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59100000005

第5章

接下来几次“知青聚会”,是商讨北上细节的主题,电视人K与小英的女儿都参加了。此时此刻,关于小英的话题,已逐渐沉寂,不再引动讨论的焦点,小英的女儿,逐渐淹没在阿姨爷叔各自的热烈寒暄,回顾他们三姑六婆,东长西短的特殊数落之中。待人们出发前的最后一次大集中场面,小英的女儿来到了更大的一家饭店,那时已没有多少人注意她了,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场合,人头攒动,人声鼎沸,虽有人会对来宾们介绍:喏,介绍一下,这是小英的女儿。啊,哪个呀,想起来了?是掼落到井里的那个?还会有女儿?是吧?前来的人们,包括20年没见面的来宾,相逢之时,一脸的执着与兴奋,也满面的麻木与迟疑,对于年龄不对,身份模糊的这个女青年,不再有任何的惊讶与感想,他们今夜今次一心一意要相见的,是周围这些还活着的老男或老女——也只有加入了这群落,他们才可以映照,验证过去的自己。

小英的女儿坐在一边,也许失落,也许麻木。但愿她前来的目的,并不在试图了解这鼎沸人声的旖旎风景,这群人等凭借多年经历,再一次左右了各自的心向,满堂滚动着反复咀嚼的往事……在类此的场合,人人逐渐表露了原有的位置与价值,曾经积累的心情与回忆,再一次形成各种摩擦与碰撞,仍有人即席发表30年前的豪言壮语,神态极为自然,毫不枯窘,也常常使部分的清醒者产生倒错时空的恍惚。当年的风云人物们,尤其当年的小干部们,当年各项运动的积极分子,都会在此刻逐渐复苏以往的风姿了,种种条件反射的权利,所幸肯定都是到场一梦,一场短暂的梦聚了,所幸它们早就不是现实,一刻之即兴,临时的情之所至,也是重复我看惯了的那种过去……烟气呛人,小英的女儿呆坐在某个角落,在凝滞的一刻,我想不出她来到这里有任何的意义与理由。

再以后,去老农场的火车出发了。在集体北上的人员中,增加了年轻的电视纪录片编导K、摄像U,录音师……还有小英的女儿,她独自站在月台上,勾着头,带了长锭,香烛。我记起了第一次见她时说的话:姑娘,你长得多像你妈妈。

