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407500000006

第6章 周瑜点将柴桑发兵 赤乌兆瑞湓城奏捷

在中国的历史上,东汉末年有一个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按照历史纪年划分,当始于曹丕代汉立魏,终于司马炎代魏立晋,只有短短的45年时间。但是《三国演义》开篇即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如果要说得更准确一点,当始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建安元年(196)。事实上只有这样划分才更加符合历史。因为当时的汉献帝说话从来就没有算数过。国家的所有事情都是曹操说了算,名为刘汉,实是曹魏。即使如此划分,三国时期也只有70年。时间虽然不长,却因为有了一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使这段历史显得格外的波澜壮阔并为后人所熟知。在这段历史中,曹操的阴险狡诈、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周瑜的风流倜傥等,一大批历史人物鲜活无比、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文能顾曲、武可安邦却英年早逝的东吴大都督周瑜(175~210),令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扼腕叹息。我想,他们认识周瑜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景仰周瑜则全凭苏东坡的一首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在周瑜短暂的一生中,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力排众议,反降主战,率三万精兵,联合刘备的两万人马,打败了号称统领80万大军的曹操,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在小说《三国演义》里,作者从正统的阶级立场出发,因为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虚虚实实,许多地方背离了历史的真实。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里是这样写的:

孔明曰:“愚有一计,并不劳牵羊担酒,纳土献印;亦不须亲自渡江;只须遣一介之使,扁舟送两个人到江上。操一得此两人,百万之众,皆卸甲卷旗而退矣。”

瑜曰:“用何二人,可退操兵?”

孔明曰:“江东去此两人,如大木飘一叶,太仓减一粟耳,而操得之,必大喜而去。”

瑜又问:“果用何二人?”

孔明曰:“亮居隆中时,即闻操于漳河新造一台,名曰铜雀,极其壮丽,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操本好色之徒,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操曾发誓曰:‘吾一愿扫平四海,以成帝业;一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乐晚年,虽死无恨矣。’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江南,其实为此二女也。将军何不去寻乔公,以千金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班师矣。此范蠡献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

瑜曰:“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

孔明曰:“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下笔成文。操尝命作一赋,名曰《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

瑜曰:“此赋公能记否?”

孔明曰:“吾爱其文华美,尝窃记之。”

瑜曰:“试请一诵。”

孔明即时诵《铜雀台赋》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吾太甚!”

按《三国演义》的描述,这就是导致周瑜矢志抗魏的原因。历史的真相自然不是如此。《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这是东汉初平元年(190)的事,周瑜与孙策都是年仅15岁的翩翩少年。当时孙权还是一个年仅8岁的小弟弟。而孙权的母亲从此也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对待周瑜。第二年,“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从此孙策与周瑜的情谊更是牢不可破。可见两人的交情之深,正如后来孙策所言,有“总角之好”。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对弟弟孙权留下了“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的遗言。

周瑜从此与张昭共同担负起辅佐孙权的重任。曹操南下是建安十三年(208),这一年周瑜34岁,已是身经百战,正当年富力强。其职务又是总决“外事”的东吴都督。家事国事孰轻孰重自有清醒的认识。岂能因初出茅庐,年仅27岁的诸葛亮一番鼓噪就“勃然大怒”?认真读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在《三国演义》里后来还写到诸葛亮“三气周瑜”,使他箭疮发作,坠落马下,不治身亡。临终之前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仰天长叹。其实,这些不符史实的描写都是作者塑造诸葛亮正面人物形象的需要。

《三国志·武帝纪》明确记载:“(建安十五年)冬,作铜雀台。”姑且不论曹操建造铜雀台是什么目的,单说时间也是在“赤壁之战”两年以后。铜雀台落成之时,曹植确有《铜雀台赋》相贺。因铜雀台高三丈,分三台,中间有二桥相连,故《铜雀台赋》中有“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虾蝾”之句,却被诸葛亮移花接木以“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来激怒周瑜。当然,这只是文学描写。

对于九江人来说,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当中,也许会更加偏爱《三国演义》。就是因为这部书中的最精彩篇章“赤壁之战”与九江有着最紧密的关联。曹操在平定北方以后,于建安十三年(208)开始做向南用兵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凿玄武池训练水军;先遣张辽、于禁等南进形成压境之势;徙马腾于邺,解北方后顾之忧;罢三公置丞相并自任集权;杀孔融立威。同年七月,曹操挥师南下。八月,刘表病逝,荆州牧刘琮望风而降。屯兵樊城的刘备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只好弃城而走,在当阳遇到了东吴特使鲁肃,这才生出联吴抗曹之计。

