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7800000007

第7章 交际的魅力(1)

没有别人,你就是一座孤岛。或许每一个人在广袤的地球上都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天地一定是相互联系、彼此依靠的,其中联系和依靠的纽带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谁也不可能过与世隔绝的生活,谁都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承认和满足。

交际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论语》里介绍了很多交际的法则,对我们有较强的指导性。

同理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今译】

子贡问道:“有一句话可以一生遵循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便不要给予别人。’【评注】

朱子:推己及物,其施不穷,故可以终身行之。

我们先看看“恕”,这个字由如、心构成,意思是一如己心,一如本心,宽容,体谅,同情,将心比心。像我自己的心愿一样,我心里喜欢的,向往的,别人也一样,我心里不想要的,我能想到别人也不想要,通过自己心灵的想象力把自己置于他人的存在和生活的实际情景之中,去亲自体验他人的存在、他人的生活、他人的情感,从而与他人达成思想上的共识与行动上的协调,以免把自己的思想、主张、意志在不知他人是否愿意接受的情况之下强加在他人身上,反过来说,也是如此。

“恕”所表达的是一种广博的同情与宽容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社会和谐与社会合作所必需的。

西方文化中也有强调和推崇“恕”的传统,“摩西戒律”强调:“对自己无益的,亦不可施加于人。”耶稣的“黄金法则”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些都是“恕”的最好解释,与孔子的论述有异曲同工之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做人要有同理心。俗话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强调的正是同理心,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做人有同理心,善于体察他人的意愿,乐于理解和帮助他人,这样的人容易受到大家的欢迎。

老百姓常说:“做人做事要将心比心。”将心比心,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第六》),也就是“同理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点将心比心的感悟,就会对老人多一份尊重,对孩子怀一份怜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就可以进入“文明”层次了,就真正有点精神文明了。这一点推广开来,对于整个社会,意义是很了不得的,那样就实现了和谐。

不过,一个人要具有同理心,并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例如子贡曾经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吾亦欲无加诸人。”孔子说:“赐也,非尔所及。”(《论语·公冶长第五》)

同理心是从自己这一方面讲,我对别人讲恕,不可强加于人,别人对我也一样,同样不可以强加于我。孔子对曾子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的学生问,这是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论语·里仁第四》)。这里,子贡的话也是讲同理心,他说:“我不想别人强加什么东西给我,我也不想强加给别人。”孔子说:“子贡啊,这不是你所能办不到的。”

子贡在孔门弟子中是一个全才,出身于商贾之家,后来在鲁国季孙氏手下做了不小的官,据说孔子晚年生活得以维持,子贡出了不少力。孔子死后,子弟们多是服心丧三年,即待师如父,内心服孝三年,子贡却在孔子的墓旁搭了间一茅棚子,亲自在那里守孝三年。在风水先生中还传说,孔子的墓地原先选在葬少嗥帝的地方,但子贡看了后认为那只是一个帝王的风水,孔子是千古圣人,那处风水不行,然后才选了曲阜孔子坟墓所在的那块风水圣地。孔子不称许子贡,可见,要用同理心去推己及人是多么的难以做到。

同理心为什么难以做到?就在于与人相处时难以获得别人的信任。

信任,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没有信任,就没有顺利的人际交往;没有信任,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分工协作的现代社会取得成功。

要与人建立信任关系,就要在做人时不断体现自己的同理心,并以此证明自己是值得信任和值得尊重的,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你对别人越真诚、越善于倾听、体谅、尊敬或宽恕别人,别人对你也会愈发真诚和信任,如此持续下去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可以非常顺利了。

所以,同理心不仅是为了理解别人,也是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

同理心并不要你迎合别人的感情,而是希望你能够理解和尊重别人的感情,希望你在处理问题或做出决定时,充分考虑到别人的感情以及这种感情可能引发的影响和后果。

成人之美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第十二》)

【今译】

孔子说:“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小人相反。”

【评注】

朱子曰:君子、小人,所存既有厚薄之殊,而其所好又有善恶之异,故其用心不同如此。

“成人之美”即成全他人的好事,也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帮助他人实现其美好的愿望,譬如为政和从教,孔子认为这都是君子“成人之美”或“立人”、“达人”的理想途径之一。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的态度,体现了一个人处世的境界。尤其是那些不仁之人,孔子仍主张不宜记恨太深。“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论语·泰伯第八》)我们面对的即使是丑陋的恶人,也应把握分寸,不道一时之怨,也要试图去感化对方。化干戈为玉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气度,一种胸怀,一种君子风范。只有当这种风范成为每个人自觉的追求时,天下才会安定,社会才会和睦。好人常常使人爱屋及乌,坏人让人痛恨及其亲近之属。孔子能客观理性地分别对待一个人的好与坏,使人之美尽诏于天下,故孔子不说“成人之大美”

