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9600000011

第11章 改进生产方式(1)

如果某种工具能节约10%的时间,或者能增加10%的成果,那么缺少它就意味着被抽取了10%的税。如果一个人的时间1小时值50美分,那么节省10%就意味着1个小时能增加5美分。如果一座摩天大楼的所有者能够增加他的收入的10%,那么为了知道如何去增加,他宁愿付出所增加收入的一半。他之所以能建摩天大楼,是因为科学已经证明了通过某种方式来使用某些材料,可以节省空间,因而增加租金收入。这样,一座30层高的建筑所占用的面积不必比一座5层楼高的建筑所占用的面积大。如果沿袭老式建筑的方式,5层楼的所有者就浪费了25层楼的租金。每天为12000名雇员节省10步路,你就相当于节省50英里无用功和滥用的能量。

以上这些就是我的工厂在生产中所依据的原则,它们都是从实践中自然获得的。

例如刚开始时,我们尽力寻找机械师。但随着生产的增加,很显然我们不但不可能找到足够多的机械师,而且生产中的熟练工人也不够。我们从中得出了一条原则,这条原则我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地说明。

有一点是不言自明的,即这世界上的大多数人不能靠智慧让自己过上好生活,但却能靠体力做到——那就是说,他们不能创造出这个世界需要的足够数量的商品,以便用这些商品来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产品。

我听说过,事实上我也相信这是大家认可的观点,我们从工作中得到技能。但我们并不是这样,我们把技能投入工作之中,把更高的技能用于计划、管理和制造工具上,使这种技能的成果被那些没有技能的人享用。这点我将在后面的内容中详细说明。

我们应当承认,人类在智力方面是有差别的。如果我们工厂的每一份工作都需要技能,那么这工厂就不可能会存在。即使花100年时间也训练不出所需要的足够多的技术人员,100万名手工劳动者也不可能生产出我们目前每天达到的产量。

没有一个人能管理100万人。更重要的是,这100万人生产的手工产品不可能以与购买力相适应的价格出售。即使可以让这样一大群人挤在一起,能对他们进行管理,但想想看这需要占据多少空间!

如果是这样,那将会有多少人没有投入生产,而只是把别人生产的东西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

我无法想像,在这样的条件下,人们的工资一天会多于10美分—20美分。当然,工资并不是由雇主支付,他只是把钱交给他们,是产品在支付工资,是合理安排生产的管理使得产品能够支付他们的工资。

经济的生产方式根本就不是从一开始便全部实施的,它们是逐渐实施的,正如我们开始逐渐制造我们汽车的零部件一样。

T型车是我们第一次自己制造发动机的车型。巨大的经济效益开始于组装汽车,随后扩张到其他的生产部门。

我们现在虽然有很多技术高超的机械师,但他们并不生产汽车,而是使别人更快地生产汽车。

我们的技术人员是工具的制造者、实验工人、机械师、造型设计和制造者。他们的确很优秀,不应该被浪费在操作那些他们设计出来的机器上。

到我们这里来的大批人员都是没有技术的。他们能在几个小时或几天之内学会怎么做他们的工作。如果在这段时间内他们仍然学不会,那么他们对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用处。

这些人之中,有很多是外国人,在他们进来之前我们要求他们应当有足够的潜能胜任工作,以适应他们后来的工作岗位。

他们并非一定要体格强壮不可。我们有需要强壮的体力的工作,虽然这种工作正在迅速减少;我们也有根本不需要力气的工作,这种工作就它所需要的力气来说,就连3岁的孩子都能胜任。

如果不能深入到技术操作之中,一个人不可能按照每一件事情出现的顺序,一步一步地将整个生产的过程叙述出来。我知道这点是做不到的,因为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一些特殊的事情,而没有人能够跟踪得了。

随便举一些例子,也许就会明白我们付出了远远多于我们应该付的代价,人们得到的工资远比他们应该得到的要低得多,还有那么宽阔的领域等待着人们去开发利用。而福特汽车公司只不过是沿着这条道路走了一小段而已。

一辆福特车有大约5000个零部件,这其中包括螺丝、螺帽在内。其中有些部件很庞大,而另一些却几乎只有手表的零件那么大。在我们最初组装汽车的时候,我们只是简单地把一辆车放在地上安装,工人们把需要的部件装在车上需要的地方,完全像建房子一样。

