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87900000057

第57章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 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不说断灭相,决不止是时间上的

到了这品,我们大家应该细读一下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只要细心一点,你便会发现,南怀瑾先生为什么会处处解错《金刚经》呢?原因在于他有一个壳子没有打破,这个壳子就是“时空”这个壳子。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这样一个道理,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在一个规范化了的时空架框中。人类的所谓知识,就是把发现了的事物在一个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时间、空间架框中定位,位定准了,就算是认识了,认识了就是有了知识。

这一套在佛学中是被否定的,许多佛学家认为,在佛学看来,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其实这个观点只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还不能说是佛学的观念。

东方文化不作这样的区分,佛学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果把诸相在时空中作一个定位,就算是知识,这个知识是片面的,因为这已经是承认万事万物有一个恒定的本性了。这好比是把一盆花从屋里放到阳台上,放的时间是恒定的,放的空间是恒定的,这盆花还是恒定的,只不过是屋里的一盆花,变成了阳台上的一盆花。

时间、空间,只是人们条理性思维的一个假设架框。

时间者,非时间,非非时间,是名时间。

空间者,非空间,非非空间,是名空间。

事物的存在只是一定的因缘聚合时的幻相,它背后的真正主宰者是“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因缘。这种整体的因缘,你不能对它进行时间上的区分,也无法作空间上的区分,但是,这种整体因缘,总要以一定的幻相表现出来,与这个幻相同在的,这便有了时间,有了空间。

这种纯哲学上的辨析,基本没有什么意义,释迦从来反对作这种辨析,他在“十四不正问”中就反对回答这样一些类似的问题。佛学的思考,永远着重在一个“生”字上。我们这里之所以要提及这样一个哲学命题,是由于我们发现南怀瑾先生之所以误解《金刚经》,就在于他没有彻底“破相”。

他首先提到他与峨嵋山一位八指头陀关于人“涅”之后再来不再来的问题的讨论。我们不清楚他们辩论的具体内容,不敢乱作评论。我们只能说,绝对的“再来”,绝对的“不再来”,都不是佛学的观念。如果还在这一点上辩论,就是根本没有明白。

承认有什么绝对的“再来人”,就是“四相”未破。“四相”本来就没有,只不过是附着于“明德”的心理错觉,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表现为“某某再来”,甚至还有多多少少的证据,到如今我们还听到类似的报道,某某人忆起了前世,何处生,何人是父,何人是母,自己前生干过什么等等……据说湖南有一位研究《红楼梦》的女教师,说自己是贾宝玉转世。 世界大了,什么奇谈怪论都可能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事都会发生。像南先生举出的某某人如何如何死了,有的人烧出什么了等等,这一切都不是必有“再来人”的铁证, 我们只知释迦老子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到消亡,包括人本身,都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的作用,这个整体的全部因缘都是环环相扣、网网相接,这被佛学称之为“帝网珠”的网络,在时间上无断灭,在空间上也无断灭,就其个体自身来讲无时间也无空间。时间上的无断灭,就是空间上的无断灭,不存在个体自身的断灭与不断灭。

经文说得非常清楚:如来——“宇宙—生命”系统整体,“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若有具足相,就有相随的时间和空间。

不以具足相故,但又不是“无”、“不在”,那么就不应有相随的时间和空间。

当南老反问八指头陀,涅后不再返回三界五行,是不是有第四界?这一提问的背后,无形中就有了一个固定的空间框架了。南老,依我说真正涅以后,就入了一切“界”一切“行”,三界五行中全有“我”,但又没有我,皆入“海咸一味中”了。这就是不受后有。不到这一步,莫言成佛。你老人家就是这一关没有过了。如果不是这样,而是仅仅是时间不断灭,那就有一个连续的个体了,这个个体,就只能是“我”“人”“众生”“寿者”,那就还是凡夫。

