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737500000009

第9章 石出苏山

【这座犹如笋尖的山峰,耸立在石城街的一侧。在苏山乡,无论走进去还是走出来,它都在那里与你相遇。】

开凿

仿佛一个巨大的舞台,无比繁忙的场景,替换了千年的沉静。在苏山乡的山地间,在机件将庞大的石头逐块剥离的轰鸣声里,人们发现,这里还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火爆过。

它来自地表之下埋藏的花岗石对众人眼球的吸引。

这是苏山乡政府所在地新诞生的一条通道。一个个靠气压鼓胀起来的轮胎,由于有轴承的快速旋动,那些辎重身躯才得以在这条道上来往穿行。从那发出的声响和卷起的烟尘里,人们看到了它的欢快,也看到了它的负重。

通道的两旁,排列着加工石材的厂房,那些夯厚的麻石从矿区运到这里,在经过飞轮的切割后,竟神奇般地变成了一块块可供人们最终派上用途的工艺品。它的光亮、方圆、棱角、厚薄、规整,让无论是观赏它的人,还是享用者,都会产生由衷的赞许。它们就是从这里出发,随着这条新通道的延伸,走进人们多彩的生活。

对于这条街道,人们取了一个直接而又实在的名字:石城街。

以一块石头为名片,代表苏山向外界对话,这样的特色,在都昌乃是独一无二的。

苏山多山,绿色的植被覆盖着千年麻石,它的质地、色泽,皆为同类之上品,这已是人们不变的公认。

进入新世纪的10余年来,苏山就是靠它成就了富庶一方的美誉,也是它,让那些与石头打交道的人,赚了个钵满罐盈。

苏山多麻石。有人在想,它的存在,是否与300万年前,地球经历冰川造山世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对此,我们已无法在都昌史志上直接查明,今天的人们只有运用科学的手段去考证了。无论怎样,我们应当感恩大地的赏赐,是远古自然的造化恩宠于斯。

石缘

2003年的第一天,有个外来哥和一个当地妹,在苏山乡心手相牵,走上了铺在麻石上的红地毯。

外来哥名叫林自力,福建省南安市人。

当地妹名叫钟满琴,苏山乡兰野村人。

两人相拥,颇有意趣。

在此之前的两年间,20岁的钟满琴,跟着父亲在苏山乡街头,经营着一个并不惹眼的小客栈;20岁出头的林自力冲着苏山的石头,从南安只身来到此地,他奔忙于矿山,将食宿安顿在偏僻小镇的这个旅馆。谁也不会想到,爱情的种子正在他俩之间悄然萌芽。

早就有人测算出,苏山乡境内有麻石近5亿立方米,其中绝大部分被林地掩盖,深藏不露。在当地,也早就有人看到了它的实用价值所在。一直以来,人们仅凭铁锤和钻子,有限地开凿着厚重的石料。那些布满手工凿痕的石块,带着时代的印记,散落在我们生活的角角落落。直到林自力的到来,才对这一原始成分颇浓的开凿方式,进行着历史性的颠覆。

2001年秋,林自力经人林自力引导,来到了苏山深处。就是这次探访之旅,让他跨越地界,打破了苏山乡的沉寂,也让他的爱情有了理想的温床。这份情缘,就这样由于有石头的媒介,让他们完成了从萍水相逢到相知相爱的过渡。

切割机、空压机、吊车、铲车,很快开进了矿区,它们所产生的效能,让手工开凿者瞠目结舌起来。

埋藏山里的麻石,被这个年轻人揭开了面纱。

在这里,手工开凿由此划上了句号。

林自力,成为苏山乡操纵机械开采和加工石料的第一人。

尖山

这座犹如笋尖的山峰,耸立在石城街的一侧。在苏山乡,无论走进去还是走出来,它都在那里与你相遇。

除了它独特的身姿,尖山还拥有普通山峰不具备的奇险。在当地,起着地标式作用的这座山头,被绵延的山体簇拥,它们的体内,就隐藏着大量的麻石资源。尖山有着四季轮回的丰富内容,也有着特殊年代的内心伤痛。许多苏山人都知道,在尖山的巅峰,还有战争的遗存,那是日寇当年留下来的,在战壕、炮台的背后,是一座倍受蹂躏的山峰。

