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229700000015

第15章 孤独之酒

赵晏彪

父亲和酒的故事,因了《父亲的毒酒》一文而被知晓。说到父亲与酒,犹如人体里不能够缺水一样,酒,是父亲生命中的血液,有血则活,无血则亡。我以为这是父亲与酒的故事所在。父亲与祖父祖母一起喝酒是喝的快乐酒,祖父去世时父亲喝的酒是悲伤的酒,祖母离开我们后,父亲往往是一个人喝的是寂寞酒。酒,对于我等是一种交际时的手段;酒,于父亲是他老人家孤独的无奈,亦是一服心灵的修复剂。

——题记

出差贵州,带回两瓶茅台酒,便直奔母亲家。

母亲家住在北京东直门二环路的路东(就是老北京护城墙外),与俄罗斯大使馆遥遥相对。当我推开家门的刹那间,一股酒香扑鼻,不问便知,是父亲在饮酒。此时父亲坐在桌旁,桌上依旧放着那三只奶白色的酒杯,这三只酒杯于我是太熟悉不过了,那是祖父、祖母生前与父亲喝酒时用的酒杯。一只端在父亲的手里,另外两只则放在桌上两侧,旁边各摆一副碗筷,酒杯里盛满了酒。桌上依旧是三碟小菜,一盘糖拌西红柿,一盘香喷喷的酱肘子,另外一盘是油炸花生米。虽然父亲年过八旬,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了,但他老人家竟然没有掉一颗牙,耳不聋眼不花,红光满面,精神状态特别好,整日以食肉喝酒为快。桌上那三样小菜都是当年祖父和祖母每天为父亲备下的酒菜,也是祖父去世后,祖母和父亲在喝酒时永远保留的三种小菜。自从祖母去世后,每天父亲喝酒时都是这样的阵式:三杯酒,三碟小菜。望着父亲一个人自斟自饮,有一丝英雄寂寞、孤独求饮的味道。

“爸,给您带的酒。”父亲非常高兴地回道:“呦,茅台,好酒。”我见母亲和弟弟不在家,坐在父亲对面,拿起筷子夹了一块西红柿放进嘴里。

“你妈出去散步去了,你弟去怀柔玩了。”父亲说道。

望着父亲略显孤独的样子,我知道他老人家一个人在喝闷酒。自从祖母去世后,凡是父亲一个人喝酒时,总是闷闷独饮。母亲不饮酒,尽管母亲反对父亲喝酒,但过了一辈子,母亲竟然没有劝说成功,父亲依旧是一天两顿酒。父亲每天如此,只倒三杯酒,喝完手中那杯然后再把另外两杯酒喝了,便不再多倒。

“你也喝点吧。”父亲没等我答话,便将另外一只杯子递给我,然后去打茅台,边斟酒边自言自语道:“你奶奶生前最爱喝茅台了。”

父亲的话让我想起了祖母,无论是饭桌上祖母最爱吃酱肘子、糖拌西红柿,还是祖母常用的那只酒杯,都让我的大脑在飞速地转着,回忆着。突然,我意识到今天是祖母的祭日!

“今天是你奶奶的祭日。”父亲说完喝了一大口。

“酱肘子和糖拌西红柿都是你奶奶生前最爱吃的。”父亲说着用筷子夹了一块酱肘子放进嘴里边嚼边念叨着:“天福号的酱肘子没有原来的香了。”

望着父亲喝酒的样子,我小心翼翼地问:“爸,没有人陪您喝酒是不是有点孤独呀?”

父亲放下酒杯,看了看我,说道:“孤独没有什么不好,只是你如何看待。孤独就像一杯水,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对于渴的人它是甜的,可以维持你的生命,对于不渴的人,它只是一杯白水。你是搞写作的人,你不觉得真正的作家应该是孤独的吗?”父亲吃了一口西红柿接着说道,“想想你奶奶,在你爷爷离开十三年后你奶奶才去世,你奶奶当年不孤独吗?”

