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700000001

第1章

在激烈的枪炮声、飞机轰炸声中送出深沉的画外音,并叠印出相应的历史画面:

男声画外音:“一九三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在日本侵略者疯狂的攻击下,我汉口失守;二十六日,武昌失陷;二十七日,汉阳沦陷。从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更为残酷、更为悲壮的相持阶段!在此之前,回到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周恩来临危受命,赶回武汉组织南方局,代表中共中央领导南方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中党的工作。他在汉口沦陷前数小时,安全送走最后一批撤离的同志方才离开,并于十月二十七日经澧县到达长沙。”

女声画外音:“十一月三日,日本近卫内阁发出第二次对华声明,表示愿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共建‘东亚新秩序’,对国民政府由军事进攻转而采取诱降政策。对此,周恩来一方面着文控诉日军侵略的罪行,一方面同郭沫若等到湖南衡山会见蒋介石,商谈抗战军事方案,促蒋答允速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周恩来返回长沙不久——十一月十二日深夜,国民党地方军警负责人下令纵火焚烧长沙,烧毁房屋五万多栋,居民残伤两万多人。周恩来等在睡梦中惊醒,冲出火海,撤离长沙。”

男声画外音:“十二月二日,日军对桂林实施惨无人道的大轰炸。翌日——十二月三日,周恩来经衡山到达桂林。他一面对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的工作给予指导,提出要在桂林复刊《救亡日报》等,一面同蒋介石会谈,严拒蒋氏提出的国民党和共产党合成一个组织的意见。就在这时,一个惊人的消息秘密地传到了桂林:汪精卫集团决定叛国投敌,近期由重庆出走……”

重庆上清寺汪精卫官邸内夜

汪精卫坐卧不安,缓缓地踱着步子,不时地摇首叹气。

陈璧君从室内走出,生气地:“兆铭!像你这样前顾后盼,没个主心骨儿,如何能造就更大的事业呢?再说,你当年刺杀摄政王的勇气跑到哪儿去了呢?”

汪精卫喟然长叹后说道:“这和那时不同了嘛,万一重庆出走失败了呢?”

陈璧君:“谁敢拿你问罪?”

汪精卫:“问罪事小,和平计划事大。”他再次叹了口气,说道,“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必须给日方拍发一则密电。”

陈璧君冷然作笑:“请看今天是几号了?”

汪精卫:“七号!”

陈璧君:“就是嘛,明天是我们成行的日子!”

这时,桌上的电话铃声响了。

陈璧君抢先一步拿起话筒:“喂!你是谁啊?”

话筒中传出陈布雷的话语:“我是陈布雷,刚刚由桂林返回山城,有重要的事情找汪先生。”

汪精卫、陈璧君闻声大惊。

汪精卫官邸客厅内夜

汪精卫站在客厅中央焦急地踱步。

陈布雷走进:“汪先生!”

汪精卫故作镇静地迎上前去,握住陈布雷的手,说道:“陈先生一路辛苦,深夜驾临,不知有何指教?”

陈布雷平静地:“汪先生,日军进逼,战局危在旦夕,布雷前来请汪副总裁赐教。”

汪精卫:“战局嘛……我看敌我两国可谓各有难处。”

陈布雷:“日前,日本近卫首相发表一项声明,汪先生一定知道了吧?”

汪精卫:“知道了!日方声称‘国民政府,只要全部放弃以往的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议,我方并不拒之于门外’。”

陈布雷:“对此,汪副总裁有何评论?”

汪精卫一怔,忙说:“兆铭正想请教委员长对此做何评论呢?陈先生作为委员长的铁笔御吏,一定很了解委员长的胸中韬略吧?”

陈布雷猝不及防地:“这个……据我所知,委员长的见解嘛,可谓是一如既往。”

汪精卫微微地点了点头:“好,好!陈先生,蒋先生为何未与你同机飞返呢?”

陈布雷:“今天桂林天气恶劣,能见度低,蒋先生临时决定缓飞。”

汪精卫:“那……蒋先生何时飞返山城呢?”

陈布雷:“如果明日天气好转,他会乘机飞返山城。”

汪精卫官邸内夜

汪精卫慌乱地说:“陈布雷突然返渝,连夜造访,说明重庆出走的计划已经暴露,必须紧急取消明天出走的计划。”

陈璧君心烦地:“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离开重庆呢?”

