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953800000006

第6章 王鸿济:书道缤纷一路来

书法是点画艺术,贵在用笔。好字好画用的都是点法,也可以说,好字好画都是“点”出来的。

——王鸿济

和许多书法家小时候喜欢书法的经历相似,王鸿济4岁就爱上了写字。在他的记忆里,当时那个连汉字还没有认识多少的他,只觉得字神奇。这种“神奇”源于舅爷特殊的教他识字方法。舅爷是老读书人,知道学好写字的重要。他寓教于乐,喜欢把写好的字卡片拿在手里,或装在袖筒里,逗王鸿济,猜对了奖励,猜错了就不带出去玩。日久天长,见王鸿济对汉字有了兴趣,又鼓励他开始写字。“善书者不择笔”,小时候的王鸿济还不懂“择笔”的道理,只是凭着喜欢,铅笔、钢笔、粉笔、木棍……拿起来就涂画。他也“不择纸”,墙壁、门板也成了他涂鸦的好地方。兴趣来时,邻居家的墙和门板也成了写写画画的“纸”,以致招来提着水桶给人家擦洗门板的体罚。好在王鸿济从进入小学到中学,写大字都是班里最好的。在读小学六年级时的一次学校书法比赛中王鸿济获得第一名,他用行动为自己过去的胡抹乱画“正名”。

进入中学,王鸿济向涂鸦年华挥手作别。这不单因为年龄渐大懂事了,更重要的是学校有他可以尽情涂抹的阵地。他爱写爱画有名,学校办黑板报、墙报都慕名找他。久而久之,这成了他学习课程之外的另一门“功课”。1965年,王鸿济考入上海商业学校。“文化大革命”开始,停课闹革命,对运动不感兴趣的王鸿济的“功课”不但没停,而且加重了,学校画大宣传牌子的重任都落在他的肩上。这是他的爱好,是很好的实践机会,他画得很认真。学校的宣传画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周边的工厂也慕名找来,最后与校方达成协议,王鸿济给他们画宣传画,他们给学校派四位木工师傅修理课桌椅。

这个时候画宣传画出名的王鸿济,也爱上了摄影。但是对书法的热爱初衷不改,开始大量临帖。在王鸿济看来,不广采博临,就谈不上学习书法。王鸿济下课或星期日,没有学习字画课程的时候,时间都打发在南京路的朵云轩、福州路的古籍书店里,在那里观看字画。王鸿济得知上海画院门前的大批判专栏新换内容,字写得相当好,就借来自行车,从学校所在地闸北出发,骑车40分钟来到汾阳路的画院参观。他不关心内容,只欣赏字,领悟前辈大家们的书写风采。

1970年8月,王鸿济结束10个月的下乡插队生活,招工进入冶金工业部的一个建筑单位工作。当时的单位基地在大西北,正在响应毛主席的加强三线建设号召,千军万马,餐风饮露,大干快上,建设一个冶炼厂。单位是民兵连编制,王鸿济所在的排安排在两栋给家属盖的平房里,四人一个房间。排长看见王鸿济行李包上别着字帖,皱了皱眉头领着他走进一个小套间,说:“这里只能住一个人,看你是个爱学习的人,看书写字方便些。”王鸿济幸运有了自己的空间。从此下班以后,别人打牌、下棋、聊天,王鸿济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只临古人帖。王鸿济很感激那个小房子和那段时光,“两年多时间基本就是临帖,现在吃的老本是那时下的功夫”。

1973年,王鸿济随单位集体调动来到北京首钢工作,那年王鸿济就被单位调到办公室做事务员。单位培养他学财务,老会计给了他两本成本核算用的材料价目单让他熟悉。不到两个星期,一纸调令下来,调到公司工会做美工。工会主席车汝进是发现王鸿济的伯乐,一次,几个人闲聊中他对王鸿济说:“我早就盯上你了,只是等待定员编制。”在场的一位女士对车伯乐不屑一顾,说:“你盯上了,还会有被你大的官盯上呢,王鸿济肯定在你这里待不长!”果然不出这位女士所料,1976年,王鸿济调到上一级公司工会做美工。1979年8月,调到《首钢日报》(前身《首钢报》)做摄影记者兼美术编辑。探析王鸿济工作上的一路阳光“三级跳”,还是得益于他的书法。不过,王鸿济为人低调,朴实无华,说自己很普通:“大概是在工地写标语、画宣传画、拍照,人家看上了!”

