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27000000004

第4章 歌喉一展皇帝远

昨晚风刮了一夜,像无数只发情的猫,在宾馆房屋上流窜。早晨吃过饭,在前往南沙窊的路上,被风彻夜洗劫的天空,干净得像湛蓝的湖面。公路盘山而行,一座山头接着一座山头,一同去的几个人,经不住寂寞起来,有的打盹,有的枯坐。老朋友岳占东说:

哎,老哥子,我快给唱首歌吧,要不这还行哩?

嗓子一吼别打盹,

要为朋友得抖精神。

骑马要骑大走马,

为朋友要为十七八。

骑骡要骑花点点,

为朋友要为毛眼眼。

白布衫衫黑板扣,

为朋友要为小秀秀……

岳占东一唱,大家果然振作了起来,笑语取代了寂寞。岳占东唱的是《要为朋友正当年》,只是篡改了开头的一句歌词。岳占东是河曲的文联主席,人生得短小精干,像匹小儿马一样,不管什么时候都乐着嘴巴,像偷吃了他老娘的糖包子。因为开心早,从小就向往河曲妹子,“白萝卜胳膊水萝卜卜腿,果子花脸蛋蛋海红红嘴”,1994年从忻州工校毕业后,只回老家五寨点了个卯,就跟着一个河曲妹子,跑到河曲来了。

岳占东唱罢一曲,我还想让唱,他却不干了:

行哩行哩,我这是瞎唱呢,等一会儿去了南沙,那两个老人才唱得好呢。

他说的“两个老人”,女的叫狄兰半,男的叫刘宽来,都是上世纪30年代出生,比贾德义和辛礼生年龄还大。按照事先安排,我们今天去采访这两位老歌手,一路上丘壑连绵,小车一会儿被推上波峰,一会儿又沉入浪谷,像在浪头汹涌的黄河里漂流。

临近南沙的时候,又翻过两道黄土梁,前方终于出现一片人家,散布在周围的沟沟崖崖上,岳占东把手一指:

到哩到哩,那就是南沙。

我们把车停在一处坡上,找来一个村民领上,来到刘宽来家。一处破旧干净的院落,十几间砖面老房子,但房子骨还结实,砖墙用手一拍啪啪响。因为我们去的人多,还有县电视台的记者,屋子里坐有点拥挤,就搬几个凳子摆在屋檐下,又打发人叫来狄兰半,在院子里一块儿采访起来。

刘宽来打小就爱唱歌,一听到别人唱歌,就像小公鸡一样竖起脖子,可真正唱歌是从他16岁开始的,而且是给逼出来的。他父亲是个半拉子医生,每年一开春就去了口外,凭自己的一点医术谋生。当时村里有150多户人家,有100多人走口外。走的时候抛妻别子,男人挎个包袱在前边走,老婆孩子屁股后头跟着送,从家里送至村口,又从村口送至大路上。依依不舍,哭声连绵。

每年父亲去了口外,哥哥也外出打工,家中就只剩下他和母亲,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大小事情都得他来担当。当时,家里种着十五六垧地,怕耽误了节令,该耕种的耕种不下,他和母亲整日泡在地里,每天天不亮,母亲就吆喝他起炕,一碗酸粥蹲在锅台上,让他吃完了赶紧下地。

从太阳刚爬出山,到蹲在当头顶,刘宽来越干越心苦,手拄着犁把四下里张望,满世界黄涯涯一片。黄风一起尘土弥漫,把日子得眼枯了,也不见个尽头。村里年轻力壮的都走了,地里只剩下妇女老人。遍地老老小小,东一家子在耕种,西一家子在耕种,饿吼的驴叫声撕心裂肺,叮咚的耧铃变成了呜咽。

这个梁头上唱起来了——

三春天黄风天天刮,

妹妹心难活你走啦。

才待回来你又走呀,

不是和妹妹甩手哇?

那个梁头也唱起来了——

叫一声哥哥真走呀,

扔下小妹妹谁搂呀?

