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79500000001

第1章 我为什么要重返文学

沈乔生

我有了重返文学的念头。

说重返,倒不是说我脱离了有多久。事实上,这些年我断断续续写的小说和杂文也不少,然而,主要的精力和心思,已经不在文学上了。

本来,重返可以提前几年,但我遇上一些无法推脱不得不办的事情。简单地讲,首先,替儿子办了婚礼。在中国,结婚是儿子的事,更像是父母的事。

第二件事就是,卖房、买房、装修、搬家。从闹市区搬到了一个桃花源似的地方。这是个重体力活,几乎让我和妻子的老骨头散架。

第三件事是炒股票。我炒股很长时间了,身旁一些人信任我,把他们的账号交给我,让我代他们炒,推都推不掉。哪想到遇上了绵绵的熊市,他们的账户都出现了亏损。我深思之后,壮士断腕,不再替人炒了,把他们账户上的亏损悉数赔还,赔了四十万,但不能因此而一蹶不振呀。刚好是2014年年底,机会来了,我毅然决然,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入股市,激战半年,当股市跃上五千点之后,全部抛空。就此离开。

第四件事,我在六十二岁时,不仅取得了中国的汽车驾照,还取得了美国驾照。一个老爷子能玩成这样,也不是简单的。

第五件事要多讲两句,我自幼就爱书法,八岁时,在母亲的引诱和逼迫下,写起毛笔字,学的是颜真卿,以大字为主。在“文革”中,我这一特长得到发挥。班上的大字报几乎都是我抄写的。

以后,我下乡到黑龙江农场,为了对付漫漫的冬季长夜,我就写毛笔字。别人抽烟喝酒,打牌,下军棋,我也玩,但适可而止,不沉溺。沉溺的是写小说,写毛笔字。那时没有宣纸,连白纸都找不到,我就溜到大队部去,不干别的,专门搜罗报纸,如果搜到一堆,就欢天喜地卷起来,捧着跑回宿舍。

大概在十多年前,我开始一心扑在书法上。那段时间,早晨六点我一定会醒来,虽然还想再睡,可总要去拿毛笔,总要读帖,很快睡意就消失了。这样忙忙弄弄,不知不觉就到八点了。几乎天天如此。不光早晨写,一天中的其他时间还想写,吃完早饭又过来写两张。烧了开水冲了茶,又走来写一会。打开计算机码不了多少字,又蹙过来涂鸦一张。已经到了无法不写的地步了。我告诉自己,这样不行,该写点文章了,可总是控制不住。稍一得闲,就身不由己,腿不由己,往放有文房四宝的房间里走。我曾经写过一部中篇小说《书痴》,写的是一个叫谭一池的人,他以生命来滋养书法。现在我自己也有点谭一池的影子了。为了不要痴过头,我必须逼着自己不写、不想书法。

有时一人在家,到夜里要上大门的保险扣了,看了发笑,一整天还没有打开过呢。

2014年,我的个人书法展在南京、上海两地成功举办,两地的开幕式都是在剧场里举行的,在南京时有将近三百人参加开幕式,在上海更是达到四百多人。我实践了以毛笔抄写新诗的主张,取得了应有的成果。

在很可能由作家向书法家转型时,我停住了脚步。

我知道自己是个不安分的人,在一条路上走久了,会来一次逆袭。同时,我又是一个十分恋旧的人。

于是,一个急迫的、近似于庄重的声音在我心底多次响起来。

重返文学。

我起先不敢相信,周遭的世界不是早就不把文学当回事了?