上世纪的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日寇侵占了尖山,山头架设的枪炮,控制着苏山要冲。

徐雨松:当时我3岁,刚开始记事,日本鬼子驻在尖山上,尖山湾人全都逃到别村避难,村里的房子几乎被日本鬼子烧光了。

徐雨松所说的尖山湾就在尖山脚下,他除了参加志愿军在朝鲜打了几年仗外,一直生活在这个村庄里。77岁的徐雨松,算是村里的高龄老人,他经历了尖山和尖山湾那段重要的历史。

抗战中,苏山人依托熟悉的山地和超乎想象的勇气,捍卫家园,血性对抗。

2011年4月,《我的都昌》摄制组在这里不仅捕捉到了战争的残片,还将今天的尖山、尖山湾完整地记录了下来。我们在镜头中看到,这座山峰屹立依然;山下,人们对石头表现出无比的热情;尖山湾在新农村建设的节拍里,展现出改头换面的新容颜。

这或许是徐雨松老人经历的又一段重要历程。

老桥湖上

4月天,老桥湖依然处在干涸之中。其实,它在一年四季的大部分日子里,都有湖水在流转。它的两头与鄱阳湖相通。

不知什么时候,这道湖湾将一块陆地与苏山的田园无端地分割开来。被分割开来的这片绿洲由湖水包围着,人们取其地形地貌,叫它马鞍岛。

两地人的劳动生活模式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要往来于马鞍岛,就只有依靠往返的轮渡了。

马鞍岛上居住着1400人口。这里有千年古刹青云寺,有难得一见的沙滩、连片的草洲湿地、鸡犬相闻的村舍,还有岛人耕种的垄田、捕捞鱼虾的港湾。相比苏山的其他大片地方,这里或许是人们向往的又一块宝地。它给人们带来的满足,虽然没有石头那样刺激,但它确实能在瞬间,俘获你寻找幽雅栖息之地的身心。

正常情况下,春雨充沛的时节,往往是老桥湖汛期来临之时,而到了冬季,长江流域雨量偏少,鄱阳湖水很快消退,这往往又是老桥湖枯水期的开端。

老桥湖完全裸露的日子,只有主港一线湖水在潺潺流淌。这时候,渡船因为没有足够的浮力来让它行使渡客的职能,搁浅在湖岸的它,摆设成了一时的主题。

人们为了跨过主港的这条水流,在很早的年代里,用本地的麻石,在主港上架起一座小石桥。这片湖湾因此而得名。

在不阻断水流的情况下,人们要想从此岸到达彼岸,除了渡船外,恐怕就只有桥梁来承担这样的义务了。老桥湖中心的这座石桥便是物证。只是,它的高度和长度,决定了它难以感受到当今时代对它需求的紧迫感。

老桥湖上的老石桥

今天,人们正在老桥湖上架设一座现代桥梁。它的壮观,是身旁那座麻石桥无可比拟的。现代科技手段,在人们的掌控里,无所不在,也无所不能。在“开发”、“便捷”成为人们时尚用语的今天,马鞍大桥投建的意义不言而喻。马鞍岛在见证了大桥建成后,有望成为人们热切目光下的黄金水岸。

一面有大桥施工的火热,一面有渡船遭遇的冷落。记不清是多少代渡工了,胡国友在老桥湖上驾驶轮渡已有8年,未来不久的日子里,大桥建成通车了,他算是最后一个渡工,将被写进这个渡口的历史。每天,52岁的胡国友都要来到陪伴自己多年的渡船上,摸一摸电机,坐一坐客椅,不远处,马鞍大桥在一天天成长。

