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61700000011

第11章 Allusion与用典的翻译

一 研究动态

Allusion与用典是文学殿堂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人们长期实践与认识过程中凝练而成的思想结晶,两者都具有自身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民族特征,体现了一个民族身后的文化积淀。对Allusion和用典的研究就是对历史文化的探幽寻秘。就史料来看,Allusion或来源于寓言、神话、传说、圣经故事,或来源于历史重大事件,或来源于文学作品。因此,了解Allusion和用典这种修辞方式,不仅能提高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更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增强文化素养。适当运用Allusion与用典可以做到事出有典,言之有据,使表达简洁、生动、凝练,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不过同时,Allusion和典故的运用常常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

对于Allusion的研究,目前学术界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1.对Allusion认知模式的研究。郭善芳[51](2005)基于认知域映射理论、跨空间映射和概念合成理论,阐述了Allusion的认知模式及其喻义在线构建的心理过程。她认为,Allusion的喻义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语言、心理和知识结构相互交织融合的过程。2.对Allusion隐喻文化的透视。从本质上讲,Allusion是隐喻式的,它和特定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通过读者一系列认知活动时,Allusion 的隐喻文化才会得到充分体现。3.Allusion 与用典的共性和差异比较。戴莉莉[52](2003)认为,两者具有功能的同一性、设喻的相似性和语义的统一性,同时,两者来源不同,文化内涵存在差异。4.Allusion的翻译问题。为了准确理解原文中的 Allusion,马慈祥[53](2004)提出了直译、意译、阐译和改译四种翻译方法。阐译就是译文加注释的办法。改译是指翻译时找出与原语对应的词或词组,只译出Allusion的喻义,而不译出它的字面意思。

对于用典的研究,国内学者并不算多。由于中国修辞学研究队伍中研习现代汉语者居绝对多数,因此对于用典修辞研究,大家不免望而却步,跟进者不多。吴礼权、罗积勇等学者对用典的研究比较持续和深入。吴礼权[54]在2002年出版了《修辞心理学》,进一步阐发了用典的定义。2005年,罗积勇[55]出版了其博士论文《用典研究》,系统讨论了用典的定义、修辞效果、语义关照等,带动和激励了其他人对用典的跟进研究。

二 词源追踪

Allusion一词源于拉丁语“allǚsià”,原意为“sport with”(捉弄)。Allusion指人们在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引用出自神话、童话、传说、寓言、民俗、宗教、文学名著的带典故性的词语,并使之与叙述或论说融为一体。

《韦氏第三版新国际英语词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给它下的定义是:“An implied indication or indirect reference.”

《企鹅文学术语和文学理论词典》(The Penguin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and Literary Theory)的定义为:“an implicit references,perhaps to another work of literature or art,to a person or an event.”

维基百科(Wikipedia)的定义是:“a figure of speech that makes a reference or presentation of or to a well-known person,place,event,literary work,or work of art.”

《牛津文学术语词典》(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的定义是:“An indirect or passing reference to some event,person,place,or artistic work,the nature and relevance of which is not explained by the writer but relies on the reader's familiarity with what is thus mentioned.”这个定义的意思是,Allusion是作者对某个事件、人物、地名或艺术作品等的一种间接或偶然提及,所提内容的本质属性和关联性在行文中没有明说,有赖于读者的知识水平或认知能力。

“用典”又叫“典故”。“用典”名称的由来,肇始于元人王构的《修辞鉴衡》。但是,直到20世纪30年代初,才有金兆梓氏重提“用典”这一名称。之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沉寂,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赵克勤[56]在论及古汉语修辞法时才再提“用典”一语,并将其作为古代汉语修辞法的一种。在此之后,又无人再提“用典”这个名称了。2002年,著名修辞学家吴礼权[57]在《修辞心理学》中给出明确定义:“用典”,是一种运用古代历史故事或有出处的词语进行说写的修辞手法。2005年,罗积勇[58]在其著作《用典研究》中给它下了较为科学的定义:“为了一定的修辞目的,在自己的言语作品中明引或暗引古代故事或有来历的现成话,这种修辞手法就是用典。”

Allusion和用典不注明出处,也不引用全文,因而它不同于引言(Quotation)。每个典故都有一个故事,但引用的典故力求是双方共知的,否则会使对方感到莫名其妙。

三 构造与分类

(一)Allusion的构造与分类

1.源自寓言

(1)Cat's paw(被人利用的工具)

该典故源自于寓言故事“The Monkey and the Cat”(《猴子和猫》),内容如下:有一只猴子和一只猫住在同一人家,他们俩一起到处游逛。一天,猴子忽然发现一堆火灰中有烤好的栗子。狡猾的猴子想吃栗子却又怕烧着自己,就哄骗头脑简单的猫将栗子从火中取出。猴子对猫说:“伙伴,今天我们可有好东西吃了。你的爪子比我强,从灰里把栗子扒出来吧,你拿一半。”猫忍着灼烧的疼痛把爪子伸到火灰里取出栗子。当猫转身向猴子要自己的那一半时,栗子却已全部给猴子吃掉了。猫白白辛苦了一场。后来,人们从这个寓言故事引出了Cat's paw(猫爪子)这一典故,喻指“被人利用的工具”“被他人当枪使的人”“傀儡”“被他人指使干坏事或危险勾当的人”。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

①You have been used as cat's paw by that woman; she only wants you to help her get into local society.

译文:你被那个女人利用了,她只是要你帮她进入当地的社交界。

②I had no intention of becoming a cat's paw to draw European chestnuts out of the fire.

译文:我不想为欧洲人充当火中取栗的工具。

③The stupid fellow never realized that he was a mere cat's paw in the hands of his enemy.[59]

译文:这个笨蛋从未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掌握在敌人手中的一个工具罢了。

(2)Cry wolf(发假警报,散布虚假消息)

这是一个关于“放羊的孩子”的故事,源自于“Aesop's Fables”(《伊索寓言》)。故事大意是:从前有个放羊娃,经常去村庄附近的山坡和小溪边放羊。日子久了,他觉得十分无聊和厌倦,因此,为了开心寻乐,他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救命呀!”,目的就是为了戏弄村民。他试了三次,都非常成功,村里和邻近田野里的居民都持矛或枪来救他,然而牧童每次都嘲笑赶来救他的村民们。结果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得拼命叫喊,村民们以为他又在耍他们,就谁也没去理他,结果,狼肆无忌惮地咬死了牧童大半的羊群。这个故事原来的题目叫做“A Boy and False Alarms”,“Cry wolf”是从这个寓言中引出的成语典故,后来人们将之比喻“发假警报,散布不实消息”。这个典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如:

①On that chilly January day in 1982,her first year within the royal family,she threatened to take her own life.Prince Charles accused her of crying wolf and prepared to go riding.But she was as good as her word.Standing on top of the wooden staircase she hurled herself to the ground,landing in a heap at the bottom.

