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2500000057

第57章 两千年来的铭记:奥勒留的沉思(5)

别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将使我们忽略了观察我们自己的各种能量,所以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无关主旨、偏离主线的想法和欲念,以集中我们有限的生命和思想来完善自身。

意大利最有名望的诗人与智者但丁的趣事,给了那些东张西望的人一个教训:

在参加教堂的一次仪式时,但丁因陷入了的沉思而在举起圣餐时竟忘了下跪。他的几个对头见状,立刻跑到主教那里告状,说但丁有意亵渎神明,要求严惩。

但丁被带到主教那里,听完指控以后,但丁平静地回答说:“主教大人,那些指控我的人如果像我一样,把眼睛和心灵都对着上帝的话,就不会有心思东张西望了。显然,在整个仪式中,他们都心不在焉。”主教听了之后觉得无法“严惩”但丁,那些对头面面相觑。

但丁虽与古罗马时代相隔甚远,但道理是相通的。心无旁鹜,专心向“神”,才能完善自身。

行恶之人也是对自己行恶

有时你要使你十分单纯。有什么人对你行恶吗?那他也是在对他自己行恶。有什么事对你发生吗?没有什么奇怪的,那亘古以来就从宇宙中发生的一切是为你而发生的。你的生命是短促的,你应专注于利用现在,并且在你的放松中保持清醒。

那做恶者也是对他自己做恶,那做不义之事的人也是对他自己行不义,因为他正在使自己变坏。

——《沉思录》

烛下解读

行恶之人因为做了恶,别人受到了伤害,自己成了恶人。别人遭到了恶,自己也受到了恶。

不必怨恨恶人太多,恶人自有恶果。不必对周围的事态大惊小怪,不妨简单一些,看淡一些,万物一理,一切都会自生自灭。

没有书的人是半裸的人

一个是没有一件紧身外衣的哲学家,这是一个半裸的人,在物质财富上赤裸裸。他说,我没有面包,但我与我的理性同在。

另一个是没有一本书的人,这也是一个半裸的人,在精神财富上赤裸裸。他说,我不从我的学识中获取衣食,我与我的理性同在。

——《沉思录》

烛下解读

有智慧的人,没有财富,他依然自得其乐,因为他找到了理性。有财富的人,没有智慧,他也仍然自得其乐,因为他的理性就仅限于享乐那么多。

有一次,但丁遇到一个亲王的宠臣,这个宠臣问但丁:“你聪明绝顶,但是贫穷;我虽然愚蠢,可是富有。这是怎么回事呢?”但丁冷笑着说:“是因为你追随亲王,而我追随了自己。”

当古希腊的智者毕阿斯的城邦遭到围攻时,居民们纷纷带上自己最贵重的财物四散奔逃,只有毕阿斯一个人赤手空拳。居民们问他为什么这样离开时,他回答说:“因为我的一切都在我的身上。”

古希腊麦加拉学派的重要人物斯提尔波,他的家乡麦加拉曾被狄密提利的军队占领。斯提尔波面无惧色地站在废墟之中,狄密提利下令赔偿斯提尔波所损失的财产,并要其提供一份所损失财产的清单,斯提尔波却回答:“你不用赔偿我,因为我并没有丢掉任何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曾经有人问梭伦:“作恶的人往往富裕,而善良的人往往受穷,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梭伦回答说:“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

有人曾与犬儒主义的中流砥柱第欧根尼一起谈起一位财主,问第欧根尼那位财主是不是富有?第欧根尼回答说:“我不知道,只晓得此人很有钱。”“那你就是说他是富翁啊!”第欧根尼纠正说:“富翁未必有钱,有钱的人未必是富翁。”

奥勒留、但丁、毕阿斯、斯提尔波、梭伦、第欧根尼的言行再明确不过了:宁愿做一个在物质财富上赤裸裸的人,也不愿意让自己的精神赤贫。

快乐地接受必然

先前熟悉的词现在被废弃了,过去声名显赫的人现在也在某种程度上被忘却了,因为一切都将过去,即使变成一种传说,也会逐渐地被完全忘记。不管是那些以各种奇异方式引人注目的人,还是默默无闻的人,一旦他们呼出了最后一口气,他们就死去了。即便赋予他们一种永恒的纪念,那也只是一个虚无。

