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7700000014

第14章 父亲

由于父母亲的勤劳、节俭,治家有方;加上我的长兄当上了高级瓦工,家里有了积蓄,开始置田地、盖新房,境况渐渐转好,到我出生前后,已经比较宽裕了,人丁也兴旺起来。这时,父亲心绪日渐醇和、开朗了。在我刚满一周岁时,父亲常常俯下高大的身子,把我拦腰抱起,举向空中;还有一回攥住我的两条小腿,倒着把我拎起。我便挥动两只小手乱抓乱闹,快活得咯咯直笑。妈妈瞧着父子俩的憨态,也笑得合不拢嘴,一家人陶醉在天伦之乐里。我经常骑在爸爸的脖颈上,低头俯看妈妈扬起来的笑脸和一副雪白的牙齿,同时撮弄着爸爸蓬乱、厚密的头发。

父亲性格外向,内心的“风云雷电”,全都写在脸上。母亲告诉我,像现在这样,有了闲心,心也盛了,这在他是很少见的;过去,总是愁眉不展,长吁短叹。之所以如此,自然和大环境与本人经历有关。

父亲幼年,正值国家多难、民族危亡的多事之秋。五岁那年,赶上了中日甲午战争的辽河战役。这年三月,田庄台失守,被日军烧杀的有几千人。父亲的姨娘带着两个子女,从战火中逃出,暂住在我们家里多半年时间,直到年底前签订了《中日辽南条约》(《马关条约》的缩影,或者说是地方版),清政府支付了三千万两“赎辽费”,日军才把辽东半岛交还中国,姨娘们得以返回老家。通过兵燹亲历者的血泪叙述,这场惨酷的战祸和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在我父亲的幼小心灵里,镌刻下永生难忘的影像。

老辈人说,我家祖上,在大名府南郊,有个宽敞的大院,门楼高耸,房、地产比较多,虽然说不上富甲一方,但在五里八村中,也算有名的殷实富户。到了祖父那一代,由于家庭突遭变故,逃荒避难闯关东,颠沛流离,奔走于衣食,没有享过一天福,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建树,祖父把这引为终身憾事。为此,他下狠心,说是哪怕“砸锅卖铁”、“讨饭求情”,也要把自己的儿子好好培养、造就一番。这样,在父亲七岁那年,就被送进了邻村三棵树屯的私塾,在那里驻校读书。父亲天分很好,记忆力极强,而且刻苦用功,得到了塾师的嘉许。

本该继续深造下去,岂料人有旦夕祸福,他在那里刚刚读过三年,我的祖父便患上了严重的胃痛和便血,多方救治,也不见转机,不久便病故了,年仅三十七岁。家里的二十几亩薄田,在延医求药和处理丧事过程中,先后卖出了一多半。祖母带着孤儿,再也撑持不起这个家业了,哪管是办一点点小事,都要花钱找人,典当财物,直到最后把村里人称做“地眼”的两亩园田,也典当出去了,还是难以维持生计。生活无着,祖母被迫去了北镇城里的浆洗坊佣工,父亲流浪到河西,给大财主“何百万”家当小伙计,开始做杂役,后来又下庄稼地,干了几年长工。

听父亲讲,这个大户人家是旗人,祖居奉天,后来迁到河西。大少爷游手好闲,庄稼不会,买卖不成,但偏爱鼓曲,结交了一伙喜爱八旗子弟书和东北大鼓的朋友。一进腊月门,农村收仓猫冬,便让长工赶着马车去锦州接说书先生(这一带称艺人为先生),吹弹、说唱,往往彻夜连宵。遇有红白喜事,盖新房,小孩办满月,老人祝寿诞或者出大殡,都要请来说书先生唱上三天两宿。招待的饭菜一例是高粱米干饭,酸菜炖猪肉、血肠。到时候,镇上的烧锅(酒厂)都要赶着马车,送过来几坛白酒。所以,艺人们有一套俏皮喀儿:“有心要改行,舍不得白肉炖血肠;为啥不挪窝?烧酒随便喝。”