王鸿济谈及在艺术道路上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几位书画家摄影家,心怀感激。

一位是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的关门弟子陈梅璋。王鸿济到了真正志于书法的年龄,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教书法的老师不敢开门授课,书店里连本像样的字帖也买不到。经人介绍,王鸿济与陈梅璋相识,成为书法好友。在陈梅璋那里看了很多沈尹默的墨迹。他们切磋沈尹默的五字执笔法、中锋用笔等书法理论。王鸿济插队及参加工作那一段时间临习的是沈尹默的楷书,帖是从陈梅璋那里借来复印的,可见他当时对沈尹默的专注。沈尹默是那个时代、直至今天书法界公认的师承“二王”(王羲之、王献之)最得神髓的一位,学好沈书这就意味着为他日后走近“二王”铺平了道路。现在,行家评王鸿济的书法,都说他学书的路子正,就是指他入门的路子对。

另一位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美术编辑范志民。进入中学的王鸿济,经常为班级换板报墙报,他的艺术天赋引起班主任王叔民的注意。一次,王叔民老师把王鸿济找到她办公室说:“我看你挺爱画画的,给你找一位老师。”这是王鸿济求之不得的事情,他当即满口答应。一个周末下午放学后,王叔民老师叫王鸿济跟她去见范老师。当王鸿济知道范老师是班主任的爱人,十分感激。范老师的中国画传统功底深厚,教学有方,每次上课都是用王鸿济的习作来分析,讲解绘画基本知识。这样一来,王鸿济要想听到老师新的讲述,就必须交作业,逼着他多画,苦练基本功。王鸿济跟随范老师学习三年,按老师的指导,他从临摹起步,从工笔人物和山水入手,还让他读中国画史,为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鸿济进入上海商业学校学习期间,由于画学校交给的宣传画,受到美术摄影老师周熙文重视。周老师为王鸿济开小灶,单独授课,讲色彩,讲油画基本画法。从周老师那里,王鸿济知道了欧洲早期的列宾等一批著名画家和他们的经典作品,眼界大为开阔。

王鸿济的摄影“童子功”是跟随在上海市粮食局当干部的表哥马建华练就的。表哥像现在的摄影发烧友,每月的工资都投到了他的摄影事业中。他有相机、有自己的暗房和冲洗设备。他爱带着王鸿济玩,因为王鸿济细心,能给他打下手,有时外出拍摄时,出的点子比他高。

王鸿济感念这几位领路人,他说:“走出学校门下乡插队、从工人到美工、从《首钢日报》摄影记者美术编辑到《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美编室主任……如果没有他们,也许就没有这一切。”

十年磨一剑。1984年王鸿济在同事的鼓励下,参加北京市首届“振兴中华”书法比赛,获三等奖;1985年,参加北京市“新新杯”书法比赛,获二等奖;1986年全国电视书法大赛,王鸿济精心准备了一幅四尺整张行书作品参赛,获二等奖。王鸿济应邀到现场领奖,面对摄像镜头,他结合自己获奖作品,阐释了学习书法继承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王鸿济没有想到他的即席感言通过中央电视台播出,造成广泛影响,来信、来电话和登门求教、索字的不断。

参展贵在参与,贵在交流,王鸿济以平和的心态,有自己的参赛目标,即下一件参赛作品必须比上一次的有变化、有提高。1995年他入选最具权威的“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览”的一幅楷书中堂,便是他钻研书艺坚持走传统出新的路子的见证。一位同道观后写信与他交流,信中这样评价:“通观全篇,真力弥漫,一气呵成。虽以碑体为之而不失帖之典雅。笔法熔铸魏志唐碑、‘二王’而浑化无痕。体态潇洒大方,刚中带柔,平中见奇。线条温润疏朗,沉着痛快,褪去了单纯习碑者笔下常见的火气,尤为难得……”

