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73300000016

第16章 英伦牡丹开

白先勇/文

没想到六月在英国竟也是牡丹盛开的季节,伦敦街上的花店里一朵朵国色天香的富贵花,姹紫嫣红,正在恣意绽放,原来牡丹在英国亦能开得如此灿然。六月八日星期天下午青春版《牡丹亭》在伦敦演出最后一场,杨佳玲博士兴冲冲走进花店里,一口气买下五大束粉牡丹,谢幕时献给演员,庆祝《牡丹亭》在英国演出成功。

这次青春版《牡丹亭》赴欧洲巡演,先在英国伦敦演出两轮六场,然后到希腊雅典演出一轮。伦敦首演是作为“时代中国”(China Now)的一项节目,“时代中国”是有史以来中、英两国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半年间在英国各地举行上百场中国各种表演艺术、电影、画展等,青春版《牡丹亭》被选中在伦敦享有辉煌历史的萨德勒斯·威尔斯(Sadler's Wells)戏院演出两轮,算是“时代中国”的重头戏。这是青春版《牡丹亭》在欧洲第一次亮相,而又是在世界戏剧之都的伦敦登台,意义重大,对这出戏、对我们整体创作人员的制作概念,甚至对昆曲的艺术美学,都是一次国际标准的考验。

其实两年前,二〇〇六年九月,青春版《牡丹亭》赴美国西岸巡回演出,已造成极大轰动效应,在旧金山湾区、洛杉矶等几处加州大学校区公演十二场,每场爆满,观众反应空前热烈,各大报佳评如潮,昆曲首次在美国得到学术界及文化界的认可及推崇,论者认为是自梅兰芳一九三〇年赴美巡演,中国传统戏曲在美国造成最大的一次冲击。美国本来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对外来文化比较容易接受,加州尤其与中国文化接触频繁,青春版《牡丹亭》在加州巡演,能引起美国观众如此巨大回响,其实不算太过意外,但这出九个钟头的昆曲大戏越过大西洋登陆英国,这个有六百年历史的古老剧种是否也能感动一向十分自负、眼界甚高的伦敦观众而让他们心悦诚服?六月三日开演以前,说实话,我心中也没有十分的把握。

我有二十年没到伦敦了,这些年伦敦市景变得愈加繁荣,“日不落国”的鼎盛时期,伦敦曾是世界政治权力中心,大英帝国没落了,伦敦却仍旧能够保留住一份皇家气派,自有一番雍容华贵。英国人对他们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文化传统抱着一种坚定不移的自豪,也难怪,英伦三岛竟然在十九世纪开创出横跨世界的大帝国来,改变近代人类生态的“工业革命”是在英国发生的,现代物理科学之父牛顿是英国人,各行各业,英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数不胜数,但是如果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没有诞生莎士比亚,英国的文化恐怕要大为减色,英国人文化优越感的气焰也高不起来了。可是莎士比亚是不世出的伟大天才,他的三十多部剧作写透人性、写尽人生,他是英国人的文神,是英国人最引以为傲的一块文化招牌。莎士比亚,这位世界的顶级剧作家,替英国人争足了面子。

英国人一向有看戏的传统,当今的伦敦已经变成世界表演艺术的中心,每天晚上竟有上百场各种表演在大大小小的剧院登台。老字号的“皇家莎剧演出公司”固然不断在上演“莎剧”,这一二十年英国人制作的音乐剧居然引领风骚,《猫》、《歌剧魅影》横扫天下,经久不衰,不知赚进多少英镑。英国演艺界,雅俗通吃。在伦敦演戏要出人头地,竞争激烈可知,伦敦的观众好戏看多了,目光自然挑剔,而英国几家大报的剧评,标准更是严苛,据说伦敦观众是凭剧评挑戏看的,所以剧评往往操一出表演的生杀大权。在伦敦,一出戏要演出成功,从宣传到演出,都须步步为营,一点马虎不得。

