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1700000010

第10章 Metaphor与隐喻的翻译

一 研究动态

Metaphor和隐喻是比Simile和明喻更进一步的比喻,这种比喻在字面上看没有“像”这类动词,而“像”的意思却隐含在句里,常常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所以这种比喻的修辞效果比Simile和明喻更加肯定有力,所强调的喻体和被比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也更加鲜明和突出。

目前,对Metaphor的研究已进入了多学科研究的状态。围绕认知学科的隐喻研究主要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展开,产生了三大理论,即“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透视观(Perspective Theory)”和“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理论”。概念隐喻认为隐喻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透视观认为,隐喻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提供了对目标概念的透视。合成空间理论是有关隐喻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理论认为概念整合是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的一种极为普遍的认知过程。由于隐喻现象中同样包含着概念整合过程,合成空间理论也可用来阐释隐喻现象,为隐喻现象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与这三大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并称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提出的“语法隐喻理论(Grammatical Metaphor)”,研究发生在语法层面的隐喻现象。另外,学者们对隐喻与科学,隐喻与诗歌,还有隐喻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进行了逐步探究。[29]

隐喻也是汉语修辞学家们热切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主要研究内容有:隐喻的语用综观分析、隐喻计算化研究、隐喻性熟语的认知论阐释、隐喻类型研究、隐喻认知的神经机制研究、隐喻复合词的认知理据分析等。当然,Metaphor和隐喻两者异同点对比及其翻译的研究也一直是学者们的研究兴趣所在。

二 词源追踪

Metaphor 一词来源于希腊语“metaphora”,该词由“mew”和“pherein”合成,意思分别为“over”和“to carry”。因此,Metaphor 原意为一种意义转移(a transfer)。其中“meta”即“across”(从一边到另一边); “phora”即“carrying”(搬运)。[30]这也就意味着隐喻必须涉及两种事物:一种作为出发点,另一种作为目的地。事实上,追溯隐喻从传统到认知观的发展历史,任何隐喻都由两部分组成,因而,对隐喻两部分的解释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隐喻解释理论。

Metaphor的定义有不同版本,但总体意思差不多,如:

《韦氏新世界词典》(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A figure of speech containing an implied comparison,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ordinarily and primarily used of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

《不列颠英语用法大全》(Britannica Book of English Usage): “Metaphor,perhaps the most important figure of speech,points out resemblance but with no acknowledging word.”

隐喻,或者称为“暗喻”,《辞海》将之释义为“比喻的一种”,本体和喻体的关系比之明喻更为紧切。王希杰在《汉语修辞学》中将其定义为“暗喻,就是不把比喻当作比喻,而当作实有其事来陈述。换句话说,暗喻就是不用比喻词的比喻”。《汉语修辞大辞典》这样描述隐喻:“用‘是’等喻词联接本体和喻体,以表明相同关系的比喻”。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修辞方式例解辞典》这样描述暗喻:“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的比喻,也叫隐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常常用‘是’、‘成为’、‘叫做’、‘等于’、‘当作’等充当比喻词。”

三 构造与分类

(一)Metaphor的构造与分类

亚里士多德在其《诗学》中将隐喻分为四种:从一般意义转移到特殊意义,从特殊意义转移到一般意义,在两种特指的意义之间转移和比例式隐喻。比例式隐喻是指:比如在A、B、C、D 四个词语之间,如果B和A的关系与D和C的关系相同,那么利用类推原理,人们可以用D来类推B,从而构成隐喻。其他学者如布莱克(Max Black)、莱考夫(George Lakoff)等后来又作了其他分类。布莱克将隐喻分为死隐喻、休眠隐喻和活隐喻。莱考夫将之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31]综合诸位学者关于隐喻的论述,根据Metaphor的结构形式,我们将Metaphor分为以下三类进行阐述:

1.单用类隐喻

这类隐喻只用一个隐喻来比喻本体。根据其比喻的明显程度,又可将其分为显现型隐喻、半隐半现型隐喻和隐现型隐喻三种。

(1)显现型隐喻

喻体所起的比喻作用较明显,容易看出来,根据喻体的使用情况,显现型隐喻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喻体在英语中作表语:认定本体就是喻体,把本体和喻体说成一件事。这种方式强化了语言表达的逻辑力量。

例如:

◇A book that is shut is but a block.

译文:总是合着书只不过是一块砖头而已。

◇College is a comma of a sentence of life.

译文:大学就是人生长句中的一个逗号。

【点评】以上两句中,喻体“block”和“comma”一目了然,它们十分明确地描写了本体的特征,哲理丰富,寓意深刻,印象突出。

◇I think they are…not all alike,one is sphinx,one seems almost removed,and one sees it all.

译文:我看,她们(指作者的三个女儿)完全不同,一个是狮身人面妖;一个是隔代人;一个是世故眼。

②喻体在标语中做同位语。

例如:

Life's but a walking shadow,a poor player,

That struts and frets his hour upon the stage,

And then is heard no more.

(William Shakespeare: The Tragedy of Macbeth)

译文: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在舞台上指手画脚的伶人,登场片刻,就在无声无息中悄然退下。

(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

③喻体和本体以并列形式存在。

例如: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One of the greatest virtues is to grasp“now”.

译文:手中一只鸟胜过林中一千只鸟,最大的美德之一就是紧紧把握住“现在”。

(2)半隐半现型隐喻

喻体半隐半现,此式中的喻体词语通常是由名词转化而来的动词。通过这个动词对动作或状态的描述,来发现这个名词所具有的喻体特征。实际上,这个动词的名词形式就是喻体。例如:

①From every window heads were craning for a view of it.