(Andrew Morton: Her True Story)

译文:在1982年的那个元月,这对新婚王室夫妻的第一个新年,戴安娜王妃首度自杀。查尔斯王子说她只是故意吓人,照样准备去骑马,她却说到做到,从一个木梯的顶端往下跳,摔到地面的一个土堆上。

②Politicians often cry wolf in order to obscure the real dangers that exist.

译文:政客们为了掩盖存在真正的危险,时常发出假警报。

③A spokesman for the Theatre Campaign said:“No longer can the government say we are crying wolf.Cuts have gone so deep that we are now reduced to shutting theatres for a time.”[60]

译文:戏剧运动的发言人说:“政府再也不可以说我们这是在谎报险情了。财政如此大幅度削减,我们只能将剧院关闭一阵子了。”

2.源自传说

(1)Genie(神奇的魔力)

“Genie”源自于穆斯林传说,它具有神奇的魔力,这种魔力可以给人们带来天方夜谭般的幸福生活。例如:

The latter-day Aladdin,still snuggly abed,then presses a button on a bedside box and issues a string of business and personal memos,which appear instantly on the genie screen.

(Time,February 20,1978)

译文:现代的阿拉丁仍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伸手按一下床头柜上的按钮,发出一系列生意和私人备忘录的指令,即刻间,这些信息就按指令出现在神奇的屏幕上。

(2)Skeleton in the cupboard/closet(不可张扬的家丑,隐私)

相传古时有一个国王,经常处于烦恼状态。他认为自己虽贵为国王,却无法摆脱烦恼,他不禁怀疑人世间有无真正脱离烦恼的人。于是,他四处查访,找到了一位看似无忧无虑的女子。女子最后领国王到她家的一个橱柜前,打开柜子,里面只放有一具骷髅。她说:“你以为我真的无忧无虑吗?这是我以前的情人,被我现在的丈夫所杀。他每晚强迫我亲吻这幅骷髅,我把它藏在柜中,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的伤心事。”这一典故喻指“不可张扬的家丑,隐私”,使用范围极为广泛,不少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的说法。

①And it is from these we shall arrive at some particulars regarding the Newcomer family,which will show that they have a skeleton or two in their clos-ets,as well as their neighbors.

(William Thackeray: The Newcomes)

译文:从这些人嘴里,我们可以获得有关纽克姆家庭的某些情况。这些情况告诉我们,这个家庭和他们的邻居一样,也有一两件不可告人的家丑。

(威廉·萨克雷:《纽康家》)

②I find that the skeleton in my domestic closet is becoming a pretty big one.

译文:我感到我家的丑事越来越掩盖不住了。

(3)Phoenix(复活)

传说Phoenix(凤凰)十分稀少,是一种生活在埃及荒漠中独一无二的神鸟,根据希腊神话,此鸟每活500年,便集木营巢,拍动双翅,唱哀歌自焚为灰烬,然后从灰中复生,重新成为美丽的灵鸟,轮回不已。这一典故喻指“复活”“任何毁灭后再生的事物”。

①We all thought the airline was finished when it went bankrupt,but it rose like a phoenix from the ashes.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译文:我们都认为这家航空公司破产后就完了,但它又起死回生了。

(《郎文当代英语词典》)

②I also became once more known to his sister,Miss Micawber,in whom,as Mr.Micawber told us,“her mother renewed her youth,like the phoenix”.

(Charles Dickens: David Copperfield)

译文:我认识了他的妹妹,据密考伯先生告诉我们,在她的体内,“她母亲像菲尼克斯鸟一般恢复了她的青春”。

(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3.源自神话

(1)Diana(美丽)

“Diana”源于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以女神的姿态出现无疑会漂亮无比,令人注目。例如:

It seemed an appropriate thing when Mrs.Packletide went to a costume ball in the character of Diana.[61]

译文:帕克尔泰德太太以戴安娜的风度去参加化装舞会看来挺合适。

(2)Helen of Troy(红颜祸水)

该典故源自希腊神话。海伦自幼秀丽绝伦,香艳无比,长大后成了斯巴达王的妻子,她整日独处宫中,抑郁寡欢。有一次,她听说英俊的特洛伊王子要来斯巴达,她怀着好奇心想目睹这位王子,于是设法在神庙里与他相见,她被王子的风度翩翩所吸引,而海伦的美丽也打动了王子,于是,海伦随同王子一起来到了特洛伊,从此,灾难降临到特洛伊城。所以,特洛伊城的海伦成为了“红颜祸水”“尤物倾城”的代名词。

①He wrote:“the young patrician interposed between me and the lady and whisked my Helen off without a word of apology.”

译文:他写道:“年轻的贵族突然插在我和克劳莱太太中间,出其不意地把我的海伦抢走了,而且竟然没有向我道歉。”

②O,Helen fair,beyond compare!

I'll make a garland of thy hair,

Shall bind my heart for evermair,

Until the day I die.

译文:哦,海伦,你的美貌天下无双!

我要用你的秀发编一个王冠戴上,

这花冠将永远系住我的心,

直到有朝一日我也死亡。

(3)A Sword of Damocles(时时都可能降临的危险,迫在眉睫的灾难)

这一典故源自希腊神话。达摩克利斯(Damocles)是迪奥尼修斯国王的谄媚者,他非常羡慕帝王的幸福。有一次,他吹捧国王说:“君王一定很快乐,因为您是至尊的统治者。”国王为了证明他这句话不正确,特意赐宴给他,让他坐在他羡慕不已的黄金宝座上,但头顶上用一根头发悬挂了一把利剑。达摩克利斯吓得如坐针毡,这场盛宴成了痛苦的煎熬。这个典故旨在告诫人们,一个人虽然拥有权力和享受幸福,但是也有他自己的恐惧和忧虑。例如:

①Either complete frankness; or complete ignoring—and that meant living with the sword of Damocles above his head!

(John Galsworthy: The White Monkey)

译文:不是完全开诚布公,就是完全假糊涂——这就等于像达摩克利斯一样,头上悬着一把剑在过日子。

(约翰·高尔斯华绥:《白猿》)

②Unaware of the Sword Damocles hanging over her head,she pursued her own way casually and cheerfully.

