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9200000006

第6章

青楼女子

郭凤巢上了轮船。在开船的瞬间,他深深后悔了,这样一走了之,回不回得来?他心中茫然。他知道父亲的性格,父亲既然做出这个决定,他就会坚持到底。上了船,自己就得放弃一切想法,听从父亲的安排,先和郑惠照结婚。

真是对不住!他在心中对李浣倩说。

船还泊在码头,但他已经无法回到码头。四个保镖围着他,直至将他送进仁记巷。这四人全是苏北人,是父亲从闸北镖局请来护送侨批,保卫批局安全的。他们能听懂一点潮州话,平时偶尔也会护送小火轮运钱到潮汕老家。其中一个大高个,郭凤巢有些面熟。想着海路漫长,他有意请这人下船去给李浣倩送信,不必跟着去潮汕。这样大架势,没有必要吧?他把意思一说,那人断然拒绝:“三少爷!鉴四爷让我们四人把少爷安全送到仁记巷,小的如何敢违命?请少爷歇息。海上不安生,风浪大,一路还请小心,小的不敢大意。”

不觉船已驶出港湾,防波堤已经看不见了,郭凤巢心灰意冷,顿觉海风袭人,步回舱里。

1885年秋天的上海,义和团小刀会虽未成气候,但从四面八方传来的消息,足以令洋人教众人心惶惶。《申报》上这一类的大小新闻,好像也多了起来。时有洋人教徒,在大教堂附近失踪,几日后被义和团抛尸街上繁华地段。义和团并非仅是暗杀,有时公然发起事端,当街杀人越货。圣约翰大学是教会大学,也是义和团的目标,喜欢说英语的李浣倩,真是令人担心!

郭凤巢想起那年将她从青楼艺苑赎出,信臣爷知道后将他召到老家老屋,甫一见面,郭信臣不容分说,让他跪在祖宗神位之前:“你做的事,一五一十,自己向祖宗说,求得饶恕!”他踱出厅门瞬间,回头瞥了有些惶惑的连淑发一眼,那眼神复杂至极,连淑发深知其意。

信臣向来不怒而威,这神情她太熟悉了。严父慈母,他们各自担当了家庭中的重要角色。

这十五年间,连淑发又为郭信臣生育了九个男丁。郭信臣家族如今一共有十五个男丁。长子郭应木年逾二十六岁,最小的十五子刚过周岁生日。连淑发自1885年嫁入郭家,迄今二十五个年头大部分时间都在生育。孩子们都知道体恤母亲的辛苦,个个行孝,无以复加。

她体恤儿子的心情。在众多儿子中,丈夫是把老三作为继承人来培养的。老大应木从小出国,在英国剑桥修完博士,任职花旗银行,聚少离多。二子郭应水身体孱弱。三子正可担当。

这事在别人那儿,另当别论,而在三子这儿,却是不容。诗礼传家,贵胄大院,岂容此种宵小之所为。淑发知凤巢酿了大错,又可怜这个承担负重的儿子。他生性温良,少时见哺乳中的小弟弟咬母亲乳房,便会心疼,揉着母亲乳头,口里发出“痛啊痛啊”的声音,似在安抚母亲,又在嗔怪小弟弟。令淑发唏嘘不已。

她走过去,把长大成人,已经十八岁儿子的脑袋,抱在怀中,紧紧贴在她无比硕大的胸前,轻声说:“起身吧!去书房,好好跟父亲说说,没多大的事。”

凤巢抱住母亲的腿,隔着裙裾,轻轻却用力地咬住。淑发屈身拍拍凤巢肩头,遂到佛堂去。

汾阳世家

汾阳世家后库,西边门楼延出一座四点金,这是光绪十年(1884年),郭氏家族目睹鸦片战争惨败,为防盗匪,特意建造的一座暗堡。从空中看,它一览无余。可那时并无航拍。从地面上平视,它隐匿于迷宫一般的后库中,后库复杂有意反常规的迷宫构造,使它很难被人发现。

这后来被称为“禁屋”的地方,因为一部被称为“尽览潮汕文化,重塑潮汕人形象”的长篇小说《铜钵盂》而声名远播。禁屋,因这部书展现于世,它隐藏了一个多世纪的故事,开始了它对自身的讲述。