父亲的话说时的语气很平静,我听了心里却隐隐作痛,泪水在眼里含着。

“爸,太晚了,您少喝点吧。”我抓起酒瓶想要将酒收起来,父亲却酒兴未尽,将酒瓶又抢了过去。

那晚,不知道父亲是怎样度过的。回到家中,我和妻子坐在客厅里,说到祖母的祭日,谈到父亲在照顾祖母的那段日子,妻感受颇深,她落泪了。

父亲好酒,但不喜众饮豪喝,更不贪杯。从我记事起,每天晚上祖母做好饭菜后,总是让我、弟弟和母亲先吃,而她老人家和祖父便要等着大儿子(父亲在家是长子)回来一起喝两杯。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也是每天祖母盼望的时刻。

父亲何以好酒,我曾经问过祖母,老人家悻悻地说,还不是自然灾害那年学会的。你爸年轻时在酒厂帮了一年的忙,你们不知道,自然灾害时期缺粮少菜的,家家户户把那点粮票和吃的看得可紧呢。酒是粮食做的,你爸爸喝了酒就不吃饭,他说喝酒就不饿了,我想他是为了给家里省点粮食。当时你爸爸身上的家庭负担特别重,咱们家里就他一个人挣工资,你爷爷挣的那点钱没有一定,你爸一个月挣78块钱,在当时是高工资了,就这样家里仍然不是很宽裕。你姑爸(满族人管姑姑叫姑爸)上大学需要钱,你老爹(叔叔)上中专也需要钱,你和勇彪(我只有这么一个弟弟)还小,也正是花钱的时候,所以你爸养活着一大家子人,他工作也很累,喝点酒为的是解解乏,喝酒的习惯就是那时养成的,改不掉了。

对于祖母的话我是将信将疑的,因为祖父祖母的喝酒习惯也是曾祖父惯的,满族人喜欢饮酒习武练字吃鱼吃肉,这一点曾祖父都遗传了,到了祖父、父亲这一代,武术不练了,但仍然练习写字,饮酒和好吃肉的习惯是血液里的基因改不掉。尽管在非常艰苦的年代,父亲陪祖父祖母喝酒依然是常事,不饮酒倒是不正常了。

父亲一生只喝醉过两次酒。一次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了冲击,挨了批斗,回到家来,祖母为他准备了酒菜。父亲是很有酒量的,但那次父亲竟然喝醉了。边吐边说,我不是走资派。最让父亲伤心的是他手下的一名员工,平时吃父亲的,喝父亲的,但出卖父亲的恰恰是他。父亲百思不得其解,念叨着,重复着:“他说喝了我的毒酒呀”……睡了整整一天一夜。然后,他又去了单位继续“享受”挨斗了。

父亲第二次喝醉酒是在爷爷去世后的第三天晚上。祖母一天心情都不好,中午没有吃饭,我和老爹怎么劝老人家也不吃。晚上父亲处理好丧事后回来了,祖母便下厨房为父亲做饭。饭菜做好后,我们都默默地坐在饭桌上,祖母倒了三杯酒,我想祖母一定是习惯成自然了,祖父已经去世了,但老人家的酒杯还在。祖母坐下后突然说:“晏彪,用你爷爷的酒杯,23岁是大人了,咱家没有空杯子的习惯。”

祖母说得很平淡,很镇静,腔调中并没有悲伤,但我一阵阵地心酸,儿时祖父最疼爱我,端起酒杯,便想起祖父,眼泪流个不止。父亲始终没有一句话,只是一杯一杯地喝酒,才喝几杯便醉倒了,吐了一地。祖母边收拾边喃喃地说道:“你爸今天是怎么了,才喝几口就醉了。”我流着泪扶父亲进了里屋,灯光下见父亲脸上挂着泪珠,不知道是吐酒吐的还是他伤心所至,这是我生平见过父亲的两次醉酒。

