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7500000008

第8章 蠡水之左

【左里原称左蠡,取“蠡水以左”之意。古代,这一带处于蠡水又称彭蠡泽的左岸,里与蠡虽字眼不同,但读音一样,今天的人们撇开繁琐,取其音法,直书左里。】

节日的萌发

时令走进了夏至,村前村后的农田里,禾苗正在扬花抽穗,这标志着早稻从此开始了谷子的生长周期。

自然的成长规律,带给七房陈村村民在这一年里,对头茬粮食的美好憧憬与渴望。

虽然鄱阳湖紧临左里镇清辉村委会七房陈村,但村民仍以耕耘水稻为主。千百年来,在鄱阳湖畔,是稻谷养育了他们一代又一代。能够迎来水稻的抽穗,对村民来说,就是一年中最值得庆祝的事情。

农历五月二十五,本是个普通的日子,而七房陈村的村民把这一天看得很重,他们共同将一个新的节日名称,写进了全村的日历卡片。

一大早,76岁的陈墨琳走在村外的田埂上。野草挂着的露珠,打湿了他的裤腿与鞋子,但他不当一回事。他不时地俯下身子,看看眼前的禾苗,也不时地抬头,看看远方的田野,这一刻,他似乎看到了稻谷的成熟。他的脸上荡漾着喜悦。

陈墨琳:今天过节呐!全村家家户户过五谷神节。在我们村,五谷神就是青蛙。禾苗抽穗,青蛙吃虫子,能保护稻谷丰收,我们敬重它。

在七房陈村人看来,农历五月二十五处在夏至节气的范围,这也恰恰是蝌蚪进化到青蛙的生长期。禾苗一抽穗就有青蛙的相伴,在农业抗御虫灾能力异常脆弱的年代,这样的巧合无不令人心生敬意。

陈墨林:全家老少,还有亲戚朋友也来,在一起吃中饭,过五谷神节。这个风俗从我村的先辈一直流传到现在,年年过,全村一样,雷打不动。

这看似是自然的安排,但对七房陈村人而言,无异于苍天的恩赐。

两只土篼一个帮

一个地方与另一个地方的劳动技能有什么不同,恰恰表现在最平凡的生活里。它来自人们约定俗成的世代传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效用本能。

土篼,是都昌农民生产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实用工具,谁家都有。通常情况下,土篼又有大小之分,它们以两只为一个单元出没于劳动现场。

在左里,人们普遍使用的是大号土篼,而很难看到小土篼的身影。这样的土篼身高筐大,由于它比小篼盛装的量多,因而对人的体力始终处于考量状态。这一带,无论男女,只要走进了成年人的行列,就得具备使用它的能力,别无选择。

究竟是一种什么原因,让左里人形成了这样的独特氛围?在当地,没有人能给出答案。只知道,左里人有足够的耐力来承受这样的压力。好胜,是左里人的集体性格。

通常,人们从左里的土篼身上看不出更多的特别之处,而一旦参与了全县性的土方搬运工程,它带给县人的是震撼。

蕌藤棚村70岁的黄卖松,在大集体时代曾是永华大队的党支书。那些年的冬天,他都要带领劳力走上兴修水利的前线,而每每跟随出场的,就是一担担齐崭崭的大土篼。

黄卖松:只要一看到我们挑大土篼,人家就知道这是左里帮噢!而别乡全是小号的土篼。大篼要比小篼装的土起码多20斤,一担总在140斤左右。

1977年冬,兴建矶山圩堤,左里的施工段在下坝。数天过去,新筑的坝体下沉了一个大豁口。左里人挑灯夜战打突击,凭着这样的土篼填塞100多方土,硬是在不到两小时内,把这个口子抢了回来,控制了它对稳固坝体的殃及。

黄卖松:快。人家是一担,我们也是一担,进度总比其他乡要快得多。另一个优势就是爽,你看,一担土挑上去,倾倒时不弯腰不歇担,肩头和两手一齐发力,篼里的土就卸出来了,省时省工。而人家挑的小土篼就繁琐一些。