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成立于十八世纪,其间历经兴衰,十年前又翻新一次,以舞蹈节目取胜,英国国家芭蕾舞团经常在此演出。剧院古雅,地点适中,有一千五百座位,在伦敦算是一家享有盛名的大剧院了。这次剧院参加“时代中国”,选取节目,十分审慎。早在两年前,二〇〇六年青春版《牡丹亭》在加州巡演,最后一站是圣塔芭芭拉,剧院派遣他们的执行长兼艺术总监史柏汀(Alistair Spalding)亲自出马赶到圣塔芭芭拉看青春版《牡丹亭》的中本、下本两场,那次演出效果特别好,观众掌声雷动,史柏汀大概印象深刻,马上决定要把这出戏推到英国去。但这样一出九个钟头的昆曲大戏在伦敦演出两轮六场,票场的风险不是没有的。昆曲对英国观众可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艺术形式,只有二十多年前上昆到英国演过一出《血手印》,那还因为是改编自莎剧《麦克白》的缘故。连当地华人观众看过昆曲的恐怕也寥寥无几。六场九千张票,最贵一张四十七英镑,要卖光压力相当大。剧院为了宣传青春版《牡丹亭》下了大本钱。二〇〇七年十月北京国家大剧院开幕试演,青春版《牡丹亭》中选,作为第一出昆曲走进大剧院。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邀请英国四大报《金融时报》、《卫报》、《每日电讯报》以及《都市报》的记者飞到北京看戏采访,四家报纸的记者都做了深入访问,在这次演出前,刊出大幅报道。为了一出中国传统戏曲如此大张旗鼓,在英国恐怕还没有先例。

我本人在演出前一个星期已经飞抵伦敦,据我评估,在英国上演昆曲,有两大区块的观众非常重要:英国学术界各大学的师生,还有华侨及中国留学生,这两块区域宣传仍须加强。抵达伦敦后我马上召开了中文媒体新闻发布会,由中国驻英大使馆协办,来了十几家传媒:BBC中文部、凤凰卫视、中央电视台、《星岛日报》、《英中时报》、《欧洲时报》以及中国各大通讯社。这一下大幅新闻报道出去,涵盖了英国甚至整个欧洲的华裔团体,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伦敦首演变成了华人团体的一大“文化事件”。接着我在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及牛津大学作了两场演讲,介绍昆曲及青春版《牡丹亭》。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是英国的学术重镇,有庞大的研究亚洲及中国各领域的师生人员。这次青春版《牡丹亭》在伦敦首演,亚非学院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关键人物是杨佳玲博士,她是亚非学院艺术考古系的教授。杨佳玲毕业于台大中文系,曾参加台大昆曲社,对昆曲的文化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并有使命感,她不惜余力动员亚非学院的师生为青春版《牡丹亭》推广宣传,他们组织成一个“昆曲义工团”,把近二百名亚非学院的教授、学生拉进了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伦敦其他大学也有师生闻风而来,尤其是伦敦大学另外一所著名学院伦敦政经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来了三十多位教授、学生,远在爱丁堡大学的沈雪曼教授也带了同事、学生到伦敦来看戏。牛津大学的师生当然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了。我在牛津大学也作了一场演讲并带了演员去做示范。牛津大学是英国高等学府的龙头,这所有七百年历史的学术庙堂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几百年来人文荟萃,雪莱、王尔德、艾略特、奥登这些大诗人、大作家都是牛津人。牛津的“中国研究中心”人才济济,蜚声国际。这次中心的三代掌门人:霍克斯(David Hawkes)、达布奇(Glen Dudbrige),还有现任主任布鲁克(Timothy Brook)在青春版《牡丹亭》首演晚上,从牛津坐火车赶到伦敦联袂出席。霍克斯教授是英国汉学界的巨擘,高龄八十七岁,他的《红楼梦》英译本名满天下,我对他说:“您的《红楼梦》译本我在课堂上用了很多年呢。”霍克斯很高兴,笑着说道:“《红楼梦》里也有《牡丹亭》啊!”他是指《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林黛玉走过梨香院听到伶人演唱《牡丹亭》那一段。青春版《牡丹亭》原本就应该演给像霍克斯教授这种行家看。

