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7500000014

第14章 檀道济成《三十六计》 刘义庆纂《世说新语》

江州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雄踞长江中游,西控荆蜀,东扼吴越,北望燕豫,南接零桂。在以河道为主要交通干线、又无重火器且南北割据的时代,其战略地位尤为重要。特别是就南方割据政权来说,在对外关系上,因有长江天堑,进是保证前方取得胜利的基地,退为拱卫京师安全的有力屏障。就南方政权内部而言,江州在战略地位上是一座具有非凡意义的城市。江州是南方政权的八镇三强(荆州、扬州、江州)之一,又位处京师和第一方镇荆州之间。历史学家田余庆在《东晋门阀政治》中指出:“江州若合于荆州,上游就更能自主,从而对下游的优势也会加大,建康将受到威胁;江州若控制在建康朝廷之手,荆州方镇将难于独立,有可能受制于建康。”可见江州在内廷与方镇强权之间的重要制衡地位。

东晋时期,江州地域辽阔,相对稳定,加上中原南渡流民众多,兵源充足。经东吴、西晋100多年的开发,江州的农业已有很大的发展,成为江南稻米的主要产区之一,无论是京城建康还是军事重镇武昌,都要依赖江州的粮食供应。江州北临长江,东有鄱阳湖,水网密布,交通发达。《晋地道志》称:“浔阳南开六道,途通五岭,北导长江,远行岷汉,来商纳贾,亦一都会也。历宋、齐、梁、陈,弹压九派,襟带上流,自晋以来,颇为重镇。”

基于这些原因,江州在历史上任何一个南北割据时期,其政治和军事上的地位都倍受南方统治集团的关注。江州刺史一职向为手握重兵者或皇室宗亲、辅政外戚担任。南朝刘宋时期,又有两位重要人物先后担任江州刺史,九江也因为他们在中国军事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突出贡献而大放异彩。他们就是檀道济和刘义庆。

檀道济(?~436),南朝刘宋著名将领。他祖籍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出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檀道济行武出身,从军20余年,身经百战,屡建功勋,由一名普通士卒成长为征南大将军并进位司空,位列三公。他一生戎马倥偬,但枕戈之隙总不忘研习战法,根据自己的实战经验总结出了《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遗产。

檀道济因战功由普通兵卒辟除入仕,初为刘裕建武将军参军,后转征西将军参军。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二伐江陵于鲁山(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大败桓楚政权的最后一位猛将桓振,因功擢为辅国参军、南阳太守,并以辅佐之功封吴兴县五等侯。义熙六年(410),广州刺史卢循趁刘裕北伐南燕,江东空虚之机,起兵作乱,席卷江东。檀道济受命杨武将军、天门太守,率部击败卢循。又协同荆州刺史刘道规讨伐桓楚余部桓廉、苟林等部。在历次战斗中,他总是身先士卒,战功赫赫,迁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并拜宁朔将军、中书侍郎、参太尉军事,封唐县男。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檀道济担任先锋,从淮河、淝水出发,兵锋所向,望风而降。进而攻克许昌,俘获后秦宁朔将军、颍川太守姚坦及大将杨业。兵至成皋,南燕兖州刺史韦华投降。径进洛阳,南燕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洸归顺。百年之后,故都光复。有人提议杀俘积尸以示庆祝,但是他却说道:“伐罪吊民,正在今日。”将4000多名俘虏全部遣散回家。一时间在故土中原成为美谈,遗民纷纷来附,军威大振。于是乘胜追击攻据潼关,击败姚绍,西京长安也得平定。取得了东晋北伐史上最大的胜利。

刘裕代晋立宋后,檀道济转护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兼领石头戍事。因辅佐帝业之功改封永修县公。后官职屡有升迁。少帝景平元年(423),北魏军队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今山东省青州市),檀道济为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领兵救东阳。敌闻风而逃,于是回镇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刘裕死后,少帝刘义符即位。檀道济与司空徐羡之、尚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受先帝遗命共同辅政。刘义符从小娇生惯养,游戏无度。登基之后沉溺后宫,声色犬马,不理朝政。在朝辅政的徐羡之等深恐有负先帝遗愿,便召檀道济入京共商废立大计。少帝被废后,文帝刘义隆尚未到位,檀道济忠心耿耿值守朝堂。后进位征北将军、加散骑常侍,封武陵郡公。