当我们开始自己制造汽车零部件时,自然地成立了一个部门专门生产零部件,但通常一个工人要完成一个小零件生产所需要的全部工序。于是,生产带来的压力使得有必要制定生产计划,以避免工人之间的不协调。

而当时未受训练的工人们走来走去找材料和工具的时间,比他们实际工作的时间还多,因而他们得到的报酬很低,因为步行并不是一份需要高工资的工作。

当我们开始根据工作来选择工人,而不是让工人去选择工作时,便迈出了走向生产流水线的第一步。我们现在所有的工作都贯彻两条原则——如果不必要,一个人就决不多走一步,也没有人需要一直弯着腰工作。

流水线工作的原则主要是以下这些:

按照操作程序安排工人和工具,这样在整个生产成品的过程中,每个零部件都将走尽可能最短的距离。

运用传送带或别的传送工具,这样当一个工人完成他的操作后,他可以把零部件放在同样的地方,这个地方是他放起来最方便的地方。如果有可能,可以运用重力把零部件送到下一个工人工作之处,供他操作。

运用滑动装配线,把需要装配的零部件放在最方便取到的地方。

运用这些原则的结果是,减少了工人思考和步行的时间,把他的动作减到最低程度。在工作时,他几乎只用一个动作即可。

装配汽车底盘,让那些不懂机械的人看来,是我们工作中最有趣、也是最有名的操作。曾有一段时间,它的确是特别重要的操作,但我们现在把这些需要装配的零部件都运送到销售的地方。

1913年4月1日,我们第一次试验了一条装配线。我们用它来试验装配飞轮磁石电机,首先在一个小范围内实验所有想法,我们将会采用任何一种一旦被我们发现的更好的方法,但我们必须能绝对肯定新方法将比旧方法好,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大的变革。

我相信这是安装在生产上的第一条流水线,它来源于芝加哥食品包装厂中使用的加工牛排的空中滑轮。

我们以前用常规的方法装配飞轮磁石电机时,一个工人做完全部工序,一天9个小时能装35—40台,平均每20分钟组装一台。

后来,他所做的全部工作被分解成29道工序,这样装配时间被减少到13分10秒。然后在1914年,我们把流水线的高度提高了8英寸,装配时间又降低到7分钟。后来对工作行动速度的进一步提高,又使时间降低到了5分钟。

总而言之,试验的结果是:在科学研究的帮助下,一个人现在能做几年前4倍之多的工作。这条流水线是一种高效的方法,现在我们已经把它用于所有需要的地方。

发动机的组装以前是由一个人完成,现在被分解成84道操作工序,那些人组装发动机的数量是以前同等情况下的3倍。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又试验成功了装配底盘的方法。在装配底盘时,以前我们干得最好的是每台底盘平均用12小时28分钟。我们在试验时,用一条绳子和绞车沿着一条250英尺长的线拉动,6个装配者随着底盘一同走动,从沿着这条线放好的零件堆上取下零件装上。这项简单的试验便把每台底盘的装配时间降到了5小时50分钟。

1914年初,我们把流水线的位置提高了——我们采取了“与人同高”的工作办法。

有一条流水线离地面26.75英寸,另一条流水线离地面24.5英寸,它们分别适合身高不同的两组人员。这种和腰齐高的流水线安排以及进一步分解工序,使得每个人的动作都减少了,每台底盘装配所需的工作时间下降为l小时33分钟。

那时候,只有底盘在流水线上装配,车身则在约翰·R街再安装上,也就是从高地公园工厂前面经过的那条著名的街道,而现在我们则可以在流水线上装配整部车。

但是,绝不要以为所有的一切做起来会像听起来那么快,流水线传动的速度是通过细致的试验而得出来的。

在飞轮磁石电机流水线上,我们最初设置的速度是每分钟60英寸,实验时发现这一速度太快了。然后我们又试了每分钟18英寸,但这又太慢了。最后我们决定每分钟44英寸,因为我们要求一个人在工作时能够保持不慌不忙,他能够有足够的时间,不多一秒也不少一秒。

我们测试出了每条流水线的速度,底盘流水线装配的成功使我们逐渐地改变了所有的生产方式,我们把所有的装配都设置在机械驱动的流水线上进行。例如底盘装配线,以每分钟6英尺的速度运行;而前轴装配线则以每分钟189英寸的速度运行。

