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37500000004

第4章 民间的英雄情结

谁能想到,被百姓崇仰了千年的英雄,竟会被今人普遍误为财神菩萨?

瑞金壬田的农历九月十三,大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了。一大早,镇街上就喜气洋洋的,所有的店铺都大敞着,所有的店老板都在忙活着,所有的门前都插着三根又粗又长的红烛。

烛台却是因地制宜、顺手拈来的,蜡烛干脆就插在蜂窝煤的洞眼里或废弃的油漆桶里。人们点起烛火,又搬来凳子或随意搭个供桌,端上鸡、鱼、肉及米饭、水果做供品,有的供桌边还放着酒壶,主人不时倒个半碗,躬着身子洒在地上。这是自家酿的米酒,这一天的壬田注定要被这种米酒灌醉。

听说,待一会儿,壬田镇上将是宾朋盈门,就连许多瑞金城里人也会赶到乡下来凑热闹,镇街上到处人头攒动,手机根本打不进去;听说,在这天中午,到处是杯盏觥觚,家家大宴宾客,且以客多为荣耀,即便一个陌生人也可以成为任何人家的座上客,到得傍晚,满街是踉踉跄跄的醉人,满街是朦朦胧胧的醉眼。

这是人神同宴乐的一天。我前往这一天,就是前往延续到今日的民俗传统,前往依然充满信仰的心灵。

眼前是红烛的街市,酒香的街市,鞭炮的街市。烛火轻摇,眺望着街的尽头;供品盈桌,迎候着菩萨的光临;鞭炮高悬,一串串,流露出紧张的神色。

是的,凭着壬田街上忙碌的气氛和人们顾盼的表情,我知道自己还是来晚了。既然,人们都做好了“禳菩萨”的准备,想来此时已经完成了“出神”仪式。果不其然,随着鞭炮骤起,从一条巷子里传来一阵吹打,只见在神旗、万民伞的引导下,一抬大轿出现了,端坐在上面的菩萨着锦袍戴官帽,面色如金,神情威严。队伍前后的两支乐队是土洋结合,前有锣鼓唢呐,后面却是洋鼓洋号,鼓号队的着装很滑稽,上身的制服一律红色,款式却不同,大约是胡乱拼凑的,下身就不讲究了。这和壬田镇上的环境是吻合的,街面上有不少贴着瓷砖的新屋,看过去却是杂乱无章。八人抬的大轿匆匆前行,街巷两边的人家和店铺则慌慌张张,人们要抢在队伍经过时点燃鞭炮。在紧张热烈的气氛中,团团浓烟湮没了整条长街,淹没了所有的表情。

年轻的向导告诉我,壬田一共有四尊菩萨,现在开始游街的是第一尊。至于是何方尊神,他愣了一下,然后自信地说:“是财神吧。”我又问了两位店老板,他们也说是财神。拿大街上的店家和小巷深处的居家相比,店家门前的红烛要粗大得多气派得多,供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那条鱼上,鱼有大小贵贱之别。于是,我猜想,满街的店老板大概也都把菩萨当财神了。

其实,我已从资料上得知,壬田祀的是福主菩萨。瑞金县志称:“长久以来,县人崇信神邸,城乡庙宇甚多,且广置庙产,起庙会,(亦称神会,为一方各姓联合所为)。每于神之诞日,杀猪宰鸡、燃香祭祀,此即‘做会’。由于乡间闭塞,生活单调,因而常藉庙会迎神竞技、演唱古戏、交流物资、走亲串友,甚至开台聚赌。”遍布瑞金各乡镇的传统庙会有,祀观音大士的观音会,祀旌阳县令、斩蛟英雄许逊的真君会,祀圣母娘娘的仙太会,还有花神会、罗公会、五显会、福主会等。壬田的庙会就是祀冯侯福主的福主会。

冯侯福主为唐末县人冯祥兴三兄弟,传说,当时叛军攻打瑞金县城,冯氏三兄弟为保卫家园慷慨捐躯,如此英雄,自然被万民崇仰,因而成为护佑一方土地的福主菩萨。县城及周边一些地方都祀冯侯福主,县城的福主会定为每年农历九月十一,而壬田则紧接着在九月十三行会。壬田曾有福主庙,庙门两侧的楹联道明了冯氏兄弟的功绩:“为国为家为安唐室,难兄难弟殉难罗箕。”

那座福主庙是近年拆掉的。冯氏兄弟因此各奔东西,分别寄居在各座祠堂里,我相信,他们的分手是暂时的,既然壬田人如此崇信福主,早晚还得让他们欢聚一堂,眼下他们不过是拆迁户而已。让我纳闷的是,冯侯福主明明是冯氏三兄弟,为何人们都说参与今天游街的是四尊菩萨?

