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2800000044

第44章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中国传统的信任方式,用在企业管理上就是要放手让下属去大胆尝试,不要什么都管。

张居正在用人方面也很有一套,一项系统性的改革工程是他一个人怎么也完成不了的。他清楚地知道用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很注重时刻总结和完善自己的用人之道。他认为,要切实做到公平选人、用人,必须遵循六项原则。一是“毋徒炫于声名”。不为人的空名所迷惑,而考察其实际才能与成绩。二是“毋尽拘于资格”。不为资历、资格所限,而看有无生气与发展潜力。三是“毋摇之以毁誉”。不要轻易地被舆论的褒扬贬斥所左右,要实地考核,决定弃取。四是“毋杂之以爱憎”。评判人才时不要掺杂个人爱恶的感情。五是“毋要以一事概其生平”。不要因一事一时的成败评判一个人,而要看全面与发展。六是“毋以一眚掩其大节”。人无完人,难免有过,不要因一次过错而全盘否定。

作为一个管理天才,张居正的管理手段又可分为“看人”、“用人”、“调人”三个方略。

看人:克服六大误差。张居正的名言是“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他在著名的《陈六事疏》的《核名实》一篇中,专门论述了用人方略。其间,总结了他前后主持十年国事的用人体验,提出看人容易出现的六大误差:徒炫于声名、尽拘于资格、摇之以毁誉、杂之以爱憎、以一事概其生平、以一眚掩其大节。就是说,他主张不听名声而看行为,不问资历而看潜力,不听闲言而看功实,不凭好恶而趋理性,不以一事论英雄,也不以一错定平生。

用人:讲究考核检查。考核与检查必须双管齐下,目前,企业管理者往往在考核和检查中有意无意地倾向于一种。有的倾向于考核,凭借人力资源部出台一套考核方法,实现用人以功实的管理。有的管理者倾向于检查,即以过程监督为主,进行事中管理而不是秋后算账,张居正则认为这两种方法必须兼顾。

调人:让被调者感到是一种提拔。巧用而不是滥用平级调动,把岗位轮换用,使得员工当成一种提拔,可以化平凡为神奇。一般而言,岗位轮换都有其目的性,不外乎三个想法:一是锻炼人才,提高其综合素质,尤其到基层负责是一般的上升通道,因为这样符合中国人的老规矩“名将出身行伍”;二是瓦解帮派,任职时间一久就容易形成习惯势力,不便于全局管理,按明朝当时的祖宗旧制,“三、六年考”是规矩,也就是三年就有可能岗位轮换了,比现在通常使用的四年制任期还短;三是利用新人的加入产生新的制衡关系,以利于最高领导控制全班人马。因此,岗位轮换成为许多决策者的驭人大法。

为了调动官员的办事积极性,张居正大力改革吏治,设立考成法,对官员进行定期考核。张居正在考察中裁撤了大批冗员,奖励廉能。万历九年(1581年),他一次就裁革冗官169名。在他当政期间,裁革的冗官约占官吏总数的3/10。与此同时,张居正广泛地搜罗人才,把那些拥护改革、政绩卓著的官员提拔上来,委以重任,信而用之。万历四年(1576年)十月,神宗皇帝审览了关于山东昌邑知县孙凤鸣贪赃枉法的报告后,问张居正:孙凤鸣进士出身,为何这样放肆呢?张居正说:孙凤鸣正是凭借他进士出身的资历,才敢这样放肆;以后用人,当视其才,不必问其资历。他的意见得到神宗赞同。这样一来,张居正又以圣旨为令箭,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偏见,不拘出身和资历,大胆起用人才。在起用人才时,他主张“论其才、考其素”,对才能和品德进行全面考察。同时,他又注意到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事实上,被他选中的文武官员都在改革中发挥了骨干作用。

从万历元年到十年,张居正的政绩斐然。他重用名将李成梁、戚继光、王崇古,使得北方异族每次袭扰都大败而归,只得安分守己,和明朝进行和平贸易。南方少数民族的武装暴动,他也都一一派人给平定。国家富强,国库储备的粮食可用十年,库存的盈余超过全国一年的支出。交通驿站办得井井有条。清丈全国田亩面积,使得税收公平,不致像以前那样由穷人负担过分的钱粮而官僚豪强却不交税。经过张居正十年的苦心经营,挽救了大明王朝的颓势,使得它延长了几十年的统治。

