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800000006

第6章 处世的智慧(5)

在管理学中,对于人的认识和研究基本上在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两个领域,特别是组织行为学,在国内组织行为学也有被称为管理心理学的。对于人的认识,可能心理学的东西涉及的多一些。

组织行为学,无非是研究人在组织中表现的行为的动机和目的,以及对人如何施加影响的学问。

虽然这些管理理论大部分源自于国外,但是,《论语》对于人的认识也有非常精彩的论述。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这些思想具有特别的意义。

怎么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呢?精通处世之道的孔子总结说:“视其所行,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论语·为政第二》)这是孔子处世哲学很重要的学说。

视其所以:这是看一个人的行为动机,看他为什么这么做。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把动机搞清楚了,就可正确地理解这个人的言行。

警察破案,往往先查动机。因为动机支配行动,了解了动机,才能了解事因本质,抓住问题的核心。有人善把行动的动机掩盖起来,表面是为你好,实际上是想算计你。只有通过分析、判断、辨别去伪存真以认识清楚。

观其所由:如何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孔子说要“观其所由”。

什么叫“所由”?也就是观察这个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什么方法和手段。由,指“路或方法、途径”。如果他为了一个正确的目的,使用了一些正确的手段,最后达到了,那么,这个人是一个了不起的人;如果他为了卑鄙的目的用了卑鄙的手段,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坏人。

察觉其所安:考察他发生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中心重点是什么。安,指安心,立意。人们常反问那种损人利己的人:“这么做,究竟安的是什么心?”从大处说,人有七情六欲,从小处说,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偏好。考察某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注意某人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不感兴趣,大致可以判断这个人。

孔子说,一个人通过这三条的考察,“人焉度哉,人焉度哉?”这个人就原形毕露了,他怎么能隐蔽得丁呢?他又能隐蔽得了什么呢?

他又能隐蔽到什么时候呢?

我们不能不佩服孔子识人的智慧。他之所以能够因材施教,培养出众多的优秀弟子,和他的识人能力有莫大的关系。

对于如何慧眼识人,《论语》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考察方法,这些方法对于我们识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听其言,观其行。

有一个白天,有人告诉孔子,宰我在寝室里睡觉,于是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对于已经弃置并且腐烂变质的木材,人们不可能再次用它来建造房屋,同样,对于已经倒塌并且化作了泥土的房屋,人们也不可能再次为它更换梁柱——我想,这就是我对宰我这个人所能够说的一切,难道我还能够找到比之更完美的话语来表达我对他的完整看法吗?

孔子对宰我白天睡觉的行为十分失望,他因这件事改变了对人的认识。他说,以前,我看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我看人是“听其言而观其行”。这是由于宰我的言行使我获得了对于人们的认识上的提高与改进。(《论语,公冶长第五》)

宰我口齿伶俐,能说善辩,被列为孔门四青十哲之一。孔门十哲是:“德利:颜渊、阅子弯、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复。”(《论语·先进第十一》)宰我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常与孔子讨论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他提出改“三年之丧”为“一年之丧”,缩短丧期,遭到孔子的指责(《论语·阳货第十七》)。闻其声。

孔子有一次在卫国敲磬,有一个背着草筐经过孔子门口的人说:“有心哉,击磬手!”有心思哩!从敲磬的声音里能听出来。这个人一会儿又说:何必碰碰作响!既然没人知道,自己知道就行了。“深则历,浅则揭”。水深的时候,穿着衣裳过河;水浅的时候,撩起衣服过河。

孔子听了后说:“事实正是如此啊,我都没话说了。”(《论语·宪问第十四》)

磬,读qing,今天写作磬,古代用玉石之类制成的敲击乐器,形状像曲尺。这一段是讲孔子碰到一位隐士的事。有一次孔子敲磬,正好有一个背着草筐路过的人,一听到孔子敲出的磬声,他说孔子有心思。

此说获得了孔子的肯定。这位隐士是从声音上探察孔子的内心世界。

品其性。

子贡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公冶长第五》)孔子讲诗书礼乐,古代文献,他的弟子可以听到,他讲人性和天道,学生们很难听到,儒家比道家、默家更关心人性,特别是孔子的后学,孟子讲性善,苟子讲性恶,孔子并非完全不讲,而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告诉大家如何认识人性。

孔子曾感叹他没有看见过刚强个性的人,有人说:“申枨的个性应该是刚强的吧。”孔子说:“枨也欲,焉得刚?”申枨的欲望太多,如何能刚强?宋代程颐解释说:“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刚与欲正好相反。这里的“刚”不是血气之勇,是个性与意志的外露。