郭凤巢从上海回来,先到厅堂向祖宗请罪,之后,便被关进这座有前后花园,有深水井,有三进天井四个厅堂的深宅大院。他在这里,至少将度过一段相当漫长的岁月。

禁屋终日大门紧闭,虽无人看守,但郭凤巢若想要出逃,却是要颇费周章的。

郭信臣明确告诉凤巢,他必须在禁屋中至少生活两年以上,完成两件人生大事。其一,与郑家老大郑奕江女儿郑惠照完婚。其二,至少诞下一子,而后方可迎娶李浣倩为妾。

住进禁屋,并且禁足,这是郭氏家族对郭凤巢有伤风化行为的严诫。子不肖,父之过。作为父亲,郭信臣必须思过严守。对此,郭信臣无话可说。他告诫儿子,珍视禁屋岁月,重拾四书五经,先从《弟子规》《三字经》读起,学后可知如何为人父。

郭凤巢觉得一切都过于荒唐,令人不可思议!北京的“五四运动”,烈火正烧向全国,而自己家族却上演了这荒唐的一幕。他千百次地想逃回上海,也做一回五四青年,和李浣倩私奔,争自由,保卫爱情。这些念头又像洪水猛兽一般,把自己吓了一次又一次。他明白,那是小说里的事,与自己的生活无关。

只是思念、担忧李浣倩,一种无法交代,临阵逃跑的耻辱,无时无刻不在咬噬着他。父亲当着族长郭向笙向他宣布那两个决定时,他的心就已经死了。

让已死的心,再活起来,只有拜禁屋所赐了。

在禁屋中,他每天能读到一周前的《申报》和两日前在汕头出版的《星岛日报》《岭东国民日报》,却天天有“五四运动”如火如荼的消息,郭凤巢反倒平静了。

有半个世纪历史的禁屋,诫勉过大大小小几代人,视过错大小、性质决定期限长短和自由度。每日三更读经、史、子、集,却是雷打不动的规矩,每日三百字楷书亦为学习之标准。若是因错误、罪过入禁屋,则每天必须写一篇不少于百字的反省书。这规制已经延续了几百年,在仁卿父祖一代,才以禁屋固定下来,成为家族日日可见的诫勉象征。

郭信臣一脉,郭凤巢是第二个住进禁屋的,而且住得最久。他也是最后一个住禁屋的人。民国初年,禁屋变体为新学,从上海请来两位留过洋的先生,教郭氏子女习文绘画,学习外语,主要学英语和德语。

第一位入住禁屋的人,是现族长郭向笙,因参加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失败后,他逃过清廷追捕,在外流亡多年,后潜回老家铜钵盂。当时的族长曾在家族中议决,送官府以自首惩处,但因族中多位元老作保,言郭向笙此次回老家,冒着被官府捕杀的危险,皆为老父奔丧而来,证明以孝行践行自新,可免去送官府,由家族诫勉即可。族长令其在为父丁忧三年届满后,即入新建不久的禁屋,自行反省诫勉。郭向笙在禁屋中住了一年零八个月。因突发倭寇袭击潮汕挑起事端,郭向笙自告奋勇,领民团灭倭,大获全胜,受官衙嘉许,趁机洗白身份,走到了阳光下,在潮汕传为佳话。

六礼·庙见

自从郭凤巢入住禁屋,郭信臣吩咐家丁们严加看守,不能让凤巢离开一步。三天后是郭郑双方择下的吉日,郭家将迎娶郑惠照为新娘。婚礼将严格按潮汕古例,依唐朝恪守至今的“六礼”旧俗办理。其规制有:提亲、合婚、定亲、行聘、请期、迎亲(包括“庙见”)。这个过程,照旧例起码要有半年时间,现只好赶紧处办。尽管如此,郭郑两家一点都不想马虎。

于郭家而言,长子应木,去国漂流未归;二子应水体弱,尚不宜婚娶;三子凤巢,引凤入巢,正当其时。即使因李浣倩而生枝节,此婚配又非凤巢所愿,郭家也断不能失信于人,二十年前的口诺,如契约文书一般重若千钧,绝无反悔的道理。

自那年苇席相亲之后,郭家每年岁末,照例有至少一至二艘火轮运载龙银的生意,交由郑家码头办理。除此之外,潮汕、上海生意银钱,来往货运,几乎全由郑家承办。

十五年间,郭信臣和郑奕江见不上几回,两家也未再提嫁娶之事。那年那月那日之后的十五周年那天,郭信臣竟鬼使神差从上海提前赶到铜钵盂。似有何心事,却又并不明朗。究有何事?

