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100000003

第3章 母题的民族性与人类性(2)

严歌苓在去国以前,以《雌性的草地》等小说鸣世。到美国定居后,几年间就连续发表了《扶桑》《女房东》《人寰》《少女小渔》《波西米亚花瓶》《无出路咖啡馆》等一系列作品。尤其是《扶桑》,大幅度地跨越历史,跨越国界,叙述了一个淘金时代的中国女性在美国沦为性奴的悲惨命运。在这个“悲情母题”的展开过程中,作家对“海外”的描写,既非停留在观望与感官的浅层,亦非静止于“游子”一般化的伤痛与苦闷,而以大开大阖又简约灵动的笔墨,直抵人性中普遍问题的深层,对美国虚假民主和种族主义,也对传统中国夫权劣风,进行了尖锐揭露和指控。作品以对人性和历史的穿透力,将母题的民族性与人类性结合了起来。

母性往往是最神圣的雌性。《扶桑》中对主人公的柔顺、享受受难、孕育和宽恕等特征的描绘与崇尚,不啻是对母神的一种膜拜。扶桑被描摹为像海洋上最细的流沙:“你以为海以它的汹涌在主宰流沙,那是错的。沙是本体,它盛着无论多无垠、暴虐的海。”①① 严歌苓:《扶桑》第45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盛着”一词,颇有力度地突出了扶桑那种“母性——躯体——容器”的特征,她处处以雌性的纤柔,自我地应对着也主宰着雄性的刚烈,也用享受的姿态来应对和主宰浴血的受难,成为一个“旧不掉的新娘”。

这种对母性的崇拜,显示了既“纵”又“横”的文化意义。“扶桑”之名早见于《楚辞·离骚》:“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观《楚辞·东君》:“暾将出兮东方,照理槛兮扶桑。”《说文解字》的读法是:“扶桑,神木,日所出。”古人根据民间古老神话传说,将“扶桑”作为与太阳所出处有关的一棵日出其间的东方神树。在文化母题中,不论东方西方,树是极具象征性的意象。西方学者也认为:“树于生命和生长的层面,这一层面最直接地接触大地……与水一起,都是大地母神的化身,是她的组成部分。”①① [德]诺伊曼:《大母神:原型分析》,李以洪译,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东西方的先祖们,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延伸到文明社会,似乎都对大地母神崇拜:母神作为一切生物乃至无机物之母,生育出天地万物和人类自身,是“生——死——再生”的生命循环过程的主宰者,因母神之不死,而有树木茂密、硕果累累、繁花似锦的大自然,有可以容纳百川的海和柔之胜刚的水。①① 老子因之有“上善若水”之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见老子《道德经》。这种关于母神创世的神话,见于苏马利亚和巴比伦、埃及、非洲、澳大利亚土着和中国的许多地区。辽宁省喀左县东山嘴祭祀遗址新出土的女神像,辽宁省牛河梁“女神庙”与积石冢群的新发现,都以五千年前的实物证据,充分证实了新石器时代曾盛行的对母性神灵的崇拜和祭祀礼仪①① 参见《文物》1984年第11期、1986年第8期。;而红山文化中首次发现的中国“史前维纳斯”,那个女性陶像,考古学界倾向于认定为农神和地母神。90年代初,更令人惊喜的发现来自黄河流域的腹地陕西省扶风县,在新石器遗址中发掘出一尊高七厘米的裸体女像,其造型特征竟酷似西欧的“史前维纳斯”。①① 据陕西电视台1991年12月5日“陕西新闻”报道。二十世纪以来西方考古学家在西起西班牙、东至西伯利亚的整个欧陆地区,陆续发掘母神信仰对象化的女性雕像,这些女神像长约5—25公分不等,大多用石头、兽骨或象牙制成,全裸,鼓腹,丰臀,起名为“史前维纳斯”。这种对母神的膜拜,既具有地域性、民族性,又具有越国界的人类性的共同特征。

