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科招聘程序的严格是非常出名的,提交上来的简历要经过审核和电话过滤,通过这两关的人还要经过5到8次面试。同时,思科还对招聘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让招聘者保持敏感度和面谈技巧。在面试过程中,应聘者需要通过很多项目的交谈——大部分是涉及具体工作的,以此考查应聘者的执行能力。每个负责招聘的人有一份面谈记录,每个人与应聘者面谈后形成一个评价。思科用的是全体通过制,例如在8个负责招聘的人中,如果有一个人说NO,那么应聘者就没有机会被录用。正因为如此严格,思科公司才得以保持公司的卓越的执行力——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思科每年的增长速度是60%,这意味着公司每年要招聘上百名员工,但思科做到了。
松下公司1918年开始做生意,当时公司的规模很小,松下只聘请了几位大的电器公司根本不屑一顾的员工,他们不会高谈阔论,也不会开拓海外市场,但松下认为他们合适。按照公司当时的规模,当时在学校前三名的优秀学生是不会到松下电器公司来的,即使他们来了,松下也会感到困扰,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给他们做。松下认为,企业所用的人才必须适合工作的要求,这样才能把生意做起来。即使后来公司规模大了,松下公司及下属分公司在选用人才时仍然以“合适”为指导原则,不像其他企业盲目追求高学历、高工作经验。日本有一句话说:适合身份。意思就是以公司经营政策为前提,雇佣身份适合的人。由此可见,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对一家企业有多么重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人尽其才,不仅能有效发挥人才的价值,还能有效地 提高员工的有效执行能力,这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件十分有益的事情。
最后,我们把一位著名成功学专家的商业信条列于此:
★哈伯德商业信条
我相信我自己
我相信我的产品
我相信我的公司
我相信我的同事和伙伴
我相信美国的商业模式
我相信产品的生产者、设计者、制造者、销售者以及世界上所有工作的人们
我相信真理的价值
我相信好的性情和好的身体
我相信成功的必要条件不是赚钱,而是创造价值,创造了价值,成功就自然而来
我相信阳光、新鲜空气、蔬菜、水果以及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东西
我相信世界上最美好的词就是“自信”
我相信我每做一笔生意我就多了一个朋友
我相信我和别人分开后,我们都会渴望再次相聚,并且相聚时大家都很愉快
我相信工作的双手、思考的大脑和友爱的心灵
阿门!★
注释:阿尔伯特·哈伯德(1856-1915),1856年6月19日出生于美国布鲁明顿,《菲士利人》和《兄弟》杂志的编辑;Roycrofters公司的创造人和总裁。哈伯德在塔夫茨大学取得文学硕士之后,又攻读了法学博士,最后进入了哈佛大学,在那里从事教学、编辑和演讲工作。1980年,他遇见了威廉·莫里斯,于是回家到东奥罗拉创办了Roycroft出版社以及kelmscott出版社。哈伯德罕见的经营天赋和写作才华,名誉和金钱接踵而来,不久就闻名于世,被称为“东奥罗拉的圣人”。著作有:《把信送给加西亚》、《一天》、《现在的力量》、《自己是最大的敌人》、《一生的目标》、《短暂的旅行》系列、《时间和机遇》、《约翰。布朗的一生》等等。
(第三节 低情商——“精神杀手”
2005年9月20日,刚从成都某重点高校研究生院药学院毕业两个多月的硕士生谢勇,吞服大量安眠药,深夜11时在成都市七医院抢救无效,在自己事业风帆刚刚扬起时,27岁的生命戛然而止。
谢勇本科就在药学院就读,毕业后到天津一家制药厂工作了两年后,又考回药学院读研究生,2005年7月刚毕业,就被分配到中科院成都分院有机化学研究所。工作后,谢勇一直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工作,不断地自责说自己无用,不能养活自己,不能为父母分忧。工作上的压力,加之他本人有抑郁症,工作了一个月后,谢勇的精神状态差到极点。“面无血色,整日神思恍惚”,于是在同事的陪同下,谢勇到川大华西医院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但是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他的精神危机。