如果人有过多欲望或被欲望所引诱,便容易屈服而不刚了。

《论语》是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一部瑰宝之书,宋代宰相赵普能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其中包含的智慧。识人,是一门大学问,孔子所说的,只是一个大致的原则,具体怎么作,还要靠我们自己用心玩味,用心体会,当我们有意识地去接触、分析和考察身边的人的时候,我们会对人和人性有更多的理解。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做下去,保持对人的研究的兴趣,了解别人的性格、爱好、背景、优点和缺点等,那么经过数年的积累,我们就可以获得丰富的社会经验。

自知之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文】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第二》)

【今译】

孔子说:“子路,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道’。”

【评注】

朱子曰: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说来说去,处世只有两件难事,一是如何对付别人,一是如何对付自己,这两件事归根结底也还只是_件事,最难的事还是对付自己,因为知道如何对付自己,也就知道如何对付别人,处世是立身的一个方面。

自己不容易对付。从一方面看,一个人不可无自尊心,从另一方面看,又不可有妄自尊大之心。不可无自尊心,不可有妄自尊大之心,也就是处世不宜自视太小,却又不宜自视太大,这里的难处就在于如何调剂安排。

德尔斐神谕宣示希腊说:苏格拉底是他们中间最大的哲人,而苏格拉底自己的解释是:他本来和旁人一样无知,旁人强不知以为知,他却明白自己的确无知,他比旁人高一着,就全在这一点。苏格拉底并非说的是谦虚客套话,他是真正了解人类知识的限度。“明白自己无知”是比得上苏格拉底那样的哲人才能达到的成就,有了这个认识,他不但认清了自己,多少也认清了宇宙。

孔子也有这方面的认识,他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论语·子罕第九》)孔子是谦虚的,他否认自己是天才,是圣人,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不懂得的东西。认为“不知”也是一种“知”,说明“知”

永远有限,正如人是有限的存在一样,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地向无限、永恒前进。孔子之所以罕言死生鬼神、人性天道,原因即在于此。“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听起来平常,实则道理深刻。

它揭示人必须认同自己的有限性,才可能超脱;认识自己“不知”,才可能“知”。有自知之明的人,才称得上是智者。

央视10频道《大家》做过一期周年特别节目,对一年来采访过的那些杰出的老人做了一个回顾,重放了主持人采访丁肇中、彭桓武、陈省身等大科学家时的镜头。主持人问实验物理大师丁肇中:“有人说您是一个少见的天才,您自己怎么看?”丁肇中回答:“不是。”主持人又说:“您很有天分,对不对?”丁肇中说:“不,我只是刻苦而已。”主持人采访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彭桓武,问他:“您觉得自己在‘两弹一星’事业中,处于一个什么位置,起过怎样的作用?”这位曾获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老人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中国的‘两弹一星,就像一栋房子,我是大门前那两个石头狮子。”节目最后,是主持人采访数学大师陈省身。主持人问:“您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超越了您的老师、几何学大师嘉当?”陈省身回答:“我?我没超越他。嘉当是超越不了的。……他的数学能力绝对比我高。”

丁肇中、彭桓武、陈省身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科学家,他们如果想在电视上谈一谈自己的天分、成就,大概没有谁会反感。丁肇中曾经发现了J粒子,刚刚40岁就荣获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彭桓武是中国“两弹一星”的技术负责人之一,为我国的军事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陈省身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他以对高斯·邦尼公式的证明、对纤维丛几何理论的贡献获得沃尔夫奖(被称为数学家的诺贝尔奖),在世界数学界享有盛誉……出人意料的是,这些人在谈到有关自己的事情时显得那么谦虚、平和。

有一次,一位美国加州大学著名教授在演讲,课上他提出他做的老鼠实验的结果。此时,有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提出了他的看法,并问这位教授假如用另一种方法来做,实验结果将会如何。所有的听众全都看着这位教授,等着看他如何回答这个他根本就不可能做过的实验。结果,这位教授却不慌不忙,直截了当地说:“我没做过这个实验,我不知道。”当教授说完“我不知道”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心理学家邦雅曼·埃维特曾指出,平时动不动就说“我知道”的,不善于同他人交往,也不受人喜欢;而敢于说“我不知道”的人,显示的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精神。埃维特还说,如果我们承认对某个问题需要思索或老实地承认自己的无知,那么我们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大大改善。