惟有一件事才是实在的:正直地思想,友善地行动,诚实无欺并陶冶一种性情,即快乐地把所有发生的事情作为必然的、正常的、来自同一个原则和根源的事情来接受。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奥勒留向我们呼吁:自愿地把自己交给命运女神吧,让她随其所愿地把你的线纺成无论什么东西吧。一切都只是持续一天,持续那记忆者和那被记忆的东西。

无论是多么盛行的词句、多么伟大的人物,都成为了虚无,这是一种必然。既然都是存在、发展、灭亡的必然,我们就应该正直地、顺其自然地走完它,快乐地在必然中随本性飘散。

透过下面的情境,更能为我们透彻地解读: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籽吧!好难看哪!”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

“不好了!好多草籽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草籽,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

“要命了!草籽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关系!草籽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一大早小和尚冲进禅房:

“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芽!”师父说,“随缘!”

半个多月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点头:“随喜!”

随时、随性、随缘、随喜,随本性而生,随心境所愿,此种人生境界,正是奥勒留追求的最实在的事情。

苟且偷生的人不会比早死的人获得更多

那些贪生怕死的人,那些苟且偷生的人,他们比早死的人获得了更多的东西吗?他们肯定最终也得躺在某个地方的坟墓里。

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很短的,不要把寿命看做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东西,看一看你之后的无限时间,看一看你之前的无限时间,在这种无限面前,活三天和活三代之间有什么差别呢?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如果活得没有价值,活得不快乐,那么活三天与活三代真是没有什么差别,活三代的比活三天的不会有更多的收获。

人生不在于寿命的长短,而在于生命主体对于生命过程的满意与否。如果一个人活的时间很长,但却是一辈子闷闷不乐、浑浑噩噩,可以说只是作为一个生物而苟且偷生。这样的人生即使延续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个体也还会是一个样子,群体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整个人类社会也就没有什么更加文明的进步了。

寿命短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人没有快乐的生活。因为重要的不是拥有永恒的生命,而是在生命的过程中是否拥有活力。

正如伊壁鸠鲁所说:贤者既不厌恶生存,也不畏惧死亡,既不把生存看成坏事,也不把死亡看成灾难。贤者对于生命,正如同他对于食品那样,并不是单单选多的,而且选最精美的;同样地,他享受时间也不是单单度量它是否长远,而是度量它是否最合意。

因此,寿命对我们来说不是最有价值的,珍惜当下的时间去做使自己满意的事,才是对生命的负责,对生命的尊重。当然,活得越长,我们就越有机会去做更有价值的事,前提是不要苟且偷生。

别把施惠记到对方的帐上

有一种人,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后,就把它作为施惠记到对方的帐上。

还有一种人,他不准备这样做,但还是在心里把对方看做是他的受惠者,而且他记着这件事。

第三种人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不知道他所做的是帮助别人,他就像一株生产葡萄的葡萄藤一样,在它一旦结出它应有的果实以后就不再寻求更多的东西。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奥勒留还进一步解释说:同样的,一匹骏马在它奔跑过以后,一只猎狗在它叼回猎物以后,一只蜜蜂在它酿造蜂蜜以后也是这样,不再寻求其他的东西。正像一株葡萄藤在下一个季节继续结果一样,很自然地继续着自己正常的本性运行。

哲学大师第欧根尼对此也深有感触:

他为了充实自己的学习,曾经四处云游。有一天他来到了河边,由于水深流急,不敢淌过河去。恰好有个好心人见他为难,就把他背到对岸。

哲学家大为感动,不断夸奖好心人,并歉意地说自己身无分文,没法报答他。这时好心人又看见有人在对岸,于是又帮那个人过了河。

第欧根尼这时候明白了,他说:“看来我不用感谢你,因为你根本就不在乎我的名望,帮我只是本性驱使罢了。”

