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19600000003

第3章 2002—2012:十年散文观潮

十年回望,流云飘飞,波澜移转,文坛气象依旧顺时而变,却又较之此前更显从容宁静。作为其中一部分的散文,自也未能例外。但正如古语所谓“文变染乎世情”,“文变”的相对静默,往往关联和折射着“世情”的宏阔有力。静若潭水之动的文坛情态,常包含更值得详察、更需要深究的整体脉络或关键细节上的种种变化。对于十年来散文领域的翔切动向,要做全面的盘点和评析,显然非一时一文可济。在此暂且只能管窥蠡测,挂一漏万,披拣枝叶一束,略述浅见若干,向在散文园地里耕耘的作者朋友与关心散文议题的学界同道,抛砖引玉,致意就教。

似盈实缩:媒介空间与文体疆界

看待和探讨当代散文一个时期内的总体态势,需先从与之相关的媒介空间的角度着眼,否则不易找到确切的对象。这是整个汉语文学文体百年来层层分流、变异兴替的一个客观后果。散文文体的现代基因,出于媒介而不出于作者。离开了媒介现代化潮流的冲击、带动和支撑,散文的写作、传播和接受方式,就没有由古典而现代、由现代而当代的历时性的演进的必要和可能。当代散文的写作观念背景和批评实践理据,之所以与小说、诗歌、戏剧影视等非散文艺术体裁相比,总显得支离含混,并且长期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关键原因之一,就在散文作品本身所依托和占取的媒介空间一直在经历着其他体裁所未遭逢的频繁变乱。

进入现代媒介世界之后,小说、诗歌、戏剧影视,都相继发达为一户户恒产、恒心、恒定住所皆备的体面的安居者;而散文,相形之下,则日益流落成看起来像是四海为家、处处留情,实际上却是居无定址、乡关无处的游荡者或流浪者。在现代媒介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无论是各路“纯文艺”“纯文学”作品荟萃之处,还是一般日常社会话语起落聚散之地,都有可能随时闪现出标名挂号的散文篇什或貌似散文的词句片断。但真正为散文所专属的媒介空间,一向远不如小说那么开阔、诗歌那么纯净、戏剧影视那么繁复多维。

1980年代,“新时期”和“新生代”前后两波散文写作潮叠加相继,抑制了假大空的滥抒情和伪抒情在散文园田里一度泛滥的恶劣习气,复归并且发展了个人化的抒情与冲淡的叙事传统相互生发、相映成趣的现代散文传统。顺势而进的1990年代散文,从逐步实现市场化转型的文学媒介体制中,或被动或主动,不断获得外力助推,把蓄积在1980年代甚至更久远时期的散文文体融缘情与体物于一体的优势资源要素,不断转化为颇具社会文化效应和市场行销价值的品牌标识,以致在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持续形成了一种几乎可与最强势的文学体裁——长篇小说的“生产”和“消费”的高热相提并论的、产出量和流通量双高的“散文热”局面。

但在中国“互联网元年”(一般认为这年恰好也就是距今十年之前的2002年)之后,“散文热”很快显露出了停滞、衰退的迹象。自这时起,雄厚的资本注入和强劲的技术合力推进,促使互联网空间无远弗届的扩张和无微不至的渗透,时刻不息地加快加强、趋于深广。这不仅让整个纸媒介出版业面临版图萎缩之忧,更让越来越多的社会受众开始舍弃纸媒介时代重“质”轻“量”、深度为上的信息感知习惯。这对于包括小说、散文和诗歌,甚至戏剧影视在内的所有传统形态的文学文体来说,都该说是个严峻的挑战。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传统纸媒空间里的那片为散文所专属的疆域,其十年来状态和动向,就不能不视为散文传统文体形态本身的症候。概观之下,散文的纸媒介空间在最近十年里,大体保持了1990年代“散文热”以降东西南北中各方位上均各有一两份编辑风格和发行规模足以稳踞一方的全国性散文刊物的大布局:东有《散文》(天津)、西有《美文》(西安)、南有《随笔》(广州)、北有《海燕》(大连)和《百家》(邢台《散文百家》)、中有《选刊》(郑州《散文选刊》)。近年,新起或同名复刊的《散文世界》《华夏散文》《西部散文家》《西部散文选刊》等刊物,又对这一布局做了进一步的充实。相较从前,这一布局十年来的一个明显新变,是其中一些有实力的刊物,如《美文》《散文选刊》《海燕》已追随先行一步的《散文(海外版)》,将散文作者作品的延揽、包容范围,自觉延及自台港澳文坛和国外汉语写作圈,体现出世界汉语散文媒介的视野和襟怀。