胡国友:桥通了以后,我要建议村里不能卖掉渡船,要好好地保管它,供后人参观。

看得出,他在对马鞍大桥的建设表现出欣喜的同时,对行将失落的渡口和渡船,流露出无比的依恋。

苏山有寺

相比于亭亭玉立的尖山,苏山就是一个高大威武的汉子了。它海拔384.7米,是这一带最高的山峰,元辰寺就坐落在主峰顶端。

在当地民间,早有晋时苏耽寓居此地,炼丹济世、修道成仙的故事传诵。苏山,原名元辰山,它之所以叫苏山,就是因为这个传说。在古代,我们的先民在这片高山低谷间出场的时候,总是用传说来为自己引路。

往往,祖先编撰的传说,都可在原地找到对应的注脚,即使是缺失的内容,为了故事的丰满和迷人,人们不断地为之加以修饰和补充,直至达到完满的境地。

在苏山元辰寺,有“油盐潭”、“橘井”等遗存,它们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长久地在随风飘荡。元辰寺东南面20米的石崖下,隐藏着一口奇特的泉井,这就是橘井。这里具备了秘境的多个要素,山势陡峭,巨石突兀,植被繁茂,人走进去,幽静无比。泉井上方倒悬的石块上,有泉水滴落,日夜叮咚作响,且常年不竭。汇聚在井里的泉水,光可照人,掬上一口,甘润心肺。在高高的山顶,这不得不让人产生难得的惊喜。一直以来,就是它为元辰寺储蓄着不枯的水源。今天,它仍在为寺庙的生存,发挥着你我之间的因果作用。

历史上,元辰寺是道教场所,史书称苏山是五十一福地,近代又增设了佛教场院。苏山清末民初诗人胡雪抱在《拟募修元辰山寺疏》一文中写道:仙曾乐此,佛亦居之。

同一座寺庙,容两教同行,这是否有悖常规呢?

1600年前,慧远在庐山北麓构建了中国南方的佛教中心,陆修静随之在庐山南麓构建了中国南方的道教中心。同一时代同一座山,佛道对峙又同尊。

一山尚如此这般,一寺怎能不可呢?

鹤舍古村

这些楼群的里里外外,依然保留着240年前的风貌,所不同的是,它居住着一群今天的人们。

鹤舍村算是都昌现存最为完整也最为古老的一个村落。

它的结构和造型,带有明显的徽派特色,当然也或多或少地融合了赣鄱楼阁的风情。在这里,家家门户串通,村头村尾相连,廊道曲折迂回,外看森严壁垒,内在却天人合一,它无处不在显示与别的村庄的迥然不同。为了达到“全村如一家,百户似毗邻”的目的,当年建造鹤舍村时,袁氏家族的祖先在统一步调、权衡贫富、秉承传统文化中,可谓煞费了一番苦心。

如果说,构建一幢房子的砖瓦、木料是靠“大工”可以完成的话,那么雕刻的图案则要靠“小工”来磨了。“小工”就是“细工”,它需要工匠具有精湛的手工技艺和文化修养。这些作品在鹤舍的每一幢房子上随处可见,它表达的情节和内容,无不与七贤八孝和自然景物有关,它们在无言地向儿孙们表达崇尚道德、追寻幸福的理念。

几乎每天都有来访者,好奇地走进鹤舍村,今天的鹤舍人个个充当了导游的角色。

1991年夏天的一个中午,鹤舍村来了两车特殊的客人。一下车,他们就忙着架设摄像机,摆布道具,讨论剧本。他们看好鹤舍古村的场景,要在这里为《铁血共和》电视剧拍摄两集剧情。