那天早晨,他早早起床,却又坐立不安。心烦意躁,似觉有大事发生,又不明就里,心中愈发烦闷。

他独自走出仁记巷。

碉楼在风中。

孤独的风和潮汕平原上孤零零的碉楼一起,使他心情无比复杂,怅惘地遥望着那些散落在广袤的原野和丘陵中的河流。海边湿地辽阔广袤,无边的三角咸草和茂密的菖蒲,从海边铺天盖地扑来,翻滚的绿色像波浪般涌来。金色的云朵在早晨澄澈的天空中,不断地洇染着、变幻着自身的颜色,金红、淡粉、浅紫,像棉絮一般,飘忽着一些血痕似的烟雾。郭信臣心情忽然就布满浅淡的忧伤。

他很少有这种闲情,很少独自到旷野中来。世上许是没有一个男人,在刚刚四十岁的年纪,已是十五个孩子的父亲。他的心灵深处,常让一种强旺的生命野心折磨得鲜血淋漓。他常常问自己,这究竟是上天的安排,还是自己对命数的抗拒?他怜惜的女人无数,惟独对淑发有一种崇拜,像对神一般。她为他,亦为儿女们,流了太多的血,像天空早晨洇过的血痕,遍布“仁记巷”所及的地方。那无边湿地上蓬勃的生物,攀附的无数枝条上一颗又一颗欲滴的露珠,都在晶莹着一种牵系往生今世的感恩。那是天空赠予淑发的礼物。

这天晨起,郭信臣无端地就浮想联翩,这个忧郁然而不失武勇的男人,在这个早晨,和远离铜钵盂“仁记巷”那个叫烟桥的地方,不期而遇了。

十五年前的今日,是苇席相亲的日子。郭信臣终于想起了。

照例于上午九时入书房读书,或用毛笔誊写《朱子家训》《颜氏家训》,近年书坊流传《曾文正公家书》,郭信臣已经誊写了不知多少遍。有的装订成册页,便有人来索取并随附润笔。有的送师友熟人,而求者络绎不绝,连郑孝胥、康有为都托人来求。

在潮汕、上海等地,有人专卖信臣墨宝,成了一门生意。

郭信臣的书法,其时与前清进士范家驹一起被称为“潮汕双笔”。

今日进得书房,书童已研好烟墨,郭信臣提笔在砚台上抹了抹笔头,正想挥笔,却在半空中停住。

他将笔置于笔架,顺手拿过那枚镌有“宝银图书”的印章。

这是一枚亚洲犀角印章。他十六岁迎娶连淑发时,新婚前夜,父亲郭仁卿把他叫到跟前,拿出这枚印章,赠予他,希望他与书有缘。

印章过于老旧,起码有百年以上。定然藏有许多故事。父亲说日后会一一细说,并立下规矩,要求他每日必誊写五百字以上楷书。他一一照办。

几十年了,即便人在孤旅,客宿外乡,信臣也未敢忘记。有几年他随乡人去东印度、缅甸、云南做鸦片掮客的客头,几卷《朱子释注》、风水书《水经注》,几管笔墨,也常置行囊中。这枚“宝银图书”印章,更为贴身之物。

信臣摩挲着印章,却心烦意乱。十五年前,他和郑老大曾约定,十五年后的今日,郑老大将亲临郭家定亲,共订“庙见”吉日,郭郑结姻。

信臣等着郑奕江光临,却又心存一丝侥幸,或许郑奕江早已将此事忘记。十五年间,从未见他提起。信臣心想:一介草莽,也许仅为一时之念,未必当真。想着便有些释怀。

前些天,郭信臣始知凤巢与李浣倩已暗结珠胎,凤巢来电恳请父亲让他俩近日完婚。

信臣大为恼怒!心里记着苇席相亲之事,也幻想着郑奕江自毁口约。

中午时分,忽报郑家大人到。

长久的密约

郑奕江看来气力大不如前,说话声气弱了许多,但气势不减。十五年过去了,今日他不请自来,履约来了!进到天井,还未见信臣,便先声夺人,高举双手,抱拳作揖,高声喊:“鉴四爷,郑奕江有扰了!”一个箭步便到了后厅,信臣正好迎了出来。

门外花园里,密密匝匝挤着一些人物,各种聘礼堆放如山。信臣一时眼花,竟有又遇吃大户的幻觉。

“四爷,兄弟我把聘礼送来了!就等着听仁兄的主意,择个吉日,把婚事办了!我看就在下月吧,先生看过时日了。就这样吧!”