老黄说的爽,来自肩头和双手恰到好处的协调配合,微妙的动作所产生的惯性作用,就能将篼里的土离位。事实上,左里人运用的是传统的力学原理。

天底下,任何一种劳动技能,都没有捷径,而只有智慧。

漫长的岁月里,出身低微的土篼,为左里人赢得了赞誉。

独守鳝获

没有重担压肩的日子,左里人学会了通过一种轻松的方式,向自然界找寻小小的猎获。往往,他们以此来养蓄体力,享受生活的乐趣。

端午节早晨,家人忙着与节日相关的事,而70岁的邵同焱提着鱼篓和钓竿出了门。在田垄山塘边,他蹲下身来,开始了手上的工作。

老邵是为家中午餐增添一道美味而来。

邵同焱:钓黄鳝。钓不钓得到,要碰运气的哟。

能把一条黄鳝钓进鱼篓,有两个步骤要走,首先是将试竿缠着蚯蚓的一端伸进洞穴,探其有无,这是虚的,所以叫试;而一旦可以确认,试竿就要换成铁钩,这是实的,所以叫钓。

邵同焱:我钓黄鳝是在农历三至五月、八至九月,这期间的黄鳝活动频繁,寻找吃的东西。

黄鳝通常在泥水中活动,喜于穴居。特别是一场风暴过后,它就躲藏在洞穴里。这时候,只要对泥洞判断无误,加上蚯蚓的气味诱惑,便可有效地钓出黄鳝。

在左里,老邵所在的邵翘仙村,是远近闻名的“黄鳝村”。他在10岁时,就践行这个门道。

邵同焱:原先,钓黄鳝是我村的强项,近几年许多人改了行,但也还有10多个人没丢这个爱好。

以往钓黄鳝,老邵有时结伴,有时单个的回报。

这些年来,日渐减少的资源,常常让他所获无几。为了不空手而回,他的脚步越走越远。

一个上午过去,老邵只钓到了两条黄鳝,他非常满足。

这条路还能走多久,老邵和村里的同伴们都没有把握。

好个“地球哥”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蒋桂山开着他的地球车,离开左里蒋家村,再次踏上环保宣传之旅。他的前头,又将是一段艰辛的行程。

从2007年6月5日至今,这已是他第7次离开家乡,实施着宣传环保的计划。

那年首次出行,蒋桂山是穿着自制的地球衣上路的。这种地球衣由木架构成,圆形的外表喷绘了地图,看上去,俨然量身定做的地球仪。在他看来,做环保宣传,穿上地球仪,没有什么能如此形象直观又有说服力。

许多人怀着好奇心,唤他“地球哥”。

他的初衷,来自一件事情对他内心的触碰。

蒋桂山:还是我在温州开餐馆那阵,从电视上看到一条新闻,一只百年海龟误食污染物死亡,胃里全是塑料袋。当时我就流眼泪了。

他的内心难以平静,常常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他在思考如何凭自己的力量,为保护环境和地球做些事情。在往后的日子里,他变卖了温州的饭馆,一个人开始了漫长的环保之行。

到今天,蒋桂山开的地球车已经是他的第五代随身宣传物了,之前,还有三代地球衣、一代地球三轮车。

蒋桂山:这很吸引人们的目光,宣传效果也很好。

沿途每到一个城市,蒋桂山都要在街头向市民散发自印的环保传单,宣讲保护地球的相关知识,他还主动发动和参与当地的环保志愿行动。他始终在向世人传达这样一个理念:只要人心好,地球也就好。

一个人在路上,难免会有不遂人愿的时候,也会有希望将灭的叹息。

蒋桂山:第一次到黑龙江的黑河市做宣传就病倒了,很严重的,身上又没有剩余的钱治病,当时我想到了从此放弃这个宣传,后来是当地志愿者给了我信心和力量,他们资助我治病,帮我走出了困境。

