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6100000013

第13章 善良的心 屠夫的手——《祝福》再读(1)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祝福》中,描写了江南一个叫鲁镇的地方。这地方是祥林嫂生存死亡的环境。先生在小说中描写了鲁镇人特有的心理走向。当祥林嫂以一个悲剧人物形象出现时,鲁镇人充满了同情、好奇、厌恶、鄙夷等各种小市民或者小村民情结。当然,这些都是中国城镇比较典型的人文世俗情怀。先生在这篇小说里,用他不露声色的笔墨,有意无意之间,就写出了国民生存空间的社会现状:想做奴隶而不得的绝望;暂时做稳了奴隶的狂喜;做稳了奴隶的满足;充满凄凉苦趣、幽默冷漠的奴隶与后奴隶的相互攻讦。先生在这里暗示了一种轮回:弱势生命的奴隶轮回,自然生命的奴隶轮回,以及在体制下,作为奴隶,毫无选择的轮回的轮回。

祥林嫂作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典型,在暂时做稳了奴隶之后,身心都是奴隶式的:满足、白胖,嘴角渐渐有了笑影(我不知道祥林嫂做稳了这样的奴隶之后,是不是真正像幸福的奴隶那样幸福);在被剥夺了做奴隶的基本权利之后,死亡的恐怖阴影如同鬼魅,整天缠绕着她。祥林嫂为了再次获取做奴隶的权利,不惜牺牲自己所有的劳动心血,兴高采烈地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希望上天在冥冥之中暗中垂怜,帮助她完成作为永久奴隶的基本心愿。但祥林嫂的所有挣扎都显得徒劳。四婶一记断喝,终结了祥林嫂想做终身奴隶的美丽幻想。到最后,万般无奈的祥林嫂,不得不转换奴隶角色,成为丐帮中没有麻袋级别的单干户。这个三十七八岁的社会弃妇,在鲁镇人面前晃动着这样一副魅影:五年前花白的头发,而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最后,在鲁镇祝福的爆竹声中,在雪花纷飞的雪夜里,在鲁四老爷慈祥的咒骂间,祥林嫂终于被鲁镇人民彻底厌弃:世俗生命终于在冰冷如芒的凄然里结束。先生于此告诉我们:当社会发展或者退化到必须要通过奴役方式来固化专制的时候,要想做稳奴隶,必须要通过你死我活的奴隶间的决斗;要想做纯粹忠诚的绝对奴隶,必须要通过残酷的优胜劣汰。只有通过竞争,才能获取合法的奴隶资格;只有通过淘汰,才能获取合法的奴隶地位。否则,要想做稳奴隶,或者做好奴隶,那是根本没门的。

其实,在鲁镇,每个人都是善良的。祥林嫂作为不幸人物的典型,集中了所有的不幸,但鲁镇还是接纳了她。第一次到鲁镇,鲁镇人因为她是一个寡妇,有些厌弃。四叔皱了皱眉,但没有说话。四婶作为鲁家的直接掌管者,作为祥林嫂的直接主管,内心还是有些同情。再说,或许是最主要的一点,祥林嫂正处于青春期的尾巴: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这段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年轻的祥林嫂,作为奴隶的候选人,完全具备了竞争资格。年轻就是资本,年轻没有什么不可以。作为寡妇,在那个时代,祥林嫂是真正的不幸;但作为年轻女人,祥林嫂还有做奴隶的希望。在此,虽然鲁迅先生没有明显写出,但我们仍然可以得到暗示。祥林嫂做奴隶的第一道关卡,或者说,做奴隶的第一次面试,通过四婶的目测,基本上通过:模样周正,手脚壮大,顺眉顺眼,紧缄其口。四婶的结论是:看样子安分耐劳,适合做奴隶。祥林嫂也真正不负其望:整天做,闲着就无聊;气力超常,简直抵得过一个男人。

到年底,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所有劳动:扫尘,洗地,宰鹅,彻夜煮福礼,全是祥林嫂独自承担,鲁家竟没有添短工。做奴隶的快乐,在祥林嫂身上荡漾出青春艳丽迷人的风采。如果小说发展到这里就结束,也完全无可厚非。因为我们可以想象:

祥林嫂作为鲁家的干活工具,干到最后,快要成为尘芥堆的时候,鲁家如果从“事通理达心气和平”的人性角度上考虑,估计也会给祥林嫂一副薄棺材,一穴野狗想光临也可能比较有难度的墓地。因为祥林嫂的工作任劳任怨,几十年如一日,到最后累得不能起床时,仍然惦记着鲁家的事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鲁家,在鲁镇人眼里,应该是有头有脸的,最起码的,也是一个“高素质”的知识分子家庭。

鲁四老爷作为一个教书的老监生,恪守祖宗遗训,儒家文化素养不浅。我们从鲁四老爷特点鲜明的书房,就可以领略到鲁四老爷的兴趣爱好。从书房饶有趣味的陈设,我们可知,鲁四老爷平常所看重的,都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不用说,鲁四老爷的一言一行,都具备传统知识分子的学养遗风:既有中华文明优良的文化传统,又有华夏礼仪之邦的道德良知。最根本的,“品节详明、德行坚定”。

因此,在使用奴隶方面,鲁四老爷是没有必要操心的。作为奴隶的祥林嫂,在鲁家虽然像牛马一样勤劳吃苦,却心甘情愿。越是劳累,越是神清气爽。祥林嫂的欲望其实很简单:只要能够维持一日三餐,或者一日两餐,或者一日一餐,如果有可能,两日,甚至三日一餐——只要能够苟延残喘——踏实劳动,努力干活——就吉祥安康。祥林嫂的出发点,不用说,只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是想通过劳动来延续自己的生命残躯,这是生存的基本权利。在祥林嫂心里,婆婆还是应该尊重的,虽然不堪婆婆之虐,偷偷跑出来做工。出来做工时,并没有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苟且在一起,而只是逃出来,跑到鲁家,做了一只勤勉顺眼的小工蜂——拼命劳作,努力改造自己。或许,祥林嫂只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赎掉自己身上的“原罪”。也许,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有罪的。祥林嫂的退守愿望,仅仅是为了生存,而不是生活。也许,或者,这就是做奴隶的基本命运。

想起库切的一部小说:《迈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

库切在这部小说里,描写了南非内战时期的一个园丁迈克尔·K。为了逃避内战,迈克尔·K带着母亲,开始了艰难异常的流亡生活。在流亡途中,母亲病死,迈克尔独自一人穿梭在人性与非人性的阴险地带,经历了种种非人的磨难,最后退守到了作为生物存在的最低点:躲在远离战争的山地,以南瓜花、甲虫等为食。作为人,迈克尔已经淡化;作为动物,迈克尔也已经淡化。迈克尔本身实质上已经成为一个边缘符号。在库切笔下,迈克尔是个典型的多余人,是南非政府的多余人。

作为卑贱的尘芥物,迈克尔的存在仅仅是一个影子。库切在这里,写出南非的战乱和政府的动荡如何给老百姓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即使如此,迈克尔的命运也要比祥林嫂幸运得多。祥林嫂作为一个多余人,作为一种善良的劳动工具,没有讨价还价的权利,更没有逃跑的余地。祥林嫂只能再次接受命运的摆布:被婆婆抓回去卖掉,提供婆婆娶媳妇的经济来源。祥林嫂,成为可以被人自由买卖的基本商品,劳动工具的角色正式转换。

祥林嫂在徒然的反抗中,终于完成了命运的再一次逆转:

不得不再一次承受自己的悲剧命运。可正当祥林嫂想好好过自己的日子时,不幸再一次敲击了祥林嫂的生命大门:第二个丈夫又不幸离世,同去的还有他四岁的儿子。此时,孤身一人的祥林嫂走投无路之际,却被夫家大伯扫地出门。祥林嫂只好第二次站在鲁家的门前。鲁迅先生如是写道:她头上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四婶看到祥林嫂这个样子,不知该说什么,心里踌躇。而没说一句话的祥林嫂,却在呜咽中说出了自己的遭遇:

丈夫死于风寒,儿子葬身狼腹。现在,又从起点回到了起点。

祥林嫂在说自己这个凄惨故事的时候,四婶居然眼圈发红。卫老婆子,也像卸下一副重担似的,长长嘘了一口气。四婶审视地想了一想之后,便叫祥林嫂拿着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祥林嫂的奴隶身份,再次获得确认。鲁迅先生如是写道:祥林嫂比初来时候神气舒畅些,不待指引,自己驯熟地安放了铺盖。她从此又在鲁镇做工了。这是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的情况。

同类推荐
  • 博尔赫斯谈话录

    博尔赫斯谈话录

    博尔赫斯的谈话与他的作品一样深邃智慧,历久不衰。美洲西语文学的最重要开创者、现代文学最具感染力的经典作家之一。博尔赫斯的性格与谈吐,至少同他的作品一样意味深长,富于机智。在生命的最后几十年,他游走四方,口授诗歌、寓言和故事。在旅行和闲谈中,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口头文学。他作品中无处不在的主题,交织闪耀在这十一篇谈话中,使人得以一窥这位文学巨擘的心灵堂奥。本书为博尔赫斯、巴恩斯通、西川三位诗人一次跨越时空和语言的诗艺合作。西川自1980年代开始译介博尔赫斯,二十年后重校精译,修订新版。编者巴恩斯通三十年后新作“后记”,重新评价博尔赫斯的文学遗产。
  •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

    本书不欲多袭前人的论断。但前人或当代的学者们的批评与论断,可采者自甚多。本书凡采用他们的论断的时候,自必一一举出姓氏,以示不敢掠美,并注明所从出的书名、篇名。
  • 闲庐文钞

    闲庐文钞

    本书所选29篇文章,分赋、记、序三种,作者试用古文写时代之事,抒今人襟抱。
  • 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

    砚田笔耕记:田本相回忆录

    本书为“东方学人自述”丛书之一种,系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曹禺研究专家田本相先生个人回忆录。全书在表层的个人经历书写中,写出对人生、对祖国、尤其是对学术、对戏剧的情思以及不懈的追索和探求。作者的学术经历和治学经验,对读者有较强的启迪作用。
  •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人间耳录经(张石山散文随笔选辑)

    甲申岁末,山西作家组团赴韩国作一周游访。作家们平日或有闲暇,不乏聚会,难得有十数同志如此多日朝夕相处,结伴共同休闲。男士离家,群雄麇集;长夜漫漫,旅途遥遥;口欲耳欲驱使,不约而有同好。故卧榻两侧、车辆上下,人人献艺,各各卖弄本事。说故事、讲笑话,侃黄色段子、来文字游戏,竟成旅途一大节目。韩国风景秀丽,所谓赏心悦目;而有“说部”相伴,同行诸君益发乐甚。
热门推荐
  • 名宅故梦

    名宅故梦

    十里洋场,锦绣浮华,她舍却惊艳才名一头栽下。风云激荡,岁月波折,他拨开层层迷雾坎坷峥嵘。 这是一场权力的角逐,一段人心的戏目,一代红颜的过往,一座名宅的前世。她是锦衣玉食的名门闺秀,曾是蜚声沪上的女作家,却不得不踏入雪月风花;他是身份成谜的年轻将领,留洋归来意气风发,凭借无双智谋立于乱世烽火。世人记住倾城红颜的风流罗曼史,殊不知,她心心念念唯有一道明月光影,永驻流年。
  • 跟老中医学减肥

    跟老中医学减肥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减肥的记载。中医千百年来,更是积累了很多减肥、瘦身的经验。中医对肥胖病的认识,以及中医对肥胖病的防治,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目前,美容市场流行的针灸减肥、穴位埋线减肥、耳穴减肥、气功减肥等,都是效果比较好的减肥方法。不过,这里需要提醒读者的是,书中的一些词语可能略有枯燥,甚至有点专业,但如果认真读完,对中医减肥的思路和认识必将有一大提高。
  • 收税记