追问下去,人们的回答并不一致,或称第四位乃冯氏兄弟的义子,或称其为冯氏的堂弟。不管究竟若何,那位也是当年保卫县城的英雄应是毋庸置疑的。

四尊福主菩萨并不是一起出来游街的。当第一尊菩萨匆匆走过大街、鞭炮声渐渐远去,在整条长街上弥漫的硝烟很快散尽,人们又开始翘盼了。我看见一些店铺门前码着三盘鞭炮,那肯定是为另外三尊菩萨准备的,性急的人家则已经把第二挂鞭炮缠在了竹篙上。

在等待冯氏兄弟陆续出现的间隙,我走进了镇上的一座祠堂。应该说,是祠堂里的烛火吸引了我。祠堂的门匾无存,但门前仍留有一对抱鼓石,在门口望进去,深深的内部烛光通明。原来,各家在门前敬神之前,首先要在祠堂里敬过祖先。陆续有人提着刚刚宰杀的鸡进入祠堂,在祖先神位左边的烛台下,将鸡血滴在“钱纸”上,然后,敬上香烛祭拜祖先。祭拜完毕,便端着供品去供奉福主菩萨了。烛台上下,散落着一张张钱纸,钱纸上碧血如花。

街上又传来一阵吹打,跑出祠堂一看,这回出场的是一尊红脸的菩萨,不知它是冯氏兄弟中的老几。神轿从另一条小巷出来进入大街,队伍也是步履匆匆的,不等我摆弄好相机,它就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滚滚浓烟淹没了。我追不上队伍,即使追上也无奈于硝烟,只好拍满地的炮竹屑。

然而,壬田人太勤快了。未等硝烟散尽,一个个就忙着打扫各自门前了。试想,假如不急着扫去炮竹屑,等到菩萨们一一走过,街道上该是怎样动人心魄的红?

我漫步在壬田街上。伫立在街道两旁的红烛,无不噙着虔诚的热泪;张望在店铺门前的眼睛,却是闪烁着各自的现实的、功利的祈愿。是的,当我得知他们中的许多人把福主当财神来敬时,心里竟有些惘然若失。因为,此地的福主崇拜分明渗透了民间的英雄情结,尽管英雄成为神明之后,更多地被人们寄寓了诸如添丁、逐疫、丰年等等平凡的生活理想,但是,福主会本身也是民间保存英雄记忆的一种形式。可惜,好不容易延续到今天的民俗活动,于不知不觉间,渐渐摒弃了它的教化意义而更趋于世俗化了。当英雄记忆化为乌有,是不是意味着它完全丢失了自己的民俗精神?

其实,壬田行会时,簇拥着神轿的神旗旗号为“冯侯福主”,高举的云牌上则写着福主庙的那副楹联,这些信息鲜明地指向了历史,却被人们忽视了。

我一直期待着禳菩萨活动的高潮,但往年熙熙攘攘、水泄不通的情形并没有出现,镇街上除了两边店家的男女老幼迎候在门前,只有少许行人。当我看见的第三尊福主菩萨迎面而来时,向导却告诉我,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看来,在我参观祠堂的时候错过了另一抬神轿。

以烛火为路标,向导把我引进了村支书家。他家里竟已是宾客满堂,在等着喝酒呢,难怪大街上看热闹的人比往年少了,原来四方来客直奔主人家喷香的米酒去了。镇上的老人告诉我,福主会的头一天,人们要为福主菩萨净身,穿戴整齐,做好出神的准备;十三日一大早,在吹打班子的伴奏下,举行出神仪式,然后,才开始抬菩萨游街。因为年轻的向导并不熟悉整个过程,我错过了领略出神仪式的机会,此时才十点多钟,福主菩萨回到各座祠堂里应该也有相应的仪式。一问村支书,果然。于是,村支书领着我一路小跑,赶到夹杂在新建筑丛中的一座老祠堂门前,赶到一阵鞭炮声里。

福主菩萨刚刚班师回朝。凭着我拍的照片,经过比对,这尊菩萨正好是我在大街上不曾看到的那一位。壬田的四尊福主,金面、红脸各有两尊,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帽子。

人们在享堂正中放下神轿,开始为菩萨整理衣冠。这时吹打班子也进入了祠堂,也许是累了吧,两名唢呐手竟在门厅一侧坐了下来,把唢呐架在八仙桌上吹着,那模样很是幽默。其间,换了一位老人充当鼓手,擂的是一面大鼓。随着老人急骤的鼓点,唢呐、钹镲和大锣小锣一起振奋起来。

福主菩萨最后被安座在享堂的左边。人们继续仔细地为其整理衣冠。这时,一直在祠堂里穿梭忙碌的善男信女,纷纷点燃蜡烛上前叩拜。福主菩萨面前,红烛如林。

满堂的红烛意犹未尽,满街的红烛守望着来年。这一天的壬田烛光映日,烛泪横流;