《扶桑》显然是将它作为另一片“雌性的草地”来耕耘。不过,在以人类共同的“母神”为原型塑造扶桑这一主人公形象时,这位海外华文作家仍然注意刻划出东方女子的特性,更多地表现扶桑的受动性与平和性,逆来顺受,消解自我,回归无意识,等等。乖顺的扶桑即便受难时,脸上仍挂着浅浅一笑。她用洞箫插进面纱下部,吹起《苏武牧羊》,音调一遍遍地轮回,单调而深奥,“所有的黄面孔被吹弄得像一群起舞的蛇”,而洋人们的感觉是“这单调像是太知道人类短处而来刑训人类的,这音调在折磨的是人的弱点,人的痛处。”①① 严歌苓:《扶桑》第121—122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扶桑》借一位白人克里斯(曾是少年嫖客,成年后不断忏悔,为扶桑的厚谊、宽容而深感良心的欠债和鞭打,年长后成就为中国学学者)之口,对扶桑这样一个最原本的泥土般真诚的东方雌性,这“一只扶摇而升的凤凰”,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这是个最自由的身体,因为灵魂没有统治它。灵魂和肉体的平等使许多概念,比如羞侮和受难,失去了亘古的定义。她缓步走出那床的罪恶氛围,黑发,红衣,眼神犹如长辞般宽恕和满足,遍休鳞伤和疼痛无不写在她的动作和体态上。她嘴角上翘,天生的两撇微笑,一切都使那巨大的苦难变成对于她的成全。受难不该是羞辱的,受难有它的高贵和圣洁。①① 严歌苓:《扶桑》第78页,中国华侨出版社1996年版。

扶桑把宽容织成了一张网,使克里斯数千年都逃不出去,成了终生的良心的俘虏。《扶桑》让世界在人们眼前充满痛苦的诗意,一个本性怒放的、自由奔放的、在一次次被撕碎中又涅NFDA4的“母神”形象,既对接了传统,又连通了东方与西方,确实是自在的存在。把读者带入母性的世界,文化母题的民族性和人类性之兼备,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正如有的青年学者所指出的:“严歌苓对东方原始母神的回归,是为这个日益分裂、破碎的世界探求出路的一种尝试。雌性——以水一般的温凉浇灭凡高的怒发冲冠,又以大地般的厚实和圆融抚慰毕加索的分裂,拾掇起了被人类遗忘的失落已久的神性。”①① 缪丽芳:《雌性·母性——严歌苓小说〈扶桑〉中的情结分析》,《华文文学》2006年第6期。这恰恰是对当今世界流行的精神虚空的文化病症一种填补。

三、中华文化母题的沉积与展开

一民族的文化为天地所化育。一族群的人文精神可以与天地参矣。而兼具民族性和人类性的文化母题,也总是与一定的人文精神相联系,并在相应的人文语境中表达出来。

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兼容并包,数千年间以儒家为正统。中国人文精神不与自然对立,不与宗教对立,也不与科学对立。其独特的人文性,是强调天、地、人“三材之道”并行不悖,并育而不相害,从而成就了一个人与宇宙的大系统。“《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周易》称天、地、人或天道、地道、人道为“三材”,其“三材共建”和“三材之道”,就是把宇宙万物归纳成不同层次而互相制约的三大系统,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处于“生生不息”的变化之流中。中国人文精神又是一种鼓励创造的精神——“天地之大德曰生”,“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人应当效法宇宙的“生生之德”而不断创进,“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这样,无论是中国本土的或本土以外的用中文写作的文学家,同样不由自主地纳入与宇宙的大系统中去思考,去创造,去进行时空的延展和实践的飞跃。而具体到文学中表现的那些基本母题,诸如“乡愁”、“放逐”、“悲情”、“山水”、“灵肉”、“生死”、“围城”、“火浴”、“因果”、“圆缺”等等,也莫不是从天、地、人的关系的处理中衍化出来。也因此,探讨文化母题必须有文化背景的考量,一切关于母题的话语都离不开文化的沉积与展开。

(一)文化之脉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江河乃人类的母亲,日月系文明的印鉴。人类文明的核心性问题不仅在于财富的积贮,更在于精神的拥有。物质变精神,精神则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是一种文化的力量,一种导引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作用于属类,也作用于个人。“大哉乾坤内,吾道常悠悠”,于艰难困厄和苦寂颠踬之中仍能操持真知行与真精神,是一个民族、也是一个人强大的标志。

在西方哲学一度陷入迷惘、西方人士借助“他者”而进行文化反思时屡屡探究的东西,不难在中国找到答案——这正是使全世界的眼睛足以在当今为之一亮的原因。观我中华民族,绵亘五千年,广袤八万里,列四大文明古国而殊风仅存,虽饱经忧患而其命维新,并由历史和文明造就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话语系统。宋代哲人张载(1020—1077)有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此说恰切地表明了中国人灵台深处的弘道意识、担当意识、民本意识、传承意识和太平意识,也传达了精神传统的千古回响,亮出中国人心底的那一片光明、凝聚和追寻。难怪西方的文化反思出现了东方转向,君不见,欧洲有75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在一篇宣言中明示:“最近500年,世界进步很快,源于欧美的科技进步;今后的500年,人类要活得有尊严的话,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到东方孔子的文化教育中去。”愈来愈多的学者指出,中国精神文明的博大与和谐,是未来世界的希望。

