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7500000013

第13章 东林寺慧远弘佛法 云居山虚云参宝禅

慧远大师结缘庐山,是九江的福气,更是九江的荣耀。

慧远大师(334~416),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宁武县)人。根据释慧皎所著《高僧传》记载,慧远大师生于世代书香仕宦之家,从小资质聪颖,敏思好学,13岁即随其舅父令狐氏游学于许昌、洛阳一带,阅读了大量的儒、道经典。《高僧传》说他“博综六经,尤擅庄、老,性度宏伟,风鉴朗拔,虽宿儒英达,莫不胜其深致”。可见少年慧远的学问、品格和风度都是出类拔萃的,而且身怀扶危济世的远大志向。如果说世道太平的话,这位俊朗少年也许会成长为一名治国良才或是一代儒师。但是,就是因为历史的阴差阳错,却为我们造就了一位名垂千古的佛学大师。这既是慧远大师的思想因时而变的结果,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贡献。

西晋王朝,十年繁华,昙花一现。“八王之乱”后又是“永嘉之乱”“建兴之祸”。自此“五胡乱华”,烽烟四起,前后历时近300年。特别是在慧远大师的青少年时期,北方割据政权互相残杀,南迁的东晋王朝又连年北伐。中原大地赤地千里,鸡犬不闻。面对杀戮无常、血雨腥风的社会现实使他产生了避世的思想。当时,有一个叫范宣的人名动大江南北。他家境贫寒,性格内向,喜欢隐遁,但学习刻苦,精通典籍,精于《三礼》。父母死后,他负土成坟,结庐守孝。晋成帝咸和元年(326),朝廷征召他为太学博士、散骑郎,坚辞不就。太守殷羡见他破衣败庐,饮食无继,赠食修房都被他婉言谢绝。谯国名士戴逵景仰不已,不远千里来到豫章以师礼事范宣。而且当时晋王朝永嘉南迁后,励精图治,也有一度繁荣稳定。一时间四方名士慕名鹜集门下,络绎不绝。

慧远大师最初的打算就是远渡江东,就学于隐居豫章的范宣,研习《三礼》。但是,当时正值冉魏豫州牧张遇以许昌、平南将军高崇以洛州降东晋,次年又叛东晋降前秦。东晋又在北伐中攻克许昌、洛阳。永和十年(354),洛阳又被冉魏降将周成攻陷。也就是说,正在慧远大师束装南行之际,中原腹地战火连天,南路阻塞。在这样的情况下,慧远大师与胞弟慧持才北上恒山求师指点迷津,在聆听了道安法师讲授的《般若经》后,悟彻真谛,顿觉“儒道九流皆糠秕尔”,毅然投簪落发,永绝红尘,一心向佛。由此可见,慧远大师追随道安法师最终走上礼佛之路,也是经过了长期的思想斗争的。应该说,他的思想前后经历了济世、避世、弃世三个重要阶段。

道安法师(312~385),俗姓卫,常山扶柳人,早年在邺从佛图澄出家,后应赵王石遵之请,入居华林园。冉闵立魏以后,他辗转各地,后在恒山立寺。慧远大师就是此时来投。但是,离乱社会,佛门亦非净土。东晋兴宁三年(365),前燕南攻。为避中原战祸,道安法师只得率众南走襄阳。行至新野,分遣竺法汰、慧永往扬州、南粤罗浮山弘法。东晋太元三年(378),前秦又围攻襄阳,道安法师再次遣徒。慧远大师受命率数十徒众南渡荆州暂住上明寺。前秦克襄阳后,荆州告急,慧远大师继续南下,打算远避罗浮山。途径庐山的时候,见此处负香炉之峰,傍瀑布之壑,松柏蔽日,清泉环阶,白云满室,石径苔合,令人神清气爽。于是落杖驻锡,从此“影不出山,迹不入俗”。

慧远大师自栖隐庐山至往生极乐,前后35年。谨记“不依国主,法事难立。教化之体,宜令广布”的师训,广泛结交社会各界,积极弘扬佛法,运用渊博的学识形象地诠释了形与神的辩证关系,在“佛教中国化、中国佛教化”方面身体力行,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推尊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初祖。

