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6900000014

第14章 黄檗无念禅师复问(13)

(二)应供(梵arhat),音译阿罗诃,良福田,名应供,意指应受人天之供养。应供谓万行圆成,福慧具足应受天上人间供养,饶益有情。故号应供。

(三)正遍知(梵samyak-sam!buddha),音译三藐三佛陀,知法界名正遍知,能正遍了知一切之法。正遍知(亦名正等觉)谓具一切智,于一切法无不了知,故号正遍知。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号正等觉。

(四)明行足(梵vidya^-caran!a-sam!panna),具三明。名明行足,即天眼、宿命、漏尽三明及身口之行业悉圆满具足。明行足,明即三明也(三明者,天眼明,宿命明,漏尽明也),行足者,谓身口意业,正真清净,于自愿力一切之行,善修满足。故号明行足。

(五)善逝(梵sugata),不还来。名善逝。乃以一切智为大车,行八正道而入涅盘。善逝者,即妙往之义也。谓以无量智慧,能断诸惑,妙出世间,能趣佛果。故号善逝。

(六)世间解(梵loka-vid),知众生国土,名世间解,了知众生、非众生两种世间,故知世间灭及出世间之道。无上士(梵anuttara),无与等。名无上士。如诸法中,涅盘无上;在一切众生中,佛亦无上。(今此经中合世间解无上士以为一号。虽开合不同,其义则一。故两存之。)世间解者,谓世间出世间因果诸法,无不解了也。无上士者,谓业惑净尽,更无所断。于三界天人凡圣之中,第一最上无等。故号世间解无上士。

(七)调御丈夫(梵purus!a-damya-sa^rathi),调他心,名调御丈夫。佛大慈大智,时或软美语,时或悲切语、杂语等,以种种方便调御修行者(丈夫),使往涅盘,调御丈夫谓具大丈夫力用,而说种种诸法,调伏制御一切众生,令离垢染,得大涅盘。故号调御丈夫。

(八)天人师,为众生眼,名天人师。示导众生何者应作何者不应作、是善是不善,令彼等解脱烦恼。天人师谓非独与四众为师,所有天上人间魔王外道释梵天龙,悉皆归命,依教奉行,俱作弟子。故号天人师。(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

(九)佛(梵buddha),知三聚,名佛,(三聚者,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也)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知见三世一切诸法。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智慧具足,三觉圆满。故号为佛。(三觉者,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

(十)世尊(梵bhagavat),具兹十德,名世间尊,即具备众德而为世人所尊重恭敬。世尊谓以智慧等法,破彼贪嗔痴等不善之法,灭生死苦,得无上觉,天人凡圣,世间出世间,咸皆尊重。故号世尊。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最初教义。释迦牟尼进入般涅盘后,他的弟子们汇集整理佛陀一生的言传身教,通过几次结集,形成经、律、论“三藏”。随着佛法传播范围的日益扩大,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的宗教。关于释迦牟尼基本的教义,后世有许多不同的见解。但是无论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都同意保存在《阿含经》中的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缘起法等,是释迦牟尼最初的教义。

[5]烁迦罗眼:法眼之一。

解读

禅师语录云:“脚踏实地,大用现前。”黄檗无念禅师开示:路走得踏实,巨大作用就出现眼前。正所谓“上天入地,不如脚踏实地”。不要说不能飞不能跳的唐僧没什么用,又能飞又能跳的孙猴子还得师父带。没前途,一身本事就没有用。一旦认清前路脚踏实地前行,凡肉之身的巨大作用就在眼前。做神仙也要踏实。做凡人做得踏实,境界比神仙还高。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找一无用人,安排大用。凡是自诩有本事,有用之人,多半是狂夫,不好收拾。唯有老实和尚方可传衣钵。

复胡侍御催景

接教后,无时不在左右,愧无定力,虚受幻质,无片刻之宁,不得亲领教旨。来云灯不照灯,一不知一,又恐同木石耳。若果真一,万事毕矣。在天同天,在人同人,彼此两无,真体流行,变化莫测,到此总是未发之中,一切名相绝迹无踪矣,才是曹溪印心[1]之客。又譬眼不见眼,门下见得甚明,僧观此意,还只见物,未得真眼。若得真眼,自然无物,何扫之有?所谓仁者被仁碍,智者被智碍,百姓有不知在,总是自己知见立出许多名色,障彼道眼,不得自在耳。又云泯知塞见,若果真省本来无物[2]耳,自聪眼自明用泯塞,作么卤莽?请教不知何如。