何家藏有大量的子弟书唱本和一些《三侠五义》、《今古奇观》之类的闲书,都是由奉天文盛堂和安东诚文信书局印行的。父亲爱书如命,嗜读成性,在扶持大少爷过程中,趁着端茶、送水、递烟枪的间隙,经常能够读到各种书籍,晚间总是偷偷看书到深夜。由于有机会接触到子弟书这种艺术形式,从而培植下终生的爱好。

文化,作为连接社会交往的中介,人类创造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总和,它经常通过“获得性遗传”,对于人们的性格、气质、心理、行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就这个意义来说,文化就是人化,人既是社会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会文化的制成品。

父亲年轻时,由于受到那些侠义类通俗读物的影响,加上血统里留存的“燕赵感慨悲歌”的基因,“社会的自我”占主导地位,时时追求他人的注意与重视,看重地位和荣誉;任侠尚义,爱打“抱不平”,喜欢管闲事,愿意出头露面,勇于为人排难解纷。由于他阅历丰富,知识面广,又能说会道,遇事总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因而村中遇有大事小情,红白喜事,或者邻里失和、分家析产,都要请他出面调停,帮助料理。这样,他就获得了一个“铁嘴子”的绰号。

迨至后来,年华老大,家道凌夷,生活负担加重,又兼几个亲人先后谢世,自己也半生潦倒,一变而为心境苍凉,情怀颓靡,“心理的自我”渐渐占居了优势,颇有看破红尘之感。他每年都要抽空儿到医巫闾山去进香,总愿意同那里的和尚、道士扺掌倾谈,平素也喜欢看一些佛禅、庄老的书,还研读过医卜星相、五行、八卦之类的书,如《卜筮正宗》、《渊海子平》、《麻衣相法》等等。由关注外间世务变为注重内在思考,由热心人事转向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他特别喜欢那些关照命运、感悟人生之类的诗词,苏轼、陆游、赵翼的诗句,经常挂在嘴边。我听到最多的是:“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时平壮士无功老,乡远征人有梦归”,“众中论事归多悔,醉后题诗醒已忘”,“绝顶楼台人散后,满堂袍笏戏阑时”。——他除了经常吟唱一些悲凉、凄婉、感伤的子弟书段子,像《黛玉悲秋》、《忆真妃》、《周西坡》之类;还喜欢诵读杨升庵的《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再就是郑板桥的《道情十首》:

吊龙逢,哭比干,

羡庄周,拜老聃;

未央宫里王孙惨;

南来薏苡徒兴谤,

七尺珊瑚只自残;

孔明枉作那英雄汉——

早知道茅庐高卧,

省多少六出祁山!

同类推荐
  •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散文经典全集

    朱自清不仅是一位诗人、散文家,而且是一名学者,一名民主战士。他的著作有27部,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字数近200万字,且字字珠玑,句句秀美,或清秀隽永,或激进深邃,为后人留下了不可估量的文学遗产。
  • 胶东白人集中营

    胶东白人集中营

    1941年12月7日,夏威夷群岛上事尽周末劝夜酌岛民正浸在晨梦中,忽被一阵阵惊心动魄的巨响和刺耳的飞机呼啸声震醒。正在度假的、有经验的驻地军人纷纷跑出营房,朝太子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奔去……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个疯狂而又惨烈的场面:在灰蒙蒙的空中是兽性发作的不明国籍的飞机,战舰在阴沉沉的海面上爆炸,值班士兵在滩头狼狈逃窜……
  • 玻利维亚日记