译文:每个窗口都有人探出头来看。

②He doesn't have an idea of his own.He just parrots what other people say.

译文:他没有自己的观点,只会鹦鹉学舌。

【点评】这两句以动物作比喻,所表达的意思分别是“stretched theirs heads like a crane”和“repeats someone else' words or idea like a parrot”,非常形象地活化了主体的动作或状态。

③A heavy silence blanketed the room.

译文:整个房间沉浸在一片沉默中。

④They stormed the speaker with questions.

译文:他们猛烈质问演讲者。

【点评】这两句以物体和自然现象作喻,意思为“was covered like a blanket”和“spoke violently like a storm”。这两句充分发挥了喻体的妙用,由于这些物象的特征,使读者马上联想起描写对象,产生了一种动态的、鲜活的效果。

(3)隐现型隐喻

该类隐喻,表面上喻体并未出现,实际上却暗含在句子中,即以适用于喻体的词语来充当喻体。因为喻体全部隐去,比喻显得更加复杂,但是意蕴更加丰富了。因此,读者需要根据语境和词语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寻找出真正的喻体。

例如:

①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 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

(Francis Bacon: Of Studies)

译文:一些书浅尝即可,另一些书则要囫囵吞下,只有少数的书才值得咀嚼和消化。

(弗兰西斯·培根:《论学习》)

【点评】这里把“book”比作“food”,但“food”这个喻体并没有出现,代之的是适用于喻体的“taste”,“swallow”,“chew”和“digest”四个动词。培根以与“eating”相关的四个动词设喻,不但切合题旨的需要,而且显得机敏、有趣和巧妙。

②I shut all other thoughts and switched them onto building the road.

译文:我排除一切杂念,一心一意考虑修路。

【点评】该例通过用“shut”和“switch … onto”告诉读者,“thoughts”被比作了“灯”,但并没给出喻体,喻体是通过相关词“shut”和“switch…onto”来体现的。

③Trench: …What's the use of putting your back up at every trifle?

(Bernard Shaw: Widower's Houses)

译文:特兰奇:……你何必每件小事都冒火?

(萧伯纳:《鳏夫的房产》)

【点评】例句中的“put sb's back up”意为“触怒某人”,“惹某人冒火”。因为当猫发怒时,常常把背弓起来。该句比喻他像猫一样弓起背,说明他正在气头上。这样的表述幽默诙谐,生动形象,而本体“your anger”并未出现。

④The one place not to have dictionaries is in a sitting room or at a dining table.Look the thing up the next morning,but not in the middle of the conversation.Otherwise one will bind the conversation; one will not let it flow freely here and there.[32]

(Henry Fairlie: Pub Talk and the King's English)

译文:有一个地方不应该带字典,那就是客厅里或餐桌上。你可以次日早晨再查,但不要在说话中去查字典,否则你会把说话捆住了,使它不能自由舒畅。

(亨利·费尔利:《酒吧闲谈与标准英语》)

【点评】该句把“说话中查字典”比作“绳子(a string)”,但“string”并未出现,而是以描写“string”的动词“bind”(捆住)来充当喻体。

从以上单用类所列举的几个例句可以看出,好的隐喻不仅使我们耳目一新、精神振奋,而且使我们难以忘怀。简言之,这些隐喻体现了作品的写作风格。

2.扩展类隐喻:

这是由多个隐喻持续数行乃至全篇的复杂隐喻。这种隐喻的特点是:将事物的相似点加以扩展,围绕这些相似点可以构成段落或整篇文章。这种表现方法具有结构上的特点,成为了说明文章的关键要素,又可称为结构隐喻。根据隐喻之间的关系,可分为多层隐喻和延伸隐喻两种。

(1)多层隐喻:喻体由一系列平行的隐喻组成,用以描述本体。

例如:[33]

What is poetry? Who knows?

Not a rose,but the scent of the rose;

Not the sky,but the light in the sky;

Not the fly,but the gleam of the fly;

Not the sea,but the sound of the sea;

(Eleanor Farjeon: Poetry)

译文:谁能告诉我,什么是诗?

它不是玫瑰,却有玫瑰般的芳香,

它不是蓝天,却像蓝天一样透亮;

它不是萤火虫,却在黑暗中发光;

它不是大海,却似大海波涛轰响;

……

(依尼洛·法吉恩:《诗》)

(2)延伸隐喻:顺着主干隐喻思路,运用多个或一连串相关隐喻,犹如树生枝、枝生叶一样,使其比喻形象越来越明晰,越来越深刻。

例如: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His acts being seven ages.

(William Shakespeare: As You Like It)

译文:全世界是个舞台,

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

他们都有下场和上场的时候,

一个人一生中扮演好几个角色,

他的表演可分七个时期。

(威廉·莎士比亚:《皆大欢喜》)

【点评】该句中,“All the world's a stage”是一个最主要的隐喻,由这个隐喻发展,出现了“players”,“exits”,“entrances”,“plays”,“parts”,“acts”这6个延伸隐喻,以比喻人世间纷繁复杂的现象,显示了作者对尘世观察之透彻,态度之超然,十分富有哲理。

3.融合类隐喻

融合类隐喻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能比较的成分结合起来的隐喻。

例如:

The house was on fire last night.As the fire blazed higher and closer,we stood frozen with fear.

