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236100000076

第76章 临机应变

荀彧完全没有想到,刘致有这般举动,脸上依然平静如初:“已无外人,有话直说无妨!”

刘致紧盯住他的眼睛:“敢问曹公面对袁绍这般势力,尚在朝堂斩杀大臣,入宫绞杀皇妃。它日如果袁绍被灭,有何人可约束曹公?莫非荀令君有奉曹公为帝之意?”

荀彧脸色涨得微红,话语之中带着愤怒:“此时天下大乱,我观能平定天下之人,唯有曹孟德一人!见他亦心存汉室,我才倾力辅佐!”刘致用冷峻的目光,依然直视着荀彧,语气带着嘲讽:“荀令君将汉室兴亡,系于曹孟德一念之间?未免也过太儿戏!日后等他羽翼丰满,怕是文若先生都难自保,又何况汉室。”

荀彧沉默不语,心中早有所感悟。自己推荐的寒门士子,本打算安排各处府衙中,用作将来制衡曹操。现在这些士子,似乎正与自己渐行渐远,比如郭嘉就急于证明才智,只对曹操感恩戴德,谋划尽心尽力,却对兴复汉室毫无兴趣。毕竟当今天子能给他们的几乎没有!

凝视着呆坐的荀彧,刘致自道自己言语奏效了!只沉寂片刻后,荀彧感到喉咙发紧,轻咳一声:“你也志在兴复汉室?只怕能力尚有不及罢!”刘致淡然一笑:“郭祭酒派出的探报,现在已经到了辽东吧!文若先生只需细细盘问,自会有分晓!只是辽东治理如有不妥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看着刘致扬长而去的背影,荀彧呆望了好一阵,随后招手唤来随从吩咐几句,那随从转身纵马而去。

刘致本来打算向荀彧寻求帮助,话到嘴边又改了主意,荀彧态度不明,自己所提要求,无疑也暴露出己方破绽。面对荀彧这等智者,刘致丝毫不敢大意。

辽东军营寨的士卒,正有条不紊拆除帐篷,归纳装车军备物品。刘致径直去见贾诩,见他一脸疲惫,贾诩打起精神:“近几日出去办些私事!”便把话题转向眼前:“再回冀州有些风险,如不愿受制于袁绍,亦可由东莱转回辽东!”刘致心里早作出打算:“现在局势又将会变,现在曹操与袁绍反目,机会这般难得,岂能袖手错过。”

似乎都在贾诩意料之内,他从袍袖中摸出书信,要刘致用印:“这是劝告袁绍,趁曹操出兵徐州之际,现在许都兵力空虚,粮草不足。要迅速出兵来夺取!”见刘致有些犹豫,接着说道:“需派快马去送!以此证明心仍属袁绍,以免引起戒备之心!”刘致听懂其中含义,点头赞同,得到袁绍信任,日后在冀州行事,也会方便。

行路不出三里,有人快马追上来,所言是荀令君有礼物,送与襄平侯。

当打开包裹里的木匣子,赫然现出来的是玉玺。让贾诩大吃一惊,口中喃喃自语:“难怪迟迟不到,原是落入了荀彧之手!”刘致心里更加高兴,荀彧此举,足以表明他的心迹了!日后有了荀彧照应,行事将会容易得多!

细细问过出使袁术的信使,才知道袁术已然到了病入膏肓时,才将玉玺交出,毕竟同属袁氏,好过落入外人手里。信使一路小心翼翼,直到许都时,因曹操出兵徐州,许都周边加强了戒备,才被荀彧抓捕。

贾诩自从见到玉玺后,对刘致只说句,此次回冀州再也无忧!便不再多言,只埋头吃喝睡觉休息。刘致却不闲着,暗自派人查探沿路各城中,屯积粮草之地,城防守军情况,并逐一标注,以备不时之需。

曹操挟怒出兵徐州,一路势如破竹。刘备兵马数量及军中器械,与曹操相差甚远。仅抵抗月余日,便兵败如山倒,领着身边剩下的百余人,思量过后,只能来冀州投奔袁绍。

自从接到刘致书信,袁绍更加心情急躁。自己亦是带兵多年,焉能不知此时战机难得。只是心中另有苦衷,所控制的四州之地,粮田皆在本地豪门世家手里,对出兵许都,所得利益与付出相差太多,对讨伐曹操并不热衷。士族们会获益最多,却出力有限。这一切皆要袁绍出面权衡各方,袭扰得他心烦意乱。在刘致回来奉上玉玺后,让袁绍信心陡然膨胀,再不顾忌太多,用强行手段征集所需粮草缁重。

