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9400000015

第15章 我的作家老师

新文学作家中没做过老师的少。

胡适被蔡元培校长聘请到北大,教授中国哲学史。年方27岁的教授胡博士,人年轻,思想新锐,原来中国哲学史都是从三皇五帝讲起,这位留美的胡博士却另有体系,他从《诗经》讲起,他认为《诗经》里那些训世诗的作者们是真正的思想家,这种讲法震动了北大。就有老教师拿了胡适的讲义《中国哲学史大纲》嘲笑说,哲学史本来就是哲学的大纲,哲学史大纲,岂不是成了大纲的大纲了?课堂上坐着的北大学子也都不是省油的灯,比如顾颉刚,后来在他的《古史辨》序中就说到胡适这一改给他们一班人“充满着三皇五帝的脑筋骤然作了一个重大的打击,骇得一堂中舌挢不能下。”但是听了几堂课,顾颉刚渐渐感到,这年轻教师虽然书读得没有老教师多,但“在裁断上足以自立”。他又拉了外系同学傅斯年——当时学生中的翘楚、日后也是新文化界重量级人物——去听课,结论也是一样。于是胡适在北大讲坛上算是立住了。后来讲义印成书也是颇为轰动的。就像蔡元培评介中常常出现的“从前所没有的”、“从前所不注意的”,这本书无疑是新文化运动中开风气之作、划时代之作。而且该书用白话文写作,并用了新式标点符号——从内容到形式,里外三新。可想而知这本书在当时是多么“炫”。风度翩翩的胡博士,着西装,打领结,活跃在学术圈中,一笑像个花脸猫(张爱玲的妈曾对胡适有这样的描述),魅力十足。

胡适做导师强于当作家。他的作家名号,主要得自《尝试集》。这本新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诗集,占了“第一本”的先机,在文学史上非常有名,读中文系的人都记得“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的诗作,哪有诗味儿?胡适是杜威的学生,讲实证主义,叫做“大胆怀疑,小心求证”,“无一字无来历”,学者的冷静与作家的热烈毕竟矛盾。

这一重矛盾鲁迅也深有体会。他与许广平商量未来生活时,也还颇为踌躇。相比胡适,鲁迅创作、教书做学问,两方面都做得好。1929年他回北平探母,见了一些老友新朋、学者教授,在给夫人许广平的信中,他很自负地写道:“我自从到此以后,综计各种感受,似乎我与新文学和旧学问各方面,凡我所着手的,便给别人一种威吓”,“所以所得到的非攻击便是‘敬而远之’。这种情形,使我更加大胆阔步,然而也使我不复专于一业……”干什么成什么,让一般庸人羡慕、嫉妒、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虽有道听途说的陈西滢的“抄袭”之诬陷和莫名其妙的苏雪林之谩骂,终不能遮蔽其光辉。而他在北大、女师大教书,常常是黑压压坐满了人,外系、外校学生也来旁听、偷听;他离开厦门大学,当即就有好几个学生跟着他转学。许广平当年给老师写的第一封信,开头就有这样的句子:“现在写信给你的,是一个受了你快要两年的教训,是每星期翘盼着听讲《小说史略》的,是当你授课时每每忘形地直率地凭其相同的刚决的言语,好发言的一个小学生……”

据许广平一些回忆,鲁迅当老师的“范儿”属于“酷”那一类。夹个包袱皮,内藏讲义,非常守时,铃声响过,上来就讲,从不点名。货真价实的学问,用不着插科打诨,而对于人生世态的剖析处处闪现睿智光芒,所谓幽默,绝对是智慧绰绰有余的产物——中国不乏所谓“幽默作家”,比起并不提倡幽默的鲁迅,那真是高下立判。读过鲁迅杂文的人不难想见,课堂上学子们如何随着老师的讲述起伏着情绪而时常爆堂大笑。这时,他自己却不笑,偶尔,被青年学子热情洋溢的笑声感染,他才难得破颜一笑,严峻的脸瞬间焕发出披诚相对的笑容。

鲁迅也不是装酷不笑,人到中年毕竟城府深,更何况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让他操心又不顺心……哪像青年学生少见多怪、毛丫头动不动就傻笑一气。比如,据偷听他讲课的张友鸾回忆,鲁迅讲武侠小说,说他小时候在南方,读到小说里描写侠客们飞檐走壁,就很羡慕神往;等他来到北方一看,房檐也不高,房顶平平的,人们在上面晒煤球、晾衣被,走来走去的,连他也能上去跑,学生就笑。他讲旧小说的缺点,正赶上从衣服口袋里掏一条手帕抹汗,看见手帕上有星星点点的破洞,就名士风度地扬了扬,示意同样有“缺点”,于是学生又笑……

