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29900000027

第27章 人文随笔(3)

后来我想了想,觉得这问题并非与今天的写作毫无关系,从某些名着的传世,其实是能引出一些启发的。应该看到,若从漫长的历史时空来看,文学发展的总趋势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的发展,但文学的历史终究不是进化的历史,而是变化的历史。从古及今,文章变化万千,各擅其妙,难分高下,故而,一时代有一时代的文学,硬要互相攀比是不明智的。古典名着再传世,也取代不了当代小说的需要和地位,当代正在发展中,谁能说当代小说中的杰作就一定不传世呢?

不过,现今的学者一般认为,小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生活故事化阶段,人物性格化阶段和人物内心审美化阶段。这大致是不错的。可这并不意味着,后一阶段是对前一阶段的扬弃,后者一定高于前者。故事化也好,性格化也好,心灵审美化也好,完全可以并行不悖,或发挥各自优势,或三管齐下,没有必要过分地抑此扬彼。读者的层面很复杂,需要也极多样,几乎任何一种审美形态的东西,都能在今天的中国找到它的对象。

就说《水浒传》吧,它传世的一个重要秘密,是其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强烈的民间性,那些英雄的故事早就在老百姓口头上流传着,连呼保义、玉麒麟之类的诨号,也早已有之。它的人物、故事、价值立场,已跟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传统焊接在一起,化为血肉,无法拆解了。它不传世谁传世?《三国演义》、《西游记》亦然。(《红楼梦》的情形略有不同,它不是在民间传说基础上加工的,它的个人化色彩浓厚,鲁迅先生曾说,自《红楼梦》以来,传统的写法被打破了。)现在把这些作品改编成电视剧的人一定要清醒,你是站在文化传统的肩膀上轰动的。人们一面骂,一面忍不住还是爱看,原因是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宋江、曹操、孙悟空,他要看你改编得像不像。由此使我想到,今天的生活中也有很多编都编不出来的故事,我们的作者不也可以利用它们重起楼阁,搞深加工,从民间土壤上建起大厦吗?弄得好,虽未必传世,却也能赏心悦目。有时我看某些公安题材小说,编得人很吃力,但并不动人,比起某些罪犯的想象力,不知逊色了多少。我当然并不主张照搬生活,而是主张把根子深深扎进民间,充分吸吮民间生活本身的戏剧性资源。

这几年创作上的一个趋向是回归故事,影视业对文学的索取又在助长着这种倾向。这似乎是大势所趋。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小说的基本层面本来就是讲故事。问题在于怎么讲,会讲不会讲。古典名着的讲故事,一是突出人物,二是饱含细节,三是富有意蕴,这是它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源。人是魂,没有被平添几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更令人神旺的了。世事无论多么新鲜,转眼即逝,惟有人物,可以长期存活。现在的某些小说,故事之内无人物,人物身上无细节,故事之外也无可供咀嚼的意蕴,剩下的就只能是一个事件过程的空壳了,作者怎样玩叙述也掩不住平庸的实质,这自然就谈不上流传与否的问题了。现在讲故事的人和机会越来越多了,可惜好故事并不多,不妨多看看古典名着,或能让人清醒,故事的骨头上该长什么肉,该能撑起多大的审美空间。

一九九八年六月

6.美丽出自痛苦--读《高窗听雪》致刘兆林

兆林兄:

您好!

今天是周日,北京的天阴晦着,我的心也沉悠悠的,忽然就想起你的散文集《高窗听雪》。这本书我放在枕边多日,不时地读几篇,怕复杂的感觉消失,有些篇我还想再读。我的心已是结了厚茧,一般的书很难撼动,我甚至养成了坏习惯,总爱找写作者的弱点,总想讥诮虚饰的矫情,可是,读《父亲祭》,眼泪滴湿了枕巾,几次喉头哽咽,读不下去。这哪是赏心悦目,怡情养性的美文,这是人生的悲歌,充满了惨烈与创伤,悲恨相续,如泣如诉。外在的苦难与人性本身的冷酷、自私所造成的苦难怎么就没个尽头?哪里才是人的自救之路?读这种文章,我直想冲到屋外去,希望面对的是一场纷纷扬扬,铺天盖地的大雪,只有这无边的豪雪才能发抒我深深的积郁和迷惘。马加老前辈评你的《父亲祭》“在抒发父子感情方面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为过分。他有他的道理。