对刘致此行表现还算满意,戒备之意稍减。后面刘致又带回来玉玺,让袁绍对他心里的芥蒂一扫而空。得到袁绍一番赏赐之后,刘致便在府中歌舞酒色,足不出户。让袁绍身边的人,见他不恃功邀宠,也没感觉有威胁,都很快忽略了他的存在。

刘致在家里悠闲自在,有时也给麋氏作些建议,让服饰搭配得显得有些有模有样!贾诩在忙着派人,暗中探查冀州各处情况。

刘备的到来,袁绍极度重视,为彰显招贤纳士之名,出城百里相迎。刘备则一反常态,不再忍隐,趁机慷慨激昂,陈述利弊,让袁绍终于下定决心,出兵讨伐曹操。

不料曾经竭力怂恿出兵攻打许都的沮授,却态度大变,改为劝阻袁绍此时出兵,面陈袁绍直言明利弊:“在曹操尽取徐州后,所患却是荆州刘表与江东孙策。而刘表一心固守荆州,毫无进取之心。江东孙策新亡其弟孙权初掌江东,地位不稳。二人皆难以为后援。此时宜派人晓以利害与之联盟,让曹操首尾难顾时,便可出兵一举攻克许都!”郭图深谙袁绍此时心境,出面反驳:“现在四州士卒已经开始调动,粮草缁重俱备齐全。此时罢兵,必将大伤我军士卒锐气!”许攸见状也连忙接着说道:“讨伐曹操檄文已然发出数月,此时罢兵,无异失信于天下,定然会遭到天下人耻笑。”

此言打动袁绍内心,自己费心劳神筹集粮草,调动大军,岂能废于一旦,何况又会辱没名声。袁绍不再犹豫,下令出兵!

袁绍又恐怕沮授阳奉阴违,不尽全力,罢免了他监军之职,收他军权,只留在身边听用。

刘致在随军出发之前,就留下贾诩与赵云,交待了一番,便是寻机带着家眷回到辽东,然后令张辽出兵,趁幽州兵力空虚,占领幽州全境。然后贾诩在将冀州囤积粮草之地,交待荀攸安排兵马,四处抢夺粮食,不必再有所顾忌。

袁绍一到邺城,便留下次子袁熙与刘致,暂管各地送来的粮草,再转运前方大营,袁熙夹在长兄和三弟中间,资质普通毫无优势,也就没机会上阵前建功立业,袁熙见无人约束自己,索性将幽州带来的士卒交与刘致支派,自己躲在邺城里玩乐。幽州兵马中,刘致很快认出一个熟悉的人,阎柔自归属袁熙之后,仍然是乌丸校尉,像他这样出身寒门的人,袁熙并没有放在眼里,这次令阎柔带着手下千余人助战,只为兵马显得多点,面子上好看一些。这让阎柔原想立功受赏的心,颇受打击!

接触日久,刘致见阎柔虽然自幼生长游牧民族部落之中,为人豪爽忠义,颇受士卒拥戴。便与他诸多关照,以结其心。

袁绍将十余万大军,分做两路,先遣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后,驻防白马。自己统领大军由另一侧渡河以为犄角之势,相互照应。想不到未等大军渡完河,曹操急速出击,斩颜良于白马,然后收缩兵马退守官渡。袁绍首战虽然受挫,实力未损,指挥大军直逼官渡,与曹操对峙。

一连过去数月,直到刘致在邺城收到消息,贾诩在甄逸相助之下,带着刘致家眷已安然离开冀州城。另有家书被告知,张宁已有身孕,登时让刘致欣喜若狂。初为人父的感觉,是他从来没有体验过的一种柔情,里面又加杂着沉重的责任感。让他顿时归心似箭!

