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181200000012

第12章 孝文本纪

汉文帝即位

汉文帝,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的母亲薄姬原是项羽所封的魏国王宫的宫女。刘邦打败魏国后,把众多宫女选进后宫,薄姬就是其中的一个。后来,薄姬生下一子,取名刘恒。刘恒出生后,薄姬一直遭到刘邦的冷落,所以刘恒从小做事就十分谨慎,从不惹是生非,大臣们都很喜欢他。刘恒7岁时,30多位大臣共同保举他做代王。代王虽说没有其他王子那样声势显赫,但他却因此躲过了吕后对刘氏后人的迫害,后来又幸运地登上了皇位。

吕后死后,高祖的老臣陈平和周勃携手诛灭了诸吕的势力。众臣都觉得吕后所立的刘弘不是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礼法,就想另选皇帝。选来选去,就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想让他代替小皇帝刘弘做皇帝,就派出使者去迎请刘恒。

使者见到代王刘恒,向他说明了来意。刘恒很吃惊,因为不了解朝中真相,就找来郎中令张武等人商量。张武等人猜测说:“现如今,朝廷中的大臣,都是高帝时的文臣武将,各个精通兵法,善于谋略,怕是都不甘心做大臣。以前他们不敢有什么想法,也许是害怕高帝和吕太后,现在他们刚刚杀了吕氏的族人,血洗京城,就来召见您,实在有点让人琢磨不透啊!这恐怕不是什么好兆头。您先借口生病不能前去,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吧!反正是不能轻易相信。”中尉宋昌反驳他说:“我看未必,想当初在秦朝的暴虐统治下,众诸侯纷纷揭竿而起,谁都认为自己能够得到天下,可最终成为天子的,却是高祖,其他人则俯首称臣,断绝了争夺天下的念头。再者,高皇帝通过分封刘氏子弟为诸侯王,逐渐建立了稳如磐石的宗族根基,天下人不得不服从刘氏的强大势力。第三,汉朝兴起后,废除了苛捐杂税,让天下民众都得到好处,感受到和平、安宁与快乐,自愿地服从皇帝的命令。刘氏江山乃民心所向,不可动摇。吕后掌权数年,有很高的权威,还封了3位吕氏子弟为王,力量可以说很强大了吧。但太尉周勃仅仅靠一支符节,进入吕氏掌握的北军,振臂一呼,将士无不听命,都愿意保刘氏而背弃吕氏。这些都不是偶然的,是天意啊!如今,高帝的儿子只剩下您和淮南王两个人。况且大王您身为兄长,为人谦和,仁爱孝顺,美名传遍了天下。所以那些老臣们才迎合民意,请您回去做皇帝,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刘恒见众臣意见不一,一时间也没了主意,就想用龟甲占卜来决定凶吉。结果兆象是一条长长的横向裂纹,卦辞显示:代王不久就将即位天王,像夏启一样继承父位,并将父亲的基业发扬光大。代王很疑惑:“我已经是王了,还要做什么王?”占卜的人解释说:“天王就是天子。”

代王还是有点不放心,为防备万一,又派舅舅薄昭去长安去见太尉周勃。周勃等人详细地向薄昭说明了朝中大臣决定迎请代王的原因和经过。薄昭回来后,向代王报告:“他们是真心实意地想要立你为皇帝,别再犹豫,赶快启程吧!”代王十分高兴,笑着对宋昌说:“嗯!不错,还真像你说的那样!”就让宋昌陪他同乘一辆车,张武等其他6人乘车跟随,前往长安。在离长安城还有50里的时候,代王命令停下来休息,派宋昌先进城了解情况。宋昌来到长安城西北的渭桥,看见丞相以下的大臣们都站在那里等候迎接代王。宋昌连忙回去禀报,代王于是快马加鞭来到渭桥,接见众臣,并下车答礼。太尉周勃说:“我想请求单独跟代王说几句话。”宋昌说:“你要是谈公事,就在这儿公开说吧!要是私事,就请原谅,我王不谈私事!”太尉跪倒参拜,呈上天子的玺印符节。代王推辞说:“还是到了代王府,再谈这件事吧!”驱车进入代王府,其他人也都在后面跟从。

进了王府,安排就座,众位老臣再次参拜代王,说:“皇子刘弘等人都不是惠帝的亲生儿子,按道理没有资格做皇帝。而您是高皇帝的长子,理所应当登上皇位,希望您即天子之位!”代王说:“继承父皇的江山社稷,不是一件小事情。我才疏学浅,恐怕难当重任,你们还是商议一下,另选贤明吧!”