满堂的酒香召唤着客人,满街的客人不知去向谁人的家门。这一天的壬田盛情难却,美酒诱人。

我谢过了村支书的邀请,被向导领向了壬田镇外的一个叫姜屋的小村子。进村便见一座古旧的祠堂,祠堂里也是烛火通明。不时有村人进来供奉香烛祭祀祖先,祭拜完了,又提着盛有供品的篮子匆匆向村外走去。据说那是去祀社公,可是,在村外的那棵古樟下,并没有社公庙。一支支红烛插在树下,仿佛,村人的祈愿不过只是告诉那棵古樟罢了。

尽管,游街的福主菩萨并不会跑到距离壬田镇有两里远的姜屋村来,但是,在这里,侧耳倾听着远处的鞭炮声、鼓乐声,家家户户的门前却是一样的烛火,一样的心事。

我成了姜屋的客人。来自瑞金城的许多朋友也成了姜屋的客人。嚼着主人家晒制的柿子干,我们围坐在一起;喝着主人家酿造的米酒,我们相识在酒碗里。禁不住主人的热情,我们一个个都呈微醺状,我一直以为,微醺状态最适宜写诗的,可是,我只是想起了辛弃疾的诗句“家家扶得醉人归”。

我相信,在这天,农历九月十三,整个壬田都醉了,醉倒在收割后的田野上,采摘后的果林里。唯独福主菩萨醒着,因为它们得护佑人们醉了的所有心愿……

岂止瑞金,在整个赣南乡村,名目繁多的庙会活动非常盛行,在秋熟之后,尤其是春节期间,抬着福主菩萨游神的壮观情景随处可见。看来,福主崇拜是重视祭祀的,对祭祀仪式的强调,是为了突出其教化作用。特别是当那些凡夫俗子也因为自己忠肝义胆而成为威灵永在的神明之后,更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后人。

因此,一些本乡本土的人物,成了乡人心目中的天地英雄,被认作福神享受着世世代代的供奉。宁都洛口乡灵村的先锋庙,供奉的就是邱先锋等九位保卫家园的英雄。

传说,明正德年间,有一股流匪窜入宁都境内,打家劫舍,烧杀奸淫,无恶不作。官府鞭长莫及,百姓闻风而逃,唯有灵村的成毅公镇定自若。他博文精武,性情刚正,为人和善,躬耕奉母,在村里是德高望重的管事者,虽年过半百,却体魁力大。他召集三个儿子和兄弟叔侄共商对策,一面安排妇幼老弱暂避山林,一面动员青壮拿起武器保卫村舍,并派人去搬请援兵。七月七日这天,流匪逼近灵村,邱成毅率领本村勇士与匪徒浴血鏖战至正午,死伤过半的匪徒暂时后退了半里路。为防止他们卷土重来,饥饿难忍的勇士们依然守卫在山冈上,他们纷纷仿效邱成毅吞食观音土充饥,以积蓄体力。果不其然,顽匪再次杀来。伤口累累的邱成毅抖擞精神,经过激烈的搏斗,砍杀了匪首,却终因伤势过重、筋疲力尽,被几个匪徒围困,不幸身亡。传说他至死凛然屹立,虎威如生。之后,援兵赶到,消灭了这股流匪,而灵村共有九位勇士战死,其中,邱成毅一家就有六人,包括他的儿子、弟弟和侄子。

为了褒扬邱成毅的义勇之举,官府追封他为“邱先锋”,赐“有勇知方”匾额一方;百姓则自发筹资建起先锋庙,塑邱先锋和罗师傅、温铁笔、蒋师傅、邱成魁、邱兴霖、邱兴爵、邱兴积、邱冲七等九尊神像,供奉于庙中。九位勇士成了灵村人世代景仰的英雄,也成了永远护佑着这方土地的灵神。每年正月初八至十五日,灵村都要举行游神活动,抬着神像按顺序逐村逐户祭供敬奉,祈祷来年消除灾殃,六畜兴旺,五谷丰登,阖家平安。数百年来,先锋庙香火长盛不衰。

尽管,那块匾额有幸保存到“文革”,还是被“破四旧”的烈火焚毁了,但是,民间的记忆深处,仍有牌匾高悬。

在万年县的石镇,有一对被命名为“周王”的强盗兄弟,居然也成了当地百姓顶礼膜拜的神明。在古老的周王庙里,周王的神像居中,观音、如来也只能陪祀左右。这周王原是名周雨、周水的穷兄弟,他们长年在渡口靠扛货、拉纤、淘沙为生,微薄的收入只能勉强糊口,偏偏他们乐善好施,经常因接济穷苦百姓,弄得自己食不果腹。无奈之下,他们索性去当强盗了,沿河边的沼泽地便是他们神出鬼没的青纱帐,因为,逆水而上的商船到了这里不得不拉纤,这既利于他们突袭,也利于逃遁。他们劫富是为了济贫,自然,他们也就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豪杰。岂料,在一次抢劫得手后,他们竟与另一伙强盗狭路相逢,周家兄弟终因寡不敌众丢了性命。传说此后某一天,一个放牛娃为追牛,一直追到一口古井边,狂奔的牛忽然停了下来。放牛娃发现井中冒出了几根粗粗的圆木,便喊来大人捞取,不觉间,竟捞起了一大堆。村人领会了神示,便在此处建起了周王庙。此庙虽小,其中的香火却绵延了几百年。

