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07300000028

第28章 著名专家学者(11)

作为我党早期卓越的政治活动家,高君宇在五四爱国运动中,一直英勇地站在斗争的第一线,成为北大学生中的重要骨干。因此,《北京大学校史》把高君宇同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邓中夏、黄日葵、何孟雄、范鸿劼等人列为五四时期北大进步力量的主要代表。

感情:陶然亭畔听悲歌

1920年的一天,在北京山西会馆的同乡会上,当时还在北大英语系读书的高君宇,正在做一个反帝反封建的发言。著名民国晋籍才女、当时正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系上学的石评梅(1902—1928,乳名心珠,学名汝璧,山西平定人,中国现代女作家,诸多体裁都曾驾驭过,而最成功还在散文,风格清新隽永,亡后辑有《涛语》、《偶然草》等文集)和朋友走了过来,她们被演讲者激昂、高亢的情绪所感染,认真聆听着他那新鲜而富有革命性的言论。

山西会馆的这次偶遇,给高君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石评梅也对这位同乡产生了信任与好感(论起来,石评梅的父亲还曾是高君宇的老师)。两人通过书信往来,逐渐建立了友谊。有时,他们会相约来到北京南郊的陶然亭湖畔散步、谈心(该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从清末到民初,一直便是仁人志士们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高君宇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中共革命先驱,曾多次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商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前途)。他们在交谈中发现,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相同的理想和抱负;而面对动荡的社会现实和不可预知的国家未来,他们也会有相同的苦闷与彷徨。

石评梅曾经在一封信中,向高君宇倾吐她思想的悲哀。高君宇在次日的回信中这样写道:“我很信任一个制度,青年们在现在社会享受到的悲哀是会免去的——虽然不能完全。所以我就决心来担负我应负改造世界的责任了。这诚然是很大而烦难的工作,然而不这样,悲哀是何时终了的呢?我决心走我的路了。”

这些文字,令石评梅感受到了希望与力量。她不但视高君宇为知己,更将他当作自己精神上的师长。而此时的高君宇也已经认定,石评梅是一个人品、才情都十分可取的女子,她就是自己爱情的归宿。

不过,高君宇却是一个结了婚的男人。1914年,18岁的他在父亲的一手包办下,与本县一位姓李的女子成婚。从一开始,高君宇就试图反抗这桩婚事,但是遭到父亲的严词拒绝。在离开家乡来北京求学的那一天,高君宇又一次向父亲表示:自己终生都不会承认这桩旧式婚姻。

在认识了石评梅以后,高君宇更加坚定了这个信念。在他看来,打破封建婚姻的束缚,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者所应完成的人生目标。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同样是满怀男女平等思想、追求个性解放的石评梅,却在这个问题上顾虑重重。

1923年夏天,石评梅顺利完成北京女高师的学业后,受聘于母校附属中学,担任国文教员和体育教员。石评梅给自己的寓所起名为“梅窠”,她在这里专心从事着自己的文学创作。

这一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梅窠”收到一封来信。信封里只有一片火红的枫叶,上面用毛笔写着几行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君宇”

这封突如其来的信,让石评梅陷入忧虑和矛盾之中。她知道,这是高君宇对自己的爱情表白。石评梅的心被搅乱了!她想了很久,终于拿起笔,在红叶上写下这样一行字:“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写完以后,石评梅将这封特殊的情书寄还给了高君宇。

石评梅虽然也深爱高君宇,却因曾与某吴姓已婚男子的一段初恋遭到失败,准备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且尊重高君宇老家的妻子,不忍“侵犯别人的利益”。

被石评梅拒绝之后,高君宇曾对自己弟弟高全德说:“现在,我对石评梅的感情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更深了。”他在给石评梅的回信中这样真诚地写到:“你的所愿,我愿赴汤蹈火以求之;你的所不愿,我愿赴汤蹈火以阻之。不能这样,我怎能说是爱你!”