大臣们全都跪在地上,丞相陈平说:“大王,这件事情我们早就仔细地研究过了,都认为您是最合适的人选,诸侯们和天下百姓也都拥戴您,希望您答应我们的请求,否则我们这些人将长跪不起!”代王辞让了几次,最终答应下来,说:“那好吧,既然你们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那我就不敢再推辞了!”

代王登上了天子之位,宣布大赦天下,赐民户家长每人一级爵位。每百户赏赐给一头牛和十石酒,全国的百姓们可以举行聚会,欢庆5天。

孜孜求治

公元前180年,汉朝的老臣周勃、陈平等人齐心合力,清除了想要谋朝篡位的诸吕势力,把代王刘恒迎请回宫做皇帝。刘恒回到长安的当天晚上,就来到了未央宫,开始主持政事。他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南北两军,又任命张武为郎中令,专门负责宫内的保卫工作,然后,又连夜颁布诏书:“吕氏家族的人窃权专政,图谋造反,想篡夺刘氏的江山,多亏朝中的宗室老臣和众诸侯们,他们的阴谋才未能得逞。朕宣布大赦天下,与民同庆!”

皇帝正式即位后,先去参拜了高祖帝庙。随后又任命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把太尉周勃升为右丞相;把将军灌婴升为太尉;把被吕后贬斥的刘姓诸王恢复了原来的称号,把封地重新还给他们;还为在铲除诸吕的过程中立下功劳的诸位将军和大臣们加官晋爵,并按照功劳的大小赏赐黄金。

皇上又说:“制定公正严明的法律,目的是为了制止暴行,鼓励引导人们做好人、行善事。如今有人触犯了法律,不但他个人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还要连累他无辜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让他们沦为奴婢,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我不赞成这种做法,你们看看怎么改改才好呢?”有人解释说:“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做的!老百姓们不懂自律,于是制定法律来约束他们。施行亲人相互连坐的法令,是想让那些容易犯罪的人懂得,亲人们的命运和他的命运是连在一起的。这样,他们就不会轻易去犯罪了!”皇帝说:“我听说,法律要是公正的话,老百姓们就会诚实守信;论罪惩办要是恰当的话,民众就会口服心服。况且,引导民众做好人、行善事也是官吏们的责任。当官的如果不能教导民众向善,又不用合情合理的法律去处罚他们,那就和逼迫他们去为非作歹没什么区别了。你们再好好考虑考虑!”官吏们都说:“皇上就是皇上,能够广施恩德给天下的百姓,这哪里是我们这些卑微的臣子所能想到的,我们恳求执行皇帝的诏书,废除连坐的法令!”

正月,有官吏劝说皇上早点立太子,皇上说:“现在,老百姓们还没对我感到十分满意,我恨不得广泛地征召天下的贤德之人,找个最合适的人把皇位让给他。如今却要先立太子,这样更显得我缺乏皇帝应有的美德,还是缓缓再说吧!”大臣们坚持说:“尽早立下太子,就是说明皇上一心为国是着想,没有忘记天下!”皇上接着说:“我的叔父楚王年纪大,有着丰富的阅历,通晓国政;我的哥哥吴王为人亲和,而且乐善好施;我的弟弟淮南王,既有才又有德,难道就不能把帝位传给他们吗?还有那些王侯大臣们的后代们,也不乏有德有义的贤人,如果能让这些人接替皇位,来继续我未完成的事业,那不也是天下人的福气吗?为什么一定要把我的儿子立为太子呢?我觉得这并没有真正地为天下人着想,不能这么办!”大臣们坚决请求说:“从前,殷、周的统治都长达1000多年,他们就采用了先立太子的办法,让皇帝的儿子作为继承人。高帝成为后世皇帝的太祖,也应该由子孙继位,就这样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不管怎么说,您想要立其他的人就不合适,请您在您的儿子中,挑选一个忠厚老实、又能担当重任的立为太子吧!”文帝无奈,同意了他们的建议,立刘启为皇太子,接着又册封皇后,并再次赐赏天下。