六月三日伦敦首演的晚上,观众除了学术界人士外,英国文化界,如大英博物馆也来了一批人,亚洲艺术部门的总监史都华(Jan Stuart)、中国艺术部门企划主任金斯宝(Mary Ginsberg)等,这些人对中国文化研究多年,有深入了解。音乐界,我把旅居伦敦的著名钢琴家傅聪全家都请了来一连看了三场,傅聪身着唐装,大概是表示他支持这项在英国亮相的中国文化盛宴吧。当晚也有为数不少的中国留学生及华侨,中国驻英大使傅莹也到了,而且事先还下功夫对剧本做了研究,一连也看了三场,她是我见过对待文化最认真的中国官员了。最后总算满了九成座,一、二楼都坐满了,有六七成是英国观众。首演当然最重要,因为当晚有六十多位中英媒体记者列席,几家英国大报的剧评人也到了,他们的反应决定第二轮的票房。

头一晚的重头戏落在女主角杜丽娘身上,几出经典折子戏《惊梦》、《寻梦》、《写真》都有大段大段的唱腔,尤其是《寻梦》,半个小时的独角戏,而且是空台,有七段曲牌唱腔,对从来没有接触过昆曲的观众的确是一大考验,可是戏一开场,观众马上被吸引住了,英国观众看戏真是认真,我看他们一个个正襟危坐,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到了《惊梦》一折,笛声扬起,缠绵婉转,台上男女主角的水袖翻飞,勾来搭去,把观众的心都勾住了,一折唱完,掌声爆起,我心里想:英国人喜欢这出戏!《寻梦》唱完,中场休息,我去跟霍克斯教授打招呼,“美极了!”他赞叹道,他说的是北京话,字正腔圆。霍克斯四十年代在北大念过书,跟俞平伯学《红楼梦》,他说他喜欢沈丰英的杜丽娘。霍克斯对《牡丹亭》的感受很能代表当晚的英国观众的看法:这出中国昆曲美极了。大英博物馆亚洲艺术总监史都华本来只打算看第一本,看完头一本,她兴奋得忘其所以赶快去买第二本的票。她看得非常仔细,舞美服装的细节一点也没放过,男主角柳梦梅在《言怀》里穿的袍子上绣着竹子,她看出来是象征柳生的君子性格。金斯宝完全被昆曲的舞蹈给迷住了,她认为昆曲的水袖、台步精确、丰富到不可思议。许多不相识的英国观众向我道贺致谢,让他们有机会看到这样美的一出中国昆曲表演。华人观众早已激动得目眶泛红,女孩子哭,男孩子也哭,在异国看到自己国家的文化大放异彩,民族情绪是复杂的。青春版《牡丹亭》在伦敦首演圆满落幕,在热烈的掌声中宣示中国这出昆曲经典正式登上欧洲舞台。首演完毕,当晚在萨德勒斯·威尔斯剧院开了一个庆功酒会,由艺术总监史柏汀致辞:他在美国看过第二本和第三本,很高兴今晚把第一本补起来,他坦承看到《离魂》感动得掉下泪来。史柏汀是剧院的艺术总监,什么好戏都看过了,中国昆曲能让他如此动心,真是难得。英国人的眼泪是不轻易流的,他们以冷静、理性自许,“不流血革命”只有在英国才会发生。是中国昆曲的美及汤显祖《牡丹亭》的至情,把英国人感动得掉泪。

