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1100000002

第2章 自序“贤王祠”里曾读书

白家疃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地处京城西北郊海淀区温泉镇,与大名鼎鼎的香山仅一峰之隔。

村中有座“大庙”,皇家格局,气度不凡,名叫“怡贤亲王祠”。

村中的小学校就设在“怡贤亲王祠”内,我是白家疃人,我的小学生活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校园背靠南山,三进院落,大门朝北,有一座带拱形门洞的山门(但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堵着的)。山门东侧,连着的是一间矮房,做传达室用;传达室东是校门,进校门,东西两侧有教室,东侧还有一处放杂物的小院,院门外靠教室的侧墙有一溜儿洗手池;西侧是储煤间,迎面是前大殿高高的后山墙,大殿两侧都有路,可以进入二进院落。二进院落坐北朝南是正殿,高高大大,台阶儿好几层,是老师办公的地方,记得当年叫“教研室”。门前左右各有一株海棠,大殿东山墙外是三棵高过殿顶的老柏树。院落东西是教室,中间是空场,南面是个较大的露台,学校演节目、放电影、开会多在这里;台上是个大殿,门在两侧,奇怪的是它南面连着更高的大殿,殿门朝南,那便是第三进院落啦。那时后院,南墙外便是国营果园,种着大片大片的苹果树,俗称“大园子”。墙下是一排紫丁香,大殿两侧依然是教室。学校方方整整,东侧是操场,操场的南侧有厕所,单杠、双杠,沙坑等,北侧过去有软梯、爬绳和秋千架,后来又增加了篮球架,奇怪的是还有一家居民住在最北侧,门常常开着,门前的绳子上晾着花花绿绿的衣裳。后来,南北侧又装上了简易的足球大门,钢管焊成的,上面用黑白两色漆染成了一尺间隔的道道,很是醒目。学校外,距山门北侧百十余米左右是个大戏台,两层楼,堆放着生产队的农具和杂物;西侧则是牲口棚和养猪场,一年四季,弥漫着粪骚味儿。

白家疃村子大,街长三里,学校在村西,我家住村东,每日上学就是走啊走,走了五六年,尽管那时学生多,教室不够用,分别开过东、西两个分校(东分校在中国地震台东墙外,西分校则在中央档案馆,用的是大礼堂的门房),自己也在分校上过课,但主要的还是在母校上的,断断续续好几年。

我们上小学的时候正值“文革”期间(1967年—1972年左右),不管什么课程,所学内容都充满了革命的味道,语文课基本都是革命故事和毛主席诗词,如,刘文学、黄继光、小英雄雨来,半夜鸡叫,刘文彩的收租院等;算术课也是讲农民收了多少斗粮食,被地主剥削去多少斗,还剩多少斗的应用题;美术课画的就是葵花向太阳,万年青,红五星,红缨枪,红领巾等;音乐课就唱革命歌曲,《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我爱北京天安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以及毛主席诗词歌曲和语录歌;连体育课也带着“战斗的气息”,练投掷手榴弹和用木头枪练拼刺刀。除上课外,就是运动多,一个接一个,从不间断,学工(到建筑工地帮助搬砖)、学农(三夏三秋到农田里捡麦穗、稻穗)、学军(请军人来教队列),勤工俭学(到校办场打稻草袋子),宣传最新指示(下课后到村民家里唱歌唱戏),学雷锋做好事,慰问军烈属等等。校园内总是很热闹,一进校门迎面的大殿后山墙上,画上了毛主席微笑的画像,背景是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光芒万丈,下面是被朝霞映红了的起伏的波涛。每天早上,一走进校门,我们就要先站在这幅画前,手捧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唱《东方红》;下午放学走前,再在这里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其他的墙上,也都写上了《毛主席语录》以及“三忠于四无限”的口号。在二进院落的露台上,学校还常组织演出,高年级的学生演过《白毛女》片段,扮演喜儿的是同学李某的姐姐,大家对她羡慕极啦。那时国家与苏修关系紧张,学校也常搞备战备荒的演习,在操场的一边,挖了不少防空洞,靠西侧的南院墙下还掏了个洞,直接通往南面的果园;记得一次搞演习,一位姓王的副校长爬上大殿的房顶,敲起了铜锣,铛、铛、铛一响,大家就飞快的从教室中冲出来,低年级的钻进防空洞,高年级的则从学校南墙下的大洞跑出,消失在果园中;那时宣传说,如果战争打起来,苏修会用原子弹或氢弹,于是,我们钻进矮小的防空洞后,女同学还用一块围巾,双手撑着挡住洞口,老师说这样很好,可以防止核辐射。当年还盛行搞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讲用会,有学习小组范围的,有班级范围的,有学校范围的,记得有一年自己被选做了全校范围的积极分子,参加了讲用会,地点就在学校最南端的大殿内。印象最深的还是“九大”召开那次,傍晚,全校的师生站在学校的二进院子内,黑压压的静候着广播中传来闭幕的消息,大约是七点左右,消息传来,我们按年级排队从校园走出,到大街上热烈祝贺。最前边的是六年级的鼓队,后面是五年级的队伍,他们每人手举一本《毛泽东选集》,紧跟着的是我们四年级的队伍,我们是每个人手拿两条皱纹纸做的花花绿绿的飘带,跳着十字舞,扭着秧歌步前行,就为这天,练了半个多月。