我再次细听,没有错。

重返文学。

这是第六件事吗?前面五件事加起来,意义也没有它大。

不由回想起我的文学之路。

我的写作起步很早。在黑龙江农场,在广袤的凛冽的雪原上就开始了。那时我还是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知青睡的是南北大炕,我睡在尽里头,在炕上放一个箱子,就是我的书桌。我趴在上面,就着昏暗的灯光,用钢笔写下了《开渠新歌》《雪原扬鞭》等,以手稿的形式在知青中间流传。很多人都知道,十一分场有个写小说的上海人。

如果追问写作动力,那就说不清楚了,当时都无处发表。就是后来发表了,在“文革”结束前,也没有一分钱稿费。再说,前头那么多舞文弄墨者都被打倒了,在历次运动中遭到了残酷的斗争,“文革”中更是有人上吊,有人投湖,有人跳楼,我不是没有看见,怎么还会如痴如醉地、执迷不悟地想走这条路呢?

给出答案并不难,在于文学谜一样的、欲死欲活的魅力。我年轻时候,内心是十分执拗、狂热的。中了文学的毒,没有药可以解。

1981年,大学三年级时,我在《小说界》1981年第二期,发表了中篇小说《月亮圆了》。这篇小说充满了浪漫的情绪,有着诗一样的语言。小说发表后,在青年学生中、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有批评家说,这是新文学时期描写人性的发韧之作。当时,文坛上都在说伤痕文学,揭露“文革”带来的心灵伤害。而我的小说,描述了两个互为敌人的受害者之间的宽容,我始终认为,中国批评界对这个主题比较陌生,没有给我的小说以应有的地位和重视。

大学毕业后,我发表了第二部中篇小说《苦涩的收获》。次年获得《小说界》首届优秀作品奖,那届中篇小说奖就设两个,由日后写出《白鹿原》的陈忠实和我获得。陈公大我十岁,领奖期间,我们共游黄浦江,交流心得,由此成了朋友,后来还互赠书法作品。

后来,我当了大型期刊《钟山》杂志的编辑。又成了专业作家,写了很多自己较为满意和不甚满意的作品。

此时,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经济大潮冲击我们的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中国发生了急剧的社会动荡,小说和文学也因此受到了种种限制和阉割。

我思想也发生了动摇,似中了邪一样,觉得写作无用,对社会对人生起的作用太渺小了,对自己放任起来……

斗转星移,大概就在前几年,又转过来了。我发现,任何其他方面的事情,都无法取代文学创作带来的乐趣和快感,即使是我酷爱的书法,也和文学不一样。书法的世界相对固定、有限,而文学的时空和地球一样大,没有东西能和文学的丰富性、复杂性相比。更不用说其他的了,哪怕股市你赚了钱,你买到了涨价之前的房子,都和文学的感觉不一样。

看起来,世界上有意思的事情很多,但实际上并不多。重返的想法,令我自己也吃惊。

在我看来,写作是灵魂的独白,是精神的自由飞翔。因为你可以把人类的内心如此细腻、透彻而深刻地展现出来,不管是真还是假,是美还是丑,是恶还是善,都可以展示到令人惊悚的地步。你是你的精神王国的主宰。其他行业都不可能。

这是你生命和灵魂的需要。

我发现我还有许多题材可以写,也就是说,我没有完成任务。我有我的“文革”感受,虽然写过长篇小说《狗在1966年咬谁》。但还很不够。我的家庭有很多特殊性,都是原生态的,待我去开掘。我一生经历过很多事情,有很多难以磨灭的个人印象,都没有好好描写。我的兄弟姐妹们在中国就有许多承载,后来来了美国,他们的下一代在另一片土地上长大、生活,展现出无比的丰富性。我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人,有着曲折、丰富、深邃的内心,刻画出我一个人,就是展现了一代知识人的灵魂。

啊啊,我犹如重新回到了北大荒,我又是那个毛头小伙子了。我还惊喜地发现,除了体力下降之外,我的创作力并没有下降,甚至比以前还强,因为思想上成熟了。

重返文学。

这个念头啮咬我的心灵,像三月的春蚕,疯狂的春蚕,啮咬嫩绿的桑叶。

在此抄录我1993年的小说《小月迢迢》中的句子:

“桦树林里惨白得惊人,鹿举着步子在林子里走。月亮在树梢头歇一歇,然后一跃身,起步了。它宁静地向中天游去,漂洗过的血随它同行。他的头顶上,从地平线的这一头到那一头,是一个无限广阔的湛蓝的空间。月亮是一个灵魂,它在这空间里自由翱翔。”

夜深人静时,那个声音又来叩问,现在的媒体、娱乐有多发达,年轻人的趣味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你能赶上吗?

