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34400000011

第11章 关于同性恋问题

从1989年开始,我们做了一个对中国男同性恋的研究,几经波折,终于得到了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圆满的结果——发表了研究报告,并且写了一本书,叫做《他们的世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有一些显著的缺点,也有一些显著的优点。优点在于首次发现了在中国大陆也存在着广泛的男同性恋人群体,并且存在着一种同性恋文化——我们说的文化是文化人类学意义上的,指一个群体内全体成员共有的信息,具体来说,指关于同性恋活动场所、相互辨认的方式、绰号、圈子内的规范等知识。我们对这种文化作了比较细致的调查,描述了其内容。这是一种科学上的发现。

这本书的缺点在于没有按统计学的要求来抽样,故而所得的结果不能做定量的推论。我们的调查对象都是性格外向的勇敢分子,他们只是全部同性恋者中的一部分,其他人的情形是他们转述的,所以由此得到的结论可能会多少有些偏差。

一些人带有固定的同性恋倾向,不管他知不知道有同性恋这件事,或者是否经历过同性恋行为,这种倾向始终存在。因为有了这种倾向,一旦他开始同性恋行为,就不能或者很难矫正过来。而没有这种倾向的人,可能会在青少年时期涉及同性恋活动,等到成年以后,却会发生变化,憎恶这种活动。现在看来,这种倾向很可能是遗传的,或者说是先天的。但也有可能是在童年养成的——我们发现它和初次性经历有很大关系。一件有趣的事是,世界各地的人,不论其种族、文化、宗教,都有一定比例的人带有这种倾向。我们说的同性恋者,就是指这样的人。现有的资料说明,终身的绝对男同性恋者占男性人口的1%到10%,我们的研究证实了这种说法。仅从我们发现同性恋人群的规模来看,肯定超过了男性人口的1%,但是到底有多少,却无法确知。假如你有个孩子惯用左手,你可以禁止他用左手写字、用左手拿筷子,但是他的左手毕竟是较灵活的手。这种情形和同性恋的情形是一样的。一个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可能没有机会经历同性之间的性生活,但是他始终渴望这种性生活。我们的观点是:应该把这种现象当作自然现象来看,虽然它的形成过程可能与童年的生活环境这类社会文化因素有关。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中国的大中城市都有同性恋人群,他们在一些公共场所相互辨认、攀谈,找到自己中意的人后发生性关系。但是在这种场合活动的人,只是男同性恋者的一部分。更多的人在自己周围寻找性爱的对象。在后一种情形下,涉及到的人就不一定纯然是同性恋者。有些与常人无异的年轻人会在无意中同一位同性恋者交上朋友,加之本人尚未结婚,就很难说是完全自愿,也很难说是完全不自愿地参与了同性间的性生活。这说明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是不能仅仅从行为上区分的,真正的分界是看某人在同性恋和异性恋这两种性生活方式中选择哪一种。我们说男同性恋者占男性人口的1%到10%,是指终身的绝对同性恋者。只是偶尔(一两次或某段时间)参与同性恋活动的境遇型同性恋不计。除此之外,我们对同性恋者的生活、同性恋的原因以及同性恋者的价值观念等等做了研究和描述。这些在书里都写了,不再赘述。在此主要分析一下与同性恋有关的伦理问题,这是我们在书里没有谈到的。

一个人的成长大体受到三种力量的左右:他父母的意愿,他的际遇,他本人的意愿。而一个人成为同性恋者不是因为父母的意愿,也不是他自己的决定,而是一种际遇。就算这是遗传决定的,一个人带有何种遗传因子,对他自己也是一种际遇吧。既然这不由他本人决定,同性恋就不是一种道德或者思想问题。我们想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同性恋者像其他人群一样有些负面的现象,比如喜新厌旧、对恋爱对象不忠诚、对妻子家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性倾向等等,这些或者可以说是思想或者道德问题,有一些具体的人应当为此负责任。但不该让全体同性恋者为此负责。