慧远大师自襄阳痛别恩师道安法师后,即独立门庭。为弘扬佛法,推行政教合一,推动佛教发展,他总是积极与地方政要修好,当时的荆州、江州历任刺史案牍之余都愿意与他谈经论道。声名渐播之后,司徒王谧、护军王默都对他深表钦慕。安帝也向他致书问候。义熙六年(410),五斗米道徒卢循率10万农民军自广州北上,占据江州时,入山拜访大师,门徒中有人进言:卢循为国贼,同他相交,不是要得罪朝廷吗?慧远大师心平气和地说:佛法情无取舍,有什么可怕的?桓氏家族数十年来对大师礼敬有加,桓冲、桓石秀叔侄二人在荆州和江州都给予了他极大的帮助。他驻锡的东林寺就是在时任江州刺史桓伊的资助下重建的。但是,当大将军桓玄(桓冲之侄、桓石秀堂弟)图谋王权,西伐荆州殷仲堪军过江州之时请见大师,他却称疾不出。安帝元兴年间,桓玄独断朝政,要求沙门要敬王者并下令汰洗沙门。慧远大师以《沙门不敬王者论》答之,终使专横独断、淫威震主的桓玄表示钦服,听从了他的意见。展现了慧远大师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礼敬王权但不屈服于强权的大气节。

东晋安帝元兴元年(402),他邀约信徒刘遗民、周续之(二人均是玄学家)、宗炳、雷次宗(二人均是儒学家)、陶渊明、张野等名流雅士123人,在精舍阿弥陀佛前建斋立誓,共期死后往生极乐世界。并由刘遗民作《庐山结社立誓文》:“夫缘化之理既明,则三世之传显矣;迁感之数既符,则善恶之报必矣。推交臂之潜沦,悟无常之期切;审三报之相催,知险趣之难拔。”刘遗民、周续之与陶渊明被时人并称“浔阳三隐”。慧远大师在青少年时代即潜心儒、道,可谓一身三兼。他认为儒、道、佛三家,作为统治思想来讲,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应该兼容并蓄、融会贯通,所以主张“内(佛)外(百家)之道,可合而明”,理想以佛为主,百家同治的目的。展现了慧远大师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尊重百家且汲采其长的大气度。

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六年(391),北印度名僧伽提婆南游浔阳。大师恭迎入山,请译《阿毗昙心论》四卷和《三法度论》二卷。大师亲撰序文,遂开江东地区毗昙学先河。隆安五年(401),甘露饭王的后裔佛陀跋陀罗(觉贤尊者)南下江州。慧远大师喜出望外,盛邀其加入莲社,并请翻译出《修行方便禅经》。自此南方的禅法开始兴盛。同年西域龟兹国高僧鸠摩罗什法师被延请到长安。慧远大师派专使致书问候。后十余年,两位大师就中西佛学交唱问答,成《大乘大义章》流传于世。安帝义熙元年(405),鸠摩罗什法师在长安译出百卷巨著《大智度论》,专使送往庐山请慧远大师作序。慧远大师结合中国实际删繁就简,成《大智论钞》20卷并为序,又回《法性论》二卷交流。鸠摩罗什法师给予高度评价,赞叹“边方未见大经,便暗与理合”。大师有感于江东地区经典未备,律藏残缺,居庐山后,即派弟子法净、法领等远越葱岭,西行求经。只要听说有梵僧来华,便殷勤延请咨教。义熙九年(413)法显大师西行求经历时14年回到建康,慧远大师遣专使恭迎庐山讲佛。这些行为展现了慧远大师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学贯中西洋为中用的大视野。

史书记载,谯国名士戴逵曾质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致书《释疑论》与慧远大师说:“弟子常览经典,皆以祸福之来由于积行。是以自少束修,至于白首行不负于所知,言不伤于物类。而一生艰楚,荼毒备经。”又说:“是以尧舜大圣,朱、均是育;瞽叟下愚,诞生有舜。”慧远大师先是嘱周续之作《难释疑论》为答。戴逵不能诚服。大师便亲撰《三报论》作答。