王鸿济研习书法,倡导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他讲究专精与博涉结合。他认为先专精一家,然后对各家纵览博涉,自然眼界渐宽,眼光提高,腕底生风。他上溯汉魏刻石,下涉宋元明清,从汉碑的雄浑朴茂,墓志的精劲挺秀,到褚河南的俊逸,米南宫的潇洒,隶、楷、行、草诸体,无所不临。在临习方法上,他是设定目标,步步为营,有的放矢,各个击破。例如,为打破沈字结构拘束之形,临习米南宫,以得其俊逸之姿;针对用笔时露轻滑之习,临习汉碑,以取其朴厚之气。在临习之中,有新的领悟,新的发现,果断地消化吸收,融入自己创作之中。有同道说,观王鸿济书法,每一件作品都有新发现、新变化。他用自己的实践告诉年轻的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很枯燥,要耐得住寂寞,这里没有什么捷径,坚持临帖、思考,创作才有可能出新。

(原载2010年6月14日《石景山报》京西文化版)

王鸿济,1949年8月生于上海。曾任《首钢日报》摄影记者美术编辑、《企业改革与管理》杂志美编室主任等职务。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石景山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首钢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获奖。1986年获全国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1995年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为岳阳楼、太白山等名胜题字被收藏。多次参加日本东京书法交流展,作品被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的友人收藏。有作品收入《书法大观》《张大千诞辰百年华人书画名家精品集》《北京书法年鉴》等十余部作品集及在《人民日报》等多家报刊发表。个人传略入编《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20世纪中韩书法家作品精鉴》《中国现代美术通鉴》《中国大文化英才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华优秀人物大典》等典籍。2013年举办“铁色记忆·王鸿济书法作品展”并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王鸿济书法展作品集》。

同类推荐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烟水行程

    烟水行程

    以“名家+经典”的形式组合而成,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内容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有游记,有散文,有杂文,亦有学术普及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皆为各学科领域久负盛名、家喻户晓之作,对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大众书架的畅销长销图书。《烟水行程》由戴望舒所著,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语言的魅力,他的作品里的比喻常常是新鲜而又适切。他所用的题材,多是自己亲身所感爱的事物,抒发个人的遭遇与情,读者可从这些作品看出作者的写作风格和风貌。
  •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鲁迅作品,历来总是强调其战斗的一面,而忽略他文学中闲适的一面,优美的一面,甚至游戏的一面。新版《朝花夕拾》精选鲁迅先生48篇优美有趣的散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请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鲁迅,欣赏他的好玩,丰富,优美,温柔。
  • 说破经典有意思:古典名著奇葩阅读指南

    说破经典有意思:古典名著奇葩阅读指南

    本书重新解读了《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儒林外史》四本古典名著。通过对原著的深刻理解,使读者更加真实的看到每个大众熟悉的经典人物背后丰富的情感内涵,以及英雄人物不为人知的内心世界。本书做为古典名著的阅读指南,通过正文注释,读者可以直接翻看原著对比阅读。作者用其幽默诙谐的解读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英雄人物。
  • 去吧,摩西(福克纳文集)

    去吧,摩西(福克纳文集)

    《去吧,摩西》是福克纳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也是“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美国南方庄园主麦卡斯林与女奴生有一女,后又与这个女儿生下一子泰瑞乐,泰瑞乐后来娶了另一位庄园主布钱普的女奴谭尼,其子嗣都以布钱普为姓氏。麦卡斯林的外孙女则嫁给了爱德蒙家兹。全书写的就是这三个姓氏的子孙间的复杂关系,最浓墨重彩的人物是麦卡斯林的孙艾萨克,他在黑人猎手的带邻下自小参加猎熊活动,长大后看透了白人与黑奴间的畸形关系,自愿放弃家产,到镇上做木工为生。全书由两个中篇及五个短篇组成,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共同融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
热门推荐
  • 精灵之天使降世