而只说“成人之美”,只要是美的,不分大美小美,都应予以接纳。

每个人的成功,都需要别人的扶助。成人之美,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是助人为乐、利人利众的仁义表现。

仁者爱人,宽则得众。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没有感情便没有人性的出发点。

苏秦、张仪本是要好同学,苏秦深知张仪的学问在己之上。但苏秦却先成功了,做了六国的宰相,当落魄的张仪前来投靠苏秦时,谁知竞遭到他无数的奚落,愤怒的张仪决计只身赴秦,自找出路。苏秦却暗中派人沿途照料,补给张仪所需,直到张仪高就宰相,才明白苏秦为不埋没他的才干,不使张仪依赖苏秦所想出的办法,目的是成全能者,可谓用心良苦,使张仪感激不尽。

古代有很多成人之美的义举。《水浒》里的武松,不平于蒋门神霸占施恩的快活林酒店,行侠仗义,挺身而出“醉打蒋门神”,夺回快活林。《西厢记》里的红娘,同情和促成张生与莺莺的爱恋,事发被拷,仍仗义执言,使有情人终成眷属。电影《升官记》里的徐九经,秉公断案,不媚权贵,终使倩娘嫁得意中人。尽管丢了乌纱帽,但他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在成全了别人的同时也成全了自己的名节,受到人们的敬重。

成人之美的事,在当今的社会到处都有。当自己的幸福以别人的痛苦为前提时,他们都自愿地放弃自己的幸福,这就是他们的高尚精神所在。主动支援一时经济拮据的友人,使其免除后顾之忧;尽力帮助友人掌握知识,使其早日榜上有名等等,总而言之,凡是好事情,好愿望,你伸出热情之手,予以大力帮助,使之功成事就,都可以说是“成人之美”的“君子”行为,都是得人心,受欢迎的。

助人为乐,济人危难,这种成人之美是人类最美好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要扶正压邪,放手和坏人坏事做坚决的斗争。

有些怕惹是非的人,偏偏被是非惹上了,正所谓“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在这种时候,恐怕他最想见到的,不是像他自己一样遇着“是非”绕道走的人,而是盼望那“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勇士快快到来,以解救他的危难。所以,我们必须批判那些对人漠不关心、见危不助、见难不帮、见义不为、见暴不除、见死不救的极端利己主义的思想行为,因为这和我们民族成人之美、助人为乐、救人危难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

以礼待人

不学礼,无以立

【原文】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世。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论语·尧日第二十》)

【今译】

孔子说:“不懂得命运,就不能称其为君子。不懂得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能分辨别人的话语,就无法理解别人。”

【评注】

朱子曰: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又曰:当独立之时,所闻不过如此,其无异闻可知。

自古以来,中国被称为“礼仪之邦”。一个国家的人民,能够崇尚礼仪,就能国泰民安;假如全民没有礼节,则长幼不分,伦理败坏,社会失序,那就是国之乱本。

周公所以为后人尊为圣贤,因为他制礼乐,订下了人与人之间的分寸。凡是合乎礼者,皆为有“理”也;凡是没有礼者,在道理上必很难站得住脚。

礼貌,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来而不往非礼也”,只要求别人尊敬你,你不尊敬别人,这是不礼貌的。

《西游记》中讲述的唐僧,历史上真有其人,法名玄奘。在他的传记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年八岁,父坐于几侧口授孝经。至.曾子避席’忽整襟而起,问其故。对曰:‘曾子闻师命避席,吾今奉慈训,岂敢安坐。’父甚悦,知其必成。”

这段记载包含两个故事:一是孔子学生曾子,当老师与他讲话,他马上离坐站起来,以表对师长的尊敬;二是玄奘听到父亲讲述“曾子避席”后,也立刻离开座位站起来,表示学习曾子,尊敬父亲;从他们俩人的事例,不难看出我国人民讲究礼貌的风习由来已久。

《浅近录》中说:“对待富贵的人,不难有礼,而难于有恩。对待贫贱的人,不难有恩,而难于有礼。”礼,不难于开始,而难于终结;不难于疏远,而难于亲近。对待任何人,只要以礼待他,对他恭敬有加,恰到好处,他一定不会产生怨恨,久而久之他必然服从你,这就是以礼服人。所以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第八》)孔子生逢乱世,礼崩乐坏,庶民议政,各种遭际激起他满腔热忱。他向往和平安宁的社会生活,向往天下有道的清明政治,希望重振礼仪以恢复先王时代的盛德大业。

对于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沦丧和礼仪制度混乱不堪的现状,孔子表现出极度的不安。当时鲁国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在祭祀祖先时僭用天子的礼仪,唱着《雍》诗撤去祭品,其中有这样的诗句:“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意思是说,有诸侯们前来助祭,天子主祭,庄严肃穆。

孔子说:像这样的诗句怎么能用到三家祭祖的庙堂上呢?(《论语。八佾第三》)为了挽救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孔子每次人太庙都要向人们问礼,以便警戒统治者。季氏家人讥讽孔子说:“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问事。”孔子却说:“是礼也!”义正词严。孔子的学生子贡想把每月初一祭祖庙的那只活羊取掉不用,孔子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第三》)孔子因好礼与授徒而名声远播,有位边防官想拜见孔子,便说:“君子之至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他见过孔子后,对孔子的随行弟子说:“你们何必担心没有做官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老天将要以夫子为木铎来警醒世人!”