从此以后,每天父亲回来便与祖母一起喝酒,桌上永远是三个酒杯、三副碗筷和三碟小菜。悠悠十余载,便也成了一种习惯。许多年后,每当端起酒杯,脑海里反复出现的,全是当年父亲和祖母快乐地喝酒时的影像。

1991年秋天,那几日北京的天气有些反常,不是刮风就是下雨。一天我突然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哥,你快到协和医院来吧,奶奶让车撞了。”放下电话,头“嗡嗡”的,我自幼是祖父祖母带大的,对二位老人感情很深,祖父已经去世,祖母千万不可再出事了,这种心情非言语所能尽表。当我急匆匆赶到协和医院的急诊室时,祖母正在抢救中。

街坊杨大哥(祖母家住在一个大四合院里,平日街坊四邻的感情都很好,像一家)悄声对我说:“中午赵奶奶在门外晒太阳,院里几个孩子也在街上玩。当时一辆车过来了,小勇和小芳正在路上跑,没有看见汽车,赵奶奶一见来了汽车上前去护那两个孩子,没想到汽车把赵奶奶撞倒了。医生刚才说,赵奶奶是头部受了伤,脑子里全是血,要手术,你要有心理准备,病情很危险。”

祖母在昏迷了七天七夜后,终于被抢救过来了,遗憾的是祖母有些失忆,一会儿认识人,一会儿又不认识人的。医生说,如果恢复的好,环境又是老人家熟悉的,恢复起来会很快的。祖母平时是跟着老爹住的,满族人有个习惯,长子长孙尊贵,但却喜欢跟着老儿子一起过。这期间老爹家里也出了大事,老婶的父亲刚刚去世,老婶也突然下岗了,本来很幸福很平静的一家三口,骤然陷入了困境。祖母要出院了,自然要回到她平时住的贤孝牌1号的家,可老爹一家人的状况却让父亲担忧,果不其然老爹终于开口了:“哥,现在我那儿乱糟糟的,培培(老婶的名字)下岗后心情一直不好,高血压犯了,天天躺着,我跟您商量一下,妈能不能先住您那,等培培好些了再接过来。”

父亲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父亲是家里的长子也是家里的顶梁柱,但父母和弟弟一家5口住一套59平方米的小两居,弟弟三口住一间,父母住一间,客厅只有8平方米大,放一张小餐桌而已。祖母住哪呢?

父亲是个大孝子,他不可能让祖母住客厅,跟母亲商量后,让祖母跟母亲住在一起,父亲住客厅。这样住了几日还是不方便,祖母每天晚上要去卫生间,一家人都不得安宁。

我看出了母亲的为难,也看出来了父亲的无奈,正在此时,老爹家又出事了,老婶突然脑溢血病故了。本来想坚持一个月半年的,现在老爹家这种状况,奶奶是很难回去住了。一日我跟父亲商量道:“奶奶总住家这儿不是个办法,现在花家地的房子空着(当时我住北牌坊胡同,后来拆迁给了我一套三居室,但当年的花家地,现在的望京社区还很荒凉,交通也不方便,所以一直没有人去住),我和建平商量过了,我们住过去,您和奶奶住我们的宿舍楼。虽然是筒子楼,12平方米有点小,但做饭用水很方便,平时可以请一位保姆照顾奶奶,我和建平的单位离宿舍楼很近,照顾起来也方便。”父亲听后认为可行,但又不无担心地说:“伯仁那么小,你们上班就远了,多不方便呀。”

“没关系,我们克服克服。”就这样,父亲将祖母接到了我那间12平方米的大的筒子楼。

“爸,建平给奶奶请了个保姆。是她们单位一位同事的姐姐,河北人,45岁,人很忠厚老实。”父亲看了看我,缓缓地说:“医生说了,要熟人多跟你奶奶说话,提一提过去的事,那样的话会恢复得快些。我就跟你奶奶住这儿,平时不用你们照顾。我跟校方说好了,把我课时减少点,尽量放在一早和下午,一天三顿饭没问题。你们上你们的班,有倒不开的时候你们抻把手就行了。”

