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200000007

第7章 留学美国(6)

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姜少玉,毕竟见识不凡。他见弟弟从小就聪颖好学、成绩优秀,便有心将他培养成材。还在姜立夫14岁时,他就送弟弟上平阳县中学堂读书。不久,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姜少玉又把立夫送到杭州府中学堂(杭州中学前身)学习。在“杭中”的许多同学中,其中就有文学家郁达夫、诗人徐志摩等人。

当时中国正值晚清向民国转变之际。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怀着科学救国的志向,纷纷留学欧美、日本等国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在历来文风鼎盛的杭州府中学堂,西潮澎湃,令从边远的温州农村出来的姜立夫大开眼界。在他的内心深处,也萌生了出洋学习的心愿。

1909年1月,美国政府开始用退还的“庚子赔款”余额,作为培养我国留美学生的经费。6月,游美学务处在北京成立。该处总办周自齐,从美国聘请著名学者胡敦复回国,负责考选、遣送留美学生的工作。为了能够选拔出更多的有志青年出国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回来建设祖国使之独立、富强,胡敦复当即毅然放弃自己在国外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应聘回到北京。

从1909年8月至1911年6月,胡敦复在游美学务处主持考选了仅有的3批中国直接留美学生,共180人。他们当中,后来有很多人都成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学者,如梅贻琦、竺可桢、胡刚复、胡明复、胡适、赵元任、姜立夫等。而令姜立夫没有想到的是,以后他会成为胡敦复的妹夫。

1910年,在杭高还没有毕业的姜立夫,参加了第二期庚款留美学生考试,结果他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1911年,他到北京清华大学的前身——“游美肄业馆”进行了为期4个月英语补习。7月份英语口试及格,8月份决定留学美国。消息传到家乡,顿时引起地方轰动。这是温州有史以来第一个“洋状元”。在出洋前夕,哥哥姜少玉专程从家乡来到上海,为他备置行装,亲自把弟弟送上开往美国的“中国”号邮轮。

从伯克利大学到哈佛大学

在当时的中国,留学西洋、专攻数学的人寥若晨星。有着较好数学底子的姜立夫,受到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立志要把西方的数学移植到自己的祖国来。

到达美国后,姜立夫顺利地进入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学习。他生活俭朴,学习刻苦,非常珍惜在国外学习的机会。他经常说:“我是用美国退回的一部分庚子赔款去留学的,那当然不是美国的钱,也不是清政府的钱,那是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积累起来的钱。我应当为全国人民做一点好事,决心把西洋数学搬回来。因为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中国需要科学,也需要数学,我愿把一生献给数学。”

姜立夫很快就迈进了现代数学的殿堂。1915年,他在获得了宾州大学的理学学位之后,为进一步掌握数学,便继续到哈佛大学研究院深造。与他同期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还有来自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美学生赵元任、胡明复等人。在哈佛大学,姜立夫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国以后,这一批学子就成了中国早期的数学传播人。他们是中国的数学先行者,为以后的中国奠定了现代数学的基础。

1916年,姜立夫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本综合性的现代科学刊物——《科学》杂志第 2卷第 5期上,发表了《形学歧义》一文,首次介绍射影几何学。

1918年,还在哈佛大学读研究生期间,姜立夫便受聘为哈佛大学的助教,担任W·F·奥斯古德教授的助手。随后,在J·L·库利芝教授的指导下,姜立夫完成了博士论文《非欧几里得空间直线球面变换法》,其内容是用代数和微分几何方法,来讨论射影空间的直线和非欧空间的球面之间的一宗对应关系。论文的署名为“姜蒋佐”。

1919年,年仅29岁的姜立夫便顺利获得了数学博士学位,他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数学博士(第一位数学博士是与他同期的胡明复)。

欧洲数学中心——德国

作为最早接受西方现代教育的的姜立夫,从美国留学回来以后,一点也看不出“洋派”的作风。他为人又亲切随和、作风正派,就像古代诲人不倦的迂腐的“老夫子”一样。大家公认,儒家文化的精魂,在他身上得到了完全的体现。从他对待家人和自己的婚姻,就可见一斑。