当然,在这里我们也曾看到过很多大字报;看到过高年级学生把广播室砸了,幻灯片扔了一地;看到过体育室门被打开,不少垒球等被人拿回了家;也看到过老师被批斗等等。但总的来说,还是挺平稳的,没闹出什么出格的大事,究其原因,一来毕竟是小学校,就是高年级的学生,也不过十二三岁,年龄小,闹不出什么大事;二来学校没多少老师,而且基本都是土生土长的本村人或与本村有关系的人,经历简单,相互熟识,也不大会闹出什么新鲜事来。当然,校外是另外一种场景,斗争也十分激烈,不过它超出了校园内这个话题范围,只能留到以后合适的场合再说啦。

记忆里我们的校园是美丽的,春天,花树繁茂,蜂蝶乱飞;夏天,蝉鸣鸟叫,伴着朗朗的读书声和唱歌声;秋天最美,大殿门前那两棵海棠总是果实累累,压得枝杈垂下来,据哥哥姐姐说,早年他们每年年终评好学生,被评上的,老师会奖励几颗红海棠或白海棠,可惜我们没赶上;有一年放电影,有人攀上去看,弄断了树枝,后来,不知为什么,树就被挖掉了。冬天,那时没有暖气,取暖都是靠生煤炉子,每天的值日生负责生火,两个人一组,每天早上,浓浓的黑烟就从每间教室的窗棂中冒出来,弥漫在整个“破庙”内。

今天之所以说起这些旧事,是因为它们都是在我们的校园内,也就是这所“破庙”里发生的。那时年纪小,课业不是特别紧,又没有升学压力,我们的兴奋点都在玩上,课前课后课间,我们就是在校园内乱跑,我们跑遍了学校的角角落落,我们抚摸过校园内的每一棵树,我们对它熟悉的就像自己的家一样。我们对这里的一切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从来没想过这里过去是做什么用的?它是什么时候建的?是谁建的?也从没听人说过这些,今天想来,那时正“破四旧”,也没人敢说这些。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校园就是一座“破庙”而已。记得大约是四年级那年,挖防空洞,学校院子里挖出块石碑,扔在第二进院子东侧的大槐树下好长时间,我们经常是从它上面踩着跑过去,从没把它当回事。

