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9900000002

第2章 海船穿梭的年代

1 当时光流转到18世纪上半叶,当第一艘海船在阳光绚烂的辽河水上,迟疑地向田庄台驶来,试探着向河岸靠拢,并把自己到底泊下来的时候,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呢?

在此之前,田庄台人业已追随了海船好久,日子的延续,需要他们经常溯流而上去到牛庄,参与到力所能及的贸易中去。每一次奔赴,都会使他们对牛庄的羡慕更增几分,以至于此刻那种酸甜掺半的情绪,早已在心底里积蓄得满满当当了。

于是在第一艘海船靠过来的那天夜里,温热的火炕上,定然有许多个家庭在集体地辗转反侧,彻夜未眠。

海船来了。是的,海船终于来了。有必要重新打理日子了。是的,得动动脑子了,许多事情,都得做出新的安排。尽快。是的,还得尽快……

那是一艘吉利的海船。

那是一艘什么样的海船呢?是天津的卫船,还是山东的登轴?是福建的雕船,还是江苏的沙船?是浙江的乌船,还是广东的红头?或者河北的改巧船?或者台湾的横洋船?总之它是一艘吉利的海船,大吉大利的海船。

多年的耳濡目染,早已使人们熟知了这些海船的名字,甚至已摸清了它们各自的来龙去脉,不过人们仍然乐于将其笼统地称之为“南船”或者“大船”;前者是地理方位上的区分,后者是对船体规模的强调。人们愿意将家里的河船与之分开来,不为制造生分,仅为突出自己对人家的另眼相看。

人们对舵手以及船工,个个都表现出了足够的热情。还按着富有经验的船长的指点,在河岸上做了些有可能达成的改善,哪怕实际上并不起多少作用。然而此刻做些动作是必须的,动作本身就够了,效果已可忽略不计。他们需要动作来发散自己巨大的喜悦,尤其需要以此表达对来船的欢迎。那欢迎已无以言表,除了动作。

明天的财富和繁荣,此刻显然已手掐把拿。

尽管时下的田庄台,还不过是个“不够卫生的卑陋的小村”。

2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有一支阵容讲究的英国使团,打着为乾隆祝寿的旗号,来试图开通中英贸易。使团中一位了不起的制图员,曾以绚丽的水彩,对中国船只进行了珍贵的纪实绘画。通过他对沿途所遇船只的描绘,可以约略再现田庄台人的当年所见:

南船最显著的特征,是体态庞大,它们一般竖有3个桅杆,“桅杆是用一根树干做的,很长”;“船上主要的和前边的帆是用竹席做的,编织得十分结实,通过穿在上边的数根水平竹竿将它们展开。后边的和顶上的帆是棉布做的。帆的升降,是通过拉扯拴在帆上的竹竿上的绳子来控制的,也叫吊索。这样帆船就可以方便地乘风远航了”。

这样的南船,“能够承载200吨。不过其船底平坦,吃水浅,可以通过河流进口的浅水区”。这些大船飘着“符合中国特色”的风向旗,“装饰俗丽”。

有的大船“头尾形状一致”,“船头每一侧都画有一只眼睛,可能这意味着使船看起来更像鱼,也可能意味着在用眼睛看到危险后便能避开”;“还有一种货船,只有一面竹席制的大帆,可以很快地张帆或收帆,然后,再像扇子一样折起来”。

每只大船的船舵上,都用漂亮的汉字,写着船的名字;多数“船舵做得很粗糙,不能方便地操作,抛锚时常被拽出水面”;“船上的两个锚是用笨重的木头制成”,“锚的几个部分用栓钉扎捆在一起,结合部分用铁”,人们把锚称为“铁木”。

“拱形的茅棚下即是船舱,水手们在里边睡觉”。

甲板上携带有许多长长的竹竿,以“便于搬运船上的货物”……

从相关资料可知,那种载重量很大的船只,多来自闽浙,它们“色彩鲜艳,样式美观”,“平底平头,船行稳而较慢”;其主桅杆被俗称为“大将军”,据说价值很是不菲,就连船底和船帮,所用也多是“材坚而巨”的一尺二寸厚的樟木板。