在平阳农村,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贫寒家庭,一般流行早婚。男子从小订婚,成年后结婚。姜立夫从小就定下了一门亲事,女方是邻村吴姓女子。1909年,19的姜立夫在杭州读书的时候,就听从大哥安排,与吴氏结了婚。婚后,姜立夫继续在杭州求学。可是,在他准备留学美国的前夕,吴氏却不幸染病身亡了。此后,他一心扑在数学的王国里遨游,一直过着独身生活。

在他回国后,许多人都为这位“洋状元”做媒,但他总是婉拒。人们看到的姜立夫是大忙人,一边忙于教书育人,一边照顾侄子和侄女的读书和生活。

由于长期从事教学工作,姜立夫深感没有时间研究数学。1934年,他终于有机会到“数学王国”——德国汉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进修数学了。

这一年,他的侄女姜淑雁已经在南开大学数学系毕业了。从 1922年开始,姜立夫就一直将姜淑雁带在身边抚养,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姜淑雁从南开女中学习开始,到南开大学算术系毕业,接下来又要到美国留学。姜立夫对侄女疼爱有加,他借出国进修之机,又亲自送侄女到美国的一所研究院读研究生;把她安排停当后,才自己经英国伦敦来到欧洲数学中心——德国——进修。

1年以后,姜立夫又从汉堡大学转到了哥廷根大学。这所大学师资力量雄厚,特别是图书馆资料完整,是做研究最好的地方。

在2年的时间,在德国环境良好的校园里,姜立夫终于摆脱了国家和教学的羁绊,安心地在数学王国里继续进行他的圆素研究。让他高兴的是,他的3位得意门生——陈省身和吴大任夫妇(吴的夫人陈受鸟,也是姜的学生)也在汉堡大学留学。陈省身经常从汉堡来到哥廷根,师生欢聚一堂,其乐融融。1936年春天,吴大任夫妇到到哥廷根小住,姜和他们结伴畅游德国中部的哈尔兹山。

更让姜立夫高兴的是,1936年夏天,远在美国读研究生的姜淑雁顺利毕业了,带着他的男友叶楷取道欧州回国。姜淑雁夫妇要求叔叔姜立夫在汉堡为他们主持婚礼。看着一手带大的侄女事业有成、成家立业,姜立夫感到无比欣慰,他亲自为这对新人主婚。这对新人就在欧洲度蜜月,在意大利等待与姜立夫会合后,一起回中国。

陈省身和吴大任夫妇都来赴婚宴。在饭桌上,生性活泼的陈受鸟,看到姜立夫年近半百还是独身,于是就问:“淑雁都成家了,现在姜先生应当考虑自己的事情了吧。”生性沉默内向的“姜老夫子”,这时却用开玩笑的语气来回答:“你们不知道,你们的姜先生还有一个老情人。”

事后知道,他们的姜先生没有开玩笑。回国后,姜立夫就在上海结婚了,新娘就是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的小妹胡芷华,她年纪比姜立夫小得多。其实,“姜老夫子”不是真的做到“太上忘情”;多年的独身,原来是在默默地等待着一位女子的成长。婚后,姜立夫携带妻子回到南开大学教书。

【名家小传】

姜立夫(1890—1978),在姜家的辈分名为佐,字培响,号立夫,浙江省平阳县宜山区(今属苍南县)凤江乡麟头村人。数学家、数学教育家。曾创立南开大学数学系,后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所长、中国数学会会长。

姜立夫出生于一个农村知识分子家庭。早年在祖父所设的家馆读书。祖父去世后,入平阳县学堂和杭州府中学堂(杭州中学前身)学习。1910年6月考取游美学务处备取生,次年9月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伯克利)学习数学。1915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转入哈佛大学作研究生,1919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回国。先后在南开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任教。

1978年2月3日,姜立夫因心力衰竭逝世;并留下遗愿,把大量珍贵图书赠送中山大学。

胡适:身体里深深渗入了美国的血液

胡适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代表人物之一;但是,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和鲁迅二人似乎始终是针锋相对的对立阵营。近些年才逐渐出现对他较为中肯的评价,使他以一代大师的形象走进了大家的视野。胡适出身官宦家庭,虽然由于父亲的早逝而家道中落,但是母亲冯顺弟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对他的培养十分重视。他5岁就开始进私塾读书,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