当时,曹操的战略思想及战术思路十分清晰,即先平蜀而后灭吴。所以在大战之前即派特使到柴桑拜谒孙权,并有宣威示好的书信:

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速赐回音。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舌战群儒”,一连将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等东吴名士驳得哑口无言。而真实的历史恐怕是诸葛亮根本就没有参与中枢的资格。当然,曹操书信送到柴桑之时,张昭等一应谋士有“大计不如迎之”的错误观点。当时周瑜正在鄱阳湖训练水军,闻讯而至柴桑后,即以四点理由力排众议,力举抗曹。《吴书》中是这样记载的:

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间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

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

虞溥《江表传》还记载:权拔刀斫前奏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

就这样,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各领人马自柴桑发兵,与刘备合兵抗曹;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筹划谋略,一举夺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在《三国演义》当中,还有诸葛亮“草船借箭”及“借东风”火攻曹军的描述。这也是运用了艺术的手法,背离了历史的真实。抗击曹军火攻水上连营的计谋是东吴老将黄盖所献。黄盖当时身居中郎将之职,随周瑜参加“赤壁之战”。《吴书》中记载道: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赤壁一战势在必然。东吴政权在思想上也是早有认识,在军事上也是早有准备。早在东汉初平二年(191),孙权的父亲孙坚就是在讨荆州黄祖时中箭身亡的。建安五年(200),孙权的哥哥孙策正要迎汉献帝南下,却忽然遭遇刺杀,也不能排除与北方的曹魏政权有关系。自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来,早有吞并东吴之心,只因北方未定,无暇南顾。建安七年(202),曹操就以天子之名下书孙权,要求送子至许都为人质,被孙权拒绝。就在“赤壁之战”发生的几个月之前,孙权还命周瑜为前部大都督,继父兄之后,三讨江夏黄祖。这些都说明东吴据江东富庶、记世代恩仇,是不可能轻易降魏的。

从东吴立国强国谋求一统的方略来看,两代三主前仆后继一以贯之,历经依附袁术、脱离袁术、最后击败袁术,挤走华歆(豫章郡太守)拥有扬州六郡之五郡后,也有稳南拓北之战略构想,故赤壁一战,曹魏不南下,东吴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也要西进或北上。

“赤壁之战”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它的重大意义不仅仅只是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政治格局,不仅仅只是军事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还是一次对“后生可畏”最精彩的诠释。在这场战争中,被打败的是53岁的曹操,而掌握这场战争的主动权的是26岁的孙权、34岁的周瑜和27岁的诸葛亮。毛泽东对周瑜赞不绝口,说他是一名优秀的“共青团员”。

“赤壁之战”的战场一说是在今天的湖北省黄冈市,一说是在今天的湖北省蒲圻市。不管在哪里,但不在九江。然而,九江是要不要发生“赤壁之战”的决策地。只要孙权决定联魏击刘或坐山观虎斗,就会暂时没有“赤壁之战”。但是,也可以说吴魏决战只是时间与地点的不同,而且在地点上一定是在九江以西长江的某一个河段。因此,在三国时代九江注定要成为一个留名千古的城市。故周瑜在九江演练水军既是形势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九江人之所以以周瑜为骄傲,是因为他在九江力排众议,全力支持孙权抗击强魏。在我们九江,至今仍有三处“周瑜点将台”:第一处在庐山市南康镇东南的鄱阳湖边,第二处在甘棠湖烟水亭,还有一处在九江县马回岭镇的柴桑古城。正因为有三处“周瑜点将台”,就更能说明当年周瑜在九江训练水军的可信程度。至于说他训练水军究竟是在鄱阳湖还是在甘棠湖,我想这并不矛盾。部队分屯两处是十分正常的,或者说按建制驻扎也是部队的规矩。鄱阳湖浩渺无边,一望无垠,自然是训练水军的理想场所;当时的甘棠湖与长江相通,出可战,退可休,更是一处得天独厚的军港。据说当年周瑜都督的都督府就设在此处。赤壁一战,兵发柴桑,应是史实。