我觉得,由于你生长的东北的人文环境,由于严寒多雪的天气和你对贫穷与苦难的记忆,也由于你敏感的同情心、自尊心,还有直刺真实的坦白,使你的作品有了一种痛苦的美丽,一种几乎与写作技巧无关的原生态的素朴魅力。在你不顾完善,一任心灵宣泄的一些篇章里,我真是读出了生之幸福与悲哀;人之庄重与无奈,读出了总是与特定的生存相伴随的雪的凛冽、悲怆、纯洁和凄迷,读出了北中国特有的广漠和苍凉,那意绪袭卷心头,令人难忘。

你的有些文字,常能使人骤然安静下来,有种“停顿”感和沉着力,仿佛浑身燥热者忽然沐浴清凉的雪,打个激灵,清醒起来。现在的人,出书赶得急,开会赶得急,发表赶得急,要人写文章赶得急,写作有如炒股,作品像高速公路上你追我赶的汽车,好像过了今天就没有明天。我也不例外。这只是就写作看,其实整个生活何尝不如此。据说这是因为生活的节奏加快了。于是在一片加快的节奏里,我们全被一种无形的吸力裹了进去,越旋越紧,像没头苍蝇似的。我有时非常迷茫,不知道“加快”到最后会有个什么好结果。为社会的进步加快速度是有价值的,倘若为了物化和功利的加快,等在前头的大约只能是虚无。明知虚无却又无可逃遁,实为人的悲剧。然而在你的作品里,每遇人生的困境,天会下雪,雪的品格是真实,无言,纯洁,宽容,厚爱,冷峻。下雪声其实是听不见的,有人听到,那是错觉。可是真进入了那种静谧至极的情景,就可以驱除躁急、忙迫和实利的算计,就有可能躲开烦嚣,跟历史、命运、境遇和自我呆上一小会儿,就可能用心灵谛听到下雪的声音。这可否叫做澡雪精神?这样的机会不管多短暂也是好的。你的书给予我的感受正是如此。

你的作品里回荡着反思和拷问的声音,有种雪的品格。我指的主要是长达三万字的《父亲祭》。看你写你的奔丧,我就想起了我的奔丧,你写你的父亲,我想起我的母亲,不由自伤身世,万千感慨涌上心头。我一直想写关于母亲的文字,却总觉准备不足,临事而怯,没有心力完成。但这种沉重的题目你却完成了,完成得惊人地好。《父亲祭》是一首长歌、悲歌,它是对父亲灵魂的审视,其实是对我们民族的苦难、劣根的追问,它以第二人称与亡父对话的形式,直逼灵魂。你劈头第一句就说:“你终于死了吗,父亲?你那日夜消耗也经久不衰的生命之灯真的突然熄灭了吗?我不敢相信这喜讯是真的。”称此噩耗为“喜讯”,的确使人难以接受。但一步步写来,写足了恨,写足了爱,再写足了精神奴役的创伤,我们也不得不长吁一口气。

它是一篇解剖书,无情地解剖父亲、家人,无情地解剖历史,你不但在审父,更在自审。它是歌哭,是号叫,残酷而复杂,对人性的揭示无隐无讳,很少看到如此彻底的文字了。你写弟弟小瑞之死,姐姐大芬之死,母亲的发疯,父亲的漠然,以至精神失常,一路写来,惊心动魄,毛骨悚然,就其达到的人性深度而言,一般的虚构性作品实难达到。我读过你的不少得了奖的小说:《船的陆地》、《索伦河谷的枪声》、《雪国热闹镇》等等,在对人的拷问深度上,似不可与此篇类比。你对父亲的爱恨交织的感情实在是太复杂了,你说你恨他,我相信,你说你爱他,我也理解,当你悲叹“安息吧,我可怜的灵魂被撕扯了五十九年已经分裂为原子分裂为中子分裂为质子分裂为核子的爸爸呵”时,直觉得你有五内俱焚之感。你写道,“那年的雪也很大,怎么在我的记忆里,一件件不幸的事都以雪为背景呢,冰冷的雪,无情的雪,美丽洁白但像孝布一样的雪啊……”如果有一种作品读了让人更浮躁,有一种作品读了让人更安静,那你的《父亲祭》属于后者。

