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187200000003

第3章 建文帝:一个王朝的风骨

帝王的天真

很多年后,那个名叫朱允炆并最终不知下落的人,会不会在世界的某一个地方静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的个人理想与其一度掌控的王朝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

1398年,朱允炆21岁。这个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懿文皇太子朱标的次子,此时走到了人生拐点。他获得一个机会,以他的理想去点燃帝国的梦想。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个内向和忧郁的思考者;在此之后,这个21岁的年轻人迫不及待地想成为行动者,为其接手的王朝涂上一层温情的色彩,规定一种温文尔雅的气质。

当然,朱允炆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还站着三个人: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这一年,太常寺卿黄子澄39岁,兵部尚书齐泰年龄不详,翰林院侍讲方孝孺41岁,所谓年富力强。这些人共同组成一个团队——儒家治国团队。从这一年出发,到1402年止,在差不多四年的时间里,朱允炆和他的团队尝试进行了儒家治国的实践。其实没有多少人知道,这竟然是一次生死实践——四年后,朱允炆和他的建文王朝就被其叔叔朱棣从历史的花名册中悄然抹去了,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记。建文帝朱允炆生死成谜。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不仅身死,还祸连亲族,一个王朝的信仰或者说理想以人文主义色彩高调开场,最终却以暴力美学的方式血腥收场,此后长达22年的永乐王朝加强了朱棣式的暴力美学风格,并且与朱元璋铁血般的洪武之治遥相呼应,温文尔雅的建文帝朱允炆夹在两个强悍男人中间最终成为失败皇帝,似乎没有多少值得记录的必要——唉,历史总是令人惆怅……

但是,历史不仅仅是一部权谋史和政治史,也不仅仅是暴力美学的大舞台。闪耀在血腥背后的那一丝黯淡而微弱的人性之光,那一些对文化、文人、文明的最初尊重,却恰恰构成了历史最值得说道的亮点与节点。当朱棣“靖难之役”功成大开杀戒时,建文王朝正面迎击的悲壮姿态以及姿态背后的文化、文人与文明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这是当时已然不在现场的朱允炆遗留下来的最重要的精神遗产,在此之前和之后,这样一种对抗或者说文人的尊严几乎不可能有。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回溯建文帝和他的王朝,那是“颇有深意存焉”。

因为它展示了一个帝王天真般的青春洋溢,他的生涩、决绝、自以为是和大悲悯、大感动。与朱元璋的老辣和朱棣的狠毒相比,青春皇帝朱允炆在转瞬即逝的四年时间里呈现了他的纯粹和理想主义情怀。这样的皇帝或者说男人,毫无疑问是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的。

改革直指藩王们痛处

1398年是生死相依的年头。这一年明太祖朱元璋死了,明宣宗朱瞻基出生。越南陈朝顺帝死了,少帝即位。当然对朱允炆来说,他也面临着即位的问题。但世间事继承与背叛相反相成。朱允炆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却在某种程度上背叛了其执政理念,尤其是朱元璋念兹在兹的暴力美学。这样的一种背叛似乎和朱允炆团队的教育背景密切相关。

我们来看一下黄子澄、齐泰和方孝孺三人的学历背景和素质养成。黄子澄,洪武十八年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后升修撰,伴读东宫,精通四书五经;齐泰,洪武十七年举应天乡试第一,第二年举进士,授礼部主事。曾因为官九年而无过失被朱元璋赐名泰。洪武三十一年提为兵部尚书。《剑桥中国明代史》评价他“是一位对经书学有大成的学者,特别精于礼和兵法”;方孝孺,师从著名学者、有“开国文臣之首”称号的翰林学士宋濂,系建文帝的老师,倡导按照《周礼》更定官制,被明成祖手下的第一谋士姚广孝称之为“天下读书的种子”——这样的三个人组合在一起,便顺理成章地构成建文帝朱允炆以儒治国、以礼治国的梦幻团队。

