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100000034

第34章 同一文化母题的文本变奏(3)

有意思的是,在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记载中,也有一些神奇的海上见闻和故事传说渗透到文化母题中。如清人章有馍的杂记中就载有:“三宝太监乘海船数十艘,往东南诸番采异宝,松江道士徐宗盛随往,既归,云:‘一日,泊舟海岛,舟中数人登陆而游,见林莽间蹊径,疑有人家,遂蹑其踪觅之。遥见一兽,面似人,长丈余,挺立,飞而来,捩一人头啖之。众惊走,兽口之拔藤,穿人口腮间,若鱼贯状,以大石压藤两头而去。众折藤急走,甫下舟,兽三五俱来,在山顶以手招之。’”①① [清]章有馍:《景船斋杂记》卷六,《申报馆丛书》本。类似这种海岛遇险的故事,具有“偶泊荒岛——遭海上巨人拘——惊走脱逃”的传奇色彩,我们不妨搁置史实上的真伪之辩,仅就传说而言,倒也为历来“滨海俗闻”一类的母题书写留下了伏笔。

另一个作为东南亚文化范畴的“郑和”,是在华文文学作品中相关郑和的文学创作超过百个。在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就流传着不同版本的郑和传奇与传说,并改编成不同的表演形式与活动。马来西亚轰动一时的大型歌舞剧《汉宝丽》,正是改编自东南亚的文学作品。这个结合宫廷文学与民间文学特质的作品,内容主要歌颂华人与马来民族和睦相处、友好交往,以美好的诗歌意境与南洋传奇,交织成一种和谐的母题。这种跨越文化、族群、国界、语言的创作方向,一直被马来人和华人艺术家仿效。同时,从郑和下西洋开始,海外移民与东南亚所在国的人民友好相处,推动了经济与文化的蓬勃发展。鉴于郑和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东南亚不少作家执笔歌颂,当地人民也将郑和奉若神明,较着名的郑和寺庙也有十多座,基于深沉的历史积淀,许多地方至今仍流传着不少有关郑和的传说。在这些传说中,郑和被赋予许多超自然的神力。种种仪式和庆典在历史的演化中,已经逐渐延续下来成为当地的习俗。“郑和崇拜”并非形成于中国本土,而是东南亚各族共同造就出来的。在郑和下西洋主要经过的东南亚地区,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当地各族群对郑和的热爱与崇敬,已经发展为今天东南亚文化的一个特色。这种跨越600年的历史文化长廊而沉淀下来的有关郑和的历史记忆,已衍化成一种文化象征,它所代表和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所实践的和谐、睦邻友好、和平外交,同时也是不同宗教与文化族群之间相互接纳、和谐相处、互动融合,以及积极进取、不畏艰险的普世价值。这些人文价值,正是郑和留给世界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因时移景迁而变异

文化母题传达了人生经验与生命体验,它存在于所包容的历史人文精神谱系中。经验与体验也与时俱进,有增长有消逝,有放大有减缩,有遥远有亲近,等等,化作文章,总会染世情而变。