那种装饰有鱼眼睛的大船,可能是山东船,特点是“头尖底尖,劈水能力强,吃水较深,航行稳而快,船头上有一根鼻梁形的竖木,整个船帮根植于鼻梁上,鼻梁两边各雕刻一只眼睛,船头如同鸟头一般”,遂叫“凤船”,或者“鸟船”。

往返渤海湾一个来回仅需45天左右的“宁波船”,也不乏同样雕有眼睛者。由于海域具有一定的共性,船舶构造甚至名称也多有雷同。作为辽河主要交通工具的舢板,也绝大多数都要在船首画上眼睛。眼睛几乎是中国船只最偏爱的传统图案,却也会因船只性质的不同而相异:渔船的眼睛是向下探视着鱼群;商船的眼睛则是专注地眺望着前方。

3 对当年人们所见的“南船”,还可以作出进一步区分:

船体大些的,多来自长江以南各沿海港口,即后人所谓的“南洋航线”,是东北与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的互动。“由福建厦门开船,顺风十余日即至天津,上而关东”。东北既丰又廉的粮谷,对这些地区产生了日益增长的吸引力,即使是卸货于天津的南方商船,也向来都要“往奉天沿海地方贩豆南旋”,不仅不回空,还要满载。

船体小些的,主要来自环渤海诸港口,比如天津、山东、河北等地,这些线路被统称为“北洋航线”。其中名为“燕飞”、“花鞋”的船只较多。据说前者是对船速的描述,意指其快得像小燕子飞似的;后者则是言其外形之美,船帮均绘有绚烂的油彩。这些船只在康熙年间(1683年)海禁解除后,迅速奔赴东北,曾一度使辽河呈现出“掩江之势”。

无论船体大小,船舶都一律木制,驱动皆依赖风帆。这给英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也让他们很发了一通感慨:几个世纪以来,中国船只的设计都没有发生过什么改变。中国人厌恶改革,他们是那样依恋传统,以至于尽管是在广州那样每年可见到很多外国船的地方,中国人也仍然不肯变革他们自己的船。

然而中国人也正是依靠这种在外人眼里老土十足的帆船,实现了海河联运,使天南地北得到了贯通。帆使八面风啊,使得顺手了,也就好用了。

大船张帆自南海、东海或黄海而来,浮渤海,涉辽东湾,入辽河口。早年也可趁着丰水期,将船直接驶入河道深处,不过可以如此操作的日子不多。在大部分历史时间段里,都需要大船们在河口码头将货物倒置到体型小巧的河船中,再由河船来完成余下的航程。

河船扬帆溯流而上,并于史上留下了最为辉煌的记录:由辽河转入松花江,由松花江转入黑龙江、乌苏里江。实打实的天南地北之贯通。

明朝就曾这么干过。明《勒修永宁寺碑》、《重修永宁寺记》言,当年奴儿干地区(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精奇里江地区)所需物资,都是这么个运法:由辽河运至开原老米湾(今丈沟子村),再联合一段陆路,转入松花江。1440年代筑起辽东边墙,此航线被弃。

康熙帝为防沙俄之患,也曾于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启动过相类似的航路:由伊通河转入松花江,再至黑龙江。甚至在晚清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之际,盛京将军赵尔巽也还在认真策划再开此航线,侈望能够重振辽河水运。

4 自然的,在田庄台泊来第一艘海船之时,也定非牛庄再无海船可泊之际,而必是尚有更多海船仍在驶往牛庄的途中。哪怕航行过程中,掌舵的可能会一边操舵,一边忍不住要拣些犯不着忌讳的词儿,来暗暗诅咒河道的难行。