注释

[1]曹溪印心:禅宗本传。六祖惠能曾在曹溪传法,故称禅宗心传为曹溪印心。

[2]本来无物:即“本来无一物”的省语,是禅宗顿悟法门。顿悟,佛教术语,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关于顿悟概念,来源于六祖惠能的《坛经》。渐悟指修行过程中必须分为许多阶次,只有长期的甚而累世的努力才能达到证悟成佛。六祖在《坛经》里提出“顿悟”概念的内涵大致有几方面:

第一“迷闻经累劫,悟则刹那间”、“一刹那间妄念俱灭”,可见顿悟指人之思维的突变或飞跃。

第二“顿见真如本性”、“顿悟菩提”,可见顿悟是悟自己的佛性,由于人皆有佛性,所以顿悟功能人皆有之。

第三顿悟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可见顿悟结果不染着一般的概念或一般的烦恼之法。

第四“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我于忍和尚处(指在五祖那里),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六祖开示自己和其师五祖均为已经顿悟之佛。

解读

禅师语录云:“仁者被仁碍,智者被智碍。”黄檗无念禅师开示:仁义有时是圈套,智慧有时是苦牢,人所依凭的往往是障碍。仁者之所以是仁者,就在于有仁义。一旦有了仁义,以仁义自居,占据道德高地,成为道德化身,那么他就会想:我是规则制定者,要让规则为我所用,不能让规则成为束缚,这样他就会变得不那么道德,不那么仁义。更有甚者,以仁义杀人,例子太多了。因此禅师说“仁者被仁碍。”就是此意。同样地,智慧让人自夸自傲,人往往在智慧面前栽倒。没智慧时他还能过下去,一旦有了智慧就危险。智慧越高摔得越重。因此禅师说“智者被智碍”。仁与智都是好东西,但不能自己有,要人家来评说,这才是真仁义,真智慧。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用仁来行善,好比用水中拐杖打人,根本就打不着。要用本性行善。不称仁义才是真仁义,不称智慧才是有点小智慧。至于大智慧,那是佛菩萨才有的。我们是求智慧的人,越谦虚越好。如果一定要说智慧,谦虚就是智慧。

复陈少卿石泓

读来教,浑然一纸,世出世之津梁也。果践其行,不惟无许老僧凑泊,虽释老复出,亦只得钳口结舌而已。如是而行,何世不治,何民不化。但出乎无心,物我一体[1],取舍都无[2],洋洋荡荡,浑无拘束,总千游戏场中打场戏球便了,又有何静可忻?何闹可厌?

丈夫之行当如是慷慨,喜则清风朗月,怒则迅雷疾霆,安同庸鄙之流,兢兢业业,谬将此七尺躯,甘作六寸乌纱之奴耶?富贵两字皆系前定[3],希之不来,驱之不去,安排计较亦奚以为?

世出世无两法,既能处世,亦能出世,卷舒天则,醒醒然自不涉梦中,事何假再提?然醒之一字,因梦而言,岂有醒更醒者?如足下是石泓,安用再觅石泓者哉!来云才一休息,辄如死人。第恐未得与死人相似,若真得如死人,个中事毕矣!

即此作用,便是先贤捷径功夫,但未纯静耳。久久掺炼得去,正好藉此宦迳为题,作自己一篇出生脱死底紧要文章,逐日思,逐日作,一朝打破空劫,疑瓶泻出,一韵天然绝句,了割生平结局,胡敢不称羡。吾邑中又出一员天资现成的享福人[4]也。

注释

[1]物我一体:借用道家语,本指外物与自我合一,混元含化,借指学佛之人打破外相回到本体。

[2]取舍都无:借用道家语,本指处世回归赤子,浑然忘却进取,借指学佛之人放下差别心。

[3]富贵两字皆系前定:即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意思。同于佛家命定之说。佛教提出了十二因缘说。认为世界上各种现象的存在都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因缘),并受“命定”的支配,在命定的锁链中人的意志是无能为力的。

[4]享福人:特指有福报的人。

解读

禅师语录云:“因梦而言,岂有醒更醒者?”黄檗无念禅师开示:就梦说梦,永远跳不出梦。没有梦,并且不说,才是真正醒来。佛经是醒世录,学佛求醒转,修禅是唤醒心灵。其中有道。连唤两次叫“呼唤”,“呼”是呼名,“唤”是唤性。一呼一唤,连醒再次才是真正醒转,只醒一次还会睡着,还要做春秋美梦,必须醒再次才能彻底告别无常梦境。连醒再次叫“苏醒”,醒一次叫“苏”,指身体复苏(暗示曾被梦魔戕残捆绑,人睡觉有种被捆绑、定住了的感觉,就是被梦想变成蚕,吐丝自缚),再醒一次叫“醒”,指内心醒来。身醒心也醒,用黄檗无念禅师的话来说就是“醒更醒”。这种“醒更醒”不易得,非得有大力提起不可。在梦中的人陷入太深,必须要生出一枝红莲,才能透出淤泥,否则将闷死在这多情的淤泥中。自性觉醒,谓之莲花。