汪精卫:“这要等蒋介石回到重庆以后再说。”

陈璧君:“咳!也只能出此下策了。”

重庆黄山别墅会议室内夜

蒋介石严肃地:“自打撤出武汉之后,我一直奔走在抗战的前线。在这期间,听说山城高喊和平的声音越来越响,我不得不从前线回到陪都,听听诸位关于和战的意见。”

在蒋介石的讲话声中摇出:汪精卫、孔祥熙、陈立夫、陈布雷等与会者不同的表情。

汪精卫迫不及待地问道:“蒋先生,你的意见呢?”

蒋介石:“战!”

汪精卫:“为什么呢?”

蒋介石:“如果现在停止抗战,一定会给国内无政府分子以口实。共产党、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还有冯玉祥等地方派系就会抓住不抵抗的理由,重新掀起反政府的行动。”

孔祥熙:“更重要的是,尚未沦陷地区的百姓就会跑到共产党那边去。”

陈布雷:“因此,必须高举抗日的旗帜彻底抗战,假使成功,始可成为写在民族历史上的英雄;即使万一失败,抗战御侮的精神同样在历史上流芳百世!”

汪精卫:“看来,你们完全拒绝日本首相近卫声明和中日和平三原则了?”

“是!”与会的大多数说道。

汪精卫:“我不赞成!”

蒋介石:“你可讲自己的主张吗?”

汪精卫:“南京失陷前夕,日本经陶德曼提出的和谈条件,比现在要苛刻,为什么那时蒋先生能接受呢?”

蒋介石沉默不语。

汪精卫:“再说一说蒋先生搞的焦土抗战,导致长沙大火,这不仅是令人非常痛心的事,而且还失掉了民心!”

蒋介石愤怒地:“我必须提醒汪先生,今天诸位是来听你力主和平意见的!”

汪精卫:“好,好!我认为:抗战唯恃民心,若能唤起民心,就能得到一切物资,供抗战之用。反之,如得不到民心,纵有物资也不能随意使用。”

蒋介石震怒地:“不对!”

汪精卫大声冷笑:“蒋先生,如果像长沙那样烧掉战区的一切物资,我们将以何物资去抗战呢?又何以解救没吃没喝的千百万流民呢?”

蒋介石不无蔑视地冷笑:“看来,若想解救危亡的祖国,苦难的同胞,只有汪先生指的这条和平之路了?”

汪精卫:“对!”

陈布雷:“不对!这是一条投降之路。”

多数与会者附和:“对!对……这是一条投降之路。”

汪精卫愤而起身:“好!你们去走抗战的阳关大道,我汪某人走我的和平独木小桥!”他说罢离席大步走去。

黄山别墅门前外夜

蒋介石站在别墅门前,眺望黑暗的山城。

戴笠打着手电筒沿山路走来:“校长,汪副总裁他们没有异常的动作。”

蒋介石:“很好!你通知一下张冲,让他通告中共方面的领导人王明、博古等,我要和他们再谈一谈国共两党合并的事。”

戴笠:“周恩来在桂林不是断然拒绝了吗?”

蒋介石:“王明是个识时务的共产党,说不定会有作用。”

戴笠:“是!说到张冲,党内对他有很多微词。”

蒋介石:“说他快成共产党了,对吧?”他沉吟片时,“你应该知道吧,当年周恩来从上海撤往江西之后,为了挑拨、离间共匪高层的领导,张冲利用报纸搞了一个《伍豪启事》。”

戴笠:“知道!”

蒋介石:“就这一件事,中共就不可能要张冲。”

戴笠:“是!”

蒋介石:“你要派专人盯着周恩来,他的一言一行都要向我报告。”

桂林周恩来临时下榻处内日

周恩来坐在桌前审阅一份电文。

叶剑英走进:“恩来同志,有什么事吗?”

周恩来站起身来:“这是王明、博古、董必武、吴玉章和我给中央的电报,你看看。”

叶剑英接过电文阅看。

周恩来:“蒋介石回到山城重庆之后,于十二月十二日会见了王明、博古等同志,拒绝了我们处理国共两党合作关系的跨党办法,坚持取消共产党,将国共两党合并为一个大党。”

叶剑英:“真是岂有此理!”