刘义隆即位后,谢晦也因功擢荆州刺史,不久又进位卫将军、散骑常侍,封建平郡公。但是,刘义隆深有谋略,在其统治期间,极力抑制豪强。为了确保政由己出,元嘉三年(426)于朝中断然诛杀徐羡之、傅亮和谢晦之子谢世休,逼反谢晦。谢晦只得起兵东下。檀道济受命讨伐。开始,谢晦以为檀道济也与徐羡之、傅亮一起被杀,后得到檀道济统兵来伐的消息,先自溃不成军。由此可见檀道济当时的军中威名。平定谢晦之后,檀道济升为都督江州、荆州四郡诸军事、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檀道济就是这样来到了九江。

元嘉八年(431),北魏军队南下,连克州县,兵临滑台(今河南省濮阳市)。朝廷加檀道济都督征讨诸军事,率军北讨,于东平郡寿张县(今山东省东平县)大败北魏军队。北魏宁南将军、济州刺史寿昌公悉颊库结被檀道济斩杀。后因敌众我寡,全军而退。

文帝一向多病,几次出现病危。当时,满朝文武之中檀道济威望最高。他的部下都是个个身经百战,几个儿子都富有才气。总揽朝政的彭城王刘义康担心文帝驾崩后无法控制檀道济。元嘉十三年(436)春,在文帝又一次病危的时候,诏檀道济入京以谋逆罪名捕杀。受株连被杀的还有他的八个儿子和堪比关羽、张飞的两员大将薛彤、高进之。《宋书·檀道济传》记载:“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成语“自毁长城”既源于此)

后来,北魏人听说檀道济被杀,弹冠相庆:“道济已死,吴子辈不足复惮。”魏军从此无所畏惧。元嘉二十七年(450),魏军直逼宋都建康。此时,宋文帝才后悔不已。他登上城墙,看见魏军旌旗蔽日,喟然长叹:“若檀道济在,何至于此呀!”

檀道济虽然出身布衣寒门,但是自幼喜演兵法。从军之后,因善排兵布阵屡战屡胜而得到逐级擢拔。参与军事决策之后,更是通读古人军事经典,精研前代著名战例,推成汰败,鉴古知今,常出诡计神兵,以至百战百胜。关于他的兵计至今仍有“唱筹量沙”的故事:

元嘉七年(430),文帝任命檀道济都督各路军事,举师北伐。由于后勤保障不力,军中一时断粮缺草,军心动摇。有一个兵士叛逃魏营将宋军缺粮的情况报告给魏帅。于是,北魏派出大军围困宋军。许多宋军将领见形势不妙,纷纷建议强行突围。但是檀道济不慌不忙,不但不突围,反而命令部队就地扎营。到了晚上,檀道济亲自带着粮官和兵士打起灯笼火把来清点军粮。魏军的探子看见宋营的军粮堆积如山,一袋一袋都是白花花的大米。唱筹计数、斗量袋装。各部的领粮官往来穿梭,一片繁忙。探子赶紧将这些情况报告魏军主帅。魏帅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投的宋兵是檀道济故意安排的诈降计谋,于是赶紧杀了降兵卷帐退兵。其实,檀道济带着粮官清点的是一袋一袋的沙子,只在袋口覆了一层大米。这就是檀道济“唱筹量沙”,不费一兵一卒计退千军万马的用兵故事。

檀道济的军事思想理论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反复检验,不断升华,终成不朽经典《三十六计》。