武功山下,泸水河下游的安福枫田镇境内,一字排开五座突兀的山峰,好似急驰的五匹烈马,突然勒住了缰绳,扬蹄回首嘶叫,因此百姓称之为“五马回朝”。这五座山峰的得名与一个叫刘像的人有关。刘像,字攸震,为唐代安福蜜湖人,他出身贫寒,少有大志,晨起练剑,夜读经书。曾任安福县令、职方员外郎、颍川团练使等官职,因屡次提出治国之策,征吐蕃、平淮寇,被皇帝封为昭武英烈王。

在任安福县令期间,刘像为官清廉,为政勤勉,经常微服串街走巷,深入乡里,暗查私访,了解民情。由于他秉公执法,使积年疑案、冤案得到澄清,无辜百姓重见天日,县境内再无欺民之吏,人们安居乐业。他钟情家乡山水之胜,临终遗嘱“我死必请蜜湖为葬”。同时,刘像又是一员猛将,平生最爱战马,在平定吐蕃之乱中,杀敌无数,缴获吐蕃良马千匹。班师后,皇帝赏了他五匹纯白吐蕃战马。回乡后,他喜欢骑着五匹白马,到处访贫问苦,除暴安民。坏人只要听到他的马蹄声就瑟缩在屋里不敢出来,而百姓听到他的马嘶声则蜂拥而上,倾诉苦衷。刘像死后,县人怀念其德,纷纷集资,为他立庙塑像祭祀。人们相信刘像升天为神,便称之为福主菩萨,在其雕像左雕先锋,形容军纪严明,右塑判官,表示他办案公正。后来,这位福主菩萨的庙宇、神像遍布全县乡村,甚至传至吉安各县乡村。每逢民俗节日或遇大灾小难,村人携香烛供果前往福主庙祭祀,据说,无不灵验。

民间还传说,刘像死后,五匹白马不吃不喝,仰天长啸。下葬那天,五马扬鬃奋蹄,刨坑成墓。葬后,五马跪立坟前守灵。百姓纷纷说:“义马良主,少见少见!”一天,雷鸣电闪,瓢泼大雨,五匹白马齐刷刷地不见踪影。人们都说,这几匹神马去朝拜刘像了。每年的清明冬至,都会有人在埋葬刘像的山峰上看到白马奔驰的身影。因此,安福老百姓就将刘像坟地一带的五座山峰叫做“五马回朝”,其中的一座山干脆叫做“白马峰”。

该县的柘溪村,形容本村的山形地势是三角围子。村子后面的靠山是层峦叠嶂的天屏山,两边则有大山的余脉拱卫,村子深藏在山的旮旯里;拱卫村庄的两道平缓的山冈,断断续续,看上去好像是人工堆成;一道古堤横亘于村口,上面长着成行排列的古柏,高大葱郁,仿佛一面厚实的屏墙。如此看来,村庄确实是坐落在三角围子里。古堤内侧有一座书院,就叫三角书院。这座书院与村东主祀观音的竹林寺、村西主祀当地福主刘像的白马庙,分属儒、佛、道三家,从地理位置看,恰好也构成一个三角。这番精心,显然是出于风水的考虑。它们应该也是一道屏障了。这位征讨匪寇的英雄、除暴安良的县太爷,和文昌君、和列位佛教菩萨一样,成了村庄的保护神。在柘溪,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为白马庙的小朝,每五年则要举行大朝,大朝时,须抬着福主神像攀上江西境内最高峰、海拔1918米的武功山,祭天朝拜。彼时,出身为凡人的神明与天神该进行怎样庄严的对话?

