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200000019

第19章 留学美国(18)

有一次,梁实秋刚学会开汽车,竟然租了一辆车载闻一多出游。在前往曼尼图公园的路上,两个人边谈笑边看风景,猛然发现好像迷路了,只好返回。梁实秋倒车时,竟然一时失去控制,向路旁的斜坡滑了下去。两人吓得面色惨白,连声大叫。车忽然停了下来,原来被两棵松树给夹住了。

两个人惊神甫定,又发起愁来。因为坡太陡,汽车根本没办法开上去。他们只好爬上山,找人求救。终于看到一个西班牙人,他戴着宽边大帽,腰上挂着一圈绳。彼此语言不通,费了很大力气,才用手势说明情况。西班牙人看到他们车子的情况,笑了,解下绳子,一端系在车头,一端系在山中一棵大树上。梁实秋开车,西班牙人和闻一多攥住绳子向上拉,终于把车子拉到了路上。

这次之后,两人就再也不敢如此胆大妄为了。

科大的生活与学习

他们的房东,是一个报馆的排字工人。房东太太密契尔夫人,是个60岁左右的妇人,有3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她像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西方妇女一样,有些肥胖,身上总系着一条围裙,头戴荷叶边的纱帽,人很和气,对待梁实秋他们也很照顾。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们吃饭一直很不适应。除了吃不惯美国人的饮食,这位太太的厨艺也确实不好,做的东西很难吃、数量又少,这让梁实秋很是痛苦。早餐还能将就,中国人一般早餐也不会吃很多;她家的早餐,是每天2片烤面包,1枚煎鸡蛋,半个桔子或葡萄柚,还有1杯咖啡。可是,午饭和晚饭都很可怜。午饭只有2片冷面包,外加一点点肉菜;晚饭比午饭只多了一道点心,有时候会有一盆汤,仅此而已。20岁出头的梁实秋,正是胃口好、饭量大的年纪。到美国后,他几乎餐餐都觉得吃不饱。没办法,只好溜出去买汉堡包充饥。

餐前祈祷,是梁实秋的另一个痛苦之源。密契尔夫人很虔诚,每餐之前都要带领全家向上帝做祈祷。饭菜准备完毕,大家就座之后,便要举起双手,闭上眼睛说“感谢上帝赐于我们食物”。饥肠辘辘、对基督教毫无兴趣的梁实秋,看着热乎乎的饭菜却不能大快朵颐,无疑是一种折磨。他经常趁密契尔夫人闭上眼睛的时候,看看闻一多无奈的苦笑,再看看房东精灵古怪的女儿们背着母亲做鬼脸、打闹,以此来忽略饭菜的诱惑。

但他们的学习一直很顺利,导师也喜欢他们。由于梁实秋也常常去艺术系旁听,结识了艺术系主任利明斯女士和她的妹妹。她们对中国人都很友善。姐妹俩一个教绘画,一个教理论。她们对闻一多和梁实秋的评价极高,认为是这些学生当中最有希望的。利明斯女士曾当着梁实秋的面夸闻一多:“密斯脱闻,真是少有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先不论,他这个人就是一件艺术品。你看他脸上的纹路、嘴角上的笑,有极完美的节奏!”

梁实秋和闻一多曾就事此讨论过,并一致认为,从艺术角度来说,西方人的面部轮廓鲜明;东方人则相对比较柔和甚至模糊,像“翻版的次数太多”。

有一次,二人应利明斯姊妹俩的邀请,到她们家里做客。因为姊妹俩都是独身主义者,所以一直住在一起。梁实秋翻出一块清朝官服袍褂上的“黻子”,放在一个精致的画框里,作为礼物送给两位女教师。两位美国女士对这个“有海波浪,有白鸟,有旭日,居然像是一幅美丽的刺绣画”的礼物非常赞叹。她们很热情地款待,可惜厨艺欠佳,两个人忙成一团,实在也没做出什么可口的饭菜。感激于主人的盛情,两个人也吃得很开心。