禅师开示:枕头边上要放一把铁戒尺,每当发现自己睡觉做梦就自己打一下,一直打,一直打,直到醒来。

前因藏经行速,未得尽领教益,昨见公,当此大任于富贵声色,经世出世而两全矣。非大乘根器[1],最上灵苗,岂若是哉!信得率性,一切放下,率到未发处,自然超于言语想相之外,不在人情事变之中,难以形容,难以测度,不落有无,不堕生灭[2],本无向上向下[3]、利害祸福,无地可容矣。

不知性命真窍,原无定相,只因执定己见,伎俩参合,不知才要求妥,即属情见,要明生死源头,只在一念未起处看得破,方省未发之中。消息到此,朝闻夕死之说,了了分明。

注释

[1]大乘根器:激励语,指有学习大乘佛法的根基。所谓“乘”,是梵文yana(音译“衍那”)的意译,有“乘载”或“道路”之意。大约在公元1世纪左右,印度佛教内形成了一些具有新的思想学说和教义教规的派别。这些佛教派别自称他们的目的是“普度众生”,他们信奉的教义好像一只巨大无比的船,能运载无数众生从生死此岸世界到达涅盘解脱的彼岸世界,从而成就佛果。所以这一派自称是“大乘”,而把原来的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一派称为“小乘”。

菩萨思想是大乘佛教思想的一大特色。所谓菩萨,即指立下宏大誓愿,要救渡一切众生脱离苦海,从而得到彻底解脱的佛教修行者。大乘佛教徒把释迦牟尼成佛以前的修持阶段,即在修习“菩萨行”的阶段作为自己修行的榜样,因此大乘佛教徒主张可以在家修行,并不强调一定要像小乘佛教徒那样需要出家修行,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重要区别之一。大乘教徒把菩萨的修行发放概括为“六度”、“四摄”。“六度”是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他们认为这六种方法是能够脱离生死苦海,达到涅盘彼岸的通道。“四摄”是指大乘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在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的原则,具体是指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大乘佛教认为这是菩萨救度众生时所应遵守的原则和方法。为了与小乘相区别,大乘教徒把自己的思想学说称之为“菩萨思想”,把自己的修行实践称作“菩萨行”,把自己所尊奉的戒律称之为“菩萨戒”。

大乘佛教在我国得到创造性的发展。东晋时期大乘空宗般若学受到当时玄学的影响,在社会上十分流行,对般若“性空说”的解释,有“六家七宗”之多。东晋名僧僧肇,着《物不迁论》、《不真空论》等评述了各家理论的得失,对以龙树为代表的大乘中观学派的思想作了通俗、准确地阐发。这一学派发展到隋代,形成了以吉藏为代表的“三论宗”(以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为所依经典),它基本上继承了印度大乘中观学(空宗)的思想。而唐初着名学僧玄奘西行求法,回国后大力弘扬无着、世亲的思想,译出《唯识三十论》以及护法、难陀等十家解释“唯识”义的《成唯识论》一书,其大弟子窥基又着《成唯识论述记》等,从而创立了“唯识宗”,它基本上继承了印度大乘瑜伽行派(有宗)的思想。陈隋之际形成的“天台宗”和唐代中期创立的“华严宗”,则已不能简单地用原来印度大乘某派的说法予以框范了。因为在他们的理论中,吸收了大乘各学派的说法,以至中国道教、儒家等思想因素,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了。当然,如果就“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所依经典说,可以说空宗色彩稍多些。“华严宗”以《华严经》为所依经典,则可说有宗色彩稍多些。至于在唐代中期形成的“禅宗”、“净土宗”等宗派,则更是为印度佛教所未有,而完全是由中国佛教徒所独创的大乘佛教宗派。他们具有通俗、简明的教理,广泛的融合和适应性,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大乘密教也在中唐时期传入我国,以后主要在西藏、内蒙古等地区得到发展,流传至今。