周恩来:“他还狂妄地说:此目的达不到,我死了心也不安,抗战胜利了也没有什么意义。”

叶剑英:“这是因为我们的存在是他的心腹大患,在他看来,远远超过了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危亡。”

周恩来:“所以,他置日本侵略和汪精卫等投降于不顾,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躲在重庆大做消灭共产党的文章。”

李克农手持电文走进,严肃地:“周副主席!据内线报告:虽然蒋介石回到重庆约见了汪精卫,但是并未阻止汪精卫集团投敌叛国。”

周恩来接过电文很快看完,一边转给叶剑英一边沉重地说道:“看来,汪精卫投敌叛国是不可逆转的了!”

叶剑英看罢电文焦急地说:“恩来,汪精卫投敌叛国一旦变成现实,必将牵动抗战大局。为此,你应该立即赶回重庆,掌控全局。”

周恩来沉重地点了点头。

桂林八路军办事处大门外日

警卫员小刘站在门口执勤,警惕地留意来往的行人。

罗莹穿着旗袍快步走到门口,激动地说:“小刘同志,你还认得我吗?”

小刘:“认得!你是演剧队会弹钢琴、拉手风琴的罗莹。武汉撤退前夕,你父亲要求把你留下,还说什么……”

罗莹:“把我送到美国学音乐去。”

这时,周恩来和叶剑英走出大门口,惊诧地说道:“这不是罗莹吗?”

罗莹激动地说罢“周公!我可找到您了……”快走两步,扑到周恩来的怀抱里失声哭了起来。

周恩来拍了拍罗莹的后背:“坚强些!你不去美国学音乐,怎么又跑到桂林来了?”

罗莹:“找您,请您把我再送回演剧队,和战友们上前线宣传抗日去。”

周恩来:“是偷跑出来的吧?”

罗莹:“嗯!”

周恩来:“还想回你原先那个演剧队吗?”

罗莹:“是!”

周恩来:“可他们业已辗转去了四川,过些天,才会到重庆。那你怎么办呢?”

罗莹:“我去重庆等他们。”

周恩来:“有路费吗?”

罗莹:“有!”

周恩来:“到重庆找不到地方住,你就去八路军驻重庆通讯处找你小超大姐。”

罗莹:“谢谢!我可以住在朋友家。”

叶剑英:“好了!去重庆的事不急,先跟着周公去见见你认识的三厅的几位师长,好不好?”

罗莹:“好!”

一所中学课堂内日

周恩来:“方才,我讲了全国抗日的大势,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大家认清汪精卫等行将叛国投敌的本质,认清蒋委员长提出国共两党合并的政治目的,自觉地坚持并渡过相持阶段,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与会的同志热烈鼓掌。

周恩来:“下边,请叶参谋长宣布具体的任务!”

叶剑英:“根据形势的发展,政治部第三厅撤往陪都重庆。因此,郭厅长和阳翰笙等同志应尽快回到重庆去。”

“是!”郭沫若、阳翰笙答说。

叶剑英:“夏衍同志,你留在桂林,领导同志们尽快恢复出版《救亡日报》。”

夏衍:“请周公、叶参谋长放心,我一定完成《救亡日报》的复刊任务。”

叶剑英:“田汉同志,你暂留桂林,一面帮着从武汉撤退来的文化人士解决困难,一面发挥他们的特长,把桂林变成第二个大武汉!”

田汉:“如果日本人打来怎么办?”

周恩来:“一定要安全转移这批文化人士!”

田汉:“我尽力而为之!”

周恩来:“又要分别了,郭老,你讲几句吧!”

郭沫若:“好!我就讲几句。”他沉吟片时,感慨万端地说,“今天,我不知为什么,竟然想起了在武汉送大音乐家冼星海去延安的往事。周公,我记得你对我们说,抗日的正确方向是到敌人后方去。”

周恩来:“是的!”

郭沫若:“今天呢?”

周恩来:“随着日本侵略者武装进攻和政治诱降的推进,就更需要我们这些不愿做亡国奴的人到敌人后方去!”

郭沫若:“好!我提议,由周公指挥大家合唱冼星海创作的歌曲《到敌人后方去》好不好?”

“好!”

周恩来:“罗莹同志,请你拿起手风琴为大家伴奏!”

罗莹:“是!”她俯身抱起手风琴,系在身上,激动地说道,“周公,开始吧!”