胜战计: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 借刀杀人 以逸待劳 趁火打劫 声东击西

敌战计:无中生有 暗度陈仓 隔岸观火 笑里藏刀 李代桃僵 顺手牵羊

攻战计:打草惊蛇 借尸还魂 调虎离山 欲擒故纵 抛砖引玉 擒贼先擒王

混战计:釜底抽薪 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 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 假途灭虢

并战计:偷梁换柱 指桑骂槐 假痴不癫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

败战计:美人计 空城计 反间计 苦肉计 连环计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前三套是攻击战术,后三套是防御之策。是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经验和军事思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军事文化遗产。《三十六计》的标题全部演为成语,可见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之深远。《三十六计》不仅仅只是一部军事著作,对为人、处事、施政、经商等一切社会活动都富有积极的指导意义。为能够牢记和便于应用,后人以诗相结: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

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虢得。

唐建中三年(782),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64人并设庙享奠,其中就有“宋司空武陵公檀道济”。北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宋依唐例为古代名将设庙,72位名将中亦有檀道济。成书于北宋年间的《十七史百将传》,檀道济亦位列其中。

刘义庆(403~444),原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世居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他是南朝刘宋武帝刘裕的侄子,长沙景王刘道怜的次子。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13岁袭封南郡公,除给事,不拜。14岁跟随刘裕北伐长安,拜辅国将军、北青州刺史,未之任。徙督豫州诸军事、豫州刺史,复督淮北诸军事、豫州刺史。因叔父刘道规无子,刘义庆嗣其后而袭封临川王,征为侍中。元嘉元年(424)转散骑常侍,秘书监,徙度支尚书,迁丹阳尹。元嘉六年(429)加尚书左仆射。元嘉八年(431)出为使持节、都督荆、雍、益、宁、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平西将军、荆州刺史。元嘉十六年(439),改授散骑常侍、都督江、豫二州三郡诸军事,卫将军、江州刺史。刘义庆由此而来到九江。

刘义庆15岁出仕,一路平步青云,26岁升任尚书左仆射入中枢,位高权重。但是,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权臣之间互相残杀。在京8年,他亲眼目睹了少帝刘义符被废、庐陵王刘义真被诛,接着又是高祖顾命大臣徐羡之、傅亮和谢晦遭受屠戮等血腥事实。元嘉六年(429),文帝百病缠身,年仅20岁的彭城王刘义康应召入朝为侍中、司徒、录尚书事,并领平北将军、南徐州刺史,都督扬、兖、南徐州三州诸军事,与王弘共辅朝政。但是,王弘见刘义康年轻气盛,亦不与争锋。故朝政基本上由刘义康一人独断。刘义庆担心一旦文帝龙体不豫,恐怕难免不测之祸。元嘉八年,星有异相,刘义庆借故要求解职,请求外放。此后十年,尽在荆州、江州。

刘义庆“性简素,寡嗜欲”,虽然历任要职,但政绩却是乏善可陈。除了他本身个性不热衷政治以外,更重要的还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争斗。但是,他在任秘书监一职时,利用掌管国家图书的机会,博览皇家典籍。同时,他又好交文士,门下文人雅集,采撷民风,谈今博古,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为撰写《世说新语》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元嘉十六年(439),刘义庆移任江州刺史,更是不问政治,只与文士、僧道往来密切。太尉袁淑、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等尽在门下。与颜延之、谢灵运被后人合称为“元嘉三大家”之一的诗人鲍照还是他的临川国侍郎。《世说新语》的撰写即始于此时。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是记录汉末至东晋时期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尤详于东晋。全书按内容分类系事,计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篇。可以说这是一部记录魏晋风流的故事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不仅仅只是记录了上层社会的风雅之事,而且还大胆地暴露了统治集团的残暴无情和豪门士族的穷奢极侈,如《尤悔篇》《汰侈篇》等。对为富不仁、贪得无厌的行为更是极尽挖苦讽刺,如《俭啬篇》。同时还颂扬了一些有情有义、不贪虚荣、不附权贵的风节行为,如《德行篇》《识鉴篇》等。刘义庆作为当时的皇室宗亲,一方诸侯,能够撰写出这样富有积极意义的小说,在当时历史环境下,是难能可贵的。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非常成功。全书涉及各类人物1500多个,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隐士僧道或平民百姓,作者在对他们的形象塑造上虽然没有过多的文字铺排,但是却又能够在人物言行的精练描写过程中抓住特点,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可谓惜墨如金。如《德行篇》有: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寥寥数语,不但两人的不同形象跃然纸上,其品德差距也不言而喻。成语“管宁割席”就是源于这则故事。

