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57500000005

第5章 如何拥有智慧——为有源头活水来

智慧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有了智慧,人们才能懂得如何获得地位、名利等外在的东西,也才知道如何驾驭财富、权力等外在的东西。但究竟什么是智慧,却不容易说清楚。有人说:我们读书,不就是在增加智慧吗?其实未必。因为书中告诉我们的大多是知识,而知识只是适应特定的场合,一旦离开了这个特定环境,这些知识就变得毫无用处。可以说,知识都是与特定环境相联系,不过是在特定环境才有效的东西。比如,牛顿定律看起来很伟大,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但是在量子力学适用的微观世界,牛顿定律并不起作用。而智慧则与知识不同,它超越环境的限制,在任何的环境都可以指导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对于一个人而言,任何外在的财富都可能失去,唯有一个人的智慧永远不会丢去。而且,一个人拥有了真正的智慧,就会懂得如何进退,如何看待得失,如何把握机会。当拥有财富、地位的人缺少智慧的时候,财富和地位也许会给他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灾祸。那么,究竟智慧是个什么东西?我们怎么才能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这是每一个人都会关心的问题,我们在这里尝试做一个回答。

我们看看古今中外的历史,会发现:所谓有智慧的人,总是在恰当的时间,做最该做的事,而且还能够用适宜的办法把事情做好。一个有智慧的人,总是能够很好地处理人生面临的各种问题,包括释疑生命的困惑、正确处理人生面临的各种关系。我们不仅要追问:一个人为什么可以拥有这种能力?我们不妨先读一段岳飞和宗泽讨论如何用兵的故事:

宗泽是宋代有名的抗金名臣,有一次他对岳飞说:“以你的智勇才干,比之古代良将,也丝毫不逊色。然而你喜欢野战,这不合古人兵法。你现在还只是偏裨将领,这样做尚且不妨。如果今后当了大将,不懂阵法是万万不可的,你好好看看这本阵图,认真研究、体会,今后作战时会有用的。”岳飞看了阵图之后,就把它放到了一边。不久,宗泽问岳飞:“看了阵图,可有心得?”岳飞回答:“留守大人给我的阵图,我已经仔细看过了,书上写的不过是一些定局罢了。古今的情势不同,作战又会面临各种不同的地形、地势,岂可按固定的阵图去打仗?兵家之要,在于出奇谋,常使敌军不可预料,方能取胜。比如在平原旷野之上,突然与敌人相遇,哪还来得及按图布阵?况且,我现在只是一员裨将,带兵不多,如果按固定阵式摆布兵马,敌人对我军虚实即可一目了然,要是以铁骑从四面冲来,那恐怕我就要全军覆灭了。”岳飞的这个回答出乎了宗泽的意料,他问岳飞:“照你所说,难道这些阵法都不足用吗?”岳飞回答:“阵而后战,兵之常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岳飞看来,所谓兵法上的一些“阵图”,无非是先假定什么环境、什么地势、气候等,然后如何结合这些客观情况排兵布阵。但在真正两军对垒的时候,环境千变万化,根本不可能和阵图上讲述的一样。正因为如此,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将军,绝不是像赵括一样“纸上谈兵”,而是如岳飞所言“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得出这样的道理:一个人面对的世界,是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一个人面临的问题,也是此一时彼一时;因此,任何一个所谓的具体方法,都不过是针对特定环境的特定问题,如果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和特定的问题,这个方法就会丧失它的效用。比如,毛泽东、朱德在井冈山时期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制定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略战术,在几次反围剿的作战中,屡屡取得成功。可是,我们要清楚毛泽东、朱德的这个打法不过是在那个环境的产物,适应那个特定环境的需要,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对象发生了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如果在今天中国和某些国家因为领土争端发生了军事冲突,中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敌我形势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必要固守什么“敌进我退”那一套战术了。而是根据新的敌我形势的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新的战略方针。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是学一个具体的方法,而是要学岳飞“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圆融智慧。只要一个人心中有大智慧,就会根据不同的问题和不同的情况,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好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不是刻舟求剑,更不是固步自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真正的智慧,不是固守一些什么方法,也不在于拥有多少知识,而是心灵升起的一种能力,一种对任何问题都能够恰当处理的能力。那么,人们心中如何才能拥有大智慧呢?对此,中国圣贤的很多经典都有所论述,我们姑且以儒家的《中庸》为范本,探讨一个人如何才能达到智慧的状态。