汉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十月,丞相陈平去世,绛侯周勃担任丞相。皇上说:“我听说,古时候天下有1000多个诸侯国。诸侯们都各自守护在自己的封地,按年节向朝中进贡,百姓们也不像现在这样辛苦,全国上下都其乐融融。如今诸侯们都居住在长安,与封地相距遥远,要靠官民们长途跋涉来进贡,劳民伤财。列侯们也没有机会接触和教育自己的民众,我觉得应该让诸侯们回到自己的封国,在朝廷为官做事的,就派他的太子前往封国。”

文帝觉得农业是天下的根本,要求官员开辟籍田(古代皇帝亲自耕种的土地),他亲自耕种土地,把收获的粮食用以祭祀。

文帝说:“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没有什么比这事情更重要。现在农民辛勤地从事农业生产却还要交纳租税,使得务农和从事商业手工业没有区别,本末不分,这恐怕是由于鼓励农耕的方法还不完备。应当免除农田的租税。”

文帝说:“古人在治理国家的时候,为了能让老百姓们直言进谏,就在朝廷上设置一面旌旗。百姓可以站在下面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还设有可以刻写批评意见的诽谤木。当今的法律在这方面略有不当,在法律中设有诽谤罪,这就使一些人不敢来向朝廷提出批评的意见。所以说这个规定应该废除,如果以后有人触犯了这个法令,就别再治罪了!”

几年后,匈奴人来侵犯北方地区,祸害那里的民众。文帝说:“我们过去曾和匈奴结为兄弟之邦,还赠送不少的财物给他们,如今他们背信弃义,又来到边境来骚扰我们,还欺侮边境的官吏和人民,实在太可恶了!”于是就发动军队去反击匈奴。匈奴撤退。不久,文帝亲自前往代地,准备讨伐匈奴人。济北王刘兴居知道后,就趁机发动叛乱。文帝于是下诏讨伐济北王,说:“济北王违背道义,背叛皇上,发动叛乱,连累了无辜百姓,真是大逆不道,济北的官兵和民众,要是能在汉军到达之前就改邪归正,举手投降的就可免去罪过,恢复原职。不支持济北王叛乱的人,也可以得到赦免。跟随济北王叛乱的人将严惩不贷。”后来汉军打垮了济北王的军队,抓住了济北王,那些官吏和百姓们也得到了赦免。

公元前157年夏天,文帝逝世,终年45岁,谥号“孝文”。文帝死后安葬在霸陵,霸陵是个十分朴素的陵墓,据说里面全都是瓦做的,也没有什么珠宝玉器,因此完好地保存到了今天。

节俭的孝文帝

文帝在位的时候,有一年,天空中出现了两次日食的现象,文帝说:“我听说君王要是缺乏仁义,没做到公平公正地处理事务,上天就会显示出奇怪的现象,警告他没能治理好民众。如今两次出现这种现象,一定是上天在警告我,没能养育好芸芸众生,我实在是有愧于苍天啊!你们快都帮我想想,我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坦诚地告诉我,我好重新改过。告诉各个地方的官吏们,减少徭役的费用,减轻百姓的负担。还有,虽然不能撤除屯驻边疆的军队,但可以撤掉保卫我的军队,宫中的马匹留够用就可以了,其余的马全都送到驿站去。”

有一年,天下大旱,还遭遇了蝗灾,百姓的生活十分困苦。文帝下令,各诸侯不用再向朝廷进贡;撤销山川大河的禁令,允许民众进山打柴打猎,下河捕鱼;还减少官员的数额,减省服饰、车驾等,并散发粮仓中储备的粮食赈济灾民,允许平民百姓用粮食换取爵位。

文帝十分勤俭,在统治的23年当中,宫室、苑囿、车驾、衣服等一点都没有增加。他曾经想要建筑一座露台,找来工匠们做预算,工匠说得需要100斤黄金。文帝听后,连忙摇头说:“算了!算了!100斤黄金,就相当于10家中等平民的家产,建露台有什么用?”