于是,对朱元璋暴力治国美学的反动或者说纠偏开始了。我们仿佛看到,那个忧伤的年轻人从1398年开始,情不自禁地以一个书生的眼光去打量他眼中的帝国,并试图有所作为。《明史·刑法二》记载说:“元年刑部报囚,减太祖时十三矣。”——建文帝将其治下的囚犯人数一举减至朱元璋时期的三成左右,很有“构建和谐社会,从牢笼开始”的意思。

不过最重要的改变还在于制度设计上。建文帝的制度设计相对于朱元璋的制度杀戮,实际是一种执政理念上的颠覆或者说修正。此时的方孝孺大展宏图。他言必称《周礼》,醉心于复古,醉心于以《周礼》制度重新界定大小诸司的品级和阶勋。在他提议下,建文帝重新规定官制:升六部尚书为正一品,设左右侍中,位列侍郎以上。这是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后,建文帝第一次把六部尚书提到了与都司同级的地位。毫无疑问这个地位比任何文官的品级都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建文帝加强文官之治的开始,他尝试着把权力重新交还给六部尚书,而不是像朱元璋那样大权独揽。另外建文帝还扩大国子监和翰林院的职责和人员编制,从教育和训练太子及诸年幼王子方面入手,普及儒家文化,希望以“修齐治平”理论来治国和治民。建文帝规定:亲王对自己的老师要以礼相待,谈话时,老师不必称臣,可以只称姓名。应该说这是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和率先垂范。

建文二年正月,建文帝做了另外一项尝试:诏减苏、松、嘉、湖重赋,每亩不得过一斗。他的宽政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体现,这也使建文朝成了一个令人怀念和惆怅的黄金朝代。因为危机在此时已经起来了——建文新政的实施是在藩王林立的背景下展开的,朱元璋生前分封的25个藩王在全国各地虎视眈眈着建文帝的所作所为。这25个藩王中,有24个是朱元璋的儿子,只有一个是其从孙。也就是说这些藩王绝大部分是建文帝的叔叔辈。位高权重,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少则三千,多则数万)。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建文新政,像极了一只羊在一群狼当中孤独舞蹈。建文帝可以孤芳自赏,但是狼们各怀心思。

最要命的是建文帝的改革直指藩王们的痛处。朱元璋的洪武朝时,左右都督是正一品,六部尚书只是正二品。建文帝将后者拔高至与前者同一品级,同时重用方孝孺等文人,与朱元璋当年仅封刘基为“诚意伯”的做法大相径庭。藩王们隐隐感到,这个年轻的皇帝正在构筑属于他一个人的帝国。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吗?否,他们甚至不是利益相关者,一些微妙的信息越来越清晰地显示:一场与执政理念与切身利害相关联的冲突正在呼之欲出。它将不可遏止地到来。

燕王朱棣第一个感受到了这层寒意的降临。

正面交锋

在朱棣20到35岁的时间节点,一些与权谋有关的腥风血雨事件在他身边残酷地发生:朱棣20岁时,右丞相汪广洋被谪贬到广南,朱元璋追敕杀之;21岁时,左丞相胡惟庸以谋反罪被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也被杀,另有15000人被株连。大将朱亮祖则被廷杖而毙;26岁时,徐达屈死。郭桓案发,株连万人;31岁时,胡惟庸案再兴,李善长、陆亨等被杀。谭王畏罪自杀;34岁时,蓝玉案发,除蓝玉因谋反被杀外,另有15000人被诛杀……于血流成河中,朱棣逐渐明白什么叫政治,什么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这样的人生体验,是小他17岁的朱允炆不具备的。朱允炆似乎也不喜欢厚黑学,这个抑郁的少年除了在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以皇太孙的身份闪亮登场时与朱棣曾经惊鸿一瞥外,更多的时间是沉迷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洪武二十五年时,朱棣33岁,已然明白世事的个中三昧。