[2]不落有无,不堕生灭:即不生不灭之义。不生不灭,佛家语,认为佛法无生灭变迁,即“常住”之异名。出处为晋王巾《头陁寺碑文》:“仰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心经:“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落有无,不堕生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就佛法的第一义谛而言,一切诸法是无自性的,是性空、平等的。生,无生的实性;灭,无灭的实性,实际上是不生不灭。换言之,证得诸法不生不灭,即是证得佛法的第一义谛。故不生不灭有时被当作真如的法体、解脱的内容,更被视为如来的异名。佛言:“我所说法不生不灭者,不同外道不生不灭,亦不同彼不生无常法。何以故?大慧,诸外道说有实有体性不生不变相,我不如是堕于有无朋党聚中。大慧,我说离有无法,离生住灭相,非有非无,……一切世间诸法本来不生不灭。”《大般涅盘经》卷五:“又解脱者名曰虚无,虚无即是解脱,解脱即是如来,如来即是虚无,……真解脱者,不生不灭。是故解脱即是如来。如来亦尔,不生不灭,不老不死,不破不坏,非有为法。”故言不生不灭即是解脱。

[3]本无向上向下:即不分贵贱,普度众生。普度众生,佛教语。众生指一切有生命的动物及人。普度众生指超度所有的生命,脱离苦海,登上彼岸。普度众生不是佛来普度众生,而是众生普度众生。

解读

禅师语录云:“要明生死源头,只在一念未起处。”黄檗无念禅师开示:要从没有生死的时候了解生死,人不可能从生死中解脱生死。正如:要从没问题的地方解决问题,不要从有问题的地方解决问题。如果从有问题的地方解决问题,解决者本身也成了问题。这个世界是荒唐的,小问题看似解决了,马上演变成大问题。小麻烦不见了,谁知出现大麻烦。有时不解决还好,稳住,不要与魔鬼互动。佛学之所以高明,不在于他能解决现实问题,而在于他告诉你什么是没有问题。当你明白什么是没有问题,那么自己就会找到消除问题的办法。这是禅师所示。

禅师开示:把一切问题授给我,其实还是一样糟。没有更糟,只有一样糟。因此不怕问题多,不怕问题大,就怕不知问题根源。人处世上注定是苦,注定是罪,不累不麻烦是不可能的,因此坦然面对一切,用自性的力量苏醒,善中得和谐,真中得超然。

复李司徒梦白

同类推荐
  • 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

    伊斯兰教生活禁忌百问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禁忌和戒律经常被当作负面的因素来对待。但是据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的观察,禁忌和戒律在人类社会中,实际上发挥着一种集聚个人能量为社会能量,将人类从“自然状态”推向“文明状态”的关键因素。本书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禁忌学的通用原理以及伊斯兰教在确定禁忌时的原则,对100个伊斯兰教生活禁忌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有助于人们了解伊斯兰教本源的基本面貌,揭开历史蒙在伊斯兰教身上的神秘面纱。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能忙能闲生活禅:星云大师谈心的妙用

    能忙能闲生活禅:星云大师谈心的妙用

    本书共8章,约57千字。书中主要节选星云大师的生平著作与在各地弘法讲演中的精彩言论和开示,包括对禅的解释、学禅的目的,如何修禅、禅对生活的帮助,活在当下,利益社会。以平实、浅白的文字叙述禅对人生,对生活的意义,给人智慧和启迪,给人信心。
  • 世界佛教通史·第五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世界佛教通史·第五卷:中国汉传佛教(公元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

    本书是世界佛教通史丛书之中国佛教卷,介绍了宋至清中期的中国佛教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如下:一、宋代佛教。两宋社会与佛教、临济宗的理论与实践、云门宗的理论与实践、曹洞宗的理论与实践、华严和天台的“中兴”、律宗与净土信仰、佛教艺术新风貌。二、辽金佛教。辽代社会与佛教、辽代寺塔建筑艺术、金代社会与佛教、金代佛教艺术概况。三、西夏佛教。西夏社会与佛教、佛教政策和管理制度、僧众管理与寺庙、佛教宗派和藏传佛教、佛教艺术。四、元代佛教。元代社会与佛教,元代教门简况,临济宗及其禅学演变,多民族佛教文化艺术的融合发展。五、明代佛教。明代社会与佛教,明代初中期佛教,明代后期佛教(上),明代后期佛教(下),明代佛教文化艺术。六、清代前中期佛教。佛教政策与管理措施,禅宗诸派及其演变,教门诸派、律宗与净土信仰,寺院组织管理制度,三类重要法事。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热门推荐
  • 九爷你家老婆超超超超怂的

    九爷你家老婆超超超超怂的

    【男强女强,爽文,甜到齁】重生前的乔伊一脑子绝对进过水,居然敢一而再再而三地和九爷对着干!前世她被自己的好姐妹算计,终究是一步一步疏远了他,一朝重生,她只想护他,赖他,缠着他!——“九爷,忙归忙,但你准备什么时候抽空和我扯个证?”敲黑板:九爷傲娇深情,伊一认真且怂,暖心治愈文。“深情不过蒋九爷,生不同裘死同穴”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寻找那个彩蛋