餐罢,总要找些活动娱乐一下,利明斯女士居然拿出了一副麻将牌。麻将是20世纪20年代才由中国传入美国的,在当时风靡一时。还传过来一句俗语:“一个中国人,闷得发慌;两个中国人,就好商量;三个中国人,做不成事;四个中国人,麻将一场。”所以,利明斯女士安排了这个消遣活动。这可难为了两个中国小伙,他们业余时间大部分都用来读书,对麻将实在一窍不通。不管他们怎么解释,利明斯姊妹也不相信中国人不会玩麻将。最后,4个人竟然找出了麻将规则,参照着玩起来。一晚上的时光,就在糊里糊涂的麻将中消磨掉了。

但是,偶尔还是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让身在异国的他们,感受到祖国病弱的悲哀。

在科罗拉多大学,有一份学生自己举办的报纸,上面刊登了一个美国学生写的诗,大意是说“中国人的面孔,活像人首狮身谜一般的怪物,整天板着脸,面部无表情,不知在心里想的是一些什么事”。有个学生把报纸寄给了梁实秋和闻一多,指名要他们回答到底每天“在想些什么?”

他们虽然认为这个作者并不是很有恶意,但还是各写了一首诗作为回答,以高傲的口吻“历数我们中国足以睥睨一世的历代宝藏,我们祖宗的丰功伟绩”。发表在校刊上之后,一下子让他们在科罗拉多大学闻名遐迩,成了知名的人物。

但是,事后梁实秋却并没有扬眉吐气的感觉,反而心里涌起一阵悲哀。除了祖先们的英雄事迹,中国人实在是没有别的东西可以夸耀的了。

另一件更让梁实秋觉得耻辱的事,发生在他们的毕业典礼上。按照科罗拉多大学的传统做法,毕业生上台领取毕业文凭时,要排成并排的两队,一队男生,一队女生。但是在排队的时候,美国女生竟然都不愿意和中国学生排在一起。学校劝说无效,只好让中国学生自己排成两队,排在整个队伍的前面。美国学生都是一男一女排在一起,6个中国男学生却只能自己配对。这种情景无疑是很难受的。幸好当时在科罗拉多大学的中国毕业生是6个。如果是单数,尴尬的程度就更加难以想象了。

梁实秋这个时候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在失掉自由的时候才最能知道自由之可贵,在得不到平等待遇的时候才最能体会到平等之重要”的道理。

哈佛大学与恩师白璧德

在科罗拉多大学1年的学习终于结束了。之前的欢乐也罢,耻辱也罢,都成了过去时。梁实秋和闻一多也该踏上自己的路程了。他们抹去了对学校,对可爱的房东一家的不舍,梁实秋转入哈佛大学继续深造,闻一多则前往纽约继续绘画事业。一对志趣相投的好友,也不得不分道扬镳了。

梁实秋非常庆幸自己能来哈佛大学。这是一所世界级名校,培养出了无数精英。来到这样的学府,收获是难以计算的。他的目标,是致力于西方文学和文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最喜欢的、也是受其影响最大的,是著名教授白璧德。他是哈佛比较文学方面的权威,美国杰出批评家,新人文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卢梭与浪漫主义》等。中国留学生梅光迪、汤用彤、吴宓、陈寅恪、林语堂、梁实秋等人都先后成为他的学生。

梁实秋是从白璧德教授主讲的“英国16世纪以后的文学批评”一课中认识他的。在梁实秋看来,白璧德虽然喜欢引经据典,一直被人贬为保守派;但是,他的学识渊博,是同时代中出类拔萃的。在他的文学批评中,还常常涉及整个人生哲学的课题。他质朴、随和、亲切,更不像有些讥讽他的人所说的,是一个被奉为教主一般的教师和道德家。他敏捷的想象和丰富的幽默意识,足以与任何大师比肩。

更何况,白璧德对中国学生的偏爱,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通晓梵文经典及孔孟儒家与老庄道家的著作,这些更让梁实秋对他有着异常的崇敬和亲近感。以至于梁实秋后来经常被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批评为“白璧德的门徒”。