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长成一个同性恋者,包括同性恋者本人在内。这是因为同性恋者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会遇到比常人不利的成长环境。这种愿望无可非议,但是现在举不出什么可靠的方法可以防止孩子成为同性恋者。发现孩子有同性恋倾向,也没有可靠的办法矫正。

不久前,在一个会议上听到一种说法,把同性恋称为社会丑恶现象,列入了应当根除之列。在惊愕之余,我们也感觉到一些人对我们的社会期望之高。假如我们这个社会是一片庄稼地的话,这些同志希望这里的苗整齐划一,不但没有杂草,而且每一棵苗都是一样的,这或许就是那位以同性恋为丑恶现象的人心目中的美丽现象吧。不幸的是,人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不是某种意志的产物。这种现象的内容就包括: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性别之分,贤愚之分,还有同性恋和异性恋之分,这都是自然的现象。把属于自然的现象叫做丑恶,不是一种郑重的态度。这段话的意思说白了就是这样的:有些事原本就是某个样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现在我们都知道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犯下了滔天罪行,但是知道他们对同性恋者也犯下了同样的罪行的人就少了。这是因为犹太人在道德上比较清白无辜,同性恋者在多数人看来就不是这样的,遇到伤害以后很少有人同情,故而处于软弱无力的境地。我们的好几位调查对象就曾受敲诈,遭殴打,事后也不敢声张。有一个形容缺德行为的顺口溜:打聋子骂哑巴扒绝户坟——现在可以给它加上一句:敲诈同性恋。打聋子缺德,是因为他不知你为何打他,也就不知该不该还手;骂哑巴缺德,是因为他还不了口;扒绝户坟缺德,是因为没有他的后人来找你算账;敲诈同性恋缺德,是因为他不敢报案。这四种行为全在同一水平线上。照我们的看法,这才是丑恶现象,应当加以根除。一个现象是否丑恶,应当由它的性质来决定,而不是由它是针对什么人来决定。

国外不少社会学同仁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了解那些在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如娼妓、同性恋者、少数民族,甚至与男性相比之下处于不利地位的全体女性,帮助他们改善生存环境,改变于人于己有害的行为方式,以便得到更好的生活。虽然我们研究同性恋现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事实,但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使公众对这个社会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方面有所了解,并持一种更符合现代精神的科学态度。

同类推荐
  •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作者通过大量新解密的史料及历史细节,对幸存下来的革命者及其后代的采访,真实再现了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的地下党在重庆解放前夕艰苦卓绝的战斗,再现了国民党政权的白色恐怖与黑色屠杀、敌特的疯狂抓捕与叛徒的无耻出卖下,白公馆和渣滓洞中各位英烈的不屈斗争!作品通过“革命者”“普通群众”“革命的叛徒”和“敌人”等不同人物群像,生动而真实地诠释了“忠诚与背叛”的宏大命题,表现了革命志士巨大的人格魅力,弘扬先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引发读者对于“忠诚”与“背叛”的深度思考。
  •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艾略特文集·论文

    本书共收录了艾略特于1919年至1936年期间的20篇评论文章和演讲稿。同样致力于诗剧创作的艾略特在戏剧的黄金时代——伊丽莎白时代进行了仔细爬梳,将莎士比亚、马洛等剧作家置于笔下进行了缜密而谨慎的分析,同时在最后指出了现代教育的危机,并提出古典文学修养于现代教育的意义。
  • 职责与真相: 汤计新闻从业感悟

    职责与真相: 汤计新闻从业感悟

    新华社内蒙古分社高级记者汤计,是牛玉儒、呼格吉勒图案的最早报道者。荣膺新华社个人一等功,并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本书是他的新闻作品集,精选汤计30年新闻从业经历中,采写的精彩报道和案例,并聆听他讲述对新闻的独到见解和新闻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对包括新闻从业者在内的各层次人员均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图像(羊城学术文库·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