得知儿子服毒自杀噩耗后,谢勇的父亲老泪纵横,谢勇的母亲做梦都没有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据谢勇的同窗好友陈振东说,谢勇的母亲几年前下岗,前不久检查出身患癌症。得知自己寄以厚望,引以为荣的儿子自杀噩耗后,这位正在化疗的老母亲当场晕倒,无力前来成都见上儿子最后一面。在同学们的帮助和鼓励下,8月底,刚工作一个月的谢勇从中科院成都分院有机化学研究所辞职,进入到成都某药业集团研发室做化验工作。因化验室就谢勇一个人,考虑到谢勇性格内向,不太适合长期一个人单独工作,同学们又帮忙将谢勇安排到一个研发小组工作。“他父母都是下岗工人,家里很困难,同学都在努力帮助他,希望他能尽快走出阴影,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但是,没想到,在新的单位工作了才10多天,他还是抛下年迈多病的父母,走上这条不归路。”谢勇或许有权停止自己27岁的生命,但是他留给亲人的是永远的伤痛和怀念。他吞下那小小的药丸时,可曾想到窘迫而沧桑的双亲?妈妈以他为荣,父亲卖报挣钱送他读书。或许谢勇解脱了,却把痛苦转嫁给了生他养他的父母。为不能报答父母他自责,但是他却没想到自己好好活着也是对父母的一种报答啊。即使房东,也不是冷漠的房东。更还有那么多热心的、真诚的同学一直在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但是他去了。撇下最疼爱他的家人、最关心他的朋友们。谁说生命是条脆弱的直线,绷紧了就会断?生命应该是条绷得越紧越有韧性的曲线!走出心魔。前面是片阳光地带。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成功的基础。确定的目标、正确而清晰的思考、创造性的想象力、勇敢的行为、长期的坚持和真正的洞察力,这些如果被你满怀热情和信心地应用起来,你就能有把握地取得和保持积极的心态。 洛克洛克菲勒退休之后,他确定的主要目标就是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理,争取长寿,赢得同胞的尊敬。金钱能帮助他达到这些目标吗?下面是洛克菲勒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的纲领:
(1)每星期日去参加礼拜,记下所学到的原则,供每天应用。
(2)每晚睡8小时,每天午睡片刻。适当休息,避免有害的疲劳。
(3)每天洗一次盆浴或淋浴,保持干净和整洁。
(4)移居佛罗里达州,那里的气候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5)过有规律的生活。每天到户外从事喜爱的运动——打高尔夫球;吸收新鲜空气和阳光;定期享受室内的运动;读书和其他有益的活动。
(6)饮食有节制,细嚼慢咽。不吃太热或太冷的食物,以免烫坏或冻坏胃壁。
(7)汲取心理和精神的维生素。在每次进餐时,都说文雅的语言,还同家人、秘书、客人一起读励志的书。
(8)雇用毕格医生为私人医生。(他使洛克菲勒身体健康、精神愉快、性格活跃,愉快地活到97岁。)
(9)把自己的一部分财产分给需要的人以共享。
起初洛克菲勒的动机主要是自私的,他分财产给别人,只是为了换取良好的声誉,但实际上却出现了一种他未曾预料的情况:他通过向慈善机构的捐献,把幸福和健康送给了许多人,在他赢得了声誉的同时,他自己也得到了幸福和健康,他所建立的基金会将有利于今后好几代人。他的生命和金钱都是做好事的工具。他达到了自己的目标。
首先你应当认识到积极的心态会吸引财富,然后才能去积累财富。但是,在使用积极的心态时不要忽略了你的健康。
至于心灵和思想上的健康问题,更需要我们拿出更多的勇气来才能使之达到满意的效果。当然,这是良性的,一个好强而为善的人必定成功得更快!在事业中,我们可以经常这样:
首先,当你听到可能改变你的生活的忠告、演讲时,你要好好地倾听。然后,你就不难对你所做的事情由衷地感到惭愧,也不难于做出真诚地忏悔。你必须迈出前进的第一步,这是很重要的。当迈出那一步时,就等于向公众宣布:我已对过去感到惭愧,现在准备改变我的生活了。还有,你必须迈出前进的第二步:立即纠正每一个错误。 然后:
(1)寻找真理。
(2)激励自己采取建设性的行动。
(3)使你具有良好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为达到你的理想而奋斗。
(4)明智地生活于你所处的社会中。
(5)帮助你纠正那些会使你受到不必要伤害的作为。
(6)使你从你现在所处的地方出发,到达你所想要去的地方,而不管你现在是什么人,或者你已成了什么人。你应当把人生中任何会阻碍你的东西抛到一边。这要求你了解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了解在一定情况下和一定时间内,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你很熟悉你所生存的社会的善恶标准。你要判断哪些标准将能引导你走向你所向往的目标。
“认识目标是一回事,为达到目标而工作却是另一回事。”富尔顿·辛恩在《人生是美好的》一书中写道。选定你的目标!为达到目标而工作!指挥你的思想,控制你的情绪,开始行动,你就能掌握你的命运。我们必须具有良好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从而为那美好的理想而奋斗!用积极的心态,指挥你的思想,控制你的状态,掌握你的命运!