鄱阳县的孤山村则供奉着一位白马将军。其姓甚名谁,无人知晓,却是元末陈友谅手下的败军之将,又称“马老子”。当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白马将军负责护卫陈的家眷。然而,当陈友谅大势已去、陈妾被朱军捕杀后,这位爱骑白马的将军毅然拔剑自刎。于是,当地百姓后来便在其自刎处立碑供奉,碑刻“白马将军”四个大字。如此这般,既是感怀他的忠诚,也是颂扬他的仁爱。传说,他带兵纪律严明,善待百姓,生前就被人尊为菩萨。到得如今,人们索性为石碑建了一座小庙。

在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故里,人们通过寺庙建筑保存着对英雄的记忆。传说当年文天祥率领南宋勤王将士从吉安南下赣州,元军追兵尾随于后,追至方石岭。在敌强我弱的情势下,文天祥部将都统巩信为了掩护大部队尽快转移,率领数十名宋兵居高临下把守山隘。巩信端坐在一块巨石上,那些宋兵分立左右,面对汹汹而至的元军,一个个毫无惧色。元军首领很是奇怪,怀疑此处有埋伏,便喝令停止前进,朝山上放箭。中箭的宋兵纷纷倒下,唯有巩信岿然不动,元军因此仍不敢贸然上前,过了好一阵子,才从侧翼绕到巩信身边,却见他身中数箭,怒目圆睁,至死也没倒下。后人为了纪念巩信,在方石岭上建起一座石庙,谓“巩信庙”。而在一座叫做大小面的山之巅,曾有建于南宋末年的报国寺,它更是与文天祥有关。

相传文天祥兵败被俘后,他始终坚贞不屈,最后在大都英勇就义,头颅被悬于城门口示众。当晚,同窗好友张千载偷了文天祥尸身连夜逃出大都。历尽千辛万苦,张千载扶柩归乡,请匠人给文天祥尸身安了个木雕的脑袋后方才安葬。张千载曾在睡梦中闻得文天祥慨叹“报国未酬身先死”、“拜山未到实赧颜”,遂依梦中所托上山选址建寺。消息传出,人们奔走相告,纷纷为之添砖加瓦,寺庙很快就建成了。该庙前殿供奉文天祥金身,后殿为其父母妻子金身。来此进香的,凭吊英灵者有之,祈福还愿者也有之,故而香火鼎盛,以致山下偌大一面山坡也被辟作了和尚住所,至今仍叫和尚坪。

福主崇拜大张旗鼓地彰显着民间的英雄情结。对英雄的景仰之情,让许多村庄不由分说地把名播天下的历史人物或艺术形象也奉为本村本坊的保护神。

修水的东常位村是因庙宇而形成的村庄。据清代道光版《修武县志》记载,修武县东常位有座天齐庙,该庙历史悠久,祀奉的正是《封神榜》中的黄飞虎。相传,商朝的镇国武成王黄飞虎,目睹商纣王荒淫无道,残害黎民,毅然反戈,投奔周武王姬发,被封为开国武成王,在讨伐商纣王的战斗中,不幸在渑池县遇难。商王朝灭亡后,姜太公设坛为阵亡将士封神,特敕封黄飞虎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职,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并加敕一道,封他为五岳之首,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而周武王率兵向商都朝歌进军途中,曾在宁邑(即后来的修武县)修兵练武,黄飞虎的部下驻扎在东常位一带。当时,黄飞虎的部下和子孙,借军队休整之机,就地搭起灵堂,设立牌位,祭祀黄飞虎。后来,黄飞虎后代上书周武王,索性辞去官职,在祭祀黄飞虎的地方建造天齐庙,昼夜值守,四时祭奠。

继唐玄宗加封黄飞虎为天齐王之后,宋真宗又诏封其为“东岳天齐仁圣王”,并尊封之为东岳大帝。因此,前来天齐庙朝拜的达官显贵、庶民百姓络绎不绝,香火日趋兴旺,常住道士逐年增加,建筑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天齐庙已形成拥有殿堂百余间、常住道士数十人的道教圣地。

天齐庙香火旺盛,便有小商小贩云集庙前,开店的、卖饭的、卖艺的、做香的、卖蜡的、说书的、唱戏的,各色人等,川流不息。有些人攒了资财,索性就近买地盖房在此定居。时间久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村庄。因为天齐庙常年供奉黄飞虎的灵位,故起名叫常位,当居民越来越多时,就分成东、西两个常位。靠近天齐庙的东常位,为黄飞虎的后代居住,东常位以黄姓村民居多,他们以奉黄飞虎为先祖而自豪。

赣县白鹭村也崇仰黄飞虎天君,并以其为村坊神。白鹭福神庙中的神龛联,大致道出了白鹭钟氏祀黄飞虎的理由:“麟阁表功勋正直清明昭万古,龙岗资保障仁慈乐利溥群生。”在那座福神庙里,主祀的正是黄飞虎天君。

该庙占地约二百平方米,始建于南宋末年。它坐落在子善祠左侧山坡上,地势较高,后枕小山,山上竹木葱郁,楠木参天。庙门前的照壁上,隐约可见麒麟、人物等雕刻的痕迹,院门为八字门,“福神庙”三字落款为“道光十一年”,门首有八卦图、鲤鱼跳龙门等图案纹饰,门罩下方横书“鹭阳保障”,落款是“康熙庚辰年季冬月吉旦”,即康熙十年冬天。大门有联称:“合族答神庥恩敷鹭水,开山分庙址威振龙岗。”门背则刻联曰:“明神有赫镇方隅,惠我无疆资保障。”庙内的残碑上,有福神庙曾于道光年间购地扩庙重修的记载。庙中殿堂较小,但木雕硕大精美,明间前柱上倒悬狮形雀替,梁上则有花卉浮雕,其明柱联云:“保障阅四朝德兴龙岗并峙,屏藩系一姓恩偕鹭水长流。”