我认为,你的某些篇章之所以写出了大的真实,无隐的真实,雪一样冷峻的真实,根源在于真诚。说你写出了痛苦的美丽,并不是说你的一本书里尽是些哭天抹泪,痛不欲生的东西,其实你的书中更多的是欢乐和幽默,只是这一切都建筑在直面人生,直面自我,袒露灵魂的基础上。没有痛苦就没有真欢乐,没有沉重就没有真幽默。我完全赞成散文的生命在于真实的说法,不过真实有外在与内在,深刻与肤浅的区别。对真实更不应作太狭隘的理解,尤其不能理解为一丝一毫都照搬生活的那种机械的真实,有时营造假定性的情境还是可以的。对散文而言,应该紧紧抓住情感的真实这个灵魂。当然,散文的情感的真实与小说的情感的真实还是有区别的,散文更注重个人化,心灵化,意象化,它虽不绝对化地反对任何虚构,但情节化的虚构和无中生有地编造故事还是要反对的。散文这种文体似与人的天性、气质、禀赋有极大关系,极大地取决于作者本人的人格魅力,学是学不来的,任何人在散文面前都无法把自己的灵魂遮掩。你有一颗富于良知的滚烫的心灵,你有种来自生活的而非从知识到知识的那种幽默感,这是你最大的财富。在《没有寄出的信》、《道歉的力量》、《应与秋菊为伍》、《朋友都是镜子》诸篇中,在在见出你的赤子之心。你不是一个技巧型的作家,而是一个本色型的作家。

如果把散文分为“文”与“质”两大路,我想你当属于“质”的一路。如果把创作主体分为“外窥的主体”与“内省的主体”的话,我相信你是属于自审型、内省型的。我在这里大力肯定你质朴的倾诉式的写法,绝对不是要排斥优美、纤巧、浓丽的写法。现在我明白了,任何一种写法几乎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人的需要真是太多样了,有高级的灵的需求,也有低级的肉的需要,不然就不成其为人了。看到有人卖力地抨击小女子散文之类,我就想起“凡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只是,有些不一定非要通过散文的方式来表达。作者的主体不同,描写的对象不同,接受的主体各异,于是造成了散文写作万花筒般的杂多。现在人们都喜欢说自己写的或别人写的是“大散文”,倒使我不甚明白什么叫大散文了。不过依我看,敢于打破一切形式框范,不顾一切传统陈规,突破既定题材界限,跨越旧的体裁门户的,敢把宇宙万象和人性的复杂拿来作材料的,表达了新鲜的或尚未被别人表现过的情调的,且能融会百川,独抒性灵者,恐怕就接近“大散文”了。不过,粗陋,简单,不打磨,不淘筛,不锤炼,不精心概括者,冗长,烦琐,不知所云者,不该成为“大散文”的借口。

看了你的《高窗听雪》,为你所动,写下这些即兴感想,寄你求正。

祝好!

雷达

一九九九年四月十八日

7.批评家的胆量

对近些年来的文学批评和书评,人们有颇多不满意,这自然不是没有道理。有人曾发一声冷问:“评论究竟写给谁看?”问得好。在今天,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评论和评论怎样才能吸引读者,确乎变得日益尖锐了。有人径直指出批评的人情化、广告化、消费化趋向,对批评界的“精神无能”痛下针砭,也并非全然无的放矢。但另有些论者就未免出语刻薄了,如说现在的批评家保持着可耻的沉默,现在的评论是自产自销,只有小圈子中人互相唱和一番,或只有一个人感兴趣,那就是被评论的作家本人,旋即又说,连作家本人也未必买账--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我总觉得,在批评的实践和建设方面,有些人的热情并不高,但在嘲笑批评或奚落批评家方面,则一向很大方,也很机敏,永远无所顾忌,永远痛快淋漓,好像文学批评永远是一种可笑而尴尬的行当,好像骂骂评论是最安全不过也最时髦不过的事。更可怪者,是批评界中有些人,素有自轻自贱的毛病和解不开的“自卑情结”,同样的事,发生在作家身上,他就竖起大拇指,发生在批评家身上,他就要撇嘴了,他的主要工作是跟在作家的屁股后面打打圆场。据说全国的“评论奖”多少年都设立不起来(某些社团和刊物倒坚持了“评论奖”),原因是批评界有人不赞成,不晓得究竟害怕什么。当然,这些不正常心态的产生,良有以也,或与文学批评走过了一条特殊的曲折道路,以及某些时段不够光彩的历史有关,或与作家与批评家之间历来不弃不离,却又心存芥蒂有关,或与“文人相轻”的伟大传统有关。