译文:她毫无察觉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迫在眉睫的危险,若无其事、兴高采烈地走自己的路。

【点评】原文中这一典故,考虑到不是每一位读者都知道,所以翻译的时候进行了补充说明“迫在眉睫的危险”。另外,原文中“casually”和“cheerfully”既押头韵,也押尾韵,译文采用了两个四字成语进行处理,起到了一定的弥补作用。

(4)A Pandora's box(灾祸的根源)

该典故也是源自于希腊神话。Pandora(潘多拉)出于好奇想看看盒子装了什么,便把装有世界上各种灾祸的盒子打开。潘多拉觉得不妙,连忙盖住盒子,但是只留住了深藏在盒底的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后来,人们常用“打开潘多拉盒子”比喻“引起种种灾祸”。例如:

The project,which seemed so promising,turned out to be a Pandora's Box.[62]

译文:那个项目看起来好像很有希望,结果招来许多灾祸。

【点评】因为考虑到读者不一定有“潘多拉盒子”的背景知识,所以译文采取直接翻译出原意的方法,舍弃了典故的形象。

4.源自圣经故事

(1)A Garden of Eden(纯洁无邪的极乐之地)

根据《圣经》第二章至第三章,上帝创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在东方伊甸建立一个乐园,把亚当安置在那里,并用亚当的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夏娃,也安置在那里。后来两人在园中一条蛇的引诱下,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也就是禁果。从此他们的眼睛明亮了,知道了善恶和美丑,上帝怕他们再偷吃果子而长生不老,就把他们逐出伊甸园。现在,人们把“a Garden of Eden”(伊甸园)比作“纯洁无邪的极乐之地”。例如:

Little drops of water,

Little grains of sand,

Make the mighty ocean,

And the pleasant sand.

Little deeds of kindness,

Little words of love,

Make our earth a Garden of Eden,

Like the heaven above.

译文:小小的水滴,

细细的沙粒,

汇成浩瀚的大海,

铺成快乐的大地。

小小的件件善意,

轻轻的声声爱语,

使人间犹如伊甸园,

胜似天堂般的美丽。

(2)Birthday suit(赤身裸体)

按圣经的解释,每个人都是光着身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以,“birthday suit”表示“光着身子,赤身裸体”。该典故总是与介词“in”连用,在句子中做状语。使用该典故时,要分清场合和对象,不能望文生义,直接理解为“生日服装”。例如:

He had just taken a bath and was wearing his birthday suit when the telephone rang.

译文:电话铃响时,他刚刚洗完澡,光着身子离开浴室。

(3)Forbidden fruit(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Forbidden fruit(禁果)源自《圣经》,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过着舒适悠闲的生活。上帝警告过他们不许采食“智慧树”上的果子,否则会受到严重惩罚。但是夏娃在园中一条蛇的劝诱下,不顾禁令偷吃了树上的禁果,并让亚当也吃了。从此两人不再纯洁无邪。后来,该典故就用来比喻“不正当的男女关系”。例如:

A banned book circulates quickly and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译文:禁书流传快,禁果吃着香。

(4)Olive Branch(表示愿意讲和)

在古希腊或古罗马,“橄榄树”和“橄榄枝”具有丰富的内涵。橄榄树是智慧和艺术女神雅典娜的圣树,象征着和平和富饶,在现代国际政治中,“伸出橄榄枝”(hold out the olive branch)表示和平和友好,英国作家奥斯汀在其作品《傲慢与偏见》中曾使用这一短语,狄更斯在《尼古拉斯·尼可贝》中也用了这个表达。当这个典故和动词连用时,表示的意义是“有意愿讲和”。如:

①The crafty enemy was ready to launch a new attack while outwardly holding out the olive branch.

译文:狡猾的敌人,一面故作讲和的姿态,一面又准备发动新的进攻。

②The prime minister's remarks were interpreted as an olive branch held out to all his opponents who had fled the country.

译文:首相的讲话被理解为向他所有逃亡国外的对手伸出橄榄枝。

5.源自历史事件[63]

(1)Pearl Harbor(毁灭性偷袭)

该典故源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偷袭珍珠港,致使美国海军遭受重创这一历史事件,现在,“Pearl Harbor”几乎成为了“毁灭性偷袭”的代名词,甚至可以转化为动词,意为“对……作毁灭性偷袭”。例如:

①He is in danger of being Pearl Harbored.

译文:他正处于毁灭性偷袭的危险。

②The possibilities of atomic Pearl Harbor

译文:原子弹毁灭性偷袭的可能性

(2)Watergate(政治丑闻)

“水门事件”是发生在1972年9月的美国政治丑闻,共和国总统竞选连任委员会派人潜入水门大厦民主党总部安装窃听器,此事败露后导致了尼克松总统的辞职。例如:

Prime Minister Indira Gandhi decided to go heavy-handed from the outside…This crisis would never grow into an Indian Watergate.[64]

译文:英迪拉·甘地总理从一开始就决定采用强硬手段……这场危机决不会发展成为印度的水门事件。

(3)Waterloo(惨败)

“Waterloo”(滑铁卢)是拿破仑惨遭失败的地方,此次战役导致他彻底垮台。因此“Waterloo”常被用来指惨败。例如:

After seven straight victories,the team met its Waterloo.

译文:这个队在连续七场告捷后,竟输掉了关键的一场比赛。

(4)Zero Hour(决定性时刻,紧要关头)

“Zero Hour”(零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协约国向轴心国发起进攻的时刻,现在已经成为了固定的军事用语,指开始行动或进攻的时刻。后来,其使用范围有所扩展,喻指“决定时刻”“紧急关头”。例如:

On the day of the championship game,as the zero hour came near,the players grew nervous.

译文:锦标赛那天,当比赛时间临近,运动员们开始紧张起来。

(5)Columbus' egg(指知道诀窍便容易做的事)[65]

“Columbus”(哥伦布)是意大利航海家,曾发现新大陆。有人对他说,如果他没有发现美洲,其他人也会做出这一发现。于是,他在一次招待他的宴会上对此作了回答:他请客人们把一只鸡蛋立起来,结果无人能做到。然后,哥伦布拿过鸡蛋,把蛋端轻轻敲破,将它竖了起来。哥伦布对其他人说:“其他人也能像我一样做,但是我第一个发现这种方法。”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处理一些看起来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必须采取机智果断的解决办法。例如:

English is difficult to learn,but if you have a correct method,it will become a Columbus' egg.

译文:英语虽然难学,但是如果你有正确的方法,学好它并不难。

6.源自地方民俗

(1)Color caste(种族歧视)[66]

“Color caste”的字面意思是“有色等级”,以前美国按人的肤色划分人的社会地位,白种人是美国的优等公民,黑人和印第安人是劣等公民,甚至不把黑人列入人类范畴,这是美国地方历史上著名的种族歧视。例如:

He was leader of the movement toward legal and permanent color caste in the United States.