庙内原有神像、神器及大批楹联等文物,大都毁于“文革”时期,尚存的只是明清时的古钟及乡贤钟屏南、钟康衢等为重修而捐献那几副木联。如今,那位黄飞虎天君也不寂寞了,陪着他的除了有赖公元帅外,还有土地、观音、赵公元帅诸神,这些神像均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重塑。人们还重造了回避牌、官刀、法锤、魁星斗笔等神器,一并供奉于庙中。

福神庙是白鹭钟氏族人举行祭祀仪式的重要场所,而福主崇拜则是开展娱神娱人活动的主要由头。每年除夕前一日,是福神庙里香火最盛的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提着准备过年的大阉鸡到庙里来,宰杀以敬神,此鸡被称为“禄鸡”,蕴有祈求新年更添福禄之意;正月初二,则要举行“迎大神”、诸神出巡等活动,游神队伍浩浩荡荡,前有回避牌、法手、法锤、劈斧开道,伴以锣鼓喧天、唢呐阵阵,诸神随后巡行,恰似旧时官府出巡,隆重热闹,威武庄严,所有人家纷纷点燃鞭炮,恭迎诸神;此后,人们还要在庙里连续唱三天大戏。

有趣的是,每到三年届满,福神庙内诸神都要“升官晋级”。这时,须请俗称“马脚”的巫师聆听诸神意旨,确定“晋升”领命场所,一般为邻近的田村宝华寺或契真寺。然后,众神前往领衔,簇拥着神灵们的族人汇成了一支庞大的迎送队伍,也算族中一件盛事。看来,在村人心目中,还是以佛为大,村坊神的法力是有限的。不知作为地方官的灵神经过屡屡加官晋爵后,是否能够变得神通广大。

白鹭村的年俗中,有一项迎彩灯的宗族活动。村人称,其来由是为了避“火烧鬼”。传说,旧时永定桥头有巨型石壁,穿红衣的火烧鬼就匿居其中,不迎灯就会出来,易发生火灾。迎彩灯意在以人间之烟火压过“鬼火”,使不敢出来为患。其实,类似的灯彩活动遍及赣南乡村,通常,人们表达的是添丁的祈愿和喜悦,因为在客家话里,“丁”与“灯”谐音。在此,我无意与它的缘起较真。更加令我关注的是,福神庙既是迎彩灯活动的起点,也是终点,这说明福主崇拜贯穿了整个活动的始末,迎彩灯是禳神活动无疑。

每年迎彩灯的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七日。头两天开始,就要送头旗、头灯。执掌头旗、头灯者,一般由各甲轮流担任,但必须挑选该甲中命运最好的人,头旗的执掌者必须是一夫一妻、有子有孙的花甲老人,头灯则要求由未婚男子或一夫一妻有后嗣者执掌;初六晚要“拥(闹)灯”,总祠及各分祠都要敲锣打鼓地擎灯叩拜祭祖;初七傍晚正式迎彩灯。这时,村中各家和各分祠都要把彩纸扎的各式灯笼点燃,把彩纸轿、彩纸船里的“锣鼓亭子”敲响。头灯要先到福神庙祭拜,打山炮、上表给“打轿”敕符、请神,然后,请出庙里的九位大神和一架“打轿”,由福神庙出发绕村巡行。迎彩灯的队伍依次为神像、“打轿”、头旗、头灯、散灯。引路的火把由旗手的儿子两人合抬,旗手儿子多,火把也多,且火把必须保证一路不熄,直到活动结束还有余火,照得人脸通红,预兆来年生活红红火火。在喧天鼓乐、震地炮声中,灯火的队伍经祖祠世昌堂,绕村一周的巡行约摸五公里,待返回到福神庙里,队伍方告解散。