《世说新语》的语言含蓄洗练,隽永传神。善用对照、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不仅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言,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的光彩。“难兄难弟”“咄咄怪事”“一往情深”等许多流传至今广泛应用的成语都是出自《世说新语》。

可以说《世说新语》是时代的产物。其实魏晋的清谈之风也是对专制政治的控诉,特别是嵇康、孔融等名士惨遭杀戮之后,士人的生活被迫由议政向清谈转向。豪门贵族的斗富行为也是为了远离政治。刘义庆及一班文人在撰写《世说新语》的过程中,虽然不乏揭露、批判、讽刺、调侃,但都有一件崇仁尚德的外衣。在表现手法上只叙不议,有效地回避了当时主要社会矛盾,这也是作者的高妙之处。

《世说新语》是中国笔记体小说的先驱,也是后世小品文的典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世说新语》中的许多故事或成为诗文中的典故,或成为后世戏剧家、小说家创作的素材。关汉卿的《玉镜台》、秦简夫的《剪发待宾》、许时泉的《兰亭会》等戏剧都是取材于此。“祢衡骂曹”“周处除害”等故事至今还在舞台上久演不衰。“望梅止渴”“七步成诗”成了《三国演义》中的生动情节。乡贤王能宪先生(原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说,千百年来,《世说新语》“深得文人学士爱赏,为案头必备之书”。“是对中国文学乃至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名著”。

根据考证,《世说新语》的成书时间大约在元嘉十六年(439)至元嘉十七年(440)。刘义庆移任江州刺史后,无心政治,即招揽文士,开始撰写。这也是他要在魏晋名士的精神气质中寻求心灵慰藉的体现。

刘义庆与檀道济同为江州刺史,一文一武,相得益彰。《三十六计》与《世说新语》同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他们两人,在九江历代的治官当中,堪称文武双璧。

同类推荐
  •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经过黑死病洗礼的欧洲大陆并没有像历史中的那样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反而在活尸的威胁下苟延残喘。血脉凋零,王冠落地,帝国倒塌。而在这遍地废墟当中,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悄无声息的降临在这个崩溃之后的世界。
  • 膏粱子

    膏粱子

    重生将门,过劳死的警察张麟本以为自己是将门虎子,没想到竟然被人叫鳖孙,这就直叫人火大了!其爷如病虎,其父乃儒犬!当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罢罢罢,躺在功劳薄上,享着祖辈福荫,当个吃喝嫖赌的膏粱子弟,也是快哉!快哉!
  • 明威天下

    明威天下

    同名同姓又长得一模一样的毛文龙,穿越回明朝崇祯二年。不甘心再次沦为朝廷的牺牲品,潜逃他乡,另起炉灶。扯起大旗,佛挡杀佛,神挡杀神,复我汉儿之威!
  • 唐关

    唐关

    意外穿越到武则天和唐中宗时期。然而事情并不简单,穿越者当真能为所欲为么?这个时代,有着空前绝后的女皇帝武则天,碌碌无为的中宗李显,权倾天下的太平公主,野心膨胀的韦后母女,年轻有为的玄宗李隆基。这些人的命运又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和历史强人斗,和其他穿越者斗,没有金手指,只靠自己的头脑,一步步走向权力中心。让大唐的边关横跨东西,让和平与繁荣降临。
  • 戏说福康安

    戏说福康安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黄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戎马倥偬非本色,纵横捭阖见峥嵘。名扬四海紫光阁,青史留名福康安。本故事纯属虚构穿越文,开心就好,如有雷同,实属意外。
热门推荐
  • 非氪金玩家