(Irvid Griggs: Guide and Handbook for Writing)

译文:昨晚,房子失火,随着火越烧越大,越烧越近,我们吓呆了。

(厄维德·格里格斯:《英语写作指导手册》)

【点评】火越烧越大本应该越来越暖和,但这里却用了“frozen”一词,似乎与“blazed”连用很矛盾,然而在英语中,此处却是一个妙句,因为寒暖两个相对的词作比喻,更衬托出主人翁恐惧的心理。

(二)隐喻的构造与分类

隐喻在语言形式上最常见的格式是:本体充当主语,比喻词充当动词谓语,喻体充当宾语。和明喻相比,隐喻的相比意思更坚决,语气更肯定,结构也更紧凑。隐喻的基本结构形式为:本体+暗示性喻词+喻体。暗示性词语大多为:“是”“做”“成”“为”“等于”“当作”等,暗示性比较突出。隐喻的分类要比 metaphor 简单明了一些,一般分为两类,使用喻词的暗喻和不使用喻词的暗喻。

1.使用喻词的暗喻

(1)使用单个比喻词

①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点评】例中把项羽比为“刀俎”,刘邦为“鱼肉”,突出了两人在鸿门宴上的地位以及当时紧张的气氛,语意坚决、肯定,不容置疑。

②山风啊,

成了进军的喇叭;

松涛呀,

成了进攻的唢呐。

漫山遍野呦,

都为咱吹吹打打。

(郭小川:《大风雪歌》)

③秦波同志,请相信我们。陆大夫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夫,却是我们眼科的一把刀。她做白内障手术是很有把握的,请放心吧!

(谌容:《人到中年》)

④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杨朔:《茶花赋》)

(2)使用合用型喻词

①汗水在他那络腮胡根上聚成了一粒粒晶亮的露珠。

(王愿坚:《普通劳动者》)

②我想:如果把两千封都摊开,从天上撒下,将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地上行走,将成为一条潺潺的河流。

(柯岩:《奇异的书简》)

2.不使用喻词的暗喻

(1)普通句

①桃花——一团团烈火,

要把万恶的王朝烧成灰烬,

桃花——一片片朝霞,

正迎着光芒万丈的太阳慢慢上升。

(严辰:《龙华》)

②胡宗南这个志大才疏的饭桶,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舍不得,结果把一切都丢得精光!

(杜鹏程:《保卫延安》)

③适当春天来临,牧场、田边、山腰、湖畔、高山、草坪,到处盛开了美丽的杜鹃花,万紫千红,一直开到春夏之间,只见大自然抖开了丝绸,甩开了锦缎,大幅大幅地铺在中国大地上,使整座整座山峰穿上了剪裁合身的最时新的艳丽衣衫和裙子。

(徐迟:《生命之树常绿》)

(2)谚语

钟不敲不响,话不说不明。

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

灯不拨不亮,眼不擦不明。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3)歇后语

兔子尾巴——长不了。

肚皮上磨刀——危险。

关老爷卖豆腐——人强货不强。

六月里的云,八月里的风——难捉摸。

(4)成语

锦心秀口、蕙心纨质、铜筋铁骨等。

四 译例分析

(一)英译汉

1.文学作品选例

(1)I don't know what it is to see into the heart of a friend through the“window of the soul”—the eye; I can only“see”through my fingertips the outline of a face.[34]

(Helen Keller: Three Days to See)

译文:我不知道通过“心灵的窗口”——眼睛,去观察一个朋友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我只能用我的指尖来“看”脸庞的轮廓。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点评】该句借助隐喻修辞方法,把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眼睛”比作“心灵的窗户”。破折号可以说是隐喻的信息提示。

(2)A vicar's wife accused them of“pigging themselves”at the expenses of churchgoers.[35]

(Alice Deignan: Metaphor)

译文:一个教区牧师的妻子指责他们花教民的钱“大吃大喝”。

(爱丽丝·戴南:《隐喻》)

【点评】原文中把“pig”用作动词,并添加“-ing”构成隐喻,比喻像猪一样贪得无厌,大吃大喝。而译文采用了意译法,翻译成“大吃大喝”。这里也可以把隐喻翻译成明喻:“像猪一样大吃大喝”。

(3)That theory doesn't hold water.[36]

译文一:那个理论装不了水。

译文二:那个理论站不住脚。

【点评】译文一采用了直译,译文二采用了意译。很明显,后者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英语遵循“容器”概念隐喻,而汉语把“理论”比作“人”,说它像一个“人”站得住或站不住脚,前者是死的物体,后者是活着的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因此,在英汉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4)What he knows is only to delve into books.[37]

译文:他只懂得啃书本。

【点评】英语喜欢按空间概念,把“书”当作“土地”去挖掘。“Delve”在古英语中是“挖、掘”(dig)的意思,读书就像农民挖地一样,通过细心耕耘,才能得到丰硕果实。但是汉语却喜欢按照食物概念隐喻说“啃书本”,因此,要翻译成“啃”,而不是“挖”或“掘”书本。

(5)The chess-board is the world,the pieces are the phenomena of the u-niverse,the rules of the game are what we call the laws of Nature.The player on the other side is hidden from us.We know that his play is always fair,just,and patient.But also we know,to our cost,that he never overlooks a mistake,or makes the smallest allowance for ignorance.[38]

(Thomas Henry Huxley: A Liberal Education)

译文:棋盘是世界,棋子是宇宙中的现象,下棋规则是我们称之为自然法则的东西。对弈的棋手躲避我们。我们知道他走棋公平、公正、有耐心。可是我们付出过代价后明白,他从不丝毫疏漏,也决不原谅无知。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关于通识教育》)

【点评】作者把“世界”比作“棋盘”,并围绕这个隐喻逐渐展开话题,运用一系列形象化词语如“棋子”“下棋规则”“棋手”等,把原本陌生的世界变成了人们所熟知的事物。作为英语喻词的“be”动词可以有单复数和时态之分,而汉语中可以直接翻译成“是”。

(6)Shelly suspected she was hurting her mother with these questions,but she has a burning need to know more.