老师的魅力太大,女学生后来就爱上了,这样的“佳话”在新文学作家中还是颇多的。师生恋的易发生,是因为老师地位天然令人崇拜。不过沈从文与张兆和的师生恋,却又不同。沈从文妙笔生花,满腹锦绣文章,在课堂上却毫无风采,又紧张,第一堂课憋了半天讲不出一个字。讲也是期期艾艾、吃吃讷讷地讲,当然吸引不了女学生。好在胡适帮他,说他半天讲不出话,学生还是静静的,没把他轰走,说明还是对这个作家老师有期待。又对张兆和说,沈从文,挺不错呀。于是乎,一保住了沈从文的“教席”,二成全了他的恋爱。

女生爱老师,男学生则成为老师的追随者。现代文学作家圈子,有一些就是围绕老师形成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鲁迅周围的几个文学团体。据说他们提到鲁迅,都是“导师”如何,让圈子外某些人听了直撇嘴,觉得他们的崇拜心理很不现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像鲁迅与胡适,对当时的青年都有精神引领的作用,也堪称导师。虽然两人“道”不大相同。鲁迅要青年走到十字街头、直面人生,胡适要青年“踱进实验室”,“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孰是孰非,且不论,但他们都有自己的清晰的人生主张。

也有自己还“惑”着的老师,给学生们上课,就很有意思。徐志摩当时对国家现状不满、失望,他提出中国有三种病症——混乱,变态,一切标准颠倒。他开出了自己的“药方”:他主张打破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界限,打破江浙人和北方人的界限,实行“尽量的通婚”,改造民族,使“将来的青年男女一定可以兼有士民和农民的特长,体力和智力得到均平的发展”。他给学生上课时,也宣讲过这种乌托邦思想。他还恳切地要求女生毕业后去嫁农民,让江浙学生找北方人谈婚论嫁,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他的学生赵家璧直率地问他可是当真,诗人只好回到现实,说:这不过是我的“理想国”而矣。

不过徐志摩作为一名教授英国文学课的老师还是非常棒的。他进课堂,总是将隐藏在长袍袖底的烟蒂偷偷吸了最后一口,向门角一丢,开讲。诗人的热情,赤子之心肠,丝毫没有教授架子,江浙普通话夹着流利的英语,一会儿朗诵济慈的《云雀》,一会儿分析讲解,蓬勃的生气,活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广泛的兴趣,感染熏陶着学生们。他带学生去看画展,鼓励听西洋古典音乐,有一次还应学生们请求,在校园古墓前上课。他靠着一棵古槐树,学生们分坐两旁石条凳上,头顶满树绿叶,耳畔小鸟啁啾,徐志摩给学生们念赫德生的《绿色大厦》、《鸟与人》……

从20年代到40年代,作家们当老师半多是为了解决生计,写作不足以养家糊口,虽然教育当局也每每“欠薪”。像鲁迅那样最终放弃教授学问而以笔为生,终是少数。而且北京时期鲁迅也是几处兼课,去厦门大学教书也有经济上的考虑——爱国侨领陈嘉庚创办的厦大给教授的工资在当时大学中是很高的了。而抗战时,偌大北中国摆不下一张课桌,南迁南迁,西南联大的教师们——那是全中国的斯文所在——也已经是穷得替人写字、刻章、充幕僚的都有,还有教授夫人替人打毛衣、焙制小点心当街售卖以补贴家用,即便如此,弦歌不辍。再后来,更有朱自清教授饿死,闻一多教授惨死……不仅穷,政治因素也越来越多地影响了教师这个行业了……

同类推荐
  •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京华学术文库)

    语言与存在:探寻新诗之根(京华学术文库)

    本书主要围绕“语言”和“存在”两个层面展开讨论。书中,著者将“语言”和“存在”这两个不可分隔、相互依存的范畴称为新诗之“根”,并以之作为透视新诗诸种问题的切入点:在分析新诗语言时隐含对现代人生存状况、文化处境的关切,在探讨新诗的存在主题时多从语言层面入手。这样的思路集中体现在前二辑论文中,分别着眼于新诗语言及相关问题的总体论述,和诗人个体、诗歌文本的具体剖析。
  • 郁达夫散文:一个人在途上