有幸的是,村里的退伍军人袁其柏当上了该剧的群众演员。

袁其柏:当时我蓄着络腮胡子,个子瘦挑,被导演撞上,问我当过兵没有,我说我就是退伍军人。

就这样,袁其柏演上了伪兵连长。

袁其柏:我家里没经过任何布置,成了李烈钧的家,那更是重头戏。

足足一个下午加大半个晚上,摄制组在这里顺利完成了两集电视剧镜头的拍摄。

碰巧,第二年,《聊斋志异》电视剧摄制组也来到了鹤舍村,他的妹妹袁其英有缘演了剧中的一个村姑。

在鹤舍村,每谈起此事,袁其柏和村里人都津津乐道。

拍电视剧已成为他们骄傲的一部分,留在鹤舍村的村史里。

石匠的心思

石材开发让苏山沸腾起来。

近10年来,苏山乡以都昌特有的优势,正在孕育新一轮巨变。

一辆辆装载石材成品的货车,驰过石城街,驰过苏山的土地,它的前头是山外的城市乡村;因石材开发而带来的人气,让苏山集镇在不断地变大变美,一天到晚,那些临时摆放的摊位前,那些敞亮的店铺里,总有消费者频繁光顾。

每逢双休日,在县烟草公司工作的徐志才回到苏山,和家人一起打理自己的苏山旅社。去年,他将原来的小旅店推倒重来,建起了今天这样高4层、拥有20个高中档床位、融食宿为一体的苏山旅社。

在他看来,苏山的经济在发展、人员流通在增大,他的旅社也应当改版,跟上步伐。

陈苏村是苏山乡有名的石材加工专业村,早在大集体年代,村里就有一支队伍,常年手工开采坚硬的石料,红极乡里。

58岁的陈买清,曾是这支队伍的带班人。近几年,随着机械化开采的步步紧逼,这支队伍的市场空间变得萎缩起来,开采的工具和技术也越来越不合时宜,这支队伍不容商量地迎来了解体的结局,陈买清也只有重操旧业,耕种着自家的责任田地。

他对今天开采石料的方式,表现出复杂的神情。

陈买清:大量开采,对自然的破坏性太大了,空气中粉尘污染又重,山上的树木柴草也没有了,石粉水流到田里,这样的土地怎能长庄稼。

他认为,开采没错,科学治理也要紧跟上来。

陈买清用过的锤子、钻子,还存放在家里,只是长期没使用,都已锈迹斑斑。

闲来无事的时候,他就搬出这些家伙,擦一擦,看一看,重温那段曾经的时光。

2011年4月30日

同类推荐
  • 杨春荣

    杨春荣

    最后一个去西班牙参战的中国人是杨春荣。他到西班牙时已经是1938年3月14日了。西班牙共和国在西方国家的“不干涉主义”下,买不到军火补给,一路从内陆战退到东海岸,背向地中海而战,急需新血补充,杨春荣的到来,正是时候。国际纵队立刻将他分派到第14旅第4营第一连当步兵。当时杨春荣已经不是年轻小伙子,而是46岁的中年人了。1938年以前,像他这样岁数的人来加入国际纵队,通常是不分派当步兵的,而是充当救护人员。就像跟他差不多岁数的张瑞书和刘景田,1936年他们从巴黎到西班牙后,想加入机关枪队,可是因为他们年岁大了,所以不准许,最后把他们俩人派到卫生队去当担架兵。
  •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山村一夜:叶紫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巴什卡小铺(一)

    巴什卡小铺(一)

    1980年10月的一天,我上班来到办公室,按照多年的习惯,坐在写字台后的椅子上,马上打开了收发员早已摆放在案头的报纸,这是一份当天的《哈尔滨日报》。当时的报纸,不像现在有几十版,平日只有四版。人们看报,也不像现在,只浏览一下大标题,而是从头到尾,几乎每一篇文字都会仔细看。那天,四版报面很快看完了,工作还没开始,我就开始看中缝里登的广告。忽然,一则公证处的公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兹公告,无国籍俄罗斯人巴什卡?伊万诺芙娜,因病在外侨养老院去世,享年90岁,遗有沙曼街37号房产一处。
  • 马丁·菲耶罗(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马丁·菲耶罗(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博尔赫斯曾说:“假如阿根廷有文学,那就是《马丁·菲耶罗》。”《马丁·菲耶罗》是阿根廷民族史诗,拉丁美洲家喻户晓的文学典范,被誉为“高乔人的《圣经》”。著名西班牙语诗歌翻译家赵振江译本,真正呈现原汁原味的阿根廷经典巨著。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热门推荐
  • 末日星球危机