    非氪金玩家

    当世界上人太多,一部分被送进游戏世界会怎样!(呵呵,我可不会说的太多)你们要么关注关注这本手残党写的小说要么自己脑补剩下的画面⊙ω⊙
  • 矿难之后

    矿难之后

    黑心老板谷雨逃到这个山沟已三天三夜。这似乎又到了半夜时分。他抬头看了看天,天阴沉沉的,有零零星星的雨点在飘落。山野显得阴冷而又恐怖,不知什么野兽的叫声从远处一阵阵传来,令人毛骨悚然。三天前的半夜时分,谷雨和同伴正在深巷里采煤,突然发生巷道塌方,前后几分钟时间,三百米长的煤巷就全部坍塌,百十名矿工全被沙石掩埋。在塌方发生的一刹,有石块砸在谷雨身上,当时他只觉得胳膊一阵生疼,就倒在了地上。后来他挣扎着一边从沙石中往出爬,一边大声呼喊着几个同伴的名字。这时候,巷道再次塌陷,谷雨只觉得眼前一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井下发生塌方的时候,二狗在地面上接电线。
  • 重生之天道神音

    重生之天道神音

    双眸失明,但却获得太子长琴传承的美貌少年。一个美貌少年在女权世界的日常"生存"的故事!(好无力的简介,这是作者第二本书,放心入坑,当然也可以去第老书光顾一下=A=~)
  • 化龙劫

    化龙劫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江南金陵的风花雪月被铁血刀剑打破,乱世缓缓拉开帷幕。殇江似血,千里浮尸,无数的分与合、生与死,在这苍茫的九州上演。
  • 穿越之凤凰余劫

    穿越之凤凰余劫

    高考前的寒假,夏夜一个触电给穿了。不知是老天偏爱还是出来BUG,她拥有身体主人的所有记忆。当宫主、开青楼、开赌坊、开各种~混的风生水起。却意外嫁给了一场阴谋,付出一切却却换来休妻。失落离开。她为了报复嫁与他人,他也终得与心仪女子喜结良缘。再次相见,相顾无言、却心中煎熬。两个男人、两次成亲、两次被休、当真是劫数难逃嘛。【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开九天

    我开九天

    面对着墙壁,陈青江心里苦啊,好不容易修炼到了灵帝境界,却被人陷害,好不容易重生却又被功法坑,然而这不重要,重要的陈青江又可以重新修炼,又能重新装x。
  • 重生首席女神:帝少,来一战!

    重生首席女神:帝少,来一战!

    她是苍凌大陆独掌六界的女帝,一朝重生,成了懦弱无能的出气筒学渣千金。说她丑?眼瞎吗,第一校花她能甩几条街!学渣?满分试卷一甩,打得你脸啪啪响!组团欺负她?虐得你生不如死,后悔出生!他是帝都拥有“冷面罗刹”之称的帝家大少,高冷腹黑,却偏偏对她一见钟情,再见倾心,宠她上天。【白樱,你是我的,也只能是我的——帝夜寒】读者群:822394051
  • 绝代风华废女逆天改命

    绝代风华废女逆天改命

    前世,她被同门好友陷害,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今生,她魂魄不全,连常人都不如,是个十足的废材。是他,找了她三百年,守了她两百年,用无与比拟的法力,帮她恢复了魂魄。从此,她踏上了修炼遥遥路,一步一个脚印,艰难前进!那怕被再次抛弃,那怕经历生离死别,恶人相逼,她终实现了当年的愿望:和他一样,以无以伦比的神力,击溃强敌,守护了这个世界!
  • 怒龙噬天

    怒龙噬天

    龙虎山弟子李显,身具龙子血脉,饕餮之体,在意外来到异界,从此开始了他的强者之路以及探索未知的旅途。面对万年一启的众神之门,强大绝伦的时空守护者,李显将何去何从?
  • 疑龙经

    疑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