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98100000002

第2章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

数,产生于人类早期的社会实践,在一般的意义上,它只有计算事物的功能;但随着社会的前进与发展,人类出于某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和主观愿望的需要,逐渐赋予“数”以许多新的含义、新的功能,并以一种极度简洁的方式表现其丰富的内蕴,使之进入神秘的范畴,以至于成为“东方神秘主义”的渊薮。从一般意义上的数学发展到“数文化”,名则一也,而内涵却发生了质的变化。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数的含义是极其丰富的,并不像今天一般所理解的只是表示事物量的基本数学概念。作为一种抽象化的哲学概念,它包含着道数、天数、命数、礼数、律数、(星象)度数、算数等多种意蕴,这里涵盖了道理、规律、方略、策略、技艺、方术等各种内容。

按照中国古代数学家的解释:数学“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这里的“小”,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数学计算功能,而“大”则包括了上述列举的多种内涵,成为一种“数文化”——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学科。西方学者也有类似说法,列维-布留尔认为,在原始思维中,“与其说数是算术的单位,还真不如说它是神秘的实在”。J.……布罗诺夫斯基也说过,在人类智力的攀登中,数学不但是理性的阶梯,也是神秘思想的阶梯。

毋庸讳言,数术所涉及的并非或者不完全是纯粹的科学内涵,但它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从文化人类学的意义上,确实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今天,被称为东方神秘主义的“中国数”,已经成为一个博大的文化体系,这既体现了东方文明古国历史的悠久,也反映出它的文化积淀的完整性。然而,长期以来,学术界似乎对此缺乏足够的关注,系统研究者甚少。因此,远离热闹场、肯坐冷板凳,坚持数与数术研究,进而写出《数与数术札记》(中华书局出版)这一学术著作的俞晓群是特别值得嘉许的。

确确实实,数与数术是一枚难啃的酸涩青果。本来,数学史就被称作“秘中之秘”,因其永恒魅力至今尚未全部揭开;而“中国数”,作为东方神秘主义的渊薮,它的奥秘尤其令人炫惑。尽管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能够用哈勃望远镜对远隔四千万光年之遥的星系进行细致地观察,并能获得异常清晰的照片,但是,在面对这一东方神秘主义时,却只能像德国大科学家海森伯所说的,这“是一件我们只能谦恭地接受下来的礼物”。当然,神秘并不等于不可知,我们可以运用哲学智慧,通过现代人的视野同传统视野的对话与融合,使之获得合乎规律性的解释。

要找到进入数与数术的神秘之宫的门径,我以为,关键在于把握哲学思维与哲学方法。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对一个行将与敌人作战的将军来说,知道敌人的力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敌人的哲学。这个说法很新鲜,也很有道理。知己知彼,就包括了把握对方主帅的个性、思维方法及其战略、策略。

掌握了哲学思维这把钥匙,以哲学思考引领数术研究,通过分析、解读古代那些哲学家的思维轨迹、治学经历、研索课题、学术话语,就有望进入数与数术这座迷宫的“文化后院”,找到破解其奥秘的门径。本书作者就正是这么做的。他紧紧地把握住两点:一是理性品格;二是整体性观照。这两个方面非常关键,因为它们都属于哲学方法的基本特征。我们对于客观事物进行科学分析,不能仅是“跟着感觉走”,还必须依靠理性——把握抽象思维能力,凭借一些最普遍的范畴和概念,达到从个别进到一般,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而对于自然的整体理解、整体把握,又恰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部分。

大自然原本是统一的整体,在人类认识过程中,出于分析、把握、消化的需要,才分成一个个的学科;但是,研究起来,却又离不开归纳与综合。《三国演义》一开头,就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其实,科学的发展大势,又何尝不是如此!三百多年来,科学发展的历程,存在着两种相反相成的趋势,一方面是分门别类,越来越精微,越来越细致;另一方面,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之势,已经日益鲜明。

有人说,数学与哲学是同门异户,声息相通的。你敲开一家的门,另一家就立刻向你敞开了窗户。这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得到印证。在古代哲人眼中,道是起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易有太极(至极,无以复加),是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四时),四象生八卦(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里讲的都是数,是关于数的思考,而其实质则是研索宇宙生成的辩证法,它既是数学的,又是哲学的。由于量的普遍性,对于量的哲学思考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

就“中国数”的知识本源、知识背景来看,也可以认识数术与哲学的连带关系。先秦的官学与诸子之学,大体上由两类知识构成:一类是以礼仪刑法、典章制度为中心的上层的政治知识;一类是以农、工、医、巫、卜、筮等技艺、方术为中心的下层社会的数理知识。它们凭借着两种知识背景:一种属于儒家、墨家,以诗书、礼乐等为背景;一类属于阴阳家与道家,以数术为背景,二者共同构成了本土文化。而属于后一类的知识本源、知识背景,作为“神秘的存在”,则更多地、集中地体现着哲学……思维。