文帝的衣着朴素,总是穿粗布衣服。就是他所宠爱的妃子,也不能穿拖到地面的衣服,帷帐上也不能用带有绣花的图案。文帝这样做是为了表示国家政策是提倡俭朴,并以自己的作为给天下人做榜样。文帝即位后,按照规定,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为了避免劳民伤财,文帝不要求为自己修建高大的坟墓。相关的官员负责准备随葬品,文帝告诫他们,不能用黄金、白银、铜等装饰陵墓,或制作随葬品,只允许用瓦器、陶瓷器陪葬。南越王尉佗想造反,自立为南越国武帝。文帝知道,一旦开战,出钱出力,受苦受累的还是老百姓。因此,他不但不去讨伐他们,还找来尉佗的兄弟,并善待他们。尉佗得知消息,十分感动,于是取消了帝号,俯首称臣。大臣中有人收受贿赂,皇上知道后,不但不惩罚他,还拿钱财奖赏他,让他自惭形秽,主动悔改。文帝一心致力于用仁义来教化民众,所以他的国家盛行礼仪,而且人民富裕,他的恩惠遍及了天下。

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文帝在未央宫去世。他留下遗诏说:“天下万物,有出生就会有死亡,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没有什么值得悲哀的!当今时代,人们都愿意生而讨厌死,人死之后子孙还要为死者修建坟墓,购置很多贵重的随葬品,因治办丧事而导致活着的人家业败亡的不在少数,我一点也不赞成这种做法。我没有什么用来造福百姓,如今我死了,反倒让百姓为我守丧而耽误了劳作,让他们为我悲哀,为我难过,耽误他们自己的生活,从而加重了我的过失,这不是我所希望的。我本人和普通人一样渺小,但当皇帝已经20多年了,在神灵的保佑和众位大臣、诸侯的辅佐下,国泰民安。我并不聪明,经常害怕自己犯错误,担心自己辱没了祖先的美德,不能看守好祖先留下的基业。如今有幸享尽了天年,去世后还能被供在帝庙中,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欣慰的美好的事情啊,有什么值得悲哀的?现在传下命令,大臣们只准用三天给我办丧事,其余的规定全部废除。不要禁止民间娶妻嫁女,不要斋戒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不要人们光着脚来参加我的葬礼;孝带不要超过三寸长,不要仪仗队,不要动员男女来宫殿哭丧;七天过后,就把丧服脱掉。其他如果有漏洞的地方,都参照前面的规定行事。以此布告天下,让天下的百姓都明白我的心意。霸陵一带的山水,不要改变原貌,把后宫中夫人以下的全部遣送回家。”

缇萦救父

汉文帝初期,朝廷的刑罚还十分严厉。犯了罪的人除了要判死刑之外,还有肉刑,不是在脸上刺字就是削掉鼻子,要么就砍去双脚等酷刑,非常可怕。汉文帝觉得这样过于严厉了,于是即位不久,就下令废除了“连坐”的法令。所谓“连坐”就是一个人犯了罪,不但犯人本身要按法律的规定接受刑罚,他的父母、妻子儿女和兄弟姐妹也跟着一起受刑罚。老百姓们对废除“连坐”十分拥护,再也不担心因受别人牵连而受到刑罚了。

据说当时有一位很有名的医生,叫淳于意。他曾做过太仓令,后来因为不愿意巴结官场上的人,就辞职当了医生,专门给老百姓治病拿药。老百姓都非常尊敬他。有一次,有个富人的老婆得了重病,就去请淳于意给她医治。病人吃了药,情况也没见好转,没过几天就死了。富人于是贿赂官府,诬陷淳于意害死了他的老婆。当地的官吏得了好处,就不问青红皂白,一口咬定淳于意有罪,把他抓了起来,并判以“肉刑”。之后,他被押解到长安去接受刑罚。

淳于意有五个女儿,没有儿子。临走时,他望着女儿们一边叹气,一边伤心地说:“唉!只可惜我没有儿子,遇到急难时也没个人帮帮我。”几个女儿都低着头哭,只有最小的女儿缇萦又是悲伤,又是气愤,心想:“为什么女孩就不能替父亲排忧解难呢?”于是缇萦不顾家人的劝阻,偷偷地跟随押送父亲的解差,来到长安。

缇萦到了长安,就托人代写了一封信,向朝廷上书,有关部门的官员得到书信后,转交给汉文帝。汉文帝收到书信,听说上书的人是一个乡下小姑娘,就很诧异,连忙叫人打开,只见信中写道:“我叫缇萦,是原来的太仓令淳于意的小女儿,我的父亲做官的时候,廉洁公正,而且还是个好医生,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可是如今他却被人诬陷,要对他实施肉刑。我不但为自己的父亲难过,也为所有遭受肉刑的人伤心。肉刑实在太残酷了,把人健全的身体弄成残疾,而且永远都不能复原。用刑是为了让犯人能够悔过自新,可是遭受肉刑以后,就是犯人想改悔也晚了。皇上为什么要用这种可怕的刑罚呢?我愿意进入宫中,为皇上当牛做马,替我的父亲赎罪。”