前面战场十余万人的巨大消耗,让各地所征集的粮草渐渐的减少。官渡战场已然变成双方的消耗战!秋收还要等些时日,而战场上又成胶着之势,袁绍自从白马失败后,便不肯再分兵,将大军聚集一处,看似兵多将广气势如虹,实则兵力难以展开,人多势众的优势难以体现。曹操以少于袁绍数倍的兵马扼守要地,让袁军久攻不下,形成对峙之势,双方用兵可见高下。

此时,刘致悄然开始准备,先让手下士卒散播谣言,各郡县怀有投降曹操之心,以致粮草征缴拖延,又有黑山军要趁机作乱。等传入袁绍耳中,唯恐扰乱军心,增派遣心腹大将淳于琼,加强乌巢屯粮处守卫。又派遣郭图回冀州督促各州县纳粮。

数日之后,冀州传过来郭图将许攸家族尽行拘押,罗列数宗大罪,传报与袁绍定夺。自从刘致得知此事以后,不再苟且忍耐。开始调集车辆,招集带上阎柔所属千余兵马。让人通报过袁熙去并州征粮,也不等他同意,擅作主张出兵,离开了邺城。

袁熙听到刘致去上党郡督运粮草,又有阎柔与他同行,也不以为然,依旧在邺城饮酒取乐。

在上党郡府衙内,刘致一反常态,对征缴粮草不力的官吏毫无情面,斥责惩罚并用,耗费二十余日,才免强凑足数量。

阎柔看着车上装好的粮食,迟迟不见刘致从府衙出来。数日以来,又见刘致催促粮草甚是急迫,唯恐迁怒自己误事,便急忙来向他请令出发。

等阎柔一进厅堂,就感觉气氛不同以往,刘致满脸肃穆坐在那里,身旁典韦与周仓各自站在两侧。阎柔心里一震,上前一步禀报:“粮草已经装点完毕,请君侯下令能否出发!”

同类推荐
  • 秦汉政治思想史

    秦汉政治思想史

    本书是中国政治思想通史之秦汉卷。全书分为6章。主要包括秦朝与西汉时期的政治思想、东汉时期的政治思想等。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创造了当时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政治、经济制度,如国家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相结合的土地制度,地主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租佃制度,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农业经营方式,“重本抑末”、盐铁官营的工商政策,城市作为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的基本模式等,大部分被日后的封建王朝所继承与延续,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确立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即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此后的政治思想家均围绕着“君臣”“民本”“内圣外王”、德主刑辅、夷夏之防等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长期且深刻的思考。
  • 山沟皇帝

    山沟皇帝

    主角他爹做了一个梦,以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然后一个破道观的道士也是掐指一算,说他是九五之尊,于是乎这个连府城都没去过的小地主就在小山沟里称帝建国了。(根据书友反馈,本书节奏超快,三章就称帝,动不动就倾国之战……)欢迎加入VIP群:31779983
  •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重生之唐帝李承乾

    大唐贞观十七年,此时李世民对李承乾的所作所为十分失望,已经有了废太子的心思,一旁虎视眈眈的李泰,又步步紧逼,想要将李承乾推下太子之位。李承乾身边的人又都心怀鬼胎,一群叔叔表弟妹夫又不断怂恿他尽快起兵造反,对于李承乾来说,他现在危机四伏。一个现代宅男穿越到贞观十七年,成为太子李承乾,知道这段唐朝历史走向,知道等待他这个太子的将会是什么!李承乾现在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如何从危机四伏的局面中脱身而出
  • 孔氏三国

    孔氏三国

    重生孔融之子,要眼睁睁的看着历史重演么?不,但他没有系统?也不会文韬武略,该怎么办?不对,他还小,什么都可以学!
  • 大明王朝的复兴:弘治中兴十八年

    大明王朝的复兴:弘治中兴十八年

    本文讲述了明孝宗朱祐樘的生平以及他开创的弘治盛世。明孝宗朱祐樘,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虽然他只有三十六年的短暂生命,却造就了一个繁华灿烂的十八年盛世。这段历史夹在大明成化朝黑暗岁月与正德朝荒唐年代之间,却带给了中国人一段足够幸福与怀念的生活。明孝宗朱祐樘被称为“中兴令主”,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一批为人正直的大臣,开创了一个盛世,史称“弘治中兴”。本书追根溯源,全景式呈现明孝宗朱祐樘传奇式人生,同时讲述了如刘大夏、王恕、马文升等名臣的沉浮人生。
热门推荐
  • 战戟沉沙

    战戟沉沙

    八世轮回,是人,是神,是魔......苍天化形,天道无情。九世轮回,记忆沉沦,是成就主宰之道,还是烟消云散之路……
  • 申老师

    申老师

    他年轻有为,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带领全市教育人攻坚克难,终于成功创建“教育强市”,终身大事却一再被耽误。她是才貌双全的海岛女教师,为学生废寝忘食,大爱无疆,天道酬勤。优秀企业家穷追不舍也不能打动她,清贫的教育局长却和她擦出爱情的火花,只因他们有着共同的教育梦!四个性格迥异的女教师,四段不同的教育人生。有人不忘初心,始终秉持教育情怀,最终收获爱情和事业的双丰收;有人好高骛远,丢失教育人的操守,最终在铁窗下留下忏悔的泪水。阅读提醒:现实向,和教育有关的人和事。书友群:769855957
  • 让你看到更好的自己

