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50200000003

第3章 当兵第一关:学会“进出口”

20岁那年冬天,我穿上崭新的军装,入伍来到五指山下某炮兵团新兵一连一排一班。没想到当兵的第一课,就是学会屙屎。因为来部队途中吃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加上刚到海南水土不服,进军营第一天就拉肚子。起床号一吹,我紧紧张张从床上爬起来,突然觉得肚子胀痛,屎一下子顶到了肛门口,急匆匆往厕所跑。上厕所的人多茅坑少,占到坑位的,悠闲自在地泻卸着负担。找不到茅坑的,捂肚弯腰,痛苦万状地蹲在地上,瞄着别人的蹲位直呻吟。

人有三急,首当其冲是憋屎。可是,占着茅坑的人哼哧有韵地享受排泄的快感,很难想到憋得要命的人两眼翻白渴求别人快点拉完的难受劲。此时此刻,我感到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莫过于有个地方及时把屎屙出来。

五指山区的冬天,天亮得晚,且雾大,早晨6点20分还看不清人。连队规定起床不许开灯,我们这些刚来部队的新兵互不相识,看到穿军装的人好像都是一个样。营部和三个连队的老兵以及我们三个新兵排在一个大操场出操。我们这些头天刚到的新兵,分不清哪是自己的队伍,有几个懵懵懂懂钻到别的新兵排去了。天色一亮,见队列里的人一个都不认识,知道自己站错了队,又慌里慌张从别人的队伍里溜出来,往营部方向跑。

吃完早饭,班长林尤德把全班战士集合起来,用他那种特有的“班首长”口气和犀利的目光对我们新兵训话:“当兵,首先要学会拉屎,其次是学会吃饭。”

我一听就愣了,凡人都是用嘴吃饭,用屁眼拉屎,有什么好学的?班长看出了我们脸上的不屑,更加严肃认真地说,当老百姓时,什么时候想吃就吃,想拉就拉。当兵就不一样了,早晨起床,不是出操就是紧急集合。出操时,洗脸都来不及,就得跑步集合;紧急集合时,更是用秒计算时间,打背包的时间都不够,动作稍慢就会掉队,部队冲出去了,你知道朝哪里追?所以,绝对不允许也绝对没时间上厕所!晚饭后,不是农副业生产,就是集体文体活动,也不能请假。最适合上厕所的时间是午饭后,这段时间没有集体活动,而且长达两个多小时。

我当老百姓时,为了让屎尿拉在家里做肥料或交给生产队换工分,都是早晨起床如厕,从不在中午上茅房。现在要把屙屎的时间调过来,谈何容易。尿还好点,屎这东西,不是想屙就屙得出来、想憋就憋得住的。到了部队,屎尿都必须听指挥、守纪律,不允许它们自由行动。没办法,我得首先训练自己屙屎撒尿。我先把早晨、特别是上午想屙的屎憋到午饭后。憋了几次,不行。不但憋不住,还憋得午饭没法吃,差点屙在裤裆里。总结了一番憋屎的经验教训后,我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战术。午饭后,不管有没有屙的,强迫自己上厕所,蹲在茅坑上,攥紧拳头,哼哧、哼哧使劲屙。实在屙不出来,也得放两个屁才走人。

半个月后,部队把我们这些新兵训练得一切行动听指挥了,我也把屎尿训练得基本听我指挥了。我们几个新兵谈起入伍后的体会时,我说:“坚决执行指示,按时拉屎撒尿。”有个战友批评我说:这两句话搭配不好,有政治问题。我立马改成“坚决执行指示,科学寝食如厕”。大家说,这是实话,比较文雅。

吃饭的问题,比较复杂。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心发慌。新兵来部队都面临吃饭问题。有些南方战士,不喜欢吃馒头面条,北方战士不喜欢吃稀饭米饭,湖南四川湖北贵州江西的战士,没有辣椒吃不下饭,山东的战士少了蒜头没胃口。有的战士因为不能吃,不但干不了活,搞不了训练,还饿出了胃病。能吃,是当好兵的基础。吃不好饭,别说上战场,连训练都没精神。当兵的吃不下饭,别想在部队混;吃不下饭,绝对当不成好兵;吃不下饭,就不要做好兵梦。

我是三代单传的独子,也没吃过太多的苦,还肠胃不好,经常胃疼。但我想,若是吃饭这一关都过不去,还能当好兵吗?于是,我心中时常念叨着教导员说的那句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再加上我的决心:千难万险只等闲,坚决吃好每餐饭。南北饭菜,东西饮食,我都下定决心吃,保证餐餐能吃饱。