    思想的乡愁:百年乡土文学与知识者的精神图像(羊城学术文库·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题)

    本书从知识者自身的现代性体验出发,将他们看作是由传统到现代社会转型中,有着较为深刻体验的人。从而进一步探讨知识者与乡土文学之间的内在精神结构,即他们在塑造农民形象、书写乡土历史和文化时呈现的思想图像。在他们的文学世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知识者的情怀与责任,知识者与乡土、与传统、与农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及情感;也可以看到在乡村的物质与精神同处于现代境遇下,知识者做的社会及文化思考,针砭、批判,或怀想、留恋。
  •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

    “江南烟雨塞北雪”,作者把现实生活与艺术想象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至情至理,亲切感人。给人以轻波摇梦、低吟浅唱的情韵,很有几分耐人品嚼的味道。特别值得一读的是“谁主沉浮”这篇。作者构思奇巧,立意新颖,哲理性强。读后既让人感到无奈,苦涩、沉重、惋惜,又耐人思索与回嚼,并久久不能忘怀。黄河系列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感到句句有诙谐,字字是真理。黄河是个大题材,从涓涓细流,到融汇百川,千回百折,奔流不息。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走访过她,讴歌过她。作者的黄河系列中的“一任西行”、“心诉”及“雪落黄河静无声”等都值得一读。故乡与怀旧系列,作者构思巧妙,入情入理。
热门推荐
  • 魔女大人超傲娇

    魔女大人超傲娇

    有些人表面上是辣妹打扮的不良少女,除了学习成绩优秀一无是处,实际却是隐藏十八般武艺和妖精同居的人气COSER、当红主播。有些人表面上是最强偶像组合男神,人美温柔脾气好,背地里却是个被队友欺负嘲笑的病弱小哭包。演唱会上因为忘记戴麦克被发现假唱差点结束演艺生涯,上学第一天就被因惹上霸道校草遭遇校园欺凌,大脑缺根弦却整天想搞点骚操作经常得其他人救场。一念之差,霸道恶魔上演了一出魔女救大猫,谁知对方硬要以身相许,从此她便再也甩不掉帅不过三分钟还拿错剧本的超级沙雕糊比偶像。“薇儿,我哭了,劝劝我!”“薇儿,我困了,要抱抱!”“薇儿……”“闭嘴!我看你是飘了,再不安静下来小心我打打你!”“哦,薇儿我皮痒痒了,要揍揍!”“……”然鹅,捡来的大猫有一天突然变成了老虎,她才发觉自己从最初到最后,自己真正沙雕的那个?魔女vs磨人的小妖精的物语,现在正式上演!【女强、重生、再续前缘】
  • 海贼王之我是雷神

    海贼王之我是雷神

    请看宅男重生雷神的强者之路,雷霆之威。。。。
  • 天才皇后,驾到!

    天才皇后,驾到!

    且看现代火爆女特种兵,如何在异界求财生存,如何训兵晋级成为铁面女教官,如何攻克后宫这座坦克连……唐琳居高临下之姿,看着眼前这批站姿不合格的侍卫,冷眉蹙紧,“还没断奶是吧?连站都站不好,怎么当大内侍卫?今天谁不绕着皇城跑完一圈,谁他妈的就给我滚回老窝,听我口令,起步,走!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为了生存下去,唐琳盘下酒楼经营生意,却被大内高手相中,邀请她去报名参加大内侍卫选拔赛,结果经过层层选拔,凭借出色的本领,最后从侍卫演变教官,从此,她成了士兵们噩梦的开始……有一天,唐琳万万想不到,她教出的最出色的一名学员,竟然是……标题:史上最强女主角:天才皇后,驾到
  • 经典人文:人文关怀卷