汉文帝看完信,不禁感慨万千,心想这样一个娇弱幼小的孩子,竟有如此的胆量和孝心,为了救自己的父亲,冒着性命危险前来上书,真令人钦佩啊!于是立即传下命令,赦免了她的父亲。

第二天,皇上就下了一道诏书:“我听说舜帝的时候,让犯了罪的人穿上有特殊颜色和花纹的服饰,借此来羞辱他们,百姓就不再触犯法令,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秩序稳定。如今我们有非常严厉的刑罚,却不能制止犯罪,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归根结底,就是我的德行浅薄,统治无方,我真的很惭愧啊!所以说,管理方法不正确,不但使国民变得愚昧无知,还容易犯错。《诗经》中曾经说过,‘平易近人的君主,是哺育人民的父母’。可如今人犯了错,我们还没教育他们,就先惩罚,并残害了他们的身体,就算他们想改邪归正,也没有机会了!实在太可怜了!我觉得我们的刑罚过于严重,身体一旦被毁坏,就终生不能复原,这似乎太不讲道德了。我们这样做怎能当好人民的衣食父母呢?我看应当废除肉刑!”经过大臣们仔细商量后,汉文帝正式下令用打板子的方式来代替肉刑。这样一来,天下人就免受肉刑之苦了。

缇萦救父来京上书得到了皇帝的重视,皇帝还因此废除了肉刑。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长安城。很多志士前来向缇萦求婚,缇萦没答应。她和父亲留在长安行医,半年后,淳于意就已经名满京城。缇萦怕倔强的父亲再惹麻烦,就劝父亲和她一起回了老家。回到家乡后,淳于意继续行医,救济民众,直到死去,缇萦也从此失去了音讯。

如今在济南,还有个地方名叫孝女里,传说就是为了纪念缇萦。

同类推荐
  •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讲述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大宋好屠夫

    大宋好屠夫

    《诗与刀》,已签约上传,必不失望。郑智穿越到了北宋水浒世界,变成了那个被鲁提辖三拳打死的镇关西、郑屠户。北宋末年,战乱四起,群雄逐鹿,华夏式微。正是英雄用武之地。水浒情仇,善恶忠奸,且待重新评说。在这文化与经济皆是世界之巅的北宋末年,且看镇关西如何逆袭成一代绝世凶人!
  • 这里曾经是汉朝1

    这里曾经是汉朝1

    秦末时期,天下大乱,以刘邦为代表的草根阶层,于战乱中迅速崛起。与此同时,没落贵族后裔项羽,于绝境奋起,力克群雄,争霸天下。刘邦被封为汉王后,韬光养晦,重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东出关中,与项羽逐鹿天下。一时间,英雄为决胜负,拔剑相向,天下如煮水鼎沸,血流成河,天地黯然无光……
  • 打败这帮古代人

    打败这帮古代人

    和三白穿越到陌生的古代华夏,被命运推着向前,成为了一个战争贩子。“来到这个乱世,挑起战争不是我的本意,但我能怎么办呢?想活,想有尊严的活着,只能争。无关对错,别问为何,只因这片土地早已刻满了罪责!”这是和三白在古代求生争霸的故事,一个不合群被惹急的现代人,这是他的反抗生涯。
  • 大华绝世王爷

    大华绝世王爷

    他是现代特战队长,一次行动的意外跌入山崖,成为了一个经商世家的次子,因为不得宠和经常被欺负,用他的智慧保护了他的娘子和娘亲,他打抱不平,偶遇太子,太子登基,建立现代化特种作战……成了大华朝的异性王爷
热门推荐
  • 流水哗啦啦

    流水哗啦啦

    林海旭拖地的时候在自家的床底下发现了一棵绿色小植物,他爬进去用电筒辨认了半天,那是一棵桃树秧子。林海旭愣住了,愣了会儿,爬出来舀了小半杯水又爬进去,他给那棵小桃树秧子细心地浇了水。袅袅回来的时候,林海旭正站在阳台上望着天空。天不空为何天空?林海旭这样问过袅袅,袅袅横了他一眼,神经病!喂,怎么还没弄饭?又在那儿呆看什么?袅袅先将坤包扔到沙发上,然后将自己扔到沙发上。累死了!这死人客户,从没见过这么精明的。袅袅,你相信奇迹吗?林海旭转过身来,神情严肃。你又怎么啦?
  • 重生之种花记

