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89700000006

第6章 压不倒的矿工

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几乎使整个矿区都瘫痪了,几乎每个家庭都遭到了不幸。在如此罕见的损失面前,在如此深重的苦难面前,开滦人没有成为瓦砾,开滦人没有成为废墟,他们甚至来不及埋葬自己的亲人,来不及擦干身上的血迹,便又顶天立地地站了起来,便又惊天动地地干了起来。

开滦人,个个都是铁脊梁

唐山矿五采区宗爱臣,在地震发生的时刻,他不是抢着上井,而是抢着向工作面跑去。因为那里还有没有撤下来的工友。他冒着强烈的余震,躲过塌落的煤块,跨过一根又一根被震倒的柱子,直到把在井下迷路的工友找到,才最后一个回到地面。他上井以后,不是先往家里跑,而是先往采区跑,当他发现采区支部书记张少洲被压在楼房倒塌的废墟里,便把自己的全部力气都用到对张少洲的抢救上,一直到把张少洲抢救出来,他才想到自己的家,想到自己的爱人和孩子。可是,他得到的是爱人和两个孩子遇难的噩耗。爱人死了,两个孩子也死了,一家四口,就剩下他一个。怎么办?躺倒?痛哭?不,这位普通的矿工,在压顶的霹雳一般沉重的打击面前,充分地显示出他是一条硬汉子。他是一个开滦人,他不但没有倒下,没有痛哭,相反,把自己的亲人掩埋之后,他又投入到抢救矿山的工作。

马家沟矿采煤一区党支部副书记廖林峰,在失去父母和年仅12岁的大女儿之后,在震后的第十天,冒着不时发生的隆隆余震,便和支书韩瑞庭等参加了一支由13名矿工临时组成的抗震采煤队,深入到千尺井下。面对大地震后被毁坏的矿井,他们一分钟也不停地排水,立柱,清理出工作面以后,他们又一镐一镐地刨煤,一锹一锹地攉煤,就这样,他们在煤块矸石不断滑落的情况下,在井下的车道还没修好的情况下,硬是用两只手下采出了这第一车抗震煤,硬是用两只手推出了这第一车抗震煤。

唐家庄矿老工人陈国香,儿子一家在唐山震亡了,老伴整天哭哭哭啼啼。尽管如此,他却照样挺直腰板下井生产。有人问他:“老陈,你顶得住吗?”他说:“我是开滦的矿工,天塌下来也要用手撑住。”矿青年突击队长信江,母亲被地震夺去了生命,父亲重病在床,小弟弟才十几岁。虽然领导几次让他在家照顾父亲,重建家园,可信江却一分钟都不耽搁,照样天天下井。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把已经变成一堆瓦砾的家清理清理?”他却回答:“出煤是国家的事,我们开滦矿工,什么时候都应该先国后家。”

唐山矿起重班长谢清福,地震刚过就带领全班投入抗震复矿的工作。矿一号井绞车房,经过地震发后,已经房倒屋塌,矿上交给谢清福的任务,就是尽快修复一号井的绞车房。在矿上工作多年的谢清福懂得:绞车一日不转,矿上就一日不能恢复生产。所以,为了早一天复矿,早一天出煤,谢清福带领全班在绞车房旁搭起窝棚,没日没夜地苦干。谢清福一连干了三天三夜,正要把绞车房的梁架复位时,一次大的余震发生了,这时几吨重的大铁管子刚刚吊上房顶。冒着再一次房倒屋塌,冒着悬在空中的大铁管子砸下来的危险,谢清福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从同伴手下中抢过闸把,用尽全身力气死死把住,终于排除了险情。事过之后,人们都喊谢清福是“铁脊梁”,谢清福却说:“不,不,不要光喊我一个,在抗震复矿中,我们开滦人,个个都是铁脊梁!”