本性使然的人,在做善事时,甚至不会察觉自己是在行善,而只是认为自己做了原本就该做的事,要求对方回报的念头连闪现都不会有了。

在“想着神”中得到快乐和安宁

如果你在履行你的职责,你做人的职责,那么不管你是冻饿还是饱暖,萎靡还是振作,被人指责还是被人赞扬,垂垂老矣还是朝气蓬勃,在你看来,这些现象都毫无差别。

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活动之一,我们的生命之旅要经过这一活动,所以在这一活动中做好我们手头要做的事就足够了,而不必受它们的影响,它们都是一样的。

在人生的无数个社会活动中,你必定在一件事情中得到快乐和安宁——即想着神。

——《沉思录》

烛下解读

在我们的人世间,任何真理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但它会在一个方面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奥勒留的哲学思想也是如此,我们要从中提炼出可以为我们所用的智慧。他在这里就为我们指引了一条得到快乐和安宁的途径:想着神。

在我们看来,想着神,就是用一切的善去关照心灵、关怀思想、关爱自己的灵魂。因为神是善的,始终想着神的善,我们就会被善的思想所熏染,被善的生活所包围。否则,就难免会被恶缠住自己的灵魂和身躯。

下面的这个例子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

有一个雕塑家相貌原本是不错的,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面貌越来越丑了:神情、神态变得“狡诈”、“凶恶”、“古怪”了。

他遍访名医,均无办法。因为,吃药也好,整容也好,都无法医治五官之间的“关系”,无法医治一个人的愁眉苦脸,无法医疗“满脸横肉,凶神恶煞”。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游历一座庙宇时,把自己的苦衷向长老说了。长老说,我可以治你的“病”,但不能白治,你必须为我先做一点工作——雕塑几尊神态各异的观音像。

雕塑家接受了这个条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观音是慈祥、善良、圣洁、宽仁、正义的化身。雕塑家在塑造过程中不断研究、琢磨观音的德行言表,不断模拟她(他)的心态和神情,达到了忘我的程度。他在潜意识中就把自己当作观音了。

半年后,工作完成了,同时,他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相貌已经变得神清气朗、端正庄严。

他感谢长老治好了他的病。

“不”,长老说,“是你自己治好的。”

至此,雕塑家已找到了原来“变丑”的病根——过去两年,他一直在雕塑夜叉!

这就是“想着神、想着善”和“想着鬼、想着恶”的不同结果。

经常地回到哲学吧

如果你同时有一位继母和一位生母,你要对继母尽责,但你还是要不断地回到你的生母那里。现在就把宫廷和哲学比作你的继母和生母,经常地回到哲学吧,在它那里得到安宁,通过它,你在宫廷中遇到的事情,在你看来就是可以忍受的了,你就会在宫廷中表现出忍耐。

——《沉思录》

烛下解读

虽然奥勒留的比喻有些生活化,但它的寓意确实十分有道理。经常地回到哲学,才能见到心中的神明,才能提高自己的悟性,平静地看待人生。

下面的一段对话,也会给我们一点启发:

有一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告诉他:墙角有一把锤子。

弟子不管瞪大了眼睛,还是眯成小眼,仍然伸手不见五指,只好说我看不见。

佛祖点燃了一支蜡烛,墙角果然有一把锤子。

看不见的,并不代表没有。不是它不存在,而是我们看不见。要想看得见,就要“点燃蜡烛”,就要“回到哲学”。

使外表赤裸之后再去判断

面对肉类这样的食物,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这是一条鱼、一只鸟、一头猪死去的身体,这种饮料只是一点葡萄汁,这件紫红袍是一些血染红的羊毛。如此的印象使我们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我们在生活中恰恰应以这样的方式看待和做一切事,对于那些看来最值得我们嘉许的事物,我们应当使它们赤裸,应当更加注意它们的无价值,应当剥去所有赞誉它们的言词外衣。因为外表是理智的一个奇妙的曲解者,当你最相信你是在从事值得你努力的事情时,也就是它最欺骗你的时候。