1398年是以闰五月为分界线的。闰五月前,朱元璋令朱棣备边方略,同时节制北平都司、行都司及燕、宁、谷王府兵。闰五月后,一场针对他的军事行动迅速而秘密地展开。原因是在这个闰五月,朱元璋死了。帝国新的领导人是朱允炆。

朱允炆五月十六日即皇帝位,六月任命兵部左侍郎齐泰为兵部尚书,太常寺卿、曾经伴读东宫的黄子澄兼翰林院学士,同参军国大事。七月,建文帝朱允炆征汉中府教授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随后,朱棣就不安地观察到,时局出现了异动:周王被捕,罪名是谋反。八月,这个可怜的人被废为庶人。当然在八月,还有一些人也被逮捕。他们是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燕王朱棣明白,朱允炆和他的团队已经动手了,最后的目标很可能是他。不过他此时的反应是疑惧——又怀疑又惧怕,不知如何是好。

两个月后,朱棣的高参,一个叫道衍的和尚密劝其起兵。朱棣做出的反应是称病,暗地里开始练兵。这是朱允炆和朱棣二人过招的开始,虽然还是暗自发力,却已经针锋相对,一触即发。十一月,建文帝朱允炆采取了一个新动作,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史,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不过此二人真正的工作是秘密监视燕王朱棣。

这一年快要过去的时候,建文帝还获得了一个机会,以加强他对朱棣行动时的反应力——燕府长史葛诚奉燕王之命到京师来汇报工作。建文帝召见后成功策反了他,令其在抓捕燕王的行动中做内应。由此建文帝在1398年完成了全部的布网工作,他要向大他17岁的叔叔朱棣采取行动了。

世上事其来有自。一切的因缘或许来自于朱棣当年对还是皇太孙的朱允炆含义暧昧的一拍。当时的场合只有朱棣和朱允炆两人在,朱棣以手拍侄子的后背,用半开玩笑的口气对朱允炆说:“不意儿乃有今日!”——想不到你小子也有今天啊!“拍背门”事件发生后,有两个人心里产生了隐忧。一个是朱元璋。因为他碰巧看见了这一幕:一个藩王对储君动手动脚,言辞无礼,这怎么得了?!这还是他朱元璋在世的情况下发生的,他要去世了,文弱书生朱允炆怎么应对呢?另一个人便是朱允炆。或许从那时开始,他便有了削藩的打算。

关于朱允炆的削藩计划,黄子澄大概可以站出来做一个历史的见证人。“拍背门”事件后,朱允炆在东角门对其伴读老师黄子澄说:我的皇叔们身为藩王,个个手握重兵,多行不法之事,如此发展下去,我该怎么办呢?黄子澄给出的回答是:“临以六师,即可歼灭。”在黄子澄看来,藩王们只有护卫兵,仅可自守。况且历史上也有经验教训——汉代的七国之乱,就是以造反的藩王自取灭亡而告终的。黄子澄总结——之所以出现这种结局是“大小、强弱、逆顺不同的缘故”。毫无疑问,黄子澄的回答直接促成了建文帝朱允炆在1398年的所作所为,因为他相信藩王一旦造反的话,“临以六师,即可歼灭”。

当然在具体策略上,黄子澄和齐泰是持不同观点的。齐泰建议,擒贼先擒王,应该用霹雳手段率先解除对帝国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的权力。但黄子澄主张曲径通幽、循序渐进,先扫清外围,从势力较弱的周王入手,一个一个解除燕王朱棣身边的屏障,最后再拿他开刀。建文帝同意了黄子澄的建议,由此,历史只走向一种可能性:朱允炆和朱棣秘密PK,朱允炆打草惊蛇却自以为着意深远,朱棣未雨绸缪、徐徐布阵却不露声色。两人的处事方式和行动手段高下立判。