看来轮不到信臣说话哪!信臣有些激气,笑了笑:“郑先生,是郭家嫁女,还是郑家娶媳?”

郑奕江愣住,一时不知其意,只是嘴里一个劲地“哦哦哦”。待到明白过来,他便自嘲地干笑:“彼此彼此,兄弟还分彼此么!”

郭信臣觉着刚才言重,便道:“容小弟我这两日请先生,择个吉日。这些,本是小弟我分内之事。郑先生就免费心了。”

在郭信臣看来,与郑先生议事,三言两语,干净利落即可。这桩婚事,就按潮汕古训“嫁女要嫁大门楼,娶妻要娶都粪(垃圾)头”,聊以自慰罢了。好在郑惠照进了郭家,得服从郭家礼制调教。

郑奕江甘拜下风。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一直等待了十五年的心愿,眼看就要达成。一切可以不信,但潮汕人的口诺,重于千金,他可以放心地睡安稳觉了。他最钟爱的女儿,终于有了殷实的寄托。郑奕江终于结结实实赢了一回!他与郭信臣的想法一样。对郭信臣,三言两语足矣。

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郑奕江以为,今晚可以回去补补十五年的困觉了。

多年以后,郑奕江反观自己的一生,他反复问自己,千方百计不顾一切地要和郭家攀亲,究竟为了什么?十五年的密约,十五年的信守,十五年的期许。究竟何为?

郑奕江卒于何时,已无人关心,亦不可考。据郑惠照言,她爸爸至死都以与郭家联姻为荣。

郑惠照终于嫁入郭家,而在短暂的安宁之后,不得不隐入尼姑庵,土改后又被划为地主婆,“文革”时被遣散回久违的仁记巷,在年逾古稀时,她又回到十八岁时的老屋,再见已另有妻儿的地主分子郭凤巢。

然而,郑奕江已无知觉。那个率性的码头老大。

祖母·明清佛物

如果郑奕江死得早,他了无遗憾。如果他能活着看到女儿郑惠照的一生,这位粗豪的码头老大,将会怎样?痛心疾首吗?心安理得吗?有谁知道。

按说,郑老大攀附郭家,一定不是因为金钱,他统揽潮汕三江码头,海上运输,富可敌国。他看中郭氏家族什么?是什么吸引了他?

富而不贵,既土又豪,绅而不优,开而不明。这是郑奕江的心病。他希图斯文而无望,便期望攀附郭氏之文脉流长,改变郑家恶霸的公众形象。

清楚地看明白郑惠照一生的人,不是别人,一定是我——她的孙子,一个叫郭小东的人,一个曾经在童年和她一起生活,少年时擦肩而过,同时与她生命告别的人。

我是如此真切地体恤这位来自旧时代,却从未理会过新时代的女性。她最终为新时代所弃置。

她仿佛生来就是独立的,傲世的。她无视一切的幸福与不幸。她甚至无法选择自己的爱情。她在少不更事还是一个六岁的女孩时,便于冥冥中,与另一个同样身不由己的三岁男孩定了终身。没有人预先告知她,或他。他们理所当然地从未谋面。她只知道,他是一个见过大世界,去过大上海读书的现代青年。

十五年之后,她突然被告知,要将嫁与一个小他三岁的十八岁男孩。她的命运,在六岁时就已拜赐于一个三岁男孩的前定。

她就是我的祖母。

许多年了,我年年去她的墓地。她与我的父亲葬在一起。伫立在她的墓前,我很怀念她,她的孤独和淡淡的无奈的乖戾。她的一生,始终是被忽略的,而她是一个何等清高自尊自贵的人啊!