后来我发现,有的战士不是不能吃,是吃得太挑剔。吃包子只吃馅不吃皮,吃馒头要抠掉因蒸笼眼而突出的面疙瘩,吃鱼要吃有鳞的。吃食挑剔的兵,关键时刻很难吃苦。这种食习不利于战士成长,也不利于部队建设,更不适应未来战争。我当团政委时,有次去三炮连蹲点,发现每天早餐都有战士在桌上丢下包子皮和馒头疙瘩,便命令连队集合全体官兵重返桌旁,各自吃完自己丢下的东西。我带头吃了一块我邻座丢下的包子皮,然后叫干部带头吃,党员跟着吃,不吃完不许走人,并要求该连从今往后,谁浪费罚谁吃。此事传开,浪费大减。现在想起,有点左,但我就这德行,呵呵。

我认为,吃好不是富人的专利,当兵的也可享受,我从不反对有条件时适当改善生活,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无论条件多么好,当兵的,一定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保证关键时刻冲得上,拖不垮,饿不死,打胜仗。关于吃饭与打仗的关系,部队首长讲过很多故事,我这些道理就是从那些故事中总结出来的。

会吃的学问更大。从新兵到老兵,都面临会吃的问题。我当有线班长后才知道,在我们连队,训练最苦的是我们有线兵,饭量最大的也是我们有线兵。有时炊事班分完菜或包子后,想给连部桌上多加点,连长指导员手一挥:给有线排去!在营区吃饭,吃饱没问题。在野营拉练中,常有吃不饱的可能。我们指挥连有一百好几十口人,开饭时,锅边人头攒动,黑乎乎一堆,闹哄哄一片。我死要面子,打饭不敢向前冲,只好吃锅巴。因肠胃不好,吃了锅巴就胃痛。尤其吃面条时,不勇猛的人最后只能打到面条汤。因为没吃饱,训练时我常常饿得冒虚汗,有次差点从树上掉下来。副班长安枝说:“你这样下去怎么行?吃不饱就无法爬树架线训练,弄不好,还要出事故!从明天开始,打饭时你听我指挥!”

他的战术动作很简单,只要鼓足勇气就能干:打饭时,他叫我把饭碗伸到他的腋窝下,他抓起饭勺,先给我打满一碗,然后再给自己打;打面条时,腋窝下容易弄脏衣服,他叫我将饭碗伸到他的裤裆下,他打上一勺面条,往我碗里一扣,叫我快吃,吃完如果没饱,再杀回马枪。

吃着副班长的腋窝饭、裤裆面,心里有种美滋滋的感觉,在后来的训练中,我真没挨过饿,执行任务时体力好多了。

当兵的日子使我懂得了,一个合格的士兵首先应该是生存的高手,为了保持足够的体力和战斗力,我们必须学会在任何艰难条件下找到能吃的食物,千方百计把肚子填饱。有个星期天中午,我们上山砍柴回来太晚,连队没有饭菜了。有个老兵说,不要急,我有办法让大家吃饱。连队种了不少红薯,老兵都有烧红薯的技能。他们在红薯地里挖好若干土坑,捡些干树枝树叶放进坑里,把坑四周的泥巴烧热烧透后,将红薯放进去,把坑四周的热土挖下来盖住红薯。半天后再扒开泥土,能吃到美味可口的焖烧红薯。周六晚饭后挖红薯时,他就烧了两坑红薯,本想星期天晚饭后去吃的,没想到中午就让我们用上了。

夏季拉练来到牙龙湾,给养员正为买菜发愁。一班长说,我教你们自产一道荤菜。那天晚上,他发动大家打着手电筒在沙滩和红树林中抓螃蟹,第二天做了一大盆姜葱麻辣蟹,那是正宗野味海鲜。台风过后,公路冲坏,买菜的车无法上山,在山上施工的战士们几天没吃到肉食。六班长说,我有办法。他带领大伙儿在山民的牛圈、树林和菜地四周捡来几桶蜗牛,做了一道红烧蜗牛。野战生存训练中,战士们更是各显神通。有的用竹筒装米,外面包上烂泥,烧出了竹筒饭;有的用香蕉芭蕉叶包米,外涂烂泥,烧出了蕉叶饭;有的捉到蚂蚱、山蛙,打到老鼠剥皮用铁丝穿起来,做成了山味烧烤。