历史就这样排除了其他的可能性,只给建文帝朱允炆留下一条通道,选择和朱棣正面交锋,一决雌雄。事实上这是一场基本上没有悬念的战斗,尽管朱允炆开局很好,几乎要将朱棣请入瓮中,实施其关门打狗的策略,但形势比人强,朱棣也比朱允炆强悍得多。接下来,年轻人朱允炆几乎在每一个环节上都做得不好,顾此失彼,漏洞百出,留下他致命的败笔——朱允炆最终败于青春,败于他的生涩和盲目乐观,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宿命。

完败

还是来仔细看一看历史是怎样演绎的吧,看一看这两个人之间的推手如何让建文王朝在短短的四年时间走向湮灭,看一看在每个历史节点上,他们都做了怎样不同的处理,以至于最后造成建文帝不可挽回的败局。

燕王朱棣在反叛之前,实际上是心存顾虑的。因为他有三个儿子(世子朱高炽、二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留在京师,变相地成为建文帝手中的人质。所以朱棣要举事,第一个要做的事情便是设法让他的儿子们脱离建文帝的控制。由此,他和朱允炆的过招开始了。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朱允炆的稚嫩之处展露无遗,他的首鼠两端最终使其在这一回合输给了对手——朱允炆先是接到朱棣上书,朱棣以病重为由,乞子归藩,乞求建文帝准许他的三个儿子回来看一眼。朱允炆问计于齐泰、黄子澄二人。齐泰的意见是不放人,把燕王朱棣的三个儿子扣为人质,以阻止朱棣接下来可能的反叛。黄子澄的意见恰恰相反。他认为把朱棣的儿子扣为人质是授人以柄,将会成为朱棣起兵反叛的绝佳借口,因此放比不放好,另外放了还可以麻痹朱棣,朝廷方面可以攻其不备。建文帝同意了黄子澄的意见,准备放人,从而在与朱棣较量的第一个节点上先输一招,身陷险境而不自知。

但世事总有起伏,建文帝在对待朱棣乞子归藩的问题上可谓一波三折,令世人对其性格上的软弱印象深刻,怒其不敏,哀其不决。在朱棣三子将放未放之际,魏国公徐辉祖向建文帝进言,说如果放此三人北归,无异于放虎归山,日后必为大患。于是建文帝问计徐增寿和怀庆公主驸马王宁,该怎么办?此二人的态度是坚决主张放朱棣三子北还,并摆出一系列貌似有理的理由。终于,建文帝做出放还燕王三子归藩北平的决策,由此真正做到了放虎归山——较量的第一回合,他完败了。

建文帝完败第一回合,朱棣则在接下来的较量中取得胜利:1398年年底,建文帝完成布网工作后,朱棣的第一个反应便是发疯。他一会儿在大街上狂奔,见人手里拿东西就夺;一会儿躺在地上做无赖状,怎么叫也不肯起来。甚至大夏天的,燕王朱棣在北平左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面前一边抱着火炉,一边上下牙齿打颤地反复念叨“寒甚”,完全是一副疯子行径,以此打消他们的顾虑。1399年7月,历史的拐点时刻终于来临。作为标志,首先是两个轻信的人——张昺、谢贵死在了朱棣手里。随后朱棣夺得北平九门,成立所谓的“靖难”之师。由此朱棣和建文帝的较量走向公开化和白热化,在同一个平台上,此二人智商和情商的较量成为影响建文王朝生死存亡的主要因素。所以接下来,穿过历史的弥漫硝烟,厘清两个男人过招的细节,看他们功败垂成,看他们力挽狂澜,看他们釜底抽薪,看他们高潮迭起,便成为一件值得做和有意义的事情。