但依我看,评论的情形并没有坏到如此地步,它始终艰难地成长着,发展着。它为推动文学的繁荣作出过巨大贡献,也为建设自身独立的审美系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而现在,它又因时代生活的急遽变动面临着更重更难的新课题,所以,它固然需要理解时代,但它本身也亟需时代的理解。仅仅就评论言评论,或把它作为一种孤立的现象和批评家个人的行为来看,那是不大可能扯清楚的;只有把它放到流转的大时代中去观察,既注意到批评本身的得失,也注意到批评的环境、条件、氛围的微妙变化,批评工作者的烦恼和需要解决的困难,庶几可能接近事情的本相。目前对文学批评的呼吁声又起,特别是关于开展健康的、说理的、好处说好、坏处说坏的文艺批评的呼吁,颇能引起共鸣。我也要说,我们太需要健全的批评精神和刚正的批判品格了。可是,具体到批评实践,大家主要的不满,倒似乎是集中在对批评家的不敢批评上,也即批评家的胆量问题上。这个胆量问题抓得准不准,以及由此会引发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倒也耐人寻味。

其实,批评家与常人并无两样,有胆子大一点的,也有胆子小一点的,一律说批评家胆小,恐非事实。去年关于人文精神的大争论,就很是沸沸扬扬,卷在漩涡中心的几位,无论作家还是批评家,都不能视为胆小,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片面的深刻,泼辣的辩才,滔滔的语汇,决不揖让的姿势,至少说明,他们的心态是自由而无惧的,似不存在敢不敢批评的问题。当然,平心而论,辩论的双方之所以如此投入,如此激动,如此大胆,恐怕既与窗户纸已经捅破,火力点已经暴露,客套话已无必要,谁不正面答辩谁就有可能被动挨打之情势有关,还与所争论的问题十分“形而上”有关。倘若不是这样,而是有个具体对象摆在眼前,又是关于作家作品,关于孰高孰低的评价,那么可以说,批评家的不敢批评,胆子小,倒也是实情。

同类推荐
  • 郁达夫小说全集

    郁达夫小说全集

    本书汇集了郁达夫的31篇短篇小说和7篇中篇小说。郁达夫是现代中国著名小说家,在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地位。他主张文学作品是作者的“自叙传”,在作品中毫不掩饰地勾勒出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人生际遇,还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反映被摧折的女性命运和底层知识分子的深切苦痛。文学超越时空,作者诚恳的心理描写和大胆的两性题材,那沉郁伤感的文风,散文般的笔触和痴情的描述,不仅在当时引发了许多青年的共鸣,在今天也足以令人倾倒。该书附录了郁达夫给当时素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的王映霞的书信选,情词哀哀,情真意切,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让今天的人们可以穿越半个多世纪的时空,体会到可以为她而死的真心真情。
  • 王小波经典作品

    王小波经典作品

    王小波,一代著名作家。自一九九七年四月十一日去世后,评论、纪念文章大量涌现,出现了“王小波热”的文化现象。“台湾李敖说过,他是中国白话文第一把手,不知道看了王小波的文字还会不会这么说。真的,我就是这么想的。”李银河如是说。
  • 我曾悲伤地爱过这个世界: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