的确,中国人重其人,重其活得有尊严。为老为释,诗书礼易,汉儒宋贤,程朱陆王,代代所崇尚的,乃是为人谦恭退让,为文道德谋篇,为事格物致知,为民敢歌敢哭,仁、义、礼、智、信五字并言。中国人倡导更高的精神自觉——建立在忧患意识之上至诚的实践理性。周公曰,“秉德明恤”而将德行与忧患相结合,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子曰“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责”,庄子曰“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的贵真也”,荀子曰:“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意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由此产生了“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经》)的知“道”之诗,产生了“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屈原)的艺术,产生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的有“志”有“骨”的诗文,产生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的凛然风范。自尊、自爱、自强是着诚去伪的人格力量,是并非“遁世”而是“入世”的力量,是真正活得有尊严的力量。也因此,中国人精神上矻矻以求“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始终以立德为第一要义,德不在身而在心,从诗文到教育,亦都崇本息末,以德性化为精魂,为归宿。

中国人重经验,重传统。传统为经验累积而成。一部精神史,昭示天命天运,而与人以共和。国家民族大群之盛衰、治乱、兴亡,众生之贤奸邪正,祸福之忧喜苦乐,万象之是非曲直,经验之一言一行,均化作笔底波澜,构成历史。经验与传统,通心而非通物,也因之,在中国人这里,旧学新知可一脉贯通。朱熹诗云:“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涵养转深沉。”就文化精神而言,“学”惟求旧,“知”惟求新;“学”贵旧传统,“知”期新启发;惟能之有“旧”,始有“新”可达。如此通于地,通于世,斯知常矣,成就了精神与人生之大道。此“大道”为中国人的人文化成,上下古今,春华秋实,进退合一,师法相承,木铎传薪,以不变应万变。正是这种“族”的精神生存方式,这种对文化传统和深层心理的认取,这种不可征服的中国人的脊梁,维系着黄土地上万千群类和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中国人的精神支撑着民族复兴的心路历程。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这片大地庄重得足以承载全部生命,也孕育着、丰富着一个民族的品格与精神。中国人的勤劳质朴、绵延世泽、崇尚人伦、见贤思齐、以和为贵、以善相应、求异证同、谦逊仁厚、明体达用,以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环球同此凉热”等等的人生观、天下观和行为规范,早已举世誉之。而历代作为“书记官”的贤达,当代作为“文化使者”的海外华文作家,也会像司马迁那样,擅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把智慧与笃论留在诗文领域,为斯土的往史来路作了忠实见证。海外华文文学中的精品佳构,乃是文化之脉的自然延伸,是意识形态和精神历史的独特产物,不但属于一民族,还属于全人类的文明财富。

中国人还以“和为贵”为圣训、为行为准则。“和而不同”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和而不同”的概念最早出现在西周末年,约公元前七世纪,早于孔子差不多两个世纪。当时的伯阳父(史伯)在和郑桓公议论西周末年衰败的弊病时,最先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史伯指出西周将灭,其根源是因为周王“去和而取同”,也就是说,周王喜欢将直言进谏的正人君子“去”之,而对与自己苟同的媚官小人“取”之。史伯还第一次形象地区别了“和”与“同”的概念,曰:“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禆同,尽乃弃矣。”用今天的话来说,史伯的“以他平他”,就是相异的事物协调并进,达到“和”的境地,则年丰物富;反之,“以同禆同”,相同的事物类同叠加,无差别,无竞争,其后果就是生机荡然。伯阳父还陈述了“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的道理,并进言郑桓公,要“以和五味以调口,刚四支以卫体,和六律以聪耳,正七体以役心,平八索以成人,建九纪以立纯德,合十数以训百体”,从政务到事务,都应贯彻“和而不同”。