——《沉思录》

烛下解读

人的智慧使人变得聪明了,但也使人类自己陷入了复杂的虚伪之中。带有着“智慧”的表象往往美化、掩盖了事物的本质,使仅从外表而得到真相的这一基本的、简单的自然原理在人类社会中失效了。

这是人类是可喜的事还是可悲的事呢?透过下面的例子我们再来加以判断。

有一幅古时的画,长期不为人知。后来,它被放在一个镶满宝石的画框里,才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审视着这幅画,断定:用这样贵重的画框当然是名画。

这一论断被认为是有道理的,于是又有行家名士前来考证。考证虽然没有一致的结论,但这行家考证本身,又成为一种根据:不是名画珍品怎么会有行家考证。

这幅画最终被送去展览,以求有更多的人鉴定。不想这又是一个根据,不是名画能展出吗?于是盛况空前,正当有的观赏者惊叹这幅画是传世之宝时,却有人发现画框上的宝石是假的,这消息迅速传开,引起轰动,于是众多的人又一致认为:这幅画肯定是赝品伪作,要不然不会放在一个假宝石画框里!

人们散了。这幅画的真伪,一时竟成为不解之谜。

其实设谜者是人们自己,解谜者还需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如奥勒留所说的那样,将我们所看待的事物赤裸之后,再去评判它。如果遇到“值得我们嘉许的事物”、“披着赞誉的言词外衣的事物”、“值得努力的事情”时,我们就更应该注意它们的无价值在哪里?它们赤裸之后的本质是什么?它们有没有欺骗我们?多做如此的设想和慎重的观察,才有可能不被美丽的外表所迷惑。

要从仁爱本身中得到快乐

要从仁爱本身中得到快乐,不要把行善仅仅作为一件合宜的事情来做,而是把它看成也是对你自己行善。

——《沉思录》

烛下解读

一个人能从“恶”中得到快乐吗?能从“恨”中得到快乐吗?若他能,他就不是一个正直的善人。若他能,他得到的是什么样的快乐呢?幸灾乐祸的“快乐”?伤害他人得到满足的“快乐”?侮辱、诽谤、抢劫、强奸、杀人,看到别人的痛苦而感到“快乐”吗?

仁慈对人,真心爱人,使对方快乐,自己也必定会快乐。因为仁爱本身会给施爱者自己反哺爱的基因,施爱之人给予了别人爱的同时也使自己享受到爱的自然的作用。这种自然的作用本性地在自身中发生,就像化学反应一样是自然的规律。

有了财富并不一定能快乐,就像下面的这个富翁一样,只有施爱于人才有可能得到快乐。有一个富翁忧心忡忡地来到教堂祈祷后,去请教牧师。

同类推荐
  • 说话攻心

    说话攻心

    说话伎艺繁荣兴盛于两宋时代;说话伎艺注重诗、词、赋赞的运用是受唐人的影响。说话须凭口才,有的还要歌唱。本书教您说话的方法,如说话时应充满感情、以情感人等。
  •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

    西点军校经典法则

    这是一本值得所有渴望成功的读者认真阅读的好书,从中不仅能够获得人生启示,更重要的是获知了从普通人走向精英阶层的奥秘。学习西点人的精神及处世准则并在实践中运用,正如西点人最终脱颖而出一样,通过努力,你肯定也会远离平庸,拥有一个很好的人生。这是一本值得所有的管理者和企业家用心研读的管理经典,从中不仅能学到提升组织凝聚力、建设企业文化的方法,更能获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员工的潜力,提升整体战斗力的有效策略,从而让组织充满活力,让企业获得效益。无论你是普通员工还是企业管理人员,从本书中你都能找到你所需要的精神食粮。
  •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管好自己的七个法则