范各庄矿矿长赵瑞庭,1961年唐山煤校毕业分到开滦,18岁下井,30年没有离开过范各庄矿,30年没有休过一个星期天。1979年,国家正是需要煤的时候,为了多出煤,他废寝忘食,整个拼在井下。正在这时,工作面发生了大冒顶,他被埋在矸石堆里,造成粉碎性骨折。自从他住医院后,人们便在议论:赵瑞庭伤治好了也不会再下井了。可是,意料之外的是:他在医院躺了一年半之后,竟又奇迹般地出现在井下。当了矿长之后,也经常不离矿井。按规定矿长每月下13个井,可他最近这个月就下了19个。对一个健康的矿长来说,一个月下19个井也许不算什么,可是对经受过粉碎性骨折的赵瑞庭来说,比起别人来,每下一个井,将会是多么艰难。

永远不屈不挠,永远不下火线,这就是开滦的矿工,这就是开滦的精神。

了不起的精神

有谁能忘了地震中的赵各庄矿呢?这个曾经哺育过抗日英雄节振国的矿,这个在新中国成立后出现过一批又一批英雄人物的矿,在1976年的大地震中,它的矿工,照样表现出了它那异乎寻常的生命力和非同凡响的风采。

一样地屹立不动,一样地先人后己,一样地舍生忘死,一样地抗震复矿,所不一样的,是在这次大地震中,陈树海、王树礼、毛东俭、李宝兴、王文友五个矿工,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被困井下15个日日夜夜却依旧活着,从而谱写出了人类生命史上最辉煌的篇章。15天,这是全世界都十分罕见的奇迹。他们到底是怎么活过来的?吃棉絮?喝煤水?不,还有比这更重要的,那就是在生死关头的战斗情谊:只有一块絮,他们分着吃。只有一捧水,他们分着喝。在漆黑一团充满危险的巷道里寻找出路时,他们个个抢在前面。在挖通工作面到运输的通路后,他们又个个让在后面。在难耐的寒气中,他们用自己的体温去温暖自己的战友。在必死的绝境里,他们互相鼓励,坚守着生存的希望。自从地震把他们隔在千米井下,他们五个人中,既没有人私自逃命也没有人互相埋怨,而是紧紧地结成了一个互助互爱生死与共的整体。正是靠着这样一个整体,他们才能在与世隔绝整整15个日日夜夜之后,重新获得了生命。现在人们喜欢说“爱”,特别喜欢重复“爱心”这个词儿。“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便变成美好人间。”词儿到处有人说,歌儿到处有人唱,可真要轮到自己真正的作出奉献时,也许这个“爱”字就不像说的那么轻松,而这个“爱心”也就不像唱的那么容易了。我相信这五个矿工,这五个开滦矿工,从来就没有时间说什么“爱”字,也从来没有兴趣谈论什么“爱心”,可是,只要需要,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们便会毫不含糊地向别人献出这种爱,献出这种爱心。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人格。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情操。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奉献。这是多么了不起的精神!

常来的最后一句话:“不要管我”

地震的创伤刚刚恢复,开滦又遭到了一场特大的地下水患。1984年6月2月上午10点25分,刚刚恢复到震前生产水平的范各庄矿2171综采工作面,突然发生罕见的透水灾害。大水以每分钟2053吨的流量滚滚而来,仅仅用了11个小时,就把这个矿地震后建成的165283米巷道全部淹没,使5428台设备遭到破坏,将井下36个工作面全部冲毁。“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灾难面前,英雄的开滦矿工,又谱写出一首既催人泪下又令人奋发的壮歌。

大水来了,范各庄矿整个动员起来。井下的矿工纷纷上井,井上的干部纷纷下井。二水平涌水了,一水平涌水了。千钧一发,九死一生。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为了绞车能够转动,大罐能够升降,机电科长王兆功带领供电车间40名职工坚守在泵房岗位上。面对飞速上涨的水位,面对涌进泵房的大水,他们只有一个念头:坚守一分钟,再坚守一分钟!只要多坚守一分钟,就可以给正在向井上撤退的职工多争取到一分钟脱险的时间!泵房里的涌水越来越大,浸水的电缆先后放炮,在无法继续再坚持的情况下,王兆功才让前期泵房的同志,趟着齐胸深的大水,撤到井口二层平台乘罐笼上井,而他自己却留在井下,面对越来越深的大水,和前期泵房的同志们继续坚持战斗。

开滦毕竟是开滦。正在井口开班前会的井运区陈英达、马国清带领的下把勾小组,在井下涌水淹没一水平的情况下,他们本可以不必下井。可是,他们不但没有这么做,相反,却比平时提前半个小时抢到井下:“有险,我们也得担一分!”这就是他们每个人的心愿。

“有险,我们也得担一分!”这句话一点也不新潮,这句话一点也不流行。它不如“有钱,我们也得捞一份!”那么新潮,它不如“有功,我们也得抢一份!”那么流行。可是,在危险面前,开滦矿工的心里想的只有这个。