伯阳父的思想为后人解读和传播。有一位早于孔子的齐国大臣晏婴(晏子),据《左传》记载,在一次拜见齐侯的谈话中,用许多比喻把“和”与“同”作了区别。例如,他说“和”就像烹调鱼肉,光是白水去煮就成清汤一锅,必须加上盐酱醋梅汁不同的配料,才能成为美味菜肴;“和”也得像好的音乐那样,必须有“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等等的不同“相济”而成,才能和谐美妙,悦耳动听,“心平德和”。几乎同一时期,管子也有“和而不同”以求谐调的类似说法:“五音不同声而能调,五味不同物而能和。”“和”在中国是一个古字,见于金文和简文。“和”在古汉语中,又作名词、又作动词双用。作为名词,顺也,谐也,得适也;作为动词,并非“整齐划一”的意思,而是表示协调不同的人、事、物,并使之均衡和谐。

孔子正是为前人智慧所沾溉,从作为做人的根本原则出发,强调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里仁之道、处事之道。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立论的基础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君子之“和”,“和”的起点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因此要以善相应。不过,此一“和”的前提是“不同”,不是曲己从人,而是能兼容“不同”,不仅要证同,还要能求异;此一“和”的目标,是集众芳以为美,协调“不同”而达到新的和谐。坚持了“和而不同”,就能像孔子那样“君子坦荡荡”。

同类推荐
  • 阎连科散文

    阎连科散文

    本书收作品65篇,分为“新笔近言”、“亲人与家”、“乡村与土地”、“出行与社会”四辑。
  • 杜甫的诗

    杜甫的诗

    书中内容原刊于1956年东北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学报》,共三篇。废名将其拆下,重新排序装订,并将名字改为了《杜甫的诗》,且序号从“二”至“八”,没有“一”,其间文字有少许更动。通过《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前出塞”、“后出塞”三“吏”、三“别”,杜甫的律诗和他的抒情诗,在秦州时写的诗,以及入蜀和在夔州写的诗的变化,分析了杜甫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意义。杜甫说他作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语不惊人死不休”,不光是“语”的问题,同时包含了“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的问题,而首先是要思想感情饱满。作者要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传达给人,就要有一支熟练的笔,否则就不能更好地表达出来。古今中外所有的杰作都是如此。杜甫是属于那些最用功的人中的一个,因此他的成绩显著。
  • 绣履追尘

    绣履追尘

    街上行人匆匆,逆着下午的阳光,我突然就有了一种孤独的感觉。目及之处——县人民礼堂,我看到了他。他用手撕扯着所有进去听下午戏的门票。我肯定这不是在制造一种戏剧效果,因为,这是我的初恋。我站在那个抬头正好目视他的地方,想我该找一个机会和他交谈。这种机会让我在这样的时空界限里等待了一年,我站在这里的全部意义就因时间的提示愈加无奈了。事实上,是我自己在单恋。
  • 花屿小记

    花屿小记

    张宗子早已在散文爱好者中负有盛名,气质雍容闲雅,冲淡飘逸,直追他的四百年前同名人张岱张宗子。《花屿小记》书名来自杜甫的诗句“花屿读书床”,收录了张宗子近年来的数十篇读书随笔。都是与读书有关的文字,有记人、记书的,有读书随感,有购书经历,有考证事物的,还有为前贤挑错的,还有类似传记或小说的文字,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充满着人文的气质和深厚的功底,令人心旌神摇,美不胜收。
  •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

    《窝藏书系·阿来作品·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珍藏版)》是作家阿来的一部随笔散记。作者利用相机这一特殊的介质,将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中各类花朵的次第开放与凋谢随时记录下来。从一年中最初展露身姿的梅花写起,直至海棠、早樱、玉兰、紫荆、迎春、泡桐、丁香、鸢尾、芙蓉、栀子等等,花期不同的各种植物次第开放,牵引着读者跟随镜头中的影像共同来感受城市中不同时节的多彩风情。
热门推荐
  • 我必须成为主角

    我必须成为主角

    我叫封玄,是个扑街写手,因为写死太多主角,被扔到一本太监书里,这个世界即将毁灭,为了活下去,我必须成为主角。好在我有一个系统,它给我提供各种主角的光环,比如……等一下,前面这个人火冒三丈,怒气冲天,看起来是被我的嘲讽光环击中了,我先去打屎他!
  • 帮主她不是人

    帮主她不是人

    首先:此文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网游文。胡语憬得知从小暗恋的男生在玩一款小众网游,为了离喜欢的人更进一步,她毅然决然的入了游戏坑,紧随其后便发生了种种不同寻常的怪事。胡语憬表示,现在退游还来得及吗?
  • 酒仙

    酒仙

    酒鬼和醉鬼差不多,形象都是讨厌的。我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文化程度不低,也长得人模人样的,还有谋生的一技之长,被人扣上这么一顶帽子,似乎成了人间的怪物,想要抓个对象,姑娘躲得远远的。好容易抓着一个,人家还在拖着看着考验着。今年二十八岁了,仍是一个邋遢的单身汉。没有老婆管着的单身汉,生活无规律,吃饭穷对付。今天下班以后,路过食品街,在小食摊儿上填饱肚子,才懒散散地回到家里。黄昏的斗室,溽热未消,本来就闷得难受,邻居又吵起架来,实在烦人!板夹泥的墙壁,从来不隔音。
  • 乱世猎人(1)

    乱世猎人(1)

    他来自山野林间,他是一个普通的猎人,但却有着一位极具传奇性的父亲!他无意名扬天下,他不爱江山只爱美人,但时势却将他造就成一段武林的神话!他无意争霸天下,但他为了拯救天下苍生于水火,而成为乱世中最可怕的战士!他就是——蔡风!北魏末年,一位自幼与兽为伍的少年,凭着武功与智慧崛起于江湖,他虽无志于天下,却被乱世的激流一次次推向生死的边缘,从而也使他深明乱世的真谛——狩猎与被猎。
  • 只愿意情深缘不浅

    只愿意情深缘不浅

    老人都说,在青春年少的时候,不要遇见太风华绝代的人,如果遇见了,那么一生便难以逃离。而盛荞还是遇见了,并一见倾心。娱乐圈当红女星在采访的时候。记者:“盛小姐,你以后想嫁什么人呢。”盛荞只是淡淡勾唇:“他。”
  • 出马先生

    出马先生

    命不好娶了个出马仙撑着,本以为娶回来的是个天仙,没想到竟然娶回来一个姑奶奶,手底下一大堆牛鬼蛇神,且个个都得当祖宗供着。过了一段日子的张墨成觉得,有时候活着还真不如死了算了……
  • 卯城卯时

    卯城卯时

    《卯城卯时》是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云南文学院院长、知名作家黄尧的新力作。追忆年少时光,感叹人生况味。卯城——以地支命名的城廓,与历史名城昆明近代史上桩桩大事件紧密相连。1949年“解放秧歌”的舞步迎来卯时的黎明,颠覆性的巨变将划时代光芒投射在孩子的梦幻里。历史的震荡期,一帮在社会边缘自生自灭的野孩子,被收容进新时代的实验学校,然而他们早已被艰辛的生活迅速催熟,没有人能阻止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一段段新的传奇。他们与成人世界的规矩对抗,与身体和心灵深处的饥饿战斗,与躁动不安的成长拉锯……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管理的10大真相

    管理的10大真相

    本书作者曾在哈佛大学师从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学习,熟悉西方的管理思想和企业案例;又长期在中国从事管理传播和教育工作,访谈过张瑞敏等众多经理人和企业,了解本土的企业实践和实际需求。在本书中,作者针对中国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从自我管理、团队管理、管人、职场、领导力、企业的目的、顾客、企业文化、中国制造、大师等十个角度,参照并融会贯通东西方的管理理论、企业案例和经理人经验,提供了一份高瞻远瞩崦又脚踏实地的准确的“管理地图”。
  • 流离的萤火爱情

    流离的萤火爱情

    抬头看到的就是他那双孤傲的眼睛,散发着无数的寒气,让人不寒而栗,那张脸简直无懈可击,与哥哥相比似乎更胜一筹,但是他满脸的高傲和不屑,瞬间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个冰山男依旧惜字如金,没有表情,我开始有些怀疑,老哥是不是认错人啦?呼呼,不理他们啦,走咯“答应我一个要求!”说得这么爽快?是早有预谋吗?可是不应该,总不至于他是策划者吧“要求?行,但是你不可以说…”委屈啊,莫名其妙地要答应冰山男一个要求。“不管如何,你都要信我!”那是你对我的乞求吗?一次次的错过,一次次的误会,他们之间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可爱善良的韩雪柔能够等到幸福钟声响起吗?面对昔日的男友、今时的未婚夫,她该如何抉择?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嘻嘻,我会再接再厉的~~~推荐——http://m.pgsk.com/a/450433/《邪魅总裁:女人,乖乖躺着!》推荐新作温馨治愈系列:听说,爱情回来过。http://m.pgsk.com/a/702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