在我的家乡瑞昌市的码头镇,民间流传着慧远大师在当地的利泽古寺弘法40余天的故事。虽然没有什么历史记载,但是我认为这些传说绝对不是无中生有。码头镇古称金城。根据《吴书》记载,三国的时候,这里是魏、蜀、吴三国的边界地区。黄龙二年(230),东吴大帝孙权封次子孙虑为镇军大将军,假节开府,在此筑半洲城。由于此处扼守长江的重要位置,金城在前后400年的时间内一直是江南偏安政权抵御中原政权顺江东进的军事要塞。西晋元康元年(291),割荆、扬二州十郡置江州,其治所先后在豫章、武昌、半洲和浔阳。东晋咸康四年(338),征西将军庾亮在魏兴不保的情况下,命其弟辅国将军庾怿退守半洲。咸康八年(342),豫章太守褚裒的女儿被立为皇后。他便主动谢辞侍中、尚书之职,出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江州的治所就在半洲。《晋书·桓宣传附伊传》还有一处至关重要的记载:

桓冲卒(384),(桓伊)迁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将军如故,假节。伊到镇,以边境无虞,宜以宽恤为务,乃上疏以江州虚耗,加连岁不登……宜合并小县,除诸郡逋米,移州还镇豫章。诏令移州寻阳,其余皆听之。

这段文字记载说明了太元九年(384)桓伊任江州刺史的时候,江州治所既不在豫章,也不在浔阳,更不可能在武昌。因为早在咸康八年(342)的时候,褚裒任江州刺史时就已移治半洲。那么就只能是在半洲了。

南朝梁武帝太清二年(548)置汝南县,治所在半洲。梁太平二年(557),增置西江州,治所仍在半洲。这些史料的记载说明太元六年(381)慧远大师南下之时,半洲很有可能仍是江州的治所,至少也是建威将军府的府治所在。

根据历史记载,当时的荆州刺史是桓冲。前秦攻陷襄阳,又命陵江将军裴元略在益州打造战舰训练水师,要仿司马炎灭吴顺流而下,一举攻克建康。桓冲感觉荆州难保,亲自到大明寺劝说慧远大师继续南避。江州刺史正是桓冲的长子建威将军桓嗣。不管当时江州的治所是不是在半洲,但是,督两州七郡之军事的建威将军府一定在半洲。在荆州不保的情况下,半洲必然成为抵御前秦沿江东进的前沿阵地,身为建威将军的桓嗣理应屯兵半洲,严阵以待。慧远大师在荆州即与桓冲交厚,于太元六年离开荆州顺流而下,要拜访其子江州刺史桓嗣是必然的。而根据当时的严峻形势,最有可能的地点就在半洲,也就是今天的瑞昌市码头镇。

民间传说,慧远大师此次在利泽古寺开坛讲佛40余天,豫章、江夏、鄱阳三郡缁白信徒云集,观者如堵。桓嗣刺史耳闻目睹,惊叹不已。为动员江州民众支持荆州前线战事,便恭请慧远大师在讲佛过程中,结合政府当时的中心工作,着重讲授政教之间互利互惠的辩证关系,还专门组织江州府的僚属和府学诸生前来听授。慧远大师也认为符合弘教要义,欣然应诺。展现了慧远大师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认同世俗但不同流入俗的大智慧。

当慧远大师完成恩师“道流东国”的重托之后,一代大师的光环却掩盖了他许多鲜为人知的卓越成就。

东晋隆安四年(400)仲春之月,66岁的慧远大师“因咏山水”“交徒同趣三十余人”“杖锡而游”石门(今庐山石门涧)。此时距缔结莲社只有两年,所谓“交徒同趣三十余人”,想必是后来同结莲社的核心成员。大家“援木寻葛,历险穷崖,猿臂相引,仅乃造极。”“拥胜依岩,详观其下,始知七岭之美,蕴奇于此。”这次神游大家自然是诗兴大发,并公推德高望重的慧远大师为序。于是,大师欣然作《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说《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散文更加贴切。“双阙对峙其前,重岩映带其后;峦阜周回以为障,崇岩四营而开宇。”一副乐山仁者的风范跃然纸上。“九江如带,丘阜成垤。因此而推,形有巨细,智亦宜然。乃喟然叹:宇宙虽遐,古今一契;灵鹫邈矣,荒途日隔;不有哲人,风迹谁存?”

原来,当大师默坐禅林孜孜探求净土幽径的时候,从来就没有放弃过与仁山智水的心灵对话。“不有哲人,风迹谁存?”这种俯仰无愧的襟怀,说他是中国山水散文第一人,谁与争锋?