    我曾悲伤地爱过这个世界:纪伯伦经典散文诗选

    20世纪全世界最杰出的诗人纪伯伦的诗集,由知名文学家冰心翻译,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和人生的智慧书。《沙与沫》由一篇篇韵味悠长的短章组成,好比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折射着作者的深刻思想和瑰奇想象,与泰戈尔的《飞鸟集》堪称双璧,二者都以简短而寓意隽永的诗句,点滴深入读者的心灵,而纪伯伦的《沙与沫》比起《飞鸟集》的灵动洒脱,则更显端庄大气,富有丰富的想象力。《先知》被誉为“东方送给西方最好的礼物”,是一部指引人生路途的经书,字字珠玑,诗意盎然,宛如一道甘泉,潺潺滋润读者的心田。
  • 纳兰词全编笺注

    纳兰词全编笺注

    《纳兰词全编笺注》的笺注,无论是沿袭前人的传统,还是悉心阐发的一家之言,也同样开放给后来的学者,以期对纳兰词的理解始终随岁月而深化。
  •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

    文之舞:网络文学与互文性研究

    本书是从互文性视角研究网络文学的论著。全书论题具有鲜明的前沿意识,研究方法具有自觉的创新意识,是一部值得关注的求真务实之作。
热门推荐
  • 纯爱公主的王子(下部)

    纯爱公主的王子(下部)

    她,有着一张比校花还校花的绝世容颜,但,古灵精怪而又机智过人,怀揣着无数整人于无形的‘小玩意儿’,真的很小啊!。。。。不过,她在老师们的眼中却是一副标准的好学生模样,但是,背地里却是‘PLAY’族的二号人物,还是飚车族公认的飚车女王。。。因此,她注定不会平凡,她的出现更让某些人很不满意,比如说,那个叫。。什么。。。什么。。。四公子的,还有。。。什么。。。什么。。。火凤凰的。。。以至于更有一些叫不上名、报不上号的小杂牌。。。哼!管他的,看看还有谁敢来?冷傲而孤寂的浩;温柔而忧郁的风;沉稳而神秘的冰;以至于火爆而专情的龙;淡定而花心的云,他们都为她而心动。。。典型的公主与王子的爱情童话,看看我们的小公主到底该如何应对。。。敬请观看——【纯爱】公主的邪魅王子!===========================================================激动!激动!依依终于有自己的群了,喜欢依依的,加群号:71325126
  • 律少追妻攻略

    律少追妻攻略

    【腹黑霸道情深不悔男主VS身娇体软假迷糊女主、甜宠、一对一、无虐】结婚只是一时冲动,本来就是一场意乱情迷的花事,可某人却认真了,从来没想过离。律言是一个腹黑的主,骗身、骗婚,附带赠送亿万家产,好不容易才将孟苇变成自己的老婆哄回家。孟苇只想说:“这个背景这么强大的男人,她真的不想要啊!啊!啊!”某个阳光明媚的周末,孟苇窝在沙发上刷微博。传闻,帝都律少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还能开挂撩妹追老婆,简直是新时代男性的楷模,新时代女性的梦中良配!孟苇从手机上抬头,瞥了一眼身旁的某人,不屑道:“这媒体的胡扯能力越来越强,简直毫无下限。”某人一脸坏笑抢过她手里的手机,摩挲下巴一脸认真,“我看说的挺真实的,像我这么好的男人,打着灯笼也难找!”孟苇翻个大大的白眼,说好的高冷腹黑的男神呢?她以前怎么就没发现,这人这么自恋。某人凑过来撒娇,“老婆,这么好的老公,不鼓励一下嘛?”孟苇看向律言湿漉漉的眼睛,好像一只大金毛,看着老实,实则奸诈。瞧,尾巴都快翘上天了。她勾起某人的下巴,笑的轻狂,“好呀,那让本姑娘好好宠宠你,嗯哼~”某人勾唇,一个反扑将她压进柔软的沙发内,笑的恣意,“老婆大人的命令,岂敢不从。”
  • 快穿之幸运女神帅翻天

    快穿之幸运女神帅翻天

    【1v1甜宠】俗语有云:不怕反派坏,就怕反派帅,还深情专一!阴郁少年一脸落寞,“我不需要朋友,我要的是你。”禁欲影帝一脸戏谑,“荧幕情侣?不存在的!我要假戏真做,撒狗粮!”病娇师父一脸深情,“一日为师,终身为夫。徒弟啊,挑个日子我们把亲事办了。”这简直也太会了!沐欢笑容灿烂表示:反派如此优秀,不能放过!系统略沧桑:它真的不是个恋爱系统。莫得恋爱,莫得攻略,更莫得狗粮。为什么宿主永远都在不务正业?
  • 雄霸楚汉