这就可以看出,梁实秋受白璧德影响的深远程度。白璧德推崇近似儒家的理性与自制,这和梁实秋的天性有些相似,对“秩序”、“理性”、“稳健”有着天然的偏爱,而抵触那些偏激的、冲动而非理智的言行。这就与激进的左翼作家们有着本质上的冲突。

在师从白璧德之前,梁秋实同大多数的中国热血青年一样,有着天真、纯洁的追求,以无尽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他也曾奋力呐喊过,也曾努力创作过炽烈的新文学作品。当“五四”的热潮渐渐冷却后,大多数人也就趋于冷静了。梁实秋开始慢慢转变,越来越趋于理性;遇到白璧德之后,更强化了他内心里这种真正的性格特质。

粱实秋对自己以前的信念发生了彻底的动摇。对此,他直言不讳地说过:“自从听过白璧德的演讲,对于整个的近代文学批评的大势约略有了一点了解,就不再对于过度浪漫以至于颓废的主张像从前那样心悦诚服了。”“觉得他很有见解,不但有我们前所未闻的见解,而且是和我自己的见解背道而驰。”他开始用怀疑的眼光审视刚刚经历过的新文化运动,认为对“五四”应该以历史的眼光来重新看待。

哈佛版的《琵琶记》

粱实秋来到哈佛后的生活,并不寂寞。虽然老友闻一多远在纽约,但是由于哈佛的中国留学生数量远比科大要多,包括清华时代的老朋友、老同学顾一樵、时昭涵、徐宗涑等一批人,极为热闹。他们索性租下汉考克街的一所公寓,大家过起了“初级共产主义生活”。在其他地区、其他学校的同学也常常前来相聚,使这里俨然成了一个中国留学生俱乐部;以至于要准备专门的“客床”,以备不时远来的同学、朋友在这里借宿。

大家在一起打打闹闹,轮流烧饭、洗碗,其乐融融。也许是因为大家都远在异国他乡,对祖国与故乡思念的迫切,再加上美国人普遍的优越感,让同胞之间显得更为亲切与和睦。

有一天,轮到梁实秋主厨。他正在厨房里忙碌着做炸酱面,锅里熬着酱,香气四溢。正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的潘光旦等几个人前来做客。他们一进门,就闻到了炸酱的香味,赖着不走,一定要讨一碗炸酱面吃。但是人多面少,梁秋实没有办法,只好在炸酱里加了4勺盐,结果把所有人都咸得拼命喝水。

人多了,聚在一起肯定就闲不住,大家一起商量搞些事情。梁实秋进入哈佛大学的第二年春天,剑桥中国学生会主席沈宗濂提议,演一出英语的中国戏给外国师生看。这个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于是,梁实秋和顾一樵就被责成主管这次演出。消息传出,这次的演出活动顿时成为中国留学生中的一件大事。不少人从纽约闻讯,纷纷赶来帮忙。大家群策群力,各司其职。

顾一樵负责编剧。他把南戏剧本《琵琶记》改编成话剧,把24出戏压缩为3幕,按照脉络的发展,把几个重要部分“高堂称庆”、“南浦嘱别”、“奉旨招赘”、“再报佳期”、“强就鸾凤”和“书馆悲逢”串联起来。

梁实秋则负责把剧本翻译成英文。号称“南曲之祖”的《琵琶记》,词曲十分精采。在翻译过程中,想完整地保存其中精髓的困难很多,需要非常高超的中、英文功底以及文学素养。梁实秋费尽心力,终于完成了。

闻一多也远道而来,给他们的演出画了布景、设计了服装。

最有意思的是从纽约赶过来的赵太侔,他性格古怪、内向,很是沉闷,通常都一言不发。他到现场之后,一声不吭,直接挽起袖子就动手锯木头,帮忙做起道具来。

而在演员的问题上,却是大费了一番波折。有两个人为了争主人公蔡伯喈的角色,竟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只好让梁实秋来担此大任,因为此君在清华的时候就有演出的经验。演员名单最终定了下来:男主角蔡中郎——梁实秋,女主角赵五娘——谢文秋,丞相之女——冰心(谢婉莹),牛丞相——顾一樵,丞相夫人——王国秀,邻人——徐宗涑,疯子——沈宗濂。