对于我们这个诗歌王国来说,山水诗却因三位诗僧的出现而有了明晰的源头,这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置信,但事实确实如此。他们就是康僧渊、支遁和慧远大师。慧远大师在东林寺驻锡35年,存诗的数量已不可考,但是他上承康、支,下启谢灵运,为中国山水诗的兴起和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游庐山》就是他的代表作品:

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

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溜滴。

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

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

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弗隔。

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

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诗中不仅流溢着儒家的思想痕迹,也弥漫着道家遁迹山林、崇尚自然的隐逸之风。一首发端时代的山水诗作竟有如此丰富的内涵,给他一顶“山水诗人”的桂冠当之无愧。

慧远大师还是一名山水画家。在佛教人物画盛极一时的东晋,大师特立独行,孤独而突兀,把对佛的领悟渲染在山水之间。一幅《江淮名山图》既是他与灵山秀水的对话,更是他传佛东流艰难历程的真实写照。《江淮名山图》虽已失传,但可以想象,画中的山山水水正是大师心中的一方净土,也因而成就了他“中国第一画僧”的美名。

根据可考的史料记载,佛教传入九江当在公元四世纪中期。陈舜俞《庐山记》云:“承天归宗禅院,晋咸康六年(340)宁远将军江州刺史王羲之置,以舍梵僧那连耶舍尊者。”《九江县志》载:“升平年间,天竺僧竺昙来庐山香炉峰下,结茅而居。兴宁年间,昙寂,其早年弟子慧永寻来继承师业。”在这1600多年的传承过程当中,可谓生生不息,僧众如云。但是,有一位奇僧却不能不说,他就是享世寿120岁、僧腊101岁的虚云禅师。

虚云禅师(1840~1959),原籍湖南湘乡,俗名萧古岩。他矢志礼佛的精神无法比拟,身体力行的事迹感天动地。传说他的母亲梦见一青袍使者跨猛虎顶观音而孕,次年生下虚云禅师即撒手人寰。他幼年随父在泉州府衙从师攻读儒学。13岁时,祖母去世,他随父扶柩往返乡里,葬礼之中初见三宝法物欢喜不已,从此弃儒学而嗜佛典。随之萌发弃世出俗之愿。17岁潜离家乡欲只身往南岳衡山出家,被半道截回。父亲便将他再次带到福州,并为他聘娶田、谭二妻,强圉室宇。但是,虚云禅师纤尘不染。第二年,赋《皮袋歌》留别田、谭二氏,潜至鼓山涌泉寺出家。

虚云禅师是苦行的典范。在涌泉寺出家期间,他居则岩穴,食则松果,渴饮涧水,髡发覆肩,衣不蔽体,前后达十年之久。后得天台山龙泉庵融镜法师指点,才走上修行的正途。数年后,他辞别融镜法师下山,行脚天下,参禅学道。江东各地的名山古刹,处处都有他跋涉的足迹。光绪八年(1882),虚云禅师为报亲恩,决心礼拜五台。是年七月一日,他自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踏上漫漫征程。他自宁波登陆,过苏州、常州、南京,北涉长江在浦口的狮子山寺挂单过年。第二年接着经苏北进河南,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一路走过。到了腊月,拜到了黄河边的铁谢渡。渡过黄河无处投宿,只好在路边的一个草棚中过夜。下半夜大雪纷飞,黎明后积雪数尺,无法前行。他在草棚里打坐念佛,饥寒交迫。到了第六天体力不支陷入昏迷,幸遇一个叫作文吉的丐者相救。这年又在怀庆府洪福寺挂单过年。正月初二起香再拜,五月底终于拜到了五台山的显通寺。前后历时23个月,这种毅力,凡僧何所能及?

燃指供佛是佛门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大公无私的至高境界。在佛界有“一指供奉,胜以国城”的评价。光绪二十四年(1898),58岁的虚云禅师立誓要到宁波阿育王寺拜佛舍利,燃指供佛,超度慈母。在阿育王寺等待燃指的时候,他规定自己每天拜舍利3000下。不想这年冬天虚云禅师大病一场,药石无功,最后气息奄奄。大家都认为他佛缘将尽。但是,虚云禅师虽然气若游丝,却怎么也不肯往生,仿佛是有未了的大愿。到了预定燃指的那一天,他忽然精神大振,要求了却燃指心愿。大家认为他已病入膏肓,恐怕燃指发生意外,都不许可。虚云禅师顿时泪如泉涌,说:“我欲报母恩,发愿燃指,尚因病中止,生亦何益?愿以死为休矣!”监院宗亮法师安慰他说:“你不要烦恼,我助你成就。”第二天,在宗亮法师的主持下,虚云禅师抱病燃指,初觉痛苦,继而心渐清定,经颂一半,全身毛孔舒张,轻快无比。指燃毕,虚云禅师不用搀扶,自立礼佛,又礼谢众人,含笑回寮。第二天,虚云禅师大病痊愈。