哥哥走口外妹妹拉,

拉拉扯扯可好难活。

歌声听起来像哭,可泪已经榨干,只剩下干巴巴的倾诉。但是苦焦的日子太需要歌声了,笑也罢哭也罢,只要有歌声唱起来,荒寂的四野就会生动起来。一年又一年,刘宽来便受到感染,也“学会了唱曲解心宽”,每当干得乏了累了,他就歇下来吼一腔。

女人难活眼皮皮肿,

男人难活活抽筋。

女人难活伤脸皮,

男人难活伤底气。

你难活不像我难活,

泪蛋蛋都在喉咙上卡。

哥哥难活说不成,

泪蛋蛋渍得眼畔畔红……

就这样,刘宽来熬呵熬的,盼望父亲回来再不走了,把他从苦累中解放出来。可是父亲一如既往,春天走了秋天回来,有一次一走竟走了6年。6年后的冬天,父亲带着几年挣下的积蓄,一路上披星戴月,过了“长牙店”,再走“乌拉素”,从口外满怀喜悦地归来,决定以后再不走了。谁知道,在“沙蒿塔”被土匪抢了个净光,差点连性命也搭上,失魂落魄地回到家中,一见他们母子就抱头大哭:

娃呀爹无能呵,对不住你和你娘!

看着嚎啕大哭的父亲,刘宽来却满心欢喜,觉得土匪抢了好,抢了他就不会再走了。后来,他给父亲编了一首歌,每次父亲再走的时候,他就唱给父亲听:

我走口外没少受罪,

挣下那银钱想回口里。

欢欢喜喜想回口里,

买不起马子买一头驴。

只想着回家妹妹,

不曾想沙蒿塔遭土匪。

遭土匪把我抢个净,

你看咱受苦人多苦命……

像母亲的泪水一样,他企图用歌来阻止父亲。

可是父亲并不甘心,第二年就又走口外了,不光是自己走口外,过了两年把他也带走了,家里只留下他母亲支撑门户。到了口外,父亲继续做江湖郎中,他去大青山下窑背炭,钻在漆黑的窑道里,手拄一根窑拐子,“天天背炭罪受尽,大炭压得后背疼。”

说着,老人给我们伸出一双手来:

你们看,那会儿留下的老圪茧,现在还在哩。

老人的一双手又粗又糙,饱受岁月的风霜,十个指头就像老树根,有的指关节已经变形,从指头肚子到掌心,结满厚厚的老茧。但我们看不出黄厚的老茧,哪一处是背窑时结下的。老人便抚摩着手掌说,老茧是分层次的,指着一处让我们仔细看:

这个死圪疔下,就是背窑的时候留下的。

像贾德义的父亲娶他母亲一样,刘宽来的老伴儿也是“门当户对”娶下的。因为他父亲是医生,老丈人也是医生,才把闺女嫁给了她。老伴儿小他几岁,一说起当年的凄苦来,就拿话咬他:

你爹只给了我爹20块钱,就把我一个黄花闺女买回家了。

被20块钱买下的老伴儿,从黄花闺女到年过古稀,与他一个被窝里滚战了一辈子。如今他们已不再凄苦,几个子女都已经交代,每年种着五六亩地,收入两三千块钱,日子过得简朴而安祥。有地方叫他去演唱,他就去演唱一下,没地方叫他去演唱,他就跟人玩玩小麻将。老伴儿活得知足,他活得知足,跟我们说:

人活一辈子,就这么回事,像现在就行哩!

狄兰半比刘宽来大两岁,但比刘宽来还小面,身体硬朗朗的,戴着一顶红毛线帽子,穿着一件毛绒外套,从头到脚地精神,根本不像一个8旬之人。我们半开了玩笑问:

您不会是八十吧,五六十还差不多?

老人立刻半捂了嘴,一手抚在大腿上笑道,真要像你们说的,那我就活得老不死了。说着收起了笑,冲我们一声长叹:

16岁就给人家当童养媳,受苦受难了一辈子,能活到八十也是天给的,咋还能五六十了?

狄兰半的父亲曾是跑河路的,一年风里来浪里去,也挣不下个养家糊口钱。家里穷得没办法,就把她送出去当童养媳。16岁进婆家的门,18岁上正式嫁过来,从此厮守在南沙,给婆家传种接代,一共生养了6个孩子。出嫁的时候,一顶骡驮轿驮着,走在黄漫漫的山路上,骡脖子里的铃铛响个不停,满肚的甘苦都被敲打了出来。甘的是一辈子做一回新娘,苦的是做姑娘做到头了,从此“生是人家的人,死是人家的鬼”,再回不到娘家去了。