她永远不被理解,也永远地远离尘世的一切。

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有一天父亲去码头,接回来一位清瘦得很雅致的女人,说是我的祖母。我表现得很向往,她实在是一个很美丽很脱俗的女人。

可能她的生活,不太合适住在机关,父亲便在附近的青林乡三奇巷,租了一套下山虎。

每天三更刚过,她便起来诵经。我在梦中醒来,静静地看着她。

东厢房是她的佛堂,她不让他人进入。阁楼里堆满经书、观音塑像、书画等,还有许多大小不等的佛像。“文革”抄家时,装走了整整一卡车。

后来才知道,她剃度的庵堂,让人民政府取缔了,她无家可归。铜钵盂是回不去的,郑家码头败落了。庵堂住持圆寂之后,她毫不费力地找到失散多年的儿子。她一直知道并关注着儿子的行踪。

这一卡车的佛物,是住持的赠予。她二十五岁入庵,五十二岁离开庵堂,做了二十七年的尼姑。

那一卡车佛物,“文革”中让红卫兵抄走了,后来不知所终。我们也从未企图去寻找它们的踪迹,尽管它们价值连城,都是明清两代的文物。

同类推荐
  • 2017中国年度作品·中篇小说

    2017中国年度作品·中篇小说

    张悦然、陈仓、叶舟、孙频等10位作家的10部作品,或呈现主人公在路上马不停蹄的角色转换,或以艺术为基调的人生如何在现实中以激烈的打斗升华,或在姐妹行走的不同道路上再现记忆与现实的创伤,或聚焦当下,或回眸过往,叙述手法多样,故事精彩纷呈,在反映生活和刻画人性上呈现中篇小说的特质,展示出特有的优良品质。本书由小说界选家精心编选,视域广阔,旨在全景呈现2017年度中篇小说的创作实绩。
  • 京西胭脂铺

    京西胭脂铺

    晁子轩扑进了院门。他的腿脚有点不方便,拄着拐棍,右手的纸扇忘了扇,身上的短袖绸衫湿透了,额头上的汗如线串着的珍珠一般,直往下淌。他的前脚刚刚迈进门槛,颤抖的声音就喊了出来。
  • 契诃夫作品集:短篇小说·幽默小品

    契诃夫作品集:短篇小说·幽默小品

    本书是一本契诃夫早期短篇小说和幽默小品选集,译自1974-1983年莫斯科出版的《契诃夫作品和书信全集》第二卷《短篇小说幽默小品(1883-1884年)》。本书共有长短不一(从几十个字到上千字)的作品131篇。在契诃夫的早期创作中,幽默小品(包括诙谐、讽刺、嘲笑、批评揭露等“杂文”以及所谓“滑稽故事”等)占有很大的分量。不少作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随着作者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包括语言文字上)日趋成熟,作品的语言(特别是各色“杂文”的语言)有很大的进步:有的作品虽隐晦曲折,但言必有中;有的作品语言机智幽默,但直言不讳,以至酣畅淋漓。
  • 我的第一个团小组长

    我的第一个团小组长

    我还年轻的那时候,似乎谁都有自己特别崇敬的人物。我最崇敬的人,是我的第一个团小组长。说来也算是缘分。我和我的团小组长,恰巧是同年同月生,又在同一个时候,同一个地点,参加了革命。那是一个火热的年代、沸腾的年代。从北方到南方,从茫茫苍苍的西北高原,到浪涛奔涌的黄河长江,整个中国都燃烧在火一样的激情里。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已经胜利渡江,大半个中国都已解放。中国人民正意气风发,准备迎接新中国的光荣诞生。我和我的第一个团小组长,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来到华东支前司令部所属的B市直属粮站工作的。B市地处淮河中游,是津浦铁路的咽喉要道,淮河上的运输枢纽。
  • 老宅凶案频发背后:猫眼

    老宅凶案频发背后:猫眼

    童年和雨儿是一对情侣,他们决定离开生活了多年的小城,搬往童家的上海老宅。房子黑暗阴沉,已空置多年,每扇门上都反装着猫眼,显得陈腐而诡异。雨儿在梦中得到一串猫眼项链,醒来后发现项链正在手中。此间凶案频发,死者均为年轻独居女子,凶手极其冷血残忍,作案手法竟与六十六年前的连环命案完全相同……案件逐渐直指童家老宅,以及那串神秘的猫眼项链。
热门推荐
  • 我的108座试炼场

    我的108座试炼场

    战场上,以一敌万。叶安提枪刺击,枪法绝代,击杀百人,长枪崩毁。众人大笑:你没枪了!叶安辩解:我其实是剑客!随手抢一长剑,剑法超凡,击杀百人,长剑断折。众人又笑:剑也断了!叶安辩解:我还是个杀手!断剑做匕首,刺击如虹,又杀百人,匕首碎裂。众人长啸:“匕首也没了!”叶安抛开匕首,摆出拳架:不得不出拳了!拳杀、掌击、刀劈……众人崩溃:你有什么不会的?叶安想了半晌:五指山试炼场、剑湖试炼场、恶灵试炼场……闯了108个地狱试炼场,我还有什么不会的?思索半天,他只能憋屈惭愧:我……大概不会死?众人惊悸而亡。
  • 反派修炼日常