周恩来酝酿了一下情绪,举起双手冲着罗莹轻轻一点。

罗莹用力奏响《到敌人后方去》的前奏。

周恩来转身冲着已经站起身来的与会成员挥动双手,教室中响起了《到敌人后方去》的合唱声:

到敌人后方去,

把敌人消灭净……

重庆街头外日

一辆美式军用吉普车不停地按着喇叭,行驶在起伏不平的山城大街上。化入车内:

周恩来坐在吉普车的后排座位上,表情凝重地侧目山城重庆一片混乱的市容:

国民党的军、警、宪、特沿街四处游走;

各方涌入山城的流民遍布街市;

袍哥大爷在重庆大街小巷横冲直撞;

由宁沪西来的秦淮歌女招摇过市……

周恩来渐渐蹙着眉头,微微合上了双眼。

重庆机房街七十号内日

周恩来、邓颖超、警卫员小刘在忙着整理一间不大的办公室。

小刘发牢骚地:“周副主席!这里是八路军驻重庆的通讯处,实在是太小了!就说您的这间办公室吧……”

周恩来:“现在不是提条件的时候!再说,办公室小些,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工作。”

邓颖超:“话这样说是没有错的!可是,自武汉失守以后,原长江局和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人员大部分撤退到了重庆,再加上从延安来的一些新同志……”

这时,董必武带着张冲走进:“恩来!张淮南先生到了。”

周恩来有些难为情地:“看!我的办公室还没收拾好,淮南先生就到了!”他指着一把竹椅子,“请坐!”

张冲身着一件苏式大衣,说了一句“不客气!”遂又打量这间又小又暗的办公室,“周公,你就在这个地方办公?”

周恩来:“是的!”

张冲:“这怎么行呢?再找一个大些的地方办公嘛!”

周恩来:“这就是我们董老要我请你来的第一个目的。”

董必武:“时下的重庆人满为患,大居不易,像我们中共在重庆找房子就更是难上加难。”

邓颖超:“根据规定,还必须得到你们的同意。”

张冲爽快地:“好办!我是委员长和你们中共联系的负责人,你们可以在重庆任何地方找办公地点。”

董必武:“淮南先生功莫大焉!”

周恩来:“董老,你们就抓紧找房子的工作吧!”

董必武:“是!”接着,他和邓颖超、小刘走出屋去。

周恩来看着张冲的衣着,笑着问道:“淮南先生,真没想到你还有一件苏式大衣。”

张冲:“不瞒周公说,这件苏式大衣是斯大林送给我的。”

周恩来:“有意思,淮南先生访问了一次苏联,就与斯大林同志结下了友谊。可不可以这样说呢,淮南先生在国,国内合作成;出国,国际强援树,真是功在国家啊!”

张冲:“过誉了!过誉了……在此国难势危之时,我只希望做一个有利于民族、国家的人!”

周恩来:“淮南先生!蒋先生真的不知汪精卫等人搞的和平路线,就是认贼作父、叛国投敌吗?”

张冲:“当然知道!”

周恩来:“那他为什么不采取必要的组织措施呢?”

同类推荐
  • 志摩的诗

    志摩的诗

    桑楚主编的《志摩的诗》收录了徐志摩的经典作品,分为诗歌和散文两部分,“诗歌篇”精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集子中最唯美的作品,“散文篇”精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等集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作品的选择上,既注意其思想艺术成就,也注意其体式、题材、内容、风格的多样性,相信读者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个充满文采、充满激情、充满睿智的徐志摩。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引论与本质论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文学概论教程引论与本质论

    如何成为“能理解的人”?如何界定文学理论学习的范围?文学理论学习的境界是什么?本书在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保留了课堂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以文学的本质及其规律为逻辑,深入浅出,为读者理解文学及其相关事物提供桥梁。
  •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银红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本书主要收录了季羡林在德国留学十年生活的文章,包括当时留学热的时代背景、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生活、选择梵文专业的前情后果,并对其倾注近十年的热情和辛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还回顾记录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人的生活状态,着力描写自己在轰炸和饥饿的交相压迫下坚持完成学业,以及遭遇美好的情愫并怀念德国师友等内容。
  • 有些高峰要留给仰望