说到这里,老人不禁悲怆起来。告诉我们,正月里她嫁到南沙,五六月就赶上闹饥荒,地里能吃的草都拔光了,生下的娃娃都是绿圪蛋。家里的瓮缸子一个比一个空,一到半夜里像人一样饿得嗡嗡响。看着空荡荡的瓮缸子,她都想一头扎进去死了。过年的时候借回二斗粮来,她手把着小磨子,一边呼隆隆地磨,一边哭着唱:

手扳磨把把不想围,

单想住娘家不想回。

十六上进了婆家门,

把我当成个活牲灵。

远远见娘家的门,

青山绿水一座城。

远远见婆家的门,

灰土麻生一座坟……

茂斌兄听得有点不解,也想逗老人个乐子,就口气认真了问,刚才你说饿,现在咋又数落起婆家了?是婆婆对你不好,还是你男人对你不好?老人一听,赶紧扬手道:

可不是,可不是,都对我好。唱歌哩哇,要不咋哭哩?

男人比她大6岁,十几年前就去世了。十几年来,每当夜晚想起男人的时候,她就像我们后来采访的张林燕一样,再也无法入睡,独对长夜自编自唱:“大大的灯盏满满的油,长长的捻子你和我没相跟到头……”

长夜漫漫,心曲漫漫。唱不尽的思念,道不尽的孤苦。从小做童养媳,到老又守寡,狄兰半老人所遭受的命运,特别是在苍凉的晋西北,可以说代表了昔日“手扳磨把把”,而今又生活艰难的许多同龄妇女的命运。不会唱的把苦难埋在了心底,会唱的倾诉了出来,她们不单单为自己倾诉,也在为同病相怜的姐妹倾诉。

说着,老人拿手抹起泪来:

做童养媳的都是苦命人,苦得像生黄片一样!

见老人伤心起来,我们赶忙转换话题,说过去的事不提了,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我们这次来,是很想听您唱歌的,县里的人都说您唱得非常好,您就给我们唱几首吧。老人很是拿得起放得下,立刻扬起头对刘宽来说,那咱就好好唱几首吧?

刘:哥哥给你软颤软颤

软溜软溜

紧跑慢跑

水洗汗流

担上两担水紧跑

狄:我给哥哥荞面饹

碎圪纷纷

尖圪针针

圪针针那尖呀

有有味味

清汤水利

双圪手手递给那个你亲人

刘:你有情来我有意

活一辈子谁也不要离开谁

狄:一碗凉水实冻了

你不要把妹妹失望了

刘:瓢葫芦芦舀水落不了底

活一辈子也忘不了妹妹你亲人

合唱:咱二人相好一对对

铡草刀切脑袋也不后悔

在屋前宽敞的空地上,给我们对唱罢《担水》,又对唱了《牛鼻鼻孩(鞋)》,唱着唱着,两人的手就牵到了一起。一边唱一边扭,原本已显年迈的双腿,一下子变得欢快无比,像踏着咚咚的鼓点,在大街上扭秧歌一样。

仿佛时光倒流,两位老人又回到了从前,儿时的生动活泼,青年时的美好浪漫,一并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几乎看傻了,掌声随之而起,呱呱呱地拍了又拍。在我们掌声的鼓励下,两位老人演唱得更加卖力,一个比一个嗓子高亢嘹亮,像站在山圪梁梁上,迎着早晨的红日高歌,天空被燃烧得一片灿烂。

歇下的时候,狄兰半拿出一本重新翻印的《河曲民间歌曲》来,从书中找出一张照片让我们看,照片下注:“图为中央采风队在河曲著名歌乡南沙村,为该村十一位女歌手合影留念,其中有著名歌手王金莲、狄兰半等人。”

从那照片下的注释,我才知道南沙是河曲歌乡中的歌乡,土地贫瘠,歌声丰茂,曾出过好多优秀歌手。于是,我明白河曲宣传部的朋友,为什么一定要安排我们到南沙来,一定让采访狄兰半和刘宽来。如果我们不来,将是莫大的遗憾。

那本《河曲民间歌曲》编纂规格很高,由当代著名词曲家、民歌研究专家晓星主编,1956年音乐出版社第一次出版,2003年由河曲重新翻印。1953年之秋,晓星带领8位专家教授,从北京专程来河曲采风。当时,晓星任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他之所以选择河曲“作为民歌采访的重点地区”,是因为河曲“在晋西北的黄河三角上,西望陕西,北接今之内蒙古西部汉民族聚居区”,在这片苦寒之地诞生的民歌,具有无可替代的区域代表性,“目的是想通过一个点的深入采访,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研究民歌是怎样反映人民生活情绪的。”