这也是孔子竭力提倡的态度,孔子十分肯定不骄矜自夸的品质,他为此称赞过孟之反,说他不夸耀自己。在鲁哀公十一年那场抵御齐国进攻的战斗中,鲁国右翼军溃退了,孟之反走在最后充当殿军,掩护部队后撤。进入城门的时候,他用鞭子抽打马匹,说道:不是我敢于殿后,是马跑不快,“非敢后也,马不进也”(《论语·雍也第六》)。孟之反这样做是为了掩盖自己的功劳。

人不表现自己,不出风头,尤其有了长处和功劳,不自以为是、炫耀自己,是很难得的,也是很珍贵的,所以孔子予以肯定和提倡。

制怒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第一》)

【今译】

不因无人了解自己而感到烦恼愤怒,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

【评注】

朱子曰:愠;纡问反,含怒意。君子,成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

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升迁失落,往往使人失去理智……意外的收获使人惊喜,意外的失落使人愤怒。喜与怒总是与一定的人生际遇有关。感情是可贵的,但不能感情用事。如果说感情能骤然爆出事业成功的力量,那么理智则是通向事业成功的桥梁。感情一旦失去了理智的约束,不免会把人带人失败的深渊。

怒,是人从心里到生理的情绪反映。人在发怒时表现为情绪紧张,很快进入“应激状态”;在怒气的刺激下,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引起一系列全身性的变化,肌肉紧张度增高,毛发竖起,鼻孔开大,横眉张目,咬牙切齿,紧握双拳,做好临战状态。这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此刻,人绷紧了每一根神经,调动了身体里所有的能量储备,能迸发出比平时大得多的力量。通常情况下,发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给我们的身体乃至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

常言道,“急则有失,怒则无智”。发怒时人常常失去理智,因此古人云:怒不可以兴师。《孙子兵法·火攻》中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意思是说,一国之主,不能凭一时之愤怒决定兴师,一军之将不可以凭一时之愤怒率众出战。因为怒崦兴师出战,很可能决策失误,损兵折将,导致被动。愤怒可以重新欢乐,怨恨可以重新喜悦,但国记录在案可复存,人死不会复活。所以,兴师动众,一定要有利则动,无利则止,慎之再慎。

历史上有许多因“怒而兴师”导致的悲剧。楚汉相争时,项羽吩咐大将曹咎坚守城皋,切勿出战,只要能阻止住刘邦15日,便是有功。

项羽走后,刘邦、张良使了个骂城计,派兵城下,指名辱骂,画着漫画,污辱曹咎。曹咎怒从心起,立即带领人马,杀出城门。汉军早已埋伏停当,只等项军出城入瓮,霎时山摇地动,杀得曹咎全军覆没。

对于一个聪明的领导者来说,一定不要怒而兴师。对于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来说,应做到避免怒而行事。

在《论语·雍也第六》中,哀公问孔子:“您的学生里哪个爱好学习?”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爱好学习,他不迁怒,不贰过,却不幸早死。现在没有了,没有听见谁好学习了。”

自己有过失,却归罪他人,大发脾气,迁怒于人,是常见的现象。

程颐解释说:“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日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了焉,日喜、怒、哀、惧、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故学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而已。这是强调性修养,适当节制情感。

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愚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是聪明人。聪明人的聪明之处,是善于运用理智,将情绪引入正确的表现渠道,使自己按理智的原则控制情绪,用理智驾驭情感。以平和的态度来摆事实、讲道理,要比大喊大叫更能让对方心服口服,而宽恕和谅解有时比伤害、侮辱更能震撼人心。只要我们肯下工夫学会控制怒气的正确方法,他人肯定会对我们的道德、修养以及理智、大度感到由衷地佩服。那时,我们自会达到“风平而后浪静,浪静而后水清,水清而后游鱼可数”的全新境界。

同类推荐
  •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

    《天下哲思》是由知名教育学者、2011年中国教师报“非常教师”扈永进主编的“国民通识读本”系列之一,介绍并专业解读曾经改变过世界的伟大哲学思想,衔接中学与大学教育,国内与国际教育,让白领日常充电,了解世界。通识教育思想兴起于哈佛大学,后风靡于世界,本书正是秉承这一思想,向国民传达那些历经时间洗礼仍旧璀璨的天下哲思。书中选取23篇文章展现柏拉图、康德、尼采等巨匠的重要观点,周国平、王蒙等学者的专业解读;文后附有兼具深度与广度的编后絮语,另设精彩快读、背景介绍和延伸阅读,让你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每一位学者、每一种思想!
  • 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人生在世,不得不面对由生活及周围世界引发的问题。本书运用逻辑和历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就问题发生发展的规律、问题与人们思维的关系,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客观条件和方法论等从哲学层面进行了新的探索,目的在于为解除人生的困惑提供哲学的帮助。本书认为,问题观是一种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哲学是实践哲学、反思哲学、批判哲学;生活是问题之源,当代中国正处在问题的“多发期”,面临多领域、多方面、多层次的问题。本书不仅探讨了问题与时代、认识、评价的关系,而且还研究了问题与生活、文化、能力乃至人生等多方面的关系,努力在哲学层面上为人们提供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南和钥匙,强化问题意识,增进问题理性,达致问题自觉,从而提升人生的自由。
  • 生命的菩提