即便是四相不破的凡夫,其时间上的延续也不是从个体到个体。“转世”说以及转世现象的真实存在,正是四相未破而导致的因果论的二值联接,即从A到B。这种现象本身还是以一种心理错觉为前提的。假设某一个人死后转世,能够自己全知道,也是一种心理错觉在起作用,因为能“转世”的,只是其前世的一部分因缘,不可能是全部,其再次形成人的全部因缘,仍然是“宇宙—生命”系统整体因缘决定的,谁也不能说后一世我便是真正的前一世的那个我。

真正的“我”,常乐我净之“我”,他和“宇宙—生命”系统的整体本身,不是一也不是二啊!不了解这一点,永远也勘不透生死。勘不透这一点的“我”,只能是妄想中的“假我”。

我们一再说南怀瑾先生没有破了生死这个硬壳子,原因就在这里。

佛经中一再强调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一切众生本来具足一切,皆是从这个角度说的,这也是生命的真正奥秘所在。

中国佛学最后落于道德神圣化的牢笼,甚至落入迷信的牢笼,就是许多佛学家勘不透这一点,还要妄自解经,妄自为众生立法。

南老在这里特别提醒人们不要落入空见,小心掉到“拨无因果”的泥坑中,就会是“一切皆空,我杀人也没有关系呀!杀也空嘛!偷骗抢做坏事都空,这样的见解,就叫拨无因果,落于空见。”

南老,“拨无因果”,“落入空见”,不是你这么解的。你这么一解,“我人众生寿者”四相就出来了,甚至是永恒存在了,那也就是自性不空了。如果一个人这一生做了坏事,下一世必定遭报,这不是有一个固定的“我”吗?这个“我”能一生又一生地转世,自性还空得了吗?

这一来,从时间上说是“不断灭了”,但空间上却是“断灭了”,这个“我”是固定的“具足相”,在空间上与万事万物,与“宇宙—生命”系统全体相对独立,不就是一种“断灭”吗?比如一架“电梯”,如果它和每一层楼都是千丝万缕的联系,它能升还是能降?南老既然认为,一个人做了好事坏事,来生都要“报”,这个人好比是“电梯”,只是自己和自己不“断灭”,和所有楼层都是断灭的,所以才会有升有降。

你看,当南老一再强调佛法“不说断灭法”时,自己已经说了“断灭”法了。

这种观点,最后是确立了佛学的“道德化”。释迦变成了一位道德师,只不过这位道德师不是一般的教条主义,而是为永恒的道德找到了一些哲学依据,也就是说“道德”成了“天理”。

这不是一个活生生的朱熹吗?

正是由于此,南老才会杞人忧天地说:“这是现在人类思想潮流最可怕的一面。”

好像这个世界必须由东方古老的道德来挽救,不然,世界的末日非到来不可。

现在流行的“东方文化中心论”者大半是持有与南先生相同的见解。

我们对于自宋以后, 中国文化逐步向道德化倾斜, 不认为是一件坏事,这是“宇宙—生命”系统自身的运动,在历史的进步中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现实的现状说,今天极其广大的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道德因素占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极可贵的。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华民族的强大,中华民族重道德的风尚,必定会对人类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也许是世界走向安宁的重要砝码。

但是,若果因此而把佛学歪曲成一种道德哲学,把东方文化歪曲为道德文化,那是极其错误的。自宋以后的中国历史也异常清楚地表现出来,这种庸俗东方文化的思潮,大大扼杀了中国人的首创精神与生命活力。自宋以后的一千年中,中国几乎停滞了自己的发展步伐,中国人一直走不出具有封建性质的村社文化的束缚,最后导致了自清中叶至现代,中国社会最愚昧、最骚乱、最浮躁、最屈辱的一段历史。直到今日,虽然社会的经济生活已经大大改观,但东方文化庸俗化的消极影响,在中国、在东方仍然广泛存在,也是严重影响中国、乃至东方崛起的重要的文化心理因素。