在九江人的心目中,周瑜不单是一个“卷起千堆雪”的横槊将军,同时还是一位风流倜傥的儒雅名士。传说周瑜精悉音律,无论什么曲调,弹奏者稍有误差,周瑜就要回头相顾,故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为此,总有暗恋他的女子在演奏时故意弹错,只为博得周郎一顾。相传“赤壁之战”前夕,周瑜为了制订周密的作战计划一战而胜,在都督府里七天七夜苦思冥想没有回家。夫人小乔心痛不已,便取出那面焦尾古琴来,在“浸月亭”对月弹奏。琴声清澈悠扬、婉转轻柔、弦弦有思。听到琴声,周瑜禁不住循声而来,见是夫人弹琴,不觉神清乐爽、身心俱畅。

在九江还有一个周瑜与小乔琴瑟和鸣的动人故事。

说是曹操听说江东有大乔、小乔两朵并蒂鲜花。大乔嫁与孙策,小乔嫁与周瑜,便发誓要扫平江东,掳得“二乔”。为了实现愿望,还在漳河上修建了一座铜雀台,用于安置大乔、小乔。周瑜听闻拍案而起,小乔更是说曹操老贼是痴人说梦。当时,小乔正随周瑜在九江训练水军,便要求周瑜在柴桑城里的最高处为她建一座梳妆台。周瑜便将梳妆台建在与点将台遥遥相对的南岸,就是现在的天花宫。梳妆台雕栏玉砌、金碧辉煌,凭窗远眺,吴山楚水尽收眼底,这实际上是小乔的瞭望台。从此,小乔每日登台梳妆打扮,上观天象,下察水情。夜深人静的时候,小乔总是与夫君借着星光谈论兵法和天下大势。

不久,曹操大兵压境。周瑜心急如焚。有一天,周瑜来到梳妆台,又见小乔身穿绿绸小袄,坐在火炉旁边,专心致志地摆弄着一些纸扎的小船。周瑜知道夫人是在想破曹之计,便轻轻走到她的身边,脱下斗篷要披在夫人的肩头。想不到斗篷带起一阵微风,将几只纸船吹到火炉里,顿时化为灰烬。小乔猛然一惊,盯着烧着的纸船若有所思,片刻又眉目舒展,双手合十。周瑜连忙问道,莫非夫人想出了破敌良策?小乔笑而不答。

东吴决定联刘抗曹。周瑜受命为左都督率领三万精兵从柴桑出发,屯兵三江口。但是,他面对江北连营却是束手无策。正在他苦思冥想之时,收到夫人的来信,拆开一看,原来却是一首小诗:

君病妾知情,定是火攻心。

欲得东南风,须去请孔明。

周瑜阅后,立刻请来诸葛亮。两人如此这般一番商议,才有了孔明“借东风”和黄盖的“苦肉计”。如是,火烧连营大破曹军。第二天,一夜没有合眼的小乔在梳妆台上,凭窗西眺,无心梳洗,不知谁对为容。恰在此时,探子来报:火烧连营,大破曹军!小乔顾不得梳洗,立即拿出那面焦尾古琴,畅弹了一曲《十面埋伏》。

当然,这只是一个动人的传说。但是,在这则故事里,周瑜与小乔心有灵犀、琴瑟和鸣的爱情也堪称千古绝唱。周瑜的儒雅风流真是羡煞后人。九江人走南闯北,阅女无数,回过头来还是认为家乡的女人最美。她们肤若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顾盼流情,既有沉鱼之貌,又有似水柔情。这种从外在到内心的美遍布浔阳,也许正是因为在九江曾经拥有小乔这样一粒种子。

因湓水之源在瑞昌,故瑞昌古名为“湓城”。瑞昌处吴头楚尾,在古代时有变迁,隶属不定。三国时属东吴。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湓城为赤乌场。据历代《瑞昌县志》所记载,这次更名的原因也与“赤壁之战”有关。

周瑜奉孙权之命联刘抗曹,与老将程普分任左、右都督。周瑜命程普领兵驻湓城(今瑞昌市南桂林桥)以策应前方。当时,前方战况如何,后方没有办法知道。老将军程普心神不定,每天练兵之余都要走出辕门向西遥望。一天下午,忽见一群赤鸦飞集军营。老将军认为必是吉兆。不多时,快马飞报赤壁大捷。为纪念这次胜利,孙权遂下令将湓城更名为赤乌镇。这一名称沿用了近580年。唐建中四年(783)析浔阳西地立赤乌场,又150余年。南唐升元三年(939),烈祖李昪改齐立唐,升赤乌场为县,取“赤乌呈瑞,兆应武昌”之意,名之为瑞昌县。