虚云禅师是海内外佛教界同声公认的禅宗泰斗。这一盛誉的获得并不是因为他僧腊过百的罕见,而是因为他“身教重于言传”的献身精神。他一生不计门户,舍身事佛,百折不挠,一心弘法。访道弘法的足迹遍布汉藏及东南亚诸国。历十五座道场,中兴鸡足山祝圣寺、昆明云栖寺、鼓山涌泉寺、曲江南华寺、云门大觉寺、云居山真如寺六大名刹,重建大小寺院庵堂八十余处。为使禅宗五叶延续不断,以一身而参演五宗法派(受妙莲和尚所传,为临济宗第四十三世祖;受耀成和尚所传,为曹洞宗第四十七世祖;遥承词铎禅师之法,为沩仰宗第八世祖;继良庆禅师之后,为法眼宗第八世祖;承深静禅师之法,为云门宗第十二世祖),再振禅风。

光绪十五年(1889)春,虚云禅师出川藏而入不丹,经印度、锡兰、缅甸一路礼佛。是年七月由腊戌过汉龙关回国,朝鸡足山,礼楞严塔。鸡足山全盛时有三百六十庵、七十二大寺。但虚云禅师来时,因世道危艰,世人朝不保夕,无心向佛。全山不足十寺,且都是子孙庙。面对残垣断壁,回想自五台山进川藏一路走来,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十山九空,佛祖蒙尘。虚云禅师不觉潸然泪下,从此坚定了中兴佛教的信念。12年后,他再拜鸡足山,立誓恢复迦叶道场。在宾川知县的帮助下,得住钵盂寺(光绪三十二年奉上谕改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历十余年,亲躬弘化南洋,迦叶道场终得中兴。

民国7年(1918),虚云禅师主持修复昆明云栖寺,同时还主持或参与了兴福寺、节竹寺、胜因寺、松隐寺、太华寺、普贤寺的修复,前后十余年。民国18年(1929),闽省各界盛邀虚云禅师复兴福州鼓山寺。他以鼓山寺是他剃度初地,为感祖德,欣然就任。到民国23年(1934),鼓山寺初具规模。又有李汉魂等邀请住持南华寺,他认为六祖道场有重修必要,义不容辞。初到南华,殿宇颓败,六祖真身蛛罗网结,虚云禅师又历十年重振南华。南华重光之日,又是筚路蓝缕之时,他再次担负起中兴云门宗文偃禅师道场云门寺的重任。此时,他已是105岁高龄。1953年夏,虚云禅师出席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大会,被礼请为名誉会长。次月,他养疴于庐山大林寺,应邀登云居山,呕心沥血,终兴云居山真如寺。

云居山因其山峰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而得名。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司马头陀到云居山保定寺(现瑶田寺)访道容禅师,为云居山胜景所倾倒,遂结伴开基,是为云居禅院。凡七十余年。至唐僖宗中和三年(883),道膺禅师应镇南节度使的邀请,由庐陵来云居山,并获唐僖宗亲赐寺额“龙昌禅院”。至宋,法眼巨擘契环住锡期间大势修缮,面貌为之一新。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宋真宗亲书飞白“真如禅院”。后历代有兴有废。抗战期间,日寇以真如寺易藏兵丁武器为由,炮轰真如寺将其夷为平地,僧众星散。此后,只有性福、达成等四僧靠代人耕田放牧度日。1953年夏,性福和尚听说虚云禅师养疴大林寺,即派达成和尚下山向禅师陈述真如寺实况,并恳请虚云禅师出面恢复。