    玻利维亚日记

    1967年10月7日,切·格瓦拉在日记中写下这样的话:“今天是游击队武装建立十一个月纪念日,一上午轻松悠闲,如同享受田园生活一般,没有出现什么麻烦事。”他并不知道,这会是自己的最后一篇日记。在第二天的尤罗山谷之战中,切负伤被捕,落入了玻利维亚政府军手中,翌日未经审判即被处决,尸体也被当局藏匿起来。人们在他的背包里发现了这本日记。《玻利维亚日记》是见证切·格瓦拉生命最后阶段的最原始、最重要的资料,经迅速而未加修饰地翻译后,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细致入微地再现了玻利维亚山区中惊险跌宕的游击战经历,从秘密化装进入玻利维亚,到勘查地形、发展地下工作者,以及密林、山谷、河口的激战、与敌人的遭遇、队友的牺牲……堪称游击战教科书。同时收录三十余张从未在中国公开发表过的珍贵照片,呈现游击队的日常生活、战斗场面。读者可在此看到格瓦拉乔装改扮后的假护照、游击队员在树梢上放哨瞭望、格瓦拉在河边整理步枪等情景。斯皮尔伯格导演电影《切·格瓦拉传:游击队(Che: Part Two)》,即以《玻利维亚日记》中所述历史为蓝本。片中饰演格瓦拉的男主角德尔特洛凭此片获得戛纳影帝。
  • 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

    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

    《许多张脸,许多种情绪》内容有“好的时候非常好”、与中国有关的、不曾苟且、重读韩素音、焚烧舞台的演员、新井一二三眼中的八十年代、读董小记、香的文化史、谈笔记、岭南故纸寒香、活埋八卦里、管风琴,书生活等。本书为戴新伟先生近年文化随笔文字的结集,系“独立阅读书系”第三辑之一。
  • 2016小品文选粹

    2016小品文选粹

    本书精选了2016年度发表在国内文学报刊的优秀的55篇小品文。分别为胡松涛的《最影响中国的关键词》,刘醒龙的《我有南海四千里》,阿甘的《放下,是一种美丽》等。这些小品文题材涉及广泛,内容有深度,无论从思想性、艺术性,还是可读性来讲,都极具代表性。
热门推荐
  • 史佚书

    史佚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科学育儿0—6岁(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科学育儿0—6岁(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在内容方面秉持专业品味,在时间跨度上从孕前一直到儿童满6周岁,专家们将他们多年的经验与科学孕产、育儿、早教知识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在百忙的工作中笔耕不辍,为读者奉献出了最好的作品。
  • 古瓶山牧道者究心录

    古瓶山牧道者究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钗小志

    钗小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往后的时光里有你

    往后的时光里有你

    “你知道我们的名字可以组成一句话吗?”濯深渊轻轻执起犹如的手,看着林犹如,不等她回答,就说:“犹如…坠入深渊。”就像是深渊里的一片叶子和一缕风一个不知吹向何处,一个不知飘向哪里
  • 我的美女天尊徒弟

    我的美女天尊徒弟

    楚天行意外穿越异界,还更意外的继承药王谷。在神秘灵纹作用下补全残缺神功,自由往返地球和异界。于是,他牛大发了!不仅仅在异界混成了冒牌药王。在都市也成为了公认的活神仙!
  • 杀之链

    杀之链

    吴鸣叔叔被杀的第二天,我收到了父亲的书信。展开信纸后并没有很讶异,心情反而出奇地平静,继而涌上一股难以言说的冰冷感觉——不单单缘于腊月的天气,大概也与信中对鸣叔死相的描述有关。父亲在这部分写得很详细,我并没有细读,草草收拾一下后便踏上返家的火车。吴淞离上海并不算远,即便是脚力不好的马,大概也只需要大半天。火车自然要比马快上好几倍。但是淞沪铁路修建于1876年,算来已有六十多个年头,铁轨老旧,这铁箱子也不敢肆意妄为。到头来,反而和骑马没有太大区别。不过这对于我倒没什么关系。路上刚好可以把父亲的信件再读一遍,或许能找出一两条线索。
  • 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

    送刘禹锡侍御出刺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血引了

    血引了

    点进来看一下呗简介也不用了,这写的很短的呦(?˙▽˙?)一会就看完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