    郁达夫散文:一个人在途上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我们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他个人的生活轨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本书收录了郁达夫创作的《归航》《还乡记》《故都的秋》《怀鲁迅》等诸多散文名篇。通过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我们将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郁达夫。
  • 寻找幸福的天堂(上)

    寻找幸福的天堂(上)

    “初夏的黄昏正是萤火虫的春天,夜色渐渐苏醒唤醒了又一群新的生命,月光朦胧,若隐若现的弯弯的月牙,它走我也走。我的脚步踏过小草们的头顶,惊起一群正在专心舞蹈的小小萤火虫,它们萦绕在我的身旁,对于我的到来,它们似乎更加的欢快了,我低着头专注的望着它们。
  • 别样的色彩

    别样的色彩

    一些帕慕克自称“小说无法表达”的想法、影像和片断,成就这部《别样的色彩》,他的第一部“碎片式组合集”。
  • 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本书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出版后,迅速成为美国和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畅销书之一,被翻译为二十多种文字。书中以寓言故事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天空,多个角度展现和分析了化学农药的危害。这部作品不仅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而且文字优美细腻,充溢着敬畏自然与生命的人文情怀。 作者带病写完本书,两年后告别人世。
热门推荐
  • 大龄剩女的奶狗时代

    大龄剩女的奶狗时代

    白洛洛十八岁的时候,肯定没有想到,自己二十八还在单身。其实白洛洛长得挺好的,不说肤白貌美大长腿,但是却给人感觉很舒服自然的那种美。她的身材匀称,163cm的个,100斤重,不过肉都没有长在胸部和屁股上,而是一些看不见的地方。鹅蛋脸,脸上没有多余的赘肉,双眼皮大眼睛,这些年体重变过,皮肤变过,就是这眼睛没有变。有人说,一个人的衰老是看眼睛的,但是白洛洛的眼神一直都那么清澈,除了生理年纪摆……
  •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性的优点全集

    人生活在世上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去想许多半年内就会被遗忘的小事。实际上,世界上有半数的伤心事都是由一些小事引起的,诸如一点小小的伤害、一丝小小的屈辱等等。有意思的是,那些在图书馆、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人很少因忧虑而精神崩溃,因为他们没有时间享受这种奢侈。忧虑最能伤害你的时候,不是在你行动时,而是在你工作做完之后。印度戏剧家卡里达沙把太阳升起——黎明到来的这一天称为生命中的生命,宣称:“昨天是场梦,明天是幻影。唯有今天,才会使每一个昨天变成一个快乐的梦,使每一个明天成为有希望的幻影。”在你失意无比的时候,你能否脱口而出“不管明天怎么糟,我已经过了今天”?
  • 爷本娇花

    爷本娇花

    魏朱此人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威胁利诱她擅长,做小伏低她也会,当魏府长女走投无路吊死在自家府门前,当魏朱睁眼从棺木里坐起,魏朱捂着脸笑了。爷虽是娇花,但弄死你们绰绰有余……
  • 魂离情和

    魂离情和

    莫名其妙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本来以为顺其自然的找到一个目标生存下去是一个出发点,可是,到了最后才知道,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兰婷回到过去,主要是用她的至纯灵魂抵抗邪恶力量,在感情萌动的最初,一瓶药酒断了她的感情,为了反击,她愿意用灵魂换取安宁。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最强还原系统

    最强还原系统

    穿越到一个废物的身体,杨鸣随身携带最强还原系统,各种废弃法宝丹药统统被还原成极品材料,各种材料统统被合成为极品丹药,从此,有美相伴,杨鸣走向了修仙界的巅峰。
  • 南少蜜爱

    南少蜜爱

    好好的一场豪门恋情怎么尽是和小鬼啊僵尸啊连在一起。说好的宠婚呢,说好的蜜爱呢。南少还是跟我一起打怪升级吧。
  • 窥天外乘

    窥天外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我有一颗仙骰

    我有一颗仙骰

    穿越进仙侠世界,赵清获得了一枚来历不明的青铜骰子。推荐新书《诸天最强人族》
  • 正能量的使者

    正能量的使者

    能力觉醒?要我做个正能量的使者?好吧,我三观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