镜头中的火车,日夜飞驰,小英的女儿坐在卧铺车窗前,与同行者的兴奋嘈杂格格不入,她比当年母亲小英反复经过这条铁道的年龄,应该大得多。30年前,小英不可能买卧铺票,但看待火车,她应该更是亲切,更满足,对旅行环境会有极自然的应对,有更多的幸福感,这是艰难年月造就的一种笃定与从容,谙熟旧时代的硬座车厢,来回几千公里,小英究竟坐了多少次,无法考据了。冬季的哈尔滨或齐齐哈尔的车站前,寒空的榆树枝条静止不动,路面冰冻如镜,常见当地女子身背婴儿,在亮闪闪的大街上骑车穿行,而不少上海女青年走个三两步,就要滑倒,相当狼狈,也其乐融融。当时上海出品的黑布面松紧鞋,或灯芯绒面的系带棉鞋,蚌壳棉鞋,都采用一种白塑料鞋底,极易打滑,但她们对于绿皮火车,总有天生的亲切感,看到了拥挤的车厢,看到车头弥漫的蒸汽,等于看到上海,看到初恋情人。她们对出行的敏感,几乎是天生的,也许遗传了母亲或者外婆那一辈坦然面世的禀赋,青出于蓝。也是因这一片不断革新的土地,始终经历柳暗花明的变动,女性自信始终有显著的提升,在这颠沛流离的环境中,如果她身单影只,一上车就会自然而然,倍加关注留意结识一位可靠的男伴,以便到站时帮着携拿行李或其他。对于车次,买票,逃票,农场沿线,上海沿线车站的通勤口,出售站台票的方位,了然于胸,即如现今女孩子进入大商厦,走向眼花缭乱的化妆品柜台,从不会搞错方向。那时的火车比现今慢得多,旅客类别也单纯得多,“春运”阶段更是超级拥挤,画面细节也更为不堪,车门前种种撕心裂肺的混乱挣扎,或更接近于表现俄国十月革命车厢的电影内景,蛮横的青年乘客,完全可在其他青年人头与肩膀上踩踏爬行。记得有个女青年爬上阶梯稍不小心,一头钻进了前方男子的大衣下摆里,后拥前挤,大汗淋漓,她差一点闷死。月台上的整列车厢,已经打开了所有的车窗,以便传递行李,当年这些旅客携带的内容更朴素,也更沉重——北上目录,肯定是盘面,卷面,炒米粉等等基本的城市粮食制品,以及分量不轻的“扇牌”肥皂,洗衣粉和大叠厕纸。南归,则是著名的东北白瓜子,黄豆,木耳,圆木砧板。见过一个上海青年的超级大箱内,装满了东北黄豆,好不容易搬上车来,箱板就全然散架了,满地豆子,不知滑倒了多少人。他们上了车,往往会发觉整节车厢的一侧行李架全部坍塌,无法摆放物品,这就引起更新一轮的肉搏或械斗,头破血流,无怨无悔。那年头的铁路名词,并无“春运”一说,车厢内部仿佛永是各城市青年的世界,大群南下或者北上的上海青年,杭州青年,宁波青年,尤其后者的嗓音,尖高嘈杂,车厢几为女声的世界,她们语速非常快,如果上海话像日语,杭州话像韩语,而宁波话是日韩混搭,那是个杜绝莺声燕语的时期,车轮的哐当声更响了,广播喇叭播放的红歌更是激昂慷慨,她们必须更响亮地叫喊,否则根本听不见,这也是为什么这一代女性即使到了今天,说话依然高亢的渊源。前些年我参加一个活动,集体到得香港机场,同行中一女子立刻警惕响亮地高喊,快快快!行李要摆在一道!我来看我来管!隔日我们坐上了铜锣湾的地铁,她在安静的另一节车厢对我厉声叫喊:老金!快过来!侬快点来!快来呀!来呀!这搭有位子了!快来坐呀!来呀来呀来呀!我知道,她过去一定是知青。

旅行中,小英的女儿一声不吭,低头折叠手里的锡箔,或静看窗外……待等她下了火车,站在陌生的哈尔滨月台上,她的相貌更是茫然……大群北方阿姨爷叔抢将过来,与上海的阿姨爷叔汇合,握手拍打拥抱。她伫立于旁,手拿装有鲜花、黄纸、蜡烛长锭的包包,不知所措。这伙激动激情的人们,虽已南北合二为一,其实也在预期的不断分化中——久违了,面对重新开展的大集群活动,哈市去嫩江还有500公里,还没到得北方的老农场终点,上海近百号的阿姨爷叔,客观上至少已分化为了两派,她一定是听够了他们一路的牢骚与气话吧,但愿她似懂非懂,面对这次汇集,多有理解。目睹监视器中众人的聚首,现场显现了预期的热闹氛围,相互分开了那么多年,于今重逢,亲切温暖存于表层,一旦近身相处,往事惯性逐渐复苏,蠕动归位,尤其“身份演变”这块坚硬的事实,北上这群人到达哈尔滨,已戏分为“火车帮”“飞机帮”,后者被归纳为事业有成者,与前者明显有别,“飞机帮”短时间跨越六省,在时空长度上,使“火车帮”自认陈旧,产生略逊一筹的种种意味……琐屑繁杂的个人成见与现实矛盾,慢慢盖过单薄的书面语,也因这一快一慢,本次活动的哈尔滨方面在接待时间,活动内容,宴请座次等等细处安排,自然就有种种高下之分别,例如飞机抵达者是用大巴迎接,火车帮则以公交代步……青春,集体,艰苦回忆等等,在多彩的现实中难免苍白,也那么合理,惹出多少尴尬与怒火,不一而足。