译文:谢莉心想她的这些问题兴许伤了母亲的心,不过她是心急火燎地想多知道些。

【点评】“burning”的原意是“燃烧着的”,比喻“急切的”。如“burning question”意为“紧急的问题”,“burning shame”意为“奇耻大辱”。

(7)She spoke with a knife-edged voice.

译文:她说话声音很尖。

【点评】“Knife-edged”原意是“刀刃似的”,属于隐喻,翻译时不必直接译成“她的声音像刀刃一样尖”,不妨采用意译法,表明“声音很尖”即可。

(8)The Prime Minister is really in the hot seat over this problem.

译文:首相真是被这些问题搞得坐卧不安了。

【点评】“Hot seat”原意为“实施极刑时的电椅”,翻译时应根据具体语境取其隐喻意“困境”。

(9)Velvet-covered steel is how I would describe him,dear.

译文:亲爱的,绵里藏针,正是我想用来形容他的话。

【点评】英文中,“velvet”为“天鹅绒”,“steel”为“钢”,两者的对照意思十分鲜明。考虑到汉英双语不同习惯,借用汉语成语“绵里藏针”,达到与原文异曲同工的妙处。

(10)He had recently escaped the emotional pressure cooker of the communal flat.

译文:最近他已经逃离了公用公寓这个使人情绪压抑的地方。

【点评】“pressure cooker”意为“压力锅”,它能在锅内产生很高的压力,可以用来快速蒸煮食物。该词在此处作隐喻用,指充满压力的环境,可能随时让人发怒或者不开心。

(11)Life is a test and this world a place of trial.Always the problem—or it may be the same problem—will be presented to every generation in different forms.

译文:人生是一种考验,而这个世界就是考场。每一代都要面对一些问题——可能是相同的问题——只不过问题的形式不同。

【点评】这里把“人生”比作“考验”,把“世界”比作“考场”,非常形象生动,但没有用喻词。

(12)Jane's uncle is an old fox,up to all kinds of evils.

译文:珍妮的叔叔是个老狐狸,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点评】由于英汉语中“狐狸”的形象都有负面色彩,所以翻译过程中,完全可以保留原文的这种修辞色彩。

(13)“You chicken! ”he cried,looking at Tom with contempt.

译文:“你这胆小鬼!”他轻蔑地看着汤姆,嚷道。

【点评】原文用了“chicken”表述胆小之意,译文套用了汉语中“胆小鬼”一说。

(14)Money is the lens in a camera.

译文:金钱是照相机的镜头。

【点评】这个隐喻乍一看,有点不伦不类,怎么把“金钱”比作“照相机的镜头”呢?但只要仔细想想,就不难看出两者的相似性:镜头能反映一个人的面貌,而金钱能检验一个人的品质。该句采用了直译法,将“is”翻译成“是”,“lens”直接译成“镜头”,与原文产生了一样的隐喻效果。

2.实用文体选例

(1)We have seen how it can happen that when two atoms approach each other at great speeds they go through one another,while at moderate speeds they bound off each other like two billiard balls.We have to go a step further and see how,at very slow speeds of approach,they may actually stick together.We have all seen those swinging gates which,when their swing is considerable,go to and fro without locking.When the swing has declined,however,the latch sud-denly drops into its place,the gate is held and after a short rattle the motion is o-ver.We have to explain an effect like that.When the two atoms meet,the repul-sions of their electron shells usually cause them to recoil; but if the motion is small,and the atoms spend a longer time in each other's neighborhood,there is time for something to happen in the internal arrangements of both atoms,like the drop of the latch-gate into its socket,and the atoms are held.[39]

译文:当两个原子以很高的速度向对方靠近时,它们相互穿过,而以中等速度(前进)时,它们像两个台球一样相互弹开。这种情况我们已经理解。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白,当它们以非常慢的速度靠近时,它们实际上可以粘在一起。我们都见过那些双开式弹簧门,当门的转动很大时,它们来回转动而锁不上。然而,当转动将近结束时,门闩突然闩上,门因而被停住,格格地响一阵就不动了。我们必须解释像那样的一个作用。当两个原子相碰时,它们电子外壳的斥力通常使它们弹回;但若运动小,它们花较长的时间靠在一起,有时间在双方内部排列中发生变化,犹如门闩落入闩孔,于是这两个原子就被停住。

【点评】原文中,作者威廉姆用人们较为熟知的双开式弹簧门原理,结合明喻和暗喻,形象化地阐明了原子碰撞这一深奥的科学概念。

(2)the open barn door

译文:比喻美国科技情报容易获取

【点评】这是一个新闻用语,不能直译为“敞开的粮仓大门”,应将其隐喻含义翻译出来。

(3)a house in two parts

译文:比喻加拿大英语区和法语区(魁北克)之间缺乏牢固的关系。

【点评】这是一个新闻用语,不能直译为“两个部分拼凑而成的房子”,应将其隐喻含义翻译出来。

(4)a ground war[40]