    本书总结了七个方面怎样管好自己,并列集为七个法则: 真正认识自我:首先给自己定位; 确立人生目标:明确奋斗方向; 人生必备的生存能力:是你生存的必要手段; 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无穷; 学会善待时间:不会利用时间将会一事无成; 学会为自己理财:打理她自己一生的财富,是走向成功的标志; 保持身心健康:拥着健康是最大的财富。 其实,人的一生,追求的很多,就看怎么支待。如果能管理好自己的一生,相信每个人都会业有所成。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没有什么秘籍和宝典,只能是从自身做起,循序渐进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相信成功便指日可待。
  • 思维影响人生:用黄金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思维影响人生:用黄金思维解决生活难题

    本书向读者介绍了10种重要的思维方法,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读者发掘出头脑中的资源,使大家掌握开启智慧的钥匙。同时,也为读者打开了10扇洞察世界的窗口,每一种思维方法向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而各种思维本身又是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在运用联想思维的同时,必然会伴随着形象思维;在运用逆向思维的时候,又会受到辩证思维的指引。这些思维方法的有机结合,为我们构建了全方位的视角,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和思考维度的延伸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
  • 自己做的选择,跪着也绝不能放弃

    自己做的选择,跪着也绝不能放弃

    人在成长过程中面临无数选择,谁也无法避免,也不需要刻意逃避。本书从为人处世、爱情婚姻、职场拼搏、性格塑造、自我提升等方面着手,精辟解析96个关键时刻需要面临的选择与放弃。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既然选择了自己要走的路,就不要轻易说放弃。而坚持不仅是因为外界的压力,更来源于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狠一点,即使跪着也要继续前行,才能更快抵达梦想的彼岸。也许结果并不是那么完美,但只要是你自主的选择,人生又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影帝老公头条见

    影帝老公头条见

    *江城人尽皆知,最不能招惹的就是霍二爷。传言二爷冷若冰山,高岭之花,可望不可即。翌日,盛星阑推开家门,一大两小排坐在前。七仔:“妈妈辛苦啦,我给妈妈按摩~”八宝:“妈妈辛苦,我给递水~”传闻只可远观凛冽如冰的霍二爷趴在肩膀,低沉的嗓音温润,“老婆辛苦,我给……洗衣做饭带孩子。”*遇到盛星阑之前,霍南霆的唯一念想是把两个孩子拉扯大。遇到盛星阑之后,霍南霆的唯一目标是让这个比自己大六个月的女人心甘情愿叫自己哥哥。无论是在人声鼎沸的镜头前,还是在迷灯醒影的沉沦间。*【年下高糖1v1身心双洁】
  • 请君一世烟雨

    请君一世烟雨

    他说,我拱手天下,许你两袖烟花,那,若我化土为沙,你可会为我祭酒扫茶?她笑,那君可愿与我半世烟雨,不离不弃?他搂着她看着帝都,当然!某娃道爹娘回家吃饭了!大伯说你们太虐狗!
  • 天外天机

    天外天机

    让生活的点滴充满在玄幻之中,愿人生也找到了真谛,让幻想的绚烂融入生活的地气,让情趣实在没有太多的虚无。把段段的历史故事融入今世的人们进入,把尘世的种种融入想象去捉摸人生的密码,把当代人退回到过去的遥远,把当代人融入到未来的将来……凡此种种,拥有也许多多,失去也许多多,付出也许多多,意义也许多多,更想用如下这首诗表达对今世的感悟:为财已欲人间事,树木花草各生心。人生有幸也有苦,人生有苦也有幸。先甜别走后生苦,先苦会将甜后生。心为财心成孤心,圆了此心成孤心。法有青天之日眼,凡心云雨雷警声。见恶罪恶义镇恶,见罪罪恶正镇罪。人生立树风风雨,人生流川曲曲折。
  • 萌宝悍妈太难宠