先看朱棣。朱棣1399年起兵时刚好40岁。但是没想到,老天爷一上来就给了他一个凶信。那是七月初七,朱棣夺得北平九门,开始发表誓师讲话,以鼓舞士气。朱棣在说完“奉行天讨”后,为了进一步表达他所追求的事业是正义的事业,还专门祈求老天爷庇护道:“天地神明,照鉴予心!”可话音未落,老天爷就翻脸了,一下子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打得燕王府的瓦片纷纷掉落在地,令在场的人全都目瞪口呆。毫无疑问这是凶兆,朱棣的誓师讲话被蒙上了重重阴影,他手下的将士们也一个个对前途充满疑虑。该怎样处理这一突发事件呢?朱棣的老到与成熟开始起作用了。他首先进行了危机公关,暗示道衍和尚站出来对此怪异天象进行“合理”解释——道衍和尚果然站出来解释说:“这实在是祥瑞之兆啊!飞龙在天,从以风雨,殿瓦坠地,预示着大王将易黄瓦覆殿!”所谓“易黄瓦覆殿”是暗示朱棣要做皇帝的意思,因为明制规定只有皇帝的宫殿才能用黄瓦覆盖。随后朱棣站出来慷慨激昂地宣布,齐泰、黄子澄二人为奸臣,他依祖训起兵,是“奉天靖难”,这一点毋庸置疑。朱棣手下的将士们信服了,纷纷表示要跟着他干。由此,朱棣依靠他的智慧和经验圆满完成了危机处理。

朱棣的下一个精彩看点在于设计陷害吴高上。镇守辽东的吴高和杨文是朱棣前进路上的拦路虎。前者有谋,后者有勇。为了除掉谋事周密的吴高,使杨文无计可施,成为一只脚走路的跛子,朱棣开始设计了。他令手下向此二人送信,在一封信中称赞吴高足智多谋,另一封信中嘲笑杨文窝囊无能,并且故意交换信函而送,给对方造成误送的印象。吴、杨二人得此奇怪信件,不敢擅自处理,上奏朝廷请求圣裁。由此建文帝落入朱棣的圈套,怀疑吴高有反心,下令将他贬官。辽东只剩有勇无谋的杨文独守,很快就被朱棣夺了去。

朱棣的第三个看点是计袭沧州。建文二年(1400年)十月十五日,朱棣宣称要出征辽东,大部队开出通州北上,另一方面他又派人在直沽架设浮桥准备袭取沧州。随后他的部队突然改道南行,日夜兼程直抵沧州城下,打了毫无防备的沧州守军一个措手不及。此役朱棣共俘获沧州守军数万人,一举摧毁建文帝布下的掎角之势。“靖难之役”的战局由此走到一个拐点上。

朱棣成事的第四个精彩看点体现在对自己儿子的利用或者说厚此薄彼上。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初一日,朱棣的部队与守卫浦子口的盛庸部发生战斗,结果吃了大亏,双方准备谈判,划江而治。这个时候朱棣的次子朱高煦率兵赶来,发誓要有所作为。朱棣为鼓其斗志,拍着他的背做托付状说:“吾儿勉之,世子高炽多疾,如争得天下,就让你取而代嗣。”这个高煦与他的大哥高炽一直不对付,朱棣此时的阵前许诺毫无疑问给了高煦为自己前程赌一把的信心和勇气,结果大功告成,长江天堑被燕军突破,燕军自瓜洲(今江苏境内)渡江,盛庸狼狈逃窜,燕军随后由镇江西进,目标直指南京,朱棣的人生很快抵达高点。这个集阴谋和阳谋、情感和理性、投资和投机于一身的人最终取代建文帝称王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了。

回过头来看建文帝,看看他又败在哪里呢?历史同样给了我们清晰而冷酷的答案。从建文帝将燕王三子放虎归山那一刻开始,这个人身上的性格弱点便开始不断发挥作用,直到将自己送上不归路。建文元年(1399年)十二月,兵败归来的李景隆被建文帝加封为太子太师,并获得金币貂裘等赏赐。之所以出现这样荒唐的一幕,只因为书生建文帝高高在上,从不调查研究,以至于李景隆兵败加官晋爵成为建文元年最大的新闻或者说丑闻,而新闻制造者建文帝有意无意间成为彀中人而不自知,说起来也是悲剧了。或许从这一刻开始,他为自己启动了终极悲剧的倒计时。