译文:比喻布什和佩罗特之间总统竞选对抗的开始。

【点评】这是一个新闻用语,不能直译为“地面战”,应将其隐喻含义翻译出来。

(5)U.S.Stocks are enjoying“the Indian summer”.Friday,the Dow In-dustrials closed up at 69.32 at 10110.14,while the Nasdaq Composite climbed 18.12 to 1838.91.[41]

译文:美国股市正处于风和日丽的时期。星期五,道琼斯指数上涨69.32点,以10110.14报收,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18.12点,以1838.01点报收。

【点评】上文引号中的“Indian summer”,实际上是隐喻用法,指深秋初冬季节风和日丽的宜人气候。

(6)Some economists consider President Bush sort ofSpanish athlete as his new plan on tax policy in the election is impractical.

译文: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布什总统有点像吹牛的人,因为他竞选所作的有关税收新政策的计划并不可行。

【点评】该句没有出现喻词,但是“sort of”是隐喻的信号,像这种词还有“type of”和“kind of”,等等。文中的“Spanish athlete”比喻“喜欢吹牛的人”,不能直译为“西班牙运动员”。

(7)It is said that our bilateral deficit with Japan stubbornly refuses to shrink because their markets are closed.It is true? The Japaneseare surely no angels.[42]

译文:据说,我们和日本的双边贸易逆差很难缩小是因为日本关闭其国内市场。事实果真如此吗?日本人绝非天使。

【点评】“日本人”和“天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互相没有逻辑关联。但是,这个句子中,隐喻的表征通过将本体和喻体两个不同范畴的知识表征进行结构对比,然后,又把和共有系统有关联的特征从喻体投射到本体,从而实现了日本人绝不是心怀善意的隐喻。

(8)The situation in the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in the last three months was all double-dutch even to experienced analysts.

译文: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分析家也对最近三个月外汇市场的形势感到迷惑。

【点评】“double-dutch”原指一种跳绳运动,必须两根绳同时反方向摇,技术要求高;后来成为了一个俚语,表示“难度大,令人困惑”。结合原文前半句,推断“double-dutch”应该是“令人困惑”的意思。

(9)After the merger of Hewlett-Packard and Compaq in 2002,the new HP is getting big with flying colors.[43]

译文一:在2002年惠普与康柏合并后,新的惠普公司正带着飞扬的色彩壮大。

译文二:在2002年惠普与康柏合并后,新的惠普公司正迅速壮大,旌旗飘扬。

【点评】显然,译文一对“flying colors”的起源缺乏了解。该表达从“pass with flying colors”演变而来。“colors”指的不是色彩,而是战舰的桅杆上飘扬着的海军军旗。如果战斗结束后,一方获胜而且该方战舰上的军旗依然飘扬,就说明已经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个隐喻把军事上的表达方式运用到经济领域,填补了词汇的空缺。因此,翻译时可以采用意译法。

(10)The class meeting this afternoon is still cut and dried.

译文:今天下午的班会仍然没有新意。

The Fed's raising interest rate is“cut and dried”now.[44]

译文:联邦储备委员会准备提高利率已成定局。

【点评】虽然以上两句采用了同个词组,但由于语境不同,意思也不同。第一句意为“老套、呆板、单调乏味”;第二句应意译为“已成定局”。可见,在某些情况下,译者对隐喻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也会影响翻译效果。如果仅从字面上推断或检索词典意义,很可能会造成误译。

(11)Something within you is Dior.[45]

(Christian Dior)

译文:迪奥存在于您的内心深处。

(克丽丝汀·迪奥)

【点评】这是为法国香水克丽丝汀·迪奥创新推出的“Poison”(字面意思是“毒药”,一般音译为“百爱神”)香水所作的广告词,特别是用于“Poison”的宣传,似乎更有隐喻的巧妙所致。是魅力存于内心,自然散发,还是恶念(Poison)由心而生,不可遏制呢?此香水问世两周内,每50秒卖出一瓶,打破了世界香水销售记录。

(12)Kodak is Olympic color.[46]

(Kodak Film)

译文:柯达,奥林匹克的色彩。

(柯达胶卷)

【点评】这是柯达胶卷为1998年奥运所拍的广告,运动场上角逐激烈,瞬息万变,力与美的精彩刹那,不容易捕捉,但是柯达可以。

(13)The recession has orphaned many experienced workers.

译文:经济衰退使许多工人失业。

【点评】“orphan”原为名词,意为“孤儿”。此处名词作动词用,与本节半隐半现型隐喻中例句“They stormed the speaker with questions.(他们猛烈质问演讲者。)”属于同种用法。“Orphan”在译文中被转为及物动词用,“使成孤儿”,后又转义为“没人照料”,再转为“没有人雇佣”——“失业”。

(14)German guns and German planes rained down bombs,shells and bullets until the little boats seemed to be moving through a sea of fire.[47]

译文:德军枪炮齐射,飞机狂轰,弹如雨泻,火光冲天。看那些小船就像在火海中穿行。

【点评】为了汉语行文方便,原文中“rain”是隐喻,翻译成明喻“如雨泻”。而“a sea of fire”则照译,仍然保留隐喻。

(15)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

(口红广告)[48]

译文:最激起美感的一景——您嘴唇上飘动的绸缎。

【点评】该口红广告把口红比作了“satin”(缎子),使人感到这种口红在唇上好像挂上了光亮柔滑的绸缎一般。译文也将其翻译成隐喻,比翻成明喻“您的嘴唇像飘动的绸缎一样”更加耐人寻味。

(16)Water Shine Liquid Diamonds

(Maybelline)

译文:新的炫目唇妆,钻石般晶莹璀璨。

(美宝莲)

【点评】这是“美宝莲”一款产品的广告词,运用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把“唇膏的效果”比喻成“璀璨的钻石”。中文的广告文本中,把这种隐喻直显化处理了。

(17)If Clinton were Titanic,the iceberg would sink.