前往牛庄必经的田庄台至三岔口河段,长58公里,河槽断面在400—250米之间,自下而上逐渐变窄。此段河道蜿蜒曲折,横向摆幅度大,弯道塌岸多,很容易淤出河心沙洲。人们将这种沙洲俗称为“碛子”,它们大小不一,明晦不同,是过往船只最需要回避的东西,否则就只好淤浅了。淤浅总是跑船人无法避免的心事,除非看河的脸色而做出相应的转移,否则甩不掉。人们为之可以作出的努力尚且十分有限。

第一艘海船的抵达,验证了辟田庄台为新的河口码头的可行性;田庄台人的踊跃配合,还使这可行性更具可行性。

第一艘海船的船长,将情况转达给第二位船长,第三位和第四位船长,也就很快都知道了。再一次出航的时候,他们紧随着第一位船长,也将船泊靠在了田庄台岸畔。如果向下游的一次短距离迁挪,就可将业已纠结了数年的心事丢掉,不干不就是太没眼窝了吗?

渐渐地,田庄台的南船,多起来了,河之右畔桅杆林立,帆影重重。

人们对南船也愈渐熟悉了。

想来人们当年没机会认识乔治·斯当东(英国使团的负责人之一),不过斯当东却以文字,记录过他们眼前的船:

中国各地的船,所有的船舱都是分成间隔的。可能他们的经验认为这样分开更方便。不同商人的货物分别装在不同的间隔里。一个间隔由于某种原因漏进水来,不致流到其他间隔去损坏别人的货物。此外,假如船只某部分撞到岩石上打出漏洞流进水来,水可以限制在一个间隔之内,不致到处漫流,这样船就不易下沉。此外,一个商人的货物分装在几个间隔,一个间隔漏进水来,其他间隔的货物还可以保存。欧洲商船的船舱从不间隔成小舱,除了不习惯这种做法外,重新改装还需要一笔经费且还未必适用也是个原因;另一个反对的理由,就是这样分开,会减少舱内货物的装载量,而且也会无法装载体积巨大的货物。但这些缺点同整个船只,包括全体乘客和货物的安全比较起来,还是属于次要的。

传说中的指南针,人们也见识到了:“掌舵的指南针就放在旁边,指南针四周还点着香”,“甚至有时以鲜果供奉它”。不过似乎也只是恭敬着而已,看起来舵手们并不怎么指望靠它行船,因为英国使团的那位制图员很快就发现,“尽管据说中国人很早就了解如何使用指南针……但他们一般还是沿着海岸航行”。制图员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他们不擅长航海”,“不是专业的航海家,不能将天文知识用于航海,也不善于指挥他们笨重的船只”。

不过那毕竟是外人的眼光,敏锐却未必贴切。当这事落在田庄台人的眼里,没准儿就曾引发过这样一番说法:你看看人家那手艺,根本用不着劳烦罗盘,就能轻车熟路地摸到辽河口来!那可是漂洋过海呀!

这么赞叹着的时候,与牛庄交错的过渡阶段,也就结束了。

田庄台人抬头远眺,发觉辽河的轮廓原来是那样动人。

5 田庄台人忙起来,亘古未有地忙起来。

他们忙着到码头的大船上装卸货物,忙着在镇里支起必要的新铺子,忙着跟天南地北的货商讨价还价;那些新入门的,也还得起早跟老师傅学记账,贪黑跟前辈们学打算盘……这样的忙碌,是他们未曾经验过的,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日子里,他们把做饭吃饭的时间都省俭了许多,甚至连夫妻拌嘴也省略了。

几乎每个人,都真真切切认识了“商”字;个别聪明人,还通透了“经营”暗藏着的玄机。很多人已拿自己当“商人”,最不济者也视自己为“小贩”,即使他们未必就已把钱看得很重,却也人人都在夜以继日地谋划着赚钱。

经营,赚钱,那一种智性的快乐与成就,在生活中的首次全方位渗透,让他们真实感觉到了自己的活着,已明显的更有意思,更有味道。

然而大船,带给他们的改变,仍然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想或许他们还没有去过远方,却有从更远的远方漂来的大船,总会将远方的消息传递给他们。携带消息的大船往来穿梭,让他们确信自己经见了世面,延展了眼界。