拿“乡愁”母题来说,就因时移景迁,经历了从“古典乡愁”、“现代乡愁”到“文化乡愁”的变异。乡愁母题的发展趋势,是个体将“小家乡”概念升华为“大家乡”概念,将个体对某个特定地域的深挚爱恋,扩充进化成对整个民族、国家的深挚爱恋。对于新移民来说,温饱之后为自己的边缘地位而感叹。许多海外华人作家因无法进入居住国的文学主流,为自身难以进入居住国主流社会而不平,于是“从边缘走向主流”已成为新一代和老一代华人的共同心声。如早期的东南亚华文作家,由于他们的离乡,都是带着极度的无奈、彷徨与迷茫,不知出路在哪里,而思乡、念亲、怀友的情绪更时时纠缠在他们心中,所以当初表现出来的乡愁,是一种浓得化不开的思乡与返乡情结,马来西亚作家梦笔在《思乡》中写道:“几易沧桑寒暑,家乡硕望归思切;三千道路老魂飞,尺寸音书随岛绝。”表达了浓烈的海天高邈、愁目脉脉地回眸故土的心理。这种情愁到了东南亚出生与成长的第二、三代华人作家那里,就起了新的变化:他们大部分视出生地为自己的家园,但又忘不了自己文化上的根,因此就有了国籍与文化家园两种身份。由于中国政策的改变,许多海外华侨都可以回国探亲。这对于一直想归而不能归的游子来说,无疑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回到了故乡,一切都已改变,不少作品也感叹“土地依然香,只是时光不再”,流露出一种文学创作中常出现的沧桑感,感慨人事的变迁。马来西亚作家李雄之的《少小离家老大回》,写离开故乡48年后才回到故乡,故乡的人、事、物都发生了改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翠园的《乡愁与美食》,文章中的“我”是个“远迁异国38年的老华侨”,然而去国思乡,故乡的山川景物、风俗人情,以至“那些梦寐以求的美食”,难以忘怀。岁月无情,38年后,“我”真的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见到多少回在梦中见到的亲人和“如诗如画的景色”,有一种时移境迁的沧桑感,心中浮起无限惆怅。上述作家所呈现出来的乡愁,早已不同于早期作家的作品,他们所呈现出来的乡愁,不再带有彷徨、苦闷、憎恨,而是有一种终于可以回归故乡的激动、喜悦,同时又表达了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东南亚华人社会的侨民意识逐渐减弱,而本土意识逐渐增强。在东南亚出生成长的华文作家,他们视东南亚为乡土,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乡愁不同于先前的作家。新加坡作家王润华的散文《我家水井的生鱼》,一开篇就说自己因为思念故乡而大哭,他把东南亚的华人,比喻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生鱼,而且是喜欢旅行的动物,在下雨天四处徒步旅行,不断寻找新的湖泊河川。喜欢旅行的鱼,活在井中,简直是坐牢,后来作者才明白生鱼的痛苦。这篇散文写生鱼在静中岁月的安宁,又想永远离开暗无天日的井底的矛盾挣扎,这就是东南亚华人的写照。作者通过生鱼的遭遇,表达东南亚华人和自己对人生深刻的感受,抒发了自己深处异地他乡的感受和对家乡的思念。南洋、殖民地、多元文化与现代化都会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提供了东南亚作家不少写作素材,形成独特的南洋文化风味母题,《我家水井的生鱼》以诗意的句型、清丽的意象和颇具南洋边缘风味的母题,是一种文化乡愁的新变奏。这一类型的作品还包括马来西亚作家苏之玲的《老屋》、章钦的《捞起一片故乡情》、文戈的《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苏之玲的《老屋》写作者童年时住过的槟城老屋,槟城的市容这几年改变很多,老屋早已不存在,但是每年返乡度假,踯躅在槟榔路街头,举目四顾,总会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淡淡乡愁;章钦的《捞起一片乡情》也是用抒情的笔调,写出回家的喜悦和追忆往事所引发的哀愁;文戈的《乡音无改鬂毛衰》,写的是童年趣事和人事变迁。这些蕴含在文字中的乡愁母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它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出生活在东南亚的华人,由当初的侨居意识、漂泊感逐渐发展成扎根在这片土地上,对这片土地的认同感也慢慢沉淀下来。

自然,在东南亚华文作家中也有例外。如越南华裔作家千瀑,曾一度过着血泪交织的逃亡生活。他的代表作《手表》,虽写自己款式陈旧的手表,内心却这么想:“光泽暗淡的表带子/彷佛仍弥留着母亲当年手上的温暖/这温暖,一点一滴/像表链断了的今天/只因为断了才越发/有一种依依的什么/在恍惚的时空里回旋。”诗人因陈旧的手表而激荡起惦念慈母的情怀,这种思念的感情是那么纯真、自然,并在宇宙时空里不断散发。然而诗人要写的还是一种怀念家乡的情愁,他以“指标上的时间/看来应该还停留在/我离开家门的时候/漫天的风风雨雨。”可以感受到诗人。是多么渴望回到他的家乡——越南的怀抱。虽然他的家乡仍处在战火声中,由于诗人热爱自己的家乡,深爱自己的祖国,所以他于1987年8月写于西雅图市的《回乡》这首诗,就坦率表明回乡可真不容易:“梦里的家乡/只能到梦里去寻寻觅觅/……在梦里排着队/……从人群里认出消瘦的家人/……和家人简短的问答/……每次总是这样/呜咽着……”从这些作品,我们不难探悉诗人思亲、思乡的复杂心情。