译文:如果克林顿是泰坦尼克号的话,那要沉的话恐怕是冰山了。

【点评】这里说的是,当时克林顿与莱温斯基之间的性丑闻来势汹汹,大有把克林顿拖入弹劾之境,而克林顿政绩显赫,沉着应对,化险为夷,丑闻最终奈何不了他。

(18)Unchecked violence has already dulled the luster of the Big Ap ple.The daunting task before its leaders is to prevent it from rotting to the core.

译文:肆无忌惮的暴力犯罪已经使绰号为大苹果的纽约黯淡无光了。领导人面临的令人气馁的任务是防止它腐烂穿心。

【点评】这里把纽约比喻为“大苹果”(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绰号),并且形象地用“腐烂穿心”来描述。虽然没有用喻词,但比喻的意义非常明显。

(19)Israel is a“Catch-22”problem for the Iranian regime.

译文:以色列问题对伊朗政府来说,犹如“第22条军规”一般,令人左右为难。

【点评】“第22条军规”出自于Joseph Heller的小说“Catch-22 During WWII”,常用来表示“难以逾越的障碍,无法摆脱的困难,事与愿违的做法”等。译文中把隐喻进行了明示化处理,并且进行了解释说明,使得缺少背景知识的读者能够明了原意。

(20)That process may already be beginning,for Japan's surplus has been tumbling for 20 consecutive months,and it could end up with something that a few years ago would have been regarded as more fanciful than a Unicom,a Japanese trade deficit.

(The New York Times,September 22,1996)

译文:这个过程(即资本输出和对外贸易顺差的减少)已经开始,日本贸易顺差20个月来继续下跌,(这种情况)的结局会是几年前人们还以为是比独角兽更虚渺的事情:日本贸易逆差。

【点评】这是美国《纽约时报》当时刊登的一篇报道。该报道讲述了人们曾一直认为日本贸易不可能出现逆差,然而,日本人口老龄化现象引起的严重危机:人口老少比例失调、社会资本匮乏、资本输出减少、贸易逆差产生,等等。此句中“as more fanciful than a Unicom”很新鲜,“unicom”是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以此形容日本人认为“日本贸易逆差从当时的现实看来是虚渺的”。这样的比喻使原文信息变得生动形象。

另外,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中就有很多精彩的Metaphor,采用“of”的结构,翻译成隐喻时可以将其翻译成“的”或者不翻,视情况而定。例如:“seared in the flames of withering injustice”(灼烤于非正义烈焰之中),“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贫困之岛),“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物质丰富的汪洋大海),“the tranquilizing drug of gradualism”(渐进主义镇静剂),“the quick sands of racial injustice”(种族不平等的流沙)和“the bright day of justice”(正义的光明),等等。

(二)汉译英

1.文学作品选例

(1)“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凭他怎么样,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

译文:“Ah,”she cried,“I know what difficulties are.But a starved camel is bigger than a horse.”No matter how,a hair from your body is thicker than our waist.”

(杨宪益、戴乃迭 译)

【点评】原文中,“你老拔一根汗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是隐喻的喻体,本体是“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本体和喻体间并未用任何比喻词,译文也作了同样处理。“骆驼”与“马”对比,这里就是“贾府”和“刘姥姥家”对比,体现了两者的贫富悬殊。“汗毛比腰粗”,出自刘姥姥这个饱经风霜的庄稼人之口,因此在翻译时要选用通俗的词汇,与她的身份特点相吻合。

(2)多么枯燥的讲话!他不过是鹦鹉学舌,重复许多人说过的话而已。

译文:What a dull speech! He's merely parroting what many others have said.

【点评】原文的画线部分是典型的隐喻,译文采用了将名词转化成动词“-ing”的办法构成Metaphor,同样形象地刻画了主体的动作和状态,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德性的不满。这种用法在Metaphor中很常见,通常将动物名词转化成动词“-ing”构成Metaphor。

(3)碗口大的拳头……

(一点好:《将军令和逍遥笔》)

译文:His fist was as big as a rice bowl.

【点评】原文是生动形象的隐喻,译文将之成功转换成了Simile,用“as...as...”来引导。

(4)这一来,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译文:Ah! We are drawing water in a bamboo basket.

【点评】原文中没有用明喻词,但是打比方的含义不言自明。译文中也没有点破,但依然保留了原文中的比喻意义。

(5)咱穷人,土地是根本。没有土地,就站不住脚呀!

译文:Land is vital to poor folk like us.Without land,we are done for.

【点评】这里并没有说“土地好比是根本”,但这层意思是不言自明的。采取了保留原文隐喻色彩的译法。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些原文中并没有用隐喻,但在译文中却用了隐喻的例子。如:

(1)月亮从天边升起来。

译文:Silver plate is rising up in the sky.