    生命的菩提

    《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生命的菩提》由于仲达编著,《生命的菩提》意在化解世人内心的苦痛,使迷惘者渡过心灵苦海,心生净土,修出佛心禅性,回归自性的灵山。愿人人都能以一颗阳光健康之心,享受禅的超越与洒脱。
  •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

    本书是作者继对中西文化问题深入反省之后,对中国古典哲学的心性理论研究的成果。此书被看作中国哲学人性理论的发展史。其与徐复观的《中国人性论史》堪称当代学术之双璧。全书以纵贯的方式,由性之原义和性论之起源一直叙述到清代儒学的心性论。在本书中唐先生以“性”之从心、从生,引出人性的自然生命以及虚明能动二重性。再引出中国人性的消长与互动,显现其非常机智与深刻的哲学眼光。
  •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博爱:胡适人生讲演集

    《读点大师:胡适人生讲演集·博爱》收录胡适先生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关于人生 问题的讲演实录,内容详尽充实,原汁原味地再现一代大师的讲演风采,还原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起云涌,让我们领略特定时代风口浪尖上催生的伟大思想和智慧结晶。 胡适先生主张修己以安天下:“为己而后可以为人,求学而后可以救国”,这种圆融的态度在当时曾引起轩然大波,但在今天看来,这种通达的思想未尝不是饱含着热情和希望,将民族的气节和精神有力地传承下去。他给读者带来的不一样的声音,足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更深层的思考。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太初殿

    太初殿

    太初应鸿蒙而生的两大神物,一个沦为杂货店,另一个被人拿来做饭。时隔千万年,太初道莲遗失的那片花瓣伴穿越而来的李小白而生。从此他的生活不再平凡,一路装逼逆袭,走向人生巅峰。
  • 妖后邪皇

    妖后邪皇

    女强男强,强强联手;女黑男黑,黑的一塌糊涂...入异世,偷神药,她是绝迹的九尾银狐进相府,寻真凶,她是冷情的相府九小姐万魔窟,噬巨蟒,她是嗜血的越级唯一玄者闯沧海,得经卷,她是邪佞的举世无双第一人行鬼府,踏古墓,她是神秘的千面玉狐楼外楼主嫁王府,斗妾嫔,她是娇憨的天真无邪扮猪吃虎妃登后座,上朝堂,她是妖媚的宠惯六宫迷惑君主妖后玄镜大陆,武者为强,玄者为尊!各族各派为追逐万年前留下的绝世经卷争夺不断妲姬,九尾狐族的正统血脉,天赋异禀,举世无双的存在!为替惨死的姑姑报仇,她放弃千年修为来到这片陌生的大陆从头再来又何惧,终有一天她会把触及她逆鳞之人,践踏于脚下!入世为狐,偷神药化人形,再进相府,寻找幕后真凶阴差阳错,嫁给了五王爷——百里扶汐,那个面似谪仙,心如狂魔的腹黑男人哪一面才是真正的他,雪衣‘第一战神’?墨裳‘银面邪君’?而他将如何虏获傲视狐女的芳心驯魔兽,闯古墓,入沧海,游古墟,踏平原,渡灵岛,登蛮古,行雪原……北斗诀,六字咒尽敛囊中……静观一代妖后的崛起!且看她如何以玄镜之像,遮天蔽日!“女人,他们说我是昏君邪皇,你是祸水妖后,魅惑君主祸乱朝纲呢!”“红颜不祸水,对不起自己!我就要你宠着我,把历史统统改写,谁耐我何!”◆◇◆◇◆◇◆◇◆◇◆◇◆◇◆◇◆◇◆◇◆◇◆◇雍容华贵的百里卿静看着妲姬那一张似曾相识的容貌,脸色瞬间惨白,双目睁大,汗如雨落。“你、你、你是人是鬼......”“娘你放心,不管她是人是鬼,今天惠儿就让她灰飞烟灭!”千夜惠把其母百里卿静护在身后,不屑地轻瞥着妲姬,高傲道。“哦?灰飞烟灭?好大的口气!”妲姬慵懒邪魅的斜依在软榻之上,本来闭目养神的她缓缓的睁开了那双紫红媚眼,光如利剑,“不管你是神魔鬼怪妖佛仙,还是相府千金小姐,记住一句话!”“宁被恶鬼怨灵缠身,也不要惹到我妲姬!”◆◇◆◇◆◇◆◇◆◇◆◇◆◇◆◇◆◇◆◇◆◇◆◇洞房花烛夜。“娘子可是等心急了?”随着开门声,男子的邪肆一笑也随之传来。妲姬本在洞房内独自享受花烛美酒,盖头早已不知去向,一身艳红更衬的她妖媚惑人,沾着酒水的粉唇发出诱人的晶莹。“怎么是你!”早知道当初与她有‘一见之仇’的男人身份不简单,没想到他就是百里扶汐,当初她可是为了修玄报仇把他王府的宝贝洗劫一空啊!这不是自投罗网吗?
  • 不生病的吃法:让儿童远离疾病