译文:他是美国坚持法律上有色等级永久化运动的领导人。

(2)Black cat(黑猫)

在古埃及,猫的地位一度很高,但欧洲进入中世纪后,黑猫就与巫术联系在一起,成了厄运的化身。例如:

It is my black cat day.

译文:今天真是我倒霉的一天。

7.源自文学作品

(1)Uncle Tom(唯命是从、逆来顺受的人;对白人顺从友善的黑人)

该典故源自于美国女作家斯托(Stowe)的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Uncle Tom's Cabin)。汤姆叔叔屈从于命运,作为奴隶,从小侍奉主人。但是,主人在股票市场投机失利把他卖掉了,后来,汤姆又被几经转卖,被迫在非人的生活条件下从事繁重工作,任凭别人摆布,最后死在奴隶主的皮鞭下。汤姆死前还念念不忘基督教教义,为主人祈祷,他是一个典型的奴隶主阶级推行宗教麻醉政策的产物。例如:

Some of them are regular Uncle Toms.

译文:他们中的有些人是十足的对白人卑躬屈膝的黑人。

(2)Shylock(敲诈勒索的放高利贷者); one pound of flesh(逼债)

“Shylock”(夏洛克)是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喜剧《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中的人物之一。剧中,他是一个残忍的高利贷者,犹太富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出海经营前曾向他借债,双方签订了“逾期不还,要在债务人胸前割下一磅肉(one pound of flesh)”的借据。后来,“one pound of flesh”也成为了一个典故,意思是“逼债”。

①That man is a Shylock.Don't believe a thing he says!

译文:那人是个不择手段的守财奴,别相信他的话!

②“You want your pound of flesh,don't you? ”

译文:“你是要逼债,是吗?”

(3)Friday(忠实的仆人,得力的助手)

该典故源于笛福(Daniel Defoe)的著名小说《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中名叫“Friday”(星期五)的角色。鲁滨逊给他取了这个名字,纪念星期五这一天搭救了他。这位被鲁滨逊营救的野人对他感恩戴德,忠心耿耿。鲁滨逊极力培养他成为一个对自己有用的助手,三年后,他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基督教徒。例如:

Even before they were acquainted he had admired Osborne in secret.Now he was his valet,his dog,his Man-Friday.

(William Thackeray: Vanity Fair)

译文:他没有认识奥斯本之前,已经暗暗地佩服他,如今更成了他的听差,他的狗,他的忠实奴仆。

(威廉·萨克雷:《名利场》)

(二)用典的构造与分类[67]

1.源自神话传说

秦汉以前,尤其是上古时代的“五帝”时期,是一个神话传说“兴旺”的时期,产生了丰富的神话故事。一些传下来的神话,形成了许多典故成语:

例如:“开天辟地”源于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指“有史以来”;

“精卫填海”载于《山海经·北山经》,用于比喻“有深仇大恨的人立志雪耻”,后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天马行空”常用来比喻“才气纵横,毫无拘束”,源于古代神话,载于《山海经·北山经》。

又如“夸父追日”“杯弓蛇影”“画龙点睛”“南柯一梦”“点石成金”,等等。

2.源自寓言故事

汉语中来自寓言故事的典故有许多。众所周知的“狐假虎威”源于《战国策·楚一》中的一个寓言故事,后人用以比喻倚仗别人势力欺压人。妇孺皆知的“愚公移山”源于《列子·汤问》,后世以此来比喻做事有毅力,不怕困难。“刻舟求剑”比喻拘泥死板,不知变通,是载于《吕氏春秋·察今》中的一则寓言故事。

3.源自历史事实

由于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典籍汗牛充栋,因而由历史事实形成的典故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例如:“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这个典故原载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故事发生在秦二世时,当年秦朝的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有一天上朝时,他牵来一头鹿,说是一匹马,以此来试一试自己的威信,有多少大臣顺从他,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又如“夜郎自大”这则典故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后来此喻某人妄自尊大,称之为“夜郎自大”。又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故事原载于《史记·项羽本纪》,现比喻“说话或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等等。

4.源自文学作品

汉语出自文学著作的典故为数不少,如出自《后汉书》的“得陇望蜀”;出自《左传》的“经天纬地”;出自《吕氏春秋·明理》的“罄竹难书”;出自《水浒传》的“逼上梁山”;出自《西游记》的“如来佛的手掌”;出自《三国演义》的“只欠东风”,等等。还有许多新的文学作品中的新典,如“阿Q精神”等。

5.源自宗教信仰

佛教在中国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汉语中的典故很多都与佛教的传播有关。随着佛经的翻译流传,不少优美的典故和具有艺术美的词汇被引入我国许多文学作品中。如人们熟悉的“清规戒律”“一针见血”“五体投地”“借花献佛”“泥牛入海”“现身说法”“天花乱坠”“天女散花”“昙花一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立地成佛”,等等。

6.源自民间风俗

汉语中此类典故甚多,如来源于民间传说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班门弄斧”;源于民间风俗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远亲不如近邻”等;源于谚语的“上梁不正下梁歪”“三个臭皮匠”“三十六行”“天下无难事”,等等。

四 译例分析

(一)英译汉

1.文学作品选例

(1)Full thirty times hath Phoebus'cart gone around,

Neptune's salt wash,and Tellus' orbed ground,

And thirty dozen moons with borrowed sheen

About the world have times twelve thirties been,

Since love our hearts and Hymen did our hands

Unite commutual in most sacred bands.[68]

(William Shakespeare: Hamlet)

译文:金乌流转,一转眼三十周年,

临照过几番沧海几度桑田,

三十打玉兔借来了一片清辉,

环绕过地球三日又六十回,

还记得当时真个是两情缝络,

承“月老”作合,结下了金玉良缘。

(威廉·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卞之琳 译)

【点评】原文中古罗马神话中的“日神”(Phoebus)、“海神”(Neptune)、“土地神”(Tellus)和古希腊神话中的“司婚神”(Hymen),都被译成了完全是汉民族特色的“金乌”“玉兔”“沧海”“桑田”和“月老”,显得贴切自然,对汉语读者所产生的心理作用与英语读者是基本相同的,是动态对等的绝好例子。该例曾受到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高度赞扬。

(2)In ancient times,if a man's eye was put out by his enemy,he might get revenge by putting his enemy's out.This was the rule of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

译文:古时候要是一个人的眼睛被敌人挖了,他可以把敌人的眼睛挖出来作为报复。这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原则。

【点评】原文中的“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完全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保留原来的形象来进行处理,汉语中的确也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说法。

(3)Franklin: He…assures me his visit is quite disinterested; but why should he come if he has no ax to grind?

