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316900000042

第42章 乱起(十一)

每逢灾害,粮价必涨。

前唐自安史之乱后,兵灾连年,更屡遇旱涝,民不聊生,苦不堪言。唐僖宗黄巢兵乱,粮价竟涨至一斗万钱,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

民以食为天,粮价关乎民生。自古以来,执政者为应对粮价涨跌可谓是煞费苦心,出台种种政策。但正所谓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总有趁机发灾难财牟取暴利的。无论是天灾抑或是人祸,囤积粮食,伺机涨价售卖,官府若无义仓的官粮干预平抑市场粮价,是没法拿这一干“奸商”怎样的。商人逐利,历来如是。

南唐壬子年因飓风引发的灾难过去十天,终于转化为大乱。

乱起,因粮。

九月廿一日,如皋城的粮价涨至每斗二十钱,合每石二千钱。这样的粮价在江南大地,绝对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江南水土富庶,远非关中可比,粮价向来低而稳,鲜有暴涨抑或暴跌之时。

壬子年的这场粮食危机爆发的极为迅速,叫人措手不及。

事后就整个事态的发展再次推演,却发现其实一切都是有迹可寻的,甚至征兆还比较明显,尤其是其间还有人提出过预警及可行的干预手段,遗憾的是位卑言微,被华丽的无视了。

这些都是后事,却也是很有必要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唯有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方能成长进入。

其时,骚乱从售粮米铺处发生,并迅速蔓延扩散,终成席卷之势,如熊熊烈火,一发而不可收拾。

当粮价涨至每斗二十钱时,慌乱如瘟疫般弥漫传染,人人思危。

如皋城较富裕,城内居民生活富足,家家户户都有积蓄。但当家里存粮吃完、粮价飞涨、眼见积蓄时刻缩水且米铺限购,人心便开始慌乱起来。

说到限购,只不过是商家的一种牟利手段——当货物处于升值期间,商家以此手段囤积以待价而沽,受害者自然是用户(购买者)。而粮食这种货物最具特殊性,直接关乎民生,离之不得。

这数日,城内居民已多面带菜色者。寻常人家积蓄有则有矣,终究不多,粮价翻了四十番,直接到了让某一部分人望而却步之地。再加上城内一直在传外面粮食即将入城(此乃县衙有意放出的风声,以求慰民之效,但事后看却适得其反,官粮迟迟未到,催使民心混乱,对官府也丧失了信心。),大部分人选择紧缩口粮挨挨饿,只待平价赈灾粮抵埠。

官粮未到,粮价飞涨,官府不作为任由黑心商人大发不义之财……种种不安躁动的情绪堆积在一起,终于有人忍受不住了——在米铺那块粮价招牌更新到“每斗二十钱”时,一个汉子悲怆高呼:“这世道还让不让人活了……砸了它……我们要吃饭,不要饿死……”

“要吃饭、不要饿死……”虽然简单粗暴,但却是最简单直接的诉求。

百姓若是连这最基本的诉求都无法满足,必然会奋起反击,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便有反抗。

人,总有容忍的底限。

这汉子一声吼,像是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应和者无数,顷刻间群情汹涌,人人奋勇向前,偌大的米铺被人潮淹没……一刻钟过后,米铺里的粮食被一扫而空,只剩下稍前尚“挥斥方遒”的掌柜及伙计躺在地上,奄奄一息、生死不明。

随后,这群人愈发斗志昂扬,雄赳赳气昂昂地转战它处。

这样的场景几乎同时间发生在城中的每一间米铺,抢粮大军渐渐汇集,在完全无人指挥领头的情况下愈聚愈多,不多时竟有千人之数,其势之大,叫人心惊。

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顾前面可能有狼或者不远处有更好的草。这便是“羊群效应”,亦谓之“从众效应”,即跟风心理。