这个时候已经是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确认了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完成了对国民党的改组,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在新的革命形势下,高君宇接受李大钊的建议,准备回山西建立党组织。也正是在这一年5月,发生了腊库胡同16号事件,高君宇不得不尽快离开北京。然而这一别就不知什么时候才可以见面,石评梅非常担心高君宇的安全。

此年9月,高君宇南下广州,担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辅佐孙中山准备北伐。

这时,石评梅的生日也快到了。高君宇上街买了一对白色的象牙戒指,并将其中较小的一枚戒指(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附在书信中,寄给远在北京的石评梅,另一枚戒指则戴在了他自己的手上,以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

在这封信中,高君宇写下了这样火热的一段话:“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的,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

此刻,石评梅才真正地体会到,高君宇早已把对她的纯洁爱情,和对革命的坚贞理想,溶入到了自己的生命之中。石评梅戴上了那枚具有特殊意义的象牙戒指,她明白高君宇的用心良苦。这对白色戒指,象征着二人会永远保持“纯洁如冰雪的友谊”,并“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静寂像枯骨似的生命。”

1924年,高君宇终于趁回家乡革命之机,与妻子协商离婚,获得了自由之身。然而,多年以来的艰苦生活和情感郁积,让这个年轻人的身体再也无法支撑了。不久,高君宇住进当时北京的德国协和医院。不幸的是,刚刚出院不久的高君宇,又患上急性阑尾炎,再次住进医院。因手术后突发大出血,高君宇于1925年3月6日凌晨去世,时年仅29岁。

高君宇的去世,犹如晴天霹雳,对石评梅的的思想和情感是个很大的冲击。她痛悔交加,觉得是自己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太脆弱,太不决断了,没有及早地和高君宇结合,而铸成终生的遗憾。

于是,石评梅在孤寂凄苦中,每逢周末即风雨无阻,经常到高君宇的坟上去哭诉。她觉得是自己害死了高君宇,她欠他的太多了。从此以后,在陶然亭畔高君宇的墓前,人们经常会看见一位憔悴的女子前来祭吊,悲悼泣诉,以泪浇灌。她在这里亲手种下了几株松柏,也留下了沾满泪水的诗笺。

石评梅责问自己,高君那“柔情似水,为什么不能温暖了我心如铁?”她觉悟了“从前太认真人生的错误”,同时忏悔自己“受了社会万恶的蒙蔽”。这些篇章、这些句子,至情至真,确实能催人泪下。

这是石评梅在高君宇的《墓畔哀歌》:

假如我的眼泪真凝成一粒一粒珍珠,

到如今我已替你缀织成绕你玉颈的围巾。

假如我的相思真化作一颗一颗红豆,

到如今我已替你堆集起永久勿忘的爱心。

我愿意燃烧我的肉身化成灰烬,

我愿意放浪我的热情怒涛汹涌,

让我再见见你的英魂。

1928年9月,长期悲伤、憔悴的石评梅,猝患脑膜炎,医治无效,年仅26岁亦早逝于北京。临终前,她的手上仍旧戴着那枚白色的象牙戒指。人们把石评梅埋葬在高君宇的墓旁,完成了两个人“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遗愿。他们生前没有婚配,死后却能同葬一穴,总算是“得其所哉”!

北京解放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几度专程到陶然亭公园内的高君宇墓前凭吊。1965年,周恩来在审阅北京城市规划总图时,看到陶然亭畔的高、石墓碑,特别强调要保留之;并回忆起他俩圣洁而又凄婉的爱情故事,感叹道:“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邓颖超也曾说:“我和恩来对君宇和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对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宇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

【名家小传】

高君宇 (1896—1925),原名尚德,字锡三,今山西娄烦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革命活动家、理论家,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之一,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和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他是山西省第一个共产党员,曾当过孙中山的秘书,还是好友周恩来与邓颖超之间的“红娘”。

