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878000000002

第2章 毛泽东修改新闻稿

1960年5月8日、9日和10日,《人民日报》和国内各大报都在第一版以半版篇幅刊载新华社关于毛泽东主席在郑州接见外国朋友的报道和照片。各报的眉题表明,三次接见的外国朋友依次是:“非洲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各方面人士和代表”;“拉丁美洲八个国家的朋友”;“伊拉克、伊朗和塞浦路斯的朋友”。

这些外国朋友是在北京参加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后到郑州参观访问的。同到郑州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以及包括我在内的几位工作同志参加了这三次接见。

陪同毛主席到郑州视察的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安排并参加了这三次接见。

主席住在火车专列上。接见外国朋友的地点是在河南省委招待所的小礼堂。每次接见,主席都提前到达。外国朋友反映:“本来以为只是礼节性的接见,想不到毛主席亲自到门口迎送,和每个人热情握手。接见时,毛主席先让我们发言,针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毛主席和我们交谈了近四小时,好像老朋友在一起谈心,他的话像水晶一般清楚,他的思想像火山爆发一样,鼓舞了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斗志,使我们深受教育。毛主席这样平易近人,正说明他的伟大。”

第一次接见后,杨尚昆同志和刘宁一同志领我到主席的休息室。主席靠在木制躺椅上吸烟。他对我说:不握手了;今天要发表消息,让你做“秀才”;写上我讲话的要点,写上外国朋友讲话的要点;不要长,要快,半个钟头够了吧?我说:我就试试。我考虑了一下,在拍纸簿上写,写完后看了一遍,涂改了一些字句,交给刘宁一同志。他和杨尚昆同志商量一下,作了个别增删,送给主席。主席认真审阅。他说,还要补充几句。他口授,刘宁一同志笔录。定稿后,由我交给新华社郑州分社负责人抄清电发。

以后两次接见的新闻报道大体上经过类似程序。

这里着重记述毛主席对接见拉丁美洲朋友新闻稿的修改。

我起草的稿子开头部分是:“新华社郑州8日电 毛泽东主席今天下午在这里接见正在我国参观访问的来自拉丁美洲八个国家的朋友们。他们是:(从略)”,结尾是:“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共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杨尚昆和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等。”

这篇新闻稿的实质内容共分两段:

第一段:“接见时,拉丁美洲八个国家的朋友们向毛泽东主席谈到在中国参观访问的观感。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称赞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称赞中国人民对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事业所作的贡献。他们还谈到了拉丁美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历史联系和日益发展的友谊。他们说,拉丁美洲人民和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敌人,那就是美国帝国主义。他们介绍了古巴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斗争的情况。他们表示,拉丁美洲人民要团结起来,并和中国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

第二段:“毛泽东主席感谢这些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主席说,中国人民和拉丁美洲人民一样,长期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团结,依靠各国人民的支援,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现在正建设着自己的国家,改变着‘一穷二白’的面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好,因此需要时间,需要和平,需要朋友。主席说,古巴的人民,拉丁美洲的人民,全世界的人民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帝国主义以及他们的走狗则是我们的共同敌人,但是他们的人数很少。主席说,世界和平的取得,主要依靠各国人民的斗争。主席对古巴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的英勇斗争表示钦佩。主席说,古巴人民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斗争帮助了中国人民,中国人民的斗争也帮助了古巴人民和拉丁美洲的各国人民。人民是决定的因素,依靠人民的团结和斗争,必能战胜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取得世界的持久和平。”

我在稿子上作了一些涂改。由于毛主席指示“要快”,来不及另抄,递给刘宁一同志,他和杨尚昆同志交换了意见,在第一段“接见时”之后,加上“毛泽东主席首先表示对拉丁美洲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并介绍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然后送给了主席。

主席作了三处修改:

(一)第一段中,“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就”。主席删掉了“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几个字,加上“在自己的工作中”;还圈掉了“伟大”两个字,把这句话改成“他们热情地称赞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

(二)第一段末尾,“他们表示,拉丁美洲人民要团结起来”,主席删掉“要”字。在“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之前加上“一定会”。

(三)第二段开头,“毛泽东主席感谢这些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主席将“称赞”改成“友谊”。

主席改完后,将稿子交给我,并问:你有什么意见?我说。后两处,主席改得非常好,“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只表达了可能性,主席加上“一定会”,就表达了必然性。“感谢这些朋友对中国人民的称赞”,太庸俗,主席把“称赞”改成“友谊”,含意和格调就完全不同,既亲切,又得体。只是主席对第一处的修改,我不理解。

主席问:有什么不理解的?

我说:“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这是拉丁美洲朋友的原话,也完全符合事实,我不理解为什么主席那样改?