(《论语·八佾第三》)孔子好礼、重礼可见一斑。

今天,人与人之间有的用尊敬、用叩拜行礼;有的用赞美、用歌颂行礼。有的用物质相敬为礼;有的用金钱祝福为礼。有的用注目为礼,有的举枪为礼,有的举手为礼。所以,人与人之间表现礼者,举世虽有不同,但是其“理”一如。

现在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有它行礼的表达方式,甚至军人以敬礼为礼,社会人士用握手为礼,西方以拥抱为礼,佛教用合掌为礼,学生以鞠躬为礼。总之,礼者,心之敬也!只要心里表示恭敬,就有替人间维系和谐的价值。

生活中,夫妻“相敬如宾”、兄弟“兄友弟恭”、父子“上慈下敬”、朋友“谦恭礼让”、邻居“守望相助”,都是礼。

礼,维护了伦理道德;礼,维护了社会的秩序;礼,成就了人性的尊严。“礼多人不怪”,但礼太多了,繁文缛节,也不合时宜;适中的礼节,这是现在的时代所应讲究的。

交友之乐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原文】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第一》)

【今译】

有朋友从远方赶来相聚,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评注】

朱子曰:朋,同类也。自远方来,则近者可知。程子曰: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

蔡元培对这句话注解说:“人情喜群居而恶离索,故内则有家室,而外则有朋友。朋友者,所以为人损痛苦而益欢乐者也。虽至快之事,苟不得同志共赏之,则其趣有限。当抑郁无聊之际,得一良友慰其寂寞,而同其忧戚,则胸襟豁然,前后殆若两人。至于远游羁旅之时,兄弟戚族,不遑我顾,则所需于朋友者尤切焉。”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这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为“人伦”。

在人伦中先儒指出五个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之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先儒谈伦理修养,大半在五伦上做功夫,以为五伦上面如果无亏缺,个人修养固然到了极境,家庭和国家社会也就自然稳固了。

五伦之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系它或是限定它,它的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但是它的重要性并不因此减少。如果我们把人与人中间的好感称为友谊,则无论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之中,都绝对不能没有友谊。就字源说,“友”含有“爱”的意义。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决不能是善的。

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会,旧注常说“朋”是同学(“同门日朋”),因此是来研讨学问,切磋修养;在古希腊,“朋友”也是关于哲学、智慧的讨论者。其实,何必拘泥于此?来相见面,来相饮酒,来相聊天,不也愉快?特别又从远方来,一定是很久没有见面了,在古代,这就更不容易,当然更加快乐。这“乐”完全是世间性的,却又是很精神的,是“我与你”的快乐,是真正友谊情感的快乐。陶渊明有一首思念朋友的诗: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陆依阻。静寄东窗,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

停云霭霭,时雨蒙蒙,八表同昏,平陆成江。有酒有酒,闲饮东窗,愿言怀人,舟车靡生。

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不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

同类推荐
  • 哲学导论

    哲学导论

    本书主要收录了两种在世结构在中西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表现、两种在世结构在中国哲学史上的表现、对于人与世界关系问题的具体回答、精神发展的阶段、划分精神发展阶段的原则等内容。
  •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国粹解人生: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

    本书精选我们所熟知的国粹经典,比如古代图书典籍、种类不同的戏曲、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武术、中医、民间艺术以及传统的建筑、服饰和烹饪等,根据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它本身的特点,发掘国粹中所蕴藏的传统智慧,探寻个中滋味,让读者领悟立身处世的道理。
  •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这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突围。在克里斯蒂娃与阿多诺的浪漫相遇中,在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相互纠缠中,在意识与肉体的和平交往中,语言的囚牢被攻破,理性主义的皇权被废黜,主体性的定义被改写。前主体的“女性”因素重返主体,破坏了“男性”主体的统一,成就了女性特质的僭越。母性的因素取代了文化的父权(男根)基础,女性特质的书写也成为文艺创新的场所,并且走出自说自话的封闭圈,进入广阔的社会领域,成为政治颠覆的主导力量。打开这部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的哲学文本,就可以见证这场邂逅的美丽。
  • 和南怀瑾一起读《庄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庄子》