    精灵之天使降世

    一觉醒来,洛清岚穿越到小精灵世界,获得灵结晶,变成一个萌哒哒的精灵妹子。对神兽有特殊执念的洛清岚,励志要抓只真正的神兽。咦,这里有只迷路的噩梦神达克莱伊,不如让它感受一下鏖杀公的最后之剑,绝灭天使的炮冠和刻刻帝七之弹的爱吧!……标签:变身、宠物小精灵、精灵宝可梦、神奇宝贝、约会大作战简介无力,大家随便看看吧。ps:主角不变百、不嫁人,单身向。
  •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布罗茨基诗歌全集(第一卷·上)

    本套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布罗茨基用英语写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帮助下由俄语译为英语的全部诗篇,囊括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诗歌作品。本次出版这套书的第一卷的上册,主要内容为《佩尔修斯之盾——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及诗集《在旷野扎营》中的大部分诗歌。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是洛谢夫结合自己与布罗茨基的交往和对他的研究所做,对布罗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学创作、思想变化都介绍得非常详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旷野扎营》是布罗茨基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内容均为他的早期作品,本卷中收录了七十首短诗和叙事诗《伊撒和亚伯拉罕》。对于布罗茨基来说,这些作品在其诗歌的道路上则标志着其风格的形成和确立:结构手法、词语的形象体系(象征性词汇)、独创性的诗律。
  • 我的青春在这儿

    我的青春在这儿

    青春无悔,初恋无价。不是说价值有多高,实在一文不值。人生就是如此,你想要珍惜的,往往伤你最深,而最爱你的人通常也傻傻的赴你后尘。因果循环之间,分不清谁对谁错,只余情深缘浅,造化弄人。
  •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激发孩子灵感的发明发现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讲述了变废为宝的不锈钢、“王冠瓶盖”的发明、沙滩上的“珍珠”等发明发现故事。
  • 丘东平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丘东平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赛娥出世的时候,那将一切陈旧的经验都神圣化了的催产婆,把耳朵里的痛苦的呻吟声搁在一边,冷静地吩咐着:“尾审仔,来啦!……”
  • 樗隠集

    樗隠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巩氏族谱

    巩氏族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蚀骨深情:重生豪门辣妻

    蚀骨深情:重生豪门辣妻

    前一世,被继母和亲小姨合伙令她染上毒瘾还被陷害死亡,最后她们残忍地令她死无全尸,被挖心脏贩卖双肾,她亲眼看着自己的尸体被糟蹋。幸好,老天眷顾她,有了第二次生命,这辈子一定要活出精彩,把仇人逼上绝路,为自己和母亲报仇!本以为孤独终老,却不料和上辈子退婚的男人纠缠不清。“席先生,我这辈子是来复仇的,不是来为你生孩子的!”某女对于他各种纠缠,忍无可忍。“掬小姐,我们分工合作,你负责生孩子,我负责帮你虐渣,从此过上开挂生活,走向人生巅峰!”某男邪魅一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本书为中国篇,编者在中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也有祖国的人文奇景。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书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
  • 一恋成鸳

    一恋成鸳

    初遇柳川风,她风华正茂,亮丽夺目;初见刘宏,她懵懂无知,惹人怜惜。命运在他们的生活中布下天罗地网,老天却给他们开了天窗,本以为此生缘浅终将负,没曾想奈何情深一线牵,多年的兜兜转转,最后终于得偿所愿。榴莲片段:五年后初相见,某女醉酒,某男清醒,当两人在同一张床上醒来,会是什么反应女人惊慌尖叫:“你,你,你干了什么?”男人气定神闲:“醒了。”女人:“你不要脸!”男人:“跟我总好过跟猥琐男。”“……”男人,云淡风轻,像是对待习以为常的炮友。女人,羞愧难当,有被人睡了还不被重视的耻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