父亲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当年祖母得了直肠癌,祖母是A型血,当年医院的血库里这种类型的血很少。父亲正值年富力强,他对医生说,我是她儿子,输我的吧。他老人家对祖母的孝心天地可鉴。我们这个家虽然是父亲一直在挣钱撑着,但祖母才是这个家的主心骨,父亲自结婚后并没有跟家里一起住,因为没有房子只好分家。这次父亲一定认为是上天赐给他的一次机会,可以尽尽孝心啦。

祖母与父亲搬进筒子楼后,祖母还处于一会儿清醒,一会儿又糊涂的状态。令所有人惊讶的是,每当我看望祖母时,她老人家总是拉着我的手,看着我说:“我大孙子来了,是晏彪呀,快坐着陪陪奶奶,一天一天的没有人跟我说话、不给我吃饭……”

前几句还清楚的,越说就越离谱了。

父亲一周的时间都奔波于东直门外的学校与北三环和平筒子楼之间,他老人家那辆自行车是立了功的。祖母被撞那年81岁,父亲59岁,一个老人看护着另一个老人。平时父亲上课,母亲看护祖母,我下早班或妻子上中班前都来照顾祖母,周六周日弟弟便替父亲照顾祖母。

见到父亲和祖母最温馨的画面并不是父亲为祖母洗头,陪着祖母在楼下晒太阳,而是父亲和祖母两人对坐在桌前,桌上永远是三副碗筷、三个酒杯、三碟小菜,仿佛永远是祖父、祖母和父亲三人在对饮。有时由于我的到来,祖母特别高兴,她老人家总是让我用祖父生前用的杯子,“晏彪是大人了,用你爷爷的杯子喝吧。”令父亲和我惊讶的是,这句话祖母永远不会讲错。

我很享受陪着祖母和父亲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光。祖母和父亲每每是三盘下酒菜:一盘糖拌西红柿,一盘是香喷喷的酱肘子,还有一盘是油炸花生米。祖母和父亲一人一口酒,一人一口肉地喝着吃着,享用着美餐。每逢这个时刻父亲的脸上总洋溢着一种光彩,祖母的脸上也泛着幸福的微笑,虽然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一旦想起这画面我心里总会涌出无数的幸福感。父亲是大孝的榜样,父亲的形象永远镌刻在心里。

最令我难受又让我感动却又是那么无颜以对的是,同事对我和妻子说,你们家老爷子真够孝顺的,不但把老太太侍奉得舒舒服服的,还给老太太洗屎裤子。甭说老爷子也是六张的人啦,还是个教授,能做到这份儿,让我们特别佩服。我们大家都说你有个好父亲,老太太上辈子一定是积了大德行善修来的。

记得那年我7岁,祖母五十多岁,她得了直肠癌,手术很成功,从祖母肚子那里开了个肛门。对于一个非常爱干净的人来说,从肚子上解大手,这是一种折磨。所以祖母最怕是吃坏肚子,一旦拉稀闹肚子,就会拉一裤子和一身。祖母平日特别注意饮食和卫生,受伤后祖母神志不清时,或者是肚子受了凉,时常拉肚子。

筒子楼的厨房是公用的,一排水管,对面是一排的炉灶,厕所也是公用的。虽然大家都在厨房洗衣服,但父亲每每为祖母洗屎裤子的时候,却一个人躲到厕所里洗,怕人家嫌弃。父亲的自觉与孝道让我的年轻同事们很感动,更让我和妻子惭愧。一日,妻子对父亲说,以后奶奶再拉肚子你打电话告诉我,我来洗,您别再洗了,不然我们没法做人。

父亲侍奉祖母整整六年的时间,老人家在八十七岁的时候无疾而终。住在筒子楼里的同事们都说,老太太这几年真是享福了,好吃好喝的,有那么一个孝顺的儿子,是前世修来的。

祖母去世后父亲再也没有去过筒子楼,直至2001年我分了房子,在搬家时父亲才又回到那间让他充满快乐又怀有悲伤的筒子楼。屋里的东西一直没有打理过。床,还是那张床,摆设一样都没有动,那张小方桌还支在屋子里的中央。父亲站在屋里,看看这儿,摸摸那儿,久久不说一句话,我是知道的,父亲一定是在想念祖母。