他们在彩排时,邀请了波士顿音乐学院专任导演的一位教授前来临场指导。老先生非常认真,一一纠正了他们的不足之处。当快剧终时,有一场蔡中郎和赵五娘夫妻团圆的场景。这位教授指着男、女主角两人,很大声地让梁实秋走过去拥抱并亲吻谢文秋。敢情他不太了解中国人的习俗。

梁实秋非常窘迫,面红耳赤地站在那里没有动作。谢文秋则好笑地静立一旁。教授一再催促,梁实秋只好红着脸向导演解释,中国自古以来并没有这样的规矩。洋导演不再坚持,却不太认可地摇了摇头。

预演结束后,老先生特地把梁实秋拉到了一个角落里,非常严肃地建议他以后演戏最好选一出喜剧,因为觉得他不适于演悲剧。

演出当天观众达1000余人,不少美国大学教授及文化界人士都前来观看。演出过程异常顺利,演员们发挥得很好,没有出现什么错误。观众们也看得很投入,报以热烈的掌声。看到演出这样成功,所有参与人员都非常激动。当地的《基督教箴言报》,第二天就专门报道了这次演出,还刊登了扮演主角的梁实秋的照片。

有了这么好的一个结果,大家自然非常兴奋。演出完毕,就举行了一场庆功宴。就在大家高声畅谈、推杯换盏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名“不速之客”,这个人就是麻省理工学院负责学生管理的丁绪宝先生。

在演出之前,丁绪宝先生就来过剧场,斥责梁实秋他们的这出戏是宣扬一夫多妻的封建糟粕;尤其要演给外国师生看,有损国家形象,要求他们停止演出,否则就要采取措施阻止。梁实秋等人解释了老半天,也没能说服他。

这个时候大家看见他来,都有些担心。没想到,丁绪宝先生这次居然是来给剧组人员道歉的。他看过演出后,发现并不像他想像的那样,所以觉得很是过意不去,特地赶来道歉。大家虚惊一场,这次演出终于圆满收场了。

这出戏的余韵,还有两件趣事。

一件是闻一多赋诗一首《实秋饰蔡中郎演琵琶记戏作柬之》寄给梁实秋,道:“一代风流薄幸哉,钟情何处不优俳?琵琶要作诛心论,骂死他年蔡伯喈。”

另一件是在戏中与梁实秋扮演夫妻的谢文秋和一个姓朱的同学订婚,好友冰心便写诗调侃梁实秋:“朱门一入深似海,从此秋郎是路人。”“秋郎”便成了梁实秋很喜欢使用的笔名之一。

这次的成功,给大家的鼓舞很大。于是,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了一个“中华戏剧改进社”。这个团体网罗了当时在美国的诸多留学生,也是后来中国各界的知名人士,除了闻一多、余上沅、赵太侔、张嘉铸、熊佛西、顾毓琇、梁实秋、顾一樵、冰心之外,还有梁思成、林徽音、熊正瑾、瞿士英等人。他们决心用戏剧的形式进行中华文化的改革。

“大江会”和“国家主义”

在芝加哥大学附近的一条街道上,一个陈旧、简陋的小旅馆里,一群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在这里一连十几天地讨论着。大家慷慨激昂,神情激动,好像做出了什么重大的决定。这正是“大江会”诞生的场面。

梁实秋和闻一多从科罗拉多大学毕业以后,两人一起来到芝加哥参加这个中国留学生的盛会。

早在国内清华的时候,这其中的很多人就已经相互熟识,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前途,讨论世界大势。他们来到大洋彼岸之后,对家乡、祖国的思念,遭受到美国人的歧视等,让这些青年学子了解到了国家强大的重要性,也让他们更加团结了,大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于是,他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想法,希望能组建一个中国留学生自己的组织。梁实秋和闻一多都是发起人之一。