历史的进步永远是“全息”的。用佛学的语言说就是“佛法不说断灭法”,以至把世界称为一个完整的“帝网珠”;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说就是“事物的普遍联系性”。

这三种说法很类似,但内涵差异很大。

“全息”是当代自然科学的成就,是科学哲学所使用的专门用语,只是指某一个具体的物体而说的。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联系”也有一定的范畴与范畴之间的界限, 尤其是对“自然”与“社会”这两范畴,“物质”与“精神”这两大范畴之间的“普遍联系”,都是首先承认“自然”、“社会”、“物质”、“精神”各有其相对稳定的本性。

东方文化,佛学、儒学、道学则与上述两种不太一样,从始至终是从“宇宙—生命”系统整体来思考一切。对于这一点,上文多次反复讲过,这里不重复。南怀瑾先生之所以一再错解《金刚经》,就在于他没有真正明白这一点。

第二十七品经文的本意,还是讲实相的,不可像南老先生那样以为这是什么修心的法门,更牵扯不到世间人的作恶行善上去。如果那么讲,就是强拉硬扯。

第二十六品讲的是“如来”不可以具足相见,但不是断灭了,不是没有了。释迦发现的如来大愿,也可喻为“一叶知秋”。如来灭度一切众生的大愿,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世间,都意味着普遍联系的“宇宙—生命”系统的“全息”已经具备了这个特点,一切众生皆会进入“本愿”的“海咸一味中”。

所谓“佛法不说断灭相”,就是告诉你,“如来本愿”会随着因缘遍布一切时空、一切因缘、一切众生心,不会因为“如来不以具足相故”而断灭。正由于“本愿”是依因缘,而“不说断灭相”,所以一切众生心被度尽。如果不把时空顺序固定化,也可以说“一切众生已经度尽”,一切众生已经是佛。

这和“空”与“不空”、“断灭空”之类的概念没有什么关系,南老大可不必担心有什么人会因为错解了“空”字,而堕入“拨无因果”的“断灭空”。即便有人大谈“断灭空”也不怕,这种谈,对于实相只是妄想,没有什么实际作用,关键是他是否知道如来的本愿,知道了,成佛因缘便具足了。

包括南老自己,虽然他可能不同意我们对《金刚经》的解释,还要坚持自己的“哲学十功夫”那一套佛法,他看了《金刚经》,也照样是佛。

我们以为南怀瑾先生就是佛,他现在的《金刚经说什么?》这样解《金刚经》,是为了考验一下我们,看我们是否真的得了《金刚经》的真谛。南老与他的《金刚经说什么?》功德无量,必得作佛。

这就是我们理解的“佛法不说断灭相” 。我们和南先生的区别在于,他理解“佛法不说断灭法”是线性的,我们理解是网络性的。

同类推荐
  • 心与禅

    心与禅

    《心与禅》是弘一法师一生人生体悟和学佛心得的集大成之作,在这部著作中弘一法师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和人生的要义。
  • 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一代巨人:明末耶稣会士在中国的故事

    书中以1552年沙勿略在上川岛去世至1669年康熙为汤若望平反昭雪为时间段,详细地叙述了以利玛窦、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士事业百余年间的萌芽、发展 、兴旺、衰落的历史历程。从传教士在明末清初时期,成功在中国立足、传教的历史和最后传教失败的结果得出了文化适应是相对完美的文化传播方式的结论,这一方式对于我们从事文化保存和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天天学禅

    天天学禅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
  • “去极端化”普及读本

    “去极端化”普及读本

    本书系统论述了新疆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表现形式、传播形式和危害,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在此基础上讲解了如何成为爱国爱教的合格穆斯林。本书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够帮助广大读者特别是新疆地区的人民群众认清宗教极端主义的本质,肃清思想,普及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祛除境外敌对势力的影响,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热门推荐
  • 名捕与皇后