父亲依然是每天两顿酒,但往往是一个人自斟自饮,少有与祖母对饮时的那种快乐和光彩的样子出现,常常是寂寞独饮。我这个年龄对寂寞和孤独似无深刻的理解,直至那次我生病住院时,一个人躺在病房里,望着白色恐怖的墙壁,夜不能寐时,我才体味到了寂寞与孤独的滋味。

父亲是孤独的,是在享受孤独带给他的那种绝美的心境;父亲又不是孤独的,因为父亲的孤独是可驾驭的。

(原载《上海文学》2016年第七期)

同类推荐
  •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培根人生论、蒙田随笔集、帕斯卡思想录(超值金版)

    文思流畅,清明如水,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墙根人生论》一部与《论语》相媲美的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经典,自问世以来,历四百年而不衰,处处体现了培根对人生世态的通透理解。全书语言优美凝练,充满哲学的思辨,堪称世界散文和思想史上的传世瑰宝。《蒙田随笔集》蒙田是文艺复兴后期法国人文主义最重要的代表,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受到现代人的尊敬和接受。《蒙田随笔集》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它开创了近代法国随笔式散文之先河。全书语言平易通畅,妙趣横生,充满了作者对人类感情的冷静观察。《帕斯卡思想录)》是帕斯卡生前尚未完成的手稿,
  • 百年明朝一鉴开:熊召政读史笔记

    百年明朝一鉴开:熊召政读史笔记

    对历史人物的直接评论和对整体的思考用评价式叙事的方式来讲述和评论明朝的一些典型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全书分三章,第一章是对一些历史人物的直接评论和对整体的思考。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全书的主体,主要讲述和评论了刘伯温、宋濂、方孝孺、姚广孝、解缙、李东阳、杨廷和、严嵩、徐阶、叶向高、张居正、张璁等明朝著名历史人物。
  • 从北京到曼德勒

    从北京到曼德勒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外籍老师。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庄士敦,1898年赴中国,先后在香港、威海卫的英殖民政府任职,是一位地道的“中国通”。他十分热衷旅行,在游历的同时实地考察当地的风土习俗、社情民意,写出大量关于中国的著述,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史料和学术研究价值。《从北京到曼德勒》是庄士敦的一部长途旅行探险记。游历的时间为1906年上半年,途经北京、华北、武汉,上溯扬子江进入四川。以后全靠骑行或步行翻山越岭,跨越云南西北部,进入缅甸,旅行终点为缅甸的曼德勒。在这本书里,我们能了解到20世纪初期中国的真实样貌,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山川河流、自然风物、人文景观、宗教文化等等,在庄士敦的笔下都有十分详细的记录,可读性和史料价值都非常高。在书中,庄士敦对中国的佛教文化和儒家文化也作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认为西方世界应该对东方的文化传统给予应有的尊重。
  • 为爱繁华误入秋

    为爱繁华误入秋

    《为爱繁华误入秋》收录了郁达夫所著的最经典、最纯美、最精致的作品,包括小说和散文。书中的小说多带有“自叙传”的色彩,有的注重内心的纷争与苦闷描写,有的侧重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书中的散文,无论是游记还是写景的散文,也深深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际遇。全书内容香艳而沉郁,语言感伤而率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思想风貌、创作风格以及浓郁的浪漫主义倾向。
  • 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

    满族小说与中华文化

    本书将满族小说创作的总体业绩与满族历史上的民族文化流变相联系加以考量,与满族曾经普遍接受中原汉族文化而又注意葆有自己的审美特征相联系加以探究,在学术史上首度完整地对满族小说通盘成就做出梳理。本书旨在展示出满族小说与汉族小说的“同”和“异”;既要认定汉族文化给予满族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也要看清满族小说创作与中原汉族文化的审美差异,从而阐释出满族小说创作回馈给中华文化的多重价值所在。
热门推荐
  • 血祀之歌