在张居正的用人方略中,最大的特色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点,在很多地方都使得各级官员对改革的参与度有所提高,为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但同时,也为张居正之后改革难以继续进行留下了隐患。因为张居正对“可疑之人”的定位与一般的传统思维不同,他不以道德水准来衡量可疑不可疑,而是以做事行不行、听话不听话为可疑不可疑的衡量标准。

为了完整地实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张居正用人的时候一般遵循“重用循吏,慎用清流”的原则。

张居正用人时,打破君子与小人的界限。有人总结他用人的经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重用循吏,慎用清流”。循吏就是脑子一根筋,只想把事情做好,把事功放在第一位,而不会有道德上的约束那种人,在古代一般会被称为小人,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可疑之人”。清流则不同,总是把道德放在第一位,一派正人君子的作风,在一般人看来这种人肯定是“不疑之人”了。但在盛行弹劾的时代,这样的所谓正人君子可能往往说得多,办成的事情少。所以,在张居正这里,那些虽然道德有污点,但能办事的人才是可用的人。在用他们之后,张居正往往也是用而不疑,放手让他们大干,只是会用制度的方式进行考核,用政绩决定升降去留。而那些名士正派之人,张居正总是避而远之,能不用就不用。在他看来,这些人喜欢挑刺,事情多,不利于自己的指导思想顺利地贯彻。

关于戚继光的任用就明显地体现了张居正的用人不疑。戚继光在与倭寇的斗争中立了大功,张居正就把他提拔到北京负责京城的防卫工作。但戚继光是南方人,他以前带领的手下都是南方人,这些人大多是新招进来的,比较老实听话。到了北方,京城附近的士兵都是世袭的,比较懒散。有人怀疑戚继光可能不适应北方的各种环境,如何带北方的士兵?但是,张居正果断地排除了其他人的疑虑,照用不误。他支持戚继光从老家招了一批新兵,用这些兵来激励北方的世袭士兵,使得士气大涨。后来,戚继光在边疆的势力越来越大。张居正派下去的监察人员不断打戚继光的小报告,说什么弊不在朝廷而在边关,把边关将士说得很奢华腐化,要求张居正对此进行调查。但张居正深信戚继光的为人,总是护着他。戚继光也很是知趣,也不时地以实物、美色等回报张居正。

按自己的标准挑好人并把他放在相应的位置上以后,张居正就不再去盯着看了,而是放手让他们去干。可以说,张居正与人相处用的是儒家的方式,重视礼义德仁。在选拔人才的时候用的却是法家的方式,注重实用,不以道德为评判标准。但到了用人阶段,张居正就开始用道家的方式了,在把好前两关之后,张居正就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然后就彻底放手,开始“无为而治”了。这种潇洒的境界是很多成功的管理者共有的特性。不管是在哪个行业,只有做到这一点,管理者才能把自己从繁琐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去思考更重要的战略性的问题。

无独有偶,美国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的经营最高原则是:“管理得少”就是“管理得好”。这是管理的辩证法,也是管理的一种最理想的境界,更是一种依托企业谋略、企业文化而建立的经营管理平台。

然而,眼下我们许多企业的管理离这种境界还有很大的距离。据最新的一份权威调查分析:“在中国企业每一层次上,80%的时间用在管理上,仅有20%的时间用在工作上。”而西方一些企业在管理工作中,“管”与“理”的比例是2∶8。

相当一部分企业有个现象——管理者“发号施令”,员工照章办事。在这些企业里,员工的最高目标就是干好分内的事,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被晾在一边。受从众思维的束缚,员工都很听话,少有人会越雷池一步。

对员工的不信任,直接挫伤的是员工的自尊心和归属感,间接的后果是会加大企业离心力。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进行换位思考,与员工建立起彼此信任的关系,在企业建立起一个上下信任的平台,无疑会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员工内在的潜能。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企业全员劳动合同制的推行,企业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必须通过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劳动关系法律制度,以规范、协调企业内部劳动关系,使全体职工在集体合同的规范下各自履行义务,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在协商中,企业行政与职工代表,地位平等,密切合作,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有关各项劳动标准,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平等对话。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起草制订集体合同,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正式颁布实施。这就有助于调整企业内部关系,使党政与工会、职工之间增进了解,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既使职工深深地体会公司领导的关怀和爱护,又使行政领导进一步了解职工的意见、愿望和呼声,企业凝聚力明显增强,职工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而“全面统管”的结果有两个:一是降低工作效率;二是挫伤员工积极性。因此,要想真正建立起一个有效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首先要对员工充分信任,坚决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鼓励员工独立完成工作。其次是通过合理授权,建立一个员工能充分发挥能力的平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员工有了自己的发展平台,就会缓解管理者的工作压力。