尽管田庄台人不曾见识过高级别的官船,却仍从大船那里获知了官船的一切。他们知道大船们不喜欢官船,因为在那漫长的航程中,大船们总有很多机会,不得不为官船们让路,倘若不小心堵着了人家,耽误了人家履行公务,那就有可能遭到最次是打板子的惩罚。

官船们不仅在构造上与商船有明显区别,人家还会在船上高高支起威严的盖伞,或者两层,或者三层,三层比两层的官衔更高,更令人敬畏,也就更需要大船们及时避让;倘若你忘了看那盖伞,人家的船头也还会醒目地支起几杆鲜艳的旗子,或者挑起两只硕大的灯笼,灯笼上描着壮观的汉字。这些都是表明此船有大人物在场的告示,并无声地责令你无条件让路,没谁管你载重多少,是否方便。

没机会上过官船,也就常常地那么远远望着。人家的船帮饰有漂亮的彩画,甲板也是油漆过的。对了,晚上或者下雨的时候,船舱的门口还会有帘子撂下来,好像是用牡蛎壳做的,样子很好看,显然光线还仍可以从条条缝隙透进舱里去……

这些大船带来的信息,如此种种,总能使田庄台人在与邻村的亲家公小酌闲侃之时,毫不费力就占据了上风,并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总占上风了。以至于他们还曾暗中打定主意:与邻村的交往最好是只娶不嫁;邻村人太没见识了,不配娶田庄台的闺女。

6 大船,却并非一走一过就算了,也并非改变一下人们的生活模式就算了。

事实上大船们在来来往往中,带给田庄台的影响太多也太大了,除去财富显见的积聚,更于无声中改变着人们的心理以及秉性,甚至还加深了人们对死亡的认知。

在那船来船往的一百多年间,一准儿有些人们业已熟识的水手,在船只再一次靠岸时,不曾下得船来。岸上的男人们怅怅地怔一怔,继续忙乎手头的活儿,忙乎完了,仍觉得心头那怅怅的东西还在,也就由着自己在哪个旮旯儿颓唐地蹲下来,燃上烟草,望向那深不见底的辽河水,发发呆。许多年间,他们早已习惯将船上人的经历都当成自己的,好以此丰富自己的见闻,此时此刻,船上人的离去,就貌似自己也离去了一回。当消息传开来,或许还会有个女孩儿要因之在背地里偷偷抹泪,如果他和她已然悄悄私定了终身的话。

田庄台的男人和女人,都发现了远方以及更远的远方,还潜伏着秘密。

田庄台人的日子,因了大船的往来,无论悲与欢,都要较邻村人有更多的体验。

田庄台人的情绪,因了大船的往来,无论喜与忧,都要较邻村人有更大的起伏。

田庄台人对生命,因了大船的往来,无论短与长,都要较邻村人有更深的理解。

田庄台人或许不再介意把女儿嫁给邻村人,在他们确定了命里终有变数之后。

辽河水像岁月一样地流来,又像岁月一样地流走。流来与流走的同时,也拉近与推远了一波又一波的大船,以及大船上那一茬又一茬的人。田庄台与田庄台人伫立于岸边,在河流与岁月的流转中,渐渐地变老,变古,变得沉稳,变得内敛。

7 镇子还是那个镇子,还傍于辽河右岸;镇子却已不再是那个镇子,百余年间,镇里聚集了更多居民,耸起了更多住屋,支起了更多商铺,开辟了更多街市,也铺就了更多石板路。尤其是,镇子已不再是那个不够卫生的卑陋小村,而早已是个繁华的商业名镇了。

