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400000025

第25章 文化教育(7)

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使用举察制,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被荐举者称为举人,因此“举人”意为所举之人。唐、宋时,举人指的是参加全省范围的科举考试(乡试)及格后的人,乡试合格者才称为举人。明清沿袭,为乡试中试者的专称。举人俗称孝廉,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

秀才

秀才是古代对某些士大夫的称呼。汉朝使用举察制时,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才被称之为“秀才”。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也称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试的一种。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宋朝时,凡是经过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所以此时有“不第秀才”的说法。明清时,秀才一般指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属士大夫中的最基层。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没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经济不富裕,所以,这些在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又被称为“穷秀才”。

贡生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即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朝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朝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朝贡生,别称“明经”。

八股文

八股文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称时文、制义或制艺。每篇文章的格式都是统一的,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四部分,各有两股互相对应的文字,共有八股,所以称八股文。在这八部分中,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都要相对成文,字体也有明确规定。八股文的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在内容上,主要依据宋代理学家朱熹写的《四书章句集注》,此外,不得自由发挥题目,字数也有限制。这种文体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最终,八股文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童生试

童生试也叫童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明代由提学官主持考试,清代则由各省学政主持,院试合格后才能取得生员(即秀才)资格,之后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其又被称为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乡试

在明清时期,朝廷每三年在各省省城或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凡获秀才身份的府、州、县学生员、监生、贡生都可以参加。考试通常安排在八月举行,因此又称为“(秋闱)秋试”。乡试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读书人成了举人才有资格进入更高层次的会试。

会试

在明清时期,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春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由翰林或内阁大学士主考,录取三百名优秀者称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

殿试也叫廷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唐宋时殿试在省试发榜后十天左右举行,明清时则在会试发榜后一个月左右举行。殿试由皇帝或者皇帝委派的大臣,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一般称为“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殿试只用来定出名次,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

及第

及第是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进士

贡士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据统计,在我国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史上,考中进士的总数至少是98749人。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状元、会元、解元

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的最高荣誉。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称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16人。明朝300年只有黄观、商辂两人连中三元。

鼎甲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金榜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为用黄纸书写,所以称黄甲、金榜。因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同年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唐代称同中进士的人为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都称同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顾炎武在《生员论》中说:“同榜之士,谓之同年。”

诸生

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

新闻出版

新华社的由来

新华社(即新华通讯社),是中国地区最大的新闻通讯社,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红中社(红色中华通讯社)是新华社的前身,于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成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的最早的新闻机构。1937年1月,为了适应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央的决定,红中社在延安正式更名为新华社。

1933年,红中社编辑部创办的《工农通讯员》,是新华社历史上第一份新闻业务刊物。1940年10月,新华社出版的《中国通讯》,是早期的对外宣传刊物,是用英、法、俄3种文字油印的。

消息的由来

“消息”最早出现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意思是说,太阳到了中午就要渐渐西斜,月亮圆了就要渐渐亏缺,天地间的事物,或丰盈或虚弱,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时消减,有时滋长。可见,我国古代就把客观世界变化的事实称为“消息”。直到近代,“消息”一词才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载。消息,是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经常采用、最广泛的新闻基本体裁。

新闻的由来

新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新闻专指“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和事实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和兼有新闻、文学双重特征的报告文学。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关于新闻一词的来历并无确切说法。《新唐书》记载:“孙处玄,长安中征为左拾遗。颇善属文,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神龙初,功臣桓彦范等用事,处玄遗彦范书,论时事得失,彦范竟不用其言,乃去官还乡里。以病卒。”唐代诗人李咸用在诗作《春日喜逢乡人刘松》中写道:“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可见,唐朝时,就有了“新闻”的说法。《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老先生也用了“新闻”两字:“当下雨村见了士隐,忙施礼陪笑道:‘老先生倚门伫望,敢问街上有甚新闻么?”这时的“新闻”已经有了今天的含义。