经过3个月的采访,8个人满载而归,采集民歌曲调400多首,民歌歌词2万多首,采集二人台曲目42个。其中在南沙采访15天,采集民歌曲调和歌词1110首。采访结束后,挑选出一部分民歌,还有民歌采集调查报告,结集而成《河曲民间歌曲》出版,成为“新中国建立后第一部地方民歌艺术大全”。

书中的照片因年代久远,加之又是重新翻印,已有些模糊不清。“合影”中的狄兰半,穿戴虽然臃肿土气,一副村妇打扮,但掩饰不住当年的纯朴与美丽。当时狄兰半20多岁,不仅歌美人也美,像一朵灼灼的山桃花。说起那一段经历,老人满脸幸福:

那些北京来的人可好哩,一点点架子都没有,我唱的时候咋也不怯生,唱了一遍不行再唱。

正是由于当年的鼓励,老人才越唱越有信心,“山曲本是肚里才,甚时唱它甚是来”,不管生活多么艰难都不曾放弃,从小媳妇一直唱到老太太,从南沙一直唱到北京城。老人告诉我们,2002年“纪念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60周年”时,省里组织河曲民歌二人台到北京演出,她也在演出的名单之列。

活了一辈子第一次去北京城,唱了一辈子第一次登上大舞台,老人的激动可想而知:

北京那地方真叫个好哩,好得人头晕目眩。我们在中山音乐堂演的,演完了还上了天安门,逛了毛主席纪念堂。毛主席就是了不得,死了这些些年,还像活的一样。

一直站在一旁听着的刘宽来,几次想插话都没插上,这时一拨拉狄兰半的手说,光说你去北京来,我就没去?为了证实自己也去北京来,刘宽来告诉我们,去的时候坐的卧铺大轿车,听说一张车票300来块钱,比得上一亩莜麦的收入。去了演出结束以后,还受到了中央领导的接见。

可那些大官叫什么名字,老人搔搔头却想不起来了:

唉,人一老就灰哩,人家们谈论过,可我就记不住了。

老人牙已不全,说话的时候有点走风漏气,反复朝我们笑了,很为他的“记不住”抱歉。

中午的时候,我们告别了两位老歌手,告别得实在有些不舍,如果能多呆几日的话,一定和他们多呆几日。从刘宽来家出来,我才发现院子附近的崖头上,老老少少立着许多人,看热闹似的望着我们。岳占东指着那些村民说:

那些人会唱歌的不少哩,一听见唱歌他们就在家坐不住了。

岳占东的话我深信不疑,他们每个人都装着一肚子歌,要唱的话哪一个都精彩动人。那是天地的平衡,是苍天厚土的恩赐,也是命运被迫的先择。

我环顾四周,村里现代的东西几乎看不到,唯有屋顶上站着的几杆电视天线,屋顶下几家闪耀的铝合金门窗,还有大门口停的一两辆农用车。与我生活的都市相比,不知要落后多少年,而且根本就不能相比,拿都市来相比,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就在我乘车离开之际,透过那黄土汹涌的贫困,我突然间感到一种莫大的富有,是我生活的都市无法企及的,是高楼林立比不了的,是灯红酒绿比不了的。他们一辈辈守着这山窝子,就有一辈辈守着的理由,不管日子过得多么地老天荒,只要得天独厚的歌喉一展,脚下就是世外桃源。

这让我想起了那首古老的歌:

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

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附录:歌手主要简介——

狄兰半,女,1930年出生,河曲县南沙村人。自幼酷爱民歌艺术,尤其对河曲山曲情有独钟,多次参加大型演出,并刻录成光盘被收藏。1955年参加多家广播电台组织的演出和录音。1996年受《驼道》剧组之邀,演唱并担任片中角色。2002年和2004年,两次赴北京中山音乐堂,参加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表演。2006年参加山西原生态民歌演唱会。2009年参加山西电视台组织的河曲民歌专辑录制演出。

刘宽来,男,1932年出生,河曲县南沙村人。16岁开始唱民歌。2002年赴北京中山音乐堂,参加河曲民歌二人台艺术表演。2009年参加山西电视台组织的河曲民歌专辑录制演出。此外,天津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也曾邀请演出或报道。