蒋桂山已经走过了全国25个省市的200多个城市,而支持他走到今天的,更多的是靠自己一路上帮人擦皮鞋、打零工换来的微薄收入。

以一种信念托起一个梦想,蒋桂山干劲十足。环保是历史赋予人类的命题。尽管前行的路上有风也有雨,今年46岁的他依然没有退却的念头。

一张粉皮千家烫

相比于春夏,入冬后的日子,都昌大地是又一种颜色,湖山变得裸露起来。

左里山下熊村74岁的熊五东和老伴江云秋正在等待晴朗的天气。由来已久的风俗,让老两口对烫粉皮充满了期待。

烫粉皮是左里农民的冬季习惯,每年如此,家家动手,即便是物质丰富的今天,也不可随意省略这个环节。

左里的烫粉皮,说起来复杂,一旦操办起来也简单,但左里人把它当作了家里的重大生活工程。

一般情况下,小户人家隔夜浸泡60至80斤籼米,大户人家却在百斤以上,第二天机磨成米汁。这时候,烫粉皮片刻上马。

熊五东:烫粉皮的工序需要六七个人才能完成,烧火的、烫的、晾的、折的、切的,流水作业才行噢。

左里的烫粉皮,是将米汁舀进一个托盘,依靠锅内沸腾的开水烫熟。每一张粉皮从生到熟,只需半分钟,这样的粉皮,不掺杂其他配料,米味浓郁。实际上,左里粉皮,就是稻米的化身。

冬天干燥,粉皮的水分蒸发快,数小时后,刀工将其切成丝状,然后在阳光下晒干。

在历史长河里,左里的粉皮由来已久,它源自饥饿年代,农民利用冬闲转换稻米的存储方式来度过冬春之荒,以至接续新稻的来临。

烫粉皮这天,熊五东家里好不热闹。明天,好几个邻居也要走进这个程序,事务准备已经妥当。

左里粉皮由于有阳光的味道,从而温暖人心。

狼烟卷过

左里地势北高南低,鄱阳湖水南北相依。站在这片土地上,人们感觉到,大自然并没有赋予左里奇特的表情。然而,历史却在这里上演了惨痛和悲壮的一幕。

尽管那段别样的故事渐行渐远,但对经历者来说,刻骨铭心又挥之不去。今天,这个故事带给左里年轻一代的,同样是无法消散的内心伤痛。

日历回翻77年。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制造的“七七事变”爆发,10天后,与左里仅一湖之隔的庐山,160多位国共两党军政要员汇集于此,蒋介石发表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庐山声明》,号召全民族投入抗战。

1938年7月26日,日军攻占了江防重镇九江,江西北大门从此打开。接着,日军嚣张地向鄱阳湖腹地进犯,都昌大地遭受重创,而左里以及相邻的多宝、苏山首当其冲。

对都昌沿湖而言,左里、多宝、苏山犹如一道雄踞境内西北的天然屏障,对此,日军通过飞机窗口,看到了它的重要。相比于都昌其他地方,日军在这一带加倍地派驻了兵力。

1939年3月14日,日军在左里横寨岭、秦傅岭等地安营驻扎下来。左里乃至幅员更为广阔的都昌区域,无时不在遭受日军的打击与蹂躏。

邱银龙(山下邱村村民):我村后的凌云寺,当时有个和尚,就被日军捆绑扔进土坑,然后打死了。村民被害被打死更不用说了,大家只有挺身而出来抗敌,桃树岭村、蒋家村就出现了男女老少打死日本佬的事。

抗战中,这里的人们怀着家园情怀和民族气概,是湖区人民悲壮抗日史诗的重要一幕。无论一个村,还是一个乡,哪怕一次单枪匹马的与敌肉搏,都在昭示人们生生不息的抗战信念和抗战精神。

村庄、田野、山头、寺庙,这些镜头,依然在向我们展现着当年抗敌的动人场面。

由左里而统揽全县,八年抗战,都昌军民书写了彪炳千秋的血色一页。

用仪式表达

在中国人的传统概念里,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除稷外,七房陈村农民种植其余的四种,且以稻谷为主。

七房陈村农民世代懂得粮食的重要,更懂得青蛙的难得,是它关心五谷的痛痒,保护五谷生长以至成熟。他们认为,如果没有青蛙,五谷喂养的可能不是人类,而是昆虫。

中国人表达心中的诉求,都采用古老的祭祀仪式。七房陈村人把青蛙推举为五谷之神,并采用节日的方式沿袭下来,足见青蛙在他们心里的分量。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一种仪式胜过对神的敬仰。