    寻找那个彩蛋

    穿越后拥有玫瑰公爵爵位的苏韩,本以为会自己的人生即将达到了巅峰。但门口的一封信,把他带入了未知的旅程。(本书异世界无限流。)
  • 痴心换情深

    痴心换情深

    “下去!”男人语气中寒意逼人。“余吟霜,你只是尽欢的影子,一辈子都是!”“你这一生就是在玷污爱这个字。”关曜一字一句都犹如利剑刺心,觊觎自己一切的妹妹,被设计的爱情和不被祝福的孩子……十年痴情,关先生却不懂--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冥皇日记

    冥皇日记

    驱使恶鬼、祭炼鬼刀,呼风唤雨、叱诧风云。冥皇精彩一生,就在冥皇日记。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神丹圣师

    神丹圣师

    平凡少年偶得灵宠,又捡逆天宝贝,从此鸿运当头,一发不可收。灭尽仇敌,无人可挡。纵横三界,横行霸道!
  • 萌宠追婚100次:请你爱我

    萌宠追婚100次:请你爱我

    五年前的背叛,他心如刀绞,一场意外,她忘记了所有,只记得她的景哥哥。当他看到忘记一切的宁姗姗,他也忘记了所有的一切,忘记她的背叛,忘记了她的无情,选择了从新开始。五年后,原本以为所有的事情都已经结束,他们会一直一直幸福下去的。可阴谋又在他们之间慢慢滋生着,直到彻底爆发的那一天。他看着她悲痛的说,“甜心,我可以承受一次背叛,可是这一次,我承受不住了。”看着他决绝的背影,她不停的痛哭摇头,“景哥哥,没有,我从来都没有背叛过你!”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是注定要在一起的,无论痛苦还是快乐,他们都是要在一起的。就好比林景轩和宁姗姗,这一辈子,他们都要在一起,否则他们没有办法在这个世界活下去。
  •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鬼帝绝宠:皇叔你行不行

    前世她活的憋屈,做了一辈子的小白鼠,重活一世,有仇报仇!有怨报怨!弃之不肖!她是前世至尊,素手墨笔轻轻一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天下万物皆在手中画。纳尼?负心汉爱上她,要再求娶?当她什么?昨日弃我,他日在回,我亦不肖!花痴废物?经脉尽断武功全无?却不知她一只画笔便虐你成渣……王府下人表示王妃很闹腾,“王爷王妃进宫偷墨宝,打伤了贵妃娘娘…”“王爷王妃看重了,学仁堂的墨宝当场抢了起来,打伤了太子……”“爱妃若想抢随她去,旁边递刀可别打伤了手……”“……”夫妻搭档,她杀人他挖坑,她抢物他递刀,她打太子他后面撑腰……双重性格男主萌萌哒
  • 阴差大人,您的阎王请签收

    阴差大人,您的阎王请签收

    “你说,我到底是咋死的?!”夜天心揪着某人的衣领怒吼道。后者面无表情的向着不远处陌生又熟悉的黑色不明物体努了努嘴,开口声音淡淡道:“说了你可能不信,是被雷劈的,外焦里嫩。”说着他吸了吸鼻子“还挺香的。”夜天心,原本是青春正貌二十三风华的小女子一枚。却在一道响雷后被迫成为地府的阴差,从此在某人眼神薄凉的注视下开始了苦逼的渡魂生涯。渡魂小剧场。山坳间,某人特狗腿的搓小手满眼期待的问道:“我有没有什么装备啊?以前看电影的时候人家都是有道具的,我的呢?”“你不需要。”“为什么?”“鬼收鬼要什么道具?”说完子习白色的身影一晃竟要飘走。甜宠小剧场。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之下,一对郎才女貌的恋人正在热吻。不远处地府孟婆看的热泪盈眶,不为别的只为那男子如此英勇就义的行为激动。不多时,那帅气的小伙应声而倒,女主角瞬间蒙圈。夜天心内心os:这算什么?大白天的她竟然把一个大男孩给亲晕了?这剧本确定没拿错么?“有件事忘记告诉你了。”孟婆一脸娇羞的说道。“什么?”“阴差和凡人亲亲后会上瘾哦,而且每个月都要亲亲的,不然凡人会因为求而不得香消玉殒哦。”夜天心:“这是哪个混蛋定的规矩?”阎陌:“这个规矩,我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