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94100000035

第35章 由意象到图像:母题的生长与演进(1)

(一)母题的意象化

中华文化中的艺术思维,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显着的特征,叫做“意象”(image)。意象是“心象”与“物象”相纠缠相结合的智慧呈现。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立象显意,而是物象心灵化和心灵物象化的交溶性晶体;它既来自物象对作家的刺激,又挣脱了自然具象而升腾到一定情思高度的感悟形态;它从实际的、客体的秩序中抽取出来,又为新的感知而存在的创造物——一种虚幻的审美“对象”。

意象思维最早显见于中国古典诗歌。一般而言,诗的生成是“神”与“物”交合的结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歌唱者借声声相鸣且心心相印的雎鸠,来寄托求爱而结为伉俪的脉脉恋情,“雎鸠”即为一个意象。“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屈原:《九歌·河伯》)“浦”是水流分支之处,水分流而人分手,“南浦”遂成为历来离愁别绪的象征词,也是一个意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陶氏庭院东边实有一道篱笆,篱下也确实种了菊花,但一旦入诗,“东篱”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代名词,无人再说什么“西篱”、“南篱”、“北篱”了;以至苏轼有“漠饶东篱嗅落英”(《戏章质夫寄酒不至》)之句,李清照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醉花阴·九日》)之叹,“东篱”成了一个幻美的意象。再说“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凭栏”这么个普通的躯体动作,一染上浓郁的霜风秋色,也成为历代文人或怀远或吊古或悲愤慷慨的寄寓情感的符号,连今人王蒙也以“相见时难”命名他的小说了。上述“雎鸠”、“南浦”、“东篱”、“凭栏”,哪个不是自然的物象,哪个又仅仅是原始的、单调的实在物象?它们统统被艺术家的意绪浸泡过了,于是,“雎鸠”含情,“南浦”寓别,因“东篱”而隔尘世,因“凭栏”而悲怀古远……这些意象思维,主观情感深埋于自然物象背后,让经过抽取、着意点化的表象去揉动和撩拨人们的心弦。中华文化艺术中的“意象”,成了许多作家熟稔运用的策略。

通常我们以为“意象”只是以语词为载体的诗歌艺术的一个基本符号。然而从意象思维的角度去看问题,具体到意象与我们所论述的海外华文文学中的文化母题有什么关系,那么,我们可以说:有时一个意象可以是一个小母题,有时则要由若干个意象组成母题;由于意象的母题化,抑或母题的意象化,可以使一些文化内容蕴藏其间;两者的侧重点,意象主要用于抒情文学中,母题一般用于叙事文学中;自然,也不排斥交叉重叠的情形,尤其是在多维多重有如交响曲的作品中,意象与母题以“互文”的方式联系起来,反复变奏、演绎,呈现了围绕基本母题而显示的一个又一个的闪光点,使文本图景丰富与饱满起来。

意象思维与非理性思维、神话思维、宗教思维联结起来,往往会使文化母题神奇地生长、演变。

在古代有关大海的神话、传说中,有一类海上奇闻的传说十分引人注目。由唐朝绵延至明清,在中国滨海地区传之甚广。陈寅恪先生曾提示,滨海地区的风情,对于宗教与政治关系史的研究,意义重大①① 参见陈寅恪:《天师道与滨海地区之关系》,《金明馆丛稿初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原因就在于,在大海边,先民们面对云生风起、潮潮汐汐的汪洋,听万类音响,探千种奥秘。滨海地区有不停的运动,不断的更新,不灭的波光,一个浪接一个浪地驱赶着人们的遐思和想象。这里的俗间非理性思维发展流布,又有外来思潮挟宗教因子而进入海市蜃楼,以海的无穷神圣和奥妙为核心的风物景观,凝为意象,发为图像,结为神秘朦胧、新奇莫测的文化母题。可以说,这种艺术精神现象,是中国古人仙话思维的一个必然产物。