在这里,五谷神节也叫青蛙节。

左里原称左蠡,取“蠡水以左”之意。古代,这一带处于蠡水又称彭蠡泽的左岸,里与蠡虽字眼不同,但读音一样,今天的人们撇开繁琐,取其音法,直书左里。

时近中午,七房陈村越发热闹起来,家家户户摆开了八仙桌,男人接待来客,女人则忙于厨下。

同一天,相邻的桥边刘家村、桥边陈家村也在效仿七房陈村的传统模式。他们一脉相承。

陈墨琳端上供品来到村外的稻田边,对着田野虔诚地跪拜。在他身后,还有陆续的来者。

他们知道,祭拜的青蛙,不仅守护了五谷,而且同样造福了人类。

2014年7月2日

故乡的歌

杨廷松

认识邱林,缘于他的著作《南疆碎影》。

记得在一次酒席上,有人戏谑说:“你就是写什么‘破影’的作家呵。”在大家嘻嘻哈哈的同时,我却读到了他一脸的严肃。这严肃的表情,是说明他在固守崇高的文化节操,以自身的人格维护创作者的尊严;看得出他对文化的忠贞和虔诚。

那一次,我印象深刻。

自那时起,我开始认识他。

之后,他又出版了《乡村二月》散文集。他亲笔签名送了一本给我。大凡作者出书,签名送书,我拿到手时都有些按捺不住的喜悦和激动。我喜欢读好的作品,我更喜欢读作品背后的人。(只要不是酸腐的人,不是虚伪的人,不是文痞型的小人。)

读了他的散文集,我写过一篇读后感,终因怕人笑话没有出手。

近年,我从都昌作协创办的《土地》杂志上读到他《我的都昌》连载。我读到了他对社会的关注,对人生的关怀,对精神的关心。这些文学最基本的东西,便是文学大道。

他的文学创作,从诚实做起。

近五年的时间里,他跑遍了都昌的山山水水。与人对话,与山水对话。亲身经历,亲身感受,把星散在各地的宝贵文化集成文字,结集出版。

他用自己的脚步触摸都昌这片辽阔而又神秘的大地。这里的山山水水、塘池港堰、奇山庙宇,他如数家珍。如大港镇的高塘村、周溪镇的棠荫岛,一个地处深山老林里,一个坐落在鄱阳湖水中央。这地方很少有外人涉足,他先后多次实地考察,吃住在村民家中。

为了弄清某一文明的来龙去脉,为了拍摄某一景点满意的图片,他常常是利用节假休息日,不厌其烦地多次往返在乡间小道上,为的是文章真实可读,为的是感悟准确。

《我的都昌》,环境是那么熟悉而又平凡,在他的笔下是那么优美动人,平凡的人物被他表现得那么独特,那么令人感动,难以忘怀。

《我的都昌》,叙述的音调雄厚,在乎脚下的现实悲欢,在乎散散落落的亮点,在乎朴实的本土文化。这是农耕文明决定的诗情,虽然散落,但是真切。

《我的都昌》,运用了散文形式,有情节,有诗意,有感叹,以事说人,以人为本。叙写人与人的温暖,既古老又现代。作者用谦恭、平稳的语调,渲染美学。在情感交流的仪式上,作者选择了故乡的歌。

为了文学,他坚守信仰,不做“审时度势”的实用主义者,用文人特有的敏锐去观察,去思考,清醒地了解周围环境,捕捉有价值的素材。在他的笔下,山水成了经典。人文的、自然的生态,卓然于世。

文化,其实是劳作、思考、提炼和书写,决定文化存在的真实性。只有真实才有可读性,才有共鸣。那些关起门来自得其乐编造的假、大、空的东西,很难让人记住什么。

文化,如果没有智者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去挖掘,没有一支生花的笔去描写,那么,那山那水那人就没有让人留恋和思念的东西了。王一民先生写悼念杨廷贵先生的文章题目就是《可惜了那双眼睛》,说的就是这层意思。

在当下物欲横流的时代,能有人把文学爱到深处,爱到废寝忘食,用生命去爱,确实可贵可敬。在豪华轿车竞相奔驰在街道和宽敞的公路上时,邱林骑着摩托车颠簸在乡间小路上,一身泥土,一脸风尘,拾捡路边被遗忘的文化记忆。