    反派修炼日常

    这是一个有关穿越女一步步走上反派之路的故事
  • 缔造商业奇迹的经营智慧书

    缔造商业奇迹的经营智慧书

    本书是对世界级管理大师和企业家经营理念及成功经营故事的整合与浓缩,从经营战略、经营决策、领导力、企业文化、聚才用人、危机应对、资本运筹、竞争谋略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世界级强势企业的经营精髓和实践精华,辅以凝练深入的“智慧点拨”和操作性极强的“行动指导”,分析得失成败,总结计策谋略,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借鉴和参考。每章之末又特别编排了类似全景概览的“领衔思想”部分,为读者提供对照的理论索引,使读者能够更清晰透彻地领悟经营思想。
  • 懒倦焚香

    懒倦焚香

    小镇女孩浅瑟在一个夜晚看见了不该看见的东西,然后她的身体越来越差,直到有一天一群奇怪的人找上门来了。。。。。。
  • HP之君如初见

    HP之君如初见

    当詹姆·波特有了一个双胞胎妹妹,命运的齿轮又将如何运转?世人皆知,波特家小女儿天资聪颖,却因意外魔力尽废,成了哑炮;世人皆知,波特夫妇伤心欲绝,为了移情,收了一个和女儿十分相似的巫师男孩作为养子;世人皆知,波特家两个儿子天赋异禀,却顽劣不堪,让人头疼。世人皆知的,都是假的。波特家小女儿没有变成哑炮,而是因为想要跟着哥哥笑傲学校,所以才通过父母的帮助以养子的假身份进入霍格沃茨,所以,波特家的两个顽劣的儿子其实是龙凤双胞胎。波特兄妹进入了学校,在这里收获了知心的朋友,却不幸地错信了一个该死的叛徒,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多年以后,那对曾经耀眼的双胞胎已经阴阳两隔,那个曾经任性的“男孩”已经一夜成长,那些曾经要好的朋友们已经分道扬镳。时光荏苒,世事变迁。但是当我回头时,能否看到你,带着淡淡的笑容,如那时初见一般,对我说一句“当然,请”呢?我希望,时光荏苒,君如初见。P.S.作者文笔多变,大多时候都比较正常,不喜勿喷。作者是HP忠实粉丝,所以除了男主线基本不会动别的内容。当然,蝴蝶效应不算。作者是狮院粉,不会黑蛇院,但是也不会洗白。
  • 天鹅

    天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绝世双姝:庶女娇妃太妖娆

    绝世双姝:庶女娇妃太妖娆

    前世她嫁为人妇,却是为她人作嫁衣裳。今生她再次睁眼,誓要活出另一番精彩。护至亲,惩贼人,虐遍负她害她之人。可她的日子过得这样匆忙,世子爷你就不要来凑热闹了,她这辈子不嫁给姓杨的!某爷:我娘和离了。某女:……好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孤狼和猫咪

    孤狼和猫咪

    她是万物神女,一个猫神。红蓝瞳孔,头上顶着两个猫耳朵,可爱极了!他是狼族王爷!两人相遇。多年后,一个小团子问:“娘亲,为什么我明明是狼,却可以变成猫?”“宝贝,妈咪也不知道!可能因为你爹是狼,娘亲是猫咪,你是杂种。。。”小团子哭着跑了。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师父,为了部落

    师父,为了部落

    秦格格刚上游戏,副族长就发来了消息:“闺女,族长找你,家族地图忠义堂。”一听地点,秦格格一抖,这个家族拜族长为师之后,忠义堂就成了她的噩梦。想起那些个被教训禁闭的日子,秦格格满脸忧愁地打字问:“呃,师傅找我干什么?”副族长发来一记阴暗的“杀人偿命” 的表情“啊?”秦格格吓一跳,还没等问个明白,提示框突然弹了出来:族长白晨召见格格撞豆腐,是否前往?秦格格预感不祥,每次只要她犯错,师傅大人就会用令牌召她,并且全家族的人都看得到,她正犹豫要不要去时,私聊框又闪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