    经典人文:人文关怀卷

    本书是著名作家余秋雨主编的系列读物,书中收录了科学、技术、信息。也会涉及人文领域,但主要集中在那个领域的知识、技能、想象力、创造力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当然重要,然而还是存在着致命缺漏。我们所仰慕的历代哲人为什么那么?原因之一,是他们心中没有那么多文化垃圾。因此,在更宏观的意义上“做减法”,精选出为数不多人文经典,成为年轻人乃至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中国公民的“必读教材”,本是我的殷切期盼。
  • 河流的表情

    河流的表情

    这是诗人王立宪的第二本散文集,是以河流为中心的文字。从故乡的小河乌龙沟到通肯河,到呼兰河,再到松花江、黑龙江……从渺小到开阔,那么多的河流进入一个人的血脉,那么多的灵动之美鼓舞着一个人前行。这是一本有关河流生态的文字,字里行间有着那么多的忧思;这又是超越了生态的文字,人生的爱与美在这里得到了绝好的展现。
  • 善人不哭

    善人不哭

    谜题从从,“幻颖,你有没有和莫轩做过过激行为?”苏妈审视的说。“我没有。”“你是不是怀孕了?怀孕了带你上医院打胎,他莫轩别想控制我闺女的思想。”苏妈生气的说。“你这样太残忍了,在怎么样也是生命,会犯法的,杀人偿命。”苏幻颖生气的喊!“莫轩计划成功了,早料到你会护你的孩子,打死胎儿不犯法,胎儿成为婴儿才算人。”“我是不会让你伤害我的孩子的,他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苏幻颖认知顿时混乱,伤心的说。“你知道吗?他就是这样想的……”支撑不住,他在网络世界留了字条“不好意思,打扰一下,以后我们各自安好”女主“臭名远扬”,却被优秀的人扶持,后来才知道一切都是误解,一年后,苏幻颖却乐意这样,还和他在网络世界相遇,决定要用命守护他的联系方式,是疯了吗?还是?男主频频出现她的世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妖妃乱世

    妖妃乱世

    她贪财好色,却算尽人心;他野心勃勃,却不得不平庸;她对他说,我们谋朝篡位吧!他斜眼,你有这本事?她拍拍胸脯,那当然,我是谁啊!他沉默,行,你想干什么我给你善后。一拍即合,一场浩浩荡荡的谋反就开始了……可说好的谋朝篡位……她怎么就成了人们眼中的妖妃了?面对万人指责,他宠溺的看着她说,妖妃?晚上给我跳支舞,我帮你把你讨厌的人全杀了。风华书写天下事,歌尽妖妃倾世颜。一曲凰歌,看尽沉浮。
  •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若我足够好,终将遇见你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种好姑娘:或弱柳扶风,或英姿飒爽,或嗲言撒娇,或才华横溢……如果不被接受,她能继续下去的力量;如果遭遇挫折,她能有重新再来的勇气。她应该是冬日的暖阳,不仅能温暖你,也能让你的世界变得明亮。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安安分分地守住自己的好姑娘,一点一点地朝未来努力,一点一点地向对方迈进,也不失为最质朴的幸福。虽然将来未知,却终究握在自己的手上。每个人都应该努力,用最好的自己,遇见最适合的那个人。
  • 高三32班

    高三32班

    这是发生在一个高考大省的故事。这里不是省会,也不是经济特区。这所高中并不是最好的市重点,但也不至于很差。这里的学生并不是全能考上重本,或者说,他们中有一部人只能上普通的本科,也有一部人连大学都没希望……他们很普通,但是他们也有梦想。高考倒计时从280天开始减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从信心十足到满眼迷茫,再到坦然面对,他们曾开心过,也曾悲伤过;曾满意过,也曾绝望过。尽管高考后他们分道扬镳,踏上自己的旅途。但是在那同一个屋檐下,他们曾一起奋斗过。就算未来再见,他们都忘了班里还有这样一个人,那也无法否认,他们都曾是高三32班的学生……永远的高三,永远的(32)班,再见了,我们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