这次青春版《牡丹亭》虽然是受邀到欧洲巡演,但一部分的费用仍须寻找赞助,“趋势科技”再次帮了大忙,文化长陈怡蓁、执行长陈怡桦两姊妹不但亲自到伦敦助阵,而且还把“趋势科技”在欧洲各国的高层职员及家属都邀请到伦敦看戏,这一群从法国、德国、北欧各国来的计算机高科技人员,浩浩荡荡上百人,组成了一团奇特的观众群,这些整日生活在网络虚拟世界的科技人士,突然面临另外一个陌生但也是虚拟的世界,完全中国、完全古典的,这场昆曲的“文化震撼”可不小。但欧洲人无论从事哪一行,都有基本的文化素养,他们看的是第二天中本“人鬼情”,每折变化多端,从杜丽娘鬼魂下冥府《冥判》演到《回生》,戏剧张力十足,这群欧洲人看得兴高采烈。散戏后,“趋势科技”在戏院二楼开了一个盛大酒会,他们流连到半夜,还在谈论不休。昆曲《牡丹亭》把欧洲计算机专家也感动了。

第三天,六月五日,各大报的剧评已经刊出,对青春版《牡丹亭》一边倒地肯定,英国第一大报《泰晤士报》的剧评举足轻重,剧评人唐诺·胡特拉(Donald Hutera)认为昆曲既非西方人认知的“歌剧”,亦不同于京剧,无论你用什么标签来形容《牡丹亭》,他说:“本质上这是一堂美极而又奇异的景观,苏州昆剧院的演出如此专注的艺术水平,我看完第一场深感看到这出戏是一种荣幸,而下定决心这个周末要把中本、下本看完。”他称赞沈丰英的杜丽娘演得“高雅精致”,“闺女的一场春梦引人遐思”。最后他说:“我没料到会如此感动。是这种台上台下的情感交流以及华丽的服装、闪耀发光的音乐、以回生为主题的剧情使我打算再回到萨德勒斯·威尔斯去经历冥府重返人间。”隔了两天,六月八日《泰晤士报》的星期日文化版又追加了一篇剧评,标题上写道:“大伟·道吉尔被中国戏曲的高雅精美所迷倒。”剧评人大伟·道吉尔(David Dougill)对青春版《牡丹亭》一片赞扬:舞美设计、字画布景十分优美,服装或多彩繁复或精美细致。他赞赏男女主角:“沈丰英像件精制的艺术品,娇红嫩白,如同一尊细瓷。俞玖林作为她的梦中情人,他的装扮也一样夺目。”他非常欣赏演员们的唱腔,道吉尔大概深谙音乐,对《牡丹亭》的音乐唱腔有一大段评论,他作评时只看到头一本,所以特别称赞沈丰英的《寻梦》里演唱那些“含蓄又富艳情”的诗句,认为是她的“绝活”。道吉尔下评颇内行,《寻梦》的确是《牡丹亭》的一根柱子,也是沈丰英的拿手戏。千万不要低估了西方人欣赏昆曲的能力,那些到北京看过三本青春版《牡丹亭》的英国记者,都推荐中本,而且一致称赞俞玖林的《拾画》,那又是一则三十分钟的独角戏。道吉尔也称赞《牡丹亭》的舞蹈身段“美妙高贵”,水袖动作“干净利落”“表情丰富”,他说那些美丽的花神在台上滑过去好像“脚下有轮子似的”,《离魂》收尾简直“壮观”!《泰晤士报》能在一周内连登两篇正面剧评,对青春版《牡丹亭》恐怕是额外礼遇了。