同类推荐
  • 一个属于意大利的夏天

    一个属于意大利的夏天

    赫莉原以为那个意大利男人是爱着自己的,结果非但如此,而且还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那男人的共犯。赫莉一心只想回英国,便独自坐上前往罗马的火车,不料列车上竟然有警察正在巡逻!她当下决定逃入头等车厢的包厢里。没想到有着锐利眼神的马特尔法官就坐在包厢里,他一眼就看出警察追捕的对象是赫莉。但不知什么原因他没有将赫莉扭送给警察,而是把她带回了家中。就在赫莉感到放心时,马特尔却拿走她的护照,对赫莉来说,充满不安的日子现在才刚要开始……
  • 钱府管家

    钱府管家

    十二岁之前,我是快乐的。我有一个叫起来非常难听的名字:老疙瘩。我不知道爹娘怎么给我起了这样一个怪怪的名字,不过,当娘告诉我有了这个名字连阎王爷也抓不到我时,我就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名字了。嘿嘿,阎王爷的生死簿上都没我,我可以长命百岁了!关东的深冬,水瘦山寒,白雪皑皑,正是日出时分,太阳暖暖的,将雪野映照成了五色耀眼的光带,暖融融地照在大辽河边的雪地上,远远看去,像一幅巨大漂亮的水墨丹青。别看我是下人的孩子,可我最爱的就是水墨。我甚至梦想成为一个丹青高手,可以随心所欲地将我所喜欢的场景涂绘下来。
  • 世界上的三种人

    世界上的三种人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别墅里的鱼腥味

    别墅里的鱼腥味

    黑色轿车逶迤前行在能见度极低的晨雾中,穿过开发区大道向东拐了个陡弯,驶向迷雾笼罩的花园别墅。车稳稳地停在楼前葡萄架下,司机小王熟练地打开车门,广袤集团董事长疲惫地走下车来。四十三岁的黄伟业迈步跨进沁园。这所豪华别墅是他三年前从C城迁来时盖的。此前,黄家经营制药厂效益一直不错,自打老板黄择天去世后,儿子黄伟业就低价卖掉药厂,举家搬迁到临海市。说是举家,其实只有他和妻子两个人,结婚多年他们未曾生育。
  • 刀锋

    刀锋

    牛津大学图书馆推荐阅读,美国首版畅销50万册,两度被改编电影,入围奥斯卡等多项大奖。20世纪超会讲故事“天才小说家”毛姆口碑杰作,一字未删的“足本”!一部写给千万文艺青年寻找自我的人生之书,白岩松、余华、村上春树、高晓松、杨澜、蔡崇达、刘瑜、俞敏洪感动推荐。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该怎样度过这一生呢?“我要走遍世上的每一条路,度过深沉的悲伤、莫名的哀愁、无尽的喜悦,只求放手一搏体验人生,追求灵魂中的星辰。”
热门推荐
  • 老南开

    老南开

    本书是“民国趣读”系列是中国文史出版社为普及宣传政协文史资料、宣传政协文史工作而精心打造的丛书。此为丛书之一种,是追忆民国时期南开大学的文字集纳。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胡适、陈省身、王端驯、戴家祥、吴大猷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民国期间南开大学的课堂趣闻、名师风采、社团活动……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老南开校园里那些逝去的过往。
  • 任正非商业的逻辑

    任正非商业的逻辑

    《任正非商业的逻辑》向读者讲述华为从一个2万元起步、没有任何创新能力的微小企业成长为拥有14万多名员工、在150个国家设有分公司、代表处或研究所,年销售收入超过35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这种狂奔式发展背后的商业逻辑。《任正非商业的逻辑》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和查找大量华为内部资料,全面梳理了华为创立30多年来的商业操作和重要讲话,深透地总结任正非的用人策略、营销秘诀、企业转型方法、未来战略规划,每一个要点都弥足珍贵。书中所论对企业高层领导、白领以及创业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 婚情告急