同类推荐
  • 别样的色彩

    别样的色彩

    一些帕慕克自称“小说无法表达”的想法、影像和片断,成就这部《别样的色彩》,他的第一部“碎片式组合集”。
  • 延安时期美文欣赏

    延安时期美文欣赏

    《延安时期美文欣赏》主要选集延安时期著名作家的精美短文,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深入解析作家生活成长历程及其作品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所体现的人文观照及该作品对于今天人们阅读欣赏的智慧启迪,帮助人们客观、历史地认识和评价延安时期的作家作品,通过全方位赏析,为进一步提升读者人文素养、提高鉴赏水平提供有益借鉴和帮助。
  • 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本书是一本读书随笔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读书始终是人的一种精神享受。本书结合作者的阅读与写作经历,围绕“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抒发读写感悟,阐释阅读思考,并向读者展示了许多名家的阅读与创作故事,分享了他们的阅读理念与方法,对读者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 大山水

    大山水

    《大山水》是作者在该领域数年闭关之后的爆发之作,为《大地三部曲》之一,它是作者在这一创作领域中从文体到思想的一次重要尝试。全书点数了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区这些雄山峻脉与四围堪称地球上最壮观最神奇的复杂水系的生生关系,尤其着墨于山与水、水与人的关系;呈现了神山圣水流变对人文积变的绝对影响,最终收笔于日复恶化的水环境的忧思。
  • 时间会给你答案

    时间会给你答案

    我们哭过、疼过、迷茫过,但总有一天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补偿。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所有你苦苦追寻的,时间会给你答案。
热门推荐
  • 寒门酒巫

    寒门酒巫

    再活一次,就可以改变所有吗……如果,她是借着别人的躯体复生呢?如果,她是被人摁着头颅扎下透骨钉呢?如果,她与那偶戏师手中的红衣偶人一模一样呢?如果……这一切,自开始就是场阴谋呢?她说:“我不甘心。”
  • 极品神厨修真录

    极品神厨修真录

    邪功秘法,将人精血炼化,化为血鼎,驱之攻敌;收地底四方大圣,天下墓穴骸骨无不听令行事。魔界大陆,斗气炼兽,忍者神通,五行妙术;香艳刺激,情节诡奇,刻画微妙。一个小厨子游走于生死边缘,成长为极品神厨,叫人拍案称奇。每晚8点,一日一更,求收藏、推荐、点击。本书QQ群:75328080,欢迎入群探讨。
  • 爱已陈周

    爱已陈周

    分手的时候,冯陈双眼泛红,“你爱过我吗?”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ps:文章所涉一切地名皆为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百兵图

    百兵图

    玩家甲:“掌柜的,来两把轩辕三柄方天画戟,外带一把大夏龙雀,多加点耐久,速度要快动作要帅!”沈小七:“好嘞!”玩家乙:“掌柜的,专属定制行不行?”沈小七:“不出去打听打听,天帝的鼻毛剪、阎王爷的护膝我能做,没有行不行!一定行!”湛卢赤霄太阿剑、龙牙虎翼亭候刀打怪任务太困难,没问题,沈小七亲手做,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当然,尽在轮回。
  • 闲时小诗

    闲时小诗

    细雨斜斜敲芭蕉,闲来无事写写诗。纪念我的岁月。
  •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

    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

    她无耻,她流氓,接近他是有所图。可这一个权倾朝野、风华绝代的王爷也未免太过张扬,摸摸亲亲不止,还刻意招来一帮脑残女找她麻烦?!尼玛,动动小手指也气死你们……当她21世纪新新人类好惹吗?……然而,有一天她终于领悟,某爷不止张扬,是绝对的阴险毒辣……(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微型小说·智慧珍品(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

    微型小说·智慧珍品(世界百年传世文学精品)

    一位机灵的崇拜者突然闯进著名演员库兹金娜的化妆室,疯狂地吻起库兹金娜的皮靴,女演员被他的行为惊呆了,当她清醒过来时,崇拜者和皮靴却神秘失踪了;通往天堂的道路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每个人在转变处都有不同的表现,虽然不管什么错误最终都能得到上帝的宽恕,表面上殊途同归,但结局去不相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太子刷护经

    太子刷护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