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0700000023

第23章 苦肉计:大宗交易玩对倒(2)

其他市场分析则认为,“大宗交易的成交总额大约在3亿元,而双沟酒业原管理层拥有的双沟股权的价值在5亿~6亿元。原双沟管理层获得洋河股份也不排除是收购协议的一部分,即管理层出售自有股权,获得洋河原始股”。

四、为原双沟高管退出铺路?

一位不愿具名的并购领域资深人士向媒体指出:“从整个事件的进展来看,其实是洋河股份在收购双沟酒业时设计的一个退出机制。”“作为当地政府竭力撮合的一段‘良缘’,洋河股份在收购双沟酒业时一直没有采用定向增发的方式,而是通过挂牌转让和协议转让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高效率、低成本地完成并购。”该人士表示。

在并购过程中必然涉及利益的博弈,故最终谁会退出、通过什么方式退出、何时退出均会在最初的并购方案中提及。

而2011年6月28日李风云的违规交易则使这出在公众视线以外的博弈露出了冰山一角,也使李风云成为洋河股份并购双沟酒业后首位离职的原双沟高管。

2011年6月30日洋河股份发布的公告称,“截至2011年5月31日,李风云持有本公司流通股50.5万股,占本公司总股权的0.056%。”

2011年2月17日,李风云通过大宗交易买入洋河股份25.25万股之后,3月30日,洋河股份发布2010年年报,公司推出“10转10派10元”的高送转利好。5月13日,李风云的持股数达到50.5万股。6月28日,李风云则通过二级市场卖出9万股,交易价格为每股124.288元。

按照《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上市公司股权5%以上的股东,将其持有的该公司的股票在买入后6个月内卖出,或者在卖出后6个月内又买入,由此所得收益归该公司所有,公司董事会应当收回其所得收益。故李风云6月28日卖出洋河股份股票的行为构成了短线交易,所得收益被依法没收。

就在洋河股份公告其短线交易的同时,李风云脚底抹油,立马辞职走人,但手中尚握有41.5万股洋河股份。辞职后的李风云将不受《证券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约束,可以自由买卖手中的洋河股份,若按当时每股130元计算,这笔股权市值将超过5000万元。

虽然这出戏看上去只是高管违规交易,不过,李风云的身份及他在距离合法买卖只剩下不到2个月的时间就卖出股票,而且只卖出了9万股,这些都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

据公开资料显示,李风云,1966年1月出生,江苏泗阳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近几年来历任宿迁市经贸委副主任,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常务副总经理、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10年5月,出任洋河股份副总裁、董事。

“李风云的交易只是个人失误操作,是他买了之后没有注意就卖了,这已是既成事实,而且他目前也已经辞职了。”2011年7月5日,和李风云同时参与大宗交易的洋河股份副董事长赵凤琦在接受媒体电话采访时一再解释。

赵凤琦向媒体表示:“目前证监会以及相关部门对这件事非常重视。

他个人的离职不会对公司的经营造成影响,而且也不表示他对公司的未来不看好,目前洋河的所有经营一切正常。”

不过,当媒体问及其与李风云等原双沟酒业10名高管在2011年2月17日的大宗交易中的卖家是否是蓝天贸易和蓝海贸易时,赵凤琦先是称“从二级市场买的”后又表示“不是很清楚”,并建议媒体质询公司董事会秘书。当媒体多次致电洋河股份董事会电话时,电话始终无人接听。“以李风云的职位和从业经历,不可能不了解《证券法》中关于高管买卖股票的规定,而且为什么要在现在这个价位卖出?况且还只是卖出9万股?我认为,他在这个时间点先卖出9万股,或是考虑某个利益方的利益;而辞职之举,或是为了淡出公司经营团队,但只能享有5000多万市值收入。”一位并购领域资深人士向媒体表示。

五、高增长神话

2011年10月25日晚间,洋河股份发布2011年第三季度财报,“蓝色旋风”的高增长神话再次被续写。按照洋河股份第三季度财报所示,洋河股份第三季度实现收入35.26亿元,同比增长70.55%;实现净利润11.02亿元,同比增长135.27%;每股收益1.22元。

在2011年1-9月,洋河股份实现收入96.97亿元,同比增长74.59%;累计实现净利润29.16亿元,同比增长89.88%;每股收益3.24元。

“不得不说这一业绩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011年10月26日,一位某大型券商的研究员告诉媒体。早在2011年8月23日,洋河股份在其2011年半年度报告中就曾预计“2011年1-9月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会比上年同期增长50%~70%”,“没有想到超过了之前的预期”。

洋河股份2011年前三季度的增速分别为88%、63%、71%。国泰君安食品饮料行业分析师胡春霞预计,“剔除2010年Q1双沟收入尚未并表的影响,2011年第一季度收入的增长也有50%左右。按可比口径计算,公司前三季度的增长速度在加快”。

就在业绩神话被续写的同时,相伴洋河股份发展3年的4位原始股东却选择了减持。据洋河股份2011年第三季报披露,减持量最大的是江苏省高科技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高投”),其在三季度减持了194.5万股,减持后持有1071.5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2.61%,是洋河股份第七大股东。