不过,保持这一格局,显然并不轻松。除了要承受网络新媒介的直接挤压之外,网络新媒介时代流行的重“量”轻“质”且极具同质化倾向的浅话语、浅传播、浅接受、浅反馈的社会信息循环链,对纸媒散文刊物在篇幅容量、出刊周期和审稿机制上的“天然”局限,也有强烈的阻抗。月刊增量为半月刊、旬刊,一刊分身为多版,这些举措,在纸介质的层面上,放大了幅员,但在稿源数量未有同步倍增的前提下,为填充体量加倍的版面篇幅,发稿的标准和尺度必做降低、放宽的变通。长此以往,即便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干扰,达到散文文体基本成色的作品在纸媒空间里占取的比重,也会相对见小。而一经如此,纸媒刊物本有的吸引和推重优质稿源的那份凝聚力和公信力,很快就会丧失殆尽。毕竟,在网络称雄的时代,早已没有什么是纸媒自以为所长者,而网媒却偏偏做不到或做不好的。

“述史”依旧热:证史、补史或演史

过去十年,散文创作个案中的热点和亮色,仍如1990年代一般,双双落在“述史”的田野作业区。之所以称之为“田野作业区”,主要因为这种“述史”多以知、情、意各方面的水准皆超越于所述对象之上的基调展开,于是这样的“述史”,也就总不免流露出神灵下凡、圣人采风的神情语态。借用叙述学常识里的术语来说,在这类散文里,作者设定的叙述视角一般都是全知全能的:他所叙述的历史素材本身可以有误区、有暗角,他的叙述却总是通透、敞亮,毋庸读者置疑,完全应该被读者信得过。这种“述史”方式,与名噪一时的“苦旅”散文相似,但它的根源深植于中国散文语无虚妄、以作者人格真面目现世、不明道则明志的古老传统。

历史素材在近二十年散文写作中高热不退,若溯其缘故,恐怕比“述史”视角和语调的来由,要复杂得多。按鲁迅先生当年谈论革命时代与文学关系的思考逻辑来推论,或许可以说,我们近二十年的散文创作之所以始终热衷或者拘泥于历史素材,正说明我们面前的时代正在高速行进中,这就像快车车厢里的乘客总爱不自主地凭窗欣赏不断向后飞逝的片片风景一样。无疑,在这样的“述史”中,展示的不单是针对历史的态度和见地,更折射着作者看待现实的感觉。据此,可以发现,三种类别的态度、见地和感觉,正从十年来日益多见的“述史”散文中凸显出来:一是“证史”,二是“补史”,三是“演史”。

其中,“演史”散文,今天前后看看,其极致可谓已在《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那里封顶。十年来,这条路上后继者虽众多如初,但他们创作的姿态比之“苦旅”“山居”中的力作,大都或如效颦、或如倒扑,闲时不妨一读,却终究无足可观。论写作手法的创新,这一路自导自演、替古人操心费力的“演史”散文,固然绘声绘色、文情并茂,但置于散文创作流变史上,对晚近这十年不能有任何程度的标志意义。