在滨海地区的先民那里,文化人类学“发现了两种普遍流行的概念:赋予神性的海和拟人化的海神。”①① [英]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第715页,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这两种概念在中华民族滨海古人的神秘思维中得以互补共生。《山海经》曰:“北方禺强,人面鸟身,珥两青蛇”①① 《山海经·海外北经》。,此乃北海海神;《大荒东经》则称:“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虢。黄帝生愚虢。”①① 《山海经·大荒东经》。拟人化的海神都是人面垂耳,动物的身子。王充在《论衡》中也提及一例:“海外三十五国,有毛民、羽民,羽则翼矣。毛羽之民土形所出,非言为道身生毛羽也,禹、益见西王母,不言有毛羽。不死之民,亦在外国,不言有毛羽。毛羽之民,不言不死;不死之民,不言毛羽。毛羽未可以效不死,仙人之有翼,安足以验长寿乎?”①① 王充:《论衡·无形篇》。传闻海上生巨人,还当作神仙去看待,不难发现华夏古人对海的神秘感,且与仙话原型相沟通。

华夏先民似乎总是力图将一种神话传说稳态化地嗣续,并在已经流播广远的基础上加以增饰。如郭璞《玄中记》载:“东方之大者,东海鱼焉。行海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鱼尾。鱼产则百里水为血。”此一记载,与《庄子》所谓海上有鲲鹏何其相似乃尔!除了大鱼,还有大鸟。梁人刘之遴《神异录》有云:“北海有大鸟,其高千里。海中央捕鱼,或时举翼飞,而其羽相切,如雷风也。”宋人周去非写岭外奇闻,亦有神秘记录:“西南海上有昆仑层期国,连接大海岛,常有大鹏,飞,蔽日移晷。有野骆驼,大鹏遇则吞之,或食鹏翅,截其管,堪作水桶。”①①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其后,在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游记》里,在辛伯达的几次航海遇险中,都有大鸟、大象、神鹰、巨蛇等等的海上传闻。这些有明显共性特征的意象,同大海的仙幻原型有机地融合一道,物象、心象、幻象结合起来,古今、中外的海上传闻交织互证,既增加了传说的可信度,又强化了华夏古人将海上奇闻勾联贯通的思维方式和录异笔法,形成了一个文化母题的前后印证。

其实,早在魏晋时代就有曹植的一首名诗,可说明仙话传说、大海意象与艺术思维之间的融会:

远游临四海,

俯仰观洪波。

大鱼若曲陵,

乘浪相经过。

灵鳌戴方丈,

神岳俨嵯峨!

仙人翔其隅,

玉女戏其阿。①① 曹植:《远游篇》。

上述对海神的人格化,与类似仙话的海上仙人、仙禽的传说相绾结,使海的仙风神性愈发深入人心,也浸染于文学,表现为超现实的想象、抒情。“大鱼”、“灵鳌”成为撼人的意象,编织了海意象的图景,成为超现实的仙话结构。

(二)从“鱼尾狮”到都会图像

上述海上奇闻——海上巨人、海中大鱼、海底龙王、海底聚宝、海上危险、海上识宝等等,伴之以异国风光的展示,也敷衍扩展为一个世界性的文化母题,呈现着海上识宝古来渐趋强化的意象——图像的景观。在这里,我们可以以华人占有四分之三人口的新加坡及其华文文学为中心,对“海上奇闻”此类母题进行实际的讨论,同时考察其艺术变奏上的演进,即重新建构(configuvation)和改变构型(tvansfiguvation)对于文化属性与文学创作的影响。

新加坡一直与大海、与南洋热带的浪漫文学有缘。传说在十三世纪,沙尼拉乌他马王子到新加坡岛旅游,惊奇地发现了岛上一只浑身红色的狮子。于是他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新加坡拉”,意思是“狮城”,开启了传说与神话之旅。狮子系哺乳动物,身体长约三米,四肢强壮,有钩爪,掌部有肉块,尾巴细长,末端有一丛毛,雄狮的颈部有长鬣,全身毛棕黄色,吼声甚大,有“兽王”之称。华夏民族名狮子为“瑞兽”,《狮子舞》亦流行海内外。“狮子座”又为黄道十二星座之一,呈吉祥。自然,在作家的文学想象中,南洋早期的新加坡渔民,一直是海盗的窝巢居民,他们以杀人和杀鱼过日子,海洋是他们又恨又爱的伴侣,他们经常利用这小岛平分赃物。直到苏门答腊(Sumatra)王子来了以后,才改变他们的漂泊生活。长风阁在他的散文中,描写了神秘的狮子城人民的生活:

老人家们煞有其事地回忆说,有个苏门答腊(Sumatra)王子在淡马锡看见一只异兽。手下告诉王子,那兽是一只狮子。于是,狮子有幸成为十二世纪这栖于太平洋的岛屿的名字:新加坡拉(Singapura—“Singa”是“狮子”!“pura”为“城”之意)。接着,王子便在岛上建立起新加坡王国(kingdom of Singapore)。①① 长风阁:《狮子城身世掠影》(2001年)。

在这篇散文中,长风阁赋予狮子华族文化的属性,认为要不是这狮子承传了中华文化中吉祥物的历史缘起,恐怕会因为民族文化的敏感而引起争端,甚至担心民俗文化会在狮城消失。作者写道:

要不是承传了狮子为吉祥物这个历史的缘起,恐怕因民族文化敏感症所可能引起的争端,即使死狮子活狮子能一概获得赦免,在农历新年的狮子城里,可能再也听不到舞狮的锣鼓声了。

莱佛士在新加坡河口登岸以后,很快就把新加坡发展成一个大商港,实行英国法制体系,移民也日见增加。长风阁在《狮子城身世掠影》里接下来这样叙述:

英殖民主义者在新加坡坐上了总督的宝座,但并非夜夜笙歌、无所事事。英国人准备了各种开发新加坡的软件,包括设立一个代表各族的聚落委员会一套法律、警察制度、建设道路、码头和房屋、设立学校、开拓转口贸易、发展种植业……许多商人来自四面八方,争相到狮子城做生意。新加坡,海之众子中的佼佼者,很快地便繁荣起来了。

新加坡一步一步走上繁荣,“狮城”如“鱼尾狮”,从一个人烟稀少的渔村,一跃为声名远播的重要港口。“鱼尾狮”这一面对大海、灵动雄健的形象,渐渐成为新加坡的标识。

“鱼尾狮”的意象,可说是结合传统与现代、南洋与都会图像的最佳说明。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仍然是政府与民间认为最能代表新加坡的象征图像,从它的雕像被迁徙到更重要的新加坡河口枢纽,可知道它的首席地位;而“鱼尾狮”的冒险与奋斗的精神,说明了新加坡人具有东西方文化共通的进取与奋发的精神,也一再肯定新加坡是一个结合西方法治体制与东方价值观的社会。新加坡不少作家,通过多种不同的传说与象征,来表达多元社会所寻找的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便是鱼尾狮的化身。①① 如唐爱文的《鱼尾狮旁的尤利西斯》,借助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尤利西斯漂洋过海的传说,象征远赴海外探险与争夺殖民地的竞争精神。

然而,新加坡华文作家并没有在这一海上奇闻、奇迹的母题上止步。从新加坡发展的实情着眼,作家们又从“鱼尾狮”的意象扩大到都会图像,不断把现代城市的景观、人物、神话、建筑等,通过散文的文字记载,流传下来,让我们看到狮城的前身今世。由新加坡作家协会出版的《新华文学》季刊、新加坡作家丛书系列、《城市的呼吸》(赵丽宏、许福吉,2002年)和《新加坡的99幅文学风景》(刘金瑞,2004年)等文学刊物与选集,可以看到不少新加坡老、中、青作家,在书写狮城社会环境与景观的变迁,已转向多重与多元化的认同。这些作品可以说是狮城的文学风景,也可说是新加坡的缩影,让我们感受到新加坡华文作家对这片土地的关爱。这些散文作品,如林高《三顾克拉码头》、民迅《美世界小镇》、李永乐《开门》、罗伊菲《何处无知音》、希尼尔《荒凉自一个华丽的世纪初》、黄志伟《新山水诗》、周兆呈《老照片》、陈志锐《城市解毒五帖》、尤今《家在新加坡》、邢济众《满园春色》、淡莹《把森林还给众鸟》、芊华《都市的声音》、张千玉《惊梦三断》、蔡宝龙《闹市秘园》、陈华淑《狗·落叶》、郭永秀《葡萄架与夜来香》、君绍《灿灿的云山》等等。都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一股南洋雨林与国际现代都会交融的风情,作家们怀念小镇、学校、码头、闹市、秘园、名胜、古迹、庙宇、乡村等,在新建筑中憧憬与等待未来的挑战,在新旧交替行吟之间,文字中总流露浓郁的文化情愁。