邱林这一文化行程,我看重包含脚印的文字。那一堆堆文字,那一幅幅图片,那一排排脚印,使《我的都昌》风光无限。

一般来说,人是有两种需求的。一方面是基本生活的需求,这是每个人都无法悬搁的。另一方面是文化需求。邱林用两条腿丈量生命,不但平稳而且有力,并且深刻。

文章中,没有个人无病呻吟,没有风花雪月,没有多愁善感,也不见花前月下的矫情。对于故土,他语言干净利落,晓畅易懂,色彩明亮。

我在《走过的路几乎没有足迹》一文中说过,人的一生犹如蜜蜂的个体,一生中就酿出那么一点点甜,人生的意义就伟大了,文学的意义就这么接通了。

希望人类诗化自然,又让自然诗化,这是文脉,这是文学大道,这是最美好的精神出路。

同类推荐
  • 我们的莎士比亚

    我们的莎士比亚

    本书为著名作家许辉、苏北、许若齐、莫幼群、刘政屏等关于莎士比亚及世界读书日的和皖籍作家在安徽省第一个作家休闲创作基地“天柱山作家村”撰写的散文合集,如《那一天》《我的书单》《莎士比亚的生日》《我的读书生涯》等,特色精彩。
  • 邹韬奋作品集(1929)

    邹韬奋作品集(1929)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收录了包括鲁迅、鲁彦、缪崇群、钱玄同、柔石、萧红、徐志摩等作品集。所收录的作品,立意深刻,构思巧妙,情节曲折,于质朴中见幽默,于调侃中见温情,于娓娓叙述中蕴含人生哲理,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厚体验和独特思考,对广大读者和写作者有着极其特殊的启悟意义。无论是对世态的描摹或勾勒,还是对人性的剖析与探究,均见匠心独运的艺术功力。本书为《邹韬奋作品集》。
  • 小说的艺术

    小说的艺术

    本书是英国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戴维·洛奇所著的小说艺术赏析,为一般读者提供了欣赏小说这门艺术的方法,也可以作为学术理论的入门书,和写作技巧的指南。本书分为五十个篇章,从五十个方面,对小说艺术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每篇引用一到两个小说片断,在对文本作细读分析的基础上,展示了小说技巧的方方面面,既有传统小说中的开场白,细腻的人物刻画手法,也有现代派和后现代派小说特有的意识流、元小说等理论。书中的大多章节曾在《星期日独立报》、《华盛顿邮报》作为专栏文章登载,内容涉及范围极广,几乎包括了英语小说史上古典和现当代的每一位大作家,如菲尔丁、萨克雷、奥斯丁、亨利?詹姆斯、乔伊斯、海明威、贝克特、米兰·昆德拉等。行文既浅显易懂,又专业准确,可以作为小说学习和写作的教科书、参考书;作者风趣幽默、兴味盎然的文笔,又使之也适合于大众读者的口味。《小说的艺术》九十年代出版时,曾上榜英国非小说类畅销书。《金融时报》评论说:“它是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以来最出色的、面向大众的小说研究著作。”
  • 古代英雄的石像

    古代英雄的石像

    《古代英雄的石像》收入叶圣陶对现成的童话、寓言、小说、民间故事等进行的再创作作品。包括《古代英雄的石像》、《皇帝的 新衣》、《书的夜话》、《熊夫人幼稚园》、《月姑 娘的亲事》、《火车头的经历》、《菁儿的故事》、 《聪明的野牛》等。
  • 曼苏尔

    曼苏尔

    回族民间传说故事丰富多彩。但由于种种原因,开掘面世的极少。《曼苏尔》为回族爱情传说类民间故事专辑,一曲曲“花儿”袒露着回族青年爱的情愫,抒写着爱的圣洁与美丽,爱的不屈与忠贞……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境

    绝境

    为了总结近年来的文学成就,见证固原的文学历史,编辑出版一套“文学固原丛书”,则是固原的文艺工作者共同铸就的全景式的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该丛书的出版,必将对丰富文化固原建设增添光彩。
  • 总裁大人你好坏