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小学毕业的前夕,忽然传出一个消息,说有一个叫曹雪芹的作家晚年在我们村子住过,并在这里写了一部名叫《红楼梦》的小说,最后死在了村西头的小石桥边上。紧接着就是一拨一拨的来访者,到村西的小石桥和我们学校转悠,问这问那,又是拍照又是作画,好不热闹。从那以后,大家才渐渐知道,原来我们的学校是一位清朝“王爷”的宅子,是座“王爷庙”。但那时年纪小,对这些不感兴趣,也理解不了。再后来,随着曹雪芹在我们村子住过的消息越传越广,自己也好奇的找来《红楼梦》来读,想看看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东西,尤其想看看里面写没写我们村上的人和事。那时我幼稚的认为,既然曹雪芹在我们村子上住过,又在这里写了《红楼梦》,那书里一定会写到我们村子的人和事的。于是,在看《红楼梦》时,我脑子里一直在寻找我们村子的影子,并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小学校作为了参照物或者说原型。看到贾府演戏,就联想到学校北侧的大戏台;看到书上写庙,马上想到我们学校的格局;看到书上写到海棠,脑子里马上出现老师办公室门前的两株海棠;看到黛玉葬花,马上就想到了学校周围大片的桃花;看到“大观园”,马上就想到了学校南侧的“大园子”;看到袭人说如何防止马蜂吃葡萄,就想到了学校北侧大花篮处的葡萄园;看到金钏跳井了,马上想到会不会是大戏台北侧路边的那口深井,尤其看到学堂打架,马上想到我们的班上,因为老师不在时,班上打架也是常事啊……后来,随着自己读书从《红楼梦》扩展到“红学”的其他书籍和文章,才进一步知道,我们的小学校原来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第十三子,雍正皇帝的弟弟允祥的祠堂,人称“贤王祠”(其实现在想来,在山门拱形门洞的右手早就有个石制匾额,上镌:怡贤亲王祠。只不过那时年幼,没当回事罢了),但那时也未深究,只觉得挺神奇的,有些自豪,逢别人夸他们村子多么多么悠久的时候,自己就会马上抬出“贤王祠”来抵挡。直到自己写《曹雪芹与白家疃》一书,详细查找阅读了这方面的材料后,才对允祥有了较多的了解。记得当时正在看出版家范用写的他回忆小学母校的书籍《我爱穆原》,也就斗胆萌生了想仿效写一本名为《我们的校园——贤王祠》的小册子的野心,还想配合着文章把允祥的资料、照片、画像、书法、诗作等器物图片弄些小宣传板,到学校去搞个小展览,让今天在那里读书的孩子们了解一下自己学校的历史。但后来这种冲动和愿望还是放下了,一来是因为怡亲王允祥留下的资料太少,且不好找,就是手头上找到的也是片段的,单薄的,很难连缀成篇;二来是因为现在在白家疃小学读书的孩子,大多数已经不是本村的孩子了,而是外来打工子弟的子女占了多数,对这些估计他们也不会太关心或者说兴趣也不会太大。野心放下归放下,但在心里还是隐隐的存在,直到2013年夏,髪小告诉我村里已经开始大量的转居工作,还对各类人员做了普查登记,以便发放补偿款,而且周围的村子已经开始拆迁腾退搬家了。看来村子的改造迫在眉睫了,改造后会是什么样呢?头一个想到的就是小学校的结局,于是乎,那久久压在心底的念头,又如初春的野草一样萌生起来:既然白家疃以曹雪芹和《红楼梦》而闻名,允祥也是因与曹雪芹家有关系而得到格外关注,允祥又与白家疃有这么近的关系,那么,何不就把三者串起来写本书呢?书名不妨就叫:《怡亲王允祥与〈红楼梦〉和白家疃》。主意拿定,便开始动笔,冥冥之中似有天助,进展异常顺利。