在这十年来的散文创作潮中,显出新进气象的,是“证史”和“补史”散文。所谓“证史”,宗旨在为已定格、定性为“宏大叙事”的“正史”,扩充细节,呈现案例,印证规律,提供具体而微、生动可感的人证、事证和物证。在写作技术上,这类“证史”散文,明显接受了诸多在“百家讲坛”等电视节目上经过验证的那套可以广获社会受众认同的修辞表达和叙述风格的影响。

而“补史”的散文,则带些与“证史”相异而互补的意图。它以补“正史”之阙为目的,或给正史不载或拒载的小人物和非主流人物存名立传、镂刻行迹,或在“正史”的大叙事构架的间隙中,捡漏拾遗,探幽发微,补足弘放、粗疏的大叙事、大道理所覆盖不及、但对社会角落里升斗小民们的凡俗人生却有切实意义的各种小叙事、小道理。“补史”散文的这两个品种,可分别用央视“东方时空”栏目的一句老广告词和《上海文学》杂志的一个老栏目的名称来概括:“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日常生活中的历史”。

循之物伤其类的常情,长年只能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踏实而无奈地浸泡在日常生活之中的“老百姓”读者,自然乐得更多地去亲近和欣赏“补史”散文。因为只有“补史”散文,才可能存留“老百姓”自己的身影和心境。对此,如果非要从我个人阅读回顾近十年散文作品所得的一片含糊印象中,列出些相对显优的篇章,那么,我愿在此排名不分先后地提到:

《猛士的第二故乡》(苍耳),《287路车》(陈小虎),《永远的暗疾》(江子),《远远看着西藏的云》(木祥),《山居心情》(韩少功),《我在五七干校时》(黄宗英),《父亲的树》(陈忠实),《再回兴义忆耀邦》(温家宝),《我和父亲季羡林》(季承),《晏阳初在定县》(艾云),《〈古炉〉后记》(贾平凹),《倔强的斗士》(顾征南),《失乐园》(张锐锋),《怀念我的父亲曹禺》(万方)。

就文本表象而言,上述这十余篇作品各有各的路数和风致,在写作技术指标的等级中,它们各自所居的位置和层次并不很相近。但在作品整体的艺术质地和给我造成的完整的阅读感受上,我认定它们摆在我这次读到的过去十年间各版本的年度散文选和一堆刊有散文的杂志中,都数得上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上乘之作。毕竟,面对现在这时代的散文,已不能有太高的奢望。

限于本文的主题和篇幅,这里不方便也没必要对上列作品展开一对一的细致品析,但把它们判断和理解成当今散文潮流中的殊胜之作的一点根本理由,理应略加申明:它们的长处,都是在“结体”而非在“笔画”。“结体”应该先于并且重于“笔画”,本是启功先生教授书法的一条宝贵经验,我体会,把启先生这点宝训,移植、转用于散文的创作和评价,照样能压倒无数言不及义的所谓散文理论的高头讲章,而切中肯綮、直捣要害。

散文创作中的“笔画”,最常见也最俗气的,就是机械割裂、单摆浮搁的“记叙”“抒情”和“议论”这老三样手法。此外,实际上只在语法修辞的教材、词典里才存活得生生不息的各种单打独斗、孤立自为的“修辞格”,也是能给散文的创作和评价遮云蔽日、帮倒忙的“笔画”。相应地,散文的“结体”恰似书法的“结体”,讲求的是作品总体架构的品貌、神韵和感染力,它最后看似落实成了“笔画”们的组合搭配关系,但它的生发起点,归根结底却在“笔画”之外、落笔之前和创作心理的深层,非靠长期、全面的修养积淀不可成型。

十年行程,十年蹉跎,在只知“笔画”、不知“结体”的迷阵中盘旋太久的散文创作和散文评论潮,如能分出一支以“结体”取胜而非以“笔画”讨巧的少数作品为先导的流脉,那么,散文天地里一个别开生面的新向度的出现,就甚可期待。