大水涌来的时候,综采四队队长常来立刻奔跑在140米长的工作面上,催促本队40几名工人撤离现场。这时,来势凶猛的地下水裹着煤泥矸石,沿着煤壁奔腾而下,很快就在下出口形成一道一米多高的水墙,封锁了最后撤下来的20几个工人的退路。在这关键时刻,常来冲了上来,在他的组织下,工人们冲过了透水点,一个一个地脱离了险境。

最后,采面上只剩下41岁的曾宪益和52岁的刘敬信。“常队长,你也快撤吧!”“别管我,快走!”一个工人经过他的身边到了安全地带。又一个工人经过他的身边到了安全地带。不管工人怎么说,他总是回答同样一句话:“别管我”,“别管我”,“别管我”。虽然汹涌的大水直向他的胸膛涌来,虽然死亡的魔影已经出现在他的背后,可是,这位年仅37岁的共产党员,此刻想的,却唯有两个老工人的安危。

常来搀扶着两个老工人经过透水点时,大水正以每秒钟100多吨的涌量从顶板上方喷涌而下,整条通道眼看就要被封死了。此刻,在一片大水的怒吼声中,生与死正在进行顽强的搏斗。此刻,时间已不再以钟点为计算,不再以分来计算,甚至不再以秒来计算,而是在百分之一秒和千分之一秒中,去和死神争夺生存的希望。在大水组成的交叉火力面前,年轻力壮又十分熟悉井下地形的常来,如果只顾自己,是完全能够脱险的。可是,常来没有这样做,他也不会这样做。因为他不是一个投机取巧者,更不是一个虚情假意的追名逐利者。因为他只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开滦的矿工。

他首先帮助曾宪益往外冲,可是水柱太猛,曾宪益被砸了回来。他又帮助刘敬信往外冲,刘敬信年纪大了,他接连冲了两次,可两次都被水柱击倒。在接二连三的失败面前,常来没有气馁,常来没有绝望。他帮着他们脱掉雨衣,他帮着他们脱掉已经灌满了水的胶靴。“来,把住绷腿和电缆,再冲一次!”在常来的鼓励下,曾宪益再一次扑向那滚滚的水墙,这次,他在常来奋力推动下,终于跨出了这道死亡的疆界。可是,当曾宪益站稳脚跟回头看时,只见在越来越高的水墙那边,在山崩地裂的隆隆声里,随着最后一声“不要管我”的呼喊,两盏象征矿工生命的矿灯,便再也看不见了。

“一定要把常来救出来!”“一定要把刘敬信救出来!”面对越来越猛的大水,矿党委副书记王久祥挺身而出,矿总工程师朱际伟挺身而出,副矿长王铁蕃挺身而出,矿副总工程师李雨安挺身而出,综采四队党支部书记张稳挺身而出,设计调度室副主任马克征挺身而出,通风班长赵怀清挺身而出,矿机电科长李勇挺身而出,矿地质科长乔尚达挺身而出,共产党员吕凤池、赵双喜挺身而出,青年工人刘宗全、魏占国、赵学民挺身而出。于是,顷刻之间,许许多多的人都挺身而出,他们手挽着手,他们肩攀着肩,他们筑成了一道人桥,他们架起了一道人梯,为了寻找常来和刘敬信,他们迎着咆哮的大水,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向水墙冲去,直到整个矿井被大水吞没之后,人们再也没有见到常来的影子。可是,他那“不要管我”的喊声,却一直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响在每一个人的心上,响在每一个人的梦里,响在将永远流传下去的开滦矿工代代相传的英雄的故事中间。

好多年过去了,当范各庄在历经磨难却又百折不挠地建成现代化矿井之后,当煤炭的年产量几乎从零开始,又上升到280万吨之后,矿党委宣传部部长金树声谈起常来的时候,眼里仍然含着盈盈的泪珠。

“不要管我!”常来同志生前留下的这句话,已变成了整个范各庄矿最值得骄傲最发人深思的永远都要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精神财富!