可以说,任何人都不能完全摆脱哲学,区别只在于自觉或自发,系统或零碎而已。同样,任何一门学问,也必然都反映着哲学的探求与诉求。而数学作为一种同经验无关的人类思维的结晶,更需要哲学的支撑。柏拉图有一句名言:“没有数学就没有真正的智慧。”智慧是被运用于生活中的哲学,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英国的著名学者罗素,正是踏着数学的阶梯步入哲学堂奥的。

以建立“集合论”而驰名于世的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从早年起,我就不把自己局限在数学领域,而是努力去熟悉、理解各个时代哲学家的著作;所以很自然地,我的论文要是得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哲学家的关注,那我就把它看成是一种奖赏而倍感欣慰。”

通读《数与数术札记》全文,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解读数与数术的古代典籍同哲学思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他在向千载以上的哲人问学请益,同他们进行学术对话的过程中,手里始终把握着一把哲学的金钥匙。

翻检着《数与数术札记》手稿,我突然记起了唐代大诗人王维的两句诗:“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在那寂寂空山的萧条古道上,看不到禅刹、僧寮,也不见芒鞋破钵的出家人,却传来了几声虽不响亮却也令人心神悚动的钟声。在数与数术作为学术中的冷门,无人探访的古径上,作者怀着对于自然哲学的神秘结构与诗性浓烈的好奇心,以其特有的执着与迷恋,十数年如一日,从事着数与数术的潜心研索。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初,作者就曾有专著《数术探秘》面世。近年来,他又进一步发掘其广泛、深邃的文化属性,进行了深入一步的探索,在注意吸收学术界一些新的研究成果的同时,注入了个人新的见解,撰著了这部札记、随笔。

作者着眼于读解数与数术的深层结构与内涵,力图从新的视角探索“东方神秘主义”的玄机,为广大热心于“中国数”的研究者,给出一些堪资研索与论说的话题,提供一个广阔的学术空间。

也许,《札记》还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正规的学术著作和最后完成的文本;但其可贵之处,在于作者在这少有问津者的广漠硕野,勇敢地驰骋其思想的轻骑,展示出一个学人不趋时、不浮躁的精神境界和治学风格。而对于一般的读者,特别是人文学科范畴的读者,当有助于增长自然哲学智慧,通过涉猎灵虚、神秘的数的王国,开阔视野,匡正宿见,体会以哲学分析精神认识数与数术这一陌生事物的文化价值;同时,对于疗救知识结构的残缺和想象力的贫乏,改变某种“单面人”状态,也会有一定作用。

(2004年)

同类推荐
  • 伴你是福:蔡凤英日记摘选

    伴你是福:蔡凤英日记摘选

    蔡凤英老师与我的导师涂光炽先生相识于风雨如晦的“文革”年代。一对苦命的夫妻,一对深情的伉俪。从“文革”到改革开放以后这段波澜起伏的岁月中,他俩一路风雨,一路艰辛,一路探索,一路阳光。蔡凤英老师将陪伴在涂光炽院士身边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一有空闲便记录下来,形成了一篇篇朴实而又动人的心篇。字里行间,记录了涂先生野外考察的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闪烁着涂光炽先生的智慧和忘我的探索精神,充满了蔡凤英对涂先生的爱。
  • 马丁·菲耶罗(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马丁·菲耶罗(世界英雄史诗译丛)

    博尔赫斯曾说:“假如阿根廷有文学,那就是《马丁·菲耶罗》。”《马丁·菲耶罗》是阿根廷民族史诗,拉丁美洲家喻户晓的文学典范,被誉为“高乔人的《圣经》”。著名西班牙语诗歌翻译家赵振江译本,真正呈现原汁原味的阿根廷经典巨著。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落叶怎能不知秋的深

    落叶是秋天的使者,它怎么会不知秋的气息呢?它以最美的舞姿向生灵们昭示:秋之将至。之后落叶回到温厚的泥土中以膜拜的姿态欣赏这场秋的绚然和精彩。是秋让张扬了一夏,身心俱疲的叶得以回归到根的港湾,在这恰好的温度和湿度里,它正酝酿着一场冬眠。散文正如落叶知秋一样,可以走近读者的内心,触动其内心最深处的情感。
  • 我本是散淡的人

    我本是散淡的人

    本书收录了“找不到感觉”、“包办婚姻”、“自我革命”、“朋友就是幸福”、“好男不跟女斗”、“害怕文学”等200多篇杂文。
  • 回顾与思考——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集

    回顾与思考——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集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辽宁省太平洋经济合作委员会邀请王光中等老领导和一批知名专家、学者,召开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座谈会,并编录出版《回顾与思考——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集》,很有意义。这一文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辽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辉煌成就,也是辽宁改革开放三十年奋斗历程的很好见证,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把辽宁的改革开放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热门推荐
  •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目送您老去的背影