    萌宝悍妈太难宠

    凌婉珂同志人生中最悲催的就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之中遇上了宫亦辰同志,不就是借了他一点东西,这个臭男人就追着她满天飞!她好歹也是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你要讨债就放过来吧!*凌晚风小同志和凌初云小同志只有一个目的:不惜任何代价,务必让宫亦辰大叔臣服于妈咪脚下,乖乖地给他们生个小弟弟使唤!*【报告完毕,娱乐一下】“妈咪,趁大叔不在家,云云问你几个问题。”某女戒备地盯着兴奋的女儿,“问。”“妈咪,你为什么会让大叔把我们生下来?”某女随意地挥挥手,“顺手而已,那天黑漆漆的,刚好有个大叔躺在那里就不要浪费了,佛曰,我不来,难道让你来?”“妈咪,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选爹地吗?”某女冷眼一瞥,“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我那天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在大叔的脸上踩过,如果让我知道他是宫亦辰,哼,我肯定多踩几脚!”“妈咪,你爱不爱爹地?”某女不屑,“不爱!”“什么!”听到这里,某男终于忍不住了。某女震惊回首,“大,宫,宫,老公,你回来啦,人家想死你了。”某男沉着一张脸,将某个无耻卖萌的女人拖到房间里。“干什么!上司大人,您不是要去开会吗?”“改床会!这回你躺,我来!”某小女孩感叹地摇了摇头,“大叔,不要乱干,会出人命的。”*【总结一下】这是一个铁血男人被无耻小偷羞辱后,誓要将其五花大绑,丢进大牢里的警匪片。这是一个霸道大叔发现自己被得瑟下属“盗种”后,愤然反扑的热血爱情片。这是两个机灵小孩为父母铺桥引路,排除障碍的感人孝诗。
  • 修真回收进化

    修真回收进化

    石头、木头、树皮、粘土、沙子、金属。这世界上就没有张阳不能回收换金币的。金币可以干嘛?灵石、丹药、破境丹应有尽有。秘宝法器随手就来,被困在阵法里了?没事,张阳随手召唤传送门。被天位老祖追杀了?没事,张阳可以开无敌盾。随身带着回收系统,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 打开文化管理之门:企业文化调研理论与实践

    打开文化管理之门:企业文化调研理论与实践

    本书为企业文化调查研究的专著,具有较强的开创性、基础性和应用性。全书20万字,主体内容由调研计划制定、调研计划实施和调研资料诊断三章构成。对于企业文化调研的特点、调研课题的提出、调研内容的确定、调研方法的选择、调研计划的确定和落实步骤、问卷设计、活动组织、资料收集,以及审核与整理、分析与诊断、报告与落实诸问题,从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有效便用的角度都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本书还附有四篇分量较重的企业文化调研报告,是对企业文化调研理论的进一步阐述,也是企业文化调研的现实应用案例。正如“文化力研究第一人”贾春峰先生所言,本书不仅是以徐文中院长为首的课题组殚精竭虑、不辱使命的智慧结晶,也是读者,特别是企业界相关部门及企业文化工作者的“必读”和“向导”。 一本《企业文化调研》在手,犹如握有一把打开企业文化建设之门、打开企业文化管理之门的金钥匙。
  • 桑利修道院

    桑利修道院

    本书为西方恐怖小说经典作品选集。不仅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还具有较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 故事情节曲折、诡异,除了恐怖元素,还体现了对人类情感、道德的探讨,可引起读者深思,很有意义。 《诅咒村》一篇,讲述了孙子在爷爷灵魂的引导下重返村庄,终于带领村民走出愚昧,重拾幸福的故事,令人深思感叹。 《失心之灵》是一篇复仇故事。阿布尼先生为了寻求长生,不惜杀害儿童以获得他们的心,却终被孩子的灵魂夺去生命,揭示了善恶有报的道理,引人唏嘘。
  • 余下一座城

    余下一座城

    “算命的说我会活得很久。”“多久?”温柔缱绻的声音,配合着女生跳跃的口吻。“很久很久!”“我喜欢你。”记忆力的少年这样说。“阿城,我要全冰的抹茶拿铁,要加很多很多糖。”苏苏这么回他。他终于是懂了,浅浅笑出声。苏苏阖上眼的那一刻,心里想的不是众生皆苦她更苦的过往,而是突然想对着万里长空大骂一声。“果然算命的都是骗人的!!!她没有活很久很久……”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