后世有位科学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把几十只毛毛虫放在花盆边缘,首尾相接,围成一个圈。不久,领头的毛毛虫开始向前爬,其他毛毛虫也跟着前面的往同一个方向爬。科学家以为它们会换个方向爬进盆里,以便吃到鲜美的青草。没想到它们还是固执地沿着花盆边缘爬行,结果大多数毛毛虫都累死了——这便是所谓的“毛毛虫效应”。

动物如此,人又何尝不如是。从众的跟风心理,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会受外界因素刺激及自我心理暗示会不计后果的盲目跟风。

发生在如皋城的这场无预谋、无组织的“打砸抢”便是最典型的羊群效应的体现。

是时,城里的米铺均被扫劫一空,但这远没法抚平众多骚动的心。接下来,城里所有的商户、店铺无一幸免,尽数被波及。

按说起来,如皋城并不大,坊市中经营商铺的俱是本地人,大抵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亲友,但却无一家店铺躲过打砸抢杀。究其根由,乃是动乱人群有不少外乡人,本地人被鼓动裹挟其中。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些商户大多比亲友富裕,不患寡而患不均,红眼,是不治之症。

乱起之初,巡检的城管队员便在现场,挥动着警棍(都是李烨主事提出的新鲜名词)叱喝,但却没能阻止事态升级。眼见事不可为,这些近来威风八面的新晋执法人员唯有避其锋芒,一面跟踪尾随,一面火速上报。

这样的场面在城中多处发生,县衙一干维持秩序的人员疲于奔命,亦不敢轻举妄动,唯恐惹祸上身。

暴乱太过突然,而且迅猛,待县衙有所反应时,事态已不可收拾。

其时,如皋县衙唯有方县令坐镇,一众属官尽被派往城外受灾点主持赈灾、重建事宜。

据事后方诜上奏,灾害发生以来,他日夜奔忙,已有数日未眠,纵然身染风寒、高烧不退,亦是坚持主持赈灾工作……暴乱发生,他第一时间调遣部署平乱,怎奈县衙九成人手皆在各受灾点公干,城内只有区区三十多人手,民寇势大,纵便衙门官吏勇不畏死、竭力平寇,亦是寡不敌众,唯死守县衙,并派勇士突围出城求援……

总之,方县令在奏章里把自己的渎职(罪责)摘的干干净净,完全就是有功无过。

事实却是,方县令这二日“指挥”赈灾事宜得当,心情好,兴趣高,昨夜美婢伺奉,一不小心喝高了。次日头晕脑胀,宿醉未醒,直到城内骚乱如洪潮泛滥,他方迷迷瞪瞪的醒来,脑子里一团浆糊,哪里还有什么“退敌良计”。

不过,“死守县衙并派勇士突围出城求援”倒是真的。至于“勇不畏死”,呵呵,方县令一直很敬畏生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嘛,怎能不好好爱惜?

他知晓城内民乱后,便收缩防守,一直呆在县衙,大门紧闭,命令衙役、捕快严防死守,并召回城内分散的城管队员共同守护县衙,不给乱民有可趁之机。嗯,这里代表官府的颜面,不得有失。

还别说,他这一番操作真的起了效——乱民冲击县衙时,见一干官差手持弓弩守在墙头,一副严阵以待的样子,衡量一番,想攻下县衙怕是不易,便吆喝着转向它处。

“死守”是有了,“援军”却是迟迟未至。

方县令龟缩于如皋县衙,却不知晓城外也是闹翻了天,他派出求援的人并没有搬来援兵。

事实上,县治辖下各场、镇都处于混乱当中,公干在外的县衙属官完全成了聋子、瞎子,首先需要做的是自保。

城门已被乱民抢占,处于极度亢奋状态下的暴民一见到身穿制服的官府人员,便怒吼着围扑上去。绝大多数的城管人员脱去灰色制服,只求躲过此劫。其中一部分往日的混混地痞故态重萌,重新操起了以往的勾当,混水摸鱼,顺手牵羊,造成的混乱远胜暴民,破坏力极强,果真是个中好手,绝对的专业人员。