我说,我相信文学的本质是不会变的。不过,我会尝试新形式,试试看。

我听到钟的滴答声响,听到夜色中传来大鸟的惊叫。

那个声音说,你认为你将写的作品有什么艺术特点?

我说,内心。复杂、深刻、丰富、高贵的内心。是稚嫩、敏感的内心和外部世界的冲突。在我看来,中国文学的一个缺点是,重视所谓史诗,忽视内心。我还可能写些脱离现实的、离奇古怪的东西。

2016年,我在五个月时间内,写出了七部中短篇小说。这在我年轻时也很少做到。这是我重返文学的第一批作品。其中有些小说,如《血书》《上大学》,和我个人经历有很密切的关系。当我在电脑前坐下来,那种对北大荒的特殊感觉,那种特定时期的特殊氛围,如烟雾一样向我飘过来,又如同水银一般渗透了我的骨髓。我犹如回到了当年,当歌,当喜,当泣。所以,我的笔墨比较写实,现代派的手法用得相对较少,似乎是怕把固有的气氛破坏掉。

从2016年10月起,我的四篇小说,《在江一边》《血书》《不为绿卡》《复活》在北美的《世界日报》上连续发表了,前后连载半年之多。

海外学者、评论家陈瑞琳是第一个读者,她看了说,这是一篇突破性的作品,预示着我的创作将在一个新高度上开始。

我欣喜之余,不免有很大的不满足。《世界日报》只在海外发行,国内读者就无法读到,令人失望。

有个作家朋友听说了,提议说,你可以在微信上发。我心头一亮,这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于是,找来年轻的朋友,在他们的帮助下,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很快,《在江一边》被分成十一个大段,上传了。结果出乎意料的好,故事新颖别致、惊心动魄,一下吸引了许多读者,不仅在南京,还在上海、北京、天津的微信群中传开了。不少人追着看,还通过各种方式问,什么时候发下一期,我们等不及了。

读者群建立起来了,接下来怎么办?我原想收手了,但做技术维护的青年人却认为可惜了。我犹豫不决,抬眼望去,中国社会各种思想空前活跃,各色人等都渴求表达。于是,我伏案疾书,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出《我是一个和平主义者》等两篇时评,写出《知青返城后》等六篇知青系列杂文。写出《忏悔不是人类的天性》《为了忘却的记忆》《五类分子的子女》等文章。仅一年,阅读量就达到三百多万。我做了原来没想做的事情。我在不可预测的路上迅跑。一切都出乎意料,仿佛打开一个魔匣,飞出一大群五彩缤纷的相貌奇异、高贵的大鸟。

这本小说集的出版,首先要感激北美的陈瑞琳,真的,我很少见到对文学如此热爱的批评家,她的书桌上堆着上百部从世界各地寄来的书,她常常通宵达旦地研读,如杜鹃啼血一般给大家写评论。有瑞琳这样的朋友守护,是小说家的幸运。

我衷心地感谢黄小初总编和年轻有为的作家黄孝阳,是他们给了我珍贵的机会,让这本小说集和广大的读者见面。

感谢周梅森、格非、张翎、李洱等作家朋友,他们为我的作品做了热忱的推荐。

最后,提到我发表在《上海文学》2013年7期上的散文,《台北寻故》。

在遥远的1950年,国民党溃败台湾,当时大陆上的很多有钱人,都随之逃往台湾,逃往海外。而我的父亲却逆袭这股人流,携一家老小,离开台湾,迎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返回祖国大陆。以后却有了难以想象的遭遇。

当我第一次踏上了台湾的土地,在父母亲曾经居住的台北市西门町的故居前,突然泪如泉涌。

我重返台湾,和重返文学是不是有某种契合呢?