同类推荐
  •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

    以前我一直觉得对爱情还是不要太认真的好,不然会伤的太重,但是遇见你之后,什么伤的重不重都不管,我只想用所有来爱你。也许最后我们可能不会在一起,可我还是想把什么美好都给你。70多个爱的故事,10多万字的心灵独白,诗一样的文字,格言一样的感悟,却还远远写不尽你带给我的从未有过的感觉。当我朝你看过去时,发现,你已经在凝视着我,这是最美妙的感觉。《守在青春里的那些理所当然》愿欢喜和困惑交织、告别与告白不断、受伤与成长并行的美好时光在此定格。
  • 希望:鲁迅散文

    希望:鲁迅散文

    鲁迅是民族的脊梁,鲁迅散文,是民族的灵魂。本书是鲁迅散文的精选集,是从《野草》《朝花夕拾》和《夜记杂感》三个部分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有思想而又最有温情散文。选编者钱理群、王得后是鲁迅研究界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 (中国话),调动得(极难凋动)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 穿越时光的优雅

    穿越时光的优雅

    《穿越时光的优雅》是写给姑娘们最靠谱的修心书。她们最终的成功和美丽,只不过因为她们比普通人更努力。站在百年岁月的这头,望着那些璀璨如星辉的名字,忍不住泪湿双眼。她们是我们的梦想,她们是得到过一切的传奇。从一个开始到另一个开始,从一个过程到另一个过程,命运宠爱时,她们精彩把控人生,每一次选择都是深思熟虑后的笃定。面对人生冷遇时,在属于她们的人生战场上,一直扬眉浅笑坚持下去。从青春到而立之年,再到韶华不在,忍了许多,也懂了许多。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能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能够掌控自己前进方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我的书(7):一个人的旅行

    本套系列谈话录,精选同名视频节目《我的书》的访谈实录,由作者讲述创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解读作品核心理念,揭示书里书外趣闻轶事。内容精选高点击量的节目,按照话题聚类结集成册,随新书上市而持续不断的诞生新的故事,其中包含大量因节目时长限制而未能发布的精彩内容,不失为一套贴近粉丝的专业导读图书。本书为系列(7)一个人的旅行,汇集旅游主题图书的作者访谈,包括项明生、番小茄等作者访谈。视频节目《我的书》,自2014年在优酷的大型视频网站上线以来,一直在读书节目中名列前茅。
  • 寂寞如重金属

    寂寞如重金属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作家刘醒龙浸淫于楚文化深厚的底蕴,或咏史,或纪游,或怀人,或抒情……无不散发出文化气息,书写着作者的思想和人生理想。
热门推荐
  • 用心感受世间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用心感受世间情(让学生感受亲情的故事全集)

    亲情如一首永远唱不倦的老歌,古老的曲调中饱含浓浓的真爱;亲情似一杯淡淡的绿茶,虽不浓郁但却散发着淡雅的醇香;亲情似大海里的一叶小舟,于惊涛骇浪中承载着风雨同舟、不离不弃的誓言。拥有亲情,便拥有了世间一切的美好,让这浓浓的爱、悠悠的情化作一缕春风,吹来桃红柳绿,吹开心底似锦的繁花……在最无助的人生路上,亲情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亲情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亲情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成功到达目标。
  • 三生三世之凤凰翎

    三生三世之凤凰翎

    “公主,你这样够美了,不用再多加修饰了。”梳头丫头环儿看着镜中的俏脸怯怯的说。从五更起,她就开始帮公主梳头,这都梳了两个时辰了,发型也反反复复换了好几个了,可是公主还是不满意,害她只好将她最近新研究出来的星辰凤凰尾给她梳上。“不行,今天是皇兄选新嫂嫂的日子,我必须美美的,不能给皇家丢脸不是。”坐在镜子前的星月公主拿着镜子,左看右看,总觉得有些不满意,虽然比前几个发型好看了很多,可是就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呵~~”环儿笑得勉强,眼珠子却白了又白,嘴儿嘟得可以挂得住油瓶。敬请关注:《凤凰翎》
  • 妖女追夫:独宠天才巫医