【点评】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翻译成Metaphor的例子。原文没有采用隐喻,但是译文用“silver plate”来比喻“月亮”,因为两者形状十分相似,在英语中的确有把“月亮”比喻为“银盘”的情况。

(2)在那以后四个星期内,消息时而部分有所好转,时而又有点不妙,两种情况不断交替出现,一直没有明朗化。

译文:See-sawing between partly good and faintly ominous,the news for the four weeks was never distinct.

【点评】原文并没有采用隐喻或明喻,但是译文巧妙地用“see-sawing”构成了Metaphor,译文比原文更加形象生动。“see-sawing”意为“跷跷板”,与原文消息时好时坏的情况十分相似,比喻贴切生动,此处翻译较为成功。

(3)现在,我的生命宛如花蕾在永恒的春天里又再次含苞欲放。

译文:Now for me life is coming to bud again as if in eternal spring,

【点评】原文用了“宛如”构成明喻,译文也可以用“like”或“as”构成Simile。但是,此处用了“come to bud”构成了Metaphor,更符合英语表达。英语喜用词组表达复杂的意思,因此,该译文处理得比较成功,很自然地把原文明喻转化成了Metaphor。

2.实用文体选例

(1)目前国际动乱局势的根源在于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译文:The root of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convulsive situation lies in the hegemony of the two superpowers.

【点评】原文“根源”也有隐喻之义,译文“root”很好地对应了原文的用法。

(2)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毛泽东)

译文:All reactionaries are paper tigers.In appearance,the reactionaries are terrifying,but in reality they are not so powerful.

【点评】原文中把“反动派”比作“纸老虎”。1946年8月6日下午5时,毛主席在延安杨家岭接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是毛泽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关于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的一篇重要的谈话。该论断提出时,英语的习惯用法中没有这个组合词,因此当时的翻译余光生在翻译时用了英语中类似的习惯用语“稻草人(Scarecrow)”来代替。毛泽东了解后说:“不行,我的意思是纸糊的老虎,是Paper Tiger。”就这样,“Paper Tiger”这个组合词,随着毛主席的著名论断,在世界广泛流传了。原文中用了隐喻,译文中完全可以保留这种修辞方式。

当然,在实际的翻译中,可能存在原文并未使用隐喻,但译文却使用了隐喻的诸多例子。如:

(1)美国商人在与外国公司竞争时要求竞争环境公平。

译文:American businessmen ask for a level playing field when they com-pete with foreign companies.

【点评】“playing field”是“球场”的意思,是举行足球、曲棍球或板球比赛的草地赛场。此处隐喻作“公平形势”之意。“level playing field”是一种公平的情况,该词主要用于新闻报道。

(2)健康专家们给90年代的健康描绘了一种令人担忧的状况。

译文:The health experts painted a gloomy picture for the nineties.

【点评】“Gloom”及其形容词“gloomy”都可以隐喻令人讨厌的或具有消极意义的情绪或形势。译文巧妙地运用Metaphor将原文令人担忧的意思表达了出来,而原文并未用任何修辞格。

(3)某些特殊利益集团用无限制的利润和通货膨胀来榨取人民。

译文:Some special interest groups hijack the people through uncontrolled profits and inflation.

【点评】原文“榨取”并无隐喻之义。译文巧妙地运用了“hijack”一词,该词让人马上联想起一个人受到劫持和胁迫时的那种愤怒、绝望、痛苦的心情。作者把某些特殊集团利益比作是“劫机犯”(hijackers),成功地实现了Metaphor的转化。

(4)帝国主义者既残暴又狡猾。

译文:The imperialists are the mixture of tiger and fox.

【点评】原文只叙述了帝国主义者残暴和狡猾的特点,但是译文充分运用了“老虎”和“狐狸”这两个代表“残暴”和“狡猾”的动物隐喻,句子马上变得生动形象起来。

(5)外交部长的辞职引起了连锁反应。[49]

译文:The resignation of the foreign Minister caused domino effect.

【点评】我们知道,多米诺骨牌(domino)是西方人喜爱的一种娱乐工具,碰倒第一张牌后,后面的骨牌会一张一张依次被前一张碰倒。这种现象就叫做“多米诺效应”。现在,“domino effect”和“连锁反应”已是很对等的词汇。

(6)1980年,这个国家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之一,经济问题不少。

译文:In 1980s,the country was one of the world's biggest debtors and had a sick economy.

【点评】“sick”经常在新闻报道中被用来隐喻某组织、公司、企业在财政上遇到严重的问题,比如“a sick company”,“a sick enterprise”,“a sick organization”等,以描述不好或不受欢迎的情况。

五 小结

本章主要探讨了隐喻和Metaphor的用法,并对两者互译作了一些分析。在这里,我们对明喻和隐喻或者说Simile和Metaphor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作一下梳理:

相同点:(1)都是在不同的事物之间对比;(2)两种不同事物相比时只在一点上相似,不在多点上相似。

不同点:(1)明喻常用“像”“如”“仿佛”“似乎”“好像”之类的明喻词,而隐喻则是用“是”“成为”“叫做”“等于”之类的隐喻词或者不用喻词,不用喻词的情况十分多见。Simile和Metaphor的道理也是一样。(2)明喻中主体和喻体一定同时出现在句中,而隐喻有多种情况:本体可以不出现,喻体也可以不直接出现,有时可以通过相关词让读者联想。Simile和Metaphor的道理也是一样。初学修辞的人常会把这两者混淆起来,希望本节的介绍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隐喻翻译已成为翻译研究方向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纽马克(Newmark)指出:“隐喻的翻译是所有语言翻译的缩影,因为隐喻的翻译展现了翻译家们各种选择方式:或者表达实际意义,或者再造形象,或者做些修改以达到意义与形象的完美结合。所有这些方法都与语境因素和文化背景密不可分。”[50]他的观点高度概括了隐喻翻译的复杂性。由于隐喻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表达方式,人们在翻译过程中,常常感觉难以把握。

通过对隐喻含义和本质的分析,我们认为在隐喻翻译过程中,不仅要表达出隐喻的外在形式特征,而且要突现出隐喻“由此及彼”的认知功能,遵循可接受性原则、语言形象性原则、认知性原则。隐喻翻译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隐喻是否可以被保留,如何传达喻体形象,是转换还是放弃,以什么方式表现修辞手法,如何给出清晰的比喻义,等等。

同类推荐
  •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钱穆学术文化九讲》国学大师钱穆珍稀三书!尘封60年。
  • 理学与意趣:宋元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理学与意趣:宋元文化简史(中国文化简史)

    本套书稿是一部按朝代对中国古代文化进行梳理的历史类普及读物,分为春秋战国、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卷,宋、元卷,明、清卷,共4卷。本书是本套书中的一卷,内容为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中国文化。全书体例规范、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是一套中国古代文化入门级的读物,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 山水佳迹对联(下)

    山水佳迹对联(下)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三凰山(澧县)”、“会龙山(益阳)”、“岳麓山(长沙)”等等。
  • 恕我直言

    恕我直言

    《恕我直言》汇集了李镇西老师近两年来关于教育、社会热点的思考评论,比如《我们正在毁灭我们本来追求的美好》《我为郎平叫好,也为傅园慧喝彩》《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最好的学校要招最好的学生?》等,其中不少文章还引起过不小的反响乃至争议。思考必然会伴随着争议,甚至可以说,没有观点的碰撞就没有思想的诞生。他希望观点的碰撞能成为君子之交的常态。
  •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空谷足音:扬州八怪书法

    为利于广大读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质修养,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华文化之美的无穷魅力,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特别聘请了相关专家学者编撰了《文化之美》这套书。这套书包括自然景观、考古发现、艺术精品、珍贵器物、历史遗存、民风习俗和文化艺术等内容,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热门推荐
  •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女娇妃

    嫡女娇妃

    她,什清,什家长女,京城赫赫有名的才女,什家一朝落寞,满门抄斩,下令的,却还是那个她曾经最爱的人。曾经辉煌的什家上上下下一夜之间沦为笑柄。“我什清发誓,上穷碧落,下引黄泉,就是化作厉鬼,我也定要你生不如死!”短头台上,什清死死的瞪着那个人。“呵。”一朝重生,什清回到了自己十三岁的时候,那个时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她发誓,她一定要让那些人,血债血偿!
  • 夜光青柠

    夜光青柠

    在这之前,沈泽齐真的和中途转学过来的崔夏天没有交集。仔细想想,对于崔夏天仅有的印象大概就是她的沉默寡言和那张扑克脸。除了转学过来的第一天在讲台上做了个简短到只有名字和来自哪个城市的自我介绍外,在平日的学习生活里她沉默得像是一个哑巴。平时,大家只有在上课她被点到回答问题的时候才能听到她的声音。另外,在班里发生什么事情大家或惊讶或大笑或愤怒的时候,她总是面无表情地在座位上正襟危坐,大有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高冷样儿。
  • 十八号创可贴

    十八号创可贴

    一个年轻人的小小心事,一个孤独人的一点烦恼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绝色保镖:龙少的小娇妻

    绝色保镖:龙少的小娇妻

    16岁的她离奇穿越到现代,被一群混混调戏,怒杀之。然而,不知哪里冒出一冷面美男,径直将她拖回了家。他不仅对她的怪异不闻不问,还帮着她适应这里的一切,并利诱她答应做他的贴身保镖。然而,就在她正式就职的第一天,她便被他一把拉入怀里吻了个七荤八素。“你混蛋!这个保镖我不当了!”“想都别想。没有我,现在的你哪儿都去不了。”“你!”她恼恨不已,却深知自己的处境。罢了,不就是两年吗?以她的功夫难道还怕他不成?然而,她却没有算到,他霸道的温柔是她最难防难敌的毒药......【本文为《绝色尤物之杀手太冷》的续集】
  • 神级农民系统

    神级农民系统

    新书《惊奇道人》已发,跪求新老读者支持。
  • 乱世红颜:冥后如歌

    乱世红颜:冥后如歌

    她燃起战火,笑看他独自迎战,血燃黄沙,魂魄哀怨,却不想,她与他为别人做嫁衣。真相揭开,谁是谁非,谁对谁错,都在燃火中熄灭。他愿执她之手,与子偕老。她也愿与他紧握相依,不离不弃。
  • 毁炎传

    毁炎传

    仰望星空,才发现原来世界如此的大,那一个个的闪亮的点,基本上都比我我们脚下的地球还要大。这时才发现人类是如此的渺小,渺小到无法用文字来形容。
  • 洪荒之巫族崛起

    洪荒之巫族崛起

    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梦醒之时,已在倚天,倚天之后,当再现洪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