新批评+旧方法:理论之树常灰

网络媒介遍布城乡的社会全员普及,持续加剧世纪之交以还这十多年间大众文化和舆论空间沸腾不息的众语喧哗状况。包括散文批评在内的整个文艺理论圈,在此氛围中,未能免俗,也随之起舞。和“前网络时代”的二十世纪末大为不同的是,仍以主要凭纸媒介传播的各类文本和话语现象作为聚焦对象的文艺评论,现在无论如何喧哗,都已不能突破网络话语层的密集笼罩和强力袭扰,收到显著的关注和反响。即使在它们小小的专业话语圈内,一石击水激起层层浪的现象,都很难再现。散文的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在当代文学阶段素来经营惨淡、场面寥落、成绩欠佳。可也正因此,这里又常常成为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此处无声胜有声地召唤着一队队有心到这里跑马圈地、占地为王的理论话语闯将。

以往十年的散文批评,再度展现了这样的一幕,与散文史上的无数画面非常相似,但已不能再有惊人的观感。恕我在此不一一列举这十年间散文批评疆场里竞相上场的一支支概念走马灯的名号,它们的“主义”和内涵或有差异,追求的高度和方向,却一律为“新”。它们对散文创作的某种实际影响,也明显可见:许多书刊中的散文作品被归集到这些概念的新名目之下,在读书界,至少是在对散文素有兴趣的那部分读书人眼前,这做法获得了非如此可能很难获得的一份特别的关注。除此之外,它们和遍布中国散文史上的各种旧有的理念说法,并无质的区别。突出的一点表现,就在于它们都把自己的所谓理论本体或者说思维边界,封闭到了狭窄、局促的写作方法论甚至写作经验总结的层次,而与现代理论的基本品质——分析经验、证伪常识、反思和优化思维及理论话语自身——远相背离。

因而,尽管在高悬的理论旗号之下,貌似水火不容的散文创作主张和同等壮怀激烈的散文史批判,拉开了用繁琐的语辞强加掩饰的无物之阵,但实质是:真问题缺席,理性下降,情意上升。争来争去,到底双方都只像是为了抢到一个能把对手逼进话赶话的死胡同、竟至仓皇间失语失态自抽了嘴巴的机会。这样的散文理论,不会有也确实没有可匹配的散文批评实践。散文批评依旧滑行在没有称手的理论工具可仰仗的旧状态。印象式的评点和随兴所之的鉴赏,仍在散文批评实践中居于主导地位。

事实上,索诸散文文体本有的非虚构特质,与之对应和相关的写作,在中国社会跨过“互联网元年”之后的这十年中,已发生了丰富多彩的变化。在纸介质为中心的传统媒体空间内外,这些变化,都正当方兴未艾。度越文学与非文学场域的各种文体范畴的全盘重整和复杂交融,就是这些变化中最醒目的一点。BBS、博客、微博和手机多平台、多路径集成的网络自媒体系统,为个人用户即时即兴的情绪宣泄、信息发布以至言语机趣的展示,打开了便捷通途和广阔空间。同时,整合、贯穿在网络自媒体系统内部的视音频创制和传播的软硬件设备,随着近两三年来智能手机的全球普及潮流,也正愈益深入地开始刷新和改造个人身心生活体验的惯有模式。传统文学文体所担当的兴、观、群、怨等抒情、达意及社交功能,由此已呈悉数横遭褫夺之势。

特别是散文,它在现当代文学文体既往的递变、互融历程中,本已先后因时评杂感、散文诗和报告文学、纪实文学的蔚然独立,而先后失去了以理性争锋介入当下、以瞬间直觉观照内心、以知性寻访钩沉历史的功能,独留片面外向的抒情与杂拌小说的叙事在肩。如今,它又濒临文体功能旁落的悬崖,是继续待在原地被动承受,还是绝地突围、移形换位,朝向媒介丛林的深处和文体融汇的激流,夺路挺进,另寻出路?这是我们目前已有的散文理论尚未顾及的问题,然而,大概也就是它,才确与散文写作的今天和明天有所关联。