还有些文化母题,随着时代与环境的变迁,也引起人们反思其是否理所当然地一成不变。如“因果报应”、“以德报怨”、“滴水之恩,泉涌相报”,时至今日,究竟在人生与艺术中该如何掌握其尺度?需要我们站在文学和学术的前沿加以讨论。华裔美国作家汤亭亭在《中国佬》(1980年)中提到了一个细节:广东新会老家的亲戚来信要钱买自行车,她寄钱时,母亲说:“我要在信上交代清楚,那钱是你寄的。”但汤亭亭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做”,说:“我可不想要任何人永远感激我”。她在书中也提到父辈为了筹集到美国的路费,需要借债,除了要支付高利贷外,“大家都清楚,从此我们家,包括子孙后代,即使在付清了债务以后,也应该对那两家人永远感激,不管将来这两家的子孙生活在何处”。评论家吴冰由此而认为:“中国人的道德观是‘滴水之恩,当以泉涌相报’,汤亭亭的话却让我反思——‘知恩报恩’固然是对的,但同时,受人恩典后也使许多人产生负担。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讲述,一个贫穷的小村中的女孩考上了大学,村里许多人都热心地拿出一元、两元地帮助她筹集学费、路费……她上了大学后,村里人凡是到城里的,必定要由她招待。她每次回家也要给大家备齐礼物……如今她已经不堪重负了!我想我们应该提倡不求回报地帮助他人,同时受惠者要记得他人的无私帮助,有机会、有条件时,以同样的精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仅仅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①① 吴冰:《关于华裔美国文学的一些思考》,2008年1月3日《文艺报·华馨》。这给我们一种启示,即传统文化母题中传达的某些理念,有其社会历史原因,如果存在的条件和内因、外因发生了变更,如果在时间意义和价值取向上获得了有益的教训,那么,对母题叙述的调整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综上所述,同一文化母题在叙述过程中产生种种艺术变奏,说明了母题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如果仅有单一的意义,就只能诉说单一的感觉,很难成为审美对象;如果这个文化符号的含义愈丰富,以其多种复合的意义构成文化母题,那么,也就愈是需要作家以更加多维的思路去把握它,开掘其复合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中国文化基本母题之所以因时、因地、因事、因人而发生足以跨越时空的多种变化,正是由于它们并非只有单一的价值,而是具有立体的和复合的价值。也因此,它们可以随着时空的变化和人类自由的发展,不断地被复制或被重构出来,历史地形成由“一”到“多”的能动的艺术表现方式。

同类推荐
  • 述而批评丛书:驯养生活

    述而批评丛书:驯养生活

    这部评论集既聚焦成熟作家,也探讨年轻作家,呈现作者广泛的阅读涉猎和极富深度的个人理解。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极具潜力的文学批评家,书写批评新浪潮。上海青年评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驯养生活》是青年文学评论家黄德海的精选评论文集。该书所选的书评呈现了黄德海广泛的阅读涉猎和专注、极富深度的个人理解。评论的作家既有阿城、金宇澄、格非、贾平凹等功成名就的作家,也有李蕾、豆豆这些年轻的作者。全书语言流畅,颇具古韵,例子引用得当,将深刻的问题和见解清晰地表达,内涵深远,读后令人回味。小说除了一个个看起来落入俗套的故事,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我,才会让我不致在阅读的中途废而不观?这些人心的微澜,尘世的琐细,因为未经成见的提炼,不虚浮,不张致,细细密密地显现在人物的行为之中,自然地流淌于整个生活不绝的长流,因而有一种与生活本身的活力相生相长的郁勃之气,小说便显得生气灌注,元气淋漓。这部评论集既聚焦成熟作家,也探讨年轻作家,呈现作者广泛的阅读涉猎和极富深度的个人理解。
  •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

    《培根随笔》可说是少数的“世界著作”之一,这本书不是为一国而作,而是为全世界而作的;不是为一个时代而作,而是为一切时代。在这本书里,极高的智力与多样的兴趣和同情心自然而然地结合为一体,所以世人之中,不管什么样的类型或脾气,都能在这部书里找到一点与自己有联系的东西。虽然这只是一本随笔集,但《培根随笔》能同时让你产生读史书、读诗集、读教科书的感觉。培根的话语不仅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而且还能使人们顿悟。
  • 往事如烟

    往事如烟

    “沿流水勾起老冰排”是关东人的口头语。意思是说,许多往事是偶然间想到的,一吐为快。睹物思人,往事像过电影似的,勾起了乡愁。作者是地地道道的关东土著人,现已是年近古稀。人越老越愿意怀旧。他总想把过去经历的往事,讲给青少年朋友听。再不讲,就带进棺材里去了。读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会被这本书中的传奇故事所感染、而陶醉的。作者也不愧是讲故事的高手。他能抓住读者的心。那一个个故事就像五颜六色的花朵,让你赏心悦目,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命运连在一起啦。随着故事中的情节而喜,而悲,而起舞,而大呼:“这故事写绝啦!世上还真有这等事?”信不信由你。反正你读完是不会有上当受骗感觉的。惟其是,也就达到此书的目的啦。
  • 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

    《寻觅中华》一书,系统的表述了余秋雨先生从灾难时期开始一步步寻觅出来的中华文化史。除了一篇文章之外,其他所有的文章都是第一次发表。全书230千字。一路上写的书已经不少。由于读的人多,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盗版狂潮。作者的书在国内的盗版本,早已是正版本的十倍左右。前些年应邀去美国华盛顿国会图书馆演讲,馆方非常热情地把他们收藏的作者的中文版著作一本本推出来向听众展示。
  • 猎书记

