候,那个男人出现了。只是,明明是个看似纯良的英俊男人,怎么转眼间就成了腹黑痞子,还无耻地朝她甩出一纸婚约——
  • 有一种做人智慧叫低调

    有一种做人智慧叫低调

    “低调”并非我们人生永恒不变的旋律。低调是厚积,高调是勃发。处处谦虚、谨慎,努力夹起尾巴做人,有时也会给自己贴上“庸人”的标签,让你失去很多获得更高成就的机会。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现代社会是一个快节奏、多能人的社会,机会转瞬即逝,你要适时亮相、“高调”地展示自己的能力,才能将自己推销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