同类推荐
  • 白说(清新版)

    白说(清新版)

    《白说》是央视著名主持人、资深评论员白岩松的一部极具影响力的演讲精选集。时间跨度近十年,内容涉及时政、改革、公益、慈善、教育、体育、音乐、阅读、人生等多个方面。篇章包括《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今天的新闻是明天怎样的历史》《做点无用的事儿》《资讯爆炸时,别被忽悠了》《中国人不缺德,可是缺啥》《好医生一定会开“希望”这个药方》等。多主题、多侧面地传递了作者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

    人间有味是清欢:苏东坡的诗词人生

    本书是北宋大文豪、政治家苏东坡的传记,苏东坡一生传奇,诗、酒、禅、肉、茶,样样涉猎,几乎样样通达。其为人之洒脱,当时难闻,后世罕见,林语堂先生称他为“乐天派”,王国维先生盛赞他有“高尚伟大之人格”。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光耀千古,名列唐宋八大家之林,他的创作技法毫无疑问是后世的楷模。本书以诗词为引子,对苏轼的一生进行了全景式的解读,展现苏子不平凡的文学造诣自是本书应有之意,然而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苏轼在人生困顿中的爱恨情仇,以及应变处世之道。一定意义上讲,这些人生经验更应受到后人的珍视和借鉴。
  •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文集

    你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文集

    世间女子,纷丽多姿。唯专享她,哀艳如诗。
  •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古文观止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散文传统,从先秦至明清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各种文章选本可谓汗牛充栋。在众多的散文选本中,《古文观止》堪称其中最有影响的一部。此书上起周代,下至明末,囊括了名家名作及多种体裁、多种风格的文章,故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一部适合初学散文者诵读的启蒙课本。为了帮助广大青少年读者阅读、理解《古文观止》,本书将原文、注释、白话翻译融为一体,更增加了“鉴赏”,对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和艺术情韵。
  • 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

    两个人的餐桌,两个人的家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才能在爱里相遇,成为伴侣,识为知己。幸福,就在每一个平凡的片段;圆满,就在每一个日常中创造。蔡颖卿说:“从两个人开始,再回到两个人的生活,如果以线条相连,画起来就是一个圆……这是朝向完整的一段过程;它有时辛苦,有时甜蜜,但所有的心意与努力,都可以用来填满这个圈,用来踏实这个圆。”透过这本书里的情、住、行、衣、知、食,蔡颖卿带领我们看见一屋两人三餐四季的平凡生活日常,学习温和、信任、同甘共苦与彼此尊重的功课,透过深度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因此懂得──原来所谓的浪漫,是从脚踏实地的持家里开出花朵来的;而婚姻,也跟人生里所有的目标一样,要努力、要照顾、要发展。
热门推荐
  • 佚仙

    佚仙

    老而不死曰仙,周而复始谓道。长生本无界,佚名自诛仙。人世间最痛心的,莫过于一个情字。天地间最飘渺的,亦不如一个仙字。
  • 当游戏变为现实

    当游戏变为现实

    天地万物,周而复始,阴阳循环。随着科技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伴随而来的是环境剧烈恶化,当这种恶性变化达到某个界限时,天变了!天空炸裂,大地凹陷,山川崩塌,河水倒灌……一群狰狞、恐怖而又神秘的生物从天而降,由地钻出,它们不怕生死,它们不畏刀枪,它们能开山裂石,也能翻江倒海……它们犹如地狱的魔鬼,将这美好又平和的人间毫不留情的彻底撕碎!危难之际,一群怀揣着各种各样技能的特殊人类凭空而出,守卫世间!人们称他们为——英雄!
  • 皇后大翻身:凤凰劫