我调到三亚警备区工作时,营区老鼠多,个头大,半尺有余,比猫还肥,管理科天天为灭鼠发愁。三营长甘日云说,消灭老鼠,小菜一碟,只要批准我使用气枪就行。老甘是广西壮族人,军训尖子,枪法好,多次参加过军事比武获大奖。为了保护连队仓库食物和饭堂卫生,他当班长时就开始研究老鼠的生活习惯。老鼠晚上出洞时,两只眼睛像两盏小绿灯,他瞄准这两盏小绿灯,一枪毙命,不放空枪。周末,他把这些战利品做成红焖老鼠肉,味道好极了。现在回味起来,我还有点垂涎欲滴。

同类推荐
  • 出走十五年

    出走十五年

    这本书收录了作者考察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十五年间写下的小部分文章。作者的考察,路虽不少,但主要还是在寻找各大文明的“经络系统”和相关“穴位”,因此一路上所遇到的艰难是双重的:行旅的艰难和思考的艰难。读者看到的这些文章,不管表面上如何轻松洒脱,字字句句都伴随着生命的全方位煎熬。考察中国文化的篇什被选编和转载得较多,这次选择主要偏向于作者考察世界文化的部分。
  •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本书亦名《华盖集续编补编》收录了鲁迅1926年所作杂文,前六篇作于厦门,另有1927年所作《海上通信》一篇。
  • 朱自清散文精品

    朱自清散文精品

    《朱自清散文精品》是朱自清散文的一个精选集。全书所收散文都是他的名篇。如《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
  • 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无聊世界的正经事

    人间烟火,笔底波澜。幽默诙谐,妙趣横生的文字写尽了红尘众生心底的柔软。明心见性,直指本心。朴实,鲜活,不煽情但却动人。站在起重机上为挽回爱情而遭女友泼冷水的男人;隐居多年又重出江湖的李大侠;白衣白马的浪漫;那些为爱而执着的“二货”,无一不是精彩众生的鲜活,勇猛,纵横不羁。年少时的孤独与狂狷,热情与勇敢,都在感慨唏嘘中一一呈现。似水流年,如花美眷,江湖,爱情,青春,热血,一个都不能少。
  •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是莎士比亚的一部喜剧,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把新兴的市民阶级家庭生活搬上了舞台。恩格斯曾指出:“单是《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的第一幕就比全部德国文学包含着更多的生活气息。”19世纪,著名作曲家奥托·尼古拉把它谱成歌剧,成为最受人欢迎、最经常演奏的歌剧之一。1590年到1613年是莎士比亚的创作的黄金时代。他的早期剧本主要是喜剧和历史剧,在16世纪末期达到了深度和艺术性的高峰。到1608年,他主要创作悲剧,莎士比亚崇尚高尚情操,他的悲剧常常描写牺牲与复仇,包括《奥瑟罗》、《哈姆莱特》、《李尔王》和《麦克白》,被认为属于英语最佳范例。在他人生最后阶段,他开始创作悲喜剧,又称为传奇剧。
热门推荐
  • 自信的树立(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自信的树立(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原名《明明不蠢》 单纯美好的小帝姬明淳准备和喜欢的人携手一生的时候,大半个朝廷被策反,成王逼宫,傅氏晋朝覆灭。在目睹亲人的死亡、背叛、逃离后,她毅然成立自己的军队,拥立自己的弟弟为王,与新朝廷为敌,夺回政权,重建傅氏晋朝。可偏偏宸朝新登基的皇帝要娶她为皇后……有人栉沐风雨,只为重建山河,延续晋朝盛世。有人深情陪伴,化作爱人手中的利剑和坚实的后盾。有人执意追寻,成全了天下人却牺牲了自己。披荆斩棘,是否能报那年秋天的血海深仇?河清海晏,是否只是一人心中难以抵达的彼岸?闲云野鹤,相知相守,是否成了过往云烟?
  • 祭张公洞二首

    祭张公洞二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

    上清九真中经内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化病娇boss你死定了

    黑化病娇boss你死定了

    在没遇见你之前我也只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女孩,遇见你之后你将我拉进深渊,他便是我唯一的光,重来一次我不想再走出这万恶的深渊了,因为我喜欢这里了(本文有点逗比属性,别见怪,谁叫作者是个逗比女孩子呢)
  •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

    《影视美术设计》集作者数十年教学与实践之经验,几易其稿,是目前国内第一部关于影视美术设的指导性专著,在对影视美术创作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作出具体规范和深刻阐释的同时,作者也针对影视美术设计中的空间环境构成、总体造型、场景设计等问题作了全面分析和论证,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美结合的著作。
  • 玄圃山灵秘录

    玄圃山灵秘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四季,三餐,都随你

    四季,三餐,都随你

    本书是美女作家简猫的处女作,是一部按24节气排序的短篇故事集,作者将生活的烦琐和感悟写成23个故事。过程不都曲折,结局也不都圆满,或许生活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就是故事里的人。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