当然建文帝也懂计谋的,只是他的计谋总是功败垂成。建文三年(1401年)闰三月二十四日,建文帝朱允炆以夹河之败为由宣布罢谪齐泰、黄子澄的官职。不过建文帝此举的目的不是要惩罚齐、黄二人,而是想以这样一种亲者痛、仇者快的举动期盼朱棣良心发现,带领燕兵北归。但燕兵没有北归,燕王朱棣将计就计,一方面视建文帝此举为“诛奸除恶”,如此他的“清君侧”之举便是光明正大,出师有名了,另一方面朱棣以吴杰、平安、盛席等部队“犹聚境上”为由,明确表示不肯奉诏休兵,建文帝的计谋流产了。

但事实上建文帝还玩过“一计不成,再生一计”的。他采纳方孝孺的建议,命令辽东部队入关攻击永平、真定,直捣朱棣的老巢北平,以为这样的话燕师一定会归救北平,然后他再玩一把前后夹击的兵家游戏,就可大功告成。但是很遗憾,这样的游戏没有玩成,因为在朱棣眼里,这个游戏很小儿科,他没有上当。至此,建文帝的败局已经隐约可见。

最后时刻,建文帝试图力挽狂澜。建文四年(1402年)五月二十日,在燕军相继拿下高邮、通州、泰州、仪真等地后,南京已是岌岌可危。建文帝朱允只得下“罪己诏”,以征兵勤王。同时他派人到朱棣处,表示可以割地请和,试图以此等待东南的勤王之师。但朱棣没有上当,如此,建文帝大势已去。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的不对等较量终于以朱棣的完胜而告终——唉,建文理想,只能是昙花一现罢了。

人文之死

或许我们应该承认,跟之前存在了31年的洪武王朝和之后存在了22年的永乐王朝相比,只有四年寿命的建文王朝似乎还来不及成长,稍纵即逝。但在遭遇暴力摧毁时它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核却是坚硬无比,令人印象深刻。我们不妨来看一看,1402年之后,作为这个王朝精神内核的具体承载者,那些建文帝“人文之治”的忠实追随者是如何演奏王朝晚唱时最后的颤音的?

方孝孺。这位建文朝制度的设计者一直梦想再行西周时的井田制,希望建文王朝像上古时代那样人人安居乐业,不行暴政。但是很遗憾,朱棣需要的只是他的声名而非执政理念。方孝孺显然不屑于屈身朱棣的永乐王朝下面讨生活。他的人生,最终和建文王朝一起戛然而止。所谓玉石俱焚,代价不是一般的惨痛。史料记载,方孝孺最后被朱棣下令诛了十族(九族及方孝孺学生),人数不可考。而他自己则被“磔死”,死时年仅46岁,绝后。

楼琏。侍读楼琏是宋濂的学生,算是方孝孺的同门师弟。方孝孺因为拒绝为朱棣起草即位诏书被处死后,这个活落在了楼琏身上。但楼琏也拒绝完成,连夜上吊身亡,步方孝孺后尘而去。

黄子澄。黄子澄对建文朝是念兹在兹,建文帝在宫廷大火中不知所终之后,这位弃臣便一个人跑到了海上,在茫茫大海中谋求起兵复国,后被他人告发,被捕。黄子澄最后选择为建文朝殉葬,被朱棣下令凌迟处死,株连九族。

卓敬。言官卓敬曾在建文初上疏,建议将燕王徙封南昌,但建文帝终未采纳,以至于最后失国、失位。朱棣上位后惜卓敬之才,希望他改换门庭,为新朝效力。卓敬拒绝。最后他也被处死,诛五族。