主席说:人家那样讲,我们不能那样写。我们搞了这些年的建设,不能说没有成就,说“伟大成就”就不符合事实。“一穷二白”的面貌还没有改变,有什么伟大呀?!

我说:“成就”是“中国人民在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这符合事实吧?

主席说:为什么一定要说毛泽东的领导呀?没有毛泽东,中国人民就取不得成就了?这是唯心史观,不是唯物史观。我把唯物史观的精髓概括成一句话,叫做“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过去打仗,靠的是人民;现在建设,靠的还是人民。一切成就都来自人民自己的努力。你不赞成?

我说:唯物史观并不否定杰出的领导人的作用。

主席说:这是半截子唯物史观。领导人和人民不能分开,而是人民的一部分。“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所取得的成就”,其中包括了你们,也包括了我。如果脱离人民,做官当老爷,那就不能包括。领导人和人民也不能等量齐观。今天我向拉丁美洲朋友讲了,你在稿子上也写了,“人民是决定的因素”,应当突出“决定的因素”,不应当突出“非决定的因素”。就是说,应当突出人民,决不要突出个人。

刘宁一同志说,主席的指示很深刻,我们要好好学习。时间不早了,这篇新闻稿就这样定下来吧。

主席让我从头到尾念了一遍。当念到第一段的末尾“一定会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时,主席说,这里有点突兀,在“一定会”前面加上“这样”。我照加了。主席想了下说,加上“这样”,语气有些散,改成“就”字,“就一定会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最后胜利”,你们看怎么样?在座的同志都说好,我涂去了“这样”,加上“就”字。杨尚昆同志说,今天这篇新闻报道比昨天的更有分量,就这样发出去吧。主席点点头。我辞出,请等候已久的新华社郑州分社负责人另抄电发,刊载于1960年5月9日《人民日报》和各大报的第一版。原件我一直珍藏着。

(熊向晖)

同类推荐
  •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

    名人传记丛书——爱因斯坦——不掷骰子的上帝:“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 蒋氏家族全传

    蒋氏家族全传

    蒋介石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位毁誉兼有的人物。本书详细记述了蒋介石的生平、婚姻家庭和军政生涯,涉及身世秘密、辛亥革命、上海证券交易所工作、黄埔军校时期、北伐战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宋联姻、统一中国、围剿红军、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国共决战、退守台湾、传位蒋经国等内容。本书客观地描述了蒋介石领导北伐统一中国以及领导抗战抵御外侮的历史功绩,同时指出,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政府的腐化堕落、民心的丧失是其失去政权的重要原因。
  • 鲁豫有约:男角

    鲁豫有约:男角

    此书收录14位影视界的大腕、名角不为人知的成长故事和他们的爱恨情愁。这些明星人物包括梁家辉、刘德华、黄秋生、张学友、李宗盛、崔健、曾志伟、罗大佑、任贤齐、钟镇涛、秦汉、成龙、吴若甫,罗家英等。鲁豫相信,没有一个男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
  •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传

    比尔·盖茨从小就很个性鲜明,聪明好动,精力旺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并争强好胜。童年时期的小盖茨非常喜欢读书,大部分时间都是和书相伴度过的。他经常一连几个小时都坐在父亲的书房里如痴如醉地阅读。但是他对一般的儿童书籍,例如卡通、童话之类的并不感兴趣,而是非常喜欢阅读各种大人们的书籍。他最喜欢读的就是《世界百科全书》。小盖茨不但对书中的内容从头读到尾,而且还非常喜欢在读完后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思考。比尔·盖茨良好的家庭教育让他的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热门推荐
  • 春色晚

    春色晚

    前世,她自以为幸福无忧,却所托非人,不得善终;睁开眼,相同的命运再度袭来,谢晚桃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只不过是圈套中的一颗棋。既然老天爷给了她重来一次的机会,那就绝对不能再重蹈覆辙!谢家四丫头能犯二,会卖萌,斗得过小白花,打得过大豺狼,应该被踩在脚下的,就决不能让他们再爬起来,而那些伤害过她的人,她会一个一个,加倍讨回来!这辈子,她只想牵着那个人的手,一世安稳自在。
  • 官印和戏鼓

    官印和戏鼓

    李河,本名郝万民。1988年毕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是在经济类杂志和电视台做记者、编辑,后进入辽宁省作家协会,做了十多年文学编辑,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现在辽宁省作家协会所属辽宁文学院做教务工作。在《福建文学》《北方文学》《天津文学》《文学少年》《鸭绿江》等刊物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十数篇,出版长篇小说两部。当小臣红着眼,紧绷着脸皮喘着粗气,使出全身力气把他父亲和他四叔推下戏台时,戏台的一角正刮起一个小小的旋风。那旋风刮得很轻,很精致,很有诗意,同时又有些阴险,有些刻薄,搅得几片草叶和几缕灰尘翩翩起舞。
  • 未被遮住的手指