    雄霸楚汉

    特种部队年轻教官龙天羽,因参与一次保护神秘皇陵出土的宝物,而意外穿越时空,来到了秦朝末年,此时的大秦帝国已经风雨飘摇,龙蛇起陆,金戈铁马,狼烟四起,生灵涂炭,龙天羽踏秦川,战霸王,醉枕佳人,指点江山,震撼各路群雄!
  • 帝后妖星

    帝后妖星

    母亲大大为了去异世与父亲大大双宿双栖,狠心丢下萌萌哒的小安殇,仍人欺凌,简直坏到不行。还是绯玦好,绯玦会对自己很温柔,会教自己大道理~绯玦说:他们欺负你,欺负回来便是。绯玦说:不用留情,有事,我担着。绯玦还说:谁惹你不开心了,教训他们就是,你教训不了,我来。自己躲着哭是怎么回事他却说:你,其实可以多依赖我一些。
  •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中华国学经典)

    《韩非子》是先秦法家集大成之杰作,是我国古代政治学方面的名著,在古代哲学、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它和先秦诸子百家如道家、儒家、墨家、兵家、名家、阴阳家等学派的著作交相辉映,共同编织了灿烂夺目的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彩虹。
  • 我的天才女友(HBO同名热剧原著)

    我的天才女友(HBO同名热剧原著)

    11月28日,HBO同名电视剧开播,开播不久便入选《时代周刊》2018年度十大剧集,豆瓣当前评分9.4分。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讲述了女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的少女时代。已经功成名就的埃莱娜接到莉拉儿子的电话,说他母亲彻底消失了。埃莱娜想起莉拉对自己命运的预言,于是她写下她们一生的故事莉拉和埃莱娜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又都视对方为自己隐秘的镜子,暗暗角力。莉拉聪明,漂亮。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家人不支持莉拉继续求学,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十六岁的莉拉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在婚宴上,她发现了丈夫的背叛。埃莱娜站在成人世界的入口,既为前途担忧,也因对思想前卫的尼诺产生朦胧好感而彷徨。
  • 爱在相亲时

    爱在相亲时

    你在其他婚恋网发过贴找对象?你相过亲吗?你试过在相亲时,对方直接把你带去领证吗?你试过直接拒绝对方反而被对方强制拉去民政局吗?这一切你都没有尝试过,不妨来了解一下林倩的故事!觉得好的,支持下,给个打赏,给个投票!
  • 时代英雄

    时代英雄

    听说这起看起来简单的盗窃杀人案件,背景还有点复杂,盗贼不是一般的窃贼,他受雇于日本某株式会社。事关跨国经济情报,加之国人对日本鬼子的深恶痛绝,阿狗牺牲的英雄色彩更为浓重,几近崇高。于是阿狗的事迹一级一级往上报,报到省里,被追认为烈士。阿狗的事迹还上了我们小城的晚报,题目十分显眼:和平时代的爱国英雄汪明亮。我是在一个深秋的中午读到这份报纸的。往日闽南的深秋,明净清爽宜人。这个中午却颇有凉意,气象台说有寒流从西伯利亚袭来。西北风,把手中的报纸吹得呼啦啦响,我坚持在露台上把文章读完。写阿狗的文章登在第一版,占据整整一个版面。可见地方当局的重视程度。可是我读完之后却有些茫然。这位名叫汪明亮的大英雄于我十分陌生,与我所知道的阿狗相去甚远。
  • 辣妻来临:景少,请接招

    辣妻来临:景少,请接招

    撞见未婚夫与继妹偷情,苏夏的三观尽毁,可谁知这继妹还要夺她财产,鸠占鹊巢。这可不行!一日意外,走错房间睡对人,提起裤子不认人。某总裁急了,强势入住苏夏的心房,“丫头,睡了我还想跑?”对于苏夏而言,这是一场在劫难逃的狩猎。但于景季修来说,却是一生难得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