我感觉到无以名状的痛苦和激动,仿佛听到冥冥之中的召唤。

写于2017年8月7日南京老山

同类推荐
  • 月光的谎言

    月光的谎言

    老灶台火锅店里热闹非常,本就不大的店面里,几张桌子旁都围坐着不停吃喝的顾客。初秋的夜里,乍暖还寒,几口滚开的铜锅里冒出浓烈的热气,在木框玻璃窗上凝结成一层水雾。街上的路灯正向地面洒下昏暗的黄色光芒,透过玻璃窗上的水雾,向四周辐射开来。老板站在柜台后,看着拥挤的店堂,表情并不喜悦。食客们清一色的男性,都是平头,体型粗壮。
  • 击毙山本五十六始末

    击毙山本五十六始末

    一九四十一年十二月八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致使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这一重大行动的指挥者,就是日本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海军山本五十六司令官。美国海军部从此将这个名字划上了死神标志,伺机,报—箭之仇,以雪珍珠港之耻。两年后……—九四三年四月十—六日,23点20分,华盛顿上空寒风凛冽,雪花纷飞。一辆黑色“本特利”轿车驶过威斯康辛大道,进入市区繁华地段。大街上灯火辉煌。
  • 代梅窗前的男人

    代梅窗前的男人

    链条转动的声音,咝咝的声音,很显然,是上足了机油来的,一定骑起来又轻又快,就像一个人拥有着刚喝了蜂蜜的嗓子,更像她脚下的缝纫机。这台缝纫机刚请街头上修拉链的金师傅修过,上足了润滑油,也是又轻又快的。金师傅不仅会修拉链,连摩托车汽车都会修,整条街坊,只要家里有什么坏了,都会去找他,看他那样子,是飞机也会修的样子。三轮车停下来了,咔嚓一声,支架也支起来了,嗤的一声连锁也锁上了。
  • 保家仙(上)

    保家仙(上)

    石碾子村是蒺藜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去最近的镇子也需走上三十里山路。巴掌大的山洼里圈着十来户庄家、百出头人口,平日里耕田种菜、养鸡喂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勉强能自给自足。封师雨家的两间木屋搭得离村子远了点,在山麓的矮坡上,方便进山打猎采药。这日,他照例整顿好弓箭、竹篓子,腰上挎把开山刀,拉开柴门时半瞎老爹正摸索着在院子角落拿糠秕喂鸡。“我走了,老爹,喂完记得圈好,别让鸡崽子钻栅栏跑了。”“放心吧,跑不了,你老爹眼瞎心不瞎。”
  • 今天过得怎么样

    今天过得怎么样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贝娄中短篇代表作合集。《今天过得怎么样》收录索尔·贝娄3个中短篇小说,分别为《堂表亲戚们》《泽特兰:人格见证》和《今天过得怎么样》。索尔·贝娄的短篇小说视野宽广,将雷霆万钧的洞察化为洋洋洒洒驯服有力的词锋,不仅开创了描写自我意识和异化社会、反映自我和现实矛盾的主题,还在叙事艺术上创立了一种独特的“贝娄风格”,即一种将戏剧性自嘲和严肃思考相结合的风格。
热门推荐
  •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追妻无门:女boss不好惹

    青涩蜕变,如今她是能独当一面的女boss,爱了冷泽聿七年,也同样花了七年时间去忘记他。以为是陌路,他突然向他表白,扬言要娶她,她只当他是脑子抽风,他的殷勤她也全都无视。他帮她查她父母的死因,赶走身边情敌,解释当初拒绝她的告别,和故意对她冷漠都是无奈之举。突然爆出她父母的死居然和冷家有丝毫联系,还莫名跳出个公爵未婚夫,扬言要与她履行婚约。峰回路转,破镜还能重圆吗? PS:我又开新文了,每逢假期必书荒,新文《有你的世界遇到爱》,喜欢我的文的朋友可以来看看,这是重生类现言,对这个题材感兴趣的一定要收藏起来。
  • 自我演戏以来