    血祀之歌

    尤歌重生了,而且获得了超凡力量。生命的升华,思维的转变,才发现自己已经成长为了虚空邪神,作为一个克系大邪神,尤歌要开始行动了!
  • 邪魅女皇

    邪魅女皇

    一头璀璨银发,一袭红衣,睥睨天下的傲气,强横霸道作风。她,赫连星月是明日学院的废柴,同学眼中的耻辱,任人欺负的对象,一夜间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走上强者的道路,不惜用各种身份出现在大陆视线中,在古月大陆游鱼得水。为亲人而痴,不惜只身闯入被人视为死亡禁地的死亡森林,为爱人而狂,即便踏平古月,也要让你守在我身边。充满诡计的大陆,死亡笼罩的森林,踏平无比尊贵的古堡,这是一个以拳头大为尊的世界!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5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惠勒泡沫

    惠勒泡沫

    自从2333年量子领域的重大突破之后,世界上就多了一种人,他们穿梭于惠勒泡沫中,寻找着能够延长人类寿命的办法....
  • 不凡旅程

    不凡旅程

    神奇的物品,奇异的规则,带你进入一个奇幻的世界,进行一段神奇的旅程……
  • 苏甜心糖

    苏甜心糖

    “程抒辰我都被你欺负六年了今天我要咸鱼翻身”“咸鱼翻身了还是咸鱼别闹睡觉!!!”“程抒辰你喜欢我多久了?”“你喜欢我多久,我就有喜欢你多久,在你对我一见钟情那一刻,我早就非你不可了。”(甜宠文古灵精怪少女VS高冷男神)
  • 乡村漫笔

    乡村漫笔

    作品《乡村漫笔》是一本描写主要乡村生活的文集,乡村生活不外乎山山水水,家长里短,读书放羊,下地种庄稼的事情,我的前半生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全部倾注在里面了,文章大多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行描述,希望读者能够喜欢……。
  • 心动一瞬告白一生

    心动一瞬告白一生

    大学毕业前昔,韩宸在自己暗中策划多时的求婚仪式上被相恋四年的女友梅殊告知分手,一头雾水的韩宸数次挽留未果、失意颓废下整日借酒消愁,最后被父亲强行塞进了去往美国的飞机,去学习处理公司那边的事务。梅殊接受好友许文瑄的邀请进入许氏工作。两人之间联系全无。三年后,韩宸成功收购‘元氏’带着自己努力拼搏换来的战绩选在了当年的自己被告之分手日同样也是求婚失败日和现任女友周采钰荣耀归来。中途,在洗手间,听到陌生男子的电话对讲后,驱车冒雨向A大急速赶去。意外在A大门口偶遇梅殊,一路跟随着藏身在操场附近黑暗处,神色复杂地盯向前方灯光下清冷依旧的女子,记忆中被自己刻意遗忘地女孩重新浮现在脑海:初相遇梅殊的那晚,学校附近的小巷里,那个身材单薄,面容清秀的女生,肩跨背包,手中随意握着根满是污渍的木棍,轻抿着嘴唇,借着路边昏暗不明的路灯,目光警惕的打量着四周,穿过人群向自己坚定地走来……在当一切真相大白时,面对曾经怀有地悸动、过往的默默地守护、当下的热烈真挚,梅殊会如何选择?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抗战之重生李云龙

    抗战之重生李云龙

    退伍特种兵穿越战火纷飞的战争岁月,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意外替代了同名同姓的李云龙,面对山河破碎的局面,他毅然投身抗战热潮,身负极品尖兵系统,开启铁血抗战之路。杀鬼子,袭击敌军指挥部,剑指敌军老巢……在兵荒马乱的烽火年代,且看主角如何跟敌人斗智斗勇,铸就一段铁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