记得当年在“贤王祠”里上小学时,大概是五年级吧,自己在作文课上,写过一篇命题作文,题目是《我们的校园》。还依稀记得开头是这样写的:“我们小学校是座‘破庙’,但每天从里面都传出朗朗的读书声。”之后就是对校园的具体描写,院内有些什么树木、花草,教室是什么样子,都上什么课等等,想到什么写什么,杂乱无章。老师给的分数是刚及格,评语是:中心思想不突出,写得都是流水账。那时的作文,要求有思想性,就是要新旧对比,写过去父辈上不起学,而解放后,我们能坐在这里上学是多么幸福的事,然后要表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报效祖国。而我那篇作文里,这些写的很少,于是,老师要求重改,但不知为什么,后来也没再催这件事。那么,今天这本小书,就权充当年那篇作文的修改稿吧!遗憾的是过去了40多年,自己的长进不大,中心思想依然不突出外,连流水账记的也都没了当年的清亮与流畅!

谨以此本小册子献给我博大的故乡!

作者

2014年冬于京华磨斋

同类推荐
  • 永远的迷离记忆

    永远的迷离记忆

    本书为廖玉蕙的自选集,收录作者多年来创作和发表的优秀散文近30篇。廖玉蕙是台湾散文创作中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文坛,其创作题材多来自家庭生活、师生互动与社会观察,传达情感清新温润,语言诙谐、嘲讽,作品充满温情、亲情、乡情,以及女性作家特有的柔情,从平常的事件里追寻常人不易见到的社会另一面,笔调幽默,风格朴实,颇受读者喜爱。
  •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

    《培根随笔集》是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朽,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世界思想史上的瑰宝。
  • 藕花深处金石韵:李清照和她的艺术世界

    藕花深处金石韵:李清照和她的艺术世界

    李清照的词之所以能够成为宋词中的一朵奇葩,这与她的生活和经历息息相关。跟着作者的文字,再见女中李易安的当行本色,领略其幽雅风骨,痴人雅趣。透过千年的烟雨,再见易安的当行本色。本书共分为八章,作者透过千年的烟雨,从李清照的生平发展以及词的发展演变来审视李清照的词和她的艺术世界。
  •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这套丛书的选本包括:中篇小说选、短篇小说选、报告文学选、散文选、诗歌选、微型小说选和随笔选七种。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

    《繁华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收集了在我想你的时候,等待,漫漫前路,吉他,金刚腿等几十首诗。
热门推荐
  • 关山月明

    关山月明

    虚虚实实暗流涌动的明初。靖难初定,四海升平之下却未曾想暗流涌动,朱允炆究竟下路如何?主录僧宗泐去往何处?手段通天的摘星楼尽数隐匿为哪般?塞外瓦剌虎视眈眈,内有白莲摘星兴风作浪。金陵之变,雁门之乱!试看一介穿越平民徐莫行,如何庙堂拜将,笑傲江湖。如何血战黄沙,恩怨情仇!
  • 仙爱拍案惊奇

    仙爱拍案惊奇

    声名狼藉的仙庭天官因妖界动乱重临下界~一件无头公案引出前尘现世~每个人与妖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感情故事与结局。
  • 绝色邪少狂追妻:强爱成瘾

    绝色邪少狂追妻:强爱成瘾

    本书已完结,推荐本人新书《偷吻成瘾:腹黑殿下,轻点宠!》:男主帅炸,女主美翻,双强,双处,彼此初恋,甜宠,浪漫,唯美,爆炸甜蜜,没有大虐,欢迎入坑! 本书简介:三年前,一见钟情;三年后,一往情深。追妻之路漫迢迢,好不容易将她“骗”到手,从此,他便开启“疯狂宠妻”模式。“老婆大人别吃饭,我来喂你!”“老婆大人别走路,我来抱你!”“老婆大人别乱动,我来帮你!”某女气结:“你丫的,我又不是“半身不遂”!”某男坏笑:“老婆大人别说话,快来和我玩亲亲!”某女白眼儿一翻,已被某只“气管炎”,彻底“雷”晕在厕所。(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情节新颖,意想不到的伏笔多多,欢迎入坑。)
  • 快穿:女王驾临,请臣服