    末日星球危机

    “一觉醒来,我成为了我所在城市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这该死的末世!我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张大炮
  • 神州奇侠正传1(下):跃马乌江

    神州奇侠正传1(下):跃马乌江

    五月十五。本日午时修坟扫墓加上不论凶煞。锦江成都西郊,浣花溪萧家。四川有两大名家。一是蜀中唐门,一是浣花萧家。唐门暗器冠绝天下,纵横江湖四百余年,唐门还是唐门,当今江湖上暗器名家,无一可与之匹比。萧家是剑派,浣花剑派。掌门萧西楼。三个儿子,一个女儿,当中最令萧西楼忧喜无常的就是小儿子萧秋水。萧秋水就是萧秋水。萧秋水也许没什么了不起,但萧秋水有朋友。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佣兵宠妃:狂傲八小姐

    佣兵宠妃:狂傲八小姐

    她,21世纪雇佣界的传奇,却被组织杀害。一朝穿越,成玄天大陆首富莫府药罐子八小姐。废柴?她怎么允许自己是如此的平庸?妖孽?神兽?修罗?敢来照单全收!看废柴如何惊天逆世……
  • 极致宠婚

    极致宠婚

    刚见面就扯证?这闪婚也太快了!婚姻生活刚刚步入正轨,不成想,继母大闹求彩礼,同学挤兑闹绯闻。总裁出马,钱砸继母,状告媒体……哼!有后台就是任性!可是……诈死男友突然现身,不但要挖墙脚,还要算计总裁?!
  •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一部自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建筑大师赖特的自传,以“家族”、“入行”、“事业”、“自由”、“形式”五卷,展现了赖特传奇的一生:童年的美好、懵懂与自然的启蒙;初入社会的青涩与憧憬;事业起步的欣喜与磨练;以及他自立门户、与流俗决裂的卓越不群。在赖特优美流畅的文字与奇巧清新的哲思中,我们可以窥见一名建筑大师的成长历程,以及整个建筑界的发展变化。同时,也可以感受到美国社会以及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 王妃在上受我一拜

    王妃在上受我一拜

    她,名为北游染。本就应该是一位深闺中的小姐,知书达理,对自己未来的如意郎君有所期待。她身份尊贵,本应该有最圆满的人生。但,从遇到他的那一刻起就变了。他,名为离宸。对于坐在皇位上的人来说他是前朝皇族余孽。为了光复前朝,他的手上沾满了鲜血,变得残忍冷酷。但他的心始终装满了她。“离宸,我如此信任你。你却灭我满门,杀我父兄!我们从此再无情意之说!”她拿起了利剑,封锁了内心,变得狠毒。“我本不是这样的,是我错了。”在他明白了一切后,他们还能复原吗?
  • 末日位面游戏

    末日位面游戏

    末日降临,人心变得冰冷可怕。男主在末日降临之日,连通道未来科技中的游戏《幻世》,而幻世中的各个副本,却又是男主所在时代的游戏、动漫的世界。或许有人猜他练武,或许有人猜他修仙。都不是,他是一名幻术师。ps:预设世界火影忍者、射雕、风云、电磁炮、诛仙、仙剑、狐妖小红娘、无限恐怖
  • 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中学生最爱读的心理呵护书

    中学生大都处于青春发育期,是生理、心理从未成熟向成熟,从未定型到定型急骤变化的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为了增加青少年的心理学知识,提高他们抵抗心理疾病的能力,我们撰写了这本书。主要介绍了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涉及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心理、考试心理、情绪心理、气质与性格心理、青春期心理、人际交往心理、上网成瘾心理等。真诚希望此书能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排除万难,化解心头疑虑,做自己成长的主人,让每一个人都带着健康的心态去奋斗拼搏,携着美好的情感去享受生活。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