减持数量排在第二位的是南通综艺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综艺投资”),其在2011年第三季度减持147.6万股,减持后持股数为8100万股,占流通股比例的19.8%,是洋河股份第二大流通股东,同时也是洋河股份的第五大股东。

此外,南通盛福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通盛福”)减持了41万股,减持后持有洋河股份469万股,占流通股的1.14%。

个人投资者陈宗敬减持了39.5万股,减持后仍持有498.9万股,减持后占流通过的1.22%。

“很难说业绩的大增与上述4大原始股东减持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券商研究人士告诉媒体,“再说,业绩的增长是一开始谁也不知道的事情,谁也不会想到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公司还能实现九成的增长。”

就江苏高投的减持,该券商人士认为:“更多原因是他们可能有更好的PE投资项目,所以在现在适当减持套现是合理的。”

对于综艺投资的减持,该券商人士分析,“或有可能是综艺股权业绩压力等因素”。

对于南通盛福和个人投资者陈宗敬的减持行为,该券商人士分析,“属于正常的投资,在大盘这么不景气的情况下,难免会忍不住卖掉一些股票”。

2011年10月26日,媒体在采访本次减持量最大的江苏高投时,一位投资部的工作人员告诉媒体:“你不说我们都不知道洋河股份昨天公布了第三季度财报,也不知道他们的业绩会增长到九成。减持只是(江苏高投)经营方面的一步计划,而且解禁之后,如有其他投资标的,公司也会考虑套现投资。”

据公开资料显示,南通盛福的经营范围为床上用品加工销售。当媒体说明采访来意时,该公司的接线人员称自己并不知情减持一事,“具体情况要问我们老板”。

六、抛售背后

事实上,上述四大原始股东并非首次减持洋河股份的股票。据媒体翻查,从2010年11月8日洋河股份1.74亿股限售股解禁起,上述四大股东均出现过减持行为。

最先启动减持的是江苏高投及综艺投资,两家公司在2010年年末分别减持了301.57万股和167.07万股。这一减持导致洋河股份股价大幅度回调——从2010年11月23日的最高点283.8元,迅速跌至12月28日的最低点204元,跌幅近30%。

2011年第一季度,个人投资者陈宗敬和南通盛福也开始了减持,不过当期陈宗敬只是减持了1万股,南通盛福也只是减持了8万股。同期,第二、第三大股东蓝天贸易和蓝海贸易分别减持了73.73万股和69.2万股。

持续不断的减持行为导致洋河股份2011年第一季度的股价表现不尽如人意——区间最高曾冲击每股240元,但最低曾跌至每股194元,区间跌幅达8.26%。

在2011年5月13日,洋河股份完成了每10股转赠10股派送10元(含税)的除权除息之后,包括江苏高投、综艺投资、南通盛福和陈宗敬的持股数又均增加了一倍。

同类推荐
  • 领导学

    领导学

    本书集MBA(工商管理硕士)理论之精华,系统地阐述了领导科学的各类实质性和实务性问题,内容全面具体,结构严谨有序,语言通俗易懂,对新时期领导者加强自身修养,提商领导能力,汲取领导经验,探求领导方法提供了可资依循的理论指南和行为范式,是各级别各行业领导者集中培训学习的最佳读本和首选教程。
  • 华为:享受奋斗,心怀责任

    华为:享受奋斗,心怀责任

    以奋斗者为本是华为的本质。有责任感,热爱工作,享受奋斗,才能在华为有所作为。
  • 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

    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

    栾振芳编著的《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讲述了:与其空喊口号不做事,不如先干出成绩,基层群众的一句赞扬比任何口号都来得响亮。基层干部要为基层群众一心谋事,一心干事,要“干”字当头,千万别“吹”字当先。作为基层干部,尤其要讲究实打实,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只有通过埋头苦干,科学实干,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基层工作上,才能真正干出干部的人生价值,才能早日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做最实干的基层干部》是基层干部的培训教材。
  •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销售就要做得狠一点

    本书中这套方法为销售人员提供了一份穿行于新领地当中的路线图,并能收获优异的表现与心灵上的满足感。无论是销售业界的前辈级人物,还是初涉销售圈的新人,阅读这本书,都会体验到豁然开朗的感觉。
  • 王传福管理日志

    王传福管理日志

    王传福以高科技背景创办比亚迪汽车公司,从无到有,从电池到汽车,掘金新能源,获得了巨大成功。他独特的削减成本战略、专利规避战略、经营管理策略,皆为人所称道。《王传福管理日志》以“管理日志”的形式,用12个章节展开描述王传福在企业经营、企业战略、工业管理等方面的独特经验,其特殊的经营管理智慧对当下中国制造业企业和高科技企业都极具借鉴意义。
热门推荐
  • 终于爱情