当田庄台在世间显然已博得饱满的声誉之际,或许是个好心眼的船老大,在吞下末一盅高粱烧后,迷离着眼睛瞅着对面那个相熟的镇中人,说:明儿,再不方便来了。

那个镇中人正举杯欲饮,杯至唇边,也就啥都明白了。

是夜,温热的火炕上,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再一次的集体失眠里。

其实人们早知道这一天迟早都会来。后来人们还清楚,这一天就快来了。再后来,人们甚至已预感到,这一天保不准儿就是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不过这些也都挡不住失眠。

没有月光的夜色里,他对妻耳语: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该人家没沟营子鲤鱼打挺翻个身了……哪怕他自个儿的心里,也正惆怅得紧。

8 漂亮又大气的南船,当年是如何在祖宗眼皮子底下来的,今儿,也以同样的方式,在后人眼睁睁的注目里,陆续地,一只再一只地,走了。

渐行渐远的船上人,或者招招手,或者不招手。不是哪个没良心,要怪你怪辽河水。可是哪敢怪它呢?若非它如此,就连今天这心口的痛,田庄台人也难得经验。

水往低处流啊,不简单。当人正往低处走的时候,才会意识到这也是一种本事,进而敬服于水,包括身旁这渐淤渐重的辽河水。

然后人们又发现,自己的心头,竟是又嫉妒又恨。而这是祖上未曾体验过的情绪,祖爷爷说当年对牛庄只存羡慕。人们就怀疑自己可能过于小气了。

其实这不关小气的事。当别人拥有了你没有的东西,多会引发你的羡慕;当别人拥有的正是你失去的,才会招来你的嫉恨,一如被谁横刀夺爱。时至今日,田庄台人仍爱说这样一句话:先有田台,后有营口。

世间轮流转着的,不只是风水、机遇和财源,也还包含了人之情绪。羡慕,嫉妒,恨,也紧随着海船泊岸之地的迁挪,在牛庄、田庄台和营口之间,淋漓尽致地流转着,直到再南些的大连,招惹去营口的嫉恨,这种情绪在辽河沿岸的流转,才算告一段落。

不管你是啥心情,一天再一天,海船只只见少。

在这钝刀割肉般的痛楚里,田庄台人第一次同情起牛庄来。

同情,感同身受之情;非身受,妄谈同情。

也还抽空转了个脑筋,揣摩出牛庄当年对自己的嫉妒和恨来。苦笑笑,罢了。

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人们在岸边用眼神商量。

他们还没有想好,海船就已经彻底消逝了。

同类推荐
  • 带露的草芥

    带露的草芥

    每当诗意来临,我总被一种巨大的幸福和感动包围,我觉得这是伟大的造物主赐予我的最荣耀的恩典和眷顾;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这是生我养我的这块淳朴土地给予我的最大程度的偏爱和关照;每当诗意来临,我觉得自己是在享受生命里最自由最浪漫的一件事。
  • 藕花深处金石韵:李清照和她的艺术世界

    藕花深处金石韵:李清照和她的艺术世界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宋词中的一朵奇葩,这与她的生活和经历息息相关。跟着作者的文字,再见女中李易安的当行本色,领略其幽雅风骨,痴人雅趣。透过千年的烟雨,再见易安的当行本色。本书共分为八章,作者透过千年的烟雨,从李清照的生平发展以及词的发展演变来审视李清照的词和她的艺术世界。
  • 荷马史诗·奥德赛

    荷马史诗·奥德赛

    《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奥德赛》是以特洛亚战争传说为题材的“系列史诗”中惟一一部传世的“返乡史诗”。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用木马计攻陷特洛亚城之后,率领自己的军队渡海回国。途中遭遇各种艰难险阻,历经十年飘泊,随行同伴全部遇难,只有他在女神雅典娜的佑助下,坚韧不拔地孤身一人回到久别的故乡。
  • 草原轶事