哪里有煤,哪里就有我们

水灾后,开滦的煤出少了,国家不得不进口部分精煤以保急需。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受灾的唐山矿,荆各庄矿,马家沟矿,以及受此次水患波及半停产的赵各庄矿、林西矿和唐家庄矿,都纷纷提出,要以自己加倍的劳动,补回水灾造成的损失。

兄弟矿都动了起来,范各庄矿怎么办?工作面全部被淹了,治水复矿用不了许多人,能让大家闲在家里吗?不,不,在新的形势下,范各庄矿3000多名生产一线工人纷纷请战。“哪里有煤,哪里就有我们矿工,暂时不能在范各庄干,我们就到别的矿上干!”于是,远到山西,安徽,近到友邻各矿,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范各庄矿的工人离乡背井拔营出征了。于是,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场景相继发出,于是,一幕幕催人泪下的故事不断涌现。于是,顷刻之间,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遍及巷边路口,于是,挥手之下,挑战书,决心书,纷至沓来。于是,开滦两个字,再一次熠熠生辉,于是,矿工两个字,再一次大放异彩。

掘进三队工会主席李连兴,虽然老父地震截瘫,老母重病在床,妻子又在外矿工作,关键时刻,他却把困难全部留给自己,悄悄背起行李卷,毅然挥泪而去。采煤三队老工人张树山,一家六口,他和四个儿子都要分散到外矿,家中仅剩老伴一人。五个人要分到四个地方去,对这个矿工家庭来说,还是第一次。尽管如此,作为一个矿工的妻子,作为一个矿工的母亲,张树山年近60的老伴,仍然以自己的肩膀,果敢地挑起了这副担子。她送了丈夫送儿子,每送走一个人,最后都说:“你们都走吧,不用挂着我,我硬朗着呢!”就这样,仅仅100多个小时,范各庄矿的3000多名矿工,就整齐有序地奔向了新的战地。

什么叫艰苦奋斗?什么叫无私奉献?这就叫艰苦奋斗,这就叫无私奉献。

奔赴淮南潘集一矿的综采二队,在队长郭凤桐的带领下,面对顶板极端破碎的困难条件,在异地他乡,猛打猛冲,由日产200多吨一跃上升为1000多吨,最高日产达1500多吨,为开滦矿工争得了荣誉。到陕西蒲白煤矿的采煤二区职工,边熟悉那里的生产条件,边向当地工人传授普采技术,使过去只产几十吨的工作面,一跃上升到日产100多吨。队长常来牺牲后,综采四队在张稳带领下转战到荆各庄矿,150人团结苦战,创造出翻两番完成煤炭生产任务的良好成绩,被荆各庄矿党委记了集体特等功。(严阵)

同类推荐
  •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散文精品)

    《心情:百味卷》收录的散文包括:“你是我梦中的期待”、“请把我的情感留下”、“将芳年写在心灵”、“珍视心中的爱”、“淡淡柳如烟”五个栏目。
  • 遥远的向日葵地

    遥远的向日葵地

    2017中国好书,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阿勒泰的葵花比阿尔勒的葵花更炽烈,最亲的亲人和最亲的家畜都是家人。广受好评的新生代非虚构散文写手李娟继“羊道”三部曲后全新力作。母亲带着家禽、牲畜,举家迁徙乌伦古河岸的戈壁,定居在葵花地边的“冬窝子”,开始一段充满艰辛与奇遇的耕种生活。荒漠上开辟的百亩葵花地,经历鹅喉羚啃食、三次补种,又接连遭遇干旱、虫害,直至收获,中间是微弱的希望和漫长等待……在这些吉光片羽的记录中,作者首次集中将思绪汇聚于自己家族成员的生活细微,他们与无垠荒漠构成完整的生态样本。
  • 幻化的蝴蝶:王蒙传

    幻化的蝴蝶:王蒙传

    於可训,一九四七年出生于湖北黄梅,一九七七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一九八二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写作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文艺新观察》丛刊主编,《长江学术》执行主编。著有《中国当代文学概论》、《当代文学:建构与阐释》、《小说的新变》、《批评的视界》、《新诗体艺术论》、《当代诗学》、《新诗史论与小说批评》,主编《中国现当代小说名著导读》(上、下)、《小说家档案》等论著。很多人说过,给一位仍然在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的当代作家作传,是一件很不明智甚至是十分冒险的事。
  • 京西大拆迁