    妖女追夫:独宠天才巫医

    腹黑魔少?死开死开,本姑娘名花有主了。搞怪大叔?别凑热闹,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冷面暖男?我是妖女,你hold不住。美男们消停会儿吧,本姑娘志在玩虫炼神丹。那个谁?阿唷,相公,你别走啊!等我拍死这群苍蝇,就带你回家!对了,我其实很温柔!真的很温柔!不让走?恩哼!关门!放巴拉!给姑奶奶直接吞……
  • 末路求索

    末路求索

    他,一个农村少年。高考的意外失利,让他进入了一所二流大学。经历了父母的伤痛,他想试着挑起生活的重担。做民工、收破烂、倒古董,什么赚钱就干什么。而苦难似乎还没有结束,女友的离去,同学的误解。一切似乎是越挣扎越苦难,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操控自己的人生。他,名叫鲁力,他想跳出无形的漩涡,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靠知识、凭勤奋,相信终有一天会化蛹成蝶,飞向蓝天。
  • 我的老公是商界大佬

    我的老公是商界大佬

    订婚夜,她被未婚夫和闺蜜背叛,第二天,她从陌生男人的床上醒来!她落荒而逃,男人将她扯回怀里,“一个亿,当我的女人!”“作梦!”顾西轻轻吐出两个字!他盯着她的眼,笑得志在必得。他一次一次地戏弄,她一次一次地落荒而逃……直到新婚次日,她冲他怒吼:“裴浅,你无耻!”
  • 快穿攻略之女王大人驾到

    快穿攻略之女王大人驾到

    凌羽本以为突然被雷劈死已经够神奇了,没想到还无缘无故契约了个无良系统,带她穿越个个时空看风景,各式各样的美男随便撩。唯一的缺点就是我不想凌羽表示无奈仰头望天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 明英荡寇志

    明英荡寇志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霸气明朝内忧外患频繁不断,尤嘉靖年间倭寇猖獗,更不堪言在嘉靖三十四年,仅数十倭寇在大明疆域一路横扫,途经三省80余日,杀死杀伤官兵四五千人,是怎样的过程和原因,至今都是未解之谜.历史不容亲身经历.种种说法就哪怕是最真实的.也不能完全还原本来面目.但不管匪寇多么厉害.打他个王八羔子.江湖中有热血青年.人称君子侠刘成风.率领杂牌军和江湖同道齐力抗倭,其间不乏许多爱国名将努力.也有武林高手少林僧兵投身战斗此书不是历史记录,学问太深能力有限,只个人臆想当时情景,加入了江湖武林对倭寇的征讨,当是戏做吧希望能对大明王朝做个解释,疏忽而已。
  • 亡灵放牧者

    亡灵放牧者

    【叮,您激活领地成功,您的领地系统正式启动!】【叮,您开启领地商店抽奖功能!您获得【语言精通卷轴】一个您获得【亡灵召唤令】一个您获得【亡灵矿洞图纸】一张】……ps:这是一个凭借着领地系统,在异界开挂的故事!
  • 天降诡世

    天降诡世

    一个红鼻子小丑木偶,一本带着诅咒的录影带,一串干枯的金鱼草,一张诡异的拍立得照片,一颗通灵的骰子,一把402号门钥匙。一部部被拍成电影的故事,正发生在多元宇宙当中。她接收任务,穿梭其中,带回任务卡上的物品。可面对诡异离奇的事件,她能否克服内心的恐惧?能否顺利找到物品,并成功带着物品返回自己的世界?而彼世浩劫,她又能否担起天降重任?能否成为24位超级英雄之一?她已启程,旅途艰辛,勿牵勿挂。
  •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皇后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后妃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她们是最高统治者、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妻妾,是封建时代妇女中地位最高贵的人。她们的命运轨迹,兴衰荣辱、坎坷沉浮无不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她们的特殊地位,在历史长河中,既有英明辅弼帝王甚或亲自临朝,推动历史发展者;也有助纣为虐,阻碍了历史进程者;更有甚者,则扮演了祸国殃民、使历史的车轮逆转的角色;而为数更多的则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寂寞梧桐锁深秋”的后宫中凄凉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