    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喜欢用妙趣横生的寓言故事阐释自己的观点,文字如行云流水,行所欲行,思想如汪洋大海,容纳百川。南怀瑾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博采众家,融会贯通,将《庄子》一书中晦涩难懂的知识娓娓道来,帮助读者更好地领悟庄子思想的精髓,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回自己,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创造和谐美满的人生。
  •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

    辨喜是一个哲学家,但与我们所理解的哲学家不同,他有着长年的瑜伽修行的实践,因此又是印度瑜伽的圣者,而且正是瑜伽修行驱散了他早年的怀疑论倾向,他通过自己的方式使“东学西渐”,受到西方人的推崇,对中西方文化的连接做出了重要贡献。作者语言优雅,颇具古风。为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了解辨喜其人、了解印度文化、了解瑜伽世界化的通俗读物。《印度近代瑜伽之光——辨喜的生平、思想与影响》是少数研究辨喜生平、思想与影响的专著。作者从三个维度即宇宙、神和人,介绍辨喜的哲学思想及其立论的根本依据,以及所做的瑜伽实践。是一本了解近代印度哲学思想与瑜伽文化的读物。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不想当皇帝的公主

    不想当皇帝的公主

    她,公孙玲珑,本是现代一宅女,无甚大志向,幸得一竹马常伴左右,快要顺理成章的结成连理之时,上天却给了她顺遂的生活的一个霹雳!是她忘记了,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注意,小三儿就已经悄然登门的时代。她对天发誓,她是真的没有对他恋恋不忘,只是对方不信,几番纠缠,就差她以死明志了。却最后还真是死了。不过她却又活过来了,上天还是对她不错的,重生在异界的她有幸得到一个空间。随即出生后才发现,身世也是不错,皇帝的女儿,一位公主!只是后来渐渐发现,这世界不是一个纯粹的她认为的那么简单的古代的世界,这里她的母亲才是皇帝,就当她震惊的以为这是一个阴阳颠倒的世界的时候才发现是她小说看多了,是她自己想多了!她最多就只想做个清闲的王爷,没有什么大志啊,为什么她们都要逼她啊,一点都不想做那么个掌权天下的皇帝啊!母皇啊,她是真的不想做皇帝啊~!
  • 月眠公主传

    月眠公主传

    大楚的公主中了蛊师的蛊毒陷入沉睡,唯有真心能将其唤醒。辽国皇子,前朝帝族,权贵士子,江湖豪侠。重根儿很犹豫,他到底该挖谁的心呢?
  • 快穿之反派别追

    快穿之反派别追

    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少女,被一个毛球带去大千世界执行任务,可这位帅气的先生,你宠的太过分一点了吧?
  • 我是基金会大佬

    我是基金会大佬

    PS:新书开坑《我在平行世界创立基金会》,Q群8815.95845,有意者加。周凯意外被一个自称基金会的系统所绑定,然后穿越到一个充满超自然的平行世界里面,一边成立基金会,一边与各路同行作对,随便到处搞事的故事。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坑人的学习系统

    坑人的学习系统

    【1V1】系统流,都市异能,各种阴谋,专宠!!!31世纪人类用来学习用的软件不幸穿越到了21世纪。女主:“小说里出现的空间,系统都能让主角称霸世界,富可敌国。怎么我就遇到个系统是专门坑人的呢?”系统:“你刚刚说我什么?信不信我秒秒钟发射导弹让XXX国山峰变盆地?”跟随着学习系统一同穿越过来的“病毒君”带着贾水灵开启新一代坑人故事。系统:贾水灵小样,我玩不死你。贾水灵:我就不信我耗不死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猫武士之雷电传奇

    猫武士之雷电传奇

    新预言再度降临:两只猫,或拯救族群,或毁灭族群,四大族群的命运将掌握在他们爪中。雷电之际,暗夜来临……那群不断袭击族群的泼皮猫究竟是谁?鸽翅为何要离族出走?影族的焦毛为何无缘无故失踪?巫医冬青簇到底有什么秘密?一切都将在本书揭晓!希望所有猫武士迷们都来看一看哦!(本书续写四部曲,与《黑莓星的风暴》没有关联)【本书为同人,拒绝抄袭,不喜勿喷,不嫌弃文笔烂的欢迎入坑,欢迎一切热爱猫武的伙伴们!】
  • 我的世界回忆传

    我的世界回忆传

    有广告作品简介你相信么?在这个地球上,有那样一个世界...怪异、离奇、充满未知,与我们所处的世界完全不同...曾经年少的我,就阴差阳错去过那个世界一次。是缅怀也好,是祭奠也罢。总之就是一股冲动,让我写下这一份回忆录。回忆那只属于‘我们的世界’或许有一天,你也能到那个世界...若真的去了那里,还见到那个穿着蓝色上衣的家伙,还劳烦您告诉他,我很好,我想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