民迅《美世界小镇》是一篇怀念小镇生活的散文,文章重现与重构了新加坡武吉知马路的美世界旧日小镇,充满着对生活的憧憬:

由于得天独厚,当新加坡全国不断的发展,辗地机把郊外的小镇一个个辗成平地时,美世界小镇却能屹立不倒,且能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迈步向前,确实是可喜的事。现在的小镇,已踏踏实实的成为郊外的一个“迷你”城市了。自从裕廊区发展为工业区后,小镇已在寻找它新的生活方向。现在,它和全国各地一样,负起了建设国家、促进经济繁荣的任务。小镇,愿您继续繁荣成长,并愿你永远保有纯朴勤奋的精神。

阅读上述文字,不难发现潜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意念,有一种醇厚的本土气息。当我们置身其重建与消失的场域中,引动我们在文字中思考与寻找的,是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

林高的《三顾克拉码头》(2001年),写三次拜访新加坡的克拉码头,不但流露了作家关心本土文化的感情,也提醒人们要保留传统文化。林高认为克拉码头既要有南洋的色彩,也要有西洋的情调;既要有东土的神韵,也要有西方的文明;既要传统,也要现代。然而,作者也要我们追溯先人事迹,惦念祖先的情怀。他写道:

如果你觉得苦心孤诣营造出来的文化气息得扎扎实实根植于泥土里,才能生存发展,文化不会在商。毕竟,新加坡河是有魅力的。它功成身退,眼看着却将归隐去了。一声呼唤,它换个角色,站在舞台上,又漂漂亮亮地演下去。人生有多长,它的生命就有多长。三十年后,新加坡河又换个什么角色与我们见面,谁知道呢?

同类推荐
  • 世界不曾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世界不曾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

    《世界不曾亏待每一个努力的人》讲述了在奋斗的路上,生活是公平的。它不看容貌和出身,也不问金钱和地位,它只认人们付出的辛苦与智慧。能够笑着走到很后的赢家,必定是抓住每一段时光努力奋斗的人。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今天的努力是幸运的伏笔,当下的付出是明日的花开。越努力,才会越幸运。你给世界一个什么样的姿态,世界就会还你一个什么样的人生!
  • 钏影楼回忆录

    钏影楼回忆录

    《钏影楼回忆录》系我国著名报人、小说家包天笑的回忆录。包天笑幼年家道中落,就读于表姊丈朱静澜处和二姑夫尤巽甫处。可谓之凡人,但他却不流俗,非凡超群。转徙逃难的痛苦使他倍加用功,博览群书,靠自学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为了维持生计,他17岁即开门授徒,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他31岁时正式移居上海,开始主编和编辑了许多有影响的刊物,如《小说时报》、《妇女时报》、《小说大观》、《小说画报》等七七事变”后,积极为《申报》、《南京晚报》撰稿。1947年,包天笑由上海去台湾居住,次年赴香港。1973年,包天笑在香港法国医院病逝,享年98岁。
  •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思想者的盛宴:聆听大师内心深处的声音

    无论生活曾经给予了我们什么,还是生活曾经使我们失去了什么,我们都应以博大的胸怀和豁达的心灵,去容纳和洞察所有的痛苦和欢乐。一个活着的人,有思想才有意思。有思想,并非是要我们一定成为思想家或哲学家,而是要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看法,有一些对生命的感悟。每天给自己十分钟的时间静静品尝,梳理自己的思想,走好铺在脚下的每一个日子。
  • 石头里藏着一匹马

    石头里藏着一匹马

    本书为中考热点作家周海亮十年经典作品集。书中三分之二部分为散文,也收录了一些曾获过奖的小小说。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以小见大,寓意深刻。作者不回避现实的残酷,却也惊叹生命的顽强。与其说他笔下的人物是被命运捉弄,不如说是被各种局限性——身外的和自身的局限性所困。作者善于架构情节,设置悬念,时而温情脉脉,时而深沉冷峻,每一个故事都动人心魄,引人入胜。
  •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