现在,西方一些企业正朝着“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发展。他们认为,只要人人都学会了自我管理,那些条条框框的管理制度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当然,这种理想模式的前提是,员工发自内心认同企业文化。但是,企业文化的形成并非朝夕之事。员工只有经历长期的企业文化熏陶,才可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进而形成坚实的信任平台,管理才能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张居正的改革历程中,正是因为他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以很快地形成了自己的组织,为他的新政改革奠定了基础。但是,他对可疑之人和不可疑之人的区分标准不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这一开始有利于大家为利益争政绩,但后来这些被提拔的循吏——所谓的不可疑之人,变得十分木讷,没有他那么有心计,也没有什么战略眼光。最后使得改革在他去世后很快就失败了,这与他的用人方式和评判标准不无关系。

其实,关于疑与不疑、用与不用,一直是困扰领导阶层的一个两难命题。历史上,曾国藩和左宗棠是老乡,都是封疆大臣,都处于同一个时代,但结果却各不相同,一个青云直上飞黄腾达,一个命途多舛几起几落。原因就在于两人的用人标准不一样,而他们所用的这些人对各自的事业发展起到的作用也不相同。左宗棠和张居正的标准差不多,他对手下的要求只有一条,那就是忠勇。肯听话,按他说的做就可以,不需要有心计。这样一来,他培养的手下只适合在他手下干,在别人那里就吃不开,自己闯荡官场更是不可能,所以在官场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上下总是一个人。一旦被发落也没有个有地位、混得有头有面的老下属出来帮一把、说说话。而曾国藩用人讲究全面,对一些名声好、实力强、潜力大的人特别重视。这样一来,他只是为这些人的仕途充当了一个媒介作用。手下的人不断地升迁,自己形成自己的影响,有的甚至混得比他的官位还高。这样一来,在官场曾国藩就形成了他的势力,一般没人敢轻易拿他怎么着。就是皇帝要处罚或外调他,也会受到他的许多老下属的庇护和说情。

纵观张居正的官场生涯,成也在用人,败也在用人。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社会改革的发起者,他很懂得知人善任,起用了很多实用的专才式人物,但也用了大量只会听话闷头闷脑的循吏,而没有起用一些有见识、有胆量、有远见的人,致使改革后劲不足,最终人亡政息,不免留下许多遗憾。

不管怎样,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往往是最懂得正确用人的重要性的,而且是最会用人的。而用人的策略和方式也是千差万别,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永远也不改变的,那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 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

    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

    《图说世界名人:甘地(和平变革的代表)》介绍了,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尊称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他是现代印度的国父,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也是现代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的精神思想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争取能以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 灿烂星空:自贡当代作家评传

    灿烂星空:自贡当代作家评传

    周云编著的这本《灿烂星空(自贡当代作家评传)》以评传的形式,纪实的手法,优美的笔调,真实地记录自贡市老、中、青三代近30多名作家的创作历程,精心描述了他们献身艺术事业的风雨人生,展示了历史文化名城自贡的文化底蕴,凸显了自贡文化建设的成果。
  •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最优雅的民国女子:她们,不曾输给时光

    一本描写民国才女的通俗读物,也是一本了解民国女子、学习民国才女优雅和提升个人魅力的书。时光总是无情的,却被这十四个或权倾一时,或明艳倾国,或才德震世的女子轻柔的化去其中的冷酷,留给世人和煦动人的春光。潘玉良、凌淑华、庐隐、吕碧城、萧红、林徽因、阮玲玉、陆小曼、石评梅、张爱玲……她们在女子本就低微的时代,却用独立自强将时光雕琢的如此曼妙可人,愉悦了自己,滋润了他人;她们在危机四伏的动荡乱世里,却守得住内心一份真情,用一番旷世痴恋为风华岁月浇筑了一座令后世敬仰的丰碑。即便狂浪呼啸,自有这十四个永锢于时光中的女子,用美到极致的馨德,为迷茫的你拨开生活的迷雾,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六代之民:张中行别传