1912年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学习。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翌年参加蔡元培倡导发起的进德会。1918年发起组织爱国会(后叫学生救国会)。1919年转入北大地质系本科。同年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是主要学生领袖之一。曾以北京学生联合会代表的身份,先后到天津、山西指导学生爱国运动。同年10月参加平民教育讲演团,深入乡村、工厂,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次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与邓中夏等人秘密组织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他是小组成员之一。积极参与创办《劳动音》周刊和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向工人、群众进行马列主义宣传教育,号召革命的知识分子从事实际活动。11月与邓中夏等人在北大成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被选为首任书记。1921年3月任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4月奉命到山西太原,帮助、指导建团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5月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执行委员。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不久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周刊编辑,同时兼任《北京大学学生周刊》及以后出刊的《政治生活》编辑。1922年8月与蔡和森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民权运动大同盟。1923年参与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的领导工作。同年7月任中共中央教育宣传委员会委员。

1924年国共合作后,任国民党北京市党部总务股主任。后奉派回山西,筹建共产党的组织,是山西党组织的创建人。7月在广州参加沙面洋务工人进行的反帝斗争。后曾受党的委托,帮助孙中山工作。11月陪孙中山北上,到达北京后,带病协助孙中山和李大钊等人进行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筹备工作。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他被推选为大会代表。3月5日因病逝世。

董作宾与北京大学:从小结缘,致力殷墟

1931年春第三次殷墟发掘时,董作宾(左一)、李济(左二)、梁思永(右一)在小屯驻地欢迎傅斯年所长(右二)视察

未出国门便取得突出成就、腾声遐迩的学者,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亦不乏其人;但多属书香门第、家学深厚,自幼受到系统而严格的训练,为走向光辉顶点打下了坚实基础。

董作宾又与他们不同。他所走的,是勤奋自修的路。与他共事多年的著名学者李济先生说:董作宾是“旧社会产生出来的一位奋发自修的学人”。

从小就与古文字结缘

董作宾出生在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阳市长春街(现为解放路)的一个小杂货店主家庭。6岁入私塾学习,聪颖过人又刻苦努力,先后博览《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学说。

当时与其父董士魁的小杂货店相邻的,是一个名叫“吉祥斋”的刻字店,店主周文金技艺高超,闻名宛城。幼时的董作宾,常到周文金的刻字店去玩,并细心观察各种雕刻技法,琢磨刻字的章法与要领。后来,他又得到周先生的热情指导,对篆刻和古文字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以后从事甲骨文研究,并成为一代甲骨学大师,除了他后天的努力之外,与他幼时对古文字及篆刻的爱好也有很大关系。

1908年,董作宾考入当地的高等小学堂,课余时常在长春街中段路东的一个文具店摆一个刻字摊。十几岁的他英俊大方,笑容可亲,刻起字来认认真真,一丝不苟。没活干时,就读书练字。当地学生每次到文具店买毛笔时,都要在他的刻字摊上看一会儿,大都被他那种既热情又投入的精神所感动。

1911年到1914年间,正处在读书大好年华的董作宾,却因家境贫寒而被迫退学,帮助父亲在店铺里做事。这期间,他曾利用业余时间开办小学馆,教街坊儿童读书识字来挣钱以补贴家用。1913年,他家的小店购进了一批书籍,这给了他一个读书的好机会。他和几个同窗好友组成“文会”,面向社会建立图书流通阅读制度。他与大家一起读书,共同钻研书法,使他的学识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当时董作宾和张嘉谋(字中孚,河南著名方志学家、教育家)先生是街坊。张先生是一位饱学之士、清末举人,是当地的高流名士,对董作宾这位好学上进的青年尤为关心,经常借书给他,并解答他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1915年,在张先生的督促下,他考入县立师范学校,后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1918年春,他随张先生来到当时的省会开封,后经张先生的指导考入河南育才馆学习。在开封育才馆学习时,他因学习书法,接触到甲骨文,并对罗振玉的《殷墟书契前编》一书爱不释手。从此他结缘甲骨文,开始研究中国考古学,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旁听生到研究生