(Bernard Shaw: Back to Methuselah,PartⅡ)

译文:弗兰克林:他……向我保证说他的访问是没有私心的;但是,如果他不是别有用心,他为什么要到这儿来?

【点评】“have an ax to grind”,若直译则为“有斧子要磨”,而其真正的寓意是“表面装得好,实际怀有个人目的”,意即别有用心、另有企图,与“磨斧子”毫无干系。翻译行文时,根据具体语境采取意译。

(4)“Oh,tell us about her,Auntie”,cried Imogen,“…she is the skeleton in the family,isn't she? ”…“She was,not much of a skeleton as I re member her,”murmured Euphemia.“Extremely well covered.”

(John Galsworthy: In Chancery)

译文:“哦,告诉我们关于她的事,姑太。”伊摩根喊着。“……她是家庭里的‘家丑’,是吗?”……“据我所知她并不像一副‘枯骨’(骷髅)”,尤菲米亚低声说,“肌肉挺丰满的呢。”

【点评】要正确理解例句,把握例句一语双关的修辞色彩,就必须对“skeleton”一词的不同意义有所了解。“skeleton”原意是“骷髅”,但在典故“the family skeleton”或“skeleton in the cupboard”中则作“家丑”。伊摩根说“她”是家庭里的“家丑”,尤菲米亚故意曲解伊摩根,取“skeleton”的“骷髅”一意,并借此发挥,讽刺挖苦“她”,表露对“她”的不屑之情。该处译文将前一个“the skeleton in the family”译成“家丑”,又将后一个“skeleton”译成“枯骨”,虽然意义上忠实于原文,却抹杀了原文一语双关的巧妙与幽默,割断了两个“skeleton”之间的联系,因此,这里的两个“skeleton”均宜直译如下:

“哦,把她的事儿讲点给我们听听吧,好姑姑。”伊摩根嚷嚷着:“……听说她是咱们家衣柜里的骷髅,是真的吗?”……“哼,我记得她模样可不怎么像骷髅,”尤菲米亚咕噜了一句,“那一身肉肥着呢。”

(5)They were only crying crocodile tears at the old man's funeral because nobody had really liked him.[69]

(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

译文:在老头子的葬礼上,他们只不过挤了几滴鳄鱼的眼泪,因为在老头子生前,他们没人喜欢他。

【点评】英汉典故的民族色彩在不影响原文寓意的前提下应在译文中予以保留。这样不仅译文生动,而且能较好地体现原文的民族风格。“鳄鱼的眼泪”已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的外来语,因此可以采取直译。

(6)This small country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a Trojan horse placed in Southeast Asia by its master.

译文:很久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小国家看作是其主子安置在东南亚的一具特洛伊木马。

【点评】“特洛伊木马”都已成为广大读者所熟悉的外来语,直译不仅能为我国读者所接受,而且能较好地再现原文的民族色彩。

(7)在现代英语中,“Helen of Troy”这个成语,除了表示“a beautiful girl or woman”“a beauty who ruins her country”等意义外,还可以用来表示“a terrible disaster brought by sb.or sth.you like best”的意思。

①It is unfair that historians always attribute the fall of kingdoms to Helen of Troy.

译文:历史学家们总把国家倾覆的原因归结为红颜祸水,这太不公平了。

②She didn't think of the beautiful umbrella bought the day before should become a Helen of Troy in her family.Because of this she and her husband quarreled for a long time.

译文:她没想到自己前一天买的漂亮的雨伞会成为家里的祸根。因为这把伞她和她丈夫吵了好久。

(8)A: I'd rather be a headmaster in a distant uncomfortable town than be a teacher in a nice town.

B: You rather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I suppose.[70]

(Common English Quotation)

译文:

甲:我宁愿在条件较差的边远小镇当校长,也不愿在条件优越的城市当个教员。

乙:你是宁为鸡头,无为牛后了。

【点评】原文中典故的民族色彩较浓,目的语中的这一典故的民族色彩也较浓,虽然形象不一样,但却能较好地传达原文的寓意,不妨套译。

(9)我们来看几个用了典故“the dog in the manager”的例子:

①Let me have the skates.You don't know how to skate.Don't be a dog in the manger.

译文:把冰鞋给我吧,你不会滑冰,不要占着茅坑不拉屎。

②You told me the other day that you weren't going to write anything about him yourself.It would be rather like a dog in the manger to keep to yourself a whole loft of material that you have no intention of using.

译文:前些日子,你告诉我你自己不打算写有关他的任何东西,可你却又占着大批材料不让别人用,岂不是狗占马槽太自私了吗?

③There you are; the dog in the manger! You won't let him discuss your affairs,and you are annoyed when he talks about his own.

译文:你看你,不干还不让别人干!你不让他谈你的事,可他讲他自己的事你又恼了。

【点评】以上三例都用了“the dog in the manager”,但是译法都不一样。需要根据上下文的不同含义作具体处理。“a dog in the manger”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以引申为“自私自利的”,“蛮横霸道的人”。

2.实用文体选例

在英语广告中,有很多品牌及其广告语其实是用了典故的。比如著名的美国品牌“Nike”(耐克),就是借用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Nike”的名字;鞋子品牌达芙妮(Daphne)借用的是希腊神话中风姿绰约、艳丽非凡的月桂女神“Daphne”,如此等等。在翻译的过程中,很多用了典故的文化意象消失了。

下面来看几个例句:

(1)The newspaper reported that the army was very discontent and that this was a sword of Damocles hanging over the government.

译文:报刊报道说,军方十分不满,局势像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悬在政府头上。

【点评】“达摩克利斯剑”是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其引申意义为“大祸临头”,对中国读者来说已不再陌生。现在新闻报道中常用此典故形容“混乱而危急的局势”。

(2)The injection of public funds may plug the hole in Japan's economic Titanic.

译文:公共资金的注入或许会堵上将要下沉的日本经济巨型航母的漏洞。

【点评】“Titanic”是英国历史上的一艘巨型游轮,1912年由于在海上撞上冰山而沉没。原文用了“泰坦尼克号”这个典故,意指日本的经济状况十分危急。

(3)He and his allies are David,taking on the gambling Goliath.