    本书是中国现代文学学者、著名作家孙郁为张中行先生所作的传记。他从自己与张中行先生的交往中的感性印象出发,以饱含情感的笔触勾勒出这位有故事的老人的丰富一生。其间既有时间脉络,也有生命体验的线索,不仅叙其事,更画其魂。它的别致之处也在于,作者和传主的心灵之交,让这部传记在严谨客观之余,更多了以情动人的力量,对于想真切了解以至理解张中行的读者有很大帮助。
热门推荐
  • 猫腻

    猫腻

    村长说:“眼熟不是不可能的,马乡长原本就是咱乡政府的副乡长嘛。这回他跟你一样,不知咋的转了一回运,副的屁地一下变正的了,鸟枪换炮了。”突然老七就想起马乡长为什么瞅着眼熟了。那个给了他一张名片和两支香烟的人,可不正是他嘛!他就啊了一声,身上呼呼啦啦地热了起来。
  • 八脉奇功

    八脉奇功

    在宇宙的某个角落里,有这么一个神奇的星球,那里有一片神奇的大陆。大陆上灵气旺盛,那里的人把灵气沿十二正经积聚到身体各处,实现身体强壮、武力强大:有的练成铁沙掌,有的练成铁头功,有的练成金钢腿,有的练成了金钢不坏之躯。更有武学奇才,把十二经脉都练齐了,成为了举世敬仰的武尊!在一个名叫武阳乡的地方,有一个叫做曾凡心的小伙子,因为同在学堂的女学员刘玥对他投去好奇的目光,被乡长儿子王霸天打晕,却因此觉醒了曾在地球修练的记忆,得到奇经八脉修炼之法。曾凡心的故事便由此开始……
  • 世界名人经典演讲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世界名人经典演讲词(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世界名人经典演讲词》无论从题材还是形式、风格上,都比较典型多样,同时贴近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突出了“快乐阅读”和“精品读物”的主题,但是又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使读者快乐之余还能够从文字中体验到名家的人生感悟。
  • 回望一路走来

    回望一路走来

    她的经历,得到了网络25000000次转发。一幕幕不为人知的故事,在这里再次上演。当繁华落尽,留下的是一颗淡然的心。马冰情是个传奇,她的经历,即便是耄耋之年的老者看来,也会感叹不已:幼儿园被开除四次;学生时代,她既是学校中的“大姐大”,也是全年级第一名;她曾投资酒店、养大车跑长途、承包工程,当时她仅仅是个还在上学的小女孩;家庭迭遭变故后,她屡遭劫难,经历无数坎坷,当时她还未满20岁……《回望一路走来》是马冰情首部随笔集,她的勇敢、成熟、坚持、智慧,远远超过同龄人。在历经大喜大悲之后,她懂得了人情世故;繁华落尽,沧桑过后,生活复归于平淡;回望一路走来,她的心中留下的是一份坦然与从容。
  •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你渴望知识吗?”“不,我渴望妹子,很萌的那种!”“当你触及到人类的知识巅峰,无所不能的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那我渴望知识!”……V裙5414481732裙676941643
  • 穿成妖孽男神的心尖宠猫

    穿成妖孽男神的心尖宠猫

    大火席卷!她,来到异世!却化做媚世猫妖。情深似海!他,来自异世!却为她重伤失忆。前世的他,与今生的他,究竟谁最重要?默默保护,与霸道夺爱,究竟如何抉择?——————————————————————————片段“灵气是什么?可以吃么?”某女装傻。妖孽一脸黑线:“可以吃。”某女虽懵逼,还是硬着头皮装傻:“我要学着做灵气给哥哥吃!”妖孽妖艳一笑,极富磁性的声音带点挑逗:“嗯,日后,你便每日都做灵气给哥哥吃。”某女就这样,被妖孽缠着,相守一生。
  • 明伦汇编人事典老幼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老幼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梦幻超级系统

    梦幻超级系统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怎能没有自己的理想,可惜,因为新时代,百分之九九的人实现不了自己的梦想,幸运的是…
  • 一念焚天

    一念焚天

    弹指间仙神寂灭,生死间岁月轮回。天地容万物,乾坤纳虚无。游尽人间多少客,赤血云霄仍少年!
  • 见证长大1

    见证长大1

    谨以一篇篇的文章来纪念自己的一些记忆,因为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忘记!一个人的青春年华也需要回忆,希望值得回忆的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