1921年冬,董作宾应张嘉谋先生之约,只身一人到北京求学,吃住在张先生家里。张先生知道他学过篆刻,又写得一手好字,便托人为他介绍了一个誊写讲义稿的差事。这期间,他又通过张先生结识了时任北京大学教授的徐旭生(河南唐河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徐先生发现他聪明,又忠厚老实,还能吃苦,便介绍他入北京大学旁听语言学,空余时间对罗振玉的《殷墟书契前编》进行摹印、研究。在北大当旁听生期间,董作宾开始接触甲骨文方面的知识,曾用油纸影写《殷墟书契前编》拓本。

1923年,董作宾经过努力,考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系读研究生,师从大师王国维,学习语言学、考古学、人种学和历史学,并兼任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人创办的《歌谣周刊》编辑。这个工作使他每月可以得到津贴12元,于是生活费有了保障。这期间他认真学习考古学、语言学、历史学和人种学等课程,并参加故宫珍品的分类工作。1924年当助教,才对甲骨文产生浓厚兴趣,经常与同事谈论研究甲骨文的计划,还打算到安阳殷墟进行考古发掘。

这当然还只是个计划。人的计划往往受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限制,对于一个负有养家糊口责任的人来说,限制更多。他不能扔下职业自行其是,否则生活陷入困境,志向更难实现。从商人之家走出来,有家庭之累的董作宾,深知这些。考古发掘之类,只是计划。直到1928年他34岁的时候,其学术精力大半用在歌谣、方言、民俗等方面,没写一篇有关甲骨文方面的文章。

同类推荐
  • 让身体不再荒凉

    让身体不再荒凉

    妈生下我的时候,我很丑,头发黄黄,又瘦又小。妈说:“这么丑的妮子,又这么小,能养活吗?给人家吧。”娘说“说什么傻话,恁不要俺要。”从此,我便有了娘。都说傻有傻福,丑有丑福,有了娘或许就是我福气的开始……
  •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会说话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人生在世,你不可能生活在一个真空里,都无可避免地要和人打交道、与人交往、与人沟通。因此,成为会说话的人,对于你的事业、工作、生活都是会有好处的,也将会受用一生。梁实秋总是以平和豁达的心境,饶有兴致地感受丰富有趣的生活,品尝着人生无穷的况味,做着愉快的文章,其幽默、文雅、犀利、宽容的语言,不仅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超凡脱俗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令人易生亲切、有趣之感。
  •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涉世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蓟轩诗词

    蓟轩诗词

    前一个集子《画虎居诗词》迄1996年9月。这个集子包括自1996年10月到2003年5月这六年半我的诗词作品,略加删选,存约500首。这期间我移居北京蓟门桥附近,新居名“蓟轩”,就给此集取名《蓟轩诗词》。博学的中石兄告诉我,据《说文》,蓟是古帝尧之后之所居。原来搬进了古大圣人的老家。
  •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分上、下两编,上编以言、意、象、境为核心,探讨中国诗歌艺术理论;下编具体沦述、分析屈原、陶渊明、谢灵运、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温庭筠、韦庄、苏轼、周邦彦、陆游等13位诗人的艺术特色、艺术风格、艺术成就,全书将诗歌理论与诗歌史相结合,宏观研究与微观考察相结合,将对诗歌理论的探索与诗人之艺术的具体研究互相印证,是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的经典之作。
热门推荐
  • 咱家天帝要修仙

    咱家天帝要修仙

    第五卷持续更新中……天帝误入轮回台后,在凡间现身,失去仙法的他,如何在茫茫人海,找到那个为祸三界的神界叛徒?他何时才能恢复法力?失踪许久的师兄究竟在哪里?他何时才能记起曾经的自己,忆起真爱呢?如果你想知道这些故事,可直接前往第五卷,不用担心接不上之前剧情哦!
  •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灵魂的时刻:惠特曼散文选

    本书为我国迄今收集惠特曼散文最全面的一种,译者马永波亦是诗人,译文准确、优雅,富于诗性。林贤治在序文中评价说:“《灵魂的时刻》是一部伟大的书,它包容了我们的存在。通过惠特曼的散文,通过他笔下的政治和美学,我们思考人,走向人。惠特曼告诉我们,真正的人,不会遗弃他的任何一个同类,也不会遗弃世界上的任何事物。世界属于人,人同样属于世界。”
  • 木叶之绯色花月