程普(?~215),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省丰润县)人。东汉时迁河南洛阳。中平年间(184~189)追随孙坚。后随孙策经营江东。是作战勇敢、身经百战的东吴虎将。在随孙策征讨江夏黄祖的过程中,单骑救孙策于重围,受封荡寇中郎将。因他忠心耿耿,在东吴将领中又年纪最长,故有“程公”之尊称。建安五年(200)孙策遇害,又全力辅佐孙权,征江夏、攻豫章、克乐安,并代太史慈镇守海昏(今永修县)。

程普是不是直接参加了“赤壁之战”?《三国志·吴书》中记载:“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但是,在《三国演义》当中,从第四十三回到第五十回,程普只在柴桑议兵时出现过。在第五十一回中,程普参与了夺取南郡,赶走曹仁的战斗。但这已经是建安十四年(209)的事情。就是在这次战斗中,周瑜中箭,于第二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省岳阳市)。如此说来,程普很有可能没有直接参加“赤壁之战”。他的部队只是驻扎在湓城,以策应前方。那么,历代《瑞昌县志》的记载也是真实的。吴赤乌元年(238)九月,又有一群赤鸦飞落在建康的圣殿之上,东吴大帝孙权认为又是吉兆,遂改年号为“赤乌”,沿用13年之久。这一年孙权56岁,这其中也许不乏他对当年那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的追忆。

建安十五年(210),周瑜病逝巴丘,程普代领南郡太守。孙权分荆州与刘备后,程普还领江夏,迁荡寇将军。据《吴书》记载,程普曾杀背叛者数百人,投尸火中,即日即病,百日后逝。孙权称尊号时,追论程普之功,封其子程咨为亭侯。另据《程氏宗谱》记载,程普病逝后葬军营边桂林岗。其部属由其子继续统领。在桂林桥东南200米处,至今仍有程普墓,是瑞昌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瑞昌程姓都认为是程普之后,每年春秋二祭都尊程普为祖。

同类推荐
  • 三国大特工

    三国大特工

    特工王磊回到三国,正逢群雄逐鹿之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磊从一个小人物开始,步步为营,收谋士武将,娶娇妻美妾,率铁骑驱逐匈奴,与诸侯争霸三国。普天之下,唯我独尊!
  • 晚唐好债主

    晚唐好债主

    姜一行眼一睁就来到了元和十年的大唐,韩愈、柳宗元、白居易、刘禹锡全是我好友!裴度、武元衡都是我长辈!作为一权三代,我要欧派共胖次齐飞....“温馨提示:宿主未还欠款为:27000万两黄金或等价物,宿主可选择以修为......”“多少?27000万两黄金?我把全大唐卖给你都不值这么多!”“温馨提示:宿主可以修....”“决定了!我要带着大唐共同致富!然后放贷全世界!哈哈哈!不过,首先!要致富!先修路?!好像哪里不对?不管了,先把那些搞事情的藩镇收拾了再说!”姜一行撸起袖子,投身到建设大唐的光荣事业中。系统好感值:-1-1-1...系统:玛德制杖!劳资不玩了!(ノ=Д=)ノ┻━┻
  • 执宰九州

    执宰九州

    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唐王朝在风起云涌中覆灭,天下诸侯势力,纷纷割据一方,称王称帝。
  • 明昶乾坤

    明昶乾坤

    昶者,日长也!四百年前,国运之战,我们一败涂地;泱泱华夏,满目疮痍,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多少仁人志士,埋身荒冢;汉家精华,长于黑暗。倘若重生,必选明末,策马扬鞭,驱除鞑虏,收拾旧山河,还神州大地——明昶乾坤!
  • 东唐我说了算

    东唐我说了算

    东土之上,繁荣大国名唤大唐。偶然回到东唐,竟然醒来就被祭天,大难不死得元灵,从此开启了开挂的人生。皇帝要和我结拜?我考虑考虑吧!什么竟然让我娶公主?我才不要娶公主呢!东唐我罩着,谁敢不服?我有特种兵,有飞机分分钟炸了你。蛮族之人也敢跟我叫嚣?让你尝尝炮弹子弹的味道!!让你知道什么叫血色浪漫!!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动了我的人就让你痛不欲生。别跟我扯什么梦回东唐,就要听话上朝。这地方我说的算,让我上朝,我看是你不想当皇帝了吧!
热门推荐
  •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七里樱