《性感女鬼回生仍是处女身》,《每日电讯报》六月五日这篇剧评的标题颇有噱头,引人注目。剧评人伊丝嫚·布朗(Ismene Brown)认为“今夏中国艺术飨宴的各个节目中,没有比这出三晚连台爱情传奇昆曲《牡丹亭》更‘纵情享乐’的了”。她把《牡丹亭》放在莎士比亚爱情喜剧与《睡美人》之间,认为这出戏也有“莎剧”世界里多姿多彩的人物,她跟其他英国剧评人一样,对十六世纪中国的汤显祖写到色情部分大胆露骨而又如此优美充满诗意,不禁为之惊叹。《道现》中石道姑自道石女身世,说来若无其事,讲究体面的英国人大吃一惊,其实莎士比亚的黄笑话也说过不少。伊丝嫚·布朗对整出戏的剧作评价甚高,从舞台、服装、演员都给了高分,她说看这出戏“如同经历一段如此奇异陌生的旅程令人兴奋莫名,然而却发觉自身原来仍在熟悉的人间”。昆曲的艺术形式对英国人是完全陌生的,但《牡丹亭》中的人情、人性却是普世的。昆曲表演规矩严谨,完全程序化,但却偏能将剧中人物喜怒哀乐直接传给观众,这是昆曲美学了不起的地方。其他大报《卫报》同一天也有一篇正面短评。评论世界音乐演奏及歌剧的著名网站“音乐网”(Music Web)剧评人安·奥索莉欧(Anne Ozorio)有一篇长文评论青春版《牡丹亭》,因为她看完了三本才撰文,所以涵盖比较全面。她评得很细也很内行。她十分欣赏青春版《牡丹亭》的极简美学,对于昆曲水袖动作内涵之丰富特别叹服,她举例《旅寄》一折,俞玖林饰演柳梦梅旅途中抵挡风雪演得十分生动,“是用水袖演出来的,水袖表示他身体的一部分同时也表示打在他身上的风雪,这简直是绝活儿一招”。这是行话,水袖的确是昆曲的绝活儿,没有一个戏种的水袖动作能跟昆曲的优雅复杂相比。安·奥索莉欧结论说:“昆曲有普世价值,因其能直接诉诸人类感情,只要是心胸开阔的人都能接受它。”

因为剧评与口碑出去了,《牡丹亭》越演越旺,最后一天满座,谢幕时全场一千五百名观众起立喝彩达十几分钟。杨佳玲、沈雪曼带领几位学生簇拥着五束盛开牡丹上台献花给演员,萨德勒斯·威尔斯戏院内一时满院春色。青春版这朵牡丹花在伦敦灿烂地绽放了一轮,让许多英国人为之惊艳。

戏演完了,我非常想了解英国学术界、文化界对中国昆曲以及青春版《牡丹亭》比较深入的看法,杨佳玲替我联络了英国各大学一些教授及大英博物馆的人士,请他们发表感想。他们从各种角度表达了他们对这出戏的反应。伦敦政经学院人类学教授傅其望(Stephen.Feuchtwang)、性别研究中心讲师波索可(Silvia Posocco)对于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里大胆描写女性性心理颇感惊讶,而少女伤春之情令人动容,而汤显祖以一学者写冥府、写人鬼恋,想象丰富。其实汤显祖所处的晚明与莎士比亚“文艺复兴”同期,都是文艺思潮解放的年代。汤显祖对女性心理描写之细微体贴而又前卫破忌,女主角追求爱情,出生入死,勇气十足,就是当今女性主义的拥护者恐怕也会赞赏,这就是为什么《牡丹亭》数百年来一直为女性读者所拥戴,时至今日在大学里广为青年学子热烈喜爱的缘故。牛津大学现任中文系主任布鲁克、亚非学院艺术考古系主任穆尔(Elizabeth Moore)非常欣赏青春版《牡丹亭》舞美服装的视觉效果:“视觉之美,令人震撼,字画吊片背景创造出迷人的空间感觉。”“抽象写意的舞台设计及舞蹈动作更能凸显五色缤纷苏绣服装的优美。”青春版《牡丹亭》运用中国书法绘画做舞台背景,与昆曲美学融为一体,加强了昆曲的线条美。而王童走淡雅色彩的服装赢得众口皆碑,把剧中人物装扮得美轮美奂。英国人看戏看整体效果,注重舞台艺术。在众多评论中,大英博物馆亚洲部艺术总监史都华女士的讲评最有代表性,也最动真情:

最近《牡丹亭》的演出成就了艺术应有的功能,它引我进入多种不同的领域,观看这出戏经历时空的超越,可以进到一种完全关注爱情如何左右生死的境界。同时整堂制作引人入胜:唱作、服装、舞美达到完美无瑕,创造出一种精致高雅,具永恒之美的中国意象来,这又提醒我为何会终生献身研究中国文明。我对参加制作这出戏的所有人员致最高礼敬,因为看这出戏你绝不会觉得它跟明代首演时有丁点改变——感觉上它完全属于古典,但仔细再思考,显然它已经历过天衣无缝的现代化了,自然合乎二十一世纪观众的胃口,这种聪明巧妙的现代化手法令人大为称羡。如果青春版《牡丹亭》每年来伦敦演出一次,我知道六月时分,都会在那儿!

英国人也可能迷上昆曲的,坐在我身边有位英国观众是高达明学院(Goldaming College)影视传播系主任马汀教授(Roger Martin),他每天坐两个钟头的火车赶来伦敦看戏,一连看两轮六场,最后一场还带了两个中国女学生来,他买票请她们的。

伦敦演毕,剧团转赴希腊,参加著名的雅典艺术节,我没有随团去,返回美国休息,据说青春版《牡丹亭》在雅典也受到希腊观众热烈欢迎。英国是莎士比亚的故乡,雅典是希腊悲剧的诞生地,一时间中国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在西方两大戏剧重镇登台,接受最有戏剧鉴赏力的观众的考验,而获得一致的肯定。

青春版《牡丹亭》自二〇〇四年中国台北首演迄今演出一百四十六场,海峡两岸暨港澳,以及美国、欧洲统统巡演过,观众人次达二十多万,我觉得青春版《牡丹亭》这四年来实现了两个目标:

首先是培养了大批年轻观众,青春版《牡丹亭》曾巡回二十多所著名大学,有十万以上大学生曾观赏过这出戏,绝大部分是头一次接触昆曲,让这些青年学子有机会重新认识、发觉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对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年轻人在文化认同上相信会产生长远影响。我认为这是一件重大的文化工程,如果二十一世纪中国可能发生“文艺复兴”运动,这些大学生将是先行者,替他们补文化课是当务之急。

其次是将青春版《牡丹亭》推向国际,让外国观众认识中国昆曲,对中国戏曲甚至中国传统文化有新的评价。二〇〇六年青春版《牡丹亭》美国行在美国学术界已产生影响,加州大学伯克莱校区音乐系及东方语文学系接连两个学期开设昆曲课程,聘请昆曲专家李林德教授讲授。加州大学尔湾校区戏剧系也开设昆曲讲座,请上昆名角华文漪示范,该系主任柯恩(Robert Cohen)在戏剧界颇负盛名,他撰写的大学教科书《剧场》(Theatre)广为美国大学采用,并译成十几国文字。柯恩教授看过青春版《牡丹亭》,十分赞赏,在最新一版《剧场》中特别介绍这出昆曲,并用了三张剧照。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戏剧系教授麦唐娜(Marianne McDonald)看完青春版《牡丹亭》后当众宣布:“这是我一生中看过最伟大的一出歌剧。”麦唐娜教授是希腊悲剧专家,著作等身,她对中国一出昆曲给予如此高的评价,十分难得。这次青春版《牡丹亭》在欧洲巡演,相信亦会逐渐发酵产生连锁反应,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音乐系已经宣布今夏将开设昆曲班,看样子昆曲在欧洲也开始要立足了。