宋丹丹在一期《艺术人生》中,从自己的失败婚姻,30多年的艺术人生经历挫折,得出结论:人有三部分组成,知识、欲望、习惯。这三者的交叉点就是人的性格,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决定你做什么,欲望决定你能做到什么程度,习惯决定你会怎样去做。成功者与失败者第一个最大的差别,就是他没有下定决心;成功者与失败者第二个最大的差别,就是他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成功者与失败者第三个最大的差别,就是他仍然是没有下定决心。
★初中生与大学生的命运差异
先看一则招聘的故事,也许你已经很熟悉了:
2003年,巧克力之父弗斯贝里的公司获准登陆中国市场,他就发出了招聘公告。公告很简单,是这样写的:请你用一句最简洁的话,回答下面四位著名人士到底在说些什么。
1.1954年4月2日,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邀请爱因斯坦回母校演讲,爱因斯坦在演讲中说了这样的几句话:“我学习中等,按学校的标准,我算不上是个好学生,不过后来我发现,能忘掉在学校学的东西,剩下的才是教育”。
2.1984年6月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回母校清华大学演讲,在接受学生提问时说:“据我所知,在获得诺贝尔奖的90多位物理学家中,还没有一位在学校里经常考第一;经常考倒数第一的,倒有几位。”
3.1999年3月27日,比尔?盖茨应邀回母校哈佛大学参加募捐会,当记者问他是否愿意继续学习拿到哈佛大学的毕业证书时,他向那位记者笑了一下,没有回答。
4.2001年5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回到母校耶鲁大学,接受荣誉法学博士学位。由于他当年学习成绩平平,在被问到现在有何感想时,他说:“对那些取得优异成绩的毕业生,我说‘干得好’,对那些成绩较差的毕业生,我说‘你可以去当总统’。”
有400多名优秀的中国大学生参加了应聘。2003年3月10日,他的分公司在北京开业,只有一位学生接到通知来参加他们的开业庆典,这位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学校里有高分低分之分,但校门外没有,校门外总是把校门里的一切打乱重整。”
北大毕业生:长安街头卖猪肉
曾经几时,北大毕业生在街上卖肉的报道让陆步轩这个人物成立街头巷议的对象,可谓名声鹊起,据说后来有两百多家单位跟他联系,其中有不少学校想请他前往任教。毕竟一个80年代的北大毕业生的含金量是相当高的,只要陆稍微改改性子,邀请他的学校断不至于失望。很多人感叹北大高材生如此落魄,包括整个报道以及评论,恐怕还是猎奇的成分更多一些。好像北大的毕业生就该多了不起。北大人物的落魄传奇从来就不少,陆步轩不过提供了一个最新版本。
陆步轩的北大同学写了一篇《兄弟,我在这里》,同情他的境遇,那是人之常情。他的文章里有这样一段表述:新生进校,系主任致词言道,北大中文系不培养作家,培养的是“合格的文字工作者”。看来,至少在80年代中后期,这个话是年年要讲的。都是在讲述高材生们的最后生存底线,高学历的价值所在了。很多评论者拘泥于陆步轩北大中文系高材生的身份,由此看出社会不公,“天地不仁”。还是暂时抛开陆的北大背景,单纯看他的人生经历,可能更实在些。必须承认,陆的分配是很不满意的,去了一家莫名其妙的小工厂,而那家工厂居然又很快垮台。不过我想,类似经历者绝非陆步轩一人。当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是包分配的,其中许多毕业生被分配到了普通的小厂,但是不久,他们便都辞职了,他们目前的状况一定都不会像陆步轩那样。毕竟脚长在自己身上。而陆步轩却一路蹉跎下去,未必没有自己的原因。他后来的经历,主要是做生意失败,最终落到长安卖肉。据说他曾经一度想去报社当记者,可惜不适应,没干两天自己就不干了。也就是说,陆步轩他是基本上放弃了在北大中文系所学的东西。有关报道里也谈到了,陆从北大背回的几箱子书,后来基本上没碰过。因此我觉得,这是一个完全放弃了自己手艺的人,而他的命运,跟北大恐怕也就不好说能有多大关系了。
成才的要求不是你都读了什么书,是你怎样驾驭知识。80年代中后期,北大中文系主任是严家炎。他所谓“合格的文字工作者”,是严教授提供给中文系学生的一个底线:如果你没有别的本事,谨守这一条,将来也能保证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