译文:他和他的同盟者们是弱小的,而他们要挑战的对方却是孤注一掷而强大的。

【点评】“David(大卫)”和“Goliath(哥利亚)”都是《圣经》中的人物。据圣经记载,大卫以弱对强,最终战胜了非利士巨人勇士哥利亚。在翻译的时候,采用了译出其意义的方法,分别译为“弱小的”和“强大的”。因为如果保留原文中的名字,读者恐怕无法理解。

(4)Several of the country's most respected doctors have stated that smoking cigarettes harms one's health,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doubting Thomas who are not yet persuaded.

译文:虽然这个国家的几位最有名望的医生都说吸烟有害健康,但还是没有说服许多顽固的怀疑者。

【点评】“doubting Thomas(怀疑的托马斯)”这一典故是出自《圣经·新约·约翰福音》中的一个故事。门徒之一的托马斯由于没有亲眼见到复活的基督,因此不相信别人关于基督已经复活的话。后来人们就用“doubting Thomas”指那些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但是,同上例一样,如果保留名字,读者恐怕无法理解,因此不如译出其本义“怀疑者”,并且加上形容词“顽固的”来强调。

(5)Motion pictures exhibitors have a strong preference for the restricted rating probably on the theory of forbidden fruit.

译文:电影院老板们对那些被限制演出的电影情有独钟,这或许是“禁果定律”(越被禁止的东西,人们越想得到)在起作用吧。

【点评】“Forbidden fruit”源于《圣经》故事,指那些被禁止做但又强烈诱惑人们去做的事情或想得到的事物。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加上了补充说明,方便读者更好理解。

(6)Ross: He was unbelievable.He was like that Bugs Bunny cartoon where Bugs is playing all the positions,right,but instead of Bugs it was first base-Alan,second base-Alan,third base-…

(Friends)

译文:罗斯:他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他就像兔巴哥一样守在每个位置。我们有一垒手艾伦,二垒手艾伦……

(美国电视连续剧《老友记》)

【点评】《老友记》是风靡全球的美国著名情景喜剧,也被认为是一部美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它包含了大量丰富的社会背景和浓厚文化色彩的文化专属词(包括典故),从而将如何有效传递这些文化词语并处理文化差异的这一翻译过程中的难题,推到了译者面前。本例中的“兔巴哥”为美国妇孺皆知的卡通形象,但也为中国读者耳熟能详,因此不妨保留。

(7)Kuwait—Midas of the Persian Gulf

译文:科威特—波斯湾的富翁

【点评】“Midas”(米达斯王)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王,其富无比。这里无须保留形象,只要译出意思即可。

(8)Bush's decision to lay his party's holy tax grail on the table was not much the product of an epiphany as it was incremental dawning that something must be done.

译文:布什决定将共和党认为神圣的不增加税收的承诺提到桌面上来,这项决定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他逐渐意识到,采取行动已是势在必行。

【点评】“Holy grail”(圣杯)是耶稣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时所用的器皿。这里可理解为“不懈追求近乎神圣的目标”。译文无须保留形象,译出意思即可。

(二)汉译英

1.文学作品选例

(1)得陇望蜀[71]

《后汉书·岑彭传》

译文一:Having got Gansu one aspires after Sichuan; to have insatiable desires.

译文二:To covet the land of Sichuan after capturing the region of Gansu;to fly at higher game.

(陈欣望:《汉英语林》)

【点评】原文中的“陇”为古地名,相当于现在甘肃省东部。“蜀”为古地名,相当于现在的四川省中西部。后人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心不足。两种译文前半部分皆以平实、简练的语言直译出典故的形式,体现本义;后半部分则准确、精辟地意译出典故的寓意,真实地再现典故的感情色彩——贪得无厌,欲望的永无满足。这就将译文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融为一体,成功地再现了“得陇望蜀”这一典故的全貌。

(2)“得陇望蜀”这一典故在《红楼梦》中多次出现。不同的情境下,译者杨宪益夫妇对其处理方式也各不相同。[72]

①宝钗笑道:“我说‘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且缓一缓。”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译文:“The more you get,the more you want! ”chuckled Pao-chai.

【点评】该语句的上下文语境是:香菱遂了往日心愿搬进向往已久的大观园与宝钗为伴。趁此机会,她又请求宝钗教她做诗。宝钗因笑说,“我说你‘得陇望蜀’呢……”这里宝钗借“得陇望蜀”这一典故来比喻香菱向往大观园的愿望满足之后(得陇),又滋生了习诗的愿望(望蜀)。由于香菱的两个愿望都是向往着美好事物,因此“得陇望蜀”这一典故在此便失其“贪得无厌”的贬义色彩,而转成中性词,经宝钗笑而道出,愈显出宝钗对香菱的喜爱与亲近。这里“得陇望蜀”的翻译切不可拘泥于词典译法,而应根据该典在句中具体的意义和感情色彩,采用相应的译文形式。“The more you get,the more you want”,虽然没有忠实原典的形式,却真实地传达了原典的信息,形不似而神似。

②只因薛蟠是天性“得陇望蜀”的,如今娶了金桂,又见金桂的丫头宝蟾有三分姿色,举止轻浮可爱,便时常要茶要水的故意撩逗他。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回)

译文:Now Hsuch Pan was a living example of the saying“To covet the land of Shu after getting the legion of Long.”After marrying Chin-Kuei,he was struck by her maid Pao-chan's charms.As she seemed approachable as well as alluring,he often flirted with her asking her to fetch him tea or water.

【点评】原文说的是薛蟠娶了金桂之后,见其丫头宝蟾有几分姿色,举止又轻浮随便,便生了撩逗亲近之心,可见是天性“得陇望蜀”的。句中“得陇望蜀”加有引号,被作者直接引用以讽刺薛蟠的朝秦暮楚,其征服女人的欲望与光武帝征服土地的欲望难分上下。杨宪益夫妇在此直译,运用典故原有的故事情节生动地表现了薛蟠的贪婪,并给读者以充分的遐想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③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

译文:It's only natural for men to hanker for more.

【点评】原文是湘云与黛玉在凹晶溪馆赏月时说的一席话。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觉了……”湘云用“得陇望蜀”一词来形容人类的天性:无论处在何种境况,总有未遂的心愿。贫穷的人无法事事顺心,富贵之家亦不能万事如意。这里的“得陇望蜀”亦不具有贬义色彩,而表中性意义,表达人们渴望得到更多的心理特点。杨宪益夫妇译文对此典的处理非常巧妙,没有套用词典译义,而将其译为“hanker for more”,准确表达了典故的意义,“hanker”一词的应用也符合湘云与黛玉的小姐身份,符合她们的知识层次。

(3)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译文:There isn't time to hide.I shall have to do as the cicada does when he jumps out of his skin: give them something to put them off the scent.