是年七月初五,虚云禅师率佛源、觉民、果一、演成等登上云居山,见真如寺坐落在云居山顶,状若莲瓣簇拥,形成了“莲峰簇簇绕华台,一钵中央倚镜开。对寺面看云捧出,当湖直逼海浮来”的意境。好一处佛家胜地,只是宝刹残垣断壁、荒草萋萋,佛祖金身栉风沐雨。虚云禅师不觉黯然神伤。遂栖身于茅寮,以图复兴。四方衲子闻讯而至者数十人。是年113岁高龄的虚云禅师亲自勘划庙宇规制,将僧众分为农林和建筑两队。一队烧砖制瓦,复建殿堂;一队垦荒整地,耕田种茶。无论农工,虚云禅师总是事必躬亲。“三余”(闲者忙之余、雨者晴之余、冬者岁之余)时间则组织僧众诵经习禅。前后五六年,殿堂僧舍相继落成,粮食自给有余,竹木茶叶收入可观。虚云禅师“农禅并重”,开创了佛教的一代新风。1959年农历九月十二未时,一生志大气刚、悲深苦行的虚云禅师圆寂于真如寺云居茅寮。世寿120岁,僧腊101岁。虚云禅师往生以后,为世人留下了湛蓝的宝石舍利和晶莹的水晶舍利。我总是想,能有如此庄严华美的舍利,是什么精神渗透了他的骨髓呢?

“历经折磨,九死而不死;尘阅世变,有生而无生”,这就是虚云禅师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云岭甲江右,名高四百州”。1000多年来,环境优美的云居山与庄严肃穆的真如寺相得益彰,引无数墨客骚人探胜访幽,参禅礼佛。白居易、皮日休、苏东坡、王安石、黄庭坚、朱熹、陆游等留下了270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真如寺是佛教禅宗曹洞宗发祥地,是全国佛教“三大样板丛林”之一。开基以来,高僧辈出,禅风浩荡。除虚云禅师外,历史上佛印、海灯、性福、一诚等高僧都曾住持真如寺。

如今,东林寺规制宏大,殿宇辉煌,僧众如云。特别是东林大佛金身落成之后,海内外朝圣者摩肩接踵,游人如织。

云居山顶,一泓湖水,长平如镜,拱卫着真如宝寺。每当红日初升,金光荡漾,殿宇生辉;入夜皓月当空,无比恬静。晨钟暮鼓,梵音袅袅,尽涤凡尘。

佛教本是舶来之物,于东晋初年传入九江。近1700年来,在九江的崇山峻岭之间,寺院庵堂数以百计,行僧坐佛何止千万?然而,独慧远大师对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及习俗之间的矛盾和危机,作出了富于人格力量和理论深度的回应。故有诗赞曰:

不出庐山种白莲,修观立社集群贤。

圣容三睹金池上,知与弥陀大有缘。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犹如觅兔角。”独虚云禅师一生践行“人间佛教”思想,以大悲大苦、舍身饲虎、勇于牺牲的践行来演绎外来佛教在我们这个古老文明国度里的破茧成蝶。故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赞曰:

遍立道场而无所住,广演法要而无所述。

同类推荐
  • 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

    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百年前的这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是中华民族寻求振兴的起点。江西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省份,萍浏醴起义、九江光复、四易赣督、中山先生莅赣、湖口枪声,轰动一时,影响深远。《赣鄱壮举:辛亥革命在江西》以翔实的数据、史话体的形式,完整地再现了赣鄱大地这段充满理想与热血、激情与拼搏、艰辛与荣光的历史。
  • 红楼庶长子

    红楼庶长子

    穿越成贾政小妾周姨娘早夭的儿子身上,凭借几个小金手指,把红楼世界闹了个天翻地覆。新书大家支持一下,已经有几十章了,无聊的可以去看一看,《聊斋路长生志》,主角穿越到了聊斋的世界,然后凭借聊斋世界的资源以及现代社会的知识,慢慢的走上了一条长生之路。
  • 红楼之庶子贾环

    红楼之庶子贾环

    一梦千秋,昨日红楼。如玉庶子,遇风成龙。那个瑰丽的世界,一张张面容浮生百态,让人难以忘怀。书友群:560882940
  • 得意小相公

    得意小相公

    穿越就被将军的女儿相中了?好事是好事,不过我能驾驭的了吗?咱也不知道咋回事,咱也不敢问!
  • 召唤之绝世帝王

    召唤之绝世帝王

    洛尘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成为夏国的一个王爷,最重要的是,脑海中多出一个系统,非要逼着他称霸天下。吕布:“主公,我的方天画戟该饮血了。”项羽:“纵观五湖四海,谁敢与我为敌!”韩信:“给我千万大军,助主公扫荡宇内。”薛仁贵:“主公,看我一箭,破千军万马!”诸葛亮:“主公,谋者,谋天,谋地,谋万世!智者,算天,算地,治万世!”华夏武将,驰骋异界,文坛智者,独领风骚。试问苍天,异世之中,谁能挡我华夏群雄!QQ书友1群:648920914(已满)QQ书友2群:926531325
热门推荐
  • 聊天群与天选之子