    皇后大翻身:凤凰劫

    本该是足不出户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命运的驱使曾一度堕入风尘,女扮男装逃离了火坑又落入叛军的军营成了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兵。终于等到苦尽甘来,就在她即将要登上皇后的宝座之时却遭人掳走。眼睁睁的看着爱人惨死后,她沦为他的阶下之囚,成为了这皇宫中最卑贱的宫女,今生的命运她还能够改变吗?
  •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妙法莲华经忧波提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古希腊之地中海霸主

    这是一个群雄并起的时代:幅员辽阔的波斯,以武立国的斯巴达,商贸称雄的雅典,后起之秀底比斯,雄心勃勃的马其顿,西地中海的双雄,刚刚兴起的罗马……这是一个将星璀璨的时代:斯巴达最后的王者阿格西劳斯,底比斯崛起的名将伊帕密浓达,奠定马其顿霸业的开国之君菲力,锡拉库扎的僭主狄奥尼修斯,拯救罗马的独裁官卡米卢斯……这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犬儒学派创始人安提斯泰尼,以数为神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百科全书式学者德谟克利特,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伟大的戏剧家阿里斯托芬……主人公穿越重生,以一名低贱的雇佣兵身份来到这个时代,他将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建了小说q群号:586893337,欢迎加入!
  • 穿越不当妃:皇帝缠上了厨娘

    穿越不当妃:皇帝缠上了厨娘

    这年头,穿越是时尚,她这个打小就爹娘不爱的胖妞终于也时尚了一把,可是她除了会吃就只会做,穿越必备二十一技一样都不会,她要怎么样在这古代混得风声水起啊?这个男人是皇帝咩?想要抓住男人的心就先吊住他的胃口,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偏这个小正太还真等着被她抓,说是身心实贱会更能体会真理……
  • 写给时光的情书

    写给时光的情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在国内知名文学期刊发表过的,受市场欢迎的近40篇青春短篇小说。以清新优美的语言,精彩自然的情节,讲述着少年们的无悔深情,少女们的浪漫心事,它们将青春生命的笑与泪,喜与悲,彷徨与坚持,跌倒与前行,在文字营造的美丽画面里生动呈现。文字干净清澈,风格或温暖美好,或忧伤淡雅,将真实共鸣的生活细节和触动人心的诚挚情感,融合在曲折的故事情节当中,积极阳光正面。
  • 承包了先生的鱼塘

    承包了先生的鱼塘

    朔希被辣鸡系统拉入一方世界扮演反派。可是!为什么反派要扶老奶奶过马路?为什么身为反派BOSS还要好好做人,天天当红领巾?反派的逼格呢?等等,男主我是要跟你抢女主的!你别过来,哎哎哎!后来。朔希扶着墙一脸深沉。仿佛做了个假任务,仿佛跟女主换了剧本了解一下?今天,我朔希,荣获[全国好人榜]榜首!别问我为什么是个反派还要做好事!因为我对这社会爱得深沉。愿望:世界和平!
  • 宝宝开始走路了

    宝宝开始走路了

    吉娜·福特是英国最受欢迎的育儿专家,30多年来亲手照看过300多名新生宝宝,有丰富的育儿经验,是英国上流社会及许多知名人士抢着预约的育儿顾问。多年以来,吉娜被认为是最受全球欢迎的“超级保姆”,她的工作地点遍及世界各地。她曾被英国时尚杂志《Hapers&Queen》评为全英十大著名产科护理员之一。
  • 江山不如佳人俏

    江山不如佳人俏

    大小姐:夫君,我花费了这么多钱,你觉得值得吗?阎煜:钱本来就是花的,如同王八蛋一样,花完咱再赚去。王羲之:兄弟才智过人,愚兄三请而不入仕途,实在是可惜呀。阎煜:小弟我无意官场,只喜欢过逍遥快活的日子。陈留王:孤王代天下黎民百姓,恳请公子出山,望公子以大义为重!阎煜:我该如何?皇帝:爱卿,朕禅位于你,为何不受?阎煜:呵呵,陛下,江山不如佳人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