【点评】译文通过增译法,不仅传达了原文的本意,而且将该典故的内涵也翻译了出来,更便于读者的理解。

(4)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毛泽东:《实践论》)

译文:There is an old Chinese saying: “How can you catch tiger cub without entering the tiger's lair? ”This saying holds true for man's practice and it also holds true for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北京外文出版社,1964年英文版)

【点评】因为英语读者能一目了然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所以对原文画线部分采取了直译法。对于中英典故相互对应的部分,我们不妨采取直译,保留原文化的特色,又不影响读者的理解。

(5)有时,某人在公开场合显得和蔼可亲、温文尔雅,而在私下里却凶神恶煞。[73]

译文:Sometimes a person who presents himself as kind and gentle can in private turn out to be a dragon,who breathes fire.

【点评】东西方不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在表达同一概念时往往采用不同的喻体,因为某些典故在翻译时必须改换喻体。英汉民族对于“龙”的理解迥然不同。汉语中的“龙”是吉祥威猛的动物,而英语中的“dragon”,却是代表邪恶的“喷火的怪兽”,凶神恶煞。

2.实用文体选例

(1)温州奥古斯都鞋业公司的品牌名“奥古斯都”被翻译为“Au-gustus”。

【点评】拉丁文中这一形容词的意思是“神圣的”“崇高的”,后来成了罗马帝国皇帝的尊称,也可以指基督教的“圣人”。广告商在介绍自己的产品进入国外市场时,借用了这个典故,使得产品更加容易为顾客接受,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有很多中国的菜名里,包含了典故。其中有些可以用“音译+材料”的方式来翻译,如:

西施豆腐—Xishi Toufu

麻婆豆腐—Mapo Toufu

北京烤鸭—Bei Jing Roasted Duck

有些菜名需要适当增补或换形,才能较好地为读者接受,如:

东坡肉—Poet Dongpo's Steamed Pork

毛家红烧肉—Chairman Mao's Favorite Braised Pork

国藩鸡—General Tseng's Chicken

也有一些菜名翻译没有必要或者不能保留典故的形象,如:

佛跳墙—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宋嫂鱼羹—Braised Fish Soup

龙凤呈祥—Snake and Chicken Soup

叫花鸡—Baked Chicken Vagabond Style

蚂蚁上树—Sauteed Bean Vermicelli with Spicy Meat Sauce

黑白分明—Fried Shrimp Balls with Black and White Sesame Seeds

鱼米之乡—Fried Minced Fish with Bamboo Shoots and Pine Nuts

在翻译菜名的时候,切忌望文生义,随意而译,否则容易贻笑大方,如:

口水鸡—Slobbering Chicken(字面意思:流口水的鸡)

童子鸡—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字面意思:没有性生活的鸡)

夫妻肺片—the Couple's Lung(字面意思:丈夫和妻子的肺)

(3)我国领导人的讲话中,曾引用许多典故,我们来看一下译文,并仔细体验一下翻译的难处和妙处: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2003年)

(《孟子·告子下》)

译文:One prospers in worries and hardship,and perishes in ease and comfort.We will have to be beware of possible adversities and be prepared for the worst.

②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04年)

(前半句出自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后半句出自屈原:《离骚》)

译文:The strong pass of the enemy is like a wall of iron,yet with firm strides,we are conquering its summit.My way ahead is long; I see no ending;yet high and low I'll search with my will unbending.

③行百里者半九十。(2005年)

(《战国策·秦策五》)

译文:If a journey is 100 miles,travelling 90 only is half of it.

④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006年)

(《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A just cause enjoys abundant support,while an unjust one finds little support.

⑤华山再高,顶有过路。(2010年)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五》)

译文:No matter how high the mountain is,one can always ascend to its top.

⑥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2010年)

(屈原:《离骚》)

译文:For the ideal that I hold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

五 小结

综上所述,Allusion和用典的基本特征就是“词词句句有根据,事事有出处”。但是,我们真正使用该修辞格时,一般不需表明该用典的出处,也不引用全文,只引用某个关键词语,融入我们自己的话语中。漫长的历史,丰富的事件,各领风骚的人物,多彩的民间风俗传说,多产的寓言神话,灿烂的文学作品等,都为典故的运用提供了基础和前提。

由于在使用典故时,人们通常把先前存在的语言形式用在新的情境中来传达新的含义,因此典故的意义是含蓄的。典故通常用来源于历史事件、神话故事、宗教法典、文学作品、童话寓言、民间传说等为具有同一历史文化背景的人们所熟知的文化遗产,因此它又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正因为典故具有以上两个特征,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做到使其含义为读者所理解又不失其文化韵味,就成了译者最为头疼的问题。如果直接转换为译语的形式,虽然文化韵味被保留了,但却很难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如果把含义清楚地表达出来,典故的文化韵味就必然会被破坏。这就是典故翻译中的两难境地(dilemma)。王东风[74](1997)曾经对以上翻译方法的利弊进行了具体分析。可以说,典故翻译的两难境地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译者,虽然许多翻译手段广泛地被译者采用,如直译、文内解释、加注、用译语中相似的典故替换、意译等,但似乎没有一种方法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翻译也因此常被认为是一种“亏损(loss)”、“失败(failure)”,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impossible task)”。但有困难不代表可以不翻,译者必须迎难而上。

总之,在翻译过程中,典故的处理一定要谨慎而又灵活,不可机械地死译硬译,更不可望文而生义。[75]

同类推荐
  • 毓老师说易经(第1卷)

    毓老师说易经(第1卷)

    《毓老师说易经》根据毓老自1993年至2000年讲授《易经》课程内容整理而成。毓老认为,《大易》与《春秋》弄明白,中国思想左右逢源!读《易经》的目的有三: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二、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三、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易经》是智海,绝非假话,是智慧的产物。书有古今,智慧无古今。以古人智慧,启发今人的智慧,把人生问题解答明白,就能明白一切。《毓老师说易经》告诉我们,要懂用脑,读完一篇,真得其好处。以一公式,可以推演很多。多读书,存肥料。读书,懂用道理简单,做到可难。
  • 美国精神

    美国精神

    本书展示了这么一幅复杂但明晰的“美国精神”图景:美利坚民族既牢固地确立了政教分离原则,但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又依赖甚或迷恋宗教精神;它承认和甚而维护国内的价值多元和种族多元,但同时保持不免偏狭的“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WASP)主流;它宣称拒绝单一的真理,但时时表现出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主义和普遍主义思维方式;它的民族文化基因中有着对人性的深深怀疑和“性恶”信仰,但它又自信非凡,而且有时幻想有加,以致幼稚;
  • 成都人