所谓“打轿”为何物呢?不过是一只“井”字形的粗大木架而已。迎彩灯结束后,便是抢打轿。一群赤膊短裤的彪悍后生,簇拥着打轿,窜到祖堂世昌堂上,点烛焚香之后,礼炮轰鸣,鼓乐喧天,众手高擎打轿,三起三落,重重地击地三下,雷爆般地怒吼三声:“发!发!发!”顿时,人们蜂拥冲出祖祠,百十号青壮汉子一起争抢那架打轿,他们要把打轿抢往事先分别拜托自己、希望领打轿的人家。关于抢打轿的来由,说法不同。或称,白鹭后龙山为五虎下山形,煞气太重,抢打轿意在敲山震虎、刹一刹后龙山的虎威;又称,因为五虎下山的风水形局,决定了白鹭人尚武好斗,刚猛有余而文气不足。抢打轿意在以一年一度的赛事满足人们的斗勇之欲,以赢得平日族人的尚文重德、团结和睦;而如今族人则崇打轿象征“打(大)发”之说,敲山震虎意为惊醒祖祠背后五虎下山的龙脉,呼唤合族新年大吉。因此,家家户户都以能领到打轿为荣,尤其是那些祈求添丁生子的家庭,更是企望它带来好运、心想事成。想得到打轿的人越多,抢打轿的场面就越激烈,据说,每一年都有勇士在争抢搏斗中受伤,鼻青脸肿、皮开肉绽的,不过,那伤也好得快,祖祠里的香灰烛泪就是灵丹妙药,抹上一点便平安无恙。这一赛事,总是要通宵达旦,始见分晓。此时,各为其主而抢红了眼的一拨拨勇士,一起拥入领得打轿的幸运人家中,握手言欢,开怀畅饮。

白鹭后生的勇猛刚烈,抢打轿场面的激烈残酷,曾让一支胡作非为的国民党残兵部队为之震骇。传说有一年岁末,从前线溃退下来的一支部队驻扎在白鹭村,那些残兵败将面对百姓却是一帮悍匪,他们在村里作威作福,欺男霸女,劫掠民财,地方宗族头人、绅士多方出面协调,毫无效果。也是巧了,时遇大年初七夜抢打轿,一些前往观看的官兵见那酷烈异常的争抢场面,见那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白鹭后生,一个个心惊肉跳,越看越觉得白鹭人非可欺之辈,第二天一早便悄无声息地溜之大吉了。

在“家家生计只琴书,一郡清风似鲁儒”的历史情境里,江西乡村的民俗活动总是浸润着崇文重教、尊礼尚义的人文传统,总是洋溢着耕读为本、登科入仕的理想,它们一般是冠冕堂皇的,温文尔雅的,像抢打轿这样强烈表现尚武精神的民俗事相,着实少有。尽管,白鹭村已对抢打轿的由来给了我们种种说法,但是,我依然禁不住自己的联想,把它和那位叫黄飞虎的村坊神联系起来。世世代代因袭的英雄崇拜,难道不会渗透于血脉之中,化作需要发泄的勇气和力量?若然,人们为之创造机会并相沿成习,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不幸的是,到得如今,许多民间英雄的事迹已经失传了,尽管作为神灵,那一尊尊泥胎可能被打扮得越来越华贵,那一座座庙宇可能被装饰得越来越富丽,可是,谁能想到,被当地崇仰了千年的英雄,竟被今人普遍误为财神菩萨?在满街祈求招财进宝的烛火和鞭炮声中,那被抬着游村的一尊尊巨大的神像若是有灵,不知该作何感想?

写到这里,我忽然怀疑自己的判断:英雄情结的消解,真是因为遗忘或失传造成的吗?英雄在人们的信仰中退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都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福主崇拜中的这一现象,何尝不是当今价值观嬗变的反映呢?

同类推荐
  • 湘行散记 湘西

    湘行散记 湘西

    《湘行散记·湘西》是“沈从文散文新编”系列丛书之一,含两种沈从文关于湘西的单行本《湘行散记》和《湘西》,都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后的对于故乡的书写,其中的篇目,既能各自独立成篇,又从总体上具有内在的整体性。本书文笔自然淳朴,展现了明朗朴野的湘西风光,同时也充满了作者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
  • 最美不过诗经

    最美不过诗经

    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不妨当个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于千顷沃野,弯下腰,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生活的每一个片段,不加修饰,都能吟出动人的乐章。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没有直白的文字,对不起《诗经》原初的情感冲动,没有含蓄的表达,难以让《诗经》的爱情委婉动人。本书以清新的笔调优游于《诗经》的田野中,采撷两千年前田园牧歌里的快乐与甜美,那里有纯真无邪的爱情,直抵人心的男女相思,回到《诗经》,找回自然的和美与生活的快乐。
  • 汪曾祺的味道

    汪曾祺的味道

    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亲笔题写书名并力荐。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汪曾祺长子汪朗、汪曾祺研究专家王干倾情推荐。品读汪曾祺文字淡而有味、韵味无穷的味道。作者像穿珠子一样,将汪曾祺先生文中的那些妙趣和奇诡之处缀连起来,把玩,解读,欣赏。贾平凹曾经赞叹汪曾祺:“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汪曾祺文学修养道行深厚,文字功夫炉火纯青。有感于汪曾祺淡而有味、韵味无穷的文字和淡然素净、滋味绵长的人生,本书作者王国平将带着大家细细品读汪曾祺的味道。全书共分五辑,对汪曾祺及其作品进行全方位品读,其间涉及汪曾祺的个性、喜好、为人、文风等。
  •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本书分为纵横聊斋、文本探微、神鬼天地、旁论杂说,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引、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聊斋志异》的异想世界。换个阅读角度,本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迷。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蒲松龄也有过婚外情吗?卡夫瞳的创作是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吗?趣谈蒲松龄的养生术。66个谜底,带你重新认识《聊斋志异》。
  • 人生到处:东坡之东十年诗存