景清。建文初为北平参议,后升任御史大夫。在齐泰、方孝孺等人死难后,景清做了永乐朝的御史大夫,一时间被时人讥笑为“言不顾行,贪生怕死”,但他却在暗地里等待机会,图谋刺杀朱棣,事败之后被以“磔刑”处死。朱棣下令“诛灭九族”,景姓族人几乎被斩尽杀绝。

胡闰。大理寺少卿胡闰亲见方孝孺死难并被灭十族,他起而怒斥朱棣,同时公开为建文帝披麻戴孝,后被朱棣下令诛杀。家族死难者达二百一十七人。

……

唉,历史真是不忍细看。很难想象一个只有四年寿命的短暂王朝竟有如此多的不屈风骨。事实上以上所述不是个例——建文朝的追随者大多是以这样一种决绝的方式宣布和朱棣新朝的势不两立。这与其说是他们的个人行为倒不如说是建文王朝共同的精神遗产。文人之死,在腥风血雨中凤凰涅槃般地转化成了人文之死。虽然建文朝初露曙光的制度设计和人性关怀以及它的缔造者建文帝已然湮没在人世间,诚为憾事,但看整个大明帝国的历史,一个王朝曾经最柔弱的人群在另一个王朝中出人意料地呈现了最坚硬、最不屈的景观,也只有建文时代能够做到,此后的大明“万马齐喑究可哀”,王朝与王朝之间的异质构成几乎为零,到底没有多少看点值得浏览和留恋。在这样的背景比较之下,稍纵即逝的建文朝倒是弥足珍贵了。

但是人间再无建文帝。他的生死成谜。他的故事和他的王朝,以深情开头,却只能以凄情结局。历史大规律,到底杀伐决断,仁慈者不存,说起来这也是令人感伤之处了。

同类推荐
  •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谋略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撒切尔夫人传

    撒切尔夫人传

    玛格丽特·撒切尔——这位本世纪的政坛巨星——出生的年代,正是英国社会比较动荡的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虽使大英帝国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但却是以国力大耗为代价的,英国自此明显地走下坡路。在国内,称霸了英国政坛半个多世纪的自由党已衰落下去,由工会创立的工党迅速兴起,政治舞台上出现了英国历史上少有的三党竞争的局面,英国政局处于不稳定状态。玛格丽特出生的这一年——1925年,虽然没有可载入历史的重大事件发生,但这前后却都发生了对英国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情。1924年,英国工党首次上台执政,虽然是少数党组阁,并不到一年就下了台,但这标志着工党的兴起和壮大,是破天荒第一由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政党掌握政权。
  •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享有“世界上最好的传记作家”美誉的斯蒂芬·茨威格所著的一部传记合集,里面呈现了12个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搜寻到的人类历史中曾经星光灿烂的时刻: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里寻求庇护、亨德尔的精神复活、鲁日有如神助般在一夜之间创作出了《马赛曲》、古稀之年的歌德如情窦初开的少年疯狂热恋十几岁的少女未果的哀歌、决定滑铁卢一役战果的一分钟……看命运之手是如何巧妙地选中了这12个人,又是如何将这改变人类历史的使命投诸其身。这些历史时刻像耀眼的星光在夜空闪现,将漆黑的夜空瞬间照亮,驱散了人类幽暗的长夜。
  •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林徽因传

    哪个女人不想温柔如水,貌美如花,把生活过得如诗如画?可是生活往往给予我们一段平凡的人生,饮尽世事的无奈与繁杂。如今,虽然我们投身生活的洪流,却不曾忘却那最初的梦。于是,当历史的画卷里隐现那一抹优雅的身影,许多人会不自觉地爱上她,爱她的才情,爱她的美丽,爱她的温柔。她成就了一个女人幸福的理想。她是民国画卷里一抹婉丽的倩影,她有一个诗意的名字——林徽因。
  • 历史人物:与诗意结缘的女子