    自我演戏以来

    《自我演戏以来》系我国著名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前半生的记录,讲述了他儿时、少时、留学、归国、创艺、敌后宣传抗日的经历。欧阳予倩先生用写自传来消除心理上的罪恶感。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法国大思想家卢梭所写的《忏悔录》了。在中国过去也有类似的作品,通常称为“自讼”“自责”“自诅”等。在他所写的《自我演戏以来》一书里,开宗明义就说:“这篇文字是我前半生的自传,也就是我的忏悔。空在戏剧界混了许多年,毫无贡献,只剩下些断纨零绮的记忆,何等惭愧!追思既往,悲从中来,极目修途,心热如火!今后的记录当不至这样空虚罢!”
  • 娇俏小农女:相公勾勾缠

    娇俏小农女:相公勾勾缠

    穿越小农女,家贫如洗,安暖撸起袖子,发家致富。获得俏夫一枚,恩爱无疑猜。虽有波折,但夫妻齐心,其利断金。总能把日子过的风生水起。
  • 伪娘在二次元旅游

    伪娘在二次元旅游

    这是一只萝太在二次元的世界里到处额......闲逛?嘛~我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总之进来康康也没有损失嘛~
  • 魔灵剑道

    魔灵剑道

    “玉珏,何为魔灵剑道?”“魔者,玉珏也。灵者,曦也。剑者,留情也。这便是我们的道。”本文女主强悍护短到极点,男主么,不好意思是咱们女主软萌可欺的弟弟。二人各有CP,两线并进。男主为成长型主角,女主为开挂辅助型。看温公子百折不挠,逆袭成魔,重书六界格局!
  • 我真是狙击手

    我真是狙击手

    世人皆道我冷血无情,何人知我曾也善心如莲?世人皆以我“万花不采而独恋一人”称我为傻,何人又知我青丝白首只愿得一人心?哈哈哈,或许我就是这个世界的另类吧!那个逆着世界洪流却依旧奋勇的另类!半壶老酒、醉洗世俗,无名神枪、背负黎明!
  • 青春并不忧伤

    青春并不忧伤

    靳瑜从小玩到大的青梅竹马想要离开了,面对叶深,她总是软萌小妹子。不行了,我要反攻啦!不过,似乎不对呀,怎么小竹马这么会撩妹。不行,我靳瑜是不会轻易上当的。某日,小竹马一个电话。“喂,放学后等我”靳瑜坚定的想:坏蛋,我才不会等你那……晚七点,靳瑜抓起书包边往外冲边道:千万不能让我的小竹马久等呢!
  • 娘子不乖:王爷耍无赖

    娘子不乖:王爷耍无赖

    他,披着一身阳光而来,给我心里留下无限美好。他,从来不顾自己,为了我的安危竭尽全力。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我师,解我忧。他,黑夜里来去无踪,却在关键时刻救我于生死之间。我从没有想过一步踏进宫廷,会引来如此纠葛的谜团。最深的爱,最深的痛,他们都对我宠爱有加,究竟谁会最后给我披上嫁衣?
  • 家园

    家园

    1975年,无论人心还是社会,只是仿佛没有白日一般的睡意深沉。一过晚上九点,人们便真的睡熟了。上海的大街小巷,无论是陈旧的四十年代花园洋房,还是三十年代的美国式公寓,或者是二十年代的石库门里弄,十年代涂抹了棕红色油漆的木质板屋,便渐渐散发出压抑而失望的躯体在沉睡时动物般微臭的体味。那深长而寂寞的睡意,如街道上的夜雾沉甸甸地漂浮着,笼罩了整个城市。三年前,毛泽东诗词的美国翻译者伯恩斯通从上海访问归去,发表观感说,中国人的身体丝毫没有本位感,它们如此沉静,犹如自然界中的山水。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本书主要分为议论文、记叙文、诗歌和小说四大部分。每篇课文后所附的“课文解析”大致包括文体和写作背景介绍、作品欣赏、阅读要点分析等。