    重生之种花记

    上辈子她被债主追赶到走投无路,被推土机铲倒、推平、埋了。不想再葬身黄土变作花泥,她这辈子无论如何都不能够,再光出不入挣扎在贫穷线以下了。至于那伙害人不浅的极品亲戚,她要早早地趋吉避凶,跟他们全部划清界线!
  •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心与文字的剑锋狭路相逢,黑暗的夜的光芒泄露,寻觅知音的言语,慰藉夜雨心中的荒凉。直抵心灵的句子,沉寂深邃的情感,令人产生共鸣的散文篇章。
  • 夏商合传(二)

    夏商合传(二)

    《夏商合传》,又名《夏商野史》,是明清时期演义类说史小说。《夏商合传(二)》讲的是夏王崩逝,孔甲续大位。廑王之丧未终,孔甲就开始饮酒食肉,,多选妃妾,朝夕为乐,沉迷于酒色之中,不理政事。孔甲的种种行为造成民心叛离,国运衰微。至夏桀时,商侯日益不满其统治,遂有叛离之意。后来夏朝终被灭,商朝得以建立。
  • 异界禁忌传说

    异界禁忌传说

    他是禁忌的存在....任何传唱的人,杀无赦....那满腔热血少年,如何剑荡异界河山,千年寂寥守候,换来的不过一场落寞,他能冲破世间的枷锁冲出天地么?且看此书为各位带来一个全新的异界之行。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爱在彼岸,适逢花开

    爱在彼岸,适逢花开

    爱情从来不说谎,你爱着我,我爱着你,哪怕为此付出了生命。
  • 红楼之黛色倾城

    红楼之黛色倾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颜清泪尽,泪水是流不断的清溪自悠悠。黛色亦倾城,黛色是画不完的春山空隐隐。百花香残尽,傲世的情怀只在风雨之中凭人冷语。琴声落寞无,迟开的香蕊恰似一纸素怨无人解读。当无暇美玉被泪水洗净,那晶莹的黛色足以让人魂牵梦萦。当绝世红颜历经风雨洗礼,那苍白的面容依然是绝代风华。无依无靠的孤女,偏偏才华横溢,寂寞空灵。当她轻灵的目光对上那霸气的一瞥,一生的命运就此转折。他是呼风唤雨的草原霸主,在蓦然回眸之中,瞥见那一抹黛色,从此心中最温柔的那一角便被触动。他是被家族排挤在外的富家公子,却因为她的一首诗词而奋发图强。从此后独霸江南商场,亦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然,红颜命薄。风刀霜剑的凌厉,那较弱的花朵儿又怎能抵过?山河碎,红颜泣,黛色倾城亦倾国。——*——*——*——*——*——*——*——各位亲亲宝贝们,此是珠珠的又一篇红楼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别忘了收藏+票票+留言=珠珠码字的动力。珠珠精舍QQ群21056754(已满),抱歉!明珠花园QQ群2004553,新开的群,大片沙发都空着,大家可以放心的加。明言珠语&文文推荐:沧海明珠自己的46万字红楼公众文《宝黛情长》沧海明珠自己的60万字红楼V文《红楼惊梦之黛灵》全文订阅要13.5元沧海明珠自己的已经完结清穿V文《怡情绝恋》全文订阅只需3.0元感谢一直支持珠珠的亲们。——————————————————————————————————珠珠的另一篇红楼新文:《红楼惊梦之云殇》此文从玄幻处落笔,绘大清王朝一幅酣畅淋漓的写意画卷,爱恨情仇,生杀予夺,看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黛玉湘云情归何处。——————另外,给亲们推荐一下好友瑾瑜的红楼新文:《一梦潇湘冷清秋》:(非常值得期待哦,亲们赶紧收藏去吧!)此文本权所有,属于作者本人,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后果自负。
  • 重生之名门宠妻

    重生之名门宠妻

    她是沈家千金,医学奇才,前世,胞妹与未婚夫勾搭,害她死于非命。重生,回到十年前,她发誓,要活出不一样的人生,让对不起她的人生不如死,想死不能。他是岑家最强大的人,是敌人口中的岑阎王,是少女心中的完美情人,冷血无情的活了好多年,直到遇到她。幸运被她所救,他发誓,今生今世,他的财富,他的地位,包括他的性命都是她的,他要努力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想看解恨的,报仇的,男女强双打的,宠得不像话的,请入坑,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