当然,中国昆曲的艺术价值、文化地位应该早有定论,不必等外国人越俎代庖替昆曲定位。但如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中国昆曲是“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杰作”,欧美的大报剧评对昆曲青春版《牡丹亭》一致赞扬,欧美学术界给予昆曲美学最高礼敬,美国、英国一流大学纷纷开昆曲课教授他们的学生,而我们中国人如果对自己的文化瑰宝仍然无动于衷,不懂珍惜,这只能说明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认知、文化意识出了大问题。青春版《牡丹亭》这几年在中国各处巡演的确造成一时的昆曲热,但一出戏的影响毕竟有限,而昆曲断层衰微的危机并未缓解。青春版《牡丹亭》的校园巡回,虽然得到青年学子的热烈反应,但中国学校的行政体系并未及时相应开设昆曲课程,让昆曲在校园扎根,长期培养学生欣赏昆曲的能力,这又牵涉到自“五四”以来,中国教育机构长期有系统地将中国传统戏剧、音乐、艺术排除在正规课程之外的弊病了。这种自我摧残的文化教育政策对整个民族的后遗症值得认真检讨。中国的戏院成千上万,但迄今还没有一间专属昆曲演出的剧院,实在说不过去,没有自己的专属戏院长期演出昆曲剧目,昆剧团难以生存。譬如在昆曲原生地苏州能有一间与苏州园林美学搭调的昆曲剧院,由各昆班全年轮流演出,相信会吸引大量外国及本国的游客观赏。白天游园林,晚上观昆曲,这是一程极高雅的“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最后,还是观念问题,保护昆曲就像保护中国古文物,只能考虑其文化意义而不能期望其商业价值,昆曲就像宋朝汝窑瓷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智慧产生最精致的艺术品,是无价之宝,需要全民族来呵护、保存的。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于美国加州

(发表于《明报月刊》二〇〇八年第九期)

同类推荐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

    古今中外赞美读书的名人,不可胜数。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天下”而又“第一”,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本书专题讲述季羡林先生如何对待读书、如何写作、如何做学问,他的坚持不懈和笔耕不辍足以为当下青少年的楷模。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本书包括三部分:关于谈论国民之修养的散论(如美育与人生、科学之修养、义务与权力等)、中学修身教科书(上下篇)、华工学校讲义(德育三十篇、智育十篇)。这是蔡元培谈人生、谈道德、谈教育、谈修养的精华之作,对于弘扬传统德育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草叶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美国现代诗歌之父沃尔特·惠特曼是十九世纪著名的诗人、人文主义者。由于早年受到民主主义者托马斯·潘恩和爱默生的深远影响。1839年起,他开始进行文学创作。1850年,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自由诗,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自由民主生活的赞颂。
  • 冰上彩虹

    冰上彩虹

    张虹在索契见到了习主席!这个消息一夜间在解放军冰上基地传开了。本来张虹就备受战友们的关注,听到这个消息,战友们纷纷观看习主席看望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视频。看着视频里张虹站在习主席身后合影留念的镜头,战友们觉得她是那样的幸福!当张虹代表速滑运动员向习主席介绍冰刀的时候,首先向习主席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这个军礼让官兵们备受鼓舞。习主席2月9日在俄罗斯访问期间,看望并慰问了参加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运动员和工作人员。
  • 丘东平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丘东平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赛娥出世的时候,那将一切陈旧的经验都神圣化了的催产婆,把耳朵里的痛苦的呻吟声搁在一边,冷静地吩咐着:“尾审仔,来啦!……”
热门推荐
  • 巫世迹

    巫世迹

    小三闹婚礼只是脱胎换骨的开始,喜提巫能力才是逆转人生的摆渡。豪门巨星:“晓檀姐,做我女朋友!”霸道总裁:“做梦!宁晓檀是我的!”巫师师父:“檀子,别听他们的,为师带你去云游!”宁晓檀:“你们好吵!我要去捉鬼啦!”……本文极度贴近现实,拒绝浮夸,拒绝低智商,旨在带你领略神秘巫术,捕捉生活中的灵异事件。夜半时分,你,关灯了吗?轻度恐惧,重度喜剧,哇嘎嘎嘎……
  • 假面骑士的继承者