    历史人物:与诗意结缘的女子

    我国历史上的美女、才女灿若群星,但德才兼备、能诗能画、能歌善舞的女子却为数不多:大唐梅妃像一株梅花,清雅高洁、才貌无双、知书达礼、性情温婉、清秀脱俗;费花蕊秀美闻名,天生丽质、能文善诗、才色并重;大唐女校书薛涛能文善诗,与大诗人元稹于川东旷世奇恋,传为佳话;裴兴奴与白居易的爱情故事、燕子楼关盼盼与张愔的生死绝恋、李云英与大诗人罗隐的“君未成名我未嫁”、董小宛对冒辟疆的一生钟情;马湘兰濯濯如春柳早莺,终生痴恋王稚登,嬉笑戏弄魏忠贤;柳如是与钱谦益徜徉于山水之间,湖上泛舟,月下赏山,诗酒作伴,品茶论道。
热门推荐
  • 妖孽美男

    妖孽美男

    俊男,美女哪里跑?果断扑倒。这是纨绔子弟官二代?表误会,人家是个杀手,毫无自觉的杀手。老天爷估计是看不过去了,滚你丫的,穿越去吧。于是,悲催的草包成了她。不怕,姐既然来了,帅哥美女们就一块上吧,姐的绝代风华有没有让你魂牵梦萦流口水?可惜,好景不长。他,泷光大陆公子排行榜上的第一公子,邪肆俊美,自恋自傲。凤眸一扫,颠倒众生。什么时候,“一”字上面又添了一横?“二”,第二公子,二你妹。本公子冷心冷情不代表好欺负。自此,自恋成狂遇上了风流纨绔。他遇上了“他”。好戏开场。
  • 解剖手记

    解剖手记

    5年的不供之仇,警局的短暂,持久的卧底生涯,待到真相大白确实永不瞑目……本文处于初期创作,人物,环境都来源于个人想法,请勿对号入座!!!本文系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霜音仟年

    霜音仟年

    雪花降落的速度,露珠凝结的时间,霜花融化的温度,都不及你为我挡住刀光血影的那一刻,你所绽放的微笑让人动容……这一次,换我来保护你……
  • 玉楼春深

    玉楼春深

    玉楼春晏几道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尾生抱柱,至死方休。璇玑为了寻那年宫墙边,朝她折柳一笑的温润君子,甘心被岁月的洪流吞噬。明知不该,却还是一腔孤勇,再未回头。可倾尽半生,璇玑才恍然大悟,原是银汉清浅,迢迢相去不复。惟有相看两相厌,方是最好的结局。
  • 这个总裁不能爱

    这个总裁不能爱

    高中期魏青青向一直暗恋的凌成旭告白,对方答应了,她欢天喜地;一年后,发现凌成旭劈腿,被迫分手;四年后,他跟她求婚:我跟那个女人一点关系都没!魏青青:谁才信!魏青青坚决不吃回头草,奈何对方纠缠到底,身边父母闺蜜全能助攻,她该怎么办?
  • 白露动人

    白露动人

    喜欢是一种简单纯洁的感情。在悠悠漫漫的日子里,关于我喜欢你的点点滴滴。这本书讲述了一些温馨而甜蜜,简单而清澈的喜欢的故事。
  • 你的猫系女友已到请签收

    你的猫系女友已到请签收

    女孩一夜之间从一只软萌可爱的喵变成人,然后就变成了主人的妹妹,女孩表示可以,有钱花还有人收拾烂摊子,但是!身为哥哥,擅自把她的男神赶走,女孩愤怒的表示哥哥我不要了男人勾唇一笑,扯了扯领带,看来,自己很有必要重振一下夫纲了,免得有人被惯的连自己老公都不认识了
  •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最佳企业培训图书,树立和谐与共赢的工作理念,缔造主人翁精神的行动指南。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修真界主播

    修真界主播

    一个发展出高等文明的修仙界中的高阶命格主播的趣事。捉鬼主播,捉妖主播,功法讲解主播,请您关注!交流群:17174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