    名捕与皇后

    铁秀叹了口气。铁秀情不自禁叹一口气的时候,是他要杀人的时候,而且杀的还不止一个人。他对身后这个高贵的女人说了句“你自己小心”,然后纵身出刀……皇后惊恐地捂住了脸,闭上了眼睛。她受不了那刀光与血影齐飞、人头与雪花同落的惨烈。待她再次睁开眼睛,从指缝里悄悄向前望去时,只看见一个人远远地立在那里,那个人当然就是铁秀。大内高手死亡过半,活着的也都负了重伤,横躺竖卧在雪地上,染红了地上的雪。那些突然杀出的数不清的白衣人几乎个个身首异处,望去甚是骇人。
  • 佛说五恐怖世经

    佛说五恐怖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 怒血狂尊

    怒血狂尊

    盛极而衰,世纪轮回,大千世界,谁主浮沉,是要成为别人巅峰之路上的基石,还是踏着基石之人……
  • 古国千机

    古国千机

    悠悠大别山,自古钟灵毓秀,千年鸠鹚国,隐藏多少玄机?一个恐怖的流言,引发一段奇异之旅!一个大学毕业生回到自己的家乡,和两个不学无术的童年伙伴、加上一个神秘的少女,行走在新农村的大道,追寻着远古的秘密。
  • 曼城崛起

    曼城崛起

    莱因克尔修改了名言,“足球就是22人场上奔跑,最后叶云指挥的球队获胜的运动。”穆里尼奥悻悻地评论,“胜利是我的天性,却每次都被叶云扼杀。”弗格森说:“我将利物浦拉下了王座,却眼睁睁地看着叶云让曼城登上神坛。”随着叶云的一声欢呼,欧洲足坛的上空,一轮蓝月亮冉冉升起,即将遮蔽整个欧洲大陆的天空。
  • 重生校园0f

    重生校园0f

    重生后的苏茹,性情冷漠,脚踹渣男,手撕白莲,妖魔鬼怪统统收下。直到后来……“扣扣”“进”“总裁,陆先生……”“他又怎么了?”“陆先生要离家出走!”急急忙忙赶回家后的苏茹:呵,男人的嘴,骗人的鬼!
  • 腹黑帝夫之女相权谋

    腹黑帝夫之女相权谋

    侃侃许一愿,历四世磨难。处处受限,深陷囹圄,危机四伏,在权谋的海洋辗转漂浮。四世终结,归于现实,以为逃脱束缚,没想到一切才刚刚开始。五世重启,阴谋的幕布开始一点点被掀开。受限的局面被打破,离奇事件频发,国仇私怨渐起,野心贪婪失信,情感背离,后知后觉...前生怨,轻别离,惟愿盼得今生结缘。他曾言:我从不亏待自己,亏待那颗想要得到你的心和想法,那么便只能亏待你了。可当现实无情冲击,她与他情感又将归向何处?信仰相左,又将如何抉择?
  • 电话电话打到哪儿(豆丁二人组)

    电话电话打到哪儿(豆丁二人组)

    《豆丁二人组》是我国新锐儿童文学作家杨筱艳的最新系列小说力作,讲述的是围绕外号“豆丁二人组”的齐咚呛和周天蔚两个小孩的奇幻童话故事。本书为《豆丁二人组:亲爱的阁楼先生》,作品故事是:“豆丁二人组”暑假在外婆家度假,在外婆家的阁楼发现一个星期的魔幻天地,并由此结识了阁楼妖精——大胡子叔叔,三人和奶奶一起度过了一个有趣的暑假。可惜,伴随城市的改造,奶奶居住的旧城区马上就要被拆迁,大胡子叔也必须面对自己不得不离开的现实。
  • 修真高手混都市

    修真高手混都市

    在一场劫难过后,地球已再无修道人,曾经的修士都去往何处了呢?在意外下接触到道法的主角,在女朋友失踪后,狂疯地踏遍世界只为寻找恋人,却在意外发现了仙魔的去向,同时也发现又一场道劫正在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