    终于爱情

    因为母亲再婚,曾雨进入韩家,突然多了一个哥哥韩孟语。十二岁,曾雨故意往韩孟语的鞋子里倒墨水报复。十四岁,曾雨在每一片西瓜顶端咬一口,只为了不让韩孟语吃。十六岁,因为有人调侃两人,曾雨大哭着对韩孟语又踢又打,绝不肯和他有任何关系。他们同住一个屋檐下,韩孟语就是妈妈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永远是全校第一,年年奖学金拿到手软,年纪轻轻就已经是高级法院的优秀法官。而在韩孟语的光环下,曾雨就是一个小气任性、不够谦让的坏孩子。她对韩孟语这个继兄从排斥到疑惑再到接受,用了整整十年。直到有一天,韩孟语敲开“坏孩子”的房门说:“如果你希望我如此明白地跟你说的话,我想说,我喜欢你。”
  • 苦尽未必会有甘

    苦尽未必会有甘

    元安是一个不幸的女孩,她的家庭只是众多现代封建家庭中的一个,她的命运早已被家人安排好,但那是她心中所想吗?重活一世,她发现历史是不会被人为的改变的,那她到底是改变了还是维持了原有的模样呢?
  • 三生三世云归阙

    三生三世云归阙

    三千年前她匆匆一别坠入凡尘,三千年后他等到了她的转世。你可知晓那些琴弦是何物所铸,每一根皆是情深似海。你可知何为情蛊,心不动则不痛,心若动则剖心噬骨。你可知何为情缠,情缠情缠,若有情才能缠,若无情,怎能缠?你可知晓起死回生的代价是什么,以我之心,为你引魂。你可知何为生死蛊,生死蛊,你生,我死。三世情缘两世师徒,谁曾知晓那个高高在上的昆仑仙尊竟有一日也会爱上自己的徒弟,痴念情字,为爱成魔。师徒无法在一起就不做师父,神魔无法在一起那就逆了这天道。“以前每次都是我看着你走,这一次终于轮到你看着我了,对不起,这一次要丢下你了。”风夜凌,葵花开了,你怎么还不回来?推荐新文《快穿之男神总想毒死我》《一生一世美人谋》
  • 别随情绪做傻事

    别随情绪做傻事

    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人们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伴随这些问题,人们会产生欢乐、悲愁、痛快、难过、焦虑、不安、舒适、压抑等五花八门的情绪,这些情绪经常给我们造成困惑和迷茫。如果我们不能足够重视它们,就很可能会失去自我,让情绪左右我们的人生。《别随情绪做傻事》列举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各种情绪,列举生动例子来说明其表现,正本溯源探讨了产生情绪的各种原因,让我们更清楚应该怎样面对不良情绪。此外,《别随情绪做傻事》依据心理学书籍给读者详细介绍了应对不良情绪的最实用、最有效的方法。方法简单实用,人们只要稍加注意可以很快掌握这些方法,并得心应手地运用到生活中。
  • 总裁男神拐回家

    总裁男神拐回家

    她只想安安稳稳的做一个米虫,他却建了一个牢笼,非要将她“困死”其中。“你到底想干什么?”叶琳蓝愤怒的质问。邪魅冷峻的男人一脸的坏笑:“吃定你!”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百川归汝

    百川归汝

    没有情感,没有自我,性别?外貌?年龄?都不知道。被判定为“失败品”的“它”,在即将销毁,险而从实验室中逃离,“它”会有怎样的故事?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是否能塑造所谓的情感。太过于理性,连一点人情味都没有,或许放在战争的年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现在……却值得掂量一下了。
  • 半死半生

    半死半生

    年过40的中学教师在升职的关头辞掉工作决定要成为作家,对他失望的妻子离家,而他也发现完全看不清自己的前程。
  • 小奶狗同桌

    小奶狗同桌

    十年前,林小天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的同桌曾是那6岁睡觉还尿床的尿床专家李嘉豪;十年后,她更想不到她会喜欢上他。“嘉豪,你为什么会喜欢我?虽然我长的漂亮,但你长的也不丑啊!”一根修长的手指弹在她的额头上“因为你知道我小时候的秘密,如果你敢说出去,我便可以在之前就封住你的嘴。”李嘉豪若有所思,一阵恶寒从林小天的背后默默升起...因为一些问题所以改了书名,但是封面没改,将就着看看吧(??????ω?????`)迎风泪流
  • 朱公案之文明奇冤

    朱公案之文明奇冤

    “这是我的一位当县令的祖先的故事,只在我的家族之内流传。可惜的是,那位朱县令所在的朝代地域都已经失传了,甚至连他的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人们记住的只有这些故事的精彩部分。”心理医生喝了口茶,好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继续对当历史学家的好朋友吉仑说,“对了,大家都尊敬地称呼他为——朱公。”朱县令刚刚上任,翻看旧时的案卷,看到这么一则凶案,顿觉非同一般,案卷写道:东庄书生文明,独居甚贫,常向邻人借贷度日。本年十一月初五日晨,见自家地窖中有男尸一具,惊呼之。四邻闻声而来,将文明扭送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