    总裁大人你好坏

    “先生请您带我走,请您救救我!”他是自己唯一的希望,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开!“我是商人,不是雷锋!救你我能得什么?”上官昊拒绝的很是彻底。“只要我有的我都可以给!”孟如萱咬牙说道。“OK,女人,你记住了,从现在开始,你是我的!”上官昊邪魅一笑,弯腰把她抱了起来。以为他是拯救自己的天使,却不料他只是披着天使外衣的撒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巴掌童话5

    小巴掌童话5

    《小巴掌童话5》选取了20篇童话作品,包括《像音乐和像锤子的敲门声》《洗澡时爱唱歌的青蛙》《草丛里奔跑的苹果》等。在《猫打呼噜旅馆》这篇童话里,讲到了一个来到森林旅馆的旅行团,其中有一位爱打呼噜的猫女士,她的呼噜打起来震天响,大家都不愿意和猫女士一个房间,只有犀牛太太愿意和猫女士住在一起。可是第二天早晨,当大家都在抱怨前一晚吱吱作响的老鼠吵得他们睡不好觉的时候,只有犀牛太太精神最好,原来猫女士晚上忙着捉老鼠,白天才睡觉。接下来几天,猫女士夜里守护着旅馆,大家都打起了香甜的呼噜。这个旅馆的名字也改成了“猫打呼噜旅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树下很多人

    树下很多人

    故事里有很多人,人有很多故事。想和你温一杯茶,静静的坐在树下,月光明亮,和你一起听着故事,看人生百态!
  • 我等夫君金榜题名时

    我等夫君金榜题名时

    林秋意穿越成倒霉农女,醒来就被胖揍。真是欺负人!她凶狠这么多年,大米饭是白吃的吗?于是,受气小包开始逆袭,手拾锅铲,名震四方,躺着数钱,小日子有滋有味。说她嫁不出去的人,都想跟她攀关系,成为她的小夫君!见她如此风光,张婆婆狠狠道,“大逆不道之女,卖给人牙子最好!”林小蝶咬着手帕,“居然不分我胭脂钱,我要将你便宜嫁出去!”混蛋老爹为了赌钱喝酒,更是不留余力想要将她贱卖出去,懦弱娘亲傻乎乎帮把手,还觉得是为她好。极品一家人,林秋意护着妹妹艰难前行,表示真的心塞,为何她的人生如此廉价。牛角村小算盘趴在她墙头,笑眯眯道:“秋意别怕,等我考上状元,你就做状元夫人,那时无人左右你的命运。”
  • 迷云重重

    迷云重重

    传说中使人富可敌国的神秘秘籍身在何处?众多的王公贵族、英雄豪杰、江湖路人你死我活的争夺到底是为哪般?神秘的府宅里到底藏有什么重大的秘密?神秘与诡异的故事为什么会一个接一个的发生?神秘的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节将带你进入一个非一般的梦幻世界,欲罢不能……
  • 难经(四库全书)

    难经(四库全书)

    中医理论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3卷。原题秦越人撰,但据考证,该书是一部托名之作。约成书于东汉以前(一说在秦汉之际)。该书以问难的形式,亦即假设问答,解释疑难的体例予以编纂,故名为《难经》。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理、营卫、俞穴,针刺等基础理论,同时也列述了一些病证。该书以基础理论为主,结合部分临床医学,在基础理论中更以脉诊、脏腑、经脉、俞穴为重点。
  • 赢在职场就这6招

    赢在职场就这6招

    职场江湖是高手实现价值、成就自我的地方,降龙十八掌、葵花宝典、吸星大法、太极拳……只有熟练掌握高深实用的“武功秘笈”,才能以厚重的实力打败敌手,才能享受快乐职场,赢得成功人生。本书是浸淫职场十余年的职场达人的经验之谈,分别从职场入门、职业误区、职场心态、职场处世、加薪升职以及职场规则等六个方面,将职场生存与发展的智慧融合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教会职场菜鸟在职场江湖中怎样以平和乐观的态度精心修炼,怎样以超强的毅力和耐力习得“武功”,怎样完成“鲤鱼跳龙门”的飞跃,快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职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