几只苹果让他放弃了农学

1910年,胡适放弃了在上海公学任教的机会,决定报考当年第二期的留美官费生考试(当时美国退回部分“庚子赔款”,作为中国留美学生的费用)。但是由于名额有限,报名考试的人又极多,胡适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参加了考试。因为如果不能通过,还有机会作为备选留在清华。

胡适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认真准备。为了防止考不取被朋友耻笑,他把自己的名字由“胡骍”临时改为“胡适”。没想到,这个偶然填写的名字,伴随了他的一生。

考试的时间是7月底,分两场。第一场考国文、英文,通过才许考第二场的各种科学。国文考题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由学生自由发挥。恰好胡适平时喜欢看些旁学杂说,就引来洋洋洒洒考据了一篇。恰好赶上阅卷的老师也是热衷于考据,对胡适的文章非常欣赏,竟然给了100分。国文和英文平均起来是80分,于是通过。第二场是自然科学类,胡适准备得不多,发挥不甚理想。

本来他以为没有希望了,可放榜的时候,居然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他的平均分数,只比录取线50分高了9分。他很高兴,自己无心插柳竟然真的柳成荫了。

经过半个多月的航行,一众留学生终于到达了美国。胡适报考的是康奈尔大学,位于美国纽约州南部的绮色佳城。踏上异国的土地,一切都是新鲜的。

临行前,他的二哥特地从东三省赶来送行,并嘱咐他,不要学文学、哲学,也不要学政治、法律,这些都没有用。尽量选学铁路工程或矿冶工程这些实用的专业;既可以重振家业,又能实业报国。

胡适到了美国,便一直在考虑专业选择的问题。他与许多朋友探讨,都对路矿不感兴趣。但他又不能辜负兄长的期望,便选读农科以折中,想做农业科学家,振兴农业也可报国。于是,胡适就进入农学院,开始他的留学生涯。

但是,经过3个学期之后,胡适不得不重新开始考虑专业的选择问题。原因是,他发现自己实在没有学农学的资质——因为,他被几个“苹果”挡住了自己的学农之路。

进农学院以后,第二个学期,胡适接到实验室主任的通知,到农系报到实习。胡适虽然是在农村度过的童年,但是多半都用来读书,没有做过农活。毫无经验的胡适,只能在实验室主任的指导下,学习洗马、驾车。通常都是先生先做一半,让胡适做另一半。从来没有做过农活的胡适,起初还觉得挺有意思。但是到了一堂《果树学》实验课,彻底让胡适相信自己没有做农学家的天赋。

在大家面前摆着一张长桌,每个位子都放上40个苹果,还有一把小刀,一本苹果分类手册。于是,学生们都根据每个苹果根蒂的长短、开花的深浅、颜色形状的不同、果味和软脆的差别,来判断是何种苹果;而美国的苹果种类有400多种!胡适却是典型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读书人,他和另一个中国同学花了2:30小时,才分了20个苹果,而且大部分又搞错了。再看看周围的美国学生,早就已经走光了。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农家子弟,对苹果都很熟悉,只需对照手册,就很容易地完成了。

这堂课让胡适深刻地体会到了,农学既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即使现在凭着年轻、记忆力好的优势,再加上尽量努力,是可以应付考试的;但是一旦考完,就会忘得一干二净的。这样何谈兴农,怎么强国?与其如此勉强自己,以后做个农学的庸人,不如索性顺从自己的爱好,“执笔报国”也未尝不可——至少可以能多接近自己的兴趣爱好。感谢这些苹果,让中国未来多了一个学术大师。

而在中国古典文史方面,由于自身的强烈爱好,加上多年私塾生涯中先生的认真教导,胡适本来就有很好的基础;且由于康奈尔大学规定,学生只要在18小时必修科的成绩平均达到80分以上,就可以随兴趣去选修2小时额外的课程。对这一规定,胡适后来又把它介绍给了中国教育界,特别是北京大学。在中国,胡适是这一制度最早的倡导人之一。