    成都人

    小院,陋屋,枯树,老了一座成都。冬阳,老叟,笼鸟,淡然一帧风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成都随处可见这样的日常景观。虽是寻常巷陌,破旧市井,但成都人代代衍生于此,依然视为乐土。只消一支烟卷在手,尽可两眼悠然向天。正所谓知足常乐,其乐也融融;怡然自适,其惬也何如?真是:但得一方小天地,怡养百年好人生。
  • 恕我直言

    恕我直言

    《恕我直言》汇集了李镇西老师近两年来关于教育、社会热点的思考评论,比如《我们正在毁灭我们本来追求的美好》《我为郎平叫好,也为傅园慧喝彩》《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最好的学校要招最好的学生?》等,其中不少文章还引起过不小的反响乃至争议。思考必然会伴随着争议,甚至可以说,没有观点的碰撞就没有思想的诞生。他希望观点的碰撞能成为君子之交的常态。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热门推荐
  • 在他怀中撒个娇

    在他怀中撒个娇

    【甜宠短篇】【1V1SC】外人都知道莫青宴高冷矜贵,冷漠疏离,不近女色,都以为他下一步就要吃斋念佛。只有洛千柔知道莫青宴占有欲特别强,男明星不准看,小裙子不准穿……条件多得让她心里烦。她插着腰,提出分手。莫青宴冷冷一笑,将她按在沙发上,低沉着嗓音,问:“你确定?”为了得到他,布下天罗地网,现木已成舟,怎么可能轻易放手?莫青宴:我的愿望,垄断你。
  • 重生国民男神:慕少,超傲娇!

    重生国民男神:慕少,超傲娇!

    洛离前世是暗夜之皇,一朝死亡。携着系统111重生洛家人人可欺的小废物,从此暗夜之皇诞生。 看她如何玩转商业,黑道,娱乐圈! 粉丝:男神!我们是你的达令对不对! 洛离(宠溺脸):当然,你们是我的小可爱。 慕晞(可怜兮兮):不!我才是你的达令对不对? 洛离:……看给你惯的 …… 粉丝:男神秀恩爱的一百零一天……吃狗粮的一百零一天……(习惯脸) 慕三岁(得意脸):小样,跟我斗! 洛离(宠溺脸摸摸头):你多大了? …… 本文男主傲娇女主宠溺,不喜勿点勿喷。
  • 雷达兵

    雷达兵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军队梦,曾经的他文弱,如今的他,却如大树般扎根在部队,魔鬼般的训练,不断的严格要求,军队的氛围,早就了军人,钢铁般的军人,一个特殊军种的军人,是如何在铁与血中磨练成长的。
  • 时光倾城,而你还在

    时光倾城,而你还在

    “这位同学,你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劝你不要迷恋我,别到时候爱上我,受苦的还是你。长得帅不是我的问题,喜欢我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黎七月听到某人理直气壮的话,嘴角狠狠抽搐了几下,他到底哪里来的自信?确定只是自恋?而不是脑子有问题!但时间没过多久,陆大少爷就疯狂打脸,各种死皮赖脸,胡搅蛮缠!“宝贝,我喜欢你,超喜欢你!”“别,我不是你喜欢的类型~”“我没有喜欢哪一种类型的人,如果我喜欢你,就只是喜欢你!”面对陆煜然突如其来的告白,黎七月抿唇轻笑,就是不肯松口。“宝贝,我真的知道错了。”趁着黎七月愣神,陆煜然飞快的在她脸上偷亲了一口。“你走开!谁让你亲我了,经过我同意了吗?”“宝贝那么可爱,让我亲一下怎么了!”“……”【超甜宠,1V1】
  • 走出绝境之地

    走出绝境之地

    这是一本儿童短篇小说。主要阐述了两个主题:1.环保主题:动物世界(即文中的“灵林之地”)和人类世界本是两个互不干扰、互相独立的不同世界。但是人类世界的急速发展和膨胀,挤压了动物世界的生存空间,人类继而发现了灵林之地的丰饶资源,于是动了贪念,大肆掠夺灵林之地的资源。人类的这一举动,置灵林之地于将被摧毁的境地中。这个时候,大央、斑、紫和连,连同人类小孩,茶茶,为了守护灵林之地,踏上了拯救灵林之地的征程。而茶茶,也在灵林之地中,见识了很多新奇有趣的动物和植物——威武但忧伤的森林之王、外表阴冷内心热情的沙漠孤狼、文质彬彬且拥有治疗能量的兔子、外向活泼但心思缜密的鲸鲨、会飘起来的河流、美丽又神秘的神鸟……2.救赎主题:“无回应之地,就是绝境。”这是精神分析领域的一句名言。每颗灵魂都渴望被看见,都渴望发出的声音,能够得到回应。文中的每个角色,甚至包括关系着灵林之地生命力强盛与否的灵泉,他们的生命力和情绪,一旦没有被看见,一旦得不到回应,他们本身的活力都会被转化成消极的能量,从而拥有能够摧毁灵魂的强大力量。他们的救赎征程,不是为了拯救灵林之地而做出的简单战斗,更是每个角色,对自我生命力的拯救。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霸者三国

    霸者三国

    他,作为现代人时,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小混混,可是机缘巧合之下,我来了到一个战乱纷纷的年代:三国。面对着众多的三国名将,他竟然成了三国的第一武将吕布,面对感情,他是一个情种,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那种,江山,美人,他会选择什么?
  • 幻想记事MOON

    幻想记事MOON

    男性?主播?萝莉?一位以顶级玩家闻名的VRMMORPG主播,在他期待已久的新游戏中却被观众蛊惑创建了一个幼女角色。本以为选择怪物方就可以没事的他结果……敬请期待在游戏中的冒险吧!
  •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福尔摩斯探案集

    福尔摩斯探案集

    由流年主编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是英国作家柯南·道尔创作的系列侦探小说。正是凭借“福尔摩斯”这一经典形象,柯南·道尔开创了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并赢得了“英国侦探小说之父”的美誉。福尔摩斯是烟雾弥漫的伦敦贝克街上令人敬佩和仰慕的英雄。他智勇双全,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干;他和他忠实的朋友华生一起,与狡猾的罪犯、凶残的敌人做斗争,侦破了无数千奇百怪的案件。这些案件情节各异,疑点重重,揭开真相的过程悬念迭起、精彩纷呈。还等什么,赶紧翻开本书,和福尔摩斯一起去挖掘隐藏在黑暗中的真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