    收税记

    那天真的很闷热,整个车箱里散发着浓浓的脚臭味和汗臭味。我被那气味熏得晕车。我跟我哥说,我要呕。我哥让我坚持,他说,你再忍忍,快到了,下了车透透气就好了。我说我真的不行,那汽油味我闻不得,还有那刹车时我心就要从心窝子里蹦出来。我哥说,你就想想那梅子的酸味吧,那梅子酸酸的味治晕车。我就想那梅子的味,还真有一股酸水从牙周涌出来。我便把这口水吞下去,把那些差点呕出来的东西也吞了回去。
  • 十八岁的大海

    十八岁的大海

    基地家属招待所就在海边。由于舰艇部队多,招待所一年四季总是爆满,尤其是到了冬季,更是紧张。冬季农闲了,家在农村的老婆孩子都赶在这个时候来队探亲,所以家属住招待所都得提前排队,有的来队了,却住不进去,只好先住大通铺,那个年代不似眼下,满街都是宾馆饭店,还有家庭旅馆,那个年代别说是宾馆,就是饭店,整个城市也是数得过来的。舰长三天前才接到嫂子来队电报,拿着电报去排了个号,可是要到十天后才有单人房间,因此我将嫂子接到招待所,就安排母子俩在一个摆满大通铺的房间里住了下来,随后就骑着自行车赶回码头。
  • 未婚先逃,王妃不乖

    未婚先逃,王妃不乖

    喜欢上要嫁的人,却误以为另有其人。“我想忘掉你,可总是适得其反。”他故作苦恼,“那你可以试着天天想我,说不定哪天就忘了。”相遇美好,可故事的结局总是花开两朵,天各一方。“丫头,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剩下的路你要自己走,不要回头,不要让过去的悲伤,毁掉当下的快乐。”“子宸!对不起,对不起。”红尘无尽,若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快乐而无悲伤,那就不是人生。
  • 汽车配件

    汽车配件

    随着汽车广泛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驾乘体验是否舒适也成了不可忽略的考量因素,在购买或者进行改装的时候,各种需要注意的细节可不少,不妨先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 中国与西方的管理学比较

    中国与西方的管理学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引进先进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的方针,我国企业千方百计地学习和效仿西方的管理模式,并大量引入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但标准的西方管理模式并不能造就优秀的中国企业。这本书作者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研究精神,对中西方的管理理念进行深入的比较,以现代中国企业的视角考察我国管理之道与西方现代管理学的差异,批判当前那些“现代性等同于西方”的流行思维和做法,提出中国管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与西方管理学“以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完全不同,西方管理学注重制度,中国管理思想注重天人合一,顺天应人。作者认为,中国的管理之道有浓厚的中国文化氛围,有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些都是国人所共通的,中国管理之道比当前西方管理学更具有普适性,将会像今天的中国功夫一样,发挥全球性的影响力。 作者颠覆了我们对当代西方管理学的认识,提出要回归管理学的本源。管理是一门艺术,中国的管理之道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区别于西方的形式逻辑,以辩证逻辑、系统的平衡方式方法、高超的管理艺术形成中国特色的王道管理学。
  • 斗破苍穹之李白

    斗破苍穹之李白

    新书发布《斗破苍穹之韩枫》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多谢支持!少年李白觉醒前世记忆,他的前世竞是青莲剑仙——李太白。然而在天道意志的驱赶下,意外重生斗气大陆但这一切是否是意外?他为了什么而来到斗气大陆?斗气大陆又隐藏着什么阴谋?当李白快要成为大陆巅峰强者时,才发现一切不过都是阴谋,同时也是因果轮回。同时得知青莲剑仙是他的第二世,那么他的第一世是谁?看李白如何纵横斗气大陆成就巅峰,解决前世因果。新人新书,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见谅。不喜物喷!多谢支持!欢迎入群,群聊号码:946568516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后窗

    后窗

    本书为散文集,内容涉及故乡、童年、风俗人情、亲情、生活体验、心迹、世相、情趣、时代印迹、底层关照、社会事件、旅行等,作品篇篇有“我”。阅读全书,像品一杯成年的酒,弥漫的是挥之不去的诗味、趣味、风俗味、文化味和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