利用这两三个小时选修的机会,胡适便在康奈尔大学文学院里,选了一门客雷敦教授所开的“哲学史”。客雷敦教授长于口才,而他对教学的认真,以及他在思想史里对各时代、各家各派的客观研究,给胡适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的教导,使胡适对研究哲学的兴趣,尤其是中国哲学的兴趣,再次复苏了。

留学以来,胡适还对英国文学产生了兴趣,也涉猎了德国和法国的文学。加上此时中华民国初建立,让美国各界人士都希望了解中国新政府的情况。在当时的中国学生之中,擅于口才而颇受欢迎的讲演者,是一位工学院四年级的蔡吉庆。他是位极其成熟的人,一位精彩的英语演说家。但是,由于邀请者太多,蔡君应接不暇,他就找到胡适来接替他的一部分演讲邀请。胡适去作了几回有关中国问题的讲演后,因而对政治史也发生了兴趣。

于是,痛定思痛的胡适最终决定弃农从文,正式转入康奈尔大学文学院,改学哲学和文学。一旦转至自己擅长的领域,他顿时一扫之前的抑郁,认真地学习起自己的每门功课来。

课余时间,他还把法国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第一次译为中文,改名《割地》,登在《大共和日报》上;后来五四运动时,又恢复《最后一课》的名字。从此,这个脍炙人口的名篇,由胡适用白话译出,便在中国影响深远,传诵数十年而不衰,到现在都是很多中学教材的必选内容。

他又翻译了拜伦的《哀希腊歌》,其词慷慨哀怨,也是激励希腊国人的爱国名篇。翻译外国优秀爱国文学作品,为的正是要以此来激励中华儿女的爱国之心。

乐观主义精神的养成

1914年春天,胡适写了一篇论文《论英诗人卜朗吟之乐观主义》参加“卜朗吟征文奖”。他很意外竟然获得了该奖项,得到奖金50美元。一时之间,胡适成了康奈尔大学的风云人物。因为该校自设立“卜朗吟征文奖”以来,很少有外国留学生获得该奖的。顿时,当地报纸作了报道和评论,各大城市报纸又加以转载,甚至登上了著名的《纽约时报》。

同类推荐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合肥的小街小巷

    合肥的小街小巷

    本书整合本土作家资源,讲述合肥街巷的前世今生,文字立足合肥城区主干道之外的那些有历史、有特色、有故事、有情调的小街小巷。
  • 人生何处不离人

    人生何处不离人

    是谁撑一把油纸伞,穿过多情的雨季,寻觅江南繁华的旧梦;是谁品一盏清茶,倚栏静静地远眺,等待那朵寂寞的莲开;是谁乘一叶小舟,在明月如水的霜天,打捞匆匆流逝的华年;又是谁折一枝寒梅,书写俊逸风流的诗章?全书收录39篇清新美文,江南婉约派实力作者白落梅全新角度解读唐诗。共分成六辑,每一辑主题不同,带给读者不同的心灵享受。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七兄弟

    七兄弟

    本书是柳建伟电影剧本选第一卷,收录作者近年创作主要电影剧本,紧贴时代发展脉搏,反映、记录重大事件及国家建设成就,如以宇航员飞天之梦为主题的《飞天》、以98年抗洪为背景的《惊涛骇浪》等,剧本人物形象饱满生动,细节处理精彩。
热门推荐
  • 我能随机选择

    我能随机选择

    【新书:摊牌从填海建岛开局已发表,搜索书名或者作者名就可以找到啦】叮!“穿越者,请选择你的人生出发点!”1、励志崛起,用自己的一双铁拳,打拼出属于自己的天下!奖励:随机抽选,融合兵王神魂!或,融合魔王、剑仙、明星、古武者、富商神魂!2、当上门女婿,无忧无虑,过完一生!奖励:超级白富美老婆一枚!宁洛穿越了,还获得了神级选择系统,能够选择人生,这就厉害了!
  • 归来之杠上总监