    聊天群与天选之子

    群友号:934244540(大家一定要加)这是聊天群与天选之子之间不可描述的秘密!电影院的主角,叶想为何想杀董琦蓝?不良人的主角,李星云为何对朱友珪意见极大?扶摇中的可爱国公,齐震为何死的极快?......这一切究竟是因为什么?一切尽在聊天群与天选之子!注意:所有角色都有死去的可能性。
  • 重生之毒妾

    重生之毒妾

    前世一把大火烧尽她满心痴梦,绝世容颜被毁,污蔑恶名贯耳,偏偏她不曾看透那男子可憎面目,悔恨早不识周遭陷阱,让自己死无全尸。回魂重生,岁月倒流,她要逆天改命,让一切都逃不出她的手心。附小做低如何?美艳狠毒如何?欺我辱我者,我定要一一讨回,祭我前世苦痛!可是回头却发现,她可以改头换面,可以掌控命运,却唯独逃不脱两颗真心的碰撞。重生复仇文,不喜勿喷,欢迎入坑!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咒怨,总裁心中有鬼

    咒怨,总裁心中有鬼

    男友意外失踪,在一封信的指引下夏暖暖踏上了寻找男友之途,接下来却遇到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先是飞机上的冥币事件,再到四合院的夜半歌声,冷酷处处针对自己的阔少雷一则,神秘的老婆婆……在诅咒魔玉的指引下引出了一段尘封多年的豪门往事,恩怨情仇,而雷一则竟然与之也有着莫大的牵连……夏暖暖掉进了豪门诅咒,复仇的漩涡之中,她不知道到底谁才是幕后的操纵者,唯一信任的只有好友蓝彤彤。但是,直到后来,她发现这一切竟然都是虚伪的,而对自己冷酷的那个人——才是自己真正的守护神。
  • 快穿之救救可怜的娃

    快穿之救救可怜的娃

    在人民生活逐渐好,家家户户奔小康的如今,姚宛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独自溜达不甚触碰到电线被电死,开启了她传……的一生“小姑凉~想不想重生”“不想”“……”“想不想拯救世界和平”“……不”“你同意就好,走,我们去拯救世界”“……”←_←本书无cp,不喜勿喷,谢谢
  • 莲叶

    莲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纵不往音已伺

    纵不往音已伺

    初次见面,她早已心仪于张诗然,初次见面,张诗然早已看不上她,初次见面,宁嗣音却心悦于她。面对他们,她选择放手那不属于自己的姻缘。宁嗣音拽住她的手:“舟舟,我在这呢。”
  • 才不会和校草谈恋爱

    才不会和校草谈恋爱

    她坚韧却自卑,善良却不怯懦。他霸道但不跋扈,傲娇却情深。他冷漠但不冷血,用拳头解决问题却用温柔换来感动。“贝鹅西,你的心是铁做的啊?!我为你守身如玉这么多年,你好歹可怜可怜我啊!”“你以为我会过得很不好吗?没有你,我大不了和以前一样。我他妈的不想看到你,也不需要你的可怜,你走!”时间跨越20年,她和他,他的故事,有笑,有泪,有喜,有痛,终究还是一个字,爱。
  • 心间间上的宠爱

    心间间上的宠爱

    (娱乐圈,独宠,破镜重圆。)简介:蝉联三届影帝的高岭之花沈湛在参加真人秀的时候居然在国外和前女友离奇相遇。令人不可置信的,一向以疏离淡漠待人的高岭之花,在面对前女友的时候,却使出了百般解数,毫不顾忌形象的,撒泼打滚,装病卖萌。只为前女友多看他几眼。曾有人问他“你难道就不能开启新的生活吗?和另一个人。”他苦笑道“没有她的生活怎么能叫是生活呢,那只是活着。”“只是一个人的时候不知怎么活”“连命都是你的我还管什么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