在底盘装配线上,有45个独立的操作程序或操作站。第一道工序是在底盘框架上拧上4块挡泥板架。发动机的安装在第10道工序上开始。

在整个流水线上,有些人只做一个或两个小的操作,有一些人则做得更多。装零件的人并不需要拧紧它,因为也许要在后面好几道工序之后,这个零件的位置才能固定。一个装螺栓的人并不需要装螺帽,装螺帽的人也不一定要把它拧紧。

在第34道工序时,刚被装好的发动机才得到汽油,在此之前它已上了润滑油。在第44道工序,散热器装满了水。到第45道工序,汽车便开出了约翰·R街。

这样的做法也完全被用到了发动机的装配上。1913年10月,装配一台发动机还需要9小时54分钟。6个月后,由于采用了传动的装配线,这一时间已经下降到5小时56分钟。

车间的每一件东西都是依靠传动的。它被挂在空中的链条上,按照所需要的每个零件的顺序进行装配。它也可以用移动平台进行传动,也可以利用重力,但关键在于不能提升或运送任何材料。

材料由微型福特车底盘带动的小卡车或拖车运来,这种车能灵活、快捷地走到任何需要它们去的过道上。因此没有任何工人需要走动,去拿起任何东西,因为那是另一个不同的部门要做的事——即运输部门。

同类推荐
  •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丘吉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布伦海姆宫闻名天下,是因为19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首相;布伦海姆宫的开工建设,则是因为丘吉尔的先祖——17世纪的约翰·丘吉尔,也就是把丘吉尔家族带入贵族行列的马尔巴罗公爵。
  •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元史是个什么玩意儿:话说元朝十五帝

    纵观蒙元历史,就是血淋淋的征服与统治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 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一一蒙古帝国。本书以元朝十五位帝王为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再现了成吉思汗家族的兴衰荣辱。文中既有小故事的穿插, 又再现了历史原貌,极具知识性,是一部完整的元朝历史。
  • 别在异乡哭泣

    别在异乡哭泣

    2002年9月,下岗失业的作者在司法局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进入司法局直属的国办律师事务所实习,开始了律师生涯。2003年,作者满怀信心从老家来到深圳,希望这个年轻的城市有作者的一席之地,实现自己的律师梦想。但是,在这里作者处处碰壁,内心非常失落。突然爆发的非典疫情,更让作者心灰意冷。来到深圳一个月后,作者决定离开这个伤心的城市返回家乡。2009年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作者再一次出发,寻找自己的梦想。这一次的目标是首都。和当初在深圳一样,和大多数刚刚来到北京的外地人一样,在这个城市,作者举目无亲,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
  •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中国历史名人之八(中国历史名人传记)

    朱元璋当元末农民起义之际,驱走了蒙族统治者,建立了汉族新政权——明朝(公元1368~1644年)。建国之初,人心是振奋的。全国上下,久乱思治。在一个时期里,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明朝发生过的“大事”,择其要者,阐介如下。伴随着这些“大事”,就是本卷中出现的“名人”,读者可以从本卷中详细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名人的详细传记资料。
  • 李嘉诚传

    李嘉诚传

    李嘉诚是全世界华人商海扬帆的成功典范,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越来越多的人在探究他成功的原因。李嘉诚的成功是否能被复制?从没有知识,没有金钱的下层穷苦孩子他是如何成长为拥有庞大资产的华人首富?阅读完本书,相信你会得出自己的结论。《李嘉诚传》以时间为轴,用大量详实的资料描绘李嘉诚的成功之路,从他出生、童年、逃难香港,到做塑料花起家、1979年成功取得和记黄埔控制权、建立地产王国;再到介入卫星电视及电讯领域,以详尽的资料展现了李嘉诚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这个师尊不靠谱

    这个师尊不靠谱

    受屈惨死重生,一番挣扎打滚,终于靠着修仙挽救自己尴尬的命运!多年之后,已为半个仙身的女子看着自己多年前捡上山的小乞丐,皱着眉头叨咕:“我怎么捡了这么个麻烦!”“师尊可是嫌弃弟子?”“没有没有~怎么会啦~师尊是爱你的~真的!”麻烦是麻烦,但自己找的徒弟还是要宠着不是?
  • 异界剑圣重生