    让你看到更好的自己

    作者在唠叨的叙说里还原岁月,在恳切的絮语中沉淀美好,在谆谆的叮嘱中叩响心扉。无论世事多艰,你都可以从作者痴痴的低语里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有了更好的自己,便有了笑对幸福的力量。
  • 二次元的休闲

    二次元的休闲

    隐藏在平淡日常下的迷雾,林逸对着毒舌系统欲哭无泪,次品系统怎么玩?所谓的一切计划最后是为了什么?先不谈这些,生活费还是要解决的,借鉴之类的不能怪我了,这叫推广一下优秀轻小说作品。轻音的目标可不仅仅是武道馆我们的游戏可是要注定大卖哦
  • 异世领主养成系统

    异世领主养成系统

    这游戏有时候玩的太闹心了!两个傻兮兮的兵模站在地图上隔空打架,就能代表一场几万人的战争?要是能亲临战阵微操就好了,改,每次打架都要加载进入真实战场临阵指挥。占了大半个世界,几百座城市,结果发现就我一个人,这么大的成就连娶老婆生孩子都不能,改,加入家族系统,生几个儿子争权夺势才有意思。哎呀,屏幕怎么黑了?电脑炸了?不对,好像是穿越了。
  • 神之舌

    神之舌

    职场斗。如果你想看侍酒师或者品酒师的职场故事,请毫不迟疑地入坑吧。曲小柠拥有神之舌,只要是品尝过的酒,都能永远记住味道。她的品酒天赋,万里无一。曲小柠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骊舍的首席侍酒师。初出茅庐的她,却因才华出众,招来嫉妒,被人设计,梦想之路就此夭折。接下来,她该何去何从?如何才能登顶梦想之峰?……曲小柠的首席侍酒师之路——她从职场小白,成为职场达人,还收获甜蜜的爱情一份。职场斗为主,感情戏少。食用指南:1.嘉一墨VS曲小柠。CP一站到底,不换不否2.有各种为了上位,阴谋阳谋不断的炮灰出现;有真心的朋友,治愈疗伤3.女主有天赋,但缺乏经验,会慢慢成长。如果想看一爽到底的金手指,就别点了。
  • 我家宿主是最凶的崽

    我家宿主是最凶的崽

    织沐这辈子走过最长的路,就是凤清尧的套路。原本,他是她的死对头!原本,他们应该不死不休!原本,他们应该相恨相杀!可自从她被系统诱惑去三千世界以后……织沐一脸麻木的抱着一大堆喜糖,听着一堆人在那里祝贺她:新婚快乐。#假高冷毒舌女主×真清冷矜贵男主#
  • 快穿之女配让让路

    快穿之女配让让路

    几朝穿越,竟然遇到各种女配,敢跟我抢男人,看我如何整治这些臭鱼烂虾们!
  • 他改变了浣熊市

    他改变了浣熊市

    “春节将至,阖家团员的美妙时光也悄然来临。而一家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整整齐齐,所以我想要给大家推荐一个春节度假胜地——浣熊市。”“浣熊市始建于1998年。作为一个大型度假村,它在开放伊始就赢得了全球各地游客的青睐。坊间传闻,许多去了浣熊市的人,都再也没有回来——这正是它魅力无穷的最好体现。”“浣熊市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作为一座旅游城市,核心价值理念让来到这里的顾客宾至如归、不想回家。”“为进一步扩大城市规模,补充新鲜血液,诚招各路精英前来投资。”“我们的口号:浣熊市—-您的安眠之所,您的第二个家!”ps:书群号:620960517
  • 三人同行

    三人同行

    在这本书中,当年在泰晤士河上“同舟共济”的三位主人公,在德国开始了一场自行车之旅。书中仍是以幽默的笔调记述了这段Bummel的旅程。因为书中对当时德国风土人情有趣的介绍,此书还常年被用作德国学校的教材。本书出版于1900年,当时自行车流行于伦敦中产阶级中。书中介绍了当时自行车品牌竞争、广告宣传,还有自行车爱好者对于设备的热衷,今日读来,仍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