    假面骑士的继承者

    以假面骑士Blade的身份为封印分散在各个骑士世界之中的Undead而进行着旅行。故事从Agito的世界开始……QQ书友群:641513095,喜欢本书或者假面骑士的朋友都加进来一起讨论交流吧
  • 觅案者

    觅案者

    鉴宝专家王大山在参加《鉴宝》节目之前曾被一件元青花瓷器打动,而在节目录制现场,王大山“意外的”被突然掉落的顶灯砸死。刑警队长胡玉言、记者林玲等人迅速对案件展开了调查,却发现案件阻碍重重,似乎有一只隐形的手在控制事件的发展,不想让他们深入到《鉴宝》节目的核心层面。正当胡玉言等人一筹莫展,案件侦破工作停滞不前之际,派出所长刘胜利意外地从黑道线索中查到了一条古玩贩卖的黑暗渠道。同时,鉴宝节目主持人刘轩轩突然自杀,胡玉言也因《鉴宝》节目组再次发生案件而得以继续深入调查,从而使走私集团以鉴宝节目为核心,故意以假乱真,大肆提高古玩价格,而后贩卖进入古玩市场的黑暗链条渐渐浮出水面……
  • 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

    精选了拿破仑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拿破仑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我的篮球巨星梦

    我的篮球巨星梦

    一个nba退役超巨一个全美初中联赛三连冠球队队长当超巨碰上意外身死当少年心肌梗塞死亡两人灵魂合二为一身体重入巅峰在篮球的世界掀起名为凌宇的风暴
  • 抬手揽星辰

    抬手揽星辰

    沈风意外重生在八荒之中某个村庄,偶然机会得到朱雀功法,以及神秘能放大缩小的木棺。把木棺当成板砖一样敲人,除了会被人看不起之外……没什么不好的。再活一世,不能像前世那般黯然陨落,他立志要让整个大陆响彻他的名字。战蛟龙,寻凤雀。雷云澎湃,狂风鼓袍,战意昂扬,杀于云霄之巅。
  • 锦衣卫之走狗日常

    锦衣卫之走狗日常

    薛飞意外的穿越到了明朝,自己穿越到了一个锦衣卫小旗的身上,薛飞决定了,做一个朝廷的走狗,当皇上的舔狗,皇上说一,薛飞坚决不说二,皇上:“你给孤找得美人呢?”薛飞:“老大,在我家后院呢!”皇上:“......”这是一个逗比马屁精的故事
  • 中国梦青年读本

    中国梦青年读本

    中国梦必将成为未来几十年中国的时代主题,符合这个主题的社会思想将大放光彩,顺应这个潮流的政治力量将大有所为,而违逆这个主题的事物将会被时代和人民所淘汰。
  • 秘塔世界

    秘塔世界

    吴铭,一个现代大屌丝。因为一次巧合穿越进另一个异世界大陆,改名为梁善。他带着原有的记忆,有了机会重活一次。在那个以修炼为核心的世界里,他发誓,他要成为那个世界的佼佼者,弄潮儿。而且在修炼的同时,他还通过现代商业的模式,准备在异世界重新建立一个魔法商业时代。
  • 诸神的游戏乐园

    诸神的游戏乐园

    突如其来的一天,一个神圣庄严的声音对着全人类说道:“欢迎来到诸神的游戏乐园。”霎时间,天空崩裂,大地异变,丧尸,魔兽……一只只恐怖传说中才存在的生物,活生生地出现在了人类的面前。魔法,斗气,装备,技能,职业……犹如魔幻网游一般的规则突然出现,人类绝望的发现,他们不过是诸神规则之下的游戏角色,想要活下去,就必须遵守游戏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