    异界剑圣重生

    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小白文,望勿喷,谢谢
  • 快穿反派小哥哥约吗

    快穿反派小哥哥约吗

    颜惟楠有些倒霉:跳了崖,死了;绑定了系统,经常被电击。爱卖萌的系统心是黑的,虽然它没有心。帅气的男竹是别人的,别拦着,让她毁灭世界!!!系统:“宿主,那才是你的。”看着比男竹还帅的反派,素手一扬,挑起他的下巴,“反派小哥哥,约吗。”
  • 喂,小哥哥

    喂,小哥哥

    叶子衣是一位外表活泼可爱内心黑暗孤独的小萝莉,嗯,还是一位红得发紫粉丝万千的网红。当她遇到自己的哥哥粉楚寻时,画风变了:“喂,小哥哥,恋爱吗?”[虐.]文短-
  • 我要我们在一起

    我要我们在一起

    苏莞尔是个喜爱文学的乖乖女生。五岁那年险些遇到一场车祸,幸得一位陌生的张阿姨相救才死里逃生。苏莞尔的妈妈非常感激,并将贫困的张阿姨的儿子叶天宇收为义子,莞尔十岁那年,天宇双亲去世,他跟着叔叔远走他乡,从此断绝了与莞尔一家的来往。随着时光的流逝,在少女莞尔的心里,一直都没有忘过那个陪自己度过童年时光的人。本以为一生都难再见,谁知道十六岁的某一天,却会在一种非常奇怪的方式下与叶天宇重逢——她竟成了叶天宇的抢劫对象! 叶天宇的重新出现在苏莞尔的生活中掀起了轩然大波,面对已经和当年大不相同的叶天宇,面对叶天宇的反复无常和不可理喻,美丽倔强的莞尔却一直不愿放弃,并且始终坚持:我要我们在一起。 她是否可以如愿?
  • 桃花鬼

    桃花鬼

    本文主讲某古灵精怪毒姑娘遇上温润如玉轮椅公子的故事。韶华流鬓发,煮酒观花。一溪清水照繁华。三更梦醒江湖路,风起窗纱。河畔烟柳下,谁摘红葩。青丝几重难入画。纵此生桃花埋骨,剑指天涯。
  • 三世妖妃之韩慕雪

    三世妖妃之韩慕雪

    【本故事纯属虚构】人人穿越,她也穿越。可是她的穿越显然不是很幸运。好吧,有了帅帅的哥哥和慈祥的老爹,原以为这辈子幸福得冒泡了。谁料生日过后,她的身体发生了惊世骇俗的变化。拜托,这里没有终极一家,也没有异能行者,为什么给她一双紫色的眼睛啊!
  • 《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电影与经济的思想共鸣

    《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电影与经济的思想共鸣

    "身为经济世界中活动的一分子,本该能看懂经济舞台上发生的一切,并理智地参与其中,不幸的是,我们的经济世界被分割成两半:一边是高谈阔论的专业人士,在高端的圈子内自说白话、我行我素;另一边是懵懵-瞳懂的普通人士,在平凡的世界里朦胧地 理解经济世界发生的变化。《盗梦空间与亚当·斯密》这本书,就是要将思 考力和参与权还给经济高墙外的普通大众——《盗梦空间》与国际货币体系演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与中国经济增长 《绿野仙踪》与金本位复辟打开电影看经济,我们能发现不同空间里的同一种逻辑!
  • 爱凉凉如海之家有野妻

    爱凉凉如海之家有野妻

    绯雨末的新婚,婚房是为小三布置的,洞房是老公和小三的,在她被丈夫和小三赶出门后,又遭遇陌生男子在沙滩……她的所有,一夜之间成了滑稽的代名词。————萌新尝试总裁坑,求支持啊。
  • 稽查之城

    稽查之城

    赵建国、吴光荣、王坚持和邱已经四个人在喜客来打麻将,被公安局给抓了。他们在8318房,正打着,有人敲门。邱已经说:“请进。没声音,门继续敲着。“进呀,邱已经说,“敲个鬼。邱已经今天火不好,老输,他以为是服务员,言语就戗。赵建国一看,房门小栓倒着,哪进得来?“谁把门反锁了。说着,赵建国起身去开门。邱已经担心他看自己的牌,啪一下把竖着的麻将子反扣在牌桌上。门刚开,呼一下进来六七个人,没服务员。有人嚷着:“公安局的,都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