    京西大拆迁

    太阳给冷峻的山海镀上一层金的华光。一条大河,在狭长的山谷中跳着远古拙朴的舞蹈,唱着地质时代300万年的歌谣。这是北京的母亲河——永定河。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的桑干河和内蒙古兴和县的洋河,在河北怀来县汇合成永定河。永定河向东流至官厅,又纳延庆的妫水后入官厅山峡,在沿河城边的向阳口拐弯进入珍珠湖,在两岸青山的簇拥下奔腾激越,用水的巨笔绘成百里画廊,从三家店冲出山口,流过平缓的门城镇和永定平原,流成卢沟晓月的意境。千百年岁月的泥沙淤积成河边成片的土地,也成就了这个地区仅有的辽阔。
  • 戴明贤集(第三卷):物之物语

    戴明贤集(第三卷):物之物语

    本书为《戴明贤集》第三卷,系戴老贵州系列作品之一。戴老着眼于生活小物件,集中选取了父辈友朋之间流传赠送的部分书画拓印、照片书稿、居家物什等,从“物之历史”的视角切入,将物之故事娓娓道来,同时亦默默写下数十位亲人师友的人生故事。书中主要述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的人事,并借由相关物件追忆更早年月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地域变换多,所述人物众多。这些物件带着历史和旧日子的气息,是百样人生的无言见证。戴老以生活中的物件为支点撬动记忆,由物及人,展现了各种人物及其背后的时代风景,构成了“人与岁月”的深刻内涵。
热门推荐
  • 神纵师

    神纵师

    我在梦里听见了轻声呢喃,万年前的隐秘与我何干?幕后那一双双无形之手,究竟与我是敌是友?无尽空间的破碎之地,最终埋葬着怎样的秘密?我叫夜临,曾经的逃离变成不断得追寻,忘不掉的,放不下的,会否是我最后的宿命?镇魂觉醒,难道注定搅动风云?你说成神之密,徒叹遥遥无期。生灵涂炭,流血漂橹。千古一回首,窥得神秘。我是神纵师!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白衣逍遥王

    白衣逍遥王

    少年赵枫意外回到北宋,却不是真正历史上的北宋,小说里的人物一一现身,传说中的武功相继显威,熟悉的场景陆续上演……牧马塞外可遗恨,拈香结拜有谁人?皇图霸业付一笑,我自逍遥江湖行。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江湖,敬请期待!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深空大领主

    深空大领主

    圈地!养羊!搞事!人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原本是游戏《深空》顶端玩家的秦朗,却在人生巅峰时,跑到遥远的无人区,引爆了一颗据说能引发时空倒流的炸弹。于是……他就穿越成为了游戏开服前,一名“已死”的NPC……“别跟我谈钱,我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练级是什么?我一直都是满级啊?”“你不去搞事,难道等着事搞你吗?”“成为BOSS的乐趣,就在于不管你多强,我都是你爸爸,嘿嘿嘿……”总而言之,这是一个穿越者在星辰大海里浪翻天的故事。至于玩家……兄弟,听过秦老怪的羊圈吗?(本书不是无女主文,普群群号:871751366)
  • 圣斗士之三生三世

    圣斗士之三生三世

    主角伊利亚特在圣斗士冥王神话中得到了一切,爱情、友情、亲情……却在一瞬间失去了一切,当他醒来的时候,力量、记忆好像都失去了,但他却对这个世界很熟悉,曾经非常迷恋的一个世界,妖精的尾巴……
  •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2016年1月18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 打回原形

    打回原形

    新文人画代表朱新建随笔集,王朔、陈丹青、姜文、陈村、叶兆言、苏童、杨葵联袂推荐。朱新建刻过一枚闲章,“打回原形”,这次拿来用作书名,因相对于他的画而言,这些文字应该算是某种形式上的原形,或深或浅地折射出一些画里未尽的意思。近三十万字,收录了朱新建这辈子散落在各处的话语,有关千年画史,文人往事,古今中外,世事纷呈;有精妙通透的阐释,亦有零零落落的碎语,却都是掏心窝子的实话。或深或浅,或隐或白,都是他的性情与风流。
  • 丧尸危机之力挽狂澜

    丧尸危机之力挽狂澜

    叶枫和他的女朋友王媛欣,躲避了一次丧尸灾难,在这末日,该怎么生存下去......
  •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情爱笔记

    向来风花雪月:江南情爱笔记

    杭州最适合谈情说爱之处,或者说最易触景生情之处,应该还是在西湖边上。触景生情,小时候学写作文总是学不会,总是假生情或生假情。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杭州生活的笔记,书中记录的是风景,记录的是历史,记录的是文化,记录的更是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