    归来之杠上总监

    昔日高手本想选择过平静生活,却总是事与愿违。他能否再战天下,揪出黑手,平安度过危机?
  • 你要亲切地走在人间

    你要亲切地走在人间

    此书是朱成玉的散文选编。朱成玉的散文很有特点:内容充满了哲思和感动:或撷取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或写下某些被我们完全忽略却兀自绽放的另一种精彩人生。此书收录了朱成玉的《我唯一的翅膀在你那里》《落叶是冬天的请柬》《月亮掉进水缸》等入选中学生现代文阅读的篇目,力图分几个门类全面呈现朱成玉精短散文的艺术品质。
  • 呆萌傻后:皇上请入局

    呆萌傻后:皇上请入局

    【包月免费看此书】一朝穿越在陌生的古代,重生为金枝玉叶的相府小姐,什么!傻子?一道金榜圣旨,她独霸母仪天下的宝座,什么!傻后?一抹相像的神韵,她成了他脑海中那道念念不忘的惊鸿,什么!替身?重逢,他是第一个伤她偏体鳞伤的人。偶遇,他是第一个说会守护她一生一世的人。初见,他是第一个说爱她至死不渝的人。她许他来世,只愿再续前缘;她允他誓约,只想给他一份寄望;她断他情丝,只求死生不复相见。
  •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小故事大道理(全集)

    一书在手,尽览人生哲理;触类旁通,领悟成功真谛。一滴水,可以折身太阳的光辉;一本书,可以滋养无数的心灵。本书共收录近1000则小故事,它们涵盖了幸福人生的所有诠释,有习惯养成、职业生涯、财富金钱、潜能激励、爱情婚姻、交际处世、心灵境界等47辑32类。这些精辟的小故事背后,都隐藏着无穷的思想和智慧。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明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本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思想独步旅行

    思想独步旅行

    经历了时间洗刷的大师,并不全是大部头,也有小篇章,本书汇聚的,都是大师作品,篇幅不大,但很有营养独步旅行,适合孤独的时候阅读,是轻松的,也是愉悦的去向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如独步走进自己的心灵。
  • 温瑞安微型小说集

    温瑞安微型小说集

    这本书包括请·请请·请请请/达明王/老哥,借头一用!/你死了没有?/朋友,你死过未?/失去舌头了吗?/猪脸的岁月/炸/诈/了断/断了/祭刀……“武侠经典,”,千万温迷与侠义小说爱好者不容错过。
  • 飞剑御灵

    飞剑御灵

    在这片大陆上曾经有这么一个强盛的帝国——逍遥帝国,它屹立于这片大陆千年不倒,但后来因为一场史无前例的内乱导致了分裂,分别称之为——独尊帝国、万宁帝国和紫气帝国。其中实力最强盛的独尊帝国因为一场内乱,险些亡国,逍遥帝国遗留下来的逍遥剑也不知所踪。就在此时江湖上失传已久的绝世剑谱又重现人间,不少剑宗,家族对其虎视眈眈,而休战多年的万宁,紫气两个帝国又在招兵买马,战争的火药味愈发浓烈。就在这内忧外患之时,天生异象,他们诞世了......
  • 我能无限进化

    我能无限进化

    有人问我强大的秘诀,其实很简单:鸡腿切块,裹上面包糠,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捞出放凉,食用即可。“吞噬山鸡基因,获得变异血脉–凤凰血脉。”吃完鸡腿,我还会再喝一杯冰水。“吞噬灵泉基因,体质进化为水灵神体。”喝凉水也进化,我无敌了!
  • 成语接龙游戏

    成语接龙游戏

    成语接龙是一种以游戏形式帮助孩子记忆成语的学习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孩子迅速记忆大量成语,了解成语含义,并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对于孩子来说,成语是一座桥梁,孩子们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它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这本流年编的《成语接龙游戏》中所有的成语全部首尾相接,每个成语都有具体的解释。为凸显成语的可读性、趣味性,在每组成语接龙当中,还附加了有趣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内容深入浅出、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读后耐人寻味、启迪智慧。这是一本趣味十足、样式新颖的成语书,能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阅读氛围中,领略中华语言文字之美,积累词汇量,提高语言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