书的由来

新石器时代没有文字,大小事都经由口传,久而久之就会忘记。于是,人们就拿绳子打上结,大结代表大事,小结代表小事,这就是“绳结记事”。那时还有一种类似的方法,就是在木条上用刀刻出一条的刻痕,越深越大的刻痕代表的事越大。殷商时期,有了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甲骨文,另外,如果有重大的要事需永久记载,就记在青铜器上,这类文字叫做“铭”,也称“金文”,已经具有书籍的作用。一段时间后,人们将竹片、木片劈成狭长状,在上面用墨汁写上文字,再放在火上烤乾,蒸去水份,最后再将竹面的绿皮削去,可打洞串成一册,这就是书的最早形式了,多流传于战国秦汉期。布帛是和竹简是同时期的书写用具,质地轻软,方便折叠、携带、保存和阅读,受到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及富人的重视。以缣帛写书固然有许多优点,但价格昂贵,生产有限,不久后,就被纸取代。

书的知识

开本:指书刊幅面的规格大小,即一张全开的印刷用纸裁切成多少页。常见的有32开(多用于一般书籍)、16开(多用于一般书籍、杂志)、64开(多用于中小型字典、连环画)。

版式:即书籍的规格式样,包括开本、版面、排式、插图等。

版本:指同一种书不同的本子。有的书一出版就有几种形式;有的书在出版后,由于进行修改,再印时改变了原来的版本。

版次:第一次出版印刷的书,写有“某年某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称为初版;如果第二次出版印刷时内容不改动,就注明“某年某月第一版,第二次印刷”,称为重印书;如果第三次出版印刷时内容经过很大改动,就注明“某年某月第二版,第三次印刷”。

版权:即版本的所有权,印于书籍的正文前后或封底。

字数:不管书中的标题多大,插图有多少,都按横格字数乘以每页行数再乘以总页数,最后求出全书字数。如果整页都是插图,就不算字数。

印张:说明印一本书需要多少张纸。因为一张纸可以两面印,所以两个印张才算一整张纸。

印数:指一种书所印的累计数。如某种书在第三次印刷时,印数为“20001—30000”,即表明前两次已印过20000册,第三次从20001册算起,又印刷了10000册,累计数是30000册。

珍本、抄本和孤本

同类推荐
  • 顾左右而言史

    顾左右而言史

    本书是著名学者王彬彬的历史人文随笔集。王彬彬的文章,兼具学者气度,书生风雷,以良知着墨,秉笔书史。讲谈五四,挥斥方遒;《“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公德教训》钩沉故事,澄澈褊狭;《章太炎的身后事》上下追索,摸索推演文化耆宿一段鲜为人知的身前身后事;《胡适面折陈济棠》摈弃“左”顾“右”盼的孔见,以知识分子的良知与独立人格秉笔,高屋建瓴,别有洞见。
  •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小经典系列)

    英国式谋杀的衰落(小经典系列)

    乔治·奥威尔不但是最著名的反极权小说作者,还是著名的英语文体家、第一流的散文家以及头脑清醒且目光犀利的文学评论家。《英国式谋杀的衰落》以谈文论艺为主,收入《狄更斯》、《托尔斯泰与莎士比亚》等名篇和《鲁德亚德·吉卜林》等备受争议的文论,加上《为英国式烹调辩》一类轻松的小品文,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奥威尔作为文学评论家的风采。
  • 基层农村档案发见记

    基层农村档案发见记

    2012年岁末,受台湾中央研究院谢国兴先生之邀,我第三次来中研院进行学术访问。此次访问除参加由明清研究推动委员会举办的“十字路口的明清研究”座谈会为“规定动作”外,其余时间均属“自选动作”了。“朝读易一卦,时钞史数行”,如此闲适的学术之旅不仅使人感到摆脱喧嚣日常后的放松,而且似乎体味到了那种信马由缰思绪飞扬的内中自由。随谢先生一起去台南考察民俗、到位于台北市中心的诚品书店购书、再去台湾大学及台大周围数不清的小书店看看,再就是在中研院傅斯年图书馆、近代史所图书馆和档案馆查资料看书了。
  •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散文

    郭沫若一生涉足广泛、著作甚丰。他的散文气势浩荡,清丽、浪漫,富有艺术魅力。自传性构成了郭沫若散文明显的特征,是作者个性张扬的产物。他的感时型散文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咏物抒怀型作品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营造诗的意境。
  • 李白诗选