至于守城门的一伍军士,则很不幸的成了此次暴动第一批牺牲的“烈士”。这十个可怜的人,尚未反应过来,便淹没于汹涌的人潮中——历史告诉我们,群众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尤其是被逼的退无可退的贫苦大众。

城内的骚动声势愈来愈烈,很快便汇集成数千人的暴动大军。

愤怒、仇恨、痛苦,如熊熊烈火在心头燃烧,让这些平素为了生计奔波劳累的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亢奋激动,忘乎所以,只是机械地随着人潮进出每一家商铺,越砸越兴奋,越砸越起劲。当见到某人带头纵火,那火焰看起来异常的亲切、迷人……于是,冒着浓浓黑烟的火焰在城里接二连三的升起。

烽火连九月,残阳冷如血。

九月江南,仿佛打开了地狱之门,恶魔狂舞,凶灵肆虐。

这方风景如画的土地,笼罩着令人窒息的戾气。

同类推荐
  • 东京时光(东方历史评论10)

    东京时光(东方历史评论10)

    1870年代之后的日本,在脱亚入欧道路上飞奔的人们竞相抛弃着过去,不顾一切地投入到获取西方知识和技术的队列中。用红砖建筑、马车和高顶礼帽装扮起来的东京,在“日本的灵魂和西方的文化”的感召之下,成为亚洲全新的混血城市,这里弥漫着新的时代精神,链接着过去与未来、东方与西方,以及无数的亚洲失败者与野心家。
  • 奏折上的晚明

    奏折上的晚明

    奏折上的晚明,描述的是从万历到崇祯的一段晚明史。不同以往明朝史书之处是,本书另辟蹊径,从奏折、上谕、皇帝遗诏、臣子间往来信件等原始文本入手,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多角度多方位,从细节处还原一个真实的晚明。本书不是官史,官史会文过饰非。本书亦不是戏说,戏说并不能算是历史。本书以最真实的文档、最生动的描述,给你一个最颠覆的晚明史。
  • 贞观一家人

    贞观一家人

    贞观元年(627年),李承乾被封为太子。李世民意气风发,准备大显身手。李承乾很少参加政事,成了一条咸鱼,太子如同虚设。一时间,皇城里面充满了欢声笑语。期间也发生了很多事趣事……
  • 风云庄

    风云庄

    坊间传闻,得风云庄相助,可得天下。然而无人知其底细,更无人知其门主。他苟活于乱世之下,以经天纬地纬地之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为报家国父祖之仇。然而,沉浸在仇恨中的他,最终意识到,何谓天下,何谓成全。
  • 明朝假太监