在《中庸》的开篇,指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和也者,先下之达道;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呢?从字面上看,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等这些情绪没有发出就是“中”,如果把喜怒哀乐等这些情绪发出来且恰到好处,那就是“中和”的状态。在这个“中和”的状态下,人们就有了与天地万物打交道的智慧,能够处理好人类面临的各种关系。那么什么地方能够发出喜怒哀乐呢?很显然,就是人的心。而且,心在发出喜怒哀乐的时候,不被喜怒哀乐所困扰,而且能够把各种情绪调控在适宜的状态,就能够达到一个智慧通达的状态。

如果我们仔细解读《中庸》的这句话,就会发现在中国文化看来,一个人的智慧就在一个人心灵之中,可现实中为什么有的人有智慧,有的人却很愚蠢呢?问题就在于一个人是否能够领会那个“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并不被各种情绪所干扰,始终能够把握智慧涌现的那个“心”。可是,一般的人为什么就到不了岳飞所说的“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呢?中国文化也给了很好的解释,我们对此不要故弄玄虚,一言蔽之,当一个人的心被“贪欲、愤怒、愚痴”等弊病所蒙蔽的时候,那么人心的智慧就无法涌现,就不能对客观的情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就会作出蠢事和傻事。人们平常所说的利令智昏、权令智昏、色令智昏等现象,均与此有关。

我们平时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很冷静的时候,很少犯错误,因为内心会告诉我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当自己勃然大怒的时候,往往会丧失理智,不仅会说错话,更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等事情过后又追悔莫及。所以,很多人都懂这样的道理:在自己内心极不平静的时候,一定尽可能避免做决策,其原因就在这里。诸葛亮对此有自己的体会,他在《诫子书》中说:君子之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家很早都会背诵这句话,可道理在哪里呢?诸葛亮的意思是一个真正的君子,都懂得在内心平静的状态下修养自己,通过减少欲望培养自己的德行。一个人只有在淡泊中,才能不忘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只有在心灵宁静的状态下,才能智慧通达,意境高远。诸葛亮所描述的境界,就是一个人心灵能够保持定力,能够不被各种情绪所干扰,在这个状态下才能明志致远。那么,在现实中,哪些情绪会干扰人们的心智进而让人变得愚蠢呢?

比如,一个贪财的人,如果在贪念不起的时候,尚且知道自己是谁,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有了这样的智慧,就不仅可以把工作做好,还能保护自己的平安。结果,由于大权在握,很多利益就会送上门来,一旦经不住诱惑,权钱交易,最终东窗事发,身陷囹圄。原因何在?这就是利令智昏。还有一些人,喜欢大权在握的那种荣耀和尊贵,结果该退出舞台的时候不懂得功成身退,最终在历史的车轮面前不得不退出舞台,却导致身败名裂,这就是权令智昏。还有的人过不了美色这一关,一夜贪欢之后,却发现已上贼船,最终咎由自取,自作自受,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都是由于内在的智慧被蒙蔽之后出现的问题,正是因为这样,孔子才说:无欲则刚。孔子这句话,看似很简单,实则有大智慧。

既然人人心中都可以拥有大智慧,我们如何找到这个智慧呢?中国文化也做了很好的回答。如前所述,智慧的涌现就在“喜怒哀乐之未发”之处,那么,我们就要时刻保持内心的清净,尽可能不要被欲望、嗔恨、嫉妒、痴情等这些情绪所干扰,时时关注自己内心的纯净,当一个人内心清净的时候,就能够让心灵处于有智慧的状态,就能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类似的体验:当自己很清醒冷静的时候,很少说过分的话、做错事;因为自己心中涌起的智慧会告诉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但是,当自己在欲望的诱惑下丧失理性判断的时候,或者在怒气冲冲的情况下冲昏头脑的时候,最容易说错话、办错事。有俗话说:恋爱中的人最傻。这当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不可否认,当一个人被痴情控制的时候,心灵的智慧和判断力就会削弱,这种情况下确实容易导致判断力下降,甚至会看错人、做错事。

儒家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佛家说人人心中都有佛性,因此每一个人都应该自信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我们作为普通人,如果希望成为一个拥有智慧的人,就要尽可能让自己的心灵宁静,尽可能排除心灵的干扰。人们在奉劝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说做事一定要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为什么如此?就是因为心无旁骛、一心一意的状态,智慧才不容易被蒙蔽。所以,真正做大事的人,一定是能把自己的心管住的人。我们说一个人很难不犯错,但是真正的大英雄,却可以在万千诱惑和干扰的情况下管好身心,集中心智,在这种情况下智慧涌现,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理解为什么陈毅吃糍粑蘸了墨水,牛顿煮鸡蛋却把手表放在锅里,这就是心智集中在一点表现的状态,这种人最容易出大成就。