    《何处是他乡》记录了作者游走于东西方文化的心得感悟,一半是海外经历、一半是海归思考,旨在为那些准备出国的朋友提供有益的视点,告诉他们国外的生活绝非那么美好,但也并没有那么艰辛。同时也为那些准备回国或已经回国的朋友增强留下来的信心,不知何处是他乡,只因为,处处皆是故乡。作者文字间大城、小城之美丽,不在于美食、美景或历史的沧桑往事,而是那种游离于周遭之外,对美的审视和享受美的过程后的缤纷感,是有意无意地在东西文化中间穿梭的沉淀与收获。
热门推荐
  • 百花齐放的中国艺术

    百花齐放的中国艺术

    本书可作为留学生本科学生的教材。分陶瓷艺术、玉器艺术、青铜器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音乐艺术、舞蹈艺术和戏剧艺术几个方面,全面介绍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实例的评论,寓评于述,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鉴赏品位。
  • 草包大小姐之魅惑天下

    草包大小姐之魅惑天下

    再睁眼之际,早已不是任人揉捏的草包,之前嘲笑,欺负我之人,我必定一一讨回来……惊人才华,诡异武术才华初现,惊羡天下绝世风华无人匹敌,只他能与之相配,专情宠爱,痴心追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废材逆天,腹黑小懒妃

    废材逆天,腹黑小懒妃

    第一次写文,请多多包涵,不足之处请指教,感谢!她21世纪金牌杀手,因意外穿越,昏睡中醒来,却发现赤果果的躺在陌生的荒野深水。偶遇美男、遭受袭击,没娘还不受便宜爹的疼爱,统统没关系!看废材如何逆袭,混的风生水起。
  • 传教士的文化之旅

    传教士的文化之旅

    星云历四千五百七十三年,一个灵魂意外降入星辰界,他很迷茫也怀揣希望,在不可视丝线编织成的迷宫中竭力找寻着终点的方向。纵然会遇见新的迷宫、纵然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都要去看一看,看看有没有机会给织迷宫的家伙来上一次背刺。不信鬼魂不信神,修真觅道求长生。......慢热,前期糟糕,要素过多,以及除了换了一个第三人称外对全书毫无影响的变身顺带单身。
  • 医妃萌翻天

    医妃萌翻天

    一朝穿越,外科医生宁倾月,变成侯府为爱殉情的肥胖二小姐,还被赐婚给不能人道,弱不禁风的九王爷。肥胖?每个胖子都是潜力股,本小姐瘦下来闪瞎你们的眼睛。蠢笨?看本小姐召唤各种美男神兽,大行四方。
  • 腹黑小娇医

    腹黑小娇医

    前世身为医毒双绝的圣手小神医,却因瞎眼而错信渣男贱女,死于乱军之中。再睁眼时,却回到了十岁那年。再世为人,她不想再陷入那些阴谋诡计之中只想好好活着。却发现自小就已经被下了毒,肥胖如猪蠢笨不堪。所以她终于认清现实,想要活的好,奋斗谋划少不了。那些刻薄伪善的假姐妹,嚣张跋扈的下人,曾经欺她,辱她之人,这一世定要百倍奉还。等等——“这位将军,你不是好人吗?为什么好人能这么睁着眼睛骗人,还没有丝毫愧疚的?!”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可否莫问人间烟雨

    可否莫问人间烟雨

    一个人活着总得做点儿什么,没做成就留在心里,当个念想,别把自己活成一个行尸走肉一样的人。世界很大,人很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活个人的样子,像个蝼蚁一样,贪婪的呼吸着活着的每一口空气。但在心里,要把自己当个人,不去放过任何一个,能够活下去,且能够活的更好的机会。只有活着,才能想之后,活着......
  • 梦魇之召唤师传奇

    梦魇之召唤师传奇

    自然界那看似弱小的蚂蚁,当其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这时哪怕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狩猎者,也是根本不敢与之抗衡。这是一本以土大的梦魇世界为背景的,一名拥有召唤师天赋的少年在空间里面为了心中的信念而奋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