    明朝假太监

    听说过葵花宝典吗?欲练神功,挥刀自宫。错了,完全错了!那本葵花宝典是盗版地,真正的葵花宝典不是这么练地...
热门推荐
  • 韵语阳秋

    韵语阳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暖宠无限之娇妻入怀来

    暖宠无限之娇妻入怀来

    那一年,叶凉夕十五岁。生父不详,母亲去世,她住进帝京四大豪门之首的傅家。那一年,傅景湛二十五岁。傅氏集团唯一继承人,人说他矜贵清隽,少年老成,疏淡内敛,生活苛律几近变态,是帝京呼风唤雨,无人敢触其锋芒的天之骄子。家里莫名其妙多了只小白兔,傅景湛对此并无意见:养只小兔子而已。叶小菇凉表示:男神好冷淡怎么办?后来,人们发现,高冷禁欲的傅大boss一点也不高冷不禁欲不冷淡!后来,傅景湛才知道,小白兔也不好养。小白兔渐渐长大,被大灰狼盯上了!傅大boss不淡定了。小白兔名声大噪,要离开他身边了!傅大boss着急了。更有甚者,亲生爸爸找上门来想要带走他一手养大的小兔子!怎么可能?傅大boss大怒,把小白兔叼回窝,吃干抹净。吃瓜群众一脸懵逼:叶姑娘上辈子是拯救了世界么?男神,还能让我们好好瞻仰么?其实啊,没有人知道。高冷的傅先生,私底下把他的小姑娘亲亲抱抱举高高,宠得不行。其实啊,傅景湛不知道。那一年,第一次见到小姑娘,他从光中朝她走去,照亮了她黑暗的四周。从此他成了叶凉夕生命中唯一的光与暖。***【暖暖哒小剧场】傅先生对她宠得不行,人说傅景湛跟个老父亲似的,叶姑娘不喜欢这话,问怎么办?傅先生:“咱们证明给他们看。”叶姑娘:“怎么证明?”傅先生:“慢慢证明……”漫长而不可描述的证明之后,叶菇凉睁着一双湿漉漉的眼睛埋在被窝里控诉地看傅先生。男人眸光潋滟,目藏远山,捏着小姑娘的下巴,笑,“我老么?”叶姑娘气鼓鼓把自己彻底埋进了被窝,哼,才不老!她明明想问的不是这个问题好么?***ps:①暖宠治愈系故事。②一对一,多cp。
  • 一路阳光一路歌

    一路阳光一路歌

    几十年来,她一直用自己的笔为央行激情吟唱、纵情高歌,她把央行人、央行事、央行情融进了自己的血液,刻进了自己的年轮,无怨无悔,笔耕不辍地传递着正能量,让人心生敬佩和感动。
  • 阅尽银河风浪

    阅尽银河风浪

    梦从海底跨枯桑。阅尽银河风浪。故事开始于浩瀚宇宙中的一场寻求之旅,一场我们的主人公已经持续了千亿年的旅程。他不敢推算,当初的孤注一掷是否将未来引向了正确的航向?前路未卜,唯一的旅伴,究竟是敌是友?他所寻求的结果,是招致灭亡亦或得偿所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重生之我不成皇

    重生之我不成皇

    她在尸骸遍地的血泊中登基为皇——“我不信天不信神,我只信我自己。”“地狱有种荼蘼花,听说吃了能往生。”前世不曾相见,今生浮屠半世只为与你擦肩而过。
  • 我终于和爱豆恋爱了

    我终于和爱豆恋爱了

    如果你面对那么多优质偶像,个个超群,又对你有好感,你会选择哪一个?林关耳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痴心绝对的新星别宴,忧郁冷峻的模特陆玏,自己一心追求的爱豆吴思贤……如果是你,你选择哪一个?
  • 四部丛刊书目

    四部丛刊书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邪帝大人的宠妃

    邪帝大人的宠妃

    此生定不负卿――冥烨此生有你夫复何求――夜璃幽
  • 桃花劫又劫

    桃花劫又劫

    十四岁相识,她是万民爱戴的福昌公主,他亦是战功赫赫的恒胜将军。十五岁及笄,她被周太子掳走,他连夜召集兵马,挥军一举歼灭周国,终得皇帝赐婚。婚礼前夕,她含羞待嫁,却听闻他意外战死沙场,于是一把火烧了公主府,自此世间再无福昌。七年后—她是青州城内的一名寡妇,替夫持家,忘尽前事。他突然带伤出现在府里,为感谢她的救命之恩硬是要以身相许。作为一名新婚之夜就死了相公的伪妇人,本来就够倒霉了,清誉不保可是大事!于是想尽办法赶他出府,奈何他仍执著如斯。他想,她只是因为不记得,才会这么狠心地把他推开。那些疼痛的过往,如果可以,他希望她永远不要忆起。总有一天,他会让她重新爱上自己。
  • 季末雪

    季末雪

    王沁瑶第一次看见他的时候,讨厌极了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第二次见到他的时候依旧是厌倦这个自以为是的家伙。第三次见到他的时候,他竟然低下头来有求于他。“假装结婚,可好?”“你怕是有病吧?”“那你有药吗?”“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