    人生到处:东坡之东十年诗存

    作者以洞察世事的眼光和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人生感悟与行旅足迹,以诗歌的方式书写历史古迹、四时变迁、自然风光、时代风貌、交友点滴,内容丰富,情感细腻。读者可以从中领略到国内外优美的风景,感受岁月的变迁,体会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热门推荐
  • 我攻略的竟然是系统

    我攻略的竟然是系统

    一直以来都在是系统教女主攻略角色触发剧情走上人生巅峰,那为什么不能让女主跟孤单的系统过上幸福的日子呢(笑~不同位面的男主从来都是一个人……青春校园,古代宅斗,修仙御剑,异世大陆,末世空间,帝妃之恋……请尽情期待。
  • 迷雾笼罩的科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迷雾笼罩的科学(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

    《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迷雾笼罩的科学》去粗取精,择取人们关注的科学未解之谜汇编而成,从宇宙、大自然、生物医学、数理化等多个方面诠释了科学领域的种种神秘现象,引导读者进入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使读者更加立体、更加真实地感受奇妙的科学世界。客观地说,经过多方面资料的填充和精心编撰,《学生最想知道的未解之谜:迷雾笼罩的科学》是一部以满足读者对科学世界的求知与探索为宗旨的,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普性读物。
  • 我的大学

    我的大学

    本书是高尔基三部曲之三,讲述了青年阿廖沙奔赴喀山,上大学未果,进入社会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最终成长为一位坚定的战士的人生历程。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巫师传奇之旅

    巫师传奇之旅

    一个穿越者,带着智能芯片来到了奇异的巫师世界。无尽辉煌无尽荣耀的上古巫师,栖居在冥河尽头掌管众生命运的冥河女神,来自混沌星界之外深渊的深渊十二魔神,无尽神秘的巫师之祖,原初的光,聚集了无数知识的无尽塔,不可救赎的罪……传说,史诗,神话,破灭的世界,逆转的未来,相互交织的命运,混沌星界,恒河沙数……莫林走上了巫师之路,在巫师的路上,渐渐的成为了传奇。群号(喜欢的可以加):578270206
  • 巩氏族谱

    巩氏族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千古枭雄朱元璋

    千古枭雄朱元璋

    少年贫寒,徘徊在死亡边缘;中年称王,终创建千秋霸业;千古枭雄的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他,做过和尚,做过乞丐,终君临天下,成为九王至尊;后人评说,他是明君,惩治贪官毫不留情;后人评说,他是暴君,兔死狗烹杀人如麻,他,被人称为千古枭雄——朱元璋。
  • 妃卿不娶,独爱农门妻

    妃卿不娶,独爱农门妻

    现代职场精英舒心,穿越成了受尽欺负的农家女狼心狗肺的亲戚想把她轰走,她好运遇贵人,逢凶化吉。凭借现代先进的护肤配方,她带领全家发家致富。极品亲戚想来沾光?没门!贪婪官员想夺我家产?做梦!贫穷小农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扭转乾坤,掌握自己的命运,谁也别想欺负到她的头上。银子滚滚来,可是,美男怎么也滚滚来了。啊啊啊,这么霸道,可不可以不要?
  • 魔君的天才毒妃

    魔君的天才毒妃

    二十一世纪天才杀手卿九,医毒双绝,魂穿异世成为东辰国最受人唾弃的卿家大小姐,长相丑陋,性格傲慢,天生废材而且还好色成性?这实在是……太好了!性格简直完全对她的胃口,九姑娘说了,她前世活的太累,这一世定要潇洒过一生,生平只有一个目标,“吃遍天下美食,看遍天下美男!”可为何会惹上这么一个可怕妖孽的男人?美的人神共愤,狠的阎王让路,顿顿只给她吃胡萝卜,而且她还不能睡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穆少请睁眼

    穆少请睁眼

    她好端端的在打着工,可是不小心被掉下来的盘子砸中,醒来就发现自己身边有一个二缺在旁边不断的唠叨,最让她觉得郁闷的是,这原主明明是一个女生,为何偏要打扮成一个男的,这也就算了,为什么明明他是一个"男"的,这个家伙还要不断撩她啊,而且,每次做了之后,还非要做出一副自己是为了帮她的样子,气的她真的很想一巴掌讪上去啊,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