    不生病的吃法:让儿童远离疾病

    儿童是娇嫩的小苗,他们用充满好奇的目光对这世界进行着无穷无尽的探索。可是当他们向世界伸出探索之手时,父母的担心也随着逐渐增加。让孩子远离意外和疾病,快乐地成长是每个父母不变的期盼。本书帮助父母了解儿童的心理和身体,让父母针对孩子的特点,提供合理饮食,预防疾病,是一本实用的育儿的读物。
  • 重生当影后我又上热搜了

    重生当影后我又上热搜了

    前一世,一场阴谋她嫁给了心心念念的男神。婚后他厌她、恨她、远离她,不知正被最亲的人陷害。她为了改善两人的关系一直努力着,为了他的安全奋斗着。他却从始至终都没正眼看她一眼。重生回到那场阴谋发生时,她痛定思痛,决定这辈子一定要远离他。可是,为什么老天要这么对我。她走哪儿都能碰到他!曾心:“你是不是跟踪我?”卫槿:“你脸未免太大了吧,我只是刚好路过。”曾心:“这是女厕所!!”卫槿:“哦?旁边是男厕所。”曾心:“……”本文又叫《男神追宠重生娇妻的辛路历程》啊哈哈哈~郑重申明:男主前世不渣不渣不渣,一切不过是女主的误解~看下去,你们会发现男主很有爱的~
  • 千万别捡镜子

    千万别捡镜子

    千万别捡镜子,这是我的忠告,因为你丢不掉它,因为它会让你见到太多你不想见到的,因为它会支离你的魂魄,让你剩下的魂魄像没有拼列好的拼图,松散陈列,只等待那些阴魄游魂最后的致命一击……
  • 超级提取

    超级提取

    陈枫只是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某天大提取系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什么是大提取系统?就是可以提取一切!提取知识!提取功夫!提取异能!而陈枫发现,自己不仅仅可以提取现实人物的能力。张无忌!令狐冲!乔峰!美国队长!钢铁侠!蜘蛛侠!……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从此,陈枫的人生开始变得光辉灿烂起来,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我必须得高调啊,不让你们羡慕我,崇拜我,对我欲罢不能,我又怎么牛逼呢?”——陈枫QQ群:63482040,欢迎大家入群!
  • 许一个愿忘记你

    许一个愿忘记你

    童安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味。所以为了像她——傅谨言心中的白玫瑰,童安好以调香师的身份,日积月累改变着自己的气味。只为他的一记温暖的笑。可当她和她越来越像,童安好绝望了:她与幸福永远隔着一座坟——童薇安的坟!
  • 崛起于诸天世界

    崛起于诸天世界

    顾黎重生了,来到了九十年代末的香港,一个刚进入警察学院的家伙身上,本以为可以凭借先知先觉走上人生巅峰。但是顾黎发现,这个世界不是他所认识的世界,在这异常危险的世界他到底该如何存活下去?不过幸好他有系统的庇护!一切的一切要从那把丢失的枪说起!PS:本书世界观是电影世界的大融合,所以世界构架、时间线、人物和部分剧情都与电影里有些出入,请以本书为主!新书已经发布《从小鲜肉成为文娱大佬》,欢迎各位来瞟一眼。
  • 李白密卷

    李白密卷

    将进酒,杯莫停!看那少年如何登凌绝顶,铸就王者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