    草原轶事

    草原上的公安局。正是夏季,十几个干警围坐在办公室里的炉火边,听达瓦局长布置任务。县城的人早已有了第一代身份证,大多数牧民却没有身份证,有些甚至不知道身份证是干嘛用的。那几年为了推广使用身份证,每年夏季要组织干警去牧场、牧户,给牧民拍照、登记,而后集中送拉萨办理。这项工作开展了两年,今年是第二年。抽到这个工作中,会耗费掉整整一个夏季,没有星期天,没有休息,更要命的是乡下的条件艰苦,谁都不愿摊上这份差事。炉子刚刚升起,炉火不旺,办公室里异常地安静。
  • 不锈时光

    不锈时光

    继《八十年代中学生》后,著名摄影师任曙林全新力作。一本带有自传色彩的回忆录,大量珍贵照片独家披露。积淀多年,一次对影像的文学化书写方式的尝试。用笔尖与底片记录一代人的青春与成长。在《不锈时光》中,作者袒露自己的青春与摄影之路:特殊年代的学生岁月、摄影的启蒙与摸索、拍摄《八十年代中学生》的前前后后、离开中学生之后的矿区拍摄、下海后的迷茫与顿悟、与父亲既简单又复杂的感情……敏锐捕捉那些胆大妄为的勇气、暧昧幽微的情愫、隐隐的愧疚与不舍、当头一棒的顿悟,正如我们每一个人曾经走过的青春。
热门推荐
  • 春草暖阳皆为你

    春草暖阳皆为你

    新书《生命拔节之时》更新中哦~————说出来可能没人信,洛野,特别行动队三队队长,铁血头子却有一位时时刻刻想着出门浪、蹦野迪、奔向自由的小女朋友徐周周。也万万没想到,心狠手辣洛队长居然是一条在女朋友面前随时开启话痨模式的阳光巨型犬!
  • 九星灭神诀

    九星灭神诀

    这片神奇的大陆之上,九星神诀,唯快不破,灭神九星,斗转星辰,天道不公,九星灭神……
  • 本摄魂使名耶律陌

    本摄魂使名耶律陌

    【随心所欲女主X不知道怎么形容的男主】1Ⅴ1 /剧情看着办的说/世界上有一群掌管生死的人,他们有千变万化的能力,听起来很高逼格,但是他们有一种业绩的东西,业绩不达标,留给你的路就是辞职叭:)辞职的话大概等于魂飞魄散的叭
  • 报告爷,娘娘要休夫

    报告爷,娘娘要休夫

    她是东宫最得宠的女人,却让心爱的男人伤得体无完肤,放夫书一封,孟婆汤一碗,从此是陌路人。“韩素素,你这个坏女人,你是个大骗子,说好一起开枝散叶,你为什么狠心抛弃我?”“放手,立刻放手,殿下身娇肉贵,你要播种找其他人吧,臣妾的肚子实在没空,垃圾男人只会制造垃圾。”记忆的碎片慢慢拾起,她握紧拳头对自己说:我小仇不记,大仇必报。再次收到放夫书的某人气得头顶冒烟,“来人,立刻通知各洲县,全国通缉韩良娣,务必将她安全带到本太子跟前。”“韩素素,你休想逃,放夫书本太子不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道门召唤系统

    道门召唤系统

    九叔:什么?我要飞升了?哈哈哈……教导了这么多忘恩负义之徒,我终于能飞升了!张三丰:嗯?武道之路的更高境界,我张三丰来了!袁天罡:天机之下,仙者自成!历经两百余年的苏岚终获系统,接引诸天人杰上六界,入灵虚,建立威压世间的宗门。
  • Tales of the Grotesque and Arabesque(II) 怪诞蔓藤花纹的传说
  • 明朝探案小分队

    明朝探案小分队

    探案我们是认真的,剧情是扯淡的。我们就是探案小分队
  • 我家小宗主

    我家小宗主

    修行以修心,我辈道中人,与天斗,只争那一缕成仙的契机!修仙界,有修士蛮荒,有图腾战士所以纷争开始了!作品是慢热型的,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收藏
  • The Clouds

    The Cloud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登天奇缘

    登天奇缘

    天才少年,惨遭迫害,武功尽失,堕入凡间。重生之路,谁主沉浮?月圆之夜,登通天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