    七里樱

    年少时,我们,似乎成为了世界的主角,遗憾过,苦恼过,伤心心过,但庆幸的是在那个即将逝去的青春里,你世界的男主随着四季辗转在你身旁,陪你笑,陪你哭……终有一天,你发现他只是喜欢你身边的那个人而已…“你知道的,我喜欢她哎。”“没事…”至少我的青春,你来过就好。
  • 亦是晚阳暖余生

    亦是晚阳暖余生

    一个人,一只妖。当年她救了他一命,日后他却挖坑让她跳。最终她还是跳进了他的碗里。她被逼到墙角,“你别过来,说好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唔...”他堵住她接下去的话语,“嗯!我只对你动口,不动手!”
  • 幸福只需一张床(闪小说亲情篇)

    幸福只需一张床(闪小说亲情篇)

    本套书精选3000余篇闪小说,所有篇目均在国内公开报刊发表过。每篇都有独到的思想性,画面感强,适合改编手机短信小说。这些闪小说除了通过故事的演绎让读者了解这些闪小说的可感和领悟其中的深刻含义外,特别对广大初高中生读者的心灵是一次很好的洗涤。
  • 夙夜谣

    夙夜谣

    天启大战三百年后,甲子大雪中止的第一天,昆仑雪域毫无征兆的封了山。这一年,普通又特殊。在昆仑虚上下的缄默中,没有一位修炼有成的神族、地仙得以飞升天界。许多年后,昆仑弟子间仍有传言:那一日,泽氏族长之女、天英门弟子夜瑶,葬身所饲灵兽之口。仅此而已。——暗夜无边,谁能执手同行?——推荐一下自己的完本书:《夜坠星河》,悬疑权谋故事,欢迎同行~
  • 雾散云天霁

    雾散云天霁

    她觉得一定是有一团迷雾将她裹住了。不然,她怎么总看不清眼前的路呢?而他觉得一定是他头顶有一朵大乌云。不然,他怎么会被困于一具八岁的身躯呢?原本毫无交集的二人相遇,慢慢地他们的世界迷雾散去,乌云亦褪去。他说:“我叫林雾散,专治迷雾。”她笑:“我是云天霁,专克乌云。”
  • 红色营盘

    红色营盘

    陆军土,海军洋,空军能在天上翔,武警最流氓,流氓头子在消防。这话,既对也不对,在没事儿的时候,或许我们拉稀摆带,但是在人民最危难的时候,我们会挺身而出,冲在一线。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消防兵,我用我的视角讲述我当兵的故事!后面已经改为第三人称!
  •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一元决定论与灰色阐释学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你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大学读中文。那是一个属于文学的时代,就连燕子的呢喃声里,似乎都有着文学的腔调和韵致。那是中文系学生节日一般美好的春天:几乎每天都有可谈的新鲜话题,几乎每天都有可读的优秀作品。像当时的许多文学青年一样,你也做着自己的文学梦。你把别林斯基的著作放在书包里,形影不离地带在身边。你沿着他的文字铺出的路径,在俄罗斯文学的大地上漫游,看三套车在无垠的雪原上飞奔,看“旧式地主”吵架和吃西瓜,看一群市侩官员下作地巴结“钦差大臣”赫列斯达科夫。这位伟大的批评家让你喜爱上了果戈理,也让你感受到了文学批评的魅力。你幻想着将来能成为一个热心的编辑家和热诚的批评家,能办一份《祖国纪事》和《现代人》那样的文学杂志,能对自己时代的文学发出清亮而正直的声音。
  • 等你回眸再见

    等你回眸再见

    专情于一段情,需要多久,遗忘一段情,又需要多久,十年够不够?当年为了你,我放弃了进入名校的机会,只为了能和你上同一所大学,然后陪你走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可你却失约了!你说你忘记了,那么你就要做好承受我想要报复的怒火,可是,明明说好了是怒火的,为什么再见到她时,眼里确只有柔情?
  • 我有不死身

    我有不死身

    一次一次的死,一次一次的读档复活。对不起,我有不死系统。“求求你再杀我一次,之前那个死法一点都不疼。”--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