著名围棋国手聂卫平在围棋上取得巨大成就后,开始喜欢桥牌,甚至希望在桥牌上也能有所建树。在20世纪80年代,聂卫平访问日本,会见日本围棋界的大师吴清源先生,当知道聂卫平醉心于桥牌的时候,吴清源告诉他:搏二兔,不得一兔。据后来聂卫平回忆,吴清源的告诫,给他当头棒喝:一个人做一件事,能够做到极致,就很不容易;否则顾此失彼,不免一事无成!禅宗常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就包含了这个道理。

在历史上,很多大人物天生就有集中心智的自觉和能力,懂得通过培养自己的定力来提升自己的智慧。毛泽东早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曾经到最繁华的长沙街头读书,在周围人来人往的环境中,毛泽东身无旁骛,专心致志,专注于自己的阅读。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不到安静的地方读书呢?实际上这是毛泽东的“安心”之法。如果在这种熙熙攘攘的环境中,毛泽东能够集中心智读书,那么还有什么环境可以干扰他的心智呢?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后来毛泽东在两军对垒的艰险环境中,面临生死考验,都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猛虎断于后而面不改色。一个人也只有到了这个状态,才能不被外在的环境干扰而迸发智慧。又如蒋经国有一次拜见著名的高僧广钦老和尚,广钦老和尚因为平时只食水果,被誉为水果和尚。老和尚告诉蒋经国:人生一切的智慧都是从定力中来,而人生定力的培养要从静中来。据说蒋经国听到后,当时就大加赞誉:老和尚的话,不仅是对我的教育,也是当今教育和军队训练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由此可知,蒋经国也是一个明白人。当然,任何一个人也并非能够一直内心清净,所以,再伟大的领导人,一旦被权位所迷,被歌功颂德所迷,也难免做错事。更何况,当今的人们,有不少机会面对光怪陆离的世界、灯红酒绿的诱惑,很多人变得心浮气躁,根本不懂得如何做到静下心来,聆听心灵的智慧;因此,很多人往往在各种诱惑和情绪的波动中,失去正确的判断和自我操守,最终人生也在各种无意义的消耗中迷失前行的方向。

当然,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说一个人必须丢掉任何欲望,坦率地说,这对于普通人根本做不到,但是,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应该警钟长鸣,尽可能管好自己,而不能做欲望的奴隶,最终受制于人。我们虽不能做到完全清净,却可以尽可能做到让自己的心灵保持宁静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可以把自己内在的智慧涌现出来,做到挥洒自如,进退得当,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把该做的事情做好。现在很多年轻朋友为什么心里有那么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固然多多,其中之一,就是在光怪陆离的诱惑中,很多年轻人开始迷失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谁,更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最终导致精神焦灼,空把青春时光错过。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一定是能够在众多诱惑中保持定力的人,能够多倾听内在智慧的召唤,而不是在追逐外在诱惑的过程中迷失自己。

同类推荐
  •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

    “没有任何借口”体现的是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完美的执行能力。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精神的人:他们想尽办法去完成任务,而不是去寻找任何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 没有不带伤的船(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没有不带伤的船(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最好的教养在哈佛

    最好的教养在哈佛

    哈佛大学被誉为“高等学府王冠上的宝石”,成立300多年以来,先后培养出了数以千计的社会精英。从这些精英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到,除了他们自身的努力以外,在哈佛学到的收获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哈佛精神始终鞭策他们向成功攀登,是哈佛大学成功的教育理念缔造了他们辉煌的人生。本书从青少年励志角度出发,通过具体的哈佛事例揭示出哈佛大学培养社会精英的秘密,给广大青少年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力量,以此来激励他们奋发学习,努力走向成功。 另外,每位家长也都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此书,品味哈佛的教育精华,帮助他们在成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 成功必备的条件

    成功必备的条件

    今天的时代是个竞争的时代,社交便成了我们竞争过程中绝对重要的环节。试想如果你能凭自身的社交才能,广交朋友,广结关系,征服了你的周围左右,那你就等于征服了你置身的世界,你就真的成为人中之龙、乌中之凤了。在沟通之中,人们彼此观察着态度、行为、眼神,是为了作强弱判断。一个人若要使沟通顺利,就得在态度和行为上掌握分寸。
  • 所有的美好都是因为坚持