    未被遮住的手指

    推理故事像藤缠树。推理部分为树体,将树的根,枝叶相连相通后,便得出真相;而那些纷纷麻麻的线索,是柔软长藤,触须交错,围绕树干,加上云影斑驳,风吹草动,藤后的真相看起来就虚虚实实,若隐若现。这个故事分为树部,和藤部。
  • 醉生梦死论浮尘

    醉生梦死论浮尘

    他和她第一次相遇时,她差点将他杀了。可他却总是漫不经心,风流不羁直到……“滚下去!”“要滚一起滚”
  • 靳爷来了,少爷你快跑!

    靳爷来了,少爷你快跑!

    【女扮男装+宠文,1v1放心入坑】京城赫赫有名的许家来了个大少爷?号外号外,京城有个绝世美男,小伙伴们都去看看啊!许少爷不仅帅,而且撩?还放话要把全校女生都撩一遍?许少爷把军营闹翻天了,还把阎王爷绑回家?许少爷:谣言,都是谣言。(偷笑嘿嘿嘿嘿嘿嘿)某冰山男人:嗯,是谣言,媳妇说什么就是什么。(抱着怀里的许少爷)【男主一点都不冰山,炒鸡可爱吖跟我一样~】……媒人白靳爷,云有一小郎,出生大家子,年且十八九,窈窕世无双,可怜体无比,美貌艳城郭,便言多令才。靳爷:……“哦对了,她是许家小爷……”靳尧臣:现在是靳夫人,哼~
  • 鲜奶煮芋圆

    鲜奶煮芋圆

    【鲜奶煮芋圆,除了甜,还是甜】 那年夏天,被人们津津乐道了好久的话题就是,帝国无比尊贵的穆家少爷守了十几年的小青梅,失踪了...而后几日,又迅速传出与之相似家世的林氏千金定亲消息。继这位不见首尾的准未婚妻后,过了几年。这位活了二十几年从未有过绯闻的帝都太子,又和当红最年轻的影后打得火热。众人纷纷想起多年前的那位小青梅,并为她不值。可谁知道往后的日子里,有记者采访二人对此怎么看。女子但笑不语,男子却颇为恼怒,“从来都只是她一个人!”
  • 契阔宁以顾

    契阔宁以顾

    一场意外,一腔伤情。一寸相思,一段流年。当最初的骄傲荡然无存,当往日的伤疤重新揭开,暗影下的秘密是否能被戳破?往事无法卷土重来,消失的时光亦不再来。那些美好纯真的、深深埋藏着的记忆,能否唤起曾经的柔情?眼里所看到的,耳里所听到的,有时并非是全部的事实。很多时候,他或她的选择都充满了无奈。不过,命运终会成全那些执着而专一的人,因为知道他们值得。
  • 朕命中有你

    朕命中有你

    “此处不招爷,自有招爷处,哼!”桃酥拍拍屁股对着紧闭的大门大喊,太医院的那些老狐狸压根没想到当初被自己赶走的小屁孩,居然抱起太子的大腿,当起了皇后。“三哥,那些小屁孩又欺负我了”“嗯”“三哥,我有人骂我娘娘腔”“嗯”桃酥一脸愤怒的看着认真练字却又敷衍的人,咬牙切齿道“三哥,我想找小馆了!!!”“啪”男人手中的毛笔在强劲的力道下壮烈牺牲了,微红的薄唇硬生生挤出几个字“你在说一遍?”“没,没有”桃酥吓得把头缩起来。女扮男装的小御医对战外表君子实则狼的一批的太子,谁输,谁赢,请见分晓!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的儿子我做主

    我的儿子我做主

    高妈妈在擦灰。这是她每天吃完早餐,合上报纸之后开始干的活儿。阳光穿过阳台再穿过窗户洒了进来,在沙发深咖啡色的木头腿上,留下了一道金灿灿的亮色。高妈妈手下的抹布,祥和地在屋子里的家具上一寸一寸地展开着,水印像一朵朵花儿一样,不停地展开、收小,深深浅浅,渐渐不见,一件件的家具,在她的擦拭下,慢慢地润泽和亮堂起来。这是高妈妈进城跟儿子同住以来,最普通的一个上午。儿子高明刚刚吃完早餐上班去了,餐桌上他喝粥的饭碗还温热着,即便沙发腿上的那抹阳光是个先知,它却无法开口告诉大家,如此平常的一天,却是这个人家命运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