    我们渴望成长,父母却在我们的叛逆中渐渐老去,或许你早已在忙碌中忘记了那个熟悉的背影,但在品读一路开花文字的同时,总能让你忆起那些尘封心底已然模糊的画面。《目送您老去的背影》为当红青春作家一路开花最新力作,以爱之名,体悟人生。作者以平凡却感人的故事,质朴又温暖的笔触,向我们展开了生活中那绚烂深情的亲情画卷。你有多久没有回家?有多久没有看望父母?本书带你重回心灵最柔软的角落,找回那份久违的感动,学会如何爱,如何表达爱。
  • 我有一个简单的梦

    我有一个简单的梦

    命运就像是一艘小船,想要平静,却注定波涛汹涌,生活在这个世界,总有事情会逼迫你去成长;我是李小凡,没错,是一名穿越者,我的梦想是过着隐居的生活,每天喝喝酒,遛遛狗,温柔乡里当霸王,可天不遂我愿,天杀的,我的暴力女友也一起穿越了。。。。。
  • 冥界大小姐

    冥界大小姐

    我是死了,那又怎样?我初来冥界什么都不懂,那又怎样?你是冥差,你克扣我东西,我揍你!你是冥界政府官员,你难为我,我修理你!你是冥王,轻薄我,我用计要挟你!二郎神是我二哥!哮天犬是我宠物!钟馗是我哥们!冥王见我都要躲着走!各位新鬼老鬼看过来!我会让你们知道,姑奶奶我是怎样把冥界玩弄于鼓掌之间!我——就是冥界的大小姐!
  • 捉妖师的完美人生

    捉妖师的完美人生

    “什么时候才能捉到一个漂亮的女妖怪啊?”走在路上的陈锋忧郁地感叹着。他浑然没意识到,在他忧愁这个问题的时候,他的身边已经围绕了,古灵精怪的青春少女,娇小可爱的眼镜萌妹,性感妖娆的知心御姐......
  • 最幸运的事就是遇上你

    最幸运的事就是遇上你

    #短篇校园“可以帮我追我的男神么?我尽我所能,答应你任何条件。”“成交。”--“你还记得你曾经跟我说过的么?答应我任何条件。”易瑾坏坏的笑着,“做我女朋友。”安梓歆摇头拒绝:“不要,你之前跟我说的未成年不能谈恋爱。”霸道地抱住安梓歆,“我比你大,早成年了,至于你我可是特地算好了时间的,你还有几十秒即将成年。”安梓歆:“……”三、二、一!“现在,你成年了,也是我的了。”【有甜√】
  • 养女锋芒露:宗师太子妃

    养女锋芒露:宗师太子妃

    向晚晚,国家地下特工组织“影”的第一把交椅,全球特工界的第一人,代号“焰狐”,却在打算洗手‘从良’的前一天,一不小心,出大事了。醒来后,她成了宰相府的傻小姐。换了身体,穿越古代,容貌大变,她却依旧是她,杀伐果断、镇定自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战事平定,她本该放下满心悲凉,却不料誓死保护的太子殿下猝然遇害,震怒之下的她要践踏这个世界,她要俯瞰这个世界,她要夺回属于她的一切!狂风中,她风华绝代,水眸含煞,遗世孤绝。可当她回眸,看他死而复生,一步步向她走来,眼角竟微微湿润,便觉得心满意足,一世无求。她一直认为北澈太子温柔、善良、尊贵高雅、宛若谪仙,不善与人争强斗狠、勾心斗角,因此,从嫁给他那一天起,她便做好了永远守护他的准备,绝不容许任何人伤害到他一丝一毫。直到那一日,她被人暗算,震怒之下的他再也无法维持假象,本性毕露,屠戮天下。。
  •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中国文学发展概论

    本书主要从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概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概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概论来总结中国文学发展。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 女配也种田

    女配也种田

    运气一向平淡的刘佳宜居然穿越了!种田?发家?致富?好像都不容易……为了一日三餐勤勤恳恳的刘童鞋有一天突然发现……原来这里还有个标准种田文女主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著名的衰落:阿左林小品集

    著名的衰落:阿左林小品集

    西班牙作家阿左林的小品文尤为出色,特点是喜欢怀旧,富于情调,充满诗意。周作人、唐弢,师陀、傅雷、卞之琳、冯至、沈从文、林徽因、李健吾、戴望舒、何其芳、李广田、金克木、汪曾祺等大批作家都对阿左林亦推崇备至。本书选译了阿左林四部重要小品集,是目前最完整的译本。
  • 偏偏只爱你

    偏偏只爱你

    身为一个女强人,每个人都不承认自己是失败者,当然苏雯淇也不例外。十年的感情经历让她觉得自己是个十分幸福的女人,直到有一天一个漂亮的女人出现在她的面前。“你觉得你能给封睿幸福吗?”她淡然一笑,“幸不幸福只有他知道。”事实证明,夫妻之间的感情会因为长时间的磨合而产生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