    婚情告急

    母亲早逝,父亲偏心,妹妹恶毒,而他更是对她误解不断。“你不过是想利用我报复你妹妹而已,你怎么那么坏?”他掐着她的下巴,逼她看进自己的眼里,那里面满是生气的怨怒。他们的婚姻频闪红灯,也许,这场情爱要到至死方休,只是她该如何摆脱?又该如何守护属于自己的东西?
  • 我的相亲对象都是奇珍异兽

    我的相亲对象都是奇珍异兽

    本书由18个关于相亲的脑洞故事组成,相亲的对象可谓千奇百怪:有猫、有鱼、有果蝇、有外星人、还有中草药……故事情节或搞笑、或荒诞、或离奇、或温情、或伤感。作者希望能够通过这18个有趣的故事,揭示现代社会的婚恋常态和都市男女的爱情观,同时告诉读者:在相亲的道路上,房子、车子、美貌、工作、家境、学历、丈母娘等一切条件都不重要,只有爱情和真心才是能够托付下半身和下半生的两件宝。
  • 午夜兰桂坊

    午夜兰桂坊

    旅美女作家吕红的新书《午夜兰桂坊》日前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午夜兰桂坊》、《怨与缘》、《微朦的光影》等中篇小说。吕红的小说书写中国人在美国的寻梦经历,尤其是情感和内心价值观历经的冲击。在故事的背后,不只是中西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还有中国文革后的社会变动在这代人身上留下的深刻烙印,表现了跨时空、跨视域的爱情与人性纠葛,涵盖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人性的深刻透视。除了小说之外,本书也收录了其它文体作品,展现她多方面的才情。
  • 爱在心碎时旷世奇恋

    爱在心碎时旷世奇恋

    现实世界中平凡的她一不小心掉入一个充满着灵力与巫术的时空之中,她冷若冰霜,心如止水,不为尘间世俗所扰,却偏巧碰见一个霸气冷傲的帝王,将她本会平淡的生活彻底的颠覆,从此恩恩怨怨。他,万千宠爱,却是只取一瓢。可身为帝王,又岂能随心所欲,这一生,注定在某个时候有负于她。她为救他,誓死与巫国的绝顶巫术相抗,耗尽了灵力,致使自己瞬间满头白发,烟消云散。而当数年后她再次醒来,昔日的帝王早已娶妻纳妾,把酒颜欢,身边之人,心中之人,也再也不仅仅是她湖冰一人……
  • 双面媳妇不好惹

    双面媳妇不好惹

    当戏精遇上戏精,花火的碰撞看谁更胜一筹?一层表面看似距离甚远,撕下伪装却恨不得随时蹭在一起,说好的霸道总裁真实像只人来疯哈士奇,明明是淑女小可爱真实像只萨摩耶。“说好的不在意呢,你却在背后吐槽我!”白清北一巴掌拍在桌面上,震的嗡嗡响。而这办公桌的主人却毫不动怒,只想把自己刚才没吐槽完的最后一句话也说个明白,“女人,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力!”“……什么玩意儿?”
  • 花落闲庭

    花落闲庭

    苏云裳扶着门框喘了口气,若不是拿剑撑着地,她早已站不住了。她腰上受了伤,身后还有数个执剑的追杀者。听着脚步声愈来愈近,苏云裳敲了敲门。未想那门只是虚掩,随着她的力道,一下就开了。苏云裳还没来得及惊讶,就听见里头一阵噼里啪啦的动静。她转头一看,见屋子里挂满了绫罗绸缎,是家裁缝铺子。当家的小裁缝似乎是被突然闯入的女子吓到了,骤然起身,摔了椅子。桌上正裁着的缎子也落了一半在地上。苏云裳合上门,对他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小裁缝呆呆地把手悬在半空,像是在表示自己毫无招架之力。
  • 晁氏墨经

    晁氏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我从地球来的

    我从地球来的

    一位身具大世家的少年,又有一双天生的灵眸,但却是个十分怕麻烦的家伙。在一次不可思议的相遇,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