    所有的美好都是因为坚持

    “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又有什么区别?”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会有重重的障碍,哪怕再简单的一个梦想,能够实现的也寥寥无几。就拿读书这件事情来说,有人建立计划,一个月读两本书,计划时间是一年。可是,到了年尾便会发现,原来这一年连十本书也没有读到。书翻开了,可是页码还是开始翻开的那几页。为什么没有读完?因为生活烦恼太多,因为时间太紧张,因为太累了……心里总有说不完的借口。或许,也有人真的读完了。在地铁上读,在咖啡馆里读,在公交车上读,在深夜那盏床头灯下读……无他,不过是懂得坚持可贵而已。做不到,还是做得到,其实,都是你自己说了算。没有人会抛弃生活去完成梦想,那些完成梦想的人,不过是懂得坚持。
热门推荐
  • 江山华图

    江山华图

    【已完结】她苏尤,表面还是一个孩子一样的,却上得了朝堂也上得了战场,撕得了白莲也虐得了渣渣,唯独面对师父和他的时候才像个真正的孩子,调皮幼稚的不行。“师父说了,我不能跟男生走的太近。”苏尤小朋友一脸乖巧。“你师父更重要还是我更重要?”君江言淡淡的瞥了一眼苏尤。“当然是……”苏尤偷偷看了一下君江言,咽了咽口水,“当然是我家言言宝贝最重要啦!”(一脸求生欲)“嗯……”君江言表示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一步一步走来,从无权无势,到权倾朝野,从一个心性不定的小女孩,到一个淡定沉稳的摄政公主,身后,永远都有他的身影。那日细雨绵绵,宫门前初遇,从此开始缠绕一个解不开的结,是结亦是劫。——江山华图为君守,定国安邦臣分忧。——愿与卿做凡俗游,却守空楼独酌酒。一颦一笑,初见便是钟情,一眼便是万年。也许真的如人们所说,总有那么一个人的出现,会让你觉得人间值得……千年以后,我是否还会遇见你,以让我们弥补前世未续完的缘……
  • 青玉案

    青玉案

    她一双纤手,剖尽世间冤魂!愿所有不公,终将沉冤昭雪,眼睛所见,云开月明。
  • 太子别骚

    太子别骚

    一个甜甜的小短篇假正经千金大小姐x骚气满满太子爷又名《明骚易躲,暗骚难防》甜甜甜宠宠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余生为你守候着

    余生为你守候着

    第一次相见,她六岁,他八岁,他觉得她就是一个小魔女,她觉得他就是一个面瘫。第二次相见,她八岁,他十岁,两家父母相互看对眼了,给他们定了娃娃亲,两人却相看两相厌。本以为他们会一直这样相处下去,最后会解除婚约,却好像有一些东西在悄悄变化着……
  • His Own People

    His Own Peopl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歌德谈话录

    歌德谈话录

    本书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活动的集子,很多人自然地把它当作歌德的传记来阅读;但是我认为,它更加直接和突出地显现出了歌德关于文艺、美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等方面的思想,所以还可以称得上是“歌德的谈话录”——就如《论语》体现着孔子的博大思想,以“谈话”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方面地体现“作者”(在这里,真正的作者应该是歌德了)思想,不受时空体式的限制,没有逻辑思维的束缚,是作者精神面貌的直接呈现,也是我们来阅读歌德、理解歌德的最贴近的一扇窗户。
  • 我真的是科学家

    我真的是科学家

    十万后,人类进入了第二次辉煌的星海纪元,强大的修正者,学识渊博的阵法师,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景象……直到巨魔星系军队的再一次到来。十万年前的耻辱被战火彻底点燃!贯穿银河的宏伟长城!无数战士拼尽全力的战吼!为了血脉的自由而奋战!!
  • 做个淡定从容的女子

    做个淡定从容的女子

    生活是一条宽阔的河流。淡定从容,静水流深,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品质。只有当一个人远离了繁华与喧嚣,彻底安静下来的时候,才会审视自己的内心,找到那个真实的自己。本书以一个女性的视角整理和筛选了八篇文集,分别讲述了“用心”“信念”“勇敢”“自爱”“憧憬”“胸怀”“珍惜”“释怀”的故事。文笔清新而治愈、内容伤情而不伤怀,能抚平读者的心灵,能提升女性朋友的气量和格局。每天一篇,可以帮助每位热爱生活的女性在浮躁不安的世界里活得精致而闪亮。
  • 茶疏

    茶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