    李白诗选

    李白是唐代最耀眼的诗人之一,其人其诗都以雄才纵逸,想落天外著称于世,代表着盛唐诗歌的气象和最高成就,也因此为历朝历代不同阶层的读者所接受和热爱。本书作为他的诗歌的选注本,共选诗160多首,约占李白现存诗歌的六分之一,原文则以广受好评的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为底本,注释和赏评则借鉴或取用了古今众多专家的研究成果。
热门推荐
  • 傩赐

    傩赐

    这是一个发生在云贵高原上一个叫作傩赐庄的小山村的爱情故事。作品围绕傩赐庄唯一的高中生蓝桐和他的两个哥哥雾冬、岩影与美丽的外乡姑娘秋秋的爱情纠葛展开故事情节。秋秋与蓝桐的爱情历经坎坷,当事情有所转机的时候,不甘固守贫困的蓝桐却又选择离开秋秋,到外面的世界闯荡。当蓝桐赚了钱归来时,秋秋已与雾冬生活在了一起。失去爱情的蓝桐准备再次离乡时却被村长陈风水与一群失学的孩子求知的眼神阻挡住了脚步,他决心留在家乡,用自己的所学去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作品同时还塑造了一群纯朴而又善良的村民形象,并对傩赐庄独特景观做了精细的描写,体现出云贵高原的特殊风貌。
  • 执念摆渡人

    执念摆渡人

    快穿文,每个位面1v1 你后悔吗?你想重新来过吗?你想改变自己的人生吗?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话,那么,欢迎来到破妄河。
  • 娇俏郡主误君心

    娇俏郡主误君心

    她,来自王朝的郡主。虽然不比那些公主尊贵吧,但好歹也是极受太后,皇上的宠爱的好吧?然而现在呢?来了一个所谓任务者,不知是敌是友,来了一个爱慕者,明里暗里给她温暖,在有点心动的时候,却发生了变故,谁告诉她,该怎么办?
  • 泥泞的荒草路

    泥泞的荒草路

    严福昌带领着他的三个儿子在那颗粒无收的年代独闯江湖,他的信条就是“我们不能在这等死,只有走出去才有活路一条”的宗旨。小说跌宕起伏情节动人,描写了他的子孙们在成长过程中在蜿蜒曲折的小路上发起奋争的故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三界轮回

    三界轮回

    一个十八岁的青年男孩,住在一个酷似地球的一个星球——水蓝星。星球分为三个界面,明幻界(人界),神虚界(神兽界),黑暗界(魔兽界)。随着一个美丽而又残酷的梦让这个男孩解除了记忆的枷锁,黑暗界开始涌动,星球上的四大家族等待一个传奇的人物来拯救这个世界,总有一天,那个人会右手拿着一把火焰斩,左手拿着一把火焰枪,脚踏金色的莲花宝座来到这个世界上从而灭掉这个世界上唯一邪恶的一个位面——黑暗界!那个人到底是谁?人类该怎样面对,一场三界的战争即将爆发…………
  • Tracks of a Rolling Stone

    Tracks of a Rolling Ston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斗智斗勇的故事

    斗智斗勇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探案故事全集》包括《侦探出动的故事》、《高超推理的故事》、《蛛丝马迹的故事》、《扑朔迷离的故事》、《缉捕追踪的故事》、《原形毕露的故事》、《斗智斗勇的故事》、《智破奇案的故事》、《真相大白的故事》和《插翅难逃的故事》等10册,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疑案、迷案、奇案、悬案、冤案等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探案英雄大智大勇,阅读这些侦破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还可以学到自我保卫、推理破案的常识,防范日常生活的不测。
  • 控球法师

    控球法师

    比“魔术师”约翰逊传球更好的是什么人?控球法师!
  • 黑骑集·仁战集:汉译与欣赏

    黑骑集·仁战集:汉译与欣赏

    斯蒂芬·克兰的诗,写法自由,无韵,诗无行数、音节数限制,文笔精练,用词精当,构思殊妙,视角独到,洞察入微,刻画深,意象奇,似寓言,启深思,抒幽情。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斯蒂芬·克兰的诗歌原文,第二部分是译文,第三部分是欣赏。译作基本按原作诗行数意译,诗行齐整字数相当,有形式之美、语言之美、音韵之美,从中可窥见译者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