    快穿:女王驾临,请臣服

    (双洁1v1)商界女王秦情凭本事躲过意外,却也凭本事被天道算计,当场去世,和系统4007绑定。4007:【宿主您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逆袭重生回去攻略位面男主!】秦情:没兴趣,不完成,不攻略。【……】宿主太难拐骗怎么破?4007费劲心思好不容易才让自家宿主同意做任务,可是……任务位面里每个男主最后怎么都那么惨?豪门公子最后竟在狱中受辱,了却余生?校园王子结局竟是半身瘫痪,家道中落?科举状元最终竟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堂堂总裁结果竟……4007哭了:【嗷!宿主真凶残!位面男主总被反杀,好惨!人家害怕!嘤嘤嘤!】位面男主:摔!明明我们才是该哭的那一个好伐!!PS:男主是位面男主,不是秦情家的,主剧情向。
  • 异世界的工匠师

    异世界的工匠师

    在武者可撕敌人,抬手可炸飞机的异世界中,存在着这样一家铁匠铺,这里没有天生的神兵利器,只有那些装逼神器,想装逼?对不起,请打脸,在这里你会拥有神级的阵法,可以买到无敌的神器,可以获得无限的逼格,想抢!没门,这里藏着一只顶天的赖皮猫,还有开了挂了小工匠,一个可以爆菊的打假凹凸曼........
  • 清歌幽韵之听月

    清歌幽韵之听月

    她是草原上自由来去的风,无拘无束的云,更是一匹脱缰的“小野马”!她是父亲的眼珠儿,兄长手心里的宝儿,更是“他”的心尖儿!她刁蛮、任性、霸道、骄傲,却又善良、单纯、娇憨、可爱。绝美的容颜注定了她终将成为男人争夺的对象,可是她却要完整的人格、自由的意志、不屈的灵魂。她相信那个深爱的男人,即便要与天抗争,与命抗衡,她都要坚守自己的爱情。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方之心

    方之心

    “满汉山”有了女弟子…她叫方之心。篡位的皇帝死了…皇帝因为儿子的事儿头疼而死。蛮夷狄戎四方来战…隆南百越不和,只是联军。东夷海国,国号“和”;北狄剩下一个部落立国,国号“阳”;西戎统一,国号“同”。两位皇子夺权…一个说是正统,“成”;另一个也说自己是正统,“易”。被篡位的前朝“余孽”…他要复国,国号“金”。被发配的前朝异姓王…他要造反,国号“祁”。还有个神神秘秘除不干净的常年地下造反派,冥宫…后来人家不神秘了,自立国号“永”。接着各个地方也都飘了…四个州的州牧自立,八个郡的郡守造反,十六个县的百姓起义,一个比一个狂。然后,江湖也不太平…管你哪个门派,见人就打一架…最后,死绝了…
  • 戮虎

    戮虎

    重生过后,一脸懵逼,摆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选
  • 大商皇族

    大商皇族

    文青版简介:皇族的血是冷的,话是假的,但是做的事,不可亵渎。通俗版简介:重回大商,顶包即将登位的嫡公子子荡,单身二十年的子荡决定,先去找八百个狐狸精,然后开酒池肉林派对,鬼混五十年后在姜子牙来杀自己前服毒!可是自己皇帝交流群的老铁们不乐意了。始皇帝嬴政:“你说撒,你想当咸鱼?谁给你的勇气?吕不韦吗?!”汉高祖刘邦:“政哥说的对,乱党贼子,神仙妖佛,皆可杀之!活人能让尿憋死啊!还没看到敌人,你就准备棺材,群主,你退群吧!”明太祖朱元璋:“杀杀杀,就知道杀,我群里说过多少次了,平乱灭贼,要讲个和平过渡,先拉一批,再杀一批杀鸡给猴看,不服了再杀!大家都服了,你这皇位不就稳了吗!”殷荡叹了口气:“瞧瞧,这他么都是人话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