    有些高峰要留给仰望

    本书会让读者意识到,我们辛辛苦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可不是为了每天看到那些不美好而伤心的。我们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哭够了,而且我们谁也不能活着回去,所以,不要把时间都用来低落了,去相信、去孤单、去爱去恨、去闯去梦。你一定要相信,只要努力去爱,努力奔跑,世界就在眼前。
  •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张中行散文》是散文大家张中行的散文精选集 ,内容涉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等,有浓厚的古 典韵味和人生哲学。本选集对浙江文艺出版2008年版的《张中行散文》进行整理并重新出版。同时,为 便于读者阅读,将全书篇目按内容分成“心声偶录” 、“旧迹发微”、“睹物思情”、“灯下忆友”四个 部分。
热门推荐
  • 真气还元铬

    真气还元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初中经历

    初中经历

    作品出自于cqm敏,写了他初中生活的种种经历,忐忑,伤心
  • 爱在心中发酵

    爱在心中发酵

    我一直以为,城里孩子与乡里孩子的生活轨迹应该是两条永远也不会相交的“平行线”,永远也不会有相汇的那一天。直到班上组织了“手拉手,心连心”活动后,我才明白,城里孩子与乡里孩子的命运其实是两条“相交线”,总有一天是会汇聚在一点上的。这样,在这次活动中我遇到了我的一条相交线。我们班为了帮扶昆明附近国家级贫困县寻甸的塘子中学,于是联合其他两个班开展了这次“手拉手,心连心”活动。
  • 黄氏宝卷

    黄氏宝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故山不负平生约

    故山不负平生约

    十七岁那年,她在他的眼眸中看到了自己相遇、相识、相知、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苏逸永远都是那个陪沈默撑着油纸伞穿过青石小巷、去看漫山桃花的翩翩少年而沈默也永远都是那个陪苏逸谈天说地一碗面、一坛酒、遥想余生的明朗少女天意弄人远,回不去的是十七那年若是来生,三千世界,我只取你一瓢
  • 海贼之无上传奇

    海贼之无上传奇

    一张符箓压天下,千百星辰蕴己身!以剑的锋芒试鹰眼,以拳的力量撼大海!这是一个无敌与当世拯救一切的故事!
  • 你我皆有来历

    你我皆有来历

    浪漫主义文学“最后的骑士”、《最后一个匈奴》作者高建群最经典散文集。我是把散文当诗写。散文跟诗近一些,小说跟戏剧近一些。我希望我的散文,“闪闪发光,沧浪作响”,这八个字,是郭小川对诗的语言的要求。——高建群。我把每一件作品都当作写给人类的遗嘱。我经历过很多事,我受过很多苦,对这个生我养我的大世界,我有着许多属于自己的独立思考,我常常觉得,不把自己这些人生思考社会思考写出来,告诉世界,告诉给未来的人类,而自己就撒手长去了,那真是一种可惜……——高建群。什么是佛?佛是开悟了的众生;什么是众生?众生是还没有开悟的佛。人生的悲或喜,在于你看世界的角度。换一个角度如何?
  • 一级安保

    一级安保

    有着亚洲之鹰美称的白然,因为神秘人构陷,化名李起前往中国听海市成为一名普通的保安寻找事情真相。缺少高科技武装,缺乏后勤,他还是亚洲之鹰吗?伴随中国的发展,国际大盗、暴力组织、杀手集团等等看见了中国潜在的商机。外强内虚的中国安保公司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书冲榜,收藏、推荐、点击一个都不能少。(七本VIP完本,虾之经典,不可错过。)PS:谁还诽谤简介和书名烂的,一律抓成小小龙套写死。
  • 针经指南

    针经指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泅渡

    泅渡

    灰黑灰黑从秋风里站起来。她的腹部高高隆起,她即将第四次成为母亲。她在这个世上活了整整十年,然而,十年对于她来说,已是人生的晚秋。今天的清晨,灰黑感觉到自己即将临盆。几次做母亲,产前阵痛的经验,她烂熟于心。然而这一次,她有些心慌。她知道自己和人类高龄产妇一样,身体机能因岁月的流逝而衰老,因衰老而使妊娠险恶重重。因此,在很早之前,她便比往年更隐蔽地选好了孩子们的出生地。天色将暮,灰黑忍着腹痛,朝着通向城区的那条宽阔的沥青马路走去。她要等一个人,是个十岁的孩子,叫小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