    木叶之绯色花月

    有辉夜姬的火影世界,怎能没有天照大御神?天选腹黑萝莉——宇智波花月,降临了!【木叶拆迁办】从此席卷忍界!你也想起舞吗?“滴滴”,最强血统到账,血红小魔女变身成功,宇智波斑:这可是我的女儿,哼!千手柱间:约等于我们俩的孩子???身为漩涡和宇智波的混血儿,这双映衬命运之眼中,木遁都是柴,九尾当宠物,一拳猛兽打天下,亲爹想开无限月读?先用轮回眼烧了他的头发吧!ψ(`??)ψ怪力拳,烈焰铠甲……火炎太刀来袭,危险警告!本书别名,《火遁最强》《老爸是最强中二怎么办》《宇智波红眼传》《熊孩拆屋记》《重返涡之国》,《银魂别乱入火影啊》最后,那只叫定春的猫是怎么回事!佛系群号在某个本章说里,见者有缘~
  • 叶文玲文集:全16册

    叶文玲文集:全16册

    叶文玲是玉环楚门人,从事文学创作五六十年,作品热情讴歌爱和美,曾获鲁迅文艺奖、首届冰心散文奖等文学奖,深受读者喜爱。文集收录作者创作的小说、散文、剧本等,基本涵盖作者所有作品,共十六卷。包括了长篇小说《无桅船》《无忧树》、长篇传记《敦煌守护神——常书鸿》、中短篇小说与电视剧《考察》、电影文学与戏剧《巾帼英雄》、散文《情有独钟》《沧海大文章》、随笔《马不停蹄》,与1998年出版的《叶文玲文集》(1-8卷)合在一起,成为叶文玲文学创作历程的一个总结。
  • 平宋录

    平宋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斗罗之武魂殿将

    斗罗之武魂殿将

    圣魂村白衣的男人眼中倒映出夜幕中的父子。“唐昊,我代表武魂殿来取你的命。”在唐三眼中,这个叫叶洛海的人眼睛里有一轮月亮。
  • 青山楼外云

    青山楼外云

    天地灵气渐渐枯竭,山河破碎,位面湮灭,恶灵横行……终是一场空。蒙珂、小伊将携手相伴度千年,看岁月流逝,星河斗转,沧海桑田,亦不扰尘心。只愿破开这天地,终结灾难与痛苦。万千世界如过眼烟云,看透古今未来,纵情一身,不负如来不负卿,穷尽一生破开这末日。
  • 黑色豪门:错惹冷情首席

    黑色豪门:错惹冷情首席

    那夜意外,她夫亡子散,身伤心死,被婆婆逐出家门!孰不知,三年后,“死去”的丈夫神秘重生,亲手毁她名销她户。而她华丽归来,欲二入豪门高调夺子!岂料物是人非,他宣布订婚,她也觅人另嫁……一场意外聚会,盯着“亡妻”妖娆转身,携着别的男人,带着他的儿子优雅的消失,他的眼里不禁再次燃起熊熊火焰……
  •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11)散文随笔

    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选(11)散文随笔

    本系列图书精选“海峡两岸网络原创文学大赛”入围作品,分类结集成书。本书为第11册,收录第一届大赛10篇散文游记。包括《生活导演的一次“巧合”》《父亲的故事》《姐姐》《又一年》《离之魅》《回首又见它》《难忘那些美好的时光》等长篇叙事散文,以及抒情散文《兵团的土地,新疆的水》。
  • 喜妻盈盈

    喜妻盈盈

    盈若再世为人,一睁眼就成了一个光头萌妹。光头咋了?聪明!有福气!这一世,父母宠,兄长姐姐疼。本少女动动脑,带着全家欢喜致富,奔光明前程。一不小心,还钓到金龟婿一名!只是……盈若叹气,她家乌龟有点腹黑,这前程奔的好像有点儿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