    猎书记

    读书是令人愉悦的事,在买书、淘书和阅读的过程中,所见、所闻、所思,都会成为有趣的文字被作者诉之于笔端,平实地记录下来,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其间有欢笑,有哀伤,有轻松抑或沉重的思索,亦有自在抑或拘谨的心灵放飞,这才是书式生活的五彩缤纷的呈现,读之是让人自然地有所思的,情何以堪。
热门推荐
  • 四教仪集注节义

    四教仪集注节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限之异界无敌

    无限之异界无敌

    极品死宅林玉风此时正随着电脑屏幕上的电影,但是突如其来的一道刺眼的白光从他的眼前一闪而逝,结果林玉风只感眼前一花,就一脸蒙蔽的被带入了一个全新陌生的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王爷的小懒妃

    王爷的小懒妃

    都说她很懒,所以,老天罚她穿越了,那挂名的爹,还想将她给嫁给展颜。他们哪里知道他是一个可恶又自以为是的家伙,当她是所有物一样,很让她讨厌。她代替妹妹入宫,皇上的妃子多,她可以天天睡了吃,吃了睡。没有人会注意她这个小懒虫的。其实,真的大错特错,选秀下来,落选了不说,还闹了个大笑话,第一天就得罪了皇上的贵妃,所以一道命令下来,去了冷宫,连宫女都不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散文(2016年02期)

    散文(2016年02期)

    《散文》创刊于1980年1月,是我国第一家专发散文作品的纯文学刊物。创刊之初,便确立了思想上追求高格调,艺术上追求高水准的办刊宗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使得《散文》成为一份高雅纯净,独具品位的刊物,推出了包括贾平凹、赵丽宏、詹克明、李汉荣等在内的大批优秀散文作家及作品,得到了广大读者和社会的认可。从创刊至今,《散文》一直以它独特的魅力力证着自己的存在,坚持呈现当代中国巅峰笔意,鼓励作者表达发现,呈现了一种罕见的沉思的品质和悲悯情怀,是当代文学界尤其是散文界极具分量的文学读本,在读者、作者、文学评论者心中地位崇高,影响遍及海内外华人世界。
  • 白色群像

    白色群像

    这是一个异次元的故事,情节纠缠,场景描写细腻,事件神秘,还有阴暗的气氛及完美的人物设定……本书的主人公、第三中学的物理老师申之森的真实身份是一名魔法师,他与专门负责超自然事件的神秘组织2205的探员阿政一起解决了一件件发生在各个学校里不可思议的案件。两年前,阿政的姐姐、2205的另一名探员孟梓莛突然嫁给了另一个野心勃勃的男人——申之森同父异母的兄弟黑田幻真……在校园与都市的奇妙冒险中,魔法师威尔森、庞玉玲、叛逆少年杨、张天翔等形象鲜明的人物粉墨登场,更大的悬念渐渐被揭开了谜底,一场围绕“白色群像”计划展开的权力斗争即将打响。都市悬疑灵异小说《白色群像》用冷酷与充满画面感的文字描写了申之森、孟梓莛、阿政、黑田幻真、庞玉玲、威尔森、黑田盛雄等人的爱恨纠葛,构造了一幅真实的人间图景与独一无二的世界观。
  • 末日小狗

    末日小狗

    地球历2030年5月20日,你的抑郁症男孩登陆末日在线抗尸。
  • 总裁的狠辣小甜妻

    总裁的狠辣小甜妻

    安琪在地狱里滚了一圈后,重生了,然后她觉得,是时候该让那些渣渣们下地狱了。某傅总一脸高冷:‘大腿给你抱,仇我给你报。’安琪(微笑冷漠脸):‘不用,谢谢。’某傅总两脸高冷:‘家产给你,命给你。’安琪(大写加粗嫌弃脸)‘我都资产过亿了,离过百亿,超过千亿,成为世界首富还会远吗?到时候左手小奶狗,右手小狼狗,走上人生巅峰不好吗?你的命?给我判刑啊?’某傅总三脸高冷:‘呵,真能嘚瑟……’‘汪……’--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限的完美(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有限的完美(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或者说,什么样的文学才是这个时代应该发出的声音?有人说文学要关怀民生,要有社会责任感;有人说文学要揭示心灵奥秘;实现精神突围;也有人说,文学必须亲近读者、感染读者、调动读者……不难发现,诸多观点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人为本,本书试图找寻中国现代小说的出路。
  • 每天一堂销售课

    每天一堂销售课

    销售永无止境,但成功永远有方向。你只须熟知本书所提出的八堂课:从内心开始做好自我修炼,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如何打造自我形象上、如何塑造一个成功的自我上、从语言技巧上、从如何与客户进行心理博弈上、从如何开拓人脉上、从注意细节